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汇总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季报汇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季报汇总表背景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使得工作者身体出现变化或损害,从而产生的各种健康问题。
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危害和经济负担。
因此,保障职工的健康,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的应尽责任。
为了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对于每一个职业病危害因素,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只有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全方位检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危害,并做到职业卫生保障工作的全面可持续管理。
目的本季度汇总表涵盖了本季度企业对职工某项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结果,旨在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加强防范,促进企业职业卫生保障工作的质效提升。
汇总表检测因素工作场所单位班组本季度检测次数合格率噪声生产车间生产部A班12 91%粉尘仓库储运部B班 6 100%化学物质实验室研发部C班8 88%放射性物质检测中心质检部D班 4 100%舒适度办公区行政部E班10 100%分析通过本季度汇总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噪声超标:A班生产车间的噪声合格率只有91%,建议企业进行有效控制,如加装隔音、减少噪声源等控制措施;2.化学物质检测未达标:C班研发部对化学物质的检测合格率只有88%,建议企业对该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测,对不合格的化学物质进行限制使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减排;3.检测次数过少:D班检测中心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率为100%,但本季度仅进行了4次检测。
建议企业增加该项检测频率,以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
结论本季度汇总表的分析结果,为企业职业卫生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企业应加强各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工作,重视职业卫生保障工作,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评价检测2、日常检测(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4、事故性检测(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1、现场检测A、检气管法注意事项: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⑶是否是标准方法;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2、实验室检测(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监测。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监测项目和频次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井上每月测定____次;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____次;3、工班个体呼吸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____次;5、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有人工作的地点每班测定一次;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____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四、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的布点;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3、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五、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要采取有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旨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防护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投用效果?
一、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续)
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存在状态形式;浓度(强度);及气 象环境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作业岗位人员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和时间=》接触水平。(评价指标 「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 噪声的连续等效声级)长期超过接触限值
职业卫生技术规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09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李俊杰解读
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因
职业卫生技术规范(2004)内容的不适应:
四年多来国家法规出台完善; 国家管理行政职能重新划分; 卫生标准的完善更新; 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
国家法规出台完善
油田、炼化、设计施工、销售等类型。
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 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 中石化职业卫生有关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修订原则
严于不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概念述语格式报表规范统一; 结合各企业实际简明扼要可操作性; 技术规范内容与管理制度不重复,强调技
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388项 339 项 47 项 2 项 有毒物质 粉尘 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概念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察,预防与治疗职业病。
二、检测目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以及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
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检测现状近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进,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四、检测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五、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估成果汇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估成果汇总
概述
本文档旨在总结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估的成果。
通过对不
同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职业病问题,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检测和评估方法
为了确保检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 现场调查:对不同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职业病的潜
在危险因素。
2. 测量和监测:使用专业设备和仪器进行危害因素的测量和监测,如测量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浓度等。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检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危害因素对
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成果汇总
以下是我们在不同工作场所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估
的成果汇总:
1. 工厂A:经过调查和测量,发现工厂A有噪音、粉尘和化学物质等危害因素存在。
已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隔音设备、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2. 医院B:医院B存在手术室中的辐射和气体等危害因素。
已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并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和气体浓度
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农田C:农田C存在农药和化肥等危害因素。
已推广绿色农
业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进行农田土壤的监测和评估。
结论
通过对不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我们
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促进工作环
境的改善和职业健康的保护。
以上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估成果的汇总,感谢您的阅读。
职业病危害防治监察主要内容汇总
职业病危害防治监察主要内容一、防治机构1、煤矿企业是否落实防治责任制,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2、是否设置和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专业人员;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第十九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尘肺病防治条例第六条、二、职业危害申报根据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种类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1 号)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三、煤矿企业是否制定了本单位职业危害相一致的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岗位是否建立了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制定了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四、新建、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进行职业危害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第十六条、尘肺病防治条例第十三条。
五、煤矿企业负责人是否接受了职业卫生培训,煤矿企业对劳动者是否进行了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
(检查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合格证、劳动者培训纪录及内容)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劳动法第五十二条、尘肺病防治条例第十二条。
六、是否建立劳动者健康档案;是否按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再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对所查出的职业病病人是否进行公布并告知本人并调离原工作岗位及时治疗、安排疗养(检查职业健康档案、每年职业病普查、复查资料)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五十条、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第五十四条、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尘肺病防治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煤矿安全规程第744条、745 条。
附:煤矿常见职业危害种类劳动者健康体检要求1、煤工尘肺尘肺病患者复查。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汇总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汇总1、钡(Ba):金属钡、氧化钡(Bao)、氢氧化钡(Ba(OH)2)、氯化钡(BaCl2)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2、镉(Cd):金属镉、氧化镉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3、钙(Ca):氧化钙、氰氨化钙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4、铬(Cr):铬酸盐、重铬酸盐、三氧化铬采样方法一: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采样方法二:用一只装有10.0m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铜(Cu):金属铜、氧化铜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6、铅(Pb):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四乙基铅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7、镁(Mg):金属镁、氧化镁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8、锰(Mn):金属锰、氧化锰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中暴露于或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和内容1. 目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生活情况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2. 步骤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目标、制定检测方案、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1. 指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暴露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个体暴露剂量等。
2. 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1. 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职业卫生监测业务的负责单位、监测人员的职责等。
2. 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从工作的准备、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
3. 设备设施及资金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管理和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记录、报告编写、不合格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并详细阐述了其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标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军城煤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防科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积极帮助和协调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2)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本公司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与评价目标1. 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2. 确定职业危害监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评价职业危害程度,并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4. 监测和评价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 监测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工作岗位及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区、车间、仓库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汇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职业病危害因素代码范围生产性粉尘FC1~FC14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HX1~HX16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HX17~HX21 刺激性气体HX22~HX30 窒息性气体HX31~HX35 酸、碱HX36~HX40 有机溶剂HX41~HX53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HX54~HX65 酚、醇、醚类化合物HX66~HX7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HX74~HX82 油类、合成树脂HX83~HX93 农药及药物HX94~HX103 其他HX104~HX113 物理性因素WL1~WL9生物性因素SW1~SW5表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粉尘FC1 矽尘FC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FC3 石墨尘FC4 炭黑尘FC5 石棉尘FC6 滑石尘FC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FC8 云母尘FC9 陶瓷尘FC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FC11 电焊烟尘FC12 铸造粉尘FC13 棉尘FC14 其他粉尘代码化学毒物HX1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HX2 汞及其化合物HX3 锰及其化合物HX4 镉及其化合物HX5 铍及其化合物HX6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HX7 钡及其化合物HX8 钒及其化合物HX9 铀及其化合物HX10 铬及其化合物HX11 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HX12 四乙基铅HX13 羰基镍HX14 氧化锌HX15 有机锡HX16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HX17 磷化锌HX18 磷化铝HX19 氰化钠、氰化钾HX20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HX2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 HX22 甲醛HX23 氮氧化合物HX24 碳酰氯(光气)HX25 二氧化硫HX26 氨气HX27 氯气HX28 硫酸二甲酯HX29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HX30 一甲胺HX31 硫化氢HX32 磷化氢(膦)HX33 一氧化碳HX34 砷化三氢(胂)HX35 氰化氢HX36 氟化氢HX37 硫酸HX38 硝酸HX39 盐酸HX40 氢氧化钠HX41 苯HX42 甲苯HX43 二甲苯HX44 正己烷HX45 汽油HX46 二硫化碳HX47 二氯乙烷HX48 三氯甲烷(氯仿)HX49 氯乙烯HX50 氯丙烯HX51 三氯乙烯HX52 氯丁二烯HX53 四氯化碳HX54 苯胺HX55 N-甲基苯胺HX56 N-异丙基苯胺HX57 对硝基苯胺HX58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HX59 二苯胺HX60 二甲基苯胺HX61 联苯胺HX62 硝基苯HX63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HX64 二硝基甲苯HX65 三硝基甲苯HX66 苯酚HX67 对苯二酚HX68 多氯酚(含五氯酚)HX69 硫氯酚HX70 甲醇HX71 乙醇HX72 醚类化合物HX73 氯甲醚HX74 多氯联苯HX75 氯化萘HX76 多氯萘HX77 醌HX78 蒽醌HX79 吖啶HX80 菲HX81 荧光素HX82 荧光增白剂HX83 油彩HX84 柴油HX85 煤油HX86 蒽油HX87 木酚油HX88 松节油HX89 润滑油HX90 焦油HX91 环氧树脂HX92 尿醛树脂HX93 酚醛树脂HX94 有机磷类农药HX9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HX9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HX97 杀虫脒HX98 溴甲烷HX99 六氯苯HX100 氯丙嗪HX101 氯噻嗪HX102 酚噻嗪HX103 异丙嗪HX104 聚氯乙烯HX105 丙烯酰胺HX106 丙烯腈HX107 肼类化合物(含肼)HX108 二甲基甲酰胺HX109 沥青HX110 焦炉逸散物HX111 肥皂添加剂HX112 合成清洁剂HX113 丙酮HX999 其他化学物代码物理因素WL1 高温WL2 噪声WL3 局部振动WL4 高气压WL5 低气压WL6 高湿WL7 紫外线WL8 激光WL9 电离辐射(α、β、γ、χ射线等,包括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各种射线)代码生物性因素SW1 炭疽SW2 森林脑炎病毒SW3 布鲁式杆菌SW4 嗜热性放线菌SW5 寄生虫类:螨、羌、蚤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序号毒物名称CAS No. 英文名称MAC(mg/m3)PC-TWA (mg/m3)PC-STEL(mg/m3)1 N-甲基苯胺100-61-8N-Methyl aniline — 2 52 N-异丙基苯胺768-52-5N-Isopropylaniline —10 253 氨 7664-41-7 Ammonia —20 304 苯71-43-2 Benzene — 6 105 苯胺 62-53-3 Aniline — 3 7.56 丙烯酰胺79-06-1 Acrylamide —0.3 0.97 丙烯腈107-13-1 Acrylonitrile — 1 28 对硝基苯胺100-01-6p-Nitroaniline — 3 7.59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100-00-5/25567-67-3p-Nitrochlorobenzene/Dinitrochlorobenzene—0.6 1.81二苯胺122-39-4 Diphenylamine —10 251 1 二甲基苯胺121-69-7Dimethylanilne — 5 1012二硫化碳 75-15-0 Carbon disulfide — 5 101 3 二氯代乙炔7572-29-4Dichloroacetylene 0.4 ——1 4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582-29-0/99-65-0/100-25-4Dinitrobenzene(all isomers) — 1 2.515二硝基(甲)苯25321-14-6Dinitrotoluene —0.2 0.61 6 二氧化(一)氮10102-44-0Nitrogen dioxide — 5 101 7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584-84-9Toluene-2,4-diisocyanate(TDI)—0.1 0.218氟化氢7664-39-3 Hydrogen fluoride 2 ——1 9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Fluorides(except HF), as F — 2 52 0 镉及其化合物7440-43-9Cadmium and compounds —0.01 0.022 1 铬及其化合物305-03-3Chromic and compounds 0.05 0.15 —22汞 7439-97-6 Mercury —0.02 0.0423碳酰氯75-44-5 Phosgene —0.524黄磷7723-14-0 Yellow phosphorus —0.05 0.125甲(基)肼60-34-4 Methyl hydrazine 0.08 ——26甲醛50-00-0 Formaldehyde 0.5 ——27焦炉逸散物Coke oven emissions —0.1 0.328肼;联氨302-01-2 Hydrazine —0.06 0.132 9 可溶性镍化物7440-02-0Nickel soluble compounds —0.5 1.53 0 磷化氢;膦7803-51-2Phosphine 0.3 ——31硫化氢7783-06-4 Hydrogen sulfide 10 ——3 2 硫酸二甲酯77-78-1Dimethyl sulfate —0.5 1.533氯化汞7487-94-7 Mercuric chloride —0.025 0.02534氯化萘90-13-1 Chlorinated naphthalene —0.5 1.535氯甲基醚107-30-2 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0.005 ——36氯;氯气 7782-50-5 Chlorine 1 ——3 7 氯乙烯;乙烯基氯75-01-4Vinyl chloride —10 253 8 锰化合物(锰尘、锰烟) 7439-96-5Manganese and compounds —0.15 0.453 9 镍与难溶性镍化物7440-02-0Nichel and insolublecompounds— 1 2.54 0 铍及其化合物7440-41-7Beryllium and compounds —0.0005 0.0014 1 偏二甲基肼57-14-7Unsymmetricdimethylhydrazine—0.5 1.54 2 铅:尘 / 烟7439-92-1/7439-92-1Lead dust 0.05 ——Lead fume 0.03 ——4 3 氰化氢(按CN计)460-19-5Hydrogen cyanide,as CN 1 ——4 4 氰化物(按CN计)143-33-9Cyanides,as CN 1 ——4 5 三硝基甲苯118-96-7Trinitrotoluene —0.2 0.54 6 砷化(三)氢;胂7784-42-1Arsine 0.03 ——4 7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7440-38-2Arenic and inorganiccompounds—0.01 0.024 8 石棉总尘/纤维1332-21-4Asbestos —0.8 0.8f/ml1.5 1.5f/ml4 9 铊及其可溶化合物Thallium and solublecompounds—0.05 0.15 0 (四)羰基镍13463-39-3Nickel carbonyl 0.002 ——5 1 锑及其化合物7440-36-0Antimony and compounds —0.5 1.55 2 五氧化二钒烟尘7440-62-6Vanadium pentoside fume anddust—0.05 0.1553硝基苯98-95-3 Nitrobenzene (skin) — 2 55 4 一氧化碳(非高原)630-08-0Carbon monoxide not in highaltitude area—20 30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标记高毒物品)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1、硅尘2、煤尘3、石墨尘4、碳墨尘5、石棉尘6、滑石尘7、水泥尘8、云母尘9、陶瓷尘 10、铝尘 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汇总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一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定义: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分类: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化学因素包括:①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
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续):生物因素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
职业损伤性因素如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
社会心理因素如职业性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因素等。
二职业病与分类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与分类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大类共种。
职业病的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疾病生物因素所致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三检测评价化学物质检测职业接触限值采样粉尘检测物理因素检测(一)职业接触限值定义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职业接触限值分类()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 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频电场、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平均能量值。
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电磁辐射、高温作业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作业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使用范围: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做以下点说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代表性采样劳动者各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
E=ΣCiTi(i=ton)E为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Ci为第i时间段的浓度Ti为第i时间段持续时间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的浓度直接计算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配合使用当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
对职业危害因素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采样分钟。
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和其它有害效应。
()最高容许浓度作业场所和地点采集的有代表性样本不允许超过的限值。
对急性毒性、刺激作用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制订此标准。
保护劳动者免于急性毒性和刺激作用。
()经皮吸收物质对标有“皮”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
应当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
()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订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 A和PCSTEL。
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
()存在两种以上职业性有害因素时无联合作用的资料时分别测定浓度与标准对比进行分析评价当存在联合作用时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和相同的作用。
或者已知存在相加作用时应当分别测定浓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联合作用系数:I=COELCOEL…CnOELnI超过接触限值I=或者未超过接触限值存在其它联合作用模式时尚无明文规定。
(二)采样采样前准备采样方法采样采样前准备:()现场调查()采样仪器的准备采样前准备()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
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现场调查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采样仪器的准备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要求。
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
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
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
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
采样方法()定点采样()个体采样()定点采样①采样点的选择原则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③采样时段的选择定点采样①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台设置个采样点~台设置个采样点台以上至少设置个采样点。
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上条确定。
定点采样②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米设置个采样点。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个采样点。
定点采样③采样时段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采样方法()个体采样①采样对象的选定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个体采样①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个体采样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个体采样②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
每种工作岗位不足名劳动者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三)化学物质检测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分光光度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用于金属和类金属的测定。
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续):()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多种离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电化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催化极谱法、电位溶出法)测定氟及一些金属化合物时灵敏度高。
实验室检测优点:适用范围广可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和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实验室检测使用注意事项: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方法多是实验室检测方法可实验室检测方法并非都是标准方法要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控制。
现场检测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
常用方法: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气体测定仪法现场检测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操作比较容易。
现场检测使用注意事项:检测方法是否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能否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
主要用于事故检测和日常检测。
(四)粉尘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包括: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石棉纤维的测定。
遵循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粉尘检测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称量法。
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预分离滤膜称量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线衍射法。
石棉纤维粉尘计数浓度的测定:滤膜相差显微镜法。
(五)物理因素的检测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不同于化学性有害因素必须使用特别的仪器根据其有害因素的特点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