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本单元的科学主题是“昆虫的生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分类、外部特征、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
首先,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
昆虫是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大约有80%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骨骼结构、翅膀的形态以及口器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划分的。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昆虫类别,比如鳞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等。
通过了解这些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昆虫的多样性。
其次,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外部特征。
昆虫的身体主要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用来感知外界环境。
胸部有三对脚,用来行走。
腹部主要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昆虫做出区分。
接着,我们学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我们了解了蝉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实践中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最后,我们学习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们了解了昆虫在食物、栖息地以及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习性。
例如,一些昆虫喜欢吃花蜜,所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在花朵附近;一些昆虫喜欢吃寄生在其他昆虫身上的寄生虫,以此为生。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对这些小小的昆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它们。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通过教科书上的知识了解昆虫,还参观了昆虫馆,观察了各种昆虫的外貌和行为。
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和实践,我们对昆虫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入。
除此之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还培养了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做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等。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我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孵化后变成蚁蚕。
2.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文字等方法记录下来。
(2)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二、知识梳理
1.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
2. 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知道关于动物更多的事情,比如养蚕。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4.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冷藏可以长期保存蚕卵。
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刻度尺等)观察蚕卵。
5.蚕卵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呈扁圆形,蚕卵的中心有点凹下去。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1~2天变成浅褐色,3~4天变成紫黑色,之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如果蚕卵是白色半透明的,则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7.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蚁蚕,身体是褐色或黑褐色的,外形像蚂蚁,
1/ 3。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动物的卵1、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2、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4、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二、蚕的一生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
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呈椭圆形。
2、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龄期:5个龄期。
生鸡蛋熟鸡蛋胚盘卵黄卵壳(3对)(4对)(9对)(尾足) (1对)(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和蛹(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4、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蚕蛹蚕蛾气门体节腹胸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看清眼、口器、触角头部长有眼、口器、触角胸部有盾片、胸足胸部长有2对翅膀和3对足腹部有体节腹部有体节5、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6、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单元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快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或者黑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鸡卵的结构3.蚕长大了1.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需蜕4次皮,在茧里会蜕2次皮,蚕的一生共需要蜕6次皮。
4.蚕变了新模样1.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2.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3.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5.茧中钻出了蚕蛾1.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3..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6.蚕的一生1.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2.蚕的发展发育需要空气、食品、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年级科学教科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知识点————————————————————————————————作者:————————————————————————————————日期:2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寻访小动物1.秋天,我们可以在(田野)、(草丛)、(树上)、(大树周围)等地方,观察到许多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我们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5.几种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地方:知了———树上蟋蟀———草丛蝴蝶———花丛蝌蚪———池塘蚂蚁———地面上的小窝第二课、第三课蜗牛(一)、(二)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
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
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放大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在饲养蜗牛时,每天(傍晚)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31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蚕的一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6课时《蚕的一生》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蚕与其他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2.探究目标
(1)能基于观察记录,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能用数学方法统计蚕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二、知识梳理
1.
我们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展示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地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3.蚕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终止,大约为56天。
1/ 2。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旨在对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土壤的形成1.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物质分解形成的。
2. 风化是指岩石受到风、水、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破碎和溶解。
3. 物质分解是指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土壤中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和分子。
4. 风化和物质分解是土壤形成的两个主要过程。
5. 土壤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第二部分:土壤的组成1. 土壤主要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组成。
2. 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
3. 砂粒是最大的颗粒,颗粒间隙较大,通气性好。
4. 粉粒是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的颗粒,颗粒间隙适中。
5. 粘粒是最小的颗粒,颗粒间隙极小,保水性好。
6. 液体主要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的物质。
7. 气体主要是空气成分,土壤中的气体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
第三部分:土壤的作用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2. 土壤能够吸附和存储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土壤能够吸附和转运气体,为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
4. 土壤还能够调节气候,起到保持温度和湿度平衡的作用。
5. 土壤是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护地表不被侵蚀和冲刷。
6. 土壤还是生物的家园,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第四部分:土壤的保护1. 谨慎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产生污染。
2. 合理耕种,切勿过度开垦土地,避免产生土地沙漠化。
3. 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壤。
4. 种植绿化植物,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
5. 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避免土壤遭受污染。
6. 倡导环保意识,加强土壤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以上就是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能够增加对土壤的了解,并养成保护土壤的良好习惯。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填空1.空气特征有(占据空间、可压缩、有质量、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透明、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2.空气的组成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不是(单一)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用(塑料袋)装空气,可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作用有(风力发电、充气玩具、轮胎充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在做空气能占空间的实验中,要在水槽上撒一些漂浮物,目的是(观察水位变化),杯子要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水面要(完全没过)杯底。
扎入小孔的目的是(将把杯中空气挤出来),发现杯中液面(上升),再用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杯中液面(下降)。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和扩张的),当压缩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当扩张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打气筒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
7.在注射器中,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的力气)按压注射器,目的是保证(公平)。
8.(同样多)的水或空气中,空气的微粒数量比水的微粒数量(少),因此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轻),空气在注射器的微粒分布是(均匀的)。
9.(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0在使用简易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就会向(重)的一侧倾斜。
11.(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用测量绿豆或者回形针等来测量。
12.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先用绿豆、回形针等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在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
13.用蜡烛给热气球加热时,我们用纸筒或铁盒罩住蜡烛的作用是(防止塑料袋受热变形)。
14.空气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一)3、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背上有一个螺旋形的壳。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在爬行的地方会留下清晰的黏液痕迹。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是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在树下或木庄的缝隙处等地方找到蜗牛。
6、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三、蜗牛(二)7、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8、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9、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2、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3、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五、蚂蚁1415、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7、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8、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19、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的知识点汇总:1. 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 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冷气候、温暖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2. 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
气温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衣着选择和生活惯。
- 寒冷的气温可能导致冰雪的形成,而高温则可能引发热浪和干旱。
3. 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固体降落到地面。
降水形式有雨、雪、霜和冰雹等。
-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降水量多的地区通常更适合农业发展。
4. 风的影响:风的影响:风的影响:- 风是指大气中气体的运动。
风具有风向和风力,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
- 不同方向的风会带来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东风可能带来湿润的气候,西风可能带来干燥的气候。
5. 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 季节是指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 季节的变化与气候有关,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
通过研究《气候》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对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Word count: 192)。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完整版。
以下是该教材中涵盖的科学知识点的概要:
1. 单元一: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性;
- 物体的重量、大小、长短等比较大小的方法;
- 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2. 单元二:物体的变化
-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体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现象。
3. 单元三:生物的特性
-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 根、茎、叶等植物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4. 单元四: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 生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 生物入侵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5. 单元五: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 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和知识的必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要,希望本文档能为
您提供参考。
如有需要,您可以进一步查阅教材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5、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6、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7、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8、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9、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10、放飞“热气球”活动,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11、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12、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13、人们在加热进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14、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构成风。
15、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6、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7、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18、充满气的皮球一拍能跳起来,说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注射筒的活塞能够压下去一点,但手放松后,活塞又会弹回原先的位置。
因为里面装有空气,而空气能够被压缩。
20、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皮球、轮胎、气垫船等都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这一原理。
21、打足气的皮球跳得高是因为皮球内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22、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大小。
23、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4、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动物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再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访到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
1、蜗牛: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是软体动物。
与蜗牛长得相像的小动物有:海螺、
田螺、螺蛳、蚌……
3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2蜗牛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等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5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两对触角,眼睛长在长的触角上,嘴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6蜗牛受外界的刺激时(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
7蜗牛是用(腹足)爬行,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或黏液)痕迹。
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8 蜗牛是靠齿舌吃食物它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9 我的蜗牛“睡觉”了,我们可以采用(摩擦)、(轻轻敲打)、(放入水中)等方法唤醒它。
10蜗牛的常见食物有(菜叶)、(青瓜)、(嫩树叶)等。
11蜗牛的粪便是(细条)状的。
蚯蚓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2身体分节,每节有刚毛一圈,刚毛为运动器官,有支撑作用。
3身体前端有肉质的突起,称口前叶,有摄食、掘土、感触的功能。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5、为什么暴雨过后会出现许多蚯蚓?因为蚯蚓需要透气呼吸,不能长时间在水中。
6蚯蚓的特点:生活在地下,身体柔软,有环节,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7蜗牛的特点: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有壳,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8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是:1都适应(潮湿)的环境, 2身体(柔软),
3都会(爬行), 4会吃(食物),会(排泄)5会(繁殖后代)等。
9、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蚂蚁
1蚂蚁:节肢动物蚁科。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是昆虫。
2蚁类的食性差异很大,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
3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蚁群中有四种蚁型: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4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找到蚂蚁的身影。
5蚂蚁是靠(信息素)来传递信息的。
5、蚂蚁的特点:1生活在(陆地)上,2身体有(头、胸、腹)三节,3头部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六只(脚)。
4运动(爬行),5(群居)生活,6食物(多样),7会(繁殖后代)等。
6为了观察蚂蚁,为了防止蚂蚁乱爬,我们可以
(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2)在一个前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金鱼
1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
2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
3(池塘里)、(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4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5金鱼“喝水”(不是)真的喝水,而是在(呼吸),金鱼靠(鳃)呼吸。
6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7金鱼的特点是:1生活在(水中),2身体表面有(鳞片),3用(鳍)游泳,4用(鳃)呼吸,5吃(鱼食)和(面包屑)等,6会(繁殖后代)等。
8金鱼和蚂蚁的相同点:1都是有(生命)的,2会(运动),3需要(食物)维持生长,4会(排泄)废物,5会(繁殖后代)等。
9
动物
1(昆虫)是动物界最大的种群。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有散对足。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2动物的共同特点:1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2会(运动),3需要(食物)维持生长,4会(排泄)废物,5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6会(生长发育),7会(繁殖后代)等。
3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4寿命最短的无脊椎动物是(草履虫)和(变形虫);脊椎动物中寿命最短的是(弹涂鱼)。
5(象龟)的寿命最长,可达300岁。
当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鸟是(蜂鸟),
6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
7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特点:1它们都属于生物,2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都会生长发育,4都会繁殖后代,5都是有生命的物体,6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要想研究动物,就要学会给动物创造生存的条件。
2动物、植物和人的相同之处是都有生命。
3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1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都有新陈代谢活动,3能适应和影响环境、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4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5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6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7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简答题
1蜗牛的生活习性?
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2脊椎动物中除鱼类,还有哪些类群?
答:脊椎动物中除鱼类,还有两栖类(青蛙)、爬行类(蛇、乌龟等)、
鸟类(燕子、麻雀等)、哺乳类(牛、马等)。
3蜘蛛是昆虫吗?蜈蚣是昆虫吗?
答:蜘蛛不是昆虫,蜈蚣不是昆虫,
4蚯蚓怎样呼吸?
蚯蚓由体表进行呼吸,称皮肤呼吸。
蚯蚓的皮下有许多微血管分布,通过气体的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呼吸时,体表必须保持一定的湿润,这主要依靠背孔不时排出体腔液而完成。
体表一经干燥,将引起蚯蚓窒息致死。
5、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了出来。
原来金鱼没有喝
水而是在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6、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7、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
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