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课文概述:

本文从写作情况看,它是由演讲稿节译而成,可视为一篇演讲稿;从内容看一般被视为是一篇文化散文或者文化随笔;又因为作者是一位大师级的学者,本文写作风格独特,而被称为学者散文。作者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特征──从诗的发展顺序来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刚好相反;中国诗篇幅短小;中国诗富于暗示性;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从总体说,“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因而本课教学目标试图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考虑文本的特色。

学情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三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梳理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

2.学生学会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把握学者散文旁征博引,善于取譬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目标1。

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

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杨绛逝世后她广为流传的名言导入。

【设计意图】因为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从激发兴趣开始,并在此环节完成对作者的简要介绍;同时借导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生命意识。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明确: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2.“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你们觉得那些美国听众会怎么回答?

预设:中国诗有什么特点?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和美国听众谈中国诗歌的呢?

明确:比较文学的立场

4.提问:本文从哪些方面比较了中外诗歌的异同呢?

预设:

(1)从诗歌的发展来看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异)

(2)诗歌的篇幅来看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

(3)从诗歌的暗示性来看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

(4)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来看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

(5)从诗歌的内容来看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

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5.提问:最后结束语中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从中看出了作者怎样的特质呢?

预设:

文化相通,反对文化本位主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完成目标一,突显作为演讲词层次清晰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脉络有整体的把握。

三、重点研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