从情与欲的角度解读《云上的日子》-2019年文档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天空之上有孩子最美好的梦想!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天空之上有孩子最美好的梦想!印度| 伊朗剧情/家庭电影《云端之上》,于2019年上映,由马基德·马基迪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MehranKashani编剧,影片讲述了埃米尔是一个贩毒的小混混,逃出警察的追捕后,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因此救了弟弟,但老板却以此威胁想要侵犯姐姐塔拉,塔拉情急之下误伤老板而被判入狱,老板重伤在医院,如果死亡,塔拉将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终身监禁,埃米尔为了救姐姐,不得不在医院照顾这位“仇人”,得知儿子住院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来到医院看望,夜无归宿,埃米尔不得不照顾着祖孙三人,他们的生活乌云密布,却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面对生活的逆境,在云端之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在不久之前北京电影节上,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在看片会后与影迷交流时,就曾经专门解释过影片名称的内涵,在波斯语中,所有象征美好、善良的词汇,都与“天空、云彩”相关,而他正在上映的新片《云端之上》正是取了这个含义,用印度底层社会最悲惨的命运,来凸显出影片主角的善良,和孩子们最美好却也最卑微的梦想。
这种极致的反差,恰恰是整部影片最让人揪心的部分!《云端之上》讲述了在印度贫民窟长大的大男孩埃米尔误入歧途当上了小混混,姐姐塔拉为了救他,被迫出手打伤了侮辱她的老板,导致坏老板变成植物人,姐姐也因此被捕入狱。
埃米尔一方面想要救出姐姐,另一方面却必须照顾前来投奔坏老板的奶奶和两个孙女。
面对极其拧巴的情感,和低到尘埃之中的卑微生活,埃米尔和姐姐塔拉却仍然保持着人性最善良的一面,以云端之上的美好梦想,妆点着乌云密布的现实生活。
作为马基德导演“成长三部曲”的第二部,《云端之上》几乎可以说就是《小鞋子》的延续,埃米尔就是那个为了妹妹拼命奔跑的孩子长大之后,尽管为了生活他一度误入歧途,但是心中始终保持着对人最大的善意。
这一点,从电影开场不久,埃米尔一面等待着老大派任务,一面与被罚站的小女孩做着鬼脸就能看出。
都市女巫的情色想象与浮世日常——评当代常州籍女作家赵波小说新作《云上》
2000年前后,赵波刚踏入文坛不久,即被称为“美女作家”“身体写作”,与卫慧、棉棉、丁天、李岩炜、周洁茹、魏微、戴来、金仁顺、李凡等十几位年轻女作家一起被划归在“70年代出生作家”这一笼统的名目之下。
但其实,她们正身处强调个性化和个人立场的时代,似乎天生就对各种“共名”和“主流”式的话语具有免疫力,这一代女作家的写作表征着1990年代末文学的多元倾向。
在创作之初,她们中的大多数便在对上一代作家(陈染和林白等)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与继承中,自觉追求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必然能迸发出文学的自发和独创元素,这不仅体现在她们把题材限制在具体的、为自己所熟稔的感知范围之内,更为主要的是,她们还依持个性化的生存感受,力求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但同时,“美女作家”“身体写作”也流露出彼时中国文坛男性话语的浮滑以及女性作家对于这一话语的刻意迎合。
而实际上,“美女作家”的昙花一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赵波那一批70后女作家,要么远赴重洋去了国外,要么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当然也有坚持的,但总是寥寥,赵波可以算是少数的例外。
这二十年来,赵波一步一步进入福柯意义上真正的“身体性创作”,有意无意间“将自己活成一部动荡而深刻的作品(导演王超语)”。
她以自己的个性和智识为出发点,切入当代都市生活,但她对城市的姿态是局外的、游离的、疏远的。
这种心理距离使她的故事具有“一种迷梦的、诗性的气质(作家韩东语)”,因为这种气质又使她超越了当下性,而逐渐拥有了历史性和经典性。
作为一名70后,赵波很高兴自己出生在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因为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她什么都可以感受得到,既有物质上的,又有精神上的。
《云上》是一本半自传体小说,是赵波人到中年的回望与凝思。
小说以主人公二毛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体验式书写,毫无保留地展现一个作家不完美的生命历史和充满迷思的现世人生,在都市女巫的情色想象与浮世日常———评当代常州籍女作家赵波小说新作《云上》○何霞潘瑞晗①宋明炜,《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一关于70年代出生作家的笔名》,原载《上海文学》1999年9月,《90年代批评文选》(陈思和、杨扬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1月,第306页。
《云上日出》解说文案_《云上日出》:真实而细腻 隐忍而克制
《云上日出》解说文案_《云上日出》:真实而细腻隐忍而克制中国剧情/战争/儿童电影《云上日出》,于2018年上映,由熊玮导演,熊玮编剧,影片讲述了1941年11月4日,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
造成7643名同胞无辜丧生。
影片讲述了湖南常德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孩子们之间陪伴、成长与救赎的故事。
战争来临,教养院面临生存危机,细菌战突然而至,给风雨飘摇的教养院再蒙上一层阴霾。
生死离别之际,一段陪伴、一次成长。
苦难如同乌云,终将迎来日出。
《云上日出》:真实而细腻隐忍而克制文/张建雄相比南京大屠杀的残忍,没想到当年日军还做过更无耻的细菌战。
正在影院热映的战争剧情电影《云上日出》正是讲述当年日军在中国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恶劣行径,用卑鄙无耻下流来形容都难以平民愤,他们连老人和孩子一个都不放过,手段极其残忍,场面惨不忍睹,观看的过程中都恨不得将当年的日军一个个千刀万剐解气。
影片《云上日出》改编自抗日英烈夏次叔之子夏家骏的自传体作品《在崖缝中生长》,故事的主角也是当年的细菌战受害者,剧情以荣梓杉饰演的夏家骏等儿童为独特视角,真实而细腻,隐忍而克制地再现出当年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残暴行径,通过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孩子们之间陪伴、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将当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可能是出于细菌战的残暴行径触目惊心的考虑,和以往战争剧情片不同,导演并没有刻意去渲染细菌战的残酷场面,影片《云上日出》仅是开端用镜头交代了战争下的残酷与凄凉,通过夏家骏和妈妈在战争中的告别为引子,让观众再次切身体会到当年日本发起的细菌战带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牵扯到无辜家庭支离破碎,被逼到骨肉不得不分离的地步,都足见当时日军残暴行径令人发指,恶毒至极。
虽说故事没有直面细菌战的残暴场面,影片却通过细菌战中的孤儿们在圣心教养院的生存状况对整个战争带来的伤害进行了新奇解读。
影片中,几位演员之间的台词并不算太多,但是在仅有的信息和画面中,足以透过屏幕能感受到当年战争带来的惨痛结果,粮食紧迫,鼠疫感染肆虐,身边的许多小伙伴不治身亡……这相当于敌人没用一颗子弹,就扼杀了很多无辜的中国老百姓。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云端之上》:众生皆苦,何以为家?有爱就有家!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云端之上》:众生皆苦,何以为家?有爱就有家!印度| 伊朗剧情/家庭电影《云端之上》,于2019年上映,由马基德·马基迪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MehranKashani编剧,影片讲述了埃米尔是一个贩毒的小混混,逃出警察的追捕后,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因此救了弟弟,但老板却以此威胁想要侵犯姐姐塔拉,塔拉情急之下误伤老板而被判入狱,老板重伤在医院,如果死亡,塔拉将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终身监禁,埃米尔为了救姐姐,不得不在医院照顾这位“仇人”,得知儿子住院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来到医院看望,夜无归宿,埃米尔不得不照顾着祖孙三人,他们的生活乌云密布,却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面对生活的逆境,在云端之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云端之上》既令人心碎又饱含希望,复杂地探讨了亲情纽带在贫困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家的观念不必局限于血缘关系。
这是伊朗电影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第一部印地语电影,故事背景位于孟买。
影片一开始,摄影师阿尼尔·梅塔就呈现一个引人注目的长镜头开场,画面聚焦于从高速公路立交桥上一辆汽车里拿到一袋毒品的埃米尔(伊沙恩·卡特Ishaan Khatter饰演)。
随着摄影机机位向下,埃米尔穿过桥下的巷道迎面而来,然后镜头平移反转,我们看着埃米尔和他的朋友阿尼尔(阿卡什·戈帕尔)骑着摩托车飞驰而去。
埃米尔和阿尼尔是两个无足轻重的偷运毒品的小流氓,年轻气盛,以至于高估了自己的真实实力。
由于埃米尔贸然出现在贩毒头目拉霍尔(沙申克·申德饰演)的妓院里索要报酬,于是拉霍尔决定帮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联系警察展开突袭抓捕他们。
埃米尔(伊沙恩·卡特Ishaan Khatter饰演)在惊心动魄的警察追逐过程中,埃米尔碰巧遇到了与他关系疏远的姐姐塔拉(马拉维卡·莫哈南饰演),然后躲在了她家里。
这次邂逅使他们得以找出彼此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或许也为姐弟关系的进一步修复奠定了基础。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云端之上》: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云端之上》解说文案_《云端之上》: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印度| 伊朗剧情/家庭电影《云端之上》,于2019年上映,由马基德·马基迪导演,马基德·马基迪 MehranKashani编剧,影片讲述了埃米尔是一个贩毒的小混混,逃出警察的追捕后,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板因此救了弟弟,但老板却以此威胁想要侵犯姐姐塔拉,塔拉情急之下误伤老板而被判入狱,老板重伤在医院,如果死亡,塔拉将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终身监禁,埃米尔为了救姐姐,不得不在医院照顾这位“仇人”,得知儿子住院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来到医院看望,夜无归宿,埃米尔不得不照顾着祖孙三人,他们的生活乌云密布,却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面对生活的逆境,在云端之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文/番茄女王曾凭借《小鞋子》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携新片《云端之上》来到中国,这是导演“成长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导演第一部被引进中国内地的电影。
孩子是永恒的主题,《云端之上》除了延续导演以往的风格和主题,还在孩子的主题上进行延伸。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非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发自内心的善,透露出来的是普世的大爱。
《云端之上》中有一个温馨的童话故事,离开人世的妈妈在上帝的安排下把新家按在月亮之上,如果孩子想妈妈了,就看看天上的月亮。
男主角阿米尔和女主角塔拉从小父母双亡,姐弟俩相依为命,姐姐经历了一段惨烈的婚姻,安稳的生活成为生命中最大的负担,更顾不上弟弟。
最后姐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艰难的维持生活,弟弟成为了街头混混,颠沛流离。
两个居无定所的人因弟弟的一次犯事,最终团聚到一起,本以为是一段温馨故事的开始,没想到姐姐却因老板侵犯意外入狱,姐弟再次分离。
在狱中,姐姐从伤心绝望到用善心一点一滴的照顾狱中的狱友和狱友的孩子。
但每次弟弟的探望,又让与世隔绝的姐姐性情大变,孤独害怕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爆发,让人心碎。
弟弟为了保释姐姐,一直照顾着在医院的罪魁祸首。
论法国爱情电影中“恋爱空白期”的审美价值
论法国爱情电影中“恋爱空白期”的审美价值作者:魏冰婵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3期摘要:在很多经典爱情电影的叙述中,常常会设置一个时间段的“恋爱空白期”,这种电影形式的设置使影片富有独特的韵味。
本文将主要以法国影片《云上的日子》、《两小无猜》、《冬天的心》为例,从设置“恋爱空白期”反思爱情真谛、深化爱情主题营造二次高潮、打破读者期待视野及营造“重逢”美学效果几个角度出发,探究“恋爱空白期”的设置对于影片审美价值的贡献,以求在爱情电影形式研究方面达到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爱情电影法国电影恋爱空白期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法国导演也特别擅长表现浪漫的题材,经过观察发现,法国多部著名爱情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并非顺畅的从一而终,常常会经历一个时间段的“恋爱空白期”,即男女双方或一方表现出拒绝、躲避等对爱情逃离的状态,二人因为某些原因在这段时期内没有成为恋人。
这种“恋爱空白期”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面对现实的妥协,也有面对爱情的恐惧,男女双方都进入各自的世界,形同陌人。
经由“恋爱空白期”的深刻思考,带来主人公对爱情的新的诠释,最后,这种“恋爱空白期”或是会因爱情的力量消除,男女双方又重新走到一起;或是拾起了对爱情的重新认知,走向诀别。
艺术家们通常赋予其作品一个形式,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个建构的经验。
形式引导观众的参与,并紧紧吸引观众的注意。
[1]“恋爱空白期”的设置是影片在结构上的构成方式,也是导演们选择的一种电影形式。
我们不难发现,在多部法国爱情电影中出现的“恋爱空白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影片在营造重逢式爱情故事效果的过程中,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一、设置“恋爱空白期”,反思爱情真谛多部电影在“恋爱空白期”的设置上,始终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恋爱主线,将两者放置在爱与不爱的缝隙之间徘徊和游移。
在经历过“恋爱空白期”之后,这种爱情的真谛才得以体现。
在两人的爱情之路上,这是一个特殊阶段,也决定着爱情最终的归属。
云上的日子
尽管他人即地狱,尽管所有的旅游旺地都是人满为患。
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免俗,所选择去向通常是已经被过度消费与糟蹋的地界,比如云南的丽江。
因为我们的确无法抵御丽江小清新的温柔时光与波西米亚的浪漫情致。
那种与我们所在城市大相径庭的风景与风情,那种可以让心境适度冲动、情绪完全松弛的慢生活,成为自觉接纳所到地域精神侵略的唯一借口。
在丽江机场,一位如同杨丽萍“附体”的中年女子身着极中式的装束,花蝴蝶一样蹁跹着扑向一名刚下飞机的老外,然后两人旁若无人地长时间缠绵之后,相拥着离去。
“丽江是一个开放的精神病院”。
在昆明转机的时候,看到一本描述云南自由行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然,此“精神病”非彼“精神病”。
进入丽江,便形同一脚踏进了一个梦里寻他千百度的造梦空间。
寻常意义的小放骚与小放肆,舞台所特有的繁琐而华丽服饰的仪式感不再陌生与疏离,所有我们平时不能容许的忤逆审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都是融入丽江的最简易入门法则。
放眼望去,几乎所有丽江街头的女子都人手一条当地特产的披肩,然后是艳丽的长裙、平底的绣花布鞋和夸张的首饰。
还有的女孩会租上一匹马,在古城内优哉游哉地晃荡,脸上写满了向往流浪的不羁神情。
“艳遇”是丽江的最高指示。
通往丽江机场的主干道上,巨大的广告牌上这样写着:丽江,一个艳遇的美丽之城。
此艳遇非彼艳遇,尽管桃花天下,尽管在丽江,独行的单身男女以其他地方的几何数字计算。
慵懒的慢生活,柔软的慢时光,小桥流水与淡淡花香,空气里散发的是荷尔蒙的味道。
所有的情境,都为发情提供了温软的铺垫。
此种艳遇与发情,与群体的浪漫际遇有关,与孤男寡女的间歇性暧昧有关,与你侬我侬的卿卿我我若即若离。
这时,尽可能脱卸所逃离的那座城市的种种,艳遇山,艳遇水,艳遇自己,暂时放下素常的种种,暂时春桃满枝、花好月圆。
丽江的一天是从上午11点多钟随着街面上逐渐熙攘的市声开始的,尽管此前天光已经大亮,但古城的老街上,除了当地的纳西女子在劳作,少有行人与游客。
一朵云错过另一朵云——电影《云上的日子》
一朵云错过另一朵云——电影《云上的日子》
木脸人
【期刊名称】《南腔北调:上半月》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他问,如果我说我爱上了你,你会怎样?她说,那就像在光亮的房间里点燃蜡烛。
薄雾弥漫的城市,年轻人施凡诺向卡门问路。
卡门告诉他自己居住的那间旅店【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木脸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云课堂”的几点探索 [J], 周梅芳
2.“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的班主任教育心得 [J], 辛黎
3.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J], 毛丽
4.教育是一朵云“撼动”另一朵云 [J], 张瑶林
5.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记江苏省南通市徐新民名师工作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触不到的爱情——解读电影《云上的日子》
触不到的爱情——解读电影《云上的日子》
杨东篱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7(000)024
【摘要】《云上的日子》是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晚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影片里,安东尼奥尼以性爱为视角,用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来洞彻浮世红尘,阐释了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哲理.
【总页数】2页(P76,112)
【作者】杨东篱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云上的日子——新奥特天鹰云编辑开启云上精编新时代 [J], 《影视制作》编辑部
2.从情与欲的角度解读《云上的日子》 [J], 张悦
3.一朵云错过另一朵云——电影《云上的日子》 [J], 木脸人;
4.触不到的恋人——《触不到的恋人》主题曲 [J], 梁凯
5.时空旅行者的爱情——《不能说的秘密》和《触不到的恋人》 [J], 边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112分钟完整版
【云上的日子】云上的日子112分钟完整版我很喜欢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维姆·文德斯执导的电影《云上的日子》,但她却与云无关。
2011年,来到新疆40多天了,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新疆的云。
我已经爱上了新疆,想着自己能过云上的日子。
如果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留疆志愿者,肯定与云有很大的关系。
7月底,坐在驶向乌鲁木齐的T197次火车上,路过甘肃境内的戈壁滩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久违的蓝天和白云。
8月初来到哈密之后,我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
只要是白天拿着相机出去,我就会忍不住给云拍照。
而在我的家乡,因为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已难以见到湛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了。
9月4日下午,心情糟糕的我一个人去了吐哈石油基地。
当然,我不会忘记带上相机。
只身在那里游玩,我随手拍照。
只要不是拍近景,我总喜欢拿云做背景。
远方的天空中漂浮着大片大片的云朵,让我有想躺上去的冲动。
如果真能躺在云上,我就把身下的云当棉花糖,不停地抓起它放到嘴里咀嚼;困了就以云为床;想去某地就腾云驾雾前往……9月10日,我一个人骑上单车出了哈密市区,想到郊外看一看云。
下午4点多钟,阳光还是有些灼人,但我一直把车蹬得飞快,有好的角度的时候,我就停车拍照。
云,成为主角。
感谢那些云,是它们让我的心情很快好了起来,心胸也变得开阔,回到单位后又能很好地开展工作。
有时候工作很辛苦,因为要加班加点,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站在单位的院里仰头看一看天空中的云朵,这样多少能消除一些疲劳。
一位留疆的学长曾对我说,在新疆生活不像在内地那样有很大的压力,比较安逸。
《幽窗小记》记录了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们能安逸如此吗?鲁迅先生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反而会被生活所累。
”我想,作为志愿者的我,还是应该始终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在边疆建功立业。
也要牢记我现在的领导告诉我的六个字:敬业,奉献,进取。
云上的读后感
云上的读后感《云上》是一部由张嘉佳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云朵的故事。
小说以云朵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云朵的生活、情感和思考。
通过云朵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生活的反思和启发。
在小说中,云朵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考能力。
它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甚至有着对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云朵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活的迷茫。
云朵在小说中成为了一个富有灵性的存在,它们的生活和思考引发了人类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在小说中,云朵的生活和情感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
作者通过对云朵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云朵的情感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云朵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云朵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活的迷茫。
小说通过对云朵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云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可以从云朵的视角,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
小说通过对云朵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对云朵的情感和思考,作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总之,《云上》这部小说通过对云朵的生活和情感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云朵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也可以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活的迷茫。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云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也可以从云朵的视角,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
把日常活成文学,作家马原“云上的日子”,仙了!
把日常活成文学,作家马原“云上的日子”,仙了!八年前,作家马原上了次热搜,不是文艺版,而是社会版:在南糯山安养的他被当地人围殴。
多年后,好友吴啸海来探访时,这个惊心的冲突、并不舒心的开场,淡成了马原的三言两语,“他们误会了,认为我是个入侵者”。
说完马原把小儿子马格搂了过来:“对我来说,没什么比给他营造一个我心目中的理想家园重要的事情。
”他的理想家园被他记述在了2018年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姑娘寨》里了,书里的世界、书外的生活,都是他搭建起来的理想家园。
今天《文学的日常》要开启的就是他的理想家园。
马原的理想家园Ⅰ:照着自己轨迹野下去的南糯山从《冈底斯的诱惑》开始,马原就流露出对未经现代文明浸染过的自然以及少数民族独具魅力的文明的喜爱,有些人觉得马原的作品“无意义”,可在我看来,他所追逐着的、铺写着的野性生命力就是“意义”。
在《姑娘寨》里,依然如此。
他为了寻求好水养生来到了姑娘寨,以马原的能量,当然可以把这里开发得商业化,可他没有。
他选择了依姑娘寨而居,而不是让姑娘寨为他改变,他不是入侵者。
他在这里买下了一块林地,却没有去开垦,任由树木生长。
他自豪地向好友介绍说:“啸海,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大森林啊。
”吴啸海,被法国权威艺术杂志评为“十位未来潜力艺术家”之一,开场白里简单介绍自己是“中央美院教画画的”,这次带着儿子吴伯澄来到西双版纳,与其说是拜访老友,不如说是到老友的桃花源里放飞自我。
森林里的乐子,随手可得。
吴啸海砍下了根树枝,简单削削几把“宝剑”就有了,痛痛快快和儿子过几招。
那一脸的兴奋劲,老父亲的威严包袱完全没有。
试过身手退开一旁,两位父亲嘀咕一处,看下一代痛痛快快打闹、满林子撒野、偶尔来段“谁的爸爸更famous”的讨论。
赤子之心不分年龄,没有代际。
树林里翻飞的蝴蝶、摇动的树叶,见证了他们的欢乐。
在《姑娘寨》里,有相当部分的篇幅都给了南糯山这片原始森林。
书里的“马原”在森林里遇到的六百多岁的哈尼族头人帕亚马,祭司尊盘风在森林里为猴子举行送葬大典……主要人物都在这片森林里穿梭,古老的传奇长自这片森林,又在这片森林里繁育出新的传奇。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威尼斯电影节1995 获奖FIPRESCI奖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维姆文德斯(WimWenders)这是一部1995年由法国名导安东尼奥尼拍摄的大师级作品。
影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表现方法就像一篇散文,虽然故事的情节非常平淡,你可能看完后马上就会忘记它的内容,但制作者能过电影的技巧,如摄影构图、节奏、音乐、蒙太奇等手法,让观众在109分钟的观看时间内有一种美的感受。
一青年旅行家因为邂逅了一漂亮的女子而改变了行程落脚在一美丽的小镇上,两人借宿在同一家小旅馆里。
正当我们激昂起情怀打算迎接好戏上演的时候,翌日凌晨女子却不知踪迹了。
这戏还怎么往下演?我们把心提到嗓子眼替大师着急;直到三年以后,两人在一家电影院里相遇,我们欣喜这下子终于有好戏看了,但是,大师却硬生生地将两个已经如胶似漆的男女拆开,从此天各一方。
此是故事一。
影片的串场人物导演在海滨小城看到了一个青春少女并亦步亦趋地跟着,看样子这两人之间至少会有一场露水情缘,不是吗,女孩已经在用她的肢体语言表达着与我们一样的对导演的猜测,然而,导演要的不是女孩的身体,而是女孩心里的故事。
女孩终于架不住导演洞察一切的目光,说她杀死了她的父亲,刺了12刀。
我们来劲,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纤弱的女孩往她父亲身上戳12刀?故事却嘎然而止。
此是故事二。
两对中年夫妇因为各自的原因把婚姻走到了尽头。
一家的丈夫出差回家发现家里已经一片狼藉,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他妻子告诉他已经把属于她的家具搬走了。
这个时候有人敲门,丈夫开门一看,我们发现来人先前我们已经认识,是那位因为丈夫有了外遇而苦恼他的妻子,她是看了报上的广告前来租这套公寓的。
就在彼此尴尬着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是女人的丈夫打来的,问你怎么把家具都搬走了?此是故事三。
雨夜,一个男人被茕茕孓立于风中的一女子吸引了。
他走过去与女子攀谈起来,我们发现他们其实是很和谐的一对:两个人一同行走在静谧的街道上,一起走进教堂祈祷,当然各有各的心事。
云上的日子——潭心谷 潭影空人心
云上的日子——潭心谷潭影空人心
王雯娟;阿北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16(0)9
【摘要】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过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
【总页数】4页(P130-133)
【关键词】人心;王小波;生活;诗意;矫情;格调;浪漫
【作者】王雯娟;阿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共享云上的日子——基于“百度云”学校资料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J], 尹海林
2.潭心谷潭影空人心 [J], 王雯娟
3.云上的日子——新奥特天鹰云编辑开启云上精编新时代 [J], 《影视制作》编辑部
4.云上的日子我们如何理解管理的“云时代”。
[J],
5.一朵云错过另一朵云——电影《云上的日子》 [J], 木脸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法国爱情电影中“恋爱空白期”的审美价值
论法国爱情电影中“恋爱空白期”的审美价值
魏冰婵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33
【摘要】在很多经典爱情电影的叙述中,常常会设置一个时间段的“恋爱空白期”,这种电影形式的设置使影片富有独特的韵味.本文将主要以法国影片《云上的日子》、《两小无猜》、《冬天的心》为例,从设置“恋爱空白期”反思爱情真谛、深化爱情主题营造二次高潮、打破读者期待视野及营造“重逢”美学效果几个角度出发,探究“恋爱空白期”的设置对于影片审美价值的贡献,以求在爱情电影形式研究方面达到一个新的突破.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魏冰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画空白的审美价值
2.中国画空白的哲学渊源与审美价值
3.浅议版式设计中空白空间的审美价值
4.空白致美--中国画空白的哲学渊源及审美价值
5.在电影中谈恋爱——关于那些百看不腻的爱情电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情与欲的角度解读《云上的日子》
很奇怪,我们都喜欢印在别人的脑海里
也许这正是恋爱的秘密
第一个故事:费拿拉小镇。
技师席尔瓦诺与教师卡门在费拿拉邂逅并一见钟情,彼此倾心却无法相通,卡门在一晚的等待后选择了不辞而别,因为错过,他们彼此间的思念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浓渐深,但是两年后再次相逢的时候,男孩却拒绝了与女孩的肉体接触。
讲述了一个有爱无欲的纯爱,最后旁白说道:“他一直深爱着那个从未拥有过的女人。
”
就像希尔瓦诺和卡门在海边说的那段对话:说话从不像声音般变成你的一部分,就像海,最后你听不见它,因为它已成为你不断听到的话语。
是不是可以换句话说:当我们拥有了,便不觉得珍贵了?就像两年后的希尔瓦诺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爱人时,他犹豫地不敢触摸她,最终他选择了逃避,转身离去,这是对曾经错过的往昔和真正美丽的恋情的珍藏方式,他不愿意粉碎记忆中的美好,那里藏着最美好的年华里最美好的邂逅,他选择用虚幻的爱去维持着那份易碎的欲望。
人说欲望只存在于他得不到满足的状态里,人之所以有欲望是因为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
当真正得到满足的时候,欲望感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是一种不再纯净的占有。
其实经过两年的时间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淡化,只是思念的
煎熬促使他去追寻她,而当他最终寻找到时,他却徘徊了,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爱的更是那个深深印在脑中的幻象,他选择了不占有,保留了记忆中的她。
再次呼应了海边的对白:我们都喜欢印在别人的脑海里,也许这正是恋爱的秘密。
就像那些错过的东西,永远无法释怀。
就像在爱情中两者只能择其一时,在徘徊挣扎后你终于做出选择,你以为这是个结束,不,选择了A,B便成了胸口的朱砂痣;选择了B,A则成了明月光,然后你开始不断地质疑,甚至悔恨当初的选择,倘若时间逆转,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又当如何?说穿了,不过是一支红玫瑰和一支白玫瑰,假以时日,朱砂痣依旧会变成蚊子血,而明月光也照样变成米饭粒。
人心是个无底洞,填不满也掏不空。
很多人在转了一圈后,回到原点,这才明白“惜”为何物,而自己却选择了错过。
她刺了他十二刀,如果她只刺了他两刀三刀
事实与虚构会有多少不同?
第二个故事:海滨小城。
海边漫步的导演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她的眼神毁灭而迷乱。
他久久跟随久久凝望,女孩招架不住导演洞察一切的目光,说出自己弑父的事情,刺了12刀。
他们并没有疏远,反而缱绻缠绵。
这个故事让我们充满疑问,女孩说:你让我想起一个人,是她的父亲?女孩讲述完弑父的故事后出现的激情戏仿佛能够证实这个猜测,所以往日的秘密也许是他们共度一夜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
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呈金字塔式排列。
按马斯洛的理论,这五个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但是当较高的层次逐步丧失后,人的需求便沦落到最初级的低层次需求。
这便可以用来解释苏菲玛索饰演的少女杀了自己的父亲,对于爱、道德与伦理的精神层面已经消失的她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导演发生性关系,正是所有需求的丧失后便沦落到最初级的性需求,借助性欲来洗刷掩饰和宣泄道德上耻辱,以达到自己心灵上暂时的救赎和满足。
之后导演思考“12刀”的含义,他发现如果是自己作为一个导演虚构的故事,那么他会选择两三刀更合情合理,但是12刀才是事实真相。
就像他反问自己:事实与虚构会有多少不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相呢?找到真相就能够面对真相吗?此处穿插了导演的思考,呼应了影片的开头他乘飞机在云端穿梭,驾车在迷雾中的街道上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穿梭,寻找下一部电影创作的故事题材并酝酿和发掘灵感的源泉,但是一个个故事更驱使他努力探寻其背后的东西,即事物隐藏的真相,让他反思
生命、过去和未来。
这样一个过程亦表达了导演的人生,他在毕生探寻电影故事的过程中以云端的俯瞰角度凝视人间的情欲爱恨,探究人世真相的终极目的。
他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也丢掉了
第三个故事:巴黎。
妻子、情人和丈夫三者间的纠缠爱恨,多年共同生活产生的惯性和审美疲劳,使这对夫妻之间难以分离又相互厌倦,但是婚外情所带来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逼得每个人都无路可逃。
妻子不堪忍受带着家具租了另一处房子,却遇到另一个与自己境遇相仿的男主人,妻子的逃逸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相反产生了新的矛盾,妻子跌入了另一个离散的家庭,无论如何,两段残破的婚姻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爱情。
这是一个在爱欲中挣扎的故事,每个人都伤痕累累但是无力挣脱,逃逸似乎是一条出路,但是过去该如何忘记,未来又该从哪里开始?就算重新开始,只怕又将回到原点。
这个故事我们的生活中太多太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似乎无法评判它的对错,有妇之夫爱上了另一个女孩,从此他的生活在妻子与情人间游走,编织着谎言,与情人之间性的渴望占据了对欲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之间的感情几乎被性所代替,性成了对话的本身,甚至连争吵也用性作为结尾。
这里似乎又呼应了第一个故事,占有感可以驱使一个人,欲望最初的满足带来的新鲜感只是暂时的,占有欲消失后就会带来情感危机。
我开始思考我以后会不会成为这三者中的一个角色,我该如何解决,我会
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所谓的道德、伦理、责任,我能否永远做到不会犯错,可错又是什么,如果真心爱上了一个女孩而不追随自己的心,会有人说你对不起你自己;追随了爱情,却背弃了家庭对婚姻不忠,对家人没有责任感。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作为索爱者,无尽的欲求只会带来无尽的沉沦。
有多少人可以处理好这样的问题?思考这类问题的感觉就像别人问你,你是能容忍爱人身体出轨还是心灵出轨?是会和自己爱的人结婚还是害怕婚姻毁掉爱情而选择和适合的人结婚?这又让我思考起爱情与婚姻,至今我也说不出该如何界定这两者,只是很喜欢一句话,爱情可以滋养在任何一种环境里,包括婚姻。
肉体的缺点之一是太多欲念,永不满足
如放弃细微的乐趣,你会得到广阔的宁静
第四个故事:教堂。
雨夜,一个男孩被一个去做弥撒的女孩吸引,从黄昏追随,到雨夜他走过去与女子攀谈,两个人一同行走在静谧的街道上,一起走进教堂祈祷。
雨越下越大了,雨夜下的街道蓝幽幽的,充满了浪漫的情趣,但是,被男子送回家中的女子却对男子说我明天就要进修道院了。
在关上她房门的同时,女子也向世上所有的男人关上了心门,但我相信在她关上门的一瞬间,心肯定也动摇了,但是她还是选择皈依上帝,女孩坦言放弃琐碎的肉体的快乐,就能得到心灵的平静。
她不惧怕死亡,她惧怕险恶的生存,这是女孩给自(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但是不适于世上所有的人,起码那个男孩就惧怕
凋零惧怕死亡的结局,他渴慕平静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可是,是否这样就能拯救她自己?有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是宗教成了
最后的救世稻草,修道院成了避难所。
当欲望开始驾驭着当代人走向偏离预定轨道,当本能退化为动物性时,欲望开始让人感到恐慌,选择了对宗教的归依便是完成自赎的最后一条锁链。
选择了上帝,最终打消了一切渴求,爱上一个虚无之物,好处是他永远不会背叛不会误解,没有挣扎和痛苦。
完成了超我对本我,文明对欲望的忌禁与压抑,可是对宗教的信任可否最终带来肉体的安宁和心灵的平静?我不相信,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有信仰的人,本性是软弱的,我能接受任何一种世界观,但是我却不能把这作为我自我实现的方式。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像中,性爱是对情感的另一种诠释,爱情可能有爱无欲,可能有欲无爱,赤裸的肉体是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这四个故事又像是情感历程的四个阶段,费拿拉的邂逅是有爱无性的初恋情怀,那一种相逢时的灵犀相通,因为错过而不能相守,这不正是每个人都会珍藏的美好而充满遗憾的初恋,让人永远难忘。
第二个故事是成年之后的激情邂逅,没有起因没有结果,就是那样自然地发生了,也许多年以后你还会想起那个人,但这与爱情无关,与婚姻无关。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中年婚外恋,一个至今所有人都无法挣脱的怪圈。
第四个故事回到原初的人神之爱,当人类没有觉悟到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时候,把自己奉献给上帝成为选择。
导演乘坐的火
车呼啸而过,一个想要卧轨自杀的女孩(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被救下,火车上的女人冷冷地接电话“告诉过你不要找我”。
导演回到自己的公寓,缓缓的摇镜中展现的是世态万象,落寞与狂欢,等待与救赎,每一扇窗子背后都是一个没有穷尽的故事,而导演在黑暗中看着,不做任何评判。
结尾那个大范围摇镜犹如在诉说着还有相同或不同的故事仍上演在每个角落里,等着化为影像,或蜕变为记忆。
在云上俯瞰的四个故事,讲述了形形色色的爱情,爱情是最微妙最复杂的,剖解爱情是获得真相的捷径。
但是思考到这里,我已经看不清爱情,也发现电影不是娱乐,而是一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