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性格特征和成功的原因

合集下载

刘邦

刘邦

刘邦的性格特点刘邦作为政治家的伟大之处:1 智略超人,谋略宏远。

一反秦朝的暴政,做宽爱的长者,如推行一系列的抚慰措施。

2 能用人,能驾御人。

他知人善任而又驾御有方,刚柔并济。

能听取不同意见,能公开认错收回成命。

如听从张良建议,销毁将给六国后代的封爵的印。

拜韩信为大将。

3 善于随机应变。

如楚汉战争时伤胸而扪足。

再如封韩信为齐王。

4 敢于承担责任,不自矜其功,勇于自责5 机智权变,委曲求全,善于用人,体现出政治上的老到成熟。

如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

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

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

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

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刘邦的缺点:1 贪财好色。

如初入关,欲居秦宫。

2 卑怯自私。

逃亡时几次推儿女下车,被困荥阳时,让纪信代死,使女子二千人披甲从荥阳东门出去作战,自己从西门逃跑。

3 只求利己,不讲信义。

违背鸿沟之约,袭击项羽。

峣关之战,先与秦将联合,后又乘其懈击之。

4 内心阴忍,过河拆桥。

汉朝建立后,追捕楚将季布、钟离昧,残杀功臣。

彭越被做成肉酱分给诸将。

陈豨、卢绾、韩王信因受怀疑被迫入胡。

5虚伪、猜忌、残酷和流氓无赖品质成功的原因:其一,刘邦善于审势察情,“从民所望”;而项羽则不识时务,“自矜功伐”。

刘邦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

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

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

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

一、不同的性格项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

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

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

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

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

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

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

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

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

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但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

他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规范,收敛自己的性情,以提高个人修养,力图改变自己散漫无能的一面。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很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

除此之外,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自信和进取心,即使出身卑微,才干平庸,同样发愤图强。

刘邦人物形象

刘邦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

“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

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

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应为关中王。

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理眼前的问题。

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

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

”(《班马异同》) “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

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

其二,智谋超人。

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

如在军事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

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

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

刘邦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认错。

如樊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

”就是这个意思。

“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

韩信智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

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

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

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6年。

宴会上主角们各具性格,这里将进行人物性格分析。

1. 项羽:勇猛果敢
2. 刘邦:精明谨慎
刘邦是宴会上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精明谨慎,足智多谋的领袖。

不同于项羽,刘邦更重视计划和策略。

他不急于行动,而是认真分析整个局势,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他的外表庸俗,但却善于借鉴敌人的优点。

这种谨慎的性格让他更能鞭策自己的部下,并迅速调整自己的行动,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3. 吕布:野心勃勃
吕布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男人,具有野心勃勃的性格。

他野心勃勃,希望成为真正的大人物。

在宴会上,他向项羽表明自己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并提出加入项羽的要求。

不幸的是,他受到了项羽和其他成员的嘲笑和不屑,这触发了他的狂妄和愤怒。

他也有盲目自信的一面,忽略了自己的劣势和缺陷。

4. 韩信:狡黠多端
韩信是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狡黠多端的人,总是设法从困境中脱身。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但他的智慧和反应灵敏度让他在宴会上很快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

他擅长利用关键时刻来展示自己,如在宴会上与项羽难分难舍之时,他提议用炮轰鸟群的方式来解救孙子,这让项羽感到非常惊讶和欣赏。

然而,韩信的性格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例如他的狡猾做法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综上所述,鸿门宴上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事件的发展和结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鸿门宴成为历史上著名事件的原因之一。

刘邦优点总结

刘邦优点总结

刘邦优点总结刘邦(公元前256年 - 公元前195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刘家的创始人,也是汉朝的奠基者。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总结刘邦的一些优点,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1. 谦虚谨慎刘邦在征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总是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战略。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对于小心翼翼地处理政治和军事事务的态度,使他能够避免很多潜在的危险和错误。

2. 通人情刘邦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了对百姓的关心和人性化的治国方针。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解决民众的困难和苦难。

他平易近人,能够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的人情味让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3. 善于团结刘邦擅长于团结各方力量,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

他能够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将不同的人才和优势组织到一起,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他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和军事力量,使汉朝得以长期统治。

他的团结能力和协调能力无疑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 资政治国刘邦非常注重治理国家的方方面面,有着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聪明地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解决国内外的问题。

他重视发展经济和农业,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使汉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并为后世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5. 武功辉煌刘邦是一位卓越的将领,他带领汉朝军队在战场上收复了大片领土,建立了庞大的国家。

他具有勇气、决心和智慧,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并以灵活的策略战胜敌人。

他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为后代将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6. 持重忠诚刘邦一生以持重忠诚而闻名。

他对于国家和家族充满热爱和忠诚,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他对朋友和同事忠诚无私,并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利益。

他的忠诚和真诚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并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人。

三国演义中刘邦特点用一句话概括

三国演义中刘邦特点用一句话概括

三国演义中刘邦特点用一句话概括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他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义之后,率兵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其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后赢得楚汉之争,建立西汉。

刘邦性格呈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和阴狠猜忌的双重性。

在建国过程中,刘邦吸引团结了一批文臣武将。

称帝后,其阴狠猜忌的一面则日益膨胀。

刘邦性格呈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和阴狠猜忌的双重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性格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建国过程中,前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吸引团结了一批文臣武将,使刘邦集团最具活力、智慧和凝聚力。

在称帝以后,其阴狠猜忌的一面则日益膨胀,对铲除异姓王,巩固刘氏家天下,维护君臣等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

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毛主席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的性格养成原因

刘邦的性格养成原因

刘邦的性格养成原因刘邦的性格养成缘由刘邦,历史上闻名的和事家,是中国汉朝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性格养成与他的经受、环境和个人特质密不行分。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刘邦性格养成的缘由。

刘邦的性格养成与他的经受有着亲密关系。

刘邦出身于一个农夫家庭,从小就接触到了农村的艰辛和贫困。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学会了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省的品质。

他深知努力奋斗才能转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始终保持着不畏困难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胜利。

刘邦的性格养成与他的环境有关。

刘邦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秦朝的统治威权和残酷使得人们普遍不满。

刘邦亲身经受了秦末农夫起义的过程,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压迫,深感天下之大不平。

这样的环境使得刘邦对于民生民众有着深刻的熟悉和关怀,他决心要为人民谋幸福,为天下谋太平。

刘邦个人的特质也对他的性格养成产生了影响。

刘邦聪慧机灵,擅长思索和分析问题,有着很高的领悟力和才智。

他具备很强的组织力量和领导才能,擅长团结他人并发挥他们的优势。

他对于人情世故也有肯定的洞察力,能够正确推断他人的意图和动机。

这些个人特质使得刘邦在政治和事上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也塑造了他坚毅坚决的性格。

所以刘邦的性格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他的经受、环境和个人特质共同作用,使得他具备了勤奋、坚毅、聪慧、机灵、关怀民生的性格特点。

正是这些性格特点,使得刘邦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和事家,为中国历史的进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邦性格形成的缘由及影响刘邦,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和事家,他的性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刘邦性格的形成是由什么缘由造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他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受。

刘邦成长的环境是塑造他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邦诞生在一个一般农夫家庭,他从小就接触到艰苦的农村生活。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懂得了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见识了农夫们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正。

这些经受让刘邦对于贫困人民的疾苦布满了怜悯心和正义感,这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邦性格特点

刘邦性格特点

刘邦性格特点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坚韧不拔:刘邦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是能够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

他在与项羽的战争中,曾经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放弃,最终取得了胜利。

2. 豁达大度:刘邦是一个非常豁达大度的人。

他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和缺点,也能够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

他对待下属非常宽容,能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深谋远虑:刘邦是一个非常有深谋远虑的人。

他能够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出长远的战略计划。

他在与项羽的战争中,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最终取得了胜利。

4. 勇敢无畏:刘邦是一个非常勇敢无畏的人。

他在战争中总是能够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

他不怕困难和危险,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5. 善于用人:刘邦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人。

他能够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加以利用。

他能够重用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总的来说,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坚韧不拔、豁达大度、深谋远虑、勇敢无畏和善于用人。

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能够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浅析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

浅析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

浅析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毅然决定出征,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建立起了汉朝。

他被誉为“大丈夫当如此也”,意
指他的胸怀和气度都具备了一个真正的伟大人物应该有的品质。

本文将从刘邦的事迹和性
格特点两个方面,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含义加以浅析。

刘邦的性格特点也是“大丈夫当如此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邦的性格坚毅果敢,不
畏艰险。

在起兵反秦的道路上,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抗秦朝的
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还善于团结人心,重用人才。

他知道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
成壮举的,所以他有效地整合了各方人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致力于消灭秦朝
的统治。

刘邦对待敌人宽容大度,善于宽容和包容。

在秦朝统治下,有许多被压迫的人们
感到绝望,他们发动起义,积极参与到反秦的斗争中。

刘邦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打压和清算,相反,他以宽怀的胸怀拥抱他们,尊重他们的价值。

这种宽容和包容之举,让更多的人认
可了他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

刘邦的性格特征和成功的原因

刘邦的性格特征和成功的原因

刘邦的性格特征一﹑坚定坚持不懈——追求理想不惜牺牲一切刘邦人生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开始的。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后皇帝。

这对当时还是一介草民的刘邦来说,真可谓狂妄之想。

然而,刘邦的理想相当坚定,为之奋斗不惜牺牲一切。

二﹑耐挫越戳越勇——面对失败毫无退却之心刘邦是个经受的起失败和承受的起挫折的人,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总是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一个人,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锋一共有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战胜了最后一次,就这一次,天下就改姓为“刘”。

但凡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经理曲折艰难的过程,只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楚汉相争中,数次面临险境,甚至绝境的刘邦,在逃脱之后从来没显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与项羽做战,这是刘邦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能忍能屈能伸——条件成熟时再行下手不迟刘邦是个能屈能伸之人。

当年,刘邦执行楚怀王的命令,向西攻秦,率先进入咸阳,擒住秦忘子婴。

根据约定,刘邦应该受封为“关中王”,或者为“秦王”。

但是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随后冲入关中,刘邦的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素质上都远远不敌项羽,只能屈就项羽。

项羽将刘邦另封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三郡。

这个地方远离中原,对于家住沛县的刘榜及其手下众将,近乎于流放。

不仅如此,刘邦原来统率十万大军,项羽只让他率三万人上任。

就是这等“受气”,刘邦不仅丝毫不与项羽计较,而且干脆将身后栈道全部烧毁,一方面,防止有人偷袭自己,另一方面,向项羽示意无东归之心。

这一招果然迷住了项羽,他不在视刘邦为主要对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诸侯身上,结果,给了刘邦以喘息之机。

四个月后,刘邦击败项羽用来防范他的原秦国三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将关中收归己有。

历史趣谈刘邦成功之道 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历史趣谈刘邦成功之道 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刘邦成功之道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导语: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之身登上帝位,开创了延续四百余年的汉室江山基业,其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

那么,刘邦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他的成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之身登上帝位,开创了延续四百余年的汉室江山基业,其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

那么,刘邦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他的成功之道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呢?刘邦的成功之道太多,我们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就能说完道尽。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刘邦的敢于冒险与勇于担当。

1、勇当沛公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天,陈胜、吴广等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并迅速攻下陈地,陈胜自称为王,定国号为“张楚”。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感召下,天下许多郡县的豪杰纷纷杀了他们的长官响应陈胜。

沛县县令因此非常惊恐,心想与其被人斩了头颅去祭旗,不如率领沛县的人加入反秦队伍、保住自己的头颅。

沛县县令与狱椽曹参、主吏萧何商议此事,曹参、萧何建议说:“您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

希望您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大约可召集到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了。

”沛县县令认为曹参、萧何的建议有道理,于是派樊哙去请逃亡在外的刘邦。

此时,刘邦正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刘邦之前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在半路上就逃走大半。

刘邦估计如此下去,等到了郦山,这些徒役差不多也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时,干脆停下来好吃好喝地让徒役饱餐一顿,然后趁夜把他们都放了。

生活常识分享。

《史记》中的刘邦形象鉴赏

《史记》中的刘邦形象鉴赏

史记中的刘邦形象鉴赏概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撰写。

其中,刘邦作为汉朝的创始人和第一个皇帝,其形象在《史记》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和评价。

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对《史记》中的刘邦形象进行深入鉴赏。

刘邦的背景与成就刘邦(前256年 - 前195年),字季,出生于沛国谯县。

他是汉高祖,汉初太祖时期建立西汉王朝的创始人之一。

在《史记》中,《太祖本纪》等章节详细记录了他从农民起义领袖到帝国开创者的崭露头角之路。

勤奋勇敢与智谋过人《史记》中塑造了一个勤奋勇敢且机智过人的刘邦形象。

在农民起义时期,他英勇善战,并率领手下渡过险阻江河,在多次战斗中取得胜利。

此外,他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手腕,善于与各方势力周旋。

刚毅果断与宽容待人刘邦在《史记》中被描述为一位刚毅果断的领导者。

当他面临亲信叛变时,能够果断行动,并且有时更加慷慨宽容地对待那些曾经背叛过他的人。

这种特质让他赢得了很多支持者和忠诚的追随者。

谦虚谨慎和智慧决策刘邦的谦虚谨慎也是他形象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尽管取得重大胜利并建立起帝国,但他仍保持低调,并常常咨询大臣们的意见。

此外,他在面临重大决策时能够运用智慧进行权衡,做出正确而明智的选择。

与百姓的深厚情感刘邦深得百姓爱戴,《史记》中多次记载了他接纳民众意见的场景。

刘邦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采纳老百姓的建议,并秉持平民至上原则进行施政。

这让他的形象更加亲民和受人尊敬。

对比其他角色的形象《史记》中刘邦的形象与其他一些重要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与项羽相比,刘邦被描绘为稳重而富有战略思维;与韩信相比,刘邦在接纳背叛者方面展现出宽容。

通过这种对比,更凸显出刘邦作为帝国建立者的优秀品质和领导才能。

结论通过《史记》中对刘邦形象的描写和评价,我们得以了解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和帝国开创者的卓越表现。

勤奋、勇敢、智谋过人、宽容待人以及与百姓紧密联系等特质使刘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影响了中国历代君主的治国理念与行事风格。

论刘邦的成功与性格关系

论刘邦的成功与性格关系

论刘邦的成功与性格关系作者:胡泊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6期摘要:一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平民,却成为一国之君。

一个流氓,却受众人敬仰。

一个文盲,却被后人称为旷世奇才。

不得不说刘邦的一生都确实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在中国封建史上除了三国,再没有比楚汉争霸更具戏剧性的双雄之争了。

刘邦能成功,除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外,他的性格思想与他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刘邦;心思缜密;恩怨分明;胆识过人高祖刘邦,字季。

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

中国历史上和朱元璋一样是个平民天子,不过他是第一个出身平民阶级。

反秦时,自称为称沛公,秦亡后,被项羽封为汉王。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他灵活的头脑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视为西汉开国皇帝,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救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结局往往都是刘邦胜,项羽败。

项羽明明就比刘邦兵力强,威望高,为什么还会败呢?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刘邦会用人。

他自己的曾精辟的总结过自:‘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刘邦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个平民皇帝,在中国封建时期,一个平民能做到这一点本身不得不说就是个奇迹,他的成功也曾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因为他本身的口碑并不很好,尤其是在封建时期人们还都特别注重中‘仁义’。

司马迁曾在《高祖本纪赞》中所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

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

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

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

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

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一、心思缜密刘邦为人处事特别的小心翼翼,通过他的用人就不难看出他对任何人都报以不信任的态度。

举个例子。

鸿门宴上,他能利用项羽的弱点从而死里逃生。

刘邦成功的主要原因

刘邦成功的主要原因

刘邦成功的主要原因历经春秋战国分崩离析,刘邦在中原疆域上开辟了一个大一统的汉室王朝,令后世无数英雄豪杰竞相顶礼膜拜。

那么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刘邦成功的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邦成功的主要原因分析刘邦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其一是识人善任。

刘邦本是一方泼皮无赖,平日游手好闲,好耍嘴皮子,卖弄小聪明。

但这种社会阅历带来的本事叫读心术,他善于琢磨他人性格,发现他人优点并为自己所用,很快他身边集结了一帮能人异士。

韩信有勇,张良有谋,萧何搞后勤有一手。

有这三股势力在,灭秦才变得势如破竹。

刘邦成功原因其二是懂得分享。

其实,这还是与他早年的混迹社会经历相关。

他亲自与手下士卒出生入死,身先士卒的行为极容易激励斗志。

每每打下胜仗,他就毫不吝啬,大肆封赏犒劳部下。

豪爽的行为自然使手下对他感恩戴德原因其三叫虚心纳谏。

刘邦军队攻下咸阳城后,面对阿房宫里如山的金银,如云的美人早已神魂颠倒,跃跃欲试。

在心腹樊哙和张良的劝解下,他很快清醒过来,敌军未灭万不能轻举妄动。

封存金银,不近女色。

这对于一个早年生活淫乱的流氓来说实属不易。

可见他不仅能虚心纳谏,还有很强的自控力。

刘邦成功的原因除了识人善任,懂得分享,虚心纳谏。

还有不少外因,如良好的发兵时机,楚霸王项羽的战略失误等。

但成功终究离不开刘邦个人的努力。

刘邦的用人之道刘邦能够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汉室大业,善于用人是很关键的一点。

韩信就曾指出自己可以领很多的兵马,刘邦最多只能统领十万,但是刘邦却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将领。

刘邦拥有一套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值得学习的用人之道,能让有才之人发挥所长。

第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

他能够洞察部下的长处,萧何善于管理内务、财政,就派他负责安抚百姓、运送粮饷;韩信作战英勇,深谙用兵之道,就派他带兵百万攻占各地;张良、陈平很会统筹布局,谋划战略,就采用他们的计策。

刘邦本人只需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其他的只要相信部下交给部下去做。

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

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

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刘邦能得天下的原因我想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无论背景或实力都更为强劲的对手取得胜利,想必与其自身的性格因素有关。

首先,刘邦深明用人之道,他虽然生于贫家为人吊儿郎当,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本人的谋略、军事、政务等才能均不如其手下贤臣,但他能使他们为其效忠出力,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且刘邦礼贤下士,对部下赏罚分明,懂得感恩,能够公平地加功进爵,因此笼络了很多原本属于项羽手下却没受到重任的人才。

其次,刘邦懂得隐忍,好女色也能够听从谋士的劝告适时收手,有欲称霸关中也深知小不忍乱大谋的道理,因实力不够暂且将城池双手奉上。

刘邦为人傲慢自负,但他却能听取旁人的意见,以此为借鉴,不一意孤行,懂得检讨自己,虚心接纳,并不断改进,广纳良言,才能立国、治国得以繁荣。

且刘邦登基后,虽然身处一国之首的高位,但仍旧懂得知错就改,且能为自己的错误赔礼道歉,这样的行为举止才能赢得群臣敬重。

简而言之,刘邦成功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为人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目光远大、深谋远虑,慧眼识人、甚有远见,有着明确的政治理想,且具有先见之明,最终才能以弱敌强,称霸天下。

刘邦出生神话故事刘邦作为一代君王,可谓天子,其生平也难免带有些许神话色彩,其中他的出生、起义似乎都与蛇、龙有着奇妙的关系,蛇即小龙,似乎正以此预示其龙子的身份。

有一种说法称,刘邦是人龙之子,听起来极为荒唐,那么他的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史记中有记载,刘邦并非其父所生,而是其母与赤龙之子。

据悉有一日,刘邦的母亲在河边累了,便躺下来小憩一会,谁知就睡了过去还在梦中与天神相会了。

此时,天色大变,只见雷电交加,昏天暗地,刘邦父亲赶忙出去寻找刘母。

此时他在河边发现了妻子的身影,但此时只见一条巨大的蛟龙盘卧在夫人的肚子上。

刘父马上上前叫醒刘母,把她带回家。

不料从那时起,刘母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肚子中的正是刘邦,于是从他的出生起,就与龙有着难以言明的不解之缘了。

那么刘邦真是龙之子吗?自古以来的记载中,古代帝王有不少相似的出生神话故事,例如契母食鸟蛋生子,姜原踏巨人脚印生弃等等,这些天子的出生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彩。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有什么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刘邦出身农户,在起义以前就是一个整日在街头巷尾厮混的流氓,但是他却可以打败出身名门,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登基为帝,君临天下,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他的成功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刘邦的性格十分谦虚谨慎,能够选贤与能,知人善用。

在他的身边谋臣可以从容地定下计谋,而将士在危急时刻可以临危授命。

而且他老谋深算,心思周密,深得民心。

据传,当年,他到达灞上之时,曾经严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苛刻法律全部被废黜。

这样一来,刘邦就得到了灞上百姓的拥戴,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这说的大概就是刘邦吧。

而项羽与刘邦相争,却盲目轻敌,空有一身武艺,却胸无城府,又怎么会是机智多谋的刘邦的对手呢。

据传,当年,项羽进军咸阳的时候,大肆烧杀,使得咸阳城一时之间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面对身边谋臣的劝谏,他竟然也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一时之间怨声不绝。

项羽早已失去了民心,又何谈争霸天下呢。

而当他在兵败之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宁愿拔剑自刎,这不过是因为项羽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罢了。

一个没有坚定决心的人,又何谈东山再起。

刘邦面对败局,能够隐忍不发,伺机而动,最终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的原因楚汉双方的大决战开始了! 刘邦兵多,项羽兵少,而且粮食也快吃完了。

面对十面埋伏,他几次想杀出重围,都被一批又一批的汉军挡了回来。

突围无望,项羽只好退回垓下大营,吩咐左右小心防守,伺机再战。

这天夜里,项羽在营帐之中愁眉不展,他宠爱的美人虞姬见他忧心忡忡,便陪他饮酒解闷。

到了深夜的时候,只听营外传来呜呜咽咽的箫声,伴随着箫声,还有哀伤的江南小调。

项羽走到帐外,仔细一听,那箫声来自半空,而歌声传自汉营,从断断续续的歌声中可以听出,唱歌的人还不少呢。

从刘邦的性格看他为什么能当皇帝

从刘邦的性格看他为什么能当皇帝

从刘邦的性格看他为什么能当皇帝一、性格中为争夺天下的而表现的“仁义”常言道,性格决定眼界。

得天下者,必有天下之念。

刘邦的性格可以说是“天注定”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秦末乱世,人们对于苛法峻刑都习以为常,视“残暴”为常态,公众暴力层出不穷。

刘邦有一种强烈的夺取天下的意识。

为了争夺天下的目的,他可以很暴力,但极少使用“公共暴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大庭广众往往以悲悯之心示人,尽管他并没有多少悲悯之心。

史记中说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兵荒马乱的时代,“仁而爱人”的公众形象是多么难能可贵。

显示刘邦性格“仁”的事例,最有名的是“约法三章”,这对于“以吏为师,道路以目”的秦国父老来说,不啻是开天辟地的大解放。

于是“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如果说不住秦宫室,还军霸上,是张良和樊哙共同教育的结果。

很难说“约法三章”是张良的主意。

因为刘邦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天下苦秦久矣”的话。

他自己就被秦的苛法迫害过很多次,以至于“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几乎像个野人。

如果不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不知还要隐藏到那一年。

可以说,对于秦帝国,他一定有仇恨的。

然而,一旦得势,刘邦的“解恨”之法是“悉除去秦法。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从潜意识里,刘邦成了秦地百姓的代言人,秦父老就是刘邦的“子民”了。

项羽就不同了,项羽的解恨之法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秦人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是“大失望”。

正如韩信所说,刘邦的仁,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反项羽之道而行之的“君王之仁”。

这种大气,时将天下人民视为自己子民的态度决定的。

相较而言,项羽眼里只有一个自己的地方——“楚”,只有一处自己的人民——“江东父老”。

他的事业是做给江东父老看的,因此他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其后项羽众叛亲离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性格中看似忠厚的“明达”。

《史记》中刘邦“慢而侮人”之性格特点分析

《史记》中刘邦“慢而侮人”之性格特点分析

《史记》中刘邦“慢而侮人”之性格特点分析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在《史记》中,他被描述为一个“慢而侮人”的人物,这种性格特点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都得到了体现。

刘邦的“慢”在他的个人品性和决策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他性格温和谦逊,为人宽厚仁义,不轻易发怒,能够容忍他人的错误和过失,也有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他很少急躁行事,而是会仔细思考并慎重斟酌,具备较强的冷静和理性。

这样的性格特点对于一个能长期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持社会稳定和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邦的“慢”在正面之余也显示出一些消极的一面。

他有时候会拖延决策和行动,对于抓住机遇和迅速做出反应有所欠缺。

这在他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刘邦逃离围困并成功脱离险境是因为他“慢”的性格所导致的,但同时也让他错失了一些应有的胜利机会。

在政权初期,他在与吕后等人的权力斗争中也表现出了犹豫不决的一面,这使得他的统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刘邦的“侮人”体现在他对待权力和他人的态度上。

他在一些情况下表现出对下属和普通百姓的不尊重和侮辱。

在《史记》中,有关刘邦“慢而侮人”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他与项羽的战争过程中,他在接见刘贾等项羽军队的使者时不给予尊重,而是给予了嘲笑和贬低的态度。

这种行为体现了刘邦对敌人不留情面的一面,但也使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困难和不顺利。

刘邦的“侮人”性格特点还表现在他对于吕后的态度上。

吕后是刘邦的妻子,也是他的政治合作伙伴。

在刘邦病重时,吕后临危受命,维护了刘邦朝廷的稳定,但刘邦一直对吕后怀有猜忌和不信任的态度。

他对吕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打压,使吕后的权力被削弱。

这种对待妻子和合作伙伴的态度体现了刘邦对他人的侮辱和贬低。

刘邦的“慢而侮人”在他的性格特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的谦和温和、冷静理性的性格使他在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中具备了稳定和坚定的特点,但同时也导致他在一些关键时刻的犹豫和拖延。

刘邦的性格特点刘邦的用人之道

刘邦的性格特点刘邦的用人之道

刘邦的性格特点刘邦的用人之道提起刘邦,大家都所熟知,他开创了汉朝,对于他的性格特点,褒贬不一,有人说是奸诈小人,也有人说是胸怀大志,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刘邦的真实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用人之道。

陈道明版刘邦刘邦的性格特点1、抱负远大好多人认为他是个游手好闲好色又嗜酒的人,就连他的爸爸都觉得他不会称气候,《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能说明刘邦这人还是有抱负的!2、知错就改,虚心纳谏史料记载,有一位叫郦食其的,自认为德才兼备,然后向刘邦进言。

可是刘邦却坐在床上让侍女伺候自己洗脚,郦食其就说了:“您如果想消灭残暴无道的秦国,不应坐着接见长者。

”刘邦听罢就起来,向郦食其道歉。

还有次,刘邦攻入咸阳以后,暴露出了贪财好色不好的一面,但是经过大臣们的劝说,就翻然悔过,还和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3、知人善用刘邦下面有很多情同手足的兄弟,这和他知人善用的有点分不开,比如:萧何、张良、彭越、樊哙、韩信等人,没有他们,如何成就刘邦的霸业?4、过河拆桥疑心强刘邦称帝后,总以为他的那些诸侯要造反,就以谋反罪处死了韩信等人,最后他的异姓诸侯各个人心惶惶,有的受不了压力叛逃匈奴,但还是被刘邦给诛杀了。

5、虚荣心强,粗俗鄙陋刘邦登基后,和群臣白酒设宴,宴席上,他问父亲:“从前您常说我没出席,比不上二哥,现在您看,我与二哥,谁厉害?”黄宗羲在《原君》中予以评击:众臣面前,戏弄其父,粗俗鄙陋。

人无完人,纵观历史,虽然刘邦的许多性格令人不齿,但是他还是有些英雄气概和智慧的。

刘邦的用人之道影视剧中的刘邦1、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刘邦很擅于挖掘部下的优点,他用萧何治财政,用韩信征天下,让张良,陈平等人出计谋,他的知人善任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人各有长处,所以用人就该取其长,舍其短,根据个人,委以重任,正因如此,他才成就一番伟业。

2、不拘一格用人所长刘邦出身在社会低级,但是他的交友面很广,了解各类人的特点,所以他就不拘一格的兼容这些人才,用人所长,容人小过。

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刘邦的为人俗话说得好,穷家孩子早当家,但是刘邦却不一样,他虽出生于贫寒家庭,却不爱劳作,也不善生计,整日无所事事。

家中有个会做生意的兄长,因此二人常被拿来作比较,家中长辈都不看好刘邦,他父亲也常常斥责他不务正业,但刘备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是个十足的二流子。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又是怎样一统天下的呢,这又不得不说起他的性格了。

刘邦情商极高,懂得笼络人心,他生性和善,爱交朋友,任泗水公期间,与们关系都不错,人际圈广泛,且乐于助人,大家都愿意与其为伍。

此外,刘邦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他选贤任能,能够令众人才各司其职,各扬所长,效忠于己为己所用,还懂得体恤民情,汇聚民心。

此外,刘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谋远虑,目光长远,能够忍辱负重放长线钓大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能够为此不择手段去谋取。

在楚汉之争中,刘邦虽然军事战术上不如项羽,但就靠着比项羽多了几分隐忍与谋划,且幸得众贤臣在危难关头为自己出谋划策,能够侥幸从虎口逃脱最终反败为胜一举定天下。

刘邦能够称霸与他的性格是有必然联系的,他注定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有着极强的政治头脑,且登基后所作的一切举措,能够令政治稳固,社会繁荣,民心所向,实在是一代君王,一代英雄。

刘邦的性格首先,刘邦胸有大志,深图远虑。

秦朝律令严苛,刑罚残酷,遂加剧社会矛盾,引起百姓反抗,刘邦深明这一点,于是他致力建造仁德的形象,待人礼善,懂得笼络人心,博得支持。

其次,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夺得天下,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用人,选贤任能,人尽其职。

刘邦本身不善军事,却统领一群谋士将才为其打天下,是因为他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且礼贤下士,能听取其意见。

此外,刘邦头脑灵活,相机行事,他以迅速的应变能力随时调整战术,脱身困境、出奇制胜,且目光长远懂得隐忍不谋小利,为其称帝路上扫除了众多障碍。

作为一代君主,刘邦本身性格中除去闪光点之外,也不免有一些自身的缺点局限。

刘邦显著的一点是他多情好色爱财物的特点,他进入咸阳后,就被秦国的美女迷得不思战事,留恋辉煌的皇宫与宝物,且一生也有多个妻子,也因此带来不少争宠夺位的麻烦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的性格特征
一﹑坚定坚持不懈——追求理想不惜牺牲一切
刘邦人生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开始的。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尝徭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后皇帝。

这对当时还是一介草民的刘邦来说,真可谓狂妄之想。

然而,刘邦的理想相当坚定,为之奋斗不惜牺牲一切。

二﹑耐挫越戳越勇——面对失败毫无退却之心
刘邦是个经受的起失败和承受的起挫折的人,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总是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一个人,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锋一共有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战胜了最后一次,就这一次,天下就改姓为“刘”。

但凡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经理曲折艰难的过程,只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楚汉相争中,数次面临险境,甚至绝境的刘邦,在逃脱之后从来没显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与项羽做战,这是刘邦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能忍能屈能伸——条件成熟时再行下手不迟刘邦是个能屈能伸之人。

当年,刘邦执行楚怀王的命令,向西攻秦,率先进入咸阳,擒住秦忘子婴。

根据约定,刘邦应该受封为“关中王”,或者为“秦王”。

但是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随后冲入关中,刘邦的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素质上都远远不敌项羽,只能屈就项羽。

项羽将刘邦另封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三郡。

这个地方远离中原,对于家住沛县的刘榜及其手下众将,近乎于流放。

不仅如此,刘邦原来统率十万大军,项羽只让他率三万人上任。

就是这等“受气”,刘邦不仅丝毫不与项羽计较,而且干脆将身后栈道全部烧毁,一方面,防止有人偷袭自己,另一方面,向项羽示意无东归之心。

这一招果然迷住了项羽,他不在视刘邦为主要对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诸侯身上,结果,给了刘邦以喘息之机。

四个月后,刘邦击败项羽用来防范他的原秦国三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将关中收归己有。

当忍责忍,不当忍就不忍,忍要忍得适时、适度,做到困逆苦厄的环境里,能忍得住气;患难危险时刻,能沉得住气;生死成败关头,能鼓的起气。

四﹑虚心纳谏听劝—决断之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楚汉战争开始前,刘邦激于项羽分封不均的愤怒,要同项羽在关中开战,结果被樊哙、萧何等劝谏而止,避免了败身家国运的孤注一掷。

公元前203年底,项羽为摆脱困境,放回刘邦的老父和妻子,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罢战言和。

项羽撤军东返后,刘邦也打算撤军西返。

张良、陈平提出消灭楚军的最后时机已经来临,必须趁楚军因签订和约失去戒备,全军后撤的混乱情况,穷追猛打,置敌于死地。

五﹑善变——随时都能改变自己的注意
在楚汉相争中,郦食其劝刘邦制大印封六国后代诸侯,他立即照办;张良说这事万万不可,刘邦骂道:“竖儒,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立即下令销毁大印。

六、敢为敢干敢想——为了天下可以全然不顾
刘邦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豪情满怀、敢干敢想、能干出别人不敢干,甚至都不敢想的事。

刘邦在沛县父老帮助下,率领人马攻进县城后,大家一致推举刘邦作沛令。

刘邦一再谦让,称“天下骚乱,诸侯并起,现在我们如果置将不当的话,将来一旦失败,我们全都要肝脑涂地了,不是我自爱己身,而是才能太薄,恐怕不能保全父老子弟们。

这种大事还是另选一位能担当大任的人吧。

”别人可不这么想。

别人之所以不干,是因为造反是大罪,是要被灭族的。

如果将来势头不对,朝廷采取分化政策,只抓为首,不究从犯,从犯还可以活命,而为首者想跑也跑不掉。

所以,必须得让刘邦当。

刘邦之所以接受沛公之职,还是他敢想敢干、敢做敢为的性格起了作用。

刘邦成功的原因
第一,刘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向。

他所到之处,力图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采取奖励农耕的政策。

因而获得人民的支持。

而项羽在亡秦之后,迎合旧贵族势力的要求,裂土分封,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

他所过处,屠城焚烧,滥杀无辜,丧失民心。

第二,刘邦尊重人才,善于用人。

他手下文有张良、萧何、陈平,武有韩信、樊哙、周勃等人,刘邦能择善而从,发挥他们的才干。

而项羽却刚愎自用,屡置范增的良谋于不顾,闭塞言路,独断专行。

由于他不善用人和容人,致使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最后连“亚父”范增也挥泪而去。

刘邦自己曾担白地对臣下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需,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

我能使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第三,刘邦注意根据地建设,有巩固的后方支援。

项羽占地不守,多搞流动作战,甚至对彭城地区也经营不利,使前线缺乏后方的依托。

第四,刘邦的战略比较正确,能分化敌人,调动和团结各方力量,项羽指挥有误,战略失当等。

第五,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的心态,又有反败为胜的机谋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第六,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

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

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