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书第54的例题以及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含用字母表示),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展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那谁来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字母公式呢?(随学生回答出示小卡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乘法的另外一个运算定律。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1.谈话:五一快要来了,商场正在开展服装促销活动呢!一其去看看吧!2.课件例题情景图。

(1)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短袖衫:每件32元;裤子:每条45元;夹克衫:每件65元。

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2)问:李阿姨一共要付多少钱呢?谁能口头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出算式,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65+45)×5 65×5+45×5让回答的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即先算的是什么。

)第一个算式: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第二个算式:先算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各用多少元。

(3)猜一猜:这两个算式结果会怎样?(相等)(4)计算验证。

师:真相等吗?让我们动笔来算一算,男生算第一道,女生算第二道,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计算过程。

(5)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的确是相同的,可以给它们画上等号。

(板书:=)我们把这个等式轻声读一读。

(学生轻声读读这个等式。

)3.探索、发现规律。

(1)师: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篇一:课堂小结篇一③28×42×29今日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练习十四第2题篇二:《乘法安排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二教材分析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驾驭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解并描述思路、视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实力。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留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觉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驾驭是比较坚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洁的"竖式计算,没有发觉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觉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便利,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验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实力。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某25=6某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某25+2某25=100+50=150(人)4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某c=a某c+b某ca某(b+c)=a某b+a某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4+2)某25(2)4某25+2某25=6某25 =100+50=150(人)=150(人)(4+2)某25=4某25+2某25┆(学生举例)(a+b)某c=a某c+b某ca某(b+c)=a某b+a某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探索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二)能力目标。

1、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

2、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猜测法。

2、验证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课。

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745= 8(725)= 3425=(二)学习新课。

1、师:学校在假期位每个班级的墙上都铺了瓷砖,咱们现在估计咱班东墙和北墙一共铺了多少块瓷砖,好吗?2、学生汇报:有的说100块,有的说90块。

3、详细汇报生1:我将瓷砖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和就是瓷砖的总块数。

列式是69+49=90(块)生2 :我也发现有90块,因为有10行瓷砖,每行9块。

生3:那么是不是说明69+49=(6+4)9大家说的对不对呢?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吧。

4、请大家观察这些例子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生1:从左到右是相同因数乘不同因数的和。

生2:从右到左是相同因数分别乘不同的因数,再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5、师:我们把乘法这样的规律叫乘法的分配律。

如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6、(A+B)C=AC+BC叫乘法的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35(2+5)=352+35()(43+25)2=()()+()()2、拓展练习。

运用学的规律,将计算过程变得简便些。

201950= 632547=(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会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吗?(五)布置作业。

第49页练一练第2、3题。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图片。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出示60米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二、探究新知1.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教学例6:(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18+7)×6=18×6+7×6(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__+__)×__=__+__×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反馈练习: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1)出示例7:102×43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教师板书:(2)出示9×37+9×63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9×37+9×63=9×(37+63)=9×100=900学生讨论:这样算为什么简便?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③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3)揭示教师算得快的奥秘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52+199+24838×125×8×3二、比赛激趣,提出猜想(1)热身赛。

(请看大屏幕,男同学做第一小题,女同学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0×37+10×6310×(37+63)(2)评出胜负。

(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并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10×37+10×63=10×(37+63)(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

(板书:猜想)(设计意图:通过一道题目里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概括、归纳,初步了解其中的规律。

)三、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

)看到这幅图画,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2、(1)谁能估计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2)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估计是否正确。

(3)(谁来汇报自己的算法)出示两种不同的算式6×9+4×9和(6+4)×9,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设计意图: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为探讨规律做准备。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4、讨论交流: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并交流算式的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5、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交流:(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即: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100×5 70×5)(2)探讨第二种方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征途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乘法分配律》教学课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果园,原来宽20米,长8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问:现在这个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学习新知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怎样的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

并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③全班反馈(课件动态演示)先来看一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长,再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面积,即(80+30)×20=2200(平方米)(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展示出这道题目的示意图,进行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理解另一种方法打下基础。

) 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园原来的面积,再算出后来增加的面积,较后把原来的面积和增加的面积全起来就是果园现在的面积。

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方法和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又真正的明白,虽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结果完全一样)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尽管这方法不一样,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a ×(b + c) = a ×b + a ×c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与实例。

3.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公式。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 准备奖品和奖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

2. 通过示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演示】1.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几个乘法分配律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计算。

【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总结】1. 教师总结乘法分配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些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奖励】1.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品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学校购买30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总共需要多少钱?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与公式,并通过示例展示其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

3. 演示:在黑板上演示几个乘法分配律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计算。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125×53×8 25×44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2出示两组算式(6+4)×7 6×7+4×720×(5+2)20×5+20×2(10+25)×4 10×4+25×4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探究新知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2、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每件短袖32元每条裤子45元每件夹克衫65元)3、提问: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4、学生试做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65×5+45×5=325+225=550(元)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7、提问: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乘法安排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同学已有的知识阅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舞同学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培育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技能,进展思维的敏捷性。

情感、立场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观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同学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学习例5。

(1)出例如5(2)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同学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老师依据同学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同学汇报字母表示:a×b=b×a2、学习例6。

(1)出例如6(2)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巡察,适时指导。

(25×5)×2 25×(5×2)=125×2 =10×25=250(桶) =250(桶)(3)引导同学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老师依据同学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同学汇报字母表示:(a×b) ×c=a× (b×c)(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5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篇一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

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 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激问导学一、激问导学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提出问题筛选重心活动一:买衣服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体验学习二、自主体验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 尝试体验, 引发观点活动二:计算周长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6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14体验学习三、合作体验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活动三:观察、对比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四、实践体验综合实践体验, 拓展延伸, 感悟内化, 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2)25×(20—4)=25×____—25×____(3)45×9+55×9=(____+____)×_____(4)8×27+73×8=8×(_____+_____)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2)17×17+15×16(3)14×9+9×36(4)(24+37)×83、思考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5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

乘法分配率公开课之教案公开课第一章:乘法分配率的概念与意义1.1 引入乘法分配率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概念。

讲解乘法分配率的数学表达式:a ×(b + c) = a ×b + a ×c。

1.2 解释乘法分配率的意义解释乘法分配率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解代数方程时的应用。

通过实际例题,展示乘法分配率的应用过程和结果。

第二章:乘法分配率的证明2.1 介绍乘法分配率的证明方法解释乘法分配率可以通过分配律来证明。

引导学生理解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

2.2 进行乘法分配率的证明通过具体的数学推导,展示乘法分配率的证明过程。

解释证明过程中每一步的逻辑和数学原理。

第三章:乘法分配率的运用3.1 介绍乘法分配率的应用场景解释乘法分配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通过实际例题,展示乘法分配率在计算中的优势。

3.2 进行乘法分配率的运用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乘法分配率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第四章:乘法分配率的拓展4.1 介绍乘法分配率的拓展概念讲解乘法分配率的一些拓展概念,例如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理解拓展概念与原概念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乘法分配率的拓展练习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的拓展概念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拓展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总结乘法分配率的概念和运用回顾乘法分配率的概念和运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乘法分配率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2 进行乘法分配率的复习练习提供一些复习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率的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第六章:乘法分配率在代数表达式中的应用6.1 引入代数表达式解释代数表达式的概念,以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代数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2 讲解乘法分配率在代数表达式中的应用解释如何使用乘法分配率简化代数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
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从乘法的意义层面深刻认识乘法分配律。

设计理念:
教科书题组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很多次,而且我发现题组承载着很多功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就出过3×7+7和4×7这样的题组,而这个和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有很大的联系,个人认为它就是一种提前渗透。

还有就是乘法竖式,也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的。

之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教科书习题:催生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载体》就是围绕教科书习题来写的,本课我从习题入手来导入新课,想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一种似从相识的的感觉,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注意认真解读题组。

以前我做个一个课题,就是小学数学转化思想策略的研究,因而在在本课中我还想要学生形成模型思想,通过三次感觉,进行第一次建模,第两次建模,第三次建模。

还想让学生感知分析归纳思想,在分析3组算式之后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
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从乘法的含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组导入
1.出示题组
3×7+7 3×7+7 99×73+73
4×7 4×7 100×73
2.像这样的算式里面有些什么秘密呢?
二、学习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展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重要的数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都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今天我们只研究两个问题:1.一共多少朵花?2.一共多少平方米?快速的列出综合算式,算一算;找两位同学板演。

二、课堂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一)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请做题的同学站在自己的算式旁边)这样问同学们:你们对我的算式有什么问题吗?
生:11×8表示什么意思? 9×8表示什么意思? 11+9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二)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师:像他俩一样,开始提问?
师:谁有点感觉了?
(三)一共有多少米?
刚才没有感觉的学生也不要着急,我们继续看看,继续找感觉。

三、深入讨论,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师:看着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后班级讨论,
师:你能按照自己的感觉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四、总结升华,深入感知乘法分配律
师:整理黑板,像这样的等式有多少个,写一节课能写完吗?写到今天,写到明天,写一直写不完怎么办?那同学们想一个办法,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整理综合,归类,表达出来。

五、巩固练习,感知例题中提前孕伏的乘法分配律
其实,乘法分配律早已在我们身边出现过了,请看-----
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把今天自己总结的数学规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 = a×c + b×c
(11+9)×8 = 11×8 + 9×8
(14+6)×7 = 14×7 + 6×7
(50+60)×5 = 50×5 + 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