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论文模版
功能高分子材料论文

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姓名:**学校名称:贵州大学论文题目: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学号:*******老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摘要:简述了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接着重点写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是高分子材料渗透到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后开发涌现出的新材料.近年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年增长率一般都在10%以上,其中高分子分离膜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增长率高达50%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一般是指具有某种特别的功能或者是能在某种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但这是相对于一般用途的通用高分子材料而言.这一定义只是一个概括,不一定很确切,较多的人认为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换和贮存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如有光电、热电、压电、声电、化学转换等功能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看出,这是一类范围相当大、用途相当广、品种相当多,而又是在生活、生产活动中经常遇见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按照功能特性通常可分成以下几类:(1)分离材料和化学功能材料;(2)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开发出能应用于医疗的各种新型材料,经多年的研究已发现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符合医用要求,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功能材料论文

目录0 引言 (2)1 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现状 (3)1.1 智能传感技术 (3)1.2智能驱动技术 (4)1.3智能控制技术 (6)1.4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 (6)2 常用制备方法 (8)2. 1 物理气相沉积法 (8)2. 2 喷涂法 (8)2. 3 烧结法 (8)2. 4 注射成型法 (8)2.5创构智能材料的物理新技术 (8)3智能材料的应用领域 (9)3.1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9)3.2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1)3.3建筑领域的应用 (13)3.4智能服装和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13)3.5 未来热点应用 (14)3 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5)智能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侯博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摘要:智能材料是广受瞩目的新兴材料科学门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必将逐渐深入到人类生活之中,且越来越多地影响乃至大范围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介绍了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和分类,对对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制备方法,概述了其应用,探讨了其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材料智能传感技术智能驱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0 引言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航天、航空、电子、机械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所使用的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已不能满足这些技术的要求,材料科学的发展由传统单一的仅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结构材料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受到自然界生物具备的某些能力的启发,美国和日本科学家首先将智能概念引入材料和结构领域,提出了智能材料结构的新概念。
智能材料结构又称机敏结构(Smart/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泛指将传感元件、驱动元件以及有关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集成在材料结构中,通过机、热、光、化、电、磁等激励和控制,不仅具有承受载荷的能力,而且具有识别、分析、处理及控制等多种功能,能进行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自修复的材料结构。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一定性能和特性,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功能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功能材料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材料。
功能材料可以根据其性能和用途分类,常见的功能材料包括光电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催化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光电器件、磁性存储、超导电性、催化反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次,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光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二极管、液晶显示器等;磁性材料在信号处理、磁存储、传感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超导材料在电能传输、磁共振成像、能源储存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催化材料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
这些功能材料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推动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对于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不断提高和扩展。
例如,新型光电材料的研发将有助于提高光电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太阳能行业的发展;磁性材料在数据存储、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推动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催化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化学工业、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功能材料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不断提高和扩展。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功能材料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功能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论文功能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作者: 车辕摘要: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的电、磁、光、热、声、力、化学性能生物性能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不是被用于结构目的,而是用已实现对信息和能量的感受、计测、显示、控制和转换位主要目的的高新材料。
功能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21世纪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新型材料。
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散热快耐高温高寿命Abstract: Functional material means of a special electricity, magnetic, light, heat, sound, power, chemical weapons and biological weapons mutual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is not being used for structural purposes, but has been used to achieve energy information and feelings, or measuring, display, control and conversion spaces main purpose of the high material. Functional materials is a modern 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pilot basis, the focu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21 new material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ar is obvious.Keyword: Heat release soon Withstand high temperatures High life 在没有学《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程之前,我总是觉得这材料吗无非不就是些钢或是铁什么的,用当初弱智的想法总认为这门课没有多大意思,可是这个想法在上过课后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其实说为"改变"太轻了,应该说是"醒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想想这么多年来,自己总以为自己对汽车稍有些了解,正是因为这才报了汽车这专业,可是到头来,咱连钢和铁都没分得清,真是惭愧啊!难道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改变"就行了吗?回答肯定是不行,观念的改变只是个表面现象,而真正让人得到是什么啊,是教训,是什么教训,是让一个人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教训,让自己知道了自己到底缺什么到底应该学些什么,这才是此教训的最终目的,之所以这样,我才叫这样的感想叫“醒悟”。
光电功能材料(王春雷)课程论文

目录目录 (2)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 (3)一、基于STM概念上的AFM的发展概述 (3)二、AFM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 (3)(1) AFM的工作原理 (3)(2) AFM的工作模式 (4)(3) AFM中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 (5)三、AFM在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 (6)(1) 高分子结晶形态观察 (6)(2) 非晶态单链高分子结构观察 (7)四、小结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Imaging of Dynamic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a Phase-Separated Polymer Surface by Forced Oscilla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10)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应用 (13)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 (18)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14119X 某人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及工作中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并对其在高分子结晶形态观察和非晶态单链高分子结构观察这两个领域的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字:原子力显微镜,针尖,高分子结晶,非单链高分子一、基于STM概念上的AFM的发展概述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中,如何观察、测量、分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1933年德国Ruska和Knoll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继后,许多用于表面结构分析的现代仪器问世.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离子显微镜(FIM)、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光电子能谱(ESCA)等,但是多数技术都无法真正地直接观测物体的微观世界.1982年, Gerd 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在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1],使人们首次能够真正实时地观察到单个原子在物体表面的排列方式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2]. STM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的样品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的表面与探针针尖的距离非常近时(一般小于1nm),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子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从而产生隧道效应.STM的探针是由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道电流的变化决定的,因此STM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从而使得STM只能直接观察导体和半导体的表面结构.对于非导电的物质则要求样品覆盖一层导电薄膜,但导电薄膜的粒度和均匀性难以保证,且导电薄膜掩盖了物质表面的细节.为了克服STM的不足之处, Binnig, Quate和Gerber决定用微悬臂作为力信号的传播媒介,把微悬臂放在样品和STM的针尖之间,于1986年推出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3] .AFM是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原子力)来获得物质表面形貌的信息.因此,AFM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到非导电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域将更为广阔. 它得到的是对应于样品表面总电子密度的形貌,可以补充STM对样品观测得到的信息,且分辨率亦可达原子级水平[4].正如Binnig在研制出AFM之初时所指出的那样:”该仪器能测出小到单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若在低温条件下,甚至能检测10-18 N的微小作用力”[5].1988年,国外开始对AFM进行改进,研制出了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Laser-AFM)[6-8].我国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等人在1988年初成功地研制了国内第一台集计算机控制、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系统于一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同年底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其性能一下子就达到原子级分辨率.后来又在已有的STM和AFM的基础上[9,10],成功地研制出国内首台全自动Laser-AFM[11],其横向分辨率为0.13nm.以STM和AFM为基础,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SPM),有激光力显微镜(LFM)、磁力显微镜(MFM)、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近光光学显微镜(SNO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等.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标志着对物质表面在纳米级上成像和分析的一个新技术领域的诞生,必将为纳米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AFM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1)AFM的工作原理AFM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1 AFM工作原理在AFM中用一个安装在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微悬臂上的极细探针代替STM中的简单的金属极细探针.当探针与样品接触时,由于它们原子之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吸引或排斥力),引起微悬臂偏转.扫描时控制这种作用力恒定,带针尖的微悬臂将对应于原子间作用力的等位面,在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上起伏运动,通过光电检测系统(通常利用光学、电容或隧道电流方法)对微悬臂的偏转进行扫描,测得微悬臂对应于扫描各点的位置变化,将信号放大与转换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原子级的三维立体形貌图像.AFM的核心部件是力的传感器件,包括微悬臂(Cantilever)和固定于其一端的针尖.根据物理学原理,施加到Cantilever末端力的表达式为[12]F=KΔZ式中, ΔZ表示针尖相对于试样间的距离,K为Cantilever的弹性系数.力的变化均可以通过Cantilever被检测.根据力的检测方法,AFM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检测探针的位移;另一类是检测探针的角度变化[3,7].由于后者在Z方向上的位移是通过驱动探针来自动跟踪样品表面形状,因此受到样品的重量及形状大小的限制比前者小.微悬臂和针尖是决定AFM灵敏度的核心.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样品表面与针尖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得到更真实的样品表面形貌,提高AFM的灵敏度,微悬臂的设计通常要求满足下述条件:1、较低的力学弹性系数,使很小的力就可以产生可观测的位移; 2、较高的力学共振频率;3、高的横向刚性,针尖与样品表面的摩擦不会使它发生弯曲;4、微悬臂长度尽可能短;5、微悬臂带有能够通过光学、电容或隧道电流方法检测其动态位移的镜子或电极;6、针尖尽可能尖锐.AFM仪器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微悬臂和针尖不断改进的过程.一般AFM采用微机机械加工技术制作的硅、氧化硅及氮化硅(Si3N4)微悬臂.但近年来,日、美等国相继展开了把压电微悬臂代替普通微悬臂用于AFM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重视.(2)AFM的工作模式AFM有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接触模式(contact mode)、非接触模式(noncontact mode)和共振模式或轻敲模式(Tapping Mode).1、接触模式接触模式包括恒力模式(constant-force mode)和恒高模式(constant-height mode).在恒力模式中,通过反馈线圈调节微悬臂的偏转程度不变,从而保证样品与针尖之间的作用力恒定,当沿x、y方向扫描时,记录Z方向上扫描器的移动情况来得到样品的表面轮廓形貌图像.这种模式由于可以通过改变样品的上下高度来调节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样品的高度值较准确,适用于物质的表面分析.在恒高模式中,保持样品与针尖的相对高度不变,直接测量出微悬臂的偏转情况,即扫描器在z方向上的移动情况来获得图像.这种模式对样品高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实现样品的快速扫描,适用于分子、原子的图像的观察.接触模式的特点是探针与样品表面紧密接触并在表面上滑动.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两者相接触原子间的排斥力,约为10-8~10-11N.接触模式通常就是靠这种排斥力来获得稳定、高分辨样品表面形貌图像.但由于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滑动及样品表面与针尖的粘附力,可能使得针尖受到损害,样品产生变形,故对不易变形的低弹性样品存在缺点.2、非接触模式非接触模式是探针针尖始终不与样品表面接触,在样品表面上方5~20nm距离内扫描.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是通过保持微悬臂共振频率或振幅恒定来控制的.在这种模式中,样品与针尖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引力(((范德华力.由于吸引力小于排斥力,故灵敏度比接触模式高,但分辨率比接触模式低.非接触模式不适用于在液体中成像.3、轻敲模式在轻敲模式中,通过调制压电陶瓷驱动器使带针尖的微悬臂以某一高频的共振频率和0.01~1nm的振幅在Z方向上共振,而微悬臂的共振频率可通过氟化橡胶减振器来改变.同时反馈系统通过调整样品与针尖间距来控制微悬臂振幅与相位,记录样品的上下移动情况, 即在Z方向上扫描器的移动情况来获得图像.由于微悬臂的高频振动,使得针尖与样品之间频繁接触的时间相当短,针尖与样品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且有足够的振幅来克服样品与针尖之间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柔软、易脆和粘附性较强的样品,且不对它们产生破坏.这种模式在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研究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中应用广泛.(3)AFM中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作用力AFM检测的是微悬臂的偏移量,而此偏移量取决于样品与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针尖最后一个原子和样品表面附近最后一个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当探针与样品之间的距离d较大(大于5nm)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范德华力(V an der Waals forces).可假设针尖是球状的,样品表面是平面的,则范德华力随1/d2变化.如果探针与样品表面相接触或它们之间的间距d小于0.3nm,则探针与样品之间的力表现为排斥力(Pauli exclusion forces).这种排斥力与d13成反比变化,比范德华力随d的变化大得多.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约为10-6~10-9N,在如此小的力作用下,探针可以探测原子,而不损坏样品表面的结构细节.样品与探针的作用力还有其他形式,如当样品与探针在液体介质中相接触时,往往在它们的表面有电荷,从而产生静电力;样品与针尖都有可能发生变形,这样样品与针尖之间有形变力;特定磁性材料的样品和探针可产生磁力作用;对另一些特定样品和探针,可能样品原子与探针原子之间存在相互的化学作用,而产生化学作用力.但在研究样品与探针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时,往往假设样品与探针特定的形状(如平面样品、球状探针),可对样品和探针精心设计与预处理,避免或忽略静电力、形变力、磁力、化学作用力等的影响,而只考虑范德华力和排斥力[13].(4)AFM的针尖技术探针是AFM的核心部件.目前,一般的探针式表面形貌测量仪垂直分辨率已达到0.1nm,而STM更高,达到0.01nm,因此足以检测出物质表面的微观形貌.但是,探针针尖曲率半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的水平分辨率.Bustamante等人[14]指出,当样品的尺寸大小与探针针尖的曲率半径相当或更小时,会出现“扩宽效应”,即实际观测到的样品宽度偏大.这种误差来源于针尖边壁同样品的相互作用以及微悬臂受力变形[15,16].另外,Li等人[17]发现某些AFM图像的失真在于针尖受到污染.一般的机械触针为金刚石材料,其最小曲率半径约20nm.普通的AFM 探针材料是硅、氧化硅或氮化硅(Si3N4),其最小曲率半径可达10nm.由于可能存在”扩宽效应”,针尖技术的发展在AFM中非常重要.其一是发展制得更尖锐的探针,如用电子沉积法制得的探针,其针尖曲率半径在5~10nm之间[18].其二是对探针进行修饰,从而发展起针尖修饰技术.目前,用于AFM针尖修饰的技术[19]主要有:1、自组单分子膜修饰AFM针尖.这种化学修饰过的AFM针尖可用来定量测定基底与针尖自组膜的尾部基团之间的粘附力和摩擦力[20,21]. 2、生物分子修饰AFM针尖.Florin等人[22]用生物素修饰了AFM针尖,首先测量了单个配体/受体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纳米碳管修饰AFM针尖.纳米碳管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23].纳米碳管具有非常适合于作为AFM针尖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外形比例、尖端极小、良好的弹性、碳原子的反应多种多样(易于制功能化AFM针尖)等.Wong等人[24]用单层纳米碳管和多层纳米碳管修饰AFM针尖,它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并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胺基或羧基自组装膜,使针尖具有高度的化学敏感性.这种用纳米碳管修饰的针尖能用于单个配体/受体对之间相互作用、单个酸碱反应基团化学力滴定、化学力成像识别基底处的不同基团等的测量.这些针尖修饰技术在传统探测的物理量(力场、电场、磁场等)的基础上,引入了“化学场”,从而大大地提高和改善了AFM的空间分辨率和物质识别能力.探针针尖的几何物理特性制约着针尖的敏感性及样品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因此针尖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对针尖进行能动的、功能化的分子水平的设计.只有设计出更尖锐、更功能化的探针,改善AFM的力调制成像(force modulation imaging)技术和相位成像(phase imaging)技术的成像环境,同时改进被测样品的制备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样品表面形貌图像的质量.三、AFM在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AFM可以在真空、超高真空、气体、溶液、电化学环境、常温和低温等环境下工作,可供研究时选择适当的环境,其基底可以是云母、硅、高取向热解石墨、玻璃等。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功能材料指的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比如具有导电、发光、吸附等性质的材料。
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传统材料是功能材料的重要基础。
许多功能材料的研制都需要依赖传统材料的基础。
例如,导电材料的研发离不开金属和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支撑。
发光材料的研究也需要传统材料来实现。
另外,许多功能材料的性能也需要传统材料来进行改进。
例如,通过改变传统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可以改变其导电性能、热传导性能等。
因此,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传统材料具有成熟的制备工艺和丰富的应用经验,这使得其在功能材料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导电材料和传感器。
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功能材料,如吸附材料、膜材料等。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于制备高温材料和催化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材料的性能可能无法满足功能材料的要求。
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可能无法满足高频电子器件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传统材料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
另一方面,传统材料的制备技术可能无法满足功能材料的需求。
例如,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可能无法制备具有特殊孔结构的陶瓷材料。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以满足功能材料的特殊需求。
总之,传统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
传统材料是功能材料的基础,也是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展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功能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及其发展状况(功能材料论文)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及其发展状况摘要:近年来,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GradientMaterials,FGM)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特殊的功能,得到了迅速发展,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
FGM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覆法、自蔓延高温燃烧法等。
FGM在航空航天、电磁工程、生物工程、核能和电气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文章综述了FGM的制备方法、特性、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方法;特性;应用;发展前景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 gradient material, FGM),即材料的组分和结构从材料的某一方位(一维、二维、三维)向另一方位连续地变化,使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也呈现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材料[1]。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新野正之等首先提出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2],很快引起多个国家宇航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在各国迅速展开,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在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制备工艺、设备以及材料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方法1.1粉末冶金法(PM)PM法是将10μm~100μm粒径的粉末(金属、陶瓷)充分混合,按组分梯度分层填充或连续成分控制填充,压实后烧结制备FGM[3]。
PM法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对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工艺进行严格控制。
1.2等离子喷涂法等离子喷涂法是将原料粉末送至等离子射流中,以熔融状态状态直接喷射到基材上形成涂层。
该方法使用粉末作喷涂材料,以气体作载体将粉末吹入等离子射流中, 依靠等离子弧将粉末熔化,熔融的粒子被进一步加速,然后以极高的速度打在经过净化和粗化处理的基材表面,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相互挤嵌、填塞,形成扁平的层状结构涂层。
喷涂过程中改变陶瓷与金属的送粉比例,调节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及流速,即可调整成分和组织,获得FGM涂层。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纳米材料综述摘要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结构特征, 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光谱、催化、光电化学及反应性等化学特性及应用.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0.11 nm, 100nm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
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2、纳米材料的性质2.1、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特性纳米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由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聚集体。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壳层结构。
粒子的表面原子占很大比例,并且是无序的类气状结构, 而在粒子内部则存在有序-无序结构,这与体相样品的完全长程有序结构不同。
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功能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或性能的材料,它们可以在各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功能材料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殊功能或性能的材料,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实现对光、电、磁、声、热等能量的转换、传感、存储和控制。
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次,功能材料可以根据其功能特性进行分类,包括光学材料、电子材料、磁性材料、传感材料、储能材料等。
光学材料主要用于光学器件、显示器件和光学通信领域;电子材料主要用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领域;磁性材料主要用于磁记录、磁传感和磁存储领域;传感材料主要用于生物传感、化学传感和环境传感领域;储能材料主要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和储能器件领域。
再者,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光学材料在激光器、光纤通信和光学传感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材料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元件中具有重要地位;磁性材料在磁记录、磁传感和磁存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感材料在生物传感、化学传感和环境传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储能材料在电池、超级电容和储能器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最后,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功能材料的性能优化与调控、功能材料的应用拓展与产业化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功能材料必将在未来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功能材料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功能或性能的材料,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希望本文能够对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推动功能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纤维素先进功能材料论文

纤维素先进功能材料论文摘要:通过对纤维素先进功能材料的分析可知,纤维素先进功能材料能够有效利用纤维素的价廉、量大、易获得、可再生等特点,拓展纤维素材料的使用领域。
相信纤维素先进功能材料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新技术和新溶剂的开发和使用,会极大地推动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开发。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存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它能够构成植物细胞壁,然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继续产生大量的纤维素。
换句话讲,纤维素是一种优秀的可再生资源。
在使用过程中,纤维素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具有无毒、无污染、容易改性的特点,所以,它的存在更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纤维素材料随着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些能源的用量也在逐渐减少,所以,纤维素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国际重点研究领域,纤维素的先进功能材料也已经逐渐成为了纤维素的科研热点。
因为天然纤维素不能熔融,也很难在常规溶剂中溶解,所以,该材料的加工性能很差,这种情况限制了纤维素材料的运用。
在传统的纤维素材料生产中,主要采用黏胶法或铜氨溶液法。
虽然黏胶法一直在纤维素再生产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这种方法大量使用烧碱和硫酸,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2 物理法制备纤维素功能材料2.1 纯纤维功能材料纤维素中的纤维能够制造出性能优良的纺织品。
使用黏胶法制备再生纤维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造成的污染很严重,所以,需要使用新工艺代替。
在制备工程中,氯化锂或二甲基乙酰胺受自身体系的制约,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开创了4-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体系,实现了新的工业化生产。
利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再生纤维又被称为Lyocell纤维。
这种纤维不仅有天然纤维的手感,还具有模量高、湿度强和延展性好等特点。
再生纤维制造出的衣服不仅穿着舒服,而且耐磨,经常被应用于高档服装制造上。
但是,这种制作溶剂的价格非常高,并且对回收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被推广。
功能材料及应用论文-单晶硅太阳能应用

生活中的功能材料——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及发展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目前全世界范围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环境与能源.即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
人类的主要传统能源( 石油、煤炭、天然气) 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且对环境有污染,所以节能环保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这个问题当然要通过各国政府采取正确的对策来处理。
发展新能源材料及相应的技术,将是解决这一些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
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太阳能材料的研制和利用,已显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一新型能源材料的发展.既可解块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又不造成环境的污染。
从50年代的硅电池,60年代的G a A s 电池,70年代的非晶硅电池,80年代的铸造多晶硅电池,到90年代的I I一Ⅵ化合物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到现今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和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的研究开发,构成了太阳能光电材料和器发展的历史脚印。
目前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是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中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
二、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制备工艺(一)、基本结构(二)、太阳能电池片的化学清洗工艺切片要求:①切割精度高、表面平行度高、翘曲度和厚度公差小。
②断面完整性好,消除拉丝、刀痕和微裂纹。
③提高成品率,缩小刀(钢丝)切缝,降低原材料损耗。
④提高切割速度,实现自动化切割。
具体来说太阳能硅片表面沾污大致可分为三类:1、有机杂质沾污:可通过有机试剂的溶解作用,结合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
2、颗粒沾污:运用物理的方法可采机械擦洗或兆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粒径≥ 0.4 μm颗粒,利用兆声波可去除≥ 0.2 μm颗粒。
3、金属离子沾污:该污染必须采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清洗掉。
硅片表面金属杂质沾污又可分为两大类:(1)、沾污离子或原子通过吸附分散附着在硅片表面。
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技术课程小论文

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技术课程论文、光电有机功能材料的发展摘要:随着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日渐严峻,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重视。
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将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比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存在明显优势,但是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还较低。
如何从本质上解决有机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是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有机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正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众所周知,传统能源储量不是无限可再生的,随着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过度的使用,在不久以后其不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为了持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刻不容缓地寻找和开发可替代的新能源。
其中,太阳能因其来源广、可再生、天然无污染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
而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要想实现商业化道路依然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还没办法达到产业化的最低要求,这使得其成为争相研究的范畴之一。
众所周知,传统能源储量不是无限可再生的,随着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过度的使用,在不久以后其不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为了持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刻不容缓地寻找和开发可替代的新能源。
其中,太阳能因其来源广、可再生、天然无污染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
而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要想实现商业化道路依然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还没办法达到产业化的最低要求,这使得其成为争相研究的范畴之一。
众所周知,传统能源储量不是无限可再生的,随着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过度的使用,在不久以后其不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为了持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者刻不容缓地寻找和开发可替代的新能源。
其中,太阳能因其来源广、可再生、天然无污染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
而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要想实现商业化道路依然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还没办法达到产业化的最低要求,这使得其成为争相研究的范畴之一。
材料科学中的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中的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毕业论文(正文)在材料科学领域,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功能材料通过合成与应用的方式,可以赋予材料以特定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本篇毕业论文将重点探讨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一、功能材料合成方法的研究合成是功能材料研究的重要一环,不同的合成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和功能的材料。
目前,常用的功能材料合成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凝胶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为常见和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物质配比,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
气相法则是利用气相反应来合成材料,该方法通常能得到高纯度和高度结晶的材料。
凝胶法则是通过溶胶和凝胶的转化来获得材料,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多孔材料的合成。
二、功能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在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半导体材料为例,通过合成和控制材料的结构,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光电性能,从而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中。
例如,通过控制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在材料表面形成钽铁矿结构的功能材料,可以作为高效的光电转换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
此外,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还可以用于研究基于新型材料的电子器件,如柔性显示屏、光电存储器等。
三、功能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功能材料在能源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合成和应用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储能性能和循环寿命,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此外,功能材料还可以被应用于燃料电池、光电催化等能源转换和储存系统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强能源转化能力。
四、功能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功能材料,可以作为人工组织和器官的替代品,用于修复和重建人体组织。
同时,功能材料的应用还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释放效率,从而实现定向、可控的药物传递。
功能材料期末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题目稀土磁性材料研究现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贾晓林2010年11月8日稀土磁性材料研究现状摘要:材料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更是紧密依赖与材料的发展。
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电、光、磁、热性能而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尤其是材料专家最关注的一组元素。
目前,稀土磁性材料作为一组重要的稀土新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已初具规模,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而且构成了当今世界先导型、知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加强稀土磁性材料的研发,大力扶持国内稀土产业将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稀土、磁性材料、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一、各种稀土磁性材料的简单论述1.1、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由于其独特的4f电子层结构,可以在一些与3d元素化合物组合成的晶体结构中形成单轴磁各向异性,而具有十分优异的超常磁性能。
表1列出了各类稀土永磁体与传统的铁氧体、铝镍钴永磁体的磁性能,显然稀土永磁体比传统永磁体具有高得多的磁性能。
稀土永磁体中,钕铁硼的磁能积最高,但它的居里温度低,工作温度低,温度系数高。
虽然现在已开发出工作温度达到200℃的钕铁硼,但在许多地方还是不能替代工作温度高,温度系数低的钐钴永磁。
现已开发出工作温度可达400℃、500℃的Sm2(Co,Cu,Fe,Er)17磁体[3]。
10年前发明的稀土—铁—氮永磁材料,理论磁能积与钕铁硼接近,但居里温度高,温度系数小,耐腐蚀性能好,与粘结磁体中使用的快淬钕铁硼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中的NdFe12N x永磁是我国科学家杨应昌院士发明的[4],其NdFe12N x实验室样品的磁能积已达到22MGOe,超过MQ-2钕铁硼磁粉。
纳米晶双相交换耦合稀土永磁材料是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稀土永磁相与高饱和磁化强度的软磁相在纳米尺度内交换耦合而获得兼具二者优点的复合永磁材料,理论计算表明,纳米稀土复合永磁体的最大磁能积远远超过钕铁硼。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摘要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定光,电,磁,声,热,湿,气,生物等特性的各类材料。
这些材料在能源,通信,电子,激光,医药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们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究竟怎么样呢?通过查找一些基本的书籍及文献,本文将简单介绍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光学材料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应用前景第一章引言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其应用于电声器件,陶瓷,传感器,半导体器件,催化剂,医疗,加点,环保,计算机等。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
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通常分子量大于10000。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础。
而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学材料是指近l0年来,随着现代光学、光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光电数码产品和信息产品所应用的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光学性能优越的光学材料,一般是指镧系光学玻璃、环保系列光学玻璃、低熔点及磷酸盐光学玻璃等。
由于光电信息产品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转换和显示都与光学材料密切相关,使光学材料的功能得到了迅速开发,在高科技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医学,航空航天,能源,环境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今社会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究竟研究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本文将通过查找资料的形式总结了这些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光、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2.1 纳米材料2.1.1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能与微米多晶材料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瓷学、光学、热学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性能,从而使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冶金、宇航、化工、生物和医学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无机功能材料期末论文——不同晶粒类别WC-Co硬质合金的性能提升方法综述

不同晶粒类别WC-Co硬质合金的性能提升方法综述摘要:WC-Co类硬质合金以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熔点的碳化钨为基体成分,其含量高达70%以上;以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高韧性的钴金属作粘结相。
目前,WC-Co硬质合金由于其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采矿、切削工具、耐磨零件等领域。
现今WC-Co硬质合金已经有不同晶粒类别的产品,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为粗晶、超细晶、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概述了以上三种WC-Co硬质合金的性能不足之处,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并综述提高WC-Co硬质合金性能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WC-Co、硬质合金、纳米晶、性能一、WC-Co硬质合金的起源: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通过W粉与C粉在1400至1600℃固相反应生成WC,然后将Co粉混合球磨, 冷压成型,最后在1400℃的温度下通过液相烧结致密化。
这种方法制成的合金晶粒度不可能小于原始颗粒的尺寸, 通常为1至10微米, 所以存在着较大的脆性、硬度和强度矛盾( 即硬度高则强度低, 强度高则硬度低)、加工软化等问题。
根据下图中硬质合金的分类标准,我们将讨论粗晶、超细晶、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性能不足之处及提高WC-Co硬质合金性能的相关方法。
二、粗晶WC-Co硬质合金:1.性能不足之处:WC-Co硬质合金的耐磨性与断裂韧性却很难同时存在, 要提高某一性能就必须以牺牲另一性能为代价,显然这并不能满足当今制造业的发展需要。
2.影响粗晶WC-Co硬质合金硬度与韧性的因素分析:影响粗晶粒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有WC晶粒度、WC晶粒完整度、Co层厚度和碳含量。
而WC-Co 硬质合金由WC相提供硬度, 由Co相提供韧性。
在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粗晶粒硬质合金中WC晶粒的增大, WC晶粒内缺陷越少、WC晶粒本身的强度越高。
同时粗晶粒合金裂纹存在不规则性, 显得密而短, 对微裂纹的偏转和分叉作用增强, 导致硬质合金韧性增加3.提高性能的方法:3.1国外相关技术:①美国专利 5505902和 5529804公开了两个制备超粗晶粒硬质合金的方法: 将粗颗粒的WC 粉通过喷射研磨分散和分级筛分,去除细的WC颗粒, 只选用粗粒度的部分WC, 然后对这些WC进行Co涂覆。
功能材料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功能材料,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其特殊的结构与组成所具有的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
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电子、光电、催化、能源等。
本论文将对功能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材料。
一、功能材料概念功能材料主要指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
与传统结构材料不同,功能材料的性能主要来自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组成。
功能材料的发展,旨在满足人们对新型材料的需求,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二、功能材料分类功能材料根据其性能和功能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功能材料及其主要特性:1. 光电材料:光电材料是指对光与电的能量转换和传输过程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包括光电导体、光电半导体和光电绝缘体等。
它们在太阳能电池、光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催化材料:催化材料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组成,能够加速反应速率或降低反应温度的材料。
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3. 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特殊的磁性行为和性质的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磁记录材料等领域,对推动信息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超导材料:超导材料是指在特定的温度下,电阻为零,电流可以无损耗地通过的材料。
超导材料在能源传输和磁共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电池材料:电池材料是指用于储能和能量转换的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池材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功能材料应用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功能材料应用举例:1. 功能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光电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光传感器等;磁性材料在硬盘、磁记录材料中的应用;二维材料在柔性显示、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2. 功能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在新能源储存和转换中的应用;光催化材料在光能利用和水分解中的应用;超导材料在能源传输和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LED论文-功能材料

生活中的功能材料——发展迅速的LED技术目录一、介绍LED背景知识二、LED的功能原理三、LED的分类四、LED的生产及工艺五、LED的应用六、LED的研究及发展现状七、我国LED的市场需求情况及未来发展八、参考文献一、介绍LED背景知识(一)、了解光和简介LED、LED历史介绍1、光的本质、物体发光方式光是一种能量的形态,它可以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无需任何物质作媒介。
通常将这种能量的传递方式谓之辐射,其含义是能量从能源出发沿直线(在同一介质内)向四面八方传播。
关于光的本质,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就被牛顿与麦克斯韦分别以“微粒说”、“波动说”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成为当前所公论的光具有“波粒二重性”的理论基础。
约100 多年前,人们又进一步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更严格地说,在极为宽阔的电磁波谱大家族中,可见光的光波只占有很小的空间,其波长范围处在380nm-770nm之间包含了人眼可辩别的紫、锭、蓝、绿、黄、橙、红七种颜色,它的长波方向是波长范围在微米量级至几十千米的红外线、微波及无线电波区域;它的短波端是紫外线、x 射线、r 射线。
物体的发光方式通常可分成二类,即热光与冷光。
所谓热光又称之谓热辐射,是指物质在高温下发出的热。
在热辐射的过程中,特内部的能量并不改变,通过加热使辐射得以进行下去,低温时辐射红外光、高温时变成白光。
众所周知,当钨丝在真空式惰性气氛中加热至很高的温度,即会发出灼眼的白光。
冷光是从某种能源在较低温度时所发出的光。
发冷光时,某个原子的一个电子受外力作用从基态激发到较高的能态。
由于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该电子通常以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回到基态。
由于这种发光过程不伴随物体的加热,因此将这种形式的光称之为冷光。
其实,太阳光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白光,三棱镜可将太阳光分解成上述的七种颜色,实验已证明,只要采用其中的蓝、绿、红三种颜色,即可合成自然界中所有色彩,包括白色的光,我们通常将蓝、绿、红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梯度功能材料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梯度功能材料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梯度功能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在未来的应用趋势。
首先,梯度功能材料以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医学、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其中,在医学领域中,梯度功能材料被用来制造人体组织,如人工骨、嵌入式心脏起搏器以及注射给药系统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梯度功能材料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
许多研究表明,梯度功能材料能够更好地抵御高温、低温、剧烈震动和辐射等环境。
因此,梯度功能材料正在被广泛用于宇航器发动机和宇航服的制造,以提高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和飞行效率。
在能源领域中,梯度功能材料也被用来改善储能装置的性能,例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其次,梯度功能材料在信息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信息设备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梯度功能材料的出现为这些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梯度功能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如芯片、传感器和存储器),并可对电子设备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梯度功能材料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显示器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从而提高其能量产出和显示效果。
第三,梯度功能材料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人类。
而梯度功能材料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例如,梯度功能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效地吸附有害气体和微粒的过滤器,用于净化污染空气。
同时,梯度功能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率的废水处理装置,用于净化污染水体。
最后,梯度功能材料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趋势。
一方面,随着梯度功能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梯度材料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多,如电子梯度材料、机械梯度材料、生物梯度材料等。
这将促进梯度功能材料的多种应用,提高其运用的效率和精度。
另一方面,梯度功能材料的专业化将进一步造就其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X
2008年第X期(X)卷
投稿栏目:(5号楷体)
正标题(3黑)*
副标题(4黑)
作者姓名(4长宋)
(单位)(6号宋)
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采用第三人称表述,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结果、结论以及重要的数据,字数不应少于250字。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本刊版心尺寸为162 mm 245 mm,其中包括脚注,不含页眉。
除特别注明外,字体均为宋体,行距为多倍行距1.3倍,A4纸单面打印。
1 一级标题(4黑)
1.1 二级标题(5黑)
正标题居中,黑体,字号3号。
副题另行起,居中,黑体,字号4号。
题末右上角加“* ”,表示文章首页脚注的收稿日期及说明。
英文正标题居中,黑体,全大写,字号12 p。
英文副标题居中,字号10 p,黑体、居中、全大写
1.2 作者姓名(二级标题 5黑)
作者姓名居中,长宋,字号4号。
英文作者姓名居中,字号10 p。
姓在前,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不同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1.3 单位(二级标题 5黑)
单位居中,字号6号。
英文单位居中,斜体,8 p
1.4 正文(二级标题 5黑)
正文两端对齐,字号5号。
页码为顺序编码,靠切口置于页眉内,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1.5 致谢(二级标题 5黑)
致谢内容字号小5号,放在文中的结尾,与正文间隔一行,主要是对该论文给予帮助过的人表示感谢。
1.6 图及图注(二级标题 5黑)
线图和照片都必须清晰,准确,居中排列(半栏或通栏)。
插图比例尺寸大小合适,图中的横、纵坐标数字清楚,有坐标必须有数据,有单位的量一定要注明单位,线和符号要分明。
线图使用OriginPro绘制,结构式使用Chemdraw Ultra绘制;照片右下角注明标尺或放大比例。
Fig. 1图题排在图下方居中,字号8p,题末不加标点图注另行起,用英文书写,多个注释之间用分号隔开,一般结尾不加标点。
句子形式的注释加句号。
Fig. 2图题排在图下方居中,字号8p,题末不加标点图注另行起,用英文书写,多个注释之间用分号隔开,一般结尾不加标点。
句子形式的注释加句号。
*
收稿日期,修稿日期;该文所属研究课题的来源或资助者;通讯联系人,E-mail:
4 2008年第X期(X)卷
1.7 表格及表注(二级标题 5黑)
所有表格均用英文陈述,原则上使用三线表,居中排(半栏或通栏),字号8p。
表中内容居中对齐,单位在小括弧内;表注在表格外的下方,主要是对表格的总体说明,或者是对表格中的某些数据的补充说明与解释,或介绍数据得到的实验条件。
Table 1.表题居中,题末不加标点;如需回行时,回行文字与上行文字相对居中
表头(单位)表头(单位)表头(单位)表头(单位)
a 表中注释采用a,b,c等字母右上标标出,注释内容排在表格下方,由相应的a, b, c等字母左上标引出
b 注释中首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多个注释之间用分号分隔,结尾不加标点。
句子形式的注释加句号
1.8 文献(二级标题 5黑)
“REFERENCES”一词居中,黑体,字号10p,全大写。
正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引文用1,2,…等注明,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平排)。
例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2~5]。
标为上标;……式(5)的具体推导过程见文献[6]。
标为平排。
文后参考文献,具体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1,作者2,作者3,等.[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作者. 书名. 版本[M]. 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年-月-日
论文集:作者. 文献题名. 论文集名(多卷集加卷号)[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 博士论文题目[D].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英文标题(12 p Times New Romar 黑体、居中、全大写)
英文副标题(10 p Times New Romar 黑体、居中、全大写) 作者1,2(10 p 英文作者姓在前,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不同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1英文单位)(实词首字母大写)
(2英文单位)(实词首字母大写)
Abstract (10 p)提供详细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采用第三人称表述,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结果、结论以及重要的数据,字数在250~500字之间,或A4纸一页为宜。
Keywords Keyword1,Keyword1,Keyword1,Keywor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