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

合集下载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目的:比较各种高大空间空调送风方式的技术特性,结合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建筑形式等选择合适的送风方式。

综述: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满足室内设计的温湿度要求、人员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室内噪声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等要求,并结合建筑形式与装修,气流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

在不破坏气流组织效果的前提下,减少送风口数量,送风管道尽量简单,以降低空调系统造价。

送风方式:1.顶棚上送风下回风:经过处理的空气,由上部送风口送出,与室内空气混合后到达人员活动区域,空气从上部送达,无二次产尘隐患,卫生条件较好。

但空调负荷大,能耗较大,顶部风管布置较复杂,冷损失也较大,冬季送热风时,垂直梯度大,往往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

其常用的送风口有:散流器、喷口型送风口、孔板、格栅或百叶送风口、旋流送风口等;常用回风口有:格栅风口、百叶风口、网式风口等。

2.喷口送风下回风:高大空间通过喷口或旋流风口顶送或有一定的倾角,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回风口宜设置在下方同侧。

其送风射流射程远,气流混合过程长,可采用较大的风速和温差。

与一般上送风系统比较,可节省投资10~15%。

3.侧送风下回风:送风气流以百叶送风口、格栅送风口等从高大空间顶部侧墙沿水平或有一定倾角送出,再从同侧下部回风,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内,气流分布均匀,布置简单。

4.分层空调送风:侧送方式往往将上部顶棚、侧墙、灯光等大量散热带入工作区,增大冷负荷,不利于节能。

分层空调送风是将高大空间分为空调区与非空调区,在空调区采用喷口、百叶风口等侧送,回风口宜设置在同侧下方;并在非空调区设置排风措施。

空调负荷仅为空调区负荷(包括非空调区向空调去转移形成的负荷),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5.下送风上回风:经处理空调送风直接由地板送入工作区,吸收室内热湿负荷后,由顶部排出室内。

屋顶、上部侧墙及部分照明发热均可由排风带走,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为简化送风管道和风量分配均匀,常在地面下设静压箱。

浅谈影剧院空调系统设计

浅谈影剧院空调系统设计

理过程、噪音控制三 个方面的设计进行 了阐述 ,希望可 以 为影剧院空调通风 系统的设计提供 参考和依据 。
下部,形成 由顶棚 自上而下的气流形式 。
【 关键 词】 座椅送风 二次回风 噪音控制
( 2 )上 部 喷 口侧 送 风 ,下 回 风 此种方式为在观众 厅后部墙面的上部或者顶棚
( 3 )下 送 风 上 回 风
如雨后春笋 ,不断涌现 。但影 剧院类建筑属于高大
空 间 ,人 员 密 度 大 ,且 对 噪 声 要 求 严 格 ,其 空 调 系 统 设 计 不 同于 一 般 类建 筑 。 本 文 结 合 长 宁 区 文 化 艺 术 中 心 项 目 ,对 同 类 建 筑 观 众 厅 空 调 系 统 设 计 的要 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机组 ,为空 调系统提供冷 、热水 。风冷热泵机组 设
置于屋顶 。
上热 下冷 的情况 。另外 ,采用喷 口侧送下 回方式,
其 送 风 风 速 一 般 较 大 .噪 音
整 个 剧 场 的 空 调 系 统 以全 空 气 系 统 为主 , 各 区 域 根 据 不 同的 使 用 需 求 ,分 别 采用 不 同 的 空 调 系统 。 由于 舞 台及 其他 区 域 温 湿 度 要 求 相 对 简 单 , 在此 不 再 赘 述 。 下 面从 气 流 组 织 、空 调 处 理 过 程 、 噪 音控 制 等 三 个 方 面 ,对 观 众 区空 调 系 统 做 了重 点 阐 述 。
筑面积为 1 4 3 0 1 m ,建 筑 总 高 度 为 2 3 . 8 5 I l l ,共 三层 。 该 项 目共计 7个 放 映厅 、一 个 剧 院 ,其 中剧 院 总 座
位数为 1 0 2 5座 ,属于中型剧院。该项 目设计标准为 上海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物流仓库通风降温方案

物流仓库通风降温方案

物流仓库通风降温方案与一般商业、超市等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相比,物流仓库的通风降温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具体的问题,例如空调系统的类型,通风的气流组织等,此外还需考虑物流仓库的除湿问题。

一、物流仓库空调降温方案由于仓库的储藏环境特殊,一般均为阴凉库,这也就必须要十分注重对其空调系统中的冷热源系统的选择。

阴凉库的空调系统对于湿度的要求十分高,即使外部温度在20℃以下,其空调系统也要对空气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要对部分空调系统进行开启,以进行一整天的系统运行。

二、通风方案1.上送下回系统这是最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送风口设在立体仓库的上部,回风口设在立体库底部,货架下面,并在相邻货架之间的空间上方设置局部送风孔板。

气流从上部送出,下部排出。

这种气流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送风气流即使冬季送热风时也容易形成均匀、稳定的温湿度场和速度场,能保证工作区气流速度和温湿度的均应性。

气流沿立体库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的流动近似“活塞效应”,适用于有温湿度要求和洁净度要求的物流仓库。

这种形式用于自动化立体库,克服了回风管布置较困难的缺点,可以充分利用货架最下层空间。

2.上送侧回系统送风口设在自动化立体库的上部中间区域,回风口设在立体库四周,并有支管沿四周墙壁伸到仓库底部。

气流从上部送风口送出,下部四周回风口排出。

这种方式冬天送热风时,有可能在立体库底部中间区域形成死角。

3.上下送中间回系统送风管在自动化立体库四周,向上和下分别接出支管,送风口设在支管末端,回风管设在立体库四周中间高度的部位。

采用这种方式时,送回风管均需在立体库四周布置风管主管道,风管用量很大。

4.侧送侧回系统送风管设在自动化立体库侧,回风管设在自动化立体库另侧。

当采用侧送风时,立体库跨度应小于18米。

如果立体库跨度过大,就需要在立体库中间增加送回风管,占用宝贵的货架空间。

侧送侧回的送风射流射程比较长,射流来得及充分衰减,故可采用较大的送风温差和较小的送风量。

通风气流技术考点归纳..

通风气流技术考点归纳..

通风气流技术考点归纳1、P7 通风的概念、目的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混合的过程和现象,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通风的目的: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2、P9 通风的方式、分类、动力、原理通风方式(按动力):自然通风:依靠自然风压、热压作用进行通风风压通风:依靠自然风力作用在建筑上造成的压差浮力通风:借助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的浮力(热压通风)机械通风:利用风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通风适用于自然通风量不足、室内有可燃、有害气体的场合优点:风量稳定,可控制调节缺点:消耗能量通风方式(按排除污染物方式):混合通风:干净空气顶部送入,与空气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一致置换通风:新鲜空气底部送入、顶部排出,室内空气分层流动,垂直方向形成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

层流通风:风口均匀布置在整个地板、墙面、顶棚,空气品质好,运行费用高。

3、P28 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其中以送风口的空气射流及其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重要。

4、P39 羽流形成机理(浮力差)置换通风——羽流羽流,是一种浮力差造成的重力流,是浮力带来的流动。

5、P40 射流混合通风——射流重要特点:卷吸——与自由流体边界间的作用意义:是进入室内的热、湿、新风的主要分布媒介防止:不合适的温度变化梯度和吹风感气流短路6、P41 自由空气射流的特点空气从一个开口或喷嘴释放到没有固体边界的空间中,射流空气的静压等于周围空气的静压。

核心区、特征衰退区、轴对称衰退区、末端区自由气流剪切层——边界层7、P78 受限射流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要点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要点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从房间下部排出的风量,包括距地面2m以内的局部排风量。 从房间上部排出的风量,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当排出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汽时,其风口上缘距顶棚应 小于0.4m。
前物 浓度,从而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允 许标准之下,所以又叫稀释通风。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6.风量的分配 (1)有害物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 建筑内散发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 部区域排出。 (2)当散发有害气体和蒸气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物内散发 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房 间上部区域排出总风量的1/3且不小于每小时一次换气量,从下部 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 (3)当人员活动区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 标准,且混合后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时,可只设上部 或下部区域排风。 (4)送排风量因建筑物的用途和内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 生产厂房、民用建筑要求清洁度高的房间,室内压力应为正压, 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对于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房间,室内压 力应为负压,应使送风量略小于排风量。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排风口
送风口
进风口
吸风口



送风口
全面通风平面图
接排风口
灰尘
吸风口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

合理的选择和布置送、排 风口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合理的分配各风口的风量,
使送风和排风能以最短的
流程进入工作区或排出,
从而以最小的风量获得最
佳的效果。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的通风效果不仅与采用的通风系统风量有关,还与通 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一般通风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有 上送下排、下送上排及中间送上下排等形式。设计时应根据有害物 源的布置、操作位置、有害物 性质及浓度分布等情况对送排 风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

洁净室基础知识-送回风结构形式

洁净室基础知识-送回风结构形式

侧面送风、顶部回风结构
优点
空气在洁净室内形成水平 流动,有利于减少涡流和 短流现象;适用于层高较 低、面积较大的洁净室。
缺点
对于局部污染较重的区域, 可能需要增加局部排风装 置;对空气分布均匀性要 求较高。
适用场景
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 业的洁净室。
混合式送回风结构
1 2
优点
结合顶部送风和侧面送风的优点,能够形成更为 均匀的空气分布;适用于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 合。
回风方式及特点
上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顶部,适用于 散热量较大的设备或需要较大送 风量的场所。特点是回风效果好,
但需要注意避免顶部积灰。
下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底部,适用于对 洁净度要求极高的场所。特点是空 气洁净度高,但需要注意避免地面 杂物进入回风系统。
侧回风
回风口位于洁净室侧面,适用于空 间高度较低或布局较为紧凑的场所。 特点是节省空间,但回风效果可能 受到一定影响。
02 送回风系统基本原理
送风方式及特点
单向流送风
混合流送风
空气以单一方向流动,通常用于要求极 高的洁净环境,如手术室、实验室等。 特点是空气洁净度高,但能耗较大。
结合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的送风方式,根 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特点是在满足洁 净度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能耗。
非单向流送风
空气以不固定方向流动,适用于一般 洁净要求的场所。特点是能耗较低, 但空气洁净度相对单向流送风略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缺点
系统较为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能耗可能 较高。
3
适用场景
半导体、光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的洁净室。
其他特殊结构形式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暖通知识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1.侧板送风侧板送风是⽬前常⽤的⽓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侧或两侧开送风⼝。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热交换。

回风⼝设在送风⼝的同侧,风速为2~5m/s。

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流向斜下⽅射出。

2.散流器送风散流器送风可以进⾏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回流区进⾏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3.条缝送风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进⾏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于散热量较⼤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级公共民⽤建筑等都有采⽤条缝送风。

4.喷⼝送风喷⼝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由房间⼀侧的⼏个喷⼝⾼速喷出,渡过⼀定的距离后返回。

⼯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式风速⾼,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于⼤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房等公共建筑中。

5.孔板送风孔板送风利⽤顶栅上⾯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的作⽤下,空⽓通过⾦属板上的⼩孔进⼊室内。

回风⼝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混合速度较快,因此⼯作区内空⽓温度和流速都⽐较稳定,适⽤于对区域温差和⼯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的场合室外排⽔管材应满⾜以下⼏点要求:(1)管材内壁应光滑,具有耐蚀和耐冲刷性。

(2)管材本⾝应具有⼀定的机械强度和承受来⾃⼟壤及地⾯荷载的能⼒。

(3)管材应具有⼀定的抗渗能⼒。

室外排⽔管材多采⽤⾮⾦属管。

常⽤的有混凝⼟管、钢筋混凝上管、排⽔铸铁管、硬质聚氯⼄烯管、带釉⾯缸⽡管等,混凝⼠管管径超过400多采⽤钢筋混凝⼟管,常⽤于⾬污⽔系统。

排放含酸碱性较强的污⽔可采⽤缸⽡管。

缸⽡管具有内壁光滑、较强的耐酸碱性能,但承压能⼒差,质脆易碎。

塑料管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质轻、易于加⼯、施⼯⽅便,但应选择管壁较厚、刚度较⼤的管材。

高温老化房中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高温老化房中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

高温老化房中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摘要:介绍了目前高温老化房中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列出了各种气流组织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高温老化房;气流组织形式高温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如显示屏、工控主板、导航芯片等)仿真出一种高温环境测试的设备。

老化的理论基础是浴盆曲线,通过老化方式筛选出早期失效的不良产品,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对提高电子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程,该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显示器、电子、通讯、生物制药等领域。

高温老化房常用技术参数:序号项目名称技术参数1 温度范围+5~60℃2 温度波动±0.5℃3 温度偏差最大精度±2℃4 运行方式自动预约开机、恒温控制、老化时间计时5 输入电源AC~380V;50 Hz;目前高温老化房中风力恒温系统,通常由热风循环系统、加热系统和超温排风系统组成。

热风循环系统采用循环风机和配套风管强制空气循环,可保证测试区内温度均匀。

热风循环控温过程:当开机时循环风机和加热器开始工作,温度到达设定值时循环风机继续工作,加热器停止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区温度会逐渐上升当温度超过设定上限时排风系统开始动作将产品区过热气体排室外。

当温度下降至设定值下限时排风风机停止排风。

循环系统在老化产品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循环状态,以保证温度均衡。

送风口出流特性是影响高温老化房气流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采用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才能充分保证高温老化房内温度的均衡,有效的将温度偏差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送风口和回风的设计布局,二是高温老化房内用于固定检测元件机架的设计布局,三是检测元件的设计布局。

从测试情况看,主要影响因素还是送风口和回风口的设计布局。

目前最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一、顶部送风底部回风2011年参与开发了用于测试ipad显示屏的高温老化房项目中循环气流组织形式采用了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组织形式: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空气流程高温老化房设备示意图循环加热气流首先经顶部风机,再进入到高温老化房顶部的送风口中,通过顶部送风口均匀送到老化房中,使高温老化房内形成层流,然后经过老化房底板的回风口、背部的管道及加热设备再次进入风机中进行循环。

剧院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形式简介

剧院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形式简介

剧院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形式简介中国建研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孙 宇*摘 要 重点介绍了剧院建筑中观众厅、舞台、乐池等功能房间中的气流组织形式。

关键词 剧院;观众厅;舞台;气流组织Brief Introduction of Air Distribu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the TheaterSun YuAbstract Mainly introduces the air distribution in the auditorium, stage, orchestra pit and other functional rooms in the theater building.Keywords The theater; Auditorium; Stage; Air distribution0 引言剧院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剧院建筑空调系统相对其他的建筑有其独特的特点,剧场空调负荷与其他类型的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有其不同的特点,影剧院一般都是非全天非连续使用的,集中在部分时间使用,观众厅是人员密集场所,空调湿负荷较大。

观众厅由于往往在内区设置,因声学需要,会使用大量吸声材料,使围护结构隔热性能非常好,减少了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冷热负荷。

由于演出及观看需求的不一样,气流组织形式也应随之变化。

本文根据某剧院项目针对观众厅、舞台等区域的空调末端、气流组织形式等进行简要介绍。

1 项目概况项目所在地块地上建筑面积6400 m 2,地下建筑面积2679 m 2,建筑地下1层,地上3层,设计总高度31.85 m 。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1]:表1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2 观众厅气流组织形式因为观众在演出过程中不能走动,避免冷风感尤其重要,要避免向观众颈后吹风。

送热风时热空气不要在观众厅上部停滞而造成分层现场,使气流不能送到下部,导致观众厅垂直温差过大,从而影响热舒适。

空调送风方式

空调送风方式

送风方式是指空调工作时进行空气循环的方式,一般有独立上送风、独立下送风、上下同时送风三种送风方式。

每种气流有四种不同的风速档(自动、低速、中速、高速四挡),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上送风采用管道从机房的天花板从上至下送风,适合快速降低机房温度和加湿;下送风是从机房的地板处和墙角处从下至上送风,适合快速升高机房温度和除湿。

1、气流组织的形式: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下送风2、常见送回风口形式:侧送、散流器平送和下送、喷口送风、回风口下回风第一章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特点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也称恒温恒湿空调)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

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

精密空调机,通常具有如下一些性能特点:1.1 大风量、小焓差与相同制冷量的舒适性空调机相比,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的循环风量约大一倍,相应的焓差只有一半,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运行时通常不需要除湿,循环风量较大将使得机组在空气露点以上运行,不必要像舒适性空调机那样为应付湿负荷而不得不使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故机组可以通过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根据经验,显热比为1.0的机组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是显热比为0.6的机组的60%左右。

同样,机房要求温湿度指标相对稳定,较大的循环风量将有利于稳定机房的温湿度指标,显然,在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量的增大将导致焓差的减少,因而通常机组只能在显热比相当高的工况下运行,这恰恰与机房的负荷特点相适应。

通常舒适性空调冷负荷中有30%是为了消除潜热负荷,有70%是为了消除显热负荷。

对机房来讲,其情况却大不相同,机房主要是设备散出的显热,室内工作人员散出的热负荷及夏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的热湿负荷(仅占总负荷的5%)。

并且冬季是需要加湿而不是减湿,即使在冬季机房仍需要消除热负荷,特别是程控机房更是如此。

机柜送风方式介绍

机柜送风方式介绍

IDC机房送、回风方式及形式介绍目前,数据中心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机房内单位面积发热量较大,由于机房的环境条件对内部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寿命、故障率影响很大,因此,保证机房具有良好的空调效果越来越重要。

根据数据中心布线方式的不同,机房内的空调气流组织形式也相应分成下送上回风和上送下侧回风式两类,即通常说的下送风和上送风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下送风方式的几种形式,仅供参考。

一、IDC机房送、回风方式类型IDC机房送风万式主要有两种:上送风和下送风。

1、上送风方式下送风方式是在机房空调机组底部做一支架,支架高度与机房的活动地板高度相同。

经过空调机组处理过的低温空气,从空调机底部送到活动地板内,利用活动地板形成的空间作为一个静压箱,然后通过设备底部、风口地板,进入机房和设备内,带走设备和机房的热量,通过机房上部空间回到空调机组内,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再循环使用。

2、下送风方式下送风万式为:上送风方式是把空调机组处理过的低温空气通过送风口送到通信设备上部,带走通信设备和机房的热量,通过机房下部空间回到空调机组内,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再循环使用。

二、哪种送风方式更适合于IDC机房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架空地板下送到机房或机架内,吸收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风。

这种方式下,冷、热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

冷、热风可以自然分离,容易得到好的制冷效果。

而上送风方式,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往上升,容易发生冷、热空气掺混,影响制冷效率。

另外,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综上所述,下送风方式比上送风方式的制冷效果更好。

IDC机房由于其发热量大,一般认为下送风方式比较适合。

三、下送风方式对布线有何要求?对于下送风万式,如果采用在架空地板下走线的万式进行布线,并且布线杂乱,会阻挡气流从下方往机房里送。

如果空调采用下送风,则最好采用上走线方式。

如果无法采用上走线方式,也要将架空地板下的线缆用管道收纳,排列整齐,避免阻挡出风口。

第十一章送、回风口的型式及气流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送、回风口的型式及气流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装在电子计算机房双层地板上的地面送风口。由出口格栅、集尘箱和旋流叶片组成(图5—14)。地板面上的格栅上可以走人和行车。来自双层地板间的空调送风经旋流叶片切向进入集尘箱,形成旋转气流由格栅送出。送风气流与室内空气混合好,速度衰减快。格栅和集尘箱可以随时取出清扫。
(六)空调座椅诱导送风口
这种送风口类似空调用的诱导器。在影剧院座椅的中空靠背内装有静压箱和喷嘴(图5—15)。一次风与由侧面风口吸人的室内空气混合后,由侧上面的送风口送出。由于一次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送风温度接近室温,不会造成吹冷风感觉。用于空调下送风,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一)上送风下回风
这是最基本的气流组织形式。空调送凤由位于房间上部的送风口送入室内,而回风口设在房间的下部。图5—18a、b分别为单侧和双侧上侧送风、下侧回风;图c为散流器上送风、下侧回风,图d为孔板顶棚送风、下侧回风。上送风下回风方式的送风在进入工作区前就已经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易于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能够用较大的送风温差,从而降低送风量。
图5—14旋流送风口
出风格栅,2一集尘箱,3一旋流叶片
图5—15座椅送风仁1
图9-16矩形网式回风口图5—17活动篦板式回风U
二、回风口
如前所述,吸风口附近气流速度急剧下降,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大,因而回风口构造比较简单,类型也不多。最简单的就是在孔口上装金属网,以防杂物被吸入。图5—16就是一种矩形网式回风口。为了适应建筑装饰的需要可以在孔口上装各种图案的格栅。为了在回风口上直接调节回风量,可以象百叶送风口那样装活动百叶。图5—17是活动蓖板式回风口。双层蓖板上开有长条形孔。内层蓖板左右移动可以改变开口面积,以达到调节回风量的目的。
(三)孔板送风口
空气经过开有若干圆形或条缝型小孔的孔板而进入室内,此风口称为孔板送风口。该风口和前述所有风口相比,其特点是送风均匀,速度衰减较快。图5-12所示为具有其稳压作用的送风顶棚的孔板送风口,空气由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再靠稳压层内的静压作用经孔

气流组织类别、空调系统图

气流组织类别、空调系统图

目前洁净室采用的主要气流组织有乱流、层流(包括单向流、平行流)和矢流三种方式。

1.乱流乱流方式主要是利用稀释作用,使室内尘源产生的灰尘均匀扩散而被“冲淡”。

它的原则是满足工艺和人的卫生要求,避免涡流把工作区外的灰尘卷入工作区,以减少药物的污染机会。

一般采用上送下回的形式,使气流自上而下,与尘粒重力沉降方向一致。

乱流方式由于受到送风口形式和布置的限制,不可能使室内获得很大的换气次数(相对于平行流来说),且不可避免地室内存在涡流,因而室内洁净度不可能很高,可达到1000级至300 000级。

在一定的换气次数下,室内洁净度取决于人员的多少及其动作状态。

乱流方式的洁净室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投资和运行费用较小,因而药品生产上大多数洁净室都采用此方式。

2.层流层流方式是指流线平行、流向单一、具有一定的和均匀的断面速度的气流组织方式,送人房间的气流充满整个洁净室断面,它像“活塞作用”那样把室内随时产生的灰尘压至下风侧,再把灰尘排至室外。

由于这种方式是以要求室内断面上有一定风速为前提的,所以洁净室在净化空调系统开动后能立即(1min以内)达到稳定状态。

当室内污染发生时即能迅速排走,不致扩散而影口向洁净度。

层流方式分为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两种。

(1)垂直层流在天棚上满布高效过滤器,回风可通过格栅地板,空气经过操作人员和工作台时可将污染物带走。

由于气流为单一方向,故操作时产生的污染物不会落到工作面上去,可在操作区保持无菌无尘,达到100级洁净度。

若以侧墙下部回风口代替格栅地板,气流方式改为“全顶送风侧下回风”,只要回风口位置足够低的话,则在地面以上0.8~1.Om高度处的气流仍可保持层流特性,为准垂直层流方式。

(2)水平层流在一面墙上满布高效过滤器作为送风墙,对面墙上满布回风格栅作为回风墙。

洁净空气沿水平方向均匀地从送风墙流向回风墙。

操作面离高效过滤器越近,能接受到最干净的空气,可以达到100级洁净度,依次下去便可能是1000级、10 000级。

空气调节技术 第六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气调节技术 第六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二、 回风口的形式
由于回风口附近气流速度衰减很快,对室 内气流速度的影响很小,因而构造简单,类型也 不多。常用的回风口有百叶式回风口、活动箅板 式回风口和蘑菇形回风口。
§6-3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
一、气流组织形式
通常用送回风口在空调房间内设臵的相对位
臵来表示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的形式不同,
y x x ax 2 tg Ar( ) (0.51 0.35) dO dO d O cos d O cos
Ar数的贴附射流”---- 射程比自由射流更 长 贴附长度与Ar有关,Ar小----S长 贴附射流:
dO

4 24 2FO 2 d O 2d O 4
第 六 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
在空调房内合理布臵送、回风口,使送入
风在扩散与混合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
余湿,使工作区形成均匀的t、Ф、υ和洁净度, 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6-1
射流:
送、回风口气流的流动规律
一、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空气经孔口或管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 称为射流。
5.旋流风口
旋流风口是依靠起旋器或旋流叶片等部件,
使轴向气流起旋形成旋转射流。由于旋转射流的 中心处于负压区,它能诱导周围大量空气与之混 合,然后送至工作区。
旋流风口有下送式和上送式两种
6.孔板风口
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面的空间作为送风静
压箱(或另外安装静压箱),空气在箱内静压作
用下,通过在金属
2、散流器
散流器是一种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
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的风口。其造型美
观,易与房间装饰要求配合,是使用最广泛的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
由上向下送风也是空调房间常用的一种气流组织方式。

这种气流组织的方式所形成的气流是由上向下。

气流在由上向下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将室内空气混入,并进行热湿交换。

不论是采用散流器下送风还是采用孔板下送,只要风口的扩散性能好,送入的气流都能与室内空气进行充分混合,能较好地保证工作区的恒温精度和工作区气流速度的要求,因此,对于恒温精度要求较高的空调房间,是一种常用的送风方式。

孔板送风和密布散流器送风,可以形成垂直向下平行流流型,且涡流少,断面的速度场均匀,对于恒温恒湿要求精度较高的空调房间,尤其是洁净度要求很高的空调房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气流组织形式。

一般孔板送风温度和速度的衰减比散流器还要快,因此对于工作区要求的气流速度较低,区域温差要求较严格,建筑层高又低,单位面积送风量大的高精度空调房间,采用孔板送风是比较适宜的,其一次投资费用高于侧送气流组织方式的空调房间,但低于散流器送风的空调房间。

散流器送风,无论是散流器平送还是散流器下送,其顶棚到屋面之间的距离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以便安装送风管道和散流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