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历程】五味考研路

合集下载

考研心路历程100字

考研心路历程100字

考研心路历程100字
考研,是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从大一开始,我就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但是,真正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和进步。

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考研的难度和复杂性。

我只是觉得,既然大学学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呢?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考研之路。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基础非常薄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进步非常缓慢,甚至有些绝望。

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克服困难和挫折。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终,我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最自豪的成就之一。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考研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但也是一条充满希望和机遇的路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一定会取得成功。

考研心路:茶味研途,我的考研回味

考研心路:茶味研途,我的考研回味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启航考研(qh_kaoyan )考研自学平台 咋学微信号: 咋学网(zaxueapp ) 2016考研资料分享群:248600511作者:袁学兵 云南财经大学考取学校:西南财经大学总分:386,数学138茶味研途都说人生如茶,或许吧。

我们从一无所知开始,细细的品味人生,慢慢的尝到人生的滋味,或许一生过去,我们才了解人生的意义,或是永远品味不出人生的意义。

其实考研也一样。

我们从毫不知情,点点滴滴的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

有些人半途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努力奋斗,最后取得成功。

有些人考研过后,都没有很好的把握自己。

考研,如同品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对我而言,考研,茶味研途,是启航让我尽早的找到了目标。

考研目标院校、专业,这些问题是我曾经头疼的问题。

在启航,辅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帮助我选择适合我的专业院校,尽早的锁定了目标。

目标就像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一直奔向前方。

整个复习计划的拟定,都是根据我自身情况制定。

英语、政治、专业课,每一门课每一阶段如何复习,有些甚至精确到每一天学习哪些内容。

对于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我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然而,我也是幸运的,这些计划让我能够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复习阶段,除了基础知识的复习,启航还为我安排了心理疏导,让我再困难时候能够坚持下去,不放弃!这里,我十分感谢辅导老师们,是他们让我能咬牙坚持,在经历了最痛苦的日子,取得今天很好的成绩。

政治复习,主要是把握知识点,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大题中很多考点是相结合的,若是平时复试的时候自己能够把握好,考试的时候便能够应对自如。

英语,除了基础考点以为,最重要的是作文。

普通的作文模板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考研。

因此,不管是自己写模板,还是辅导老师写模板,都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模板。

早有准备,方可百战不殆。

专业课,最重要的是知识系统的梳理。

每一章每一节都能在脑海中不忘。

大脑就像一个储藏机器,需要的时候便拿出来。

知识树能够帮我们很好的建立章节的联系,不至于考试的时候脑子里还是一滩浆糊。

考研心得体会的感悟怎么写(通用8篇)

考研心得体会的感悟怎么写(通用8篇)

考研心得体会的感悟怎么写(通用8篇)考研心得体会的感悟怎么写篇1一、心路历程选择考研并不是我的初衷。

选择北大也不是我的初衷。

最初,我觉得大家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学生活无非是由那些已经形成套路的部分组成的,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

直到我瞥见了新的世界,遇见了新的人。

我逐渐发现了差距,这种差距就像一条缝隙,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细小的缝隙变成了一个漏洞。

当然,在那些优秀的人身上也存在很多所谓人性的弱点,但是想遇见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要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决心改变些什么,我不想忙忙碌碌,碌碌无为。

我想亲自踏入那个所谓优秀的世界,亲眼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妹妹问我:姐,你为什么要考北大,是因为你喜欢的李健曾经在清华吗?如果非得找一个浪漫的理由,我想说,是的,我想遇见自己憧憬的"李健"。

我的一些显著的变化是发生在大三下学期。

那时候为了准备考试,每天过着早六晚九的生活。

一个不爱学习的人突然规规矩矩地在自习室学习,这是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的。

每周五我会休息一天,其他时间都按照正常的作息进行,风雨不误。

有时也会觉得自己辛苦,会可怜自己,会抱怨。

但是我想说,你想得到就必须付出。

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地认真执着,剩下的就听天由命。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遇见质疑,会遇见诱惑,但我觉得人还是应该坚守些什么,尤其是年轻的我们。

那是需要你拼尽力气去保护的,那是即便所有人都否定而你自己依旧坚定的信念。

或许你会为此头破血流,你会失败,但是,至少,你不会有遗憾。

很久以后,记忆里的那段时光会变得模糊,似乎那是很遥远的事情,遥远得很不真实,但是,当时艰辛的努力已经坚实地铺垫在你的脚下。

我也没有相信过自己一定能考上,但是,既然已经决定,试试又如何。

就当我是仗着自己年轻好了。

人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如果说准备考研是在谈一场恋爱长跑的话,那么被录取就像领证结婚了一样,有一些释怀,也有一些新的顾虑产生。

考研心路历程记录 考研计划表

考研心路历程记录 考研计划表

考研之路
---记录考研的点点滴滴。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华的人
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越是接近梦想道路便越艰辛
于是成功的终点成为一种坚持
在冷峻的雪山上很多朝圣者倒在半路上但是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信仰而到达终点
一个梦想的实现
支持的精神往往仅是一种单纯的期待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冷雨寒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成功都在意料之中
支持的精神往往仅是一种单纯的期待
心路历程
我相信,执著虽然不能感动上苍,然而,坚持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使用说明:把一天分为四个阶段,自己每天晚上记录下当天的学习状态,觉得在该段时间里学习状态和效率都比较好,可以划个勾,如果该段时间被荒废了,就打一个大叉,如果有事没能学习,就划个圈,并标明因什么事情。

后面那栏,可以写点为自己激励或者下决心的话,也可以写点明日主要看什么学什么。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11 -。

考研准备过程和心路历程

考研准备过程和心路历程

考研准备过程和心路历程同学们,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准备过程和心路历程。

刚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期待的是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不安的是不知道这条路会有多艰难。

首先是收集资料。

我像个小侦探一样,在网上到处找学校的信息、专业的介绍、历年的真题。

记得有一次,为了找到一份珍贵的复习资料,我在各种论坛和网站上搜索了好久,眼睛都看花了。

然后是制定学习计划。

我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早上背单词,上午复习专业课,下午做英语真题,晚上再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

一开始,我总是完不成计划,心里特别着急。

比如说,有一天我给自己定了要背完50 个单词,可是到了晚上还有10 个没记住,那时候真的很沮丧。

复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时候一个知识点怎么都弄不明白,我就反复看书、查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

有一次,一道数学题我做了好几遍都做错,气得我差点把书扔了。

但是冷静下来后,还是继续钻研,终于做对了,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形容。

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压力特别大。

每天都担心自己考不好,晚上也睡不好觉。

有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考不上,偷偷地哭了一场。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希望。

终于到了考试的那一天,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心砰砰直跳。

但是当拿到试卷开始答题的时候,我反而平静下来了,心里想着,就把这当成是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一次机会。

考试结束后,等待成绩的那段时间也很煎熬。

每天都在想自己能不能过线。

最后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时候,我激动得跳了起来。

那一刻,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学们,考研的路虽然辛苦,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知道大家听了我的经历,是不是对考研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考研的收获与经验总结心得十一篇

考研的收获与经验总结心得十一篇

考研的收获与经历总结心得十一篇考研的收获与经历总结心得【篇一】(一)小概述本人是_年应届考生,从_年6月份开场正式备考,备考时间算起来大概有7个月左右。

本科专业为中文(中英文秘书方向),报考专业为英美文化,报考院校为北二外。

初试成绩399分,基英115(果然是半路出家,底子缺乏),综合123,政治72,二外日语89. 分数不算太高,但对于我这个不肯每天起早贪黑学习的人来说,也算是很欣慰了。

本人性格比拟极端,坚持“劳逸结合”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状态好的时候如神附体发疯学,状态不好的时候一点不学,最高记录15天一页书都没有看。

这个主要是个人情况,大家还是应该保持好状态,细水长流比拟好。

在这里我也想说,不是说每天看书看的时间长了,效率就好,应该按照自己的状态有所调整。

有的时候确实学不进去了,那就放松一下,考研的过程其实也不用过得像苦行僧一样,也要学会给自己找点乐趣。

(二)择校其实我本科的学校并不差,而且也是在a区。

考研原因,一是因为家搬到北京,所以要选择一所北京的学校。

二来属于跨专业考研,结合自己的实力来看,风险太大的不去选(比方北大、北外)。

北二外相对来说可以挑战一下,于是就选了它。

注意:一、先选择好地域。

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以后就业、安家的地域。

地域选择好了,学校的选择范围也就小了,不会那么一头雾水。

二、择校一定要以自己的实力为准(不适用于想要挑战自我的同学)。

关于这一点的检测,可以先做一下你比拟感兴趣的几个学校的真题。

做真题时重点关注:1、根底英语的难易程度 2、综合英语是只考一门还是三门全考3、第二外语的难易程度(假如是日语,就按照三级、二级的语法和词汇比一比)。

4、真题整体上考的深化程度。

比方说我看过北语、北师的一些真题,特别是综合英语方面,特别注重学术研究型的题,英美文学、翻译等也出得比拟深。

另外就是阅读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每个方向的招生人数之类。

相信大家都会关注的,在此无需多说啦。

(三)备考_年4月份,按照招生简章上的目录买齐了参考书。

【考研心路历程】悲春伤秋,落华秋实

【考研心路历程】悲春伤秋,落华秋实

凯程考研历史悠久,专注考研,科学应试,严格管理,成就学员!【考研心路历程】悲春伤秋,落华秋实多年后,如果有人问我,大学期间,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想这一件是绝对不可不提的:从清风苑到弘德楼,我曾走过,无数次,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我们学校学生公寓有好几栋,名字都起的特别的文雅:清风苑、惠风苑、和风苑、畅风苑等,清、惠、和、畅取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清风苑就是我入住的地方。

而弘德楼,顾名思义,是弘扬道德,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我们的教学楼。

名字,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往往寄予着命名人的希望和信念。

拿我的名字来说,我单名一个“力”字,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听我妈抱怨说,尽管我的名字音韵很好,但寓意不好。

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言,还有什么比力气来的更实际的吗?所以说,中国人是缺什么就渴望什么,而这渴望最直接的寄托就是名字了。

从“弘德”二字可以看出,取名字的人深知我国德育的缺失,所以才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正如中国现在不和谐,所以才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

大三下学期因为要考研,加之这学期课程安排少,所以常常在五栋五楼的自习室一呆就是一整天。

坐在座位上,眼镜死死第盯着课本,有时一动不动,像极了寺庙里打坐的和尚,唯一的区别是我睁着眼,他闭着眼。

有时和人谈起这样的生活,也总是以和尚自诩,四年本科僧,如果将来有幸,再加三年研究僧,这人生中最美好的七年的青春就全部埋葬在大学里。

在大三下学期的这几个月里,枯燥的生活中唯一的点缀就是当别人问起,你想考哪所学校时。

然后你嘴上说不清楚,心中却早已展望起自己考取理想中的大学后的美好生活,尽管此时的自己还不确定能否考上。

这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像极了三年前为了高考而疲于奔命的自己。

三年的大学生活,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你的生活没有得到完全改观之前,一切的理想,一切的梦想,都不过是支撑着我们脑海中勾画过无数次的空中楼阁的那根顶梁柱。

考研人的心路历程(3篇)

考研人的心路历程(3篇)

第1篇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而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渴望在学术领域更进一步的人来说,考研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考研人的心路历程便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与收获。

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考研人的心路历程。

一、决定考研1. 理想与现实在大学的日子里,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规划着。

有的人选择了就业,有的人选择了出国,而有的人则选择了考研。

对于我来说,考研是我心中的理想,是我追求更高学术层次的必经之路。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我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足以胜任心仪的工作。

于是,我决定考研,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次。

2. 矛盾与挣扎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我渴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考研的压力,最终陷入失败的困境。

在挣扎中,我反复思考,最终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我告诉自己,只有通过考研,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备考阶段1. 制定计划决定考研后,我开始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

首先,我分析了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了考试科目、考试难度等信息。

然后,我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

2. 持之以恒备考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每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深知,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3. 克服困难在备考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道难题而陷入迷茫;有时候,我会因为进度缓慢而感到焦虑。

但是,我从未放弃,总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三、考试阶段1. 调整心态进入考试阶段,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我告诉自己,只要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的。

2. 应对压力考试前,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我参加了一些减压活动,如运动、听音乐等。

同时,我还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互相鼓励、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路历程】五味考研路和往年一样,北京大学又率先公布了考研成绩。

我报考的是北京大学英语系,政治71,第二外国语(法语)80,专业能力100,专业知识52,总分303,在上百名考生中名列第21,和第1名大概有50分差距。

一、考研之前的经历这个成绩并未出乎我的预料,因为北大英语系的两门专业课难到变态是大家都知道的,当我给自己定下三战考上北大这一目标的时候,就是希望一战使专业课一(专业能力)达标,二战使专业课二(专业知识)达标,三战则使总分达到前3名。

所以在去年的两个多月准备时间里,我重点准备了政治和专业能力,对专业知识则采取了放弃待来年的态度,法语则因为早就会,虽多年未动也自信满满,所以根本没有看。

整体看来,政治得分既体现了主观题判卷的随意性(我客观题得了46分),又体现了认真看红宝书可以大幅提高客观题得分的必然性;二外法语不是我的真实水平体现,多年不动且不准备的结果,就是取得一个让别人惊叹(毕竟是北大全校第二高分,比第一名只少了3分)但让自己感觉羞耻的分数(至少应该拿95分以上才对得起自己的法语实力);专业能力100分已经处于不错的档次(毕竟最高的也就是110分上下),希望来年能达到110分;至于专业知识,在其它分数与今年持平或者略高的情况下,我只要考到90分就能确保前3了。

在下定决心辞职考研以后,我成了本论坛的常客,颇为众研友的求学精神感动,也很能理解他们的迷茫、彷徨和苦恼。

我想把我在多年的求学、工作、个人情感等方面的一些经历片断录成文字与大家分享,计划分别写《五味人生考研路之求学奋斗篇》、《五味人生考研路之事业抉择篇》、《五味人生考研路之情感励志篇》在本版面发表,此外还准备写《五味人生考研路之政治备考心得篇》、《五味人生考研路之二外法语修习篇》,发表到相应版面。

希望我的经历能使你们坚定自己走求学考研奋斗之路的决心,也希望众研友在看了我的经历以后能笑对暂时的挫折,直面一时的失败,继续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梦想的彼岸。

关于我的求学经历,在拙著《祝福,为了我的父亲》已经提到一些,可与本文作补充参照,这里对可能对研友求学奋斗有所启发的部分做一重点补充。

我本人初中毕业即辍学,15岁进入当地一家工厂做学徒工,先后干过维修钳工、制酒操作工以及装卸工。

因为我干装卸工的时间比较长,受到的熏陶比较深,所以除了练就强壮的身体和生猛的蛮力以外,更养成了一种纯朴的装卸工人的独特气质,即便我西装革履精心打理,看上去也像一个装卸工人。

记得考研时我去北大研究生院打探情报,穿得人模狗样干干净净的,谁成想一进办公室,老师看了我先是一愣,然后说:“卸货地方是在红四楼那边,你走错地方了”……没办法,有道是:装卸工人有力量,卸完一辆又一辆嘛。

看来我得配个平光镜来掩饰一下自己的装卸工身份了。

1986-1990年是我的工人时代,1990年我参军入伍,则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当兵时候我也曾做过一件与我装卸工身份颇为符合的好事,那就是新兵时候奉班长之命去偷老乡猪圈里的猪食槽,生生把一群天真的无邪的纯朴的憨厚的猪们的吃饭家伙给抢了,现在想想真是罪过呀。

在经历过辍学从工的短暂“堕落”以后,我从1988年开始重新拿起书本,一方面收集了全套初高中数理化教材开始自学,另一方面参加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举办的函授班,开始学习法语。

自学初高中课程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或者说是为了“去装卸工化”,还没有想参加普通高考的想法;自学法语则一方面是为了向我的初中英语老师证明我不是外语白痴,另一方面则是自己长久以来一直对古罗马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最钦佩的历史人物就是具有反抗精神、屡屡创造命运奇迹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

古罗马人说的是拉丁语,可那时候承德市只有一个天主教神父才会拉丁语,我曾向他求教,他则要求我入教才教给我,而我只亲近佛法,自然不能如愿以偿;所以我就退而求其次,因机缘巧合而选择了拉丁语的传人之一法语(法语是除了罗马尼亚语以外,与拉丁语偏差最大的一种现代罗曼语)。

二、自学法语的一些经历值得一提。

(一)首先是教材。

法语函授主教材,就是现在流行的《简明法语教程》,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出版,乃是铅字排版、学校自行油印的厚厚4大册,辅助教材是薛建成老先生编写的,列举了《简明法语教程》存在的诸多错误,并建议“有志打下法语扎实基础的自学者”不要学习此教材,而是另外开列了两套精读教材,其一是上外法语系主编的《法语课本》1-4册(上海译文出版社),其二是北外法语系主编的《法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另外还推荐了《法汉词典》。

我当时是学徒工,月工资15元,此外奖金每月5元,而这些教材,平均每本的价格都在1元-3元之间,算上配套磁带,还有售价“高达”30多元的法汉词典,那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但我为了学习,还是咬牙分别向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邮购了这些教材和词典,其代价就是我没有一分钱去买哪怕一支冰棍,直到18岁生日才第一次喝上汽水。

但令我遗憾的是,当时北外的《法语》教材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商务印书馆给我邮来的法语教材,1-2册是大32开的修订版,3-4册还是小32开的老版,衔接起来必然不顺,所以我最终后决定用上外编的《法语课本》1-4册启蒙,开始了我的法语自学生涯。

(二)其次是发音。

学习外语,在语音阶段最好有发音纯正的老师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在当年的承德市,是不可能有人会法语的,我的发音,就是靠北外的函授语音教材和上外的《法语课本》配套磁带来学习的。

北外的函授语音教材编写的真是好,对中国人很难区分的清浊辅音讲解特别详细,还给出了练发浊辅音的切实可行方法。

北外的配套语音磁带(未署名)和上外《法语课本》配套磁带(徐讳百康先生、花秀林老师)对语音练习部分的朗读也非常标准到位,这让我从一开始就打下了纯正的法语发音基础,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徐百康先生已是当年上外法语系基础教学部的骨干,有《简明法语教程》等专著出版,我曾屡次给先生写信请教法语问题,先生则每信必复,详细讲解,循循善诱,往往一个小问题能写出满满三页信纸,而且字迹非常工整漂亮,可见先生的认真程度,即便对我一个初中学历的小学徒工,也从不敷衍了事。

行文至此,想起徐先生已经作古,而我却连他老人家的样貌都未曾见过,学业仍无建树,心里不禁感到一丝酸楚。

(三)第三就是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教材还有配套的教师用书或者练习答案可以买到。

无论是《法语课本》还是《法语》,都没有公开发售的教师用书。

这就导致一个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我做练习的时候经常不知道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特别是难度比较大的练习,比如汉译法;而随着课程的进展,介词积累越来越多,所遇到的时态选择问题也越来越常见,这时候对自己不能确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虽然徐先生很乐于解答我的问题,北外的函授老师也是有信必复,但一则徐先生很忙,我不好老问些琐碎问题,二则我生性不喜求人,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独立解决。

怎么办?我想出来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每一册每一课练习我都认真用笔做下来,装订成册,这样随着课程的进展,法语水平的提高,原来的拦路虎就渐渐不成问题了;等我学到第二册的时候,同时再翻回来逐课重新学习第一册,检查第一册各课的练习答案,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前的练习是否做对,如果错,也知道为什么错了。

以此方法,学第三册复查第二册,学第四册复查第三册……这种学习方法进展缓慢,但是基础打得相当扎实,因此我可以做到十年不动法语,拿到北大的考研法语卷子就答个全校第二。

《法语课本》是一套非常经典的教材,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1-8册全部教材,准备作为永久的纪念。

三、退伍后的自习路在部队期间,我本来是打算考武警指挥学校的,但因为目睹了部队的一些不良风气,所以决定在1993年退伍,按当时政策分配工作成为国有企业固定工人。

退伍的时候我已经将高中和部分大学课程自学完毕,法语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曾为来承德旅游的法国朋友做过导游,但因为只有初中学历,未能进入市旅游局工作。

在1988-1993年间,我继续练习写作,曾有多篇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河文学》发表,特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的文章,给我汇了30元的稿费,这是我生平首次拿到稿费,当时的激动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在文学上的初战告捷,加之在法语和高中课程自学上取得的成就,使我对自己越来越自信,相信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工人,而是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那时候我也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于是买了许国璋《英语》(商务印书馆)1-4册教材和配套磁带,开始自学英语。

许国璋《英语》真的是一套经典教材,它本是北外英语系的本科生教材,零起点,重基本功训练,并且它的语音阶段是由北外英语系的语音学知名教授张冠林先生主笔,语音练习设计得非常好,对语调、连读的训练相当重视,使我从一开始就掌握了比较纯正的英式发音。

自学英语与自学法语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买到配套的练习答案,比如前述的许国璋《英语》1-4册,就有石孝殊教授的《自学辅导》(商务印书馆)1-4册配套,加上英语语法远较法语简单,因此我的进度很快,不到一年就学习了全四册书,整体水平已经超过了高中生一大截。

学完这4册书以后,我又学了俞大絪先生主编的《英语》5-6册(英语专业大三精读教材,商务印书馆),徐燕谋教授主编的《英语》7-8册(英语专业大四精读教材,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已经买回,但没有来得及学就来北京了。

四、与北大的渊源在学习俞先生的《英语》5-6册时,我还学了李赋宁先生的《英语史》(商务印书馆),发现书中存在的一处错误,以非常轻狂的愤青之笔给李先生写信指出,本来没有指望中国英语界公认的三大泰斗之一的李先生会回复我,但出人意料的是,几天以后李先生的回信就寄到我所在的工厂,而且是亲笔信,在信里名扬四海、桃李满天下的李先生毫无大师架子,他的语气非常谦逊,承认自己确实错了,并向我致谢,这让我顿觉无地自容,于是给李先生回信道歉,并把自己对前途的疑惑和自学经历讲给李先生听,李先生很快又给我回信,对我的学习经历表示惊讶和赞赏,并认为我可以继续努力,完全可以考北京大学英语系,做他的学生。

受到李先生的鼓励,我很快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就是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名参加次年(1994年)的普通高考,考北京大学英语系。

此时我的高中基础已经打得相当扎实,自学了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4册,张志公先生的《现代汉语》(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上中下册,翦伯赞先生的《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和一本翻译自苏联的世界历史大学教材,地理我本来就是省竞赛获奖者,英语也达到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以上的水平,相对较弱的数学也自学了甲种本全套,上面的练习全都会熟练解出,语文则临时买了六册高中教材,目的是熟悉考试课文和每一单元的修辞写作训练重点。

可以说我对来年的普通高考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一定能如愿以偿考入北大,但我却忘了一件事:那时候的普通高考还不是人人可以考的,外语类报考年龄最高不能超过23周岁(若是23周岁,则当年9月1日后出生的可以考),而我在1994年正好23周岁,但生日是在6月,不到三个月的年龄差距让我痛失普通高考的报名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