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
2.西宁大黄
• 原植物为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根茎呈卵形者称蛋吉,纵切成瓣者 称片吉,横切成段呈不规则圆柱形者称苏。吉。粗皮均已刮净,表面 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黄白色类菱形的网纹及呈放射状棕色的星点, 似锦缎之花纹。横切面边缘有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散 在。主根尾部及支根去栓皮时称水根。气清香,味苦微涩。
3.天山大黄Rheum wittrochii Lundstr
• 维吾尔名称“热万”。分布于新疆。根茎类圆柱形。长8~21cm,直 径2.5~4cm。表面棕褐色,断面黄色,有放射状棕色射线,并有同心 性环纹。气微,昧苦涩。新鲜断面在荧光灯下显紫色荧光。本品含土 大黄甙或其类似物、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动物试验表明其 泻下作用很差。
中药大黄的作用
中药大黄的作用
中药大黄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泻下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分泌和液体潴留,使粪便松软、顺利排出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便秘和排除肠道毒素。
2. 清热泻火:大黄有一定的清热泻火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内热引起的热病、湿热等疾病,如黄疸、痈疽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淤血瘀滞等疾病,还常用于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疼痛性疾病。
4. 清肝明目:大黄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一些由于肝火内扰引起的目赤、干涩等症状。
此外,大黄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例如杀菌消炎、解毒解酒等,但以上几个方面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切忌自行滥用。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利水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等肠胃道疾病。
然而,由于大黄属于药用植物,其服用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剂型。
大黄常见的剂型有大黄片、大黄粉、大黄颗粒等,患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合适的剂型。
一般来说,大黄片适合口服,大黄颗粒适合泡水冲服,而大黄粉则可以用于外用或内服。
其次,控制用量。
大黄属于泻下药物,用量过大易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大黄片不宜超过6克,儿童用量应减半。
在服用大黄颗粒或大黄粉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用量进行服用,切勿自行增减用量。
再次,正确服用。
口服大黄片时,应该用温水送服,切忌用冷水或热水送服,以免影响药效。
服用后应及时饮用温水,促进大黄的药效发挥。
如果是服用大黄颗粒或大黄粉,可以用温水冲服,也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糖浆调味,以改善口感。
最后,注意禁忌。
大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剧烈的泻下作用,因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腹泻型疾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大黄。
同时,大黄与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利福平等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强,因此在服用大黄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发挥其药效、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在使用大黄时,患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剂型,控制用量,正确服用,并且注意禁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大黄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植物界:Plantae门:Magnoliophyta大黄-中药材药用部分纲:Magnoliopsida目:Caryophyllales科:Polygonaceae属:Rheum英文名:Rhubarb中药药名: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拉丁植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拉丁文名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2.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
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泻火、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等
疾病。
然而,由于大黄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服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首先,关于大黄的剂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大黄剂型有颗粒剂、片剂、糖浆剂等。
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略有不同,因此在使用前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的建议。
其次,大黄的剂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大黄颗粒剂5-10克,每日1-3次;大黄片剂0.3-0.6克,每日2-3次;大黄糖浆剂5-10毫升,每
日2-3次。
但是,具体的剂量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最好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
再者,大黄的服用时间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大黄最好在饭后或睡前服用,
可以增加其通便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大黄在服用期间需要避免食用一些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大黄虽然有通便的功效,但是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对肠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使用大黄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服用时间。
综上所述,正确的服用大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并
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进行服用,才能发挥其良好的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使用大黄时能够注意以上几点,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种中药材。
大黄
大黄【植物名称】药用大黄,南大黄,马蹄大黄【汉语拼音】Yao yong da huang【英文名称】Drug Rhubarb, MedicinalRhubarb【拉丁学名】Rheum officinale Baill.【科属归类】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
茎粗壮中空,疏被白色短毛,上部及节处较密。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近圆形,直径30-50厘米,叶片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7条,基出,上面光滑无毛,或近叶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淡棕色短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托叶鞘筒状,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分裂至基部。
大形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4-10朵成簇互生;花蕾椭圆形;花被6,淡黄绿色,2轮,内外轮近等大,椭圆形,长约2-2.5毫米,边缘不甚整齐;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果枝开展,果长圆状椭圆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7-9毫米,翅果边缘不透明。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药材主产四川、湖北等省。
【药用部位】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中药名: 大黄。
【采收加工】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主要成分】含游离及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药理作用】导泻,利胆,抗肝纤维化,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止血,降血脂,抗肿瘤。
【性味功能】苦,寒。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主治用法】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疽,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内服: 3-30克,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孕妇慎用。
【应用举例】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 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6克。
关于大黄的名词解释
关于大黄的名词解释大黄,又称为黄芪、黄蜀葵,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解毒等多种功效。
它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大黄的名词解释,并探讨其来源、功效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 大黄的来源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大黄科,俗称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它的根茎类似于胡萝卜,外表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质地坚硬。
大黄的根茎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大黄素、黄连素、大黄酚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大黄药用价值。
2. 大黄的功效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益气:大黄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它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益气的作用。
健脾:大黄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食欲,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解毒:大黄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中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它常被用于治疗中毒、食物中毒等症状。
通便:大黄还是一种良好的通便药物,可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帮助排毒通畅。
抗菌: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
抗炎:大黄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3. 大黄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不宜过大:大黄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大黄时需要控制用量,遵循医嘱。
孕妇慎用:孕妇应慎用大黄,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大黄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以防引发过敏反应。
长期使用慎重:长期、过度使用大黄可能导致依赖性,使肠道功能失调,影响健康。
与药物相互作用:大黄与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凝剂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
在使用大黄时,应通知医生已使用的其他药物。
综上所述,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解毒等多种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持,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合理控制用量,遵循医嘱,以及了解自身的体质情况。
大黄形状鉴别特征
大黄形状鉴别特征大黄,又称为大黄根、大黄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蓼科大黄属。
它的形状鲜明独特,具有一些独特的鉴别特征。
大黄的根茎呈圆柱形,通常粗壮而有节,外表呈棕色或深棕色。
根茎的表面光滑,有时会有一些纵向的皱纹或小凸起。
根茎的内部呈黄色,质地较硬,有时会发出特殊的气味。
大黄的叶子呈心形或卵形,通常具有长长的叶柄。
叶片较大,常常有10-30厘米长,宽度也较大,通常在5-15厘米之间。
叶片的边缘呈波状,有时会有细齿。
叶子的表面光滑,颜色鲜绿,叶脉清晰可见。
大黄的花呈蓝紫色或白色,通常聚集成圆锥花序。
花朵较小,直径一般在1-2厘米之间。
花瓣呈长椭圆形,花蕊较长,呈丝状。
花期一般在春季或夏季,花期较短,只有几周的时间。
大黄的果实是坚果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
果实的外表光滑,颜色呈暗红色或棕色。
果实内部含有许多种子,种子呈红色或黑色,较小且坚硬。
大黄的这些鉴别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相对容易辨认。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黄的鉴别特征可能因生长环境、品种差异等因素而略有变化。
因此,在鉴别大黄时,最好结合多个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大黄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痛经等。
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蒽醌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大黄。
大黄的形状具有一些独特的鉴别特征,包括根茎的形状和颜色、叶片的形状和边缘、花的颜色和形态,以及果实的形状和颜色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辨认出大黄,并了解到它的一些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
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功能主治大黄,又名黄连木,是中药材中的一味名贵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功能主治: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缓解高热、口渴、咽干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热病身热、渴饮、大便干结等情况。
2.润肠通便:大黄属于泻下药,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大便的湿润度,达到通便的效果。
适用于因便秘引起的腹胀、尿黄等问题。
3.消炎抗菌:大黄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利尿通淋:大黄还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增加尿量,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浮肿和尿路感染等疾病有帮助。
5.活血化瘀:大黄内含有多种活血的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瘀血,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用量大黄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年龄和体质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一般情况下,大黄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使用。
内服用法和用量:1.大黄冲剂:每次5-10克,一日1-2次,可加入开水中冲服。
2.大黄片:一次2-4片,一日2-3次,可随餐服用。
外用用法和用量:1.大黄膏剂:将适量大黄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轻轻按摩至吸收。
2.大黄浸剂:将适量大黄浸剂用棉球蘸湿,轻轻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及老年人禁用大黄,尤其是大黄口服剂形式。
2.忌长期或超量使用大黄,以免导致依赖性便秘、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3.大黄可引起皮肤敏感反应,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疹、红肿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大黄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抗生素、某些降压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5.使用大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大黄的疗效造成影响。
以上是关于大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大黄时,请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滥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大黄的正确服用方法
首先,关于大黄的服用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大黄的剂量为3~10克,一日1~3次。
而儿童的用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而定,一般不宜超过成人的用量。
在服用大黄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
其次,大黄的服用方法。
大黄可以煎服、研末吞服或制成丸剂等形式。
一般来说,将大黄研末后与蜂蜜混合服用,可以减轻其苦涩的味道。
另外,大黄不宜与酒类一同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在服用大黄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再次,大黄的服用时间。
一般来说,大黄最好在早晨空腹或饭后服用,以利于
其吸收和发挥药效。
同时,大黄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来说,连续服用不宜超过7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最后,大黄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大黄期间,应遵医嘱,不宜随意更改剂量和服
用方法。
同时,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出现过敏反应、腹泻等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体虚体弱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大黄。
综上所述,正确的服用方法对于发挥大黄的药效至关重要。
在使用大黄时,应
注意剂量、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使用大黄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大黄,又称为黄连、大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中国山区和河南、四川等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大黄的根部是药用部位,呈褐色,质地坚硬,故得名“大黄”。
以下是关于大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功效作用1.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等。
2. 活血化瘀: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瘀血经闭、痛经、血瘀结块等。
3. 通便润肠:大黄具有通便润肠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的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小便黄赤等。
4. 祛风湿:大黄具有祛风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引起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痛风等。
二、食用方法大黄是一种中药材,一般不建议直接食用,因为其功效强烈,而且含有一些毒性成分,如果使用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般情况下,大黄主要用于煎煮中药、制成丸剂或外用药膏等。
以下是大黄常用的食用方法:1. 制成煎剂:将适量的大黄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变为红褐色时,即可关火。
可以根据需要饮用煎剂,每次15-30克,每日2-3次。
2. 用于制药丸剂:将大黄粉末与其他药材粉末混合,制成丸剂。
服用时,根据医嘱或包装说明服用,一般每次2-3粒,每日2-3次。
3. 外用药膏:将大黄粉末加入合适的基质中,如凡士林、羊毛脂等,搅拌均匀,制成药膏。
可以外用于治疗湿疹、痔疮等皮肤病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不适宜久服,尤其是孕妇、儿童、体弱者和长期便秘者慎用。
另外,大黄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如体内用含铅量较高的中药、阿司匹林、苯乙双胍等,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大黄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功效包括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便润肠、祛风湿等。
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正确的用法和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如需使用大黄进行治疗,建议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黄的起源和历史
大黄的起源和历史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蓼科大黄属。
它具有浓烈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大黄的起源和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它在文化、药用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大黄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本草经》。
据传,神农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农学家和医学家,他对植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类。
在《神农本草经》中,大黄被列为一种重要的药材,被用于治疗便秘、肝病、瘀血等各种疾病。
在中国古代,大黄不仅被视为一种药材,还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
大黄的根部富含大量的黄色素,可以用作染料,特别是被用于染纱和染绸子。
历史上,大量的大黄被运往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国古代丝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黄的药用价值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宫廷医院中的医生们广泛使用大黄治疗各种疾病,例如胸腹刺痛、腹泻、脾胃不和等。
在唐代的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大黄的用法和功效被详细地描述了。
孙思邈认为大黄可以疏肝解郁、利水消肿,并且能够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黄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中医药学家所认可。
大黄自中国传入亚洲的其他国家,例如日本、朝鲜和越南。
在这些国家,大黄被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同时也成为了当地民间药方中的主要成分。
在现代医学中,大黄仍然被广泛应用。
大黄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大黄素和大黄酚,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排泄毒素和减轻炎症等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大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痛风、肝炎、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黄具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或过量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肾脏问题。
因此,在使用大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
总的来说,大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中医药界的重要药材之一。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我们相信大黄的医疗和经济价值还有更多潜力可以发掘。
大黄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大黄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功能主治大黄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泻下通便:大黄含有丰富的草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胃道问题。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肿痛症状,常用于治疗疼痛、肿胀等病症。
•清热泻火:大黄能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病症,如口腔溃疡、痈肿等。
•通经活络:大黄能够活血通经,可用于调理妇科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散结消痈:大黄有一定的散结消痈作用,常用于治疗肿瘤、淋巴结炎等疾病。
•治疗湿疹:大黄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
用法大黄可以内服、外用,常见的用法有:1.内服:将大黄研磨成细末,每次可口服1-3克。
可直接冲服或与蜂蜜、糖浆等混合服用,一般每日2-3次。
2.外用:将大黄研磨成细末后,可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对于肿胀疼痛的问题,也可将大黄研磨后煮水洗患处。
大黄一般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常见的用药周期为1-2周。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2.对大黄过敏者禁用;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4.大黄不宜与酒类、咖啡等同服;5.大黄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6.在使用大黄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用量大黄的用量一般根据个体情况、症状轻重及配伍药物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的推荐用量如下:•成人每次口服1-3克,每日2-3次;•儿童用量需减半,每次口服0.5-1.5克,每日2-3次。
用量需根据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整,遵循医生嘱托。
使用大黄时,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
小结大黄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良好的通便、消肿、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散结消痈等功能主治。
使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大黄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
最新关于中草药“大黄”的认识
03
3. 在中医中,大黄的根和 根茎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 病,如便秘、炎症等。
2. 别名:川军、生军、熟军等。
01
1. 大黄在民间有着丰富的别 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川 军、生军和熟军。
02
2. 川军、生军、熟军是大 黄的几种常见称呼,这些名 称都反映了大黄的不同药用 效果。
03
3. 大黄的别名川军、生军、 熟军等,都是根据其不同的 炮制方法和功效来命名的。
2. 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等 症。
1. 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 效,可以有效改善瘀血阻络 的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2. 对于胸痹心痛等疾病 ,大黄也有很好的治疗效 果,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3. 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 使其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 地位,是许多疾病的常用药 物。
3. 通便泻火:用于便秘,目赤口疮等症。
二、大黄的药用价值
1.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疖,咽喉肿痛等 症。
01
02
03
1. 大黄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 功效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 热毒疮疖等皮肤疾病。
2. 当咽喉肿痛时,可以使用 大黄来缓解症状,其清热解 毒的特性有助于减轻疼痛。
3. 大黄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 ,如疮疖、咽喉肿痛等,都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
1. 大黄的主要分布区域是中国的西北地区,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 境非常适宜大黄的生长。
01
2. 在中国西北地区,大黄的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 之一。
02
3. 中国西北地区的大黄产量占据了全国大黄总产量的大部分,品质优良, 深受消费者喜爱。
03
大黄的生长条件
大黄的生长条件大黄,学名大黄(Rheum palmatum Linn.),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苦参科、大黄属。
大黄的根状茎发达,长约10厘米,直径1-3厘米,呈不规则圆形或卵形,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
大黄的茎为匍匐状,长约1.5-2.5米,有褐色或灰褐色皮,叶基生,呈长椭圆形或卵形,叶柄长而肉质。
花序为圆锥花序,花小而黄绿色,果实为狭长锥形,通常呈褐色。
大黄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许多省区。
大黄适应性强,能耐受低温、受光强、耐干旱,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石质壤土。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黄的生长条件:1.光照要求:大黄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一般每天需要6-8小时的阳光照射,过度的阴暗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2.温度要求:大黄适应性较强,能耐受低温和高温,但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摄氏度。
在夏季高温时,需要给予充足的温度调节。
3.湿度要求:大黄对湿度要求较高,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水湿。
在生长期间,保持适宜的湿度对于大黄的生长非常重要。
4.土壤要求:大黄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石质壤土。
土壤的pH值适宜在5.5-7之间。
5.施肥要求:大黄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种植前需要进行土壤调理,确保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养分。
可以在种植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也可以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6.适宜栽培区域:大黄适宜在我国的华北、华东、西南等地栽培,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合大黄的生长。
7.水分要求:大黄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不耐水湿。
种植大黄时需要注意控制浇水的量,避免土壤过湿造成根部腐烂。
8.种植方法:大黄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分株繁殖。
种子一般为二月种,发芽期长,发芽率低,正常播种时会有九成以上的发芽率。
分株繁殖时需要选择生长良好的植株,将根状茎切割成等长的段,然后重新种植。
总体来说,大黄的生长条件适应性较强,但在种植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上要点。
大黄的正确操作方法
大黄的正确操作方法
大黄是指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草药,也叫黄连。
以下是关于大黄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定量使用:使用大黄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一般使用剂量是每次15-30克,每日2-3次。
2. 煎煮方法:将大黄切成小片(或用粉剂)后,加入适量水煮沸5-10分钟。
煎煮时要搅拌均匀,以保证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可以根据需要酌情加水。
3. 服用方法:将煎好的大黄药液分成几次服用,每次温热饮用即可。
4. 注意禁忌: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不宜连续长期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
对大黄过敏或有其他禁忌病史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5. 配伍搭配:大黄可以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如与芒硝、大黄连、生大黄等搭配使用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6.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在使用大黄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遵循其建议来正确使用大黄。
大黄
大黄一、处方用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根大色黄而得名,谓其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根据炮制品的不同:大黄、熟大黄、制大黄、酒大黄、大黄炭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将军、生军、川军、绵纹大黄、西绵纹、黄良、火参、制军、酒军等。
二、药物基原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
其中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为北大黄;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称南大黄。
《本草拾遗》载:“若取泻热峻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绵纹者。
”现代研究表明,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含泻下成分大黄酸及蒽醌衍生物最多,其中,大黄酸含量高出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2~8倍。
由此可见,道地药材的确定是十分科学的。
三、大黄饮片特征及炮制品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形维管束;锦纹)散在,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大黄: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块,干燥。
酒大黄:为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文火微炒而得。
每100Kg大黄用黄酒10Kg。
熟大黄:为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内外均呈黑褐色而得。
每100Kg用黄酒30~50Kg。
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呈黑色时取出,摊开放凉。
三、性味归经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四.功能主治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主治病证如下:1.实热便秘,泻痢不爽大黄苦寒沉降,善荡涤肠胃,峻下实热,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安和五脏,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主入阳明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尤适用于实热积滞停留肠胃所致的阳明腑实证。
《生药学-大黄》课件
04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 床应用
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
大黄中的番泻苷具有显著的泻 下作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
助排便。
抗炎作用
大黄中的大黄素等成分具有抗 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缓解疼痛。
抗氧化作用
大黄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 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 缓细胞衰老。
抗肿瘤作用
大黄中的某些成分对肿瘤细胞 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预防
生态环境
大黄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 区,喜欢生长在向阳、土 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 壤土中。
资源量
由于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 破坏,大黄的野生资源量 逐渐减少,目前人工栽培 成为主要来源。
人工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种子繁殖时,需将种子浸泡在 温水中24小时,然后播种;育苗移栽时,当幼苗长到1015厘米高时,进行移栽。
如四氢大黄素等,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
苯并吡喃类化合物
苯并[a]吡喃酮类化合物
如大黄素-8-甲醚等,具有抗肿瘤、抗菌活性。
苯并[c]吡喃酮类化合物
如大黄素-1-甲醚等,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黄具有抗氧化、 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二氢黄酮及其苷类
如二氢黄芩素、二氢黄酮醇等,具有 抗菌、抗炎等作用。
和治疗肿瘤。
临床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大黄常用于治疗便秘、胃肠炎、溃疡性结肠 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 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炎症性疾病
大黄也可以用于治疗肺炎、皮肤炎等炎症性 疾病。
其他疾病
中药大黄的鉴定
中药大黄的鉴定中药大黄,又称秦黄、地黄、芍药黄、巴戟黄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它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常被用于治疗便秘、湿疹、脾胃积滞等症状。
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鉴定大黄的真伪和质量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外观特征、质量评估方法和常见鉴别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大黄的鉴定。
一、大黄的外观特征1.形态特征: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脚直立,高可达2米。
叶子大,排列稀疏。
花单性,雌雄同株,球状花序,黄绿色。
果实为蒴果,红色或黄褐色。
2.非发酵大黄:颜色呈黄褐色至暗褐色,表面光滑。
根茎的截面呈不规则形状,黄白色,有纵横走向的纹理。
3.发酵大黄:颜色为黄褐色至褐黑色,表面有绢丝状的棕色或红褐色附属物。
根茎的截面呈不规则形状,红褐色至暗褐色,纹理不明显。
二、大黄的质量评估方法1.大黄含有大黄素(主要成分)、大黄蒽醌和芳香酸类等活性成分。
评估大黄质量时,应测试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
2.通过检测大黄的水分含量,可以了解其保存状况和质量。
水分含量通常在10%以下为合格。
3.总灰分含量是一种评估杂质含量的指标。
具体测试时,将大黄样品加热至灰燃尽,得到的质量与原样品质量的百分比即为总灰分含量。
4.检测大黄中的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大黄的卫生状况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三、常见的大黄鉴别方法1.经验鉴别法:通过观察大黄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态和气味,判断真假。
正宗的大黄应为黄褐色,折断后有香味,若颜色过浅、表面有明显突起或无香味,可能为次品。
2.薄层色谱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可以检测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
正宗大黄的含量在15-27%之间,若含量明显偏低,则可能为假货。
3.质量控制标准法:根据国家药典的质量控制标准,检测大黄的含水量、总灰分量和微生物指标。
只有符合标准的大黄才能作为药材使用。
综上所述,大黄的鉴定应综合利用经验鉴别、化学分析和质量评估等方法,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大黄的生长条件
大黄的生长条件大黄,学名大黄花,为大黄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生长条件与土壤、气候、光照、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黄的生长条件。
1.土壤要求:大黄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对土壤的pH值要求较宽松,可以在酸性到碱性的范围内生长,但以中性土壤为宜。
同时,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能提供丰富的养分供大黄吸收,促进其生长。
2.气候要求:大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它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约为15℃-20℃。
夏季高温或寒冷的冬季都会对大黄的生长不利。
它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60%以上的湿度下生长最好。
3.光照要求:大黄喜欢充足的光照,但对直射阳光较为敏感。
在生长季节,大黄需要每天大约8-10小时以上的明亮光照,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活力。
而在夏季高温时,过强的太阳光直射会导致大黄的叶片烧伤,因此适当遮阴是必要的。
4.水分要求:大黄喜欢湿润的环境,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也需要良好的排水性。
过度积水会导致根系腐烂,影响大黄的正常生长。
在生长季节,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
在夏季高温或极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需要适度增加浇水频率,保持土壤湿润。
5.营养要求:大黄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较为显著。
因此,在栽培大黄时,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和矿物肥,以提供养分供大黄吸收。
适当的施肥可以促进大黄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总结起来,大黄的生长条件包括土壤要求、气候要求、光照要求、水分要求和营养要求。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大黄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养分进行生长发育,从而保证高产量和优质的药材品质。
为了达到理想的生长效果,种植者应了解并掌握大黄的生长要求,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栽培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
概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别名:将军,川军,锦纹大黄。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
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与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
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
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大黄12g,甘遂6g,阿胶6g,水煎顿服。
其血当下。
本方中大
黄,甘遂虽是峻猛之药,但由于所主之证并非爆发性的急症,
所以药性并不像陷胸汤,十枣汤那样凶猛。
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
协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水煎服。
方中大黄开闭泄结,通便攻积,为臣药。
与附子合用,大黄籍附子大热,其寒性去而走泄之性得存,荡涤胃肠,攻下寒积。
3.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
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
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瓜子12g,芒硝9g,以水煎,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方中大黄苦寒降泄,其泄火解毒,荡涤肠中热毒之力尤强,且能活血化瘀以通滞,最宜于热结瘀滞之内痈证。
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