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责任
第5章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5章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经济法主体作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它们具有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些
权利、义务和责任是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首先,商业主体有权参与和从事各种市场活动,享有自由经营的权利。
在商业行为中,它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从事自己所认为有利可图的经营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参与市场竞争,从事贸易、募集资金、招
投标、生产、加工和服务等经营活动。
其次,商业主体有职责义务。
比如,《商业法》规定,商业主体必须遵守依法经营的
原则,是履行财务义务的主体,必须遵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
此外,它们还必须遵守环境保护、企业部门报告及义务责任强制性要求等法律法规,
违反上述规定会要支付责任。
此外,商业主体还有责任。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履行
保护消费者的法定责任,保证出售的产品质量以及担负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履行保护
股东权益的职责,股东要有信息披露的义务,以及把握股份派发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
国企业法》对企业行为也有细则规定,企业必须保护劳动者、物资,主动接受和执行行政
监督。
总之,经济法主体在参与和从事经济活动时,具有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应当依照
规定履行职责,而且也要主动表现负责任和尊重法律的担当。
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是指根据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赔偿和修复损失等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制度。
这一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缺陷和不足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缺陷和完善两个角度,探讨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法律责任单一化经济法责任制度在制定时存在将经济法规定过于单一化的倾向。
这种单一化的法律制度无法覆盖到所有的经济行为,导致了在一些涉及多个法律领域的经济活动中,难以形成完整的法律责任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追究涉案方的法律责任将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执行。
2、法律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于市场经济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现状,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具有很强的难度。
一些涉及应用法律的实际情境,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程序才能够进行,这种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也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3、法律衔接不够充分经济法责任制度中的各种法律规定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衔接并不充分。
这种情况在涉及跨区域的经济活动中尤为明显,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笔交易上可能涉及到多个法律领域的适用。
如果相关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不充分,将对适用法律以及维护是受害方的权益产生不良影响。
建立多元化的经济法责任制度,不仅应该赋予不同法律领域的法律规定不同的法律效力,也应该赋予不同行为违法程度不同的法律责任。
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转移的机制,更好地解决经济法领域中复杂的法律问题。
2、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针对现有经济法责任制度制定和执行中遇到的困难,需要积极推进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培养。
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多领域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涉及复杂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为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完善提供支持。
3、加强跨领域的法律衔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跨领域法律衔接机制,进一步消除地区间法律规定的差异,更好地保障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和被保障方的权益。
第5章 经济法上的责任与奖励

第五章经济法上的责任与奖励第一节经济法上的责任第二节经济法上的奖励第一节经济法上的责任一、概念问题“责任”一词具有不同含义,一指一种角色义务(即份内应做的事,如岗位责任、职责)或对特定事项的促成、主张义务(如担保责任、举证责任),此即积极责任;二指因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此即消极责任。
作为法律上的责任,多从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即所谓“责任者,不履行义务在法律上所处之状态也。
”它是由于故意违反或疏于履行法定的第一性义务而派生出来的第二性义务。
经济法上的责任,即经济法责任,指的是行为人违反经济法上规定的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其要义有三:(1)行为人违反了经济法规定的义务,这是其承担责任的前提。
(2)经济法责任表示的是对行为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或应由其承担的不利后果。
(3)经济法责任具有法定强制力予以保障,致使行为人受到追究和制裁。
这种强制力可以是国家强制力,也可以是与国家强制力有着等同作用的社会强制。
二、经济法上的责任类型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相联系,经济法责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并不象民、行、刑等部门法责任制度那样只限于单一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而是表现为多种责任形式的统一和组合。
有人将经济法责任归结为单一的“经济责任”,这极不妥当。
根据法律责任的基本归纳,对于经济法责任可作以下分类:(一)经济法上的私法责任和公法责任这是根据行为人所违反法律的公私法属性来划分的。
经济法兼具公私法属性,但以公法性质为主,因而在其责任制度上也表现出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并存,总体上则又以公法责任为主。
然而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的划分主要来源于传统,是依据典型的公、私法部门确定的,这已约定俗成而固化下来,再无必要拒绝接受或是曲解、异化。
私法责任主要指民事责任,具体包括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形式。
公法责任主要指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诉讼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和违宪责任。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一、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界定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经济法责任主体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经济法责任的依据和标准。
归责原则是经济法责任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内容、承担经济法责任的方式以及赔偿责任的范围。
二、当前学界对于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的学说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经济法责任中,责任主体需对其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强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即对自身行为结果的预见和实际发生的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当前,过错责任原则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法律责任的判定。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需要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等特殊领域。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为了保障受害人权益而设立的,因此在适用时需要对受害人的损害进行全面赔偿。
3.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公平原则来分配经济法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当事人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例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所造成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分摊经济法责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4.天平责任原则天平责任原则是指在经济法责任中,需要以天平的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
天平责任原则注重各方利益的均衡,旨在保护受到损害的弱势一方。
天平责任原则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法律领域,例如消费者保护、劳动法等。
三、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违法行为的性质:根据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不同的经济法责任。
因此,在确定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时,需要考虑违法行为的具体性质。
2.损害后果的大小:在确定经济法责任时,需要考虑损害后果的大小和程度。
不同的损害后果需要承担不同的经济法责任,这也体现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3.因果关系:在确定经济法责任时,需要考虑因果关系。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行政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的方式包括警告、罚 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 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 旨在纠正违法行为和维护公共
利益。
行政处罚的实施应当遵循法定 程序和原则,确保处罚的公正 性和合法性。
行政处罚的目的不仅是惩戒违 法者,更是要通过制裁措施来 预防类似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 。
02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定义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经济法法律 关系中,当一方因对方的过错而 遭受损失时,有权要求对方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适用范围
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一般民 事法律关系中,当一方因对方的 过错而遭受损失时,可以通过民 事诉讼等方式要求对方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特点
过错责任原则强调了过错方的过 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要求过错方对自己的行为负
行政处分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行政机 关可给
对于严重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违法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罚 金等。
非刑罚处罚
除了刑罚处罚外,违法者还可能受到如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非刑罚处罚。
04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民事赔偿
民事赔偿是指因违反经济法规定而对 受害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财产 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失或责任。在适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公平原则,以确定最终的
责任和赔偿方案。
03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
对因违反经济法规定而造成的财产损失,违法者需承担赔偿 责任。
停止侵害
对于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受害者有权要求违法者立即停止 侵害。
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

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经济法主体具有特殊性,表现为规制主体、被规制主体的二元结构。
根据相关法律,规制主体的经济责任可归纳为经济侵权责任、经济补偿责任;被规制主体的经济责任可归纳为强制履行义务责任、经济赔偿责任、经济惩罚责任。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方式大致有仲裁、诉讼、专业性第三方机构审核评级,其中在我国运用最广泛的是诉讼。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仲裁与专业性第三方机构审核评级这两种方法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一)经济法责任的概念目前,经济法责任在经济法学界有不同的词汇表示。
其中以“经济法律责任”与“经济法责任”表达的居多。
“经济法责任”与“经济法律责任”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违反经济法义务,另一个是违反经济法律义务,造成混肴的原因实际上是对经济法与经济法律的混淆。
关于经济法责任,目前有“代价论”、“后果论”、“责任论”等学说。
“代价论”认为,经济法责任是人们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所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即“代价论”。
经济主体对其违反经济法法定义务或者不正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后果论”。
主张“责任论”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其进行了经济违法行为或者未能完成经济法义务时,所应承受的处罚责任,即“责任论”。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了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由法律规定的某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即“义务论”。
本文认为,依照法理,“代价论”与“后果论”的表述更为准确,更能体现经济法自身经济方面的等价交换、自主性等特点。
理由是“代价论”中的主体不准确——应当将“人们”换为“经济法主体”。
“人们”不是严格的法学概念,更不是法律概念,而在这里本来应当表示出市场参与主体的意思,换为“经济法主体”更为妥当。
结合上述两种说法,经济法责任应当是——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二)经济法责任的特点经济法责任就与经济法立法目的有关,即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市场主体各方主体的责任固定下来,从宏观上实现有效促进市场经济有序、高效、健康地运行,同时兼顾市场各方主体的利益,从而实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个体利益的协调统一,以缓解“两个失灵”。
经济法法律责任承担

剥夺政治权利
对于违反经济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个人,法院 可以依法剥夺其政治权
利。
03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总结词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根据的 原则。
详细描述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 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即行为人明知 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利益而仍然实施,或者应当预见自己 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利益而未能预见。
在经济法中,紧急避险可以作为免除或减轻行为人法律责任的事由之一 。
紧急避险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包括避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否 则可能构成违法阻却事由的滥用。
05
经济法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案
总结词
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处罚
详细描述
某公司通过虚假广告宣传其产品,误导消费者购买。经调查核实后,监管部门 对公司进行了罚款,并责令其停止虚假宣传行为。
按照责任承担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涉及赔偿损失 ,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刑事责任则涉及刑罚处罚。
02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
因违反经济法规定给他人造成 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
损失。
停止侵害
对于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责 任方应立即停止侵害,防止损 失扩大。
经济法法律责任承担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经济法法律责任概述 •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减免事由 • 经济法法律责任案例分析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探讨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探讨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指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对于自身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独立性。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市场公正、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经济主体自我保护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不但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更是社会公正和个体自由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经济法责任独立性进行探讨。
一、经济主体的自主性经济主体的自主性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重要特征。
经济主体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济主体在市场中具有买卖、选择、竞争、安全自保等权利。
同时也必须承担对自身的商业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责任。
在这些责任中,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这种自主性包含着独立、自由、责任等方面,是确保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
经济主体的自主性与其所承担的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主体所承担的经济法责任必须是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承担,不能侵犯其基本权利及自主、自由、自我保护的合法需求。
这是因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需要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进行,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保障这种自主性的前提。
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指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对于自身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独立性。
根据宪法给出的市场经济原则,市场经济需要独立的法律责任来维系一种个人、团体、社会的合法权益平衡,使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其经济能力和创造力,推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和发展。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包含了自我保护、司法公正等多重元素。
一个独立的经济法责任制度,应当保证经济主体在独立的法律框架下有机会成为市场经济中良性循环的一员,同时也应当保护每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需要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这就需要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来保障。
三、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的实现要保障经济责任的独立性,需要在立法、司法和市场等方面进行保障。
经济法的责任

李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实施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杨紫煊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而依法应当由经济法主体及其负责人员承担的法律后果。
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双重含义: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失。
前者表示积极方面,具有肯定性;后者则表示消极方面,具有否定性。
经济法责任是有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各种责任形式的总称”的观点。
在这种观点下,经济法责任将民事、行政及刑事三种责任形式包含在内。
有人从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经济法责任,认为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式。
特点:第一,经济法责任是以经济职责和经济义务存在为前提的"其他的部门法律,如民法和刑法,它们的法律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范围非常广泛"在民法中。
上到国家!下到贫民,都可能是民事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但经济法责任主体通常是特定的,例如政府机关及国家授权的机构等"另一方面,经济法责任承担的主体是负有一定职责或义务的国家机构,如果它不具有该职责或义务,那么就不会成为经济法责任的主体"而且经济法责任表现的通常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法律义务,具有单向性和非对等性"经济法责任既包括对一般业主(即当事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包括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第二,经济法责任不以不利后果的发生为前提"因为经济法的违法行为时可能或者已经造成社会危害这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都为经济法所调整和控制,所以,在经济法介入到经济活动中的时候,不一定已经发生了危害后果"而且经济法的违法行为与后果是隐性或漫长的,在短时间内可能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但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却可能在日后给社会经济的秩序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经济法责任与其他法律部门的责任追究形式不同,不利后果也并非其必要的构成要件"所以,规范经济法的法律秩序,惩戒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行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多学者都建议,要组建专门的经济法司法与执法机构,培养和选拔专业的人才"要使经济法切实的贯彻到整个社会,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第三,经济法责任具有相互分离性。
经济法的责任

03
构成要件
包括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个构成要件。
公平责任原则
含义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和受害 人都无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 生的情况下,以公平作为准则, 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双方当
事人分担损失。
适用情形
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前提是当事 人既无过错,又不能推定过错, 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担无过错责任
构成要件
包括行为、过错、损害事 实和因果关系四个构成要 件。
无过错责任原则
01 02
含义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为构成侵权行 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即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没有过错,都应当 承担民事责任。
适用情形
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如产品责任、高度危险 作业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
而民事责任相对较轻。
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要点一
联系
经济法责任与行政责任在承担方式上有相似之处,如都包 括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同时,经济法上的 某些违法行为也可能同时触犯行政法规,从而引发行政责 任。
要点二
区别
经济法责任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为目标,而行 政责任则以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为目标。经济法 责任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行政责任则具有更广 泛的适用性和普遍性。此外,经济法责任的追究程序相对 复杂,而行政责任的追究程序相对简单。
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联系
经济法责任与刑事责任在性质上都是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和惩罚,具有惩罚性。同时,经济法上的某些严重违法 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从而引发刑事责任。
区别
经济法责任主要关注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而刑事责任 则涵盖所有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经济法责任的承担方 式相对较轻,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而刑事责任的 承担方式则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更为严厉 的惩罚措施。此外,经济法责任的追究程序相对简单, 而刑事责任的追究程序则更为严格和复杂。
经济法责任

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摘要:经济法责任作为法律责任中的一种,其独立性常常受到非议,常常有学者认为经济法责任是非独立性责任、综合责任、或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简单相加等看法。
之所以会有如此看法,是因为经济法是建立在民商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基础之上的新兴法律部门,其发展当然也建立在传统部门法基础之上,这就使得经济法的各方面当然具有一些传统部门法的特点。
然而,作为独立的法律责任,必有其特殊的一面。
而具体到经济法责任中,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责任形式、责任功能、责任适用等方面的特殊性。
关键词:经济法责任责任主体功能、适用机制一、经济法责任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解析:对于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通过经济违法行为来界定经济法责任、通过经济法这一部门法来界定经济法责任、通过经济法规的违反与特定事实的出现来界定经济法责任、通过经济法权利义务来界定经济法责任。
1在此,作者赞同李昌麒教授的观点,认为经济法责任概念为: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者说,是因实施了违法行为,侵害了经济法所保护的法益,而应受到的经济法上的制裁。
作为与经济法责任相区别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究其本身来说,不能忽略。
具体而言,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具有财产性和补偿性的特征。
而行政责任是指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义务, 构成行政违法以及部分的行政不当而依法承担的法律上的消极后果。
2它是一种上、下级之间非对等的公法责任,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对以上概念的探讨,主要是因为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的讨论是建立在建立在与传统法律部门责任相比较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为下来探讨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作一准备。
二、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1.井涛,《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问题探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108页2韩志红,《关于经济法中以新型责任弥补行政责任缺陷的思考》,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第13页经济法责任主体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之中,因具有特定职能而由经济法赋予其权利和义务或权利和责任的主体。
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经济法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依据法律对违法行为者追究相应责任的一种制度。
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障市场秩序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经济法责任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影响了其有效运转。
我们需要对经济法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以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发展。
1.责任不清晰在现实生活中,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往往不够清晰。
一方面是因为法规和法律的制定不够明确,导致对于违法行为的责任认定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在执法执行过程中存在主观主义、不作为等问题,导致责任认定不够明确,无法有效地追究责任。
2.责任不对等3.责任不明确由于违法行为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导致责任的认定往往不够明确。
有时候同一类型的违法行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的责任认定都会存在差异,导致责任不明确的情况,给执法和司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经济法责任制度的完善1.加强立法,明确责任在完善经济法责任制度方面,首先需要加强立法,明确责任。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责任认定标准,为执法和司法机关提供明确的依据,避免责任认定的模糊不清。
应该加大对于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明确各方责任,切实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
2.强化执法,平等对待需要强化执法,平等对待。
执法机关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确保对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够公平、公正地实施执法。
要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法行为者严厉惩处,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威慑效应,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3.建立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责任明晰需要建立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责任明晰。
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监管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自律和监督,使得责任的认定更加客观、公正。
可以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促进责任的明晰。
名词解释经济法责任

经济法责任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当一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条款,造成他方损失时,由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这种责任制度旨在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并通过赔偿来补偿损失。
在具体实践中,经济法责任主要体现在商事活动、劳动关系、民事关系等各个领域。
经济法责任分为两种,一种是违约责任,即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时所承担的责任;另一种是瑕疵责任,即当商品或服务存在瑕疵或不符合合同要求时所承担的责任。
在经济法责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即公司责任,这种责任是指公司或企业因违反法律规定或管理不善,造成社会危害时所承担的责任。
经济法责任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赔偿责任来补偿损失,并通过处罚来惩罚违法行为,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经济法的行政责任

经济法的行政责任
经济法是指规范国家与个人、企业、组织等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
在经济活动中,因为涉及到利益关系复杂,存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为了保护经济秩序与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经济法规定了行政责任,以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者进行的管理、监督、制裁、处罚等一系列行政行为。
行政责任可以包括行政警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处分等。
在经济活动中,各级行政机关对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责任,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法的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第二,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没收违法所得、强制停产停业、查封财产等;第三,行政机关可以对违法者实施行政监管措施,如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限制经营活动等;第四,行政机关可以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分措施,如降职、撤职、开除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秩序,对违法者进行批评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经济法的行政责任是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者实施相应的行政责任,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教育与宣传,
促进全社会遵守经济法规定,建立和谐有序的经济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经济法责任——从大众召回门说起”——记4月17日季奎明老师讲座来源:青经法的日志2013年4月17日,青经法有幸请到经济法学院季奎明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再论经济法责任——从大众召回门说起”的“经邦论道”系列讲座。
当天晚上18:30,讲座准时在明法楼东E203举行。
讲座从近期的大众召回门事件说起,从“独立的经济法责任真的存在吗?”、“应当由谁来承担经济法责任?”、“经济法责任类型化的依据是什么?”、“经济法责任的各种形态如何发展?”四大问题来论述经济法的特殊责任。
讲座主要内容如下:讲座一开始,季老师结合去年发生的经济法一度从法学必学科目中消失的事件,抛出了几个问题:经济法真的存在吗?经济法是什么?经济法解决了什么问题?经济法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民法所吸收,但是经济法责任是始终贯穿于日常经济细节当中的,由此引出主题。
接着,季老师从本次讲座的副标题大众“召回门”开始说起。
大众汽车在去年是全球第二汽车销售企业,而在11年是全球第一汽车销售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变速箱——DSG变速箱,作为市场主打产品。
然而,截止到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8840例,DSG变速箱抖动、顿挫问题排在首位,到2012年3月,大众汽车对外发布公告,启动对国内使用7速DSG变速器车辆的客户提供软件升级服务,同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发出消息《质检总局执法司负责人就DSG变速器故障问题再次约谈大众公司》,就质检总局执法司再次约谈大众公司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到4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宣布,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大众汽车DSG变速器故障信息。
此时,变速器问题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更有网友戏称其为“死亡闪烁”。
鉴于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大众官方于5月发布声明宣布推出DSG变速箱质保服务由3年5万公里延长至10年或16万公里,而这与它在海外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
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大众采取了召回的方法,即对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通知其到维护中心排除瑕疵,对无法修理的进行调换。
今年的3·15,央视晚会曝光大众汽车DSG存在故障,可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速或加速。
这里,季老师举了一个变速箱出现故障的案件,让同学们更加真实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到20日,大众宣布召回DSG问题车型,涉及尚酷、高尔夫、速腾迈腾、奥迪等,共计384181辆,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更让人们不满的,是大众对中国大陆和其它地区召回的区别对待。
早在09年8月,大众汽车北美公司就在北美区域召回大约1、35万辆汽车,主要是DSG变速器存在严重问题,12月,大众德国再次发布消息称,将召回1、7万辆装备DSG变速器的车型,但不涉及中国市场。
大众公司对于中国大陆的问题始终没有采取召回措施,而是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督促下,采取了延长质保期等变通手段。
而因为同样的故障,大众则在中国台湾地区实施了召回。
大众的做法无疑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既然大众声称一直在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为何DSG问题爆发了3年多时间,2013年的新车型还存在问题,并在召回之列?新实施的召回条例规定,召回行动要能确保消除缺陷并通过评估,而这次召回只针对了动力中断,其它的缺陷如异响、顿挫、耸车等问题如何解决?谁来评估验收?现实中经常出现消费者认为是故障或缺陷,而4S店认为是正常的情况。
然后,由这次的大众事件,季老师再次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一,如果仅仅依靠民事法律,消费者发生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民事诉讼与经济法中的责任形式相比,经济法中更为宽泛,而且民事诉讼中更多的是针对某个个体,而经济法解决的是像大众这种群体性问题。
因此,在传统的民事责任体系下,要解决现代经济上的一些问题,会存在困难,经济法责任在现代就有了它的意义所在。
第二,大众对欧美、中国台湾及大陆采取差别化待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显著的原因就是我国没有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非常严厉的法律责任,强迫约束企业履行一些法律义务的话,恐怕这些关于产品召回的规定就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意义。
第三,在大众事件中所运用的瑕疵产品召回制度体现了什么样特色?或者推而广之,在这一类瑕疵产品召回所代表的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中,有哪些共通的特色?如果能够归纳出经济法和民法相比的优势所在,那就证明了经济法有其独立的地位,从而也就间接的证明了经济法的学科体系有其存在的价值。
与大众召回事件类似的,季老师还简单介绍了西门子事件。
像这些事件,如果一定要他们承担责任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到了讲座的第一个大问题:独立的经济法责任真的存在吗?我们把一些法律责任当成经济法上特有的责任,那么这些责任是不是有些特质呢?季老师给出了他的观点。
第一个特质,是经济法上承担责任的主体具有特殊的社会优势地位。
在民事责任当中,承担责任的主体具有虚拟的对等性,这样一来,民法上就有虚拟的平等性,这是与经济法不同的地方。
刑法上,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单方的,而在行政法上,承担的主体主要是行政相对人,而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但是经济法中不同,很多经济法中的责任,它在发生这个法律行为的当初,它的主体关系并不像行政法一样是管理与被管理,但在经济法最后规定的承担的各种主体的身份上,一定将责任归属于具有特殊优势地位的一方。
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罚金赔偿责任,竞争法中的诋毁商誉等。
第二个特征,是经济法责任的功能目标追求社会利益导向。
比如民法上一般是补偿性赔偿,刑法和行政法上是象征性的赔偿,而经济法上是惩罚性赔偿,可以超额赔偿。
在这里,季老师举了北京的王海案。
王海案没有明确的判决,但是如果按照经济法中追求社会利益导向来讲,王海应该胜诉。
而经济法中所谓双倍性赔偿,第一倍是就事论事,第二倍则是激励消费者拿出武器同不正当销售做斗争。
第三个特征,经济法责任的形式具有复合性或独特性。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看:一方面,民法是事后的救济,而经济法完全可能出现事前的预防,民法解决的是个案性问题,而经济法可以用来解决群体性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法可能会发展出特殊的法律责任形式,比如拆分企业(98年微软案等)。
第四个特征,责任的实现适用行政、司法二元化的程序。
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是行政主导,辅助以司法程序,并且强调了团体诉讼在其中的作用。
第二个大问题,应该由谁来承担经济法责任?季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为什么要有经济法责任开始说起。
如果在一个法律关系中只涉及私人成本,即只发生私人主体之间的“你失我得”以及损益补偿等问题,首先,应当运用民商法等私法手段来解决当私法规则无法处理这些问题,但是这样制度的运行成本过大,会给诸多的私人主体乃至整个社会秩序造成损害,这时就要通过经济法责任的承担来迫使行为人对社会成本的产生或增加作出补偿。
其次,在“强政府弱市场”的背景下,更加不能偏颇对待经济法律关系中两方主体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必须与市场主体一样承担法定责任、补偿社会成本。
对行政机关归责,还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行政机关“缺位”或“越位”行为的后果是对群体经济利益造成损害,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和不可估量性,比具体行政行为产生的影响危害更大。
第二,在我国当前强政府弱市场的背景下,考虑主观要件更容易导致政府行为失控。
第三,“过错”的认定涉及到对政府能力的评价,既不是市场主体可以提出反证的,也不是法院可以独立界定的,造成司法困境。
季老师还结合股票、次贷危机等事件对“强政府弱市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
第三个大问题,经济法责任类型化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定论,季老师给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首先,从大的方面,即承担主体类型来分类,就有市场经济承担的经济法责任和政府承担的经济法责任。
其次,惩罚性责任和补偿性责任,大多数经济责任都是惩罚性责任。
再次,财产性责任和非财产性责任。
非财产性责任的范畴过于宽泛,比如产品召回、吊销营业执照,因此,非财产责任还可进一步分为行为责任和资格责任。
行为责任强制要求履行一定法律行为,资格责任限制或剥夺从事法律行为的机会。
第四个大问题:经济法责任的各种形态如何发展?因为时间有限,虽然重要,但季老师对这个问题也只作了简单的阐述。
一是财产责任。
市场主体的财产责任是针对优势地位的超额赔偿。
行政主体的财产责任,由政府承担,是针对立法行为的少额赔偿。
二是行为责任。
市场主体的行为责任是依靠强制力督促默示义务的履行,不以损害结果的发生为适用条件,以默示义务的存在为责任发生的基础。
行政主体的行为责任是依靠强制力确保公共物品的提供,救济与预防的功能兼备,强化司法对行政权力的约束。
三是资格责任。
市场主体的资格责任是减免资质能力与调整中介评价,直接限制与间接限制并用,是一种审慎的使用态度。
行政主体的资格责任是强化机构责任与施加政治责任,这是作为一种终级责任,充分尊重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并且通过代议机关,与政治性责任衔接。
讲座的最后,季老师十分谦虚,表示了对到场同学的感谢,欢迎同学们提出指正,同时也对经济法学子提出了自己的期盼和鼓励。
两个小时的讲座,由于讲座内容的精深及季老师清晰生动的讲解,绝大部分同学都听得十分认真,做着笔记。
一场讲座,使在场的同学对于经济法的特殊责任有了全面的了解,更让同学们对于经济法的独立地位有了更大的认同感。
结束之后,青经法会员也有幸和季老师就经济法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再次感谢季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场难忘的讲座,谢谢您!青年经济法学研究会201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