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名词定义
同比英文:year-on-year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环比环比就是现在的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比较。
百分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3.8%下降到1993年的21.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2.6个百分点(21.2-23.8=-2.6),但不能说下降2.6%。
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GDP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事业编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定义和概述事业编资料分析是指对各种与事业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事业编资料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数据和信息,如统计数据、财务报表、市场调研报告、竞争分析、行业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制定战略决策和推动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事业编资料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洞察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方向指引。
二、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基本流程1. 收集资料:第一步是收集各种与事业相关的资料,包括了市场调研报告、竞争分析、财务报表、行业研究、客户反馈等。
这些资料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整理、清洗和加工才能够使用。
2. 整理和清洗资料:收集到的资料可能存在重复、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一步通常需要利用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如Excel、SPSS等,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在资料整理和清洗后,可以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4. 结果解读和报告:最后一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整理,撰写分析报告。
这一步需要把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议和策略,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和应用。
三、事业编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指标和图表对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进行描述。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了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等,常用的图表包括了直方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方法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程度。
第十一章 资料分析 - 副本
第十一章资料分析第一节资料分析概述资料分析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
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
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的分析方法,着重于对感性资料的理论升华与总结,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
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也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
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
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
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第二节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对指标统计分析相对指标,是指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的表明事物之间相对关系的一些被量化的指标。
它常常反映出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关系。
相对指标抽象掉了事物之间的差异,不受总体规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科学地运用相对指标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反映出现象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理论上讲,相对指标可以有无限种,即我们可以在无限多的变量之间建立其相对关系。
资料分析学习及精解
资料分析学习及精解资料分析是一种运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为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金融等等。
要进行有效的资料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推断统计用于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抽样、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回归分析则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等。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变量选择和转换。
然后,要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推断,避免过度解读。
最后,要将结果以清晰简洁的形式呈现,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报告等。
精通资料分析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首先,要提高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概率论、统计推断、抽样方法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参加培训班等来学习。
其次,要学习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如Excel、SPSS、R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进行数据的导入、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同时,要学会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和限制。
最后,要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数据竞赛、实习等方式来积累经验。
资料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风险分析等。
在市场调研中,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来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在产品开发中,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反馈和产品功能来改进产品设计和性能。
在风险分析中,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指标来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总结而言,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工具,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课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课一、概念和意义资料分析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各种相关的资料,以达到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目的。
在各行各业中,资料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帮助各种企业和机构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甚至可以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二、资料的来源和类型资料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有全国统计资料,企业内部的销售数据,科研实验结果,市场调查报告,社会调查问卷等。
根据其性质,资料可以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
定量资料指可以量化的数据,如数字、比率等;定性资料则指描述性的数据,如文字、图片等。
三、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主要整理和总结数据的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2. 探索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图形和图表来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和趋势。
3. 相关分析:主要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用相关系数来描述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强弱。
4. 因子分析: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5. 聚类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异同和规律。
6. 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如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
7. 动态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四、常用的资料分析工具1. Microsoft Excel:用于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的工具,适合初步的数据分析。
2. SPSS:适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软件,功能强大,适合复杂数据的分析。
3. Python和R语言:适用于编程分析,支持各种数据分析的模型和算法。
4. Tableau:用于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能够直观地呈现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5. Power BI:微软推出的商业分析工具,能够将各种数据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深度分析和可视化。
五、资料分析的步骤1. 明确分析目的:确定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获取的信息。
2. 收集相关资料: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定量和定性资料。
怎么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
怎么理解资料分析的概念资料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有关问题或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洞察。
它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领域和实践领域,如社会科学、经济学、市场调研、医学研究等。
资料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整理、描述和解释。
首先,整理是指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有条理、易于分析的形式。
这包括数据的收集、验证、输入和存储等过程。
在整理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清洗,排除异常值、缺失值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命名、分类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其次,描述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以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趋势和分布情况。
描述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此外,还可以通过制作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沟通数据。
最后,解释是根据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对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解读。
解释可以基于统计规律、理论模型或先验知识等,通过推理、比较和归纳等方法,从数学、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通过解释,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提供科学、客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在资料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
首先,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包括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样本的选择和有效性等方面。
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解释。
再次,要注意数据的解释和沟通。
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报告中,要清晰、准确地介绍数据的来源、目的、方法和结果,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应用研究成果。
总之,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通过整理、描述和解释,帮助我们对问题或现象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电大专科考试-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之名词解释(按拼音排版)_百
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研究: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2.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的社会调查研究。
3. 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4.普查:普查是普遍调查或全面调查的简称,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无一例外的逐个调查。
5.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所选样本的情况来推论总体状况。
6.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类型。
7.变量: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数概念都是变量。
8.命题: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现象和事物联系起来。
9.假设: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10.探索性研究: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
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1.社会测量: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
12.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
这种可靠性一是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测量结果的可靠。
13.效度: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量准确测量的程度。
14.抽样: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
15.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档案资料分析的名词解释
档案资料分析的名词解释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数据不断积累和涌现,进一步加剧了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而档案资料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档案资料分析进行名词解释,从概念、特点、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档案资料分析。
一、概念档案资料分析是指对已有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比对、统计、综合等处理方式,以此来提供有关信息的一种方法。
档案资料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发掘档案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内在的关联,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研究。
二、特点1. 多样性:档案资料分析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档案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可追溯性:档案资料分析建立在已有的档案资料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整理已有资料,可以追溯到过去的不同时期和事件,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3. 客观性:档案资料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基于事实,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使得研究结论更为可信。
4. 系统性:档案资料分析通过对资料进行分类、比对、统计等处理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问题。
三、步骤1. 收集资料:首先,需要全面搜集已有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种文献、报告、统计数据和现场观察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整理分类: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判别,以找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
3. 比对分析:对整理和分类后的资料进行比对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差异和联系,以发现隐藏在资料背后的信息。
4. 统计归纳:进行对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归纳,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和图表,更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
5. 综合研究:最终,将统计归纳的结果进行综合研究,提出结论和建议,为决策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应用档案资料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定量资料分析的名词解释
定量资料分析的名词解释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我们所面对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如何有效地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定量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揭示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实世界,还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收集是定量资料分析的第一步,通常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观察等方式获得。
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数字和分类两种类型。
数字类型的数据通常以实数形式呈现,如身高、体重、销售额等,而分类类型的数据则以类别或代码的形式存在,如性别(男、女)、地区(东部、西部)等。
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合的过程,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这一步通常包括数据编码、填充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操作,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变量化处理,将定性变量转化为定量变量,便于后续的统计计算。
数据分析是定量资料分析的核心环节,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探索和推断。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推断统计则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而回归分析则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数学方程,从而预测和解释变量的变化。
数据解释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说明。
它需要将统计指标和数学模型的结果转化为可理解的语言,向非专业人士解释和阐述分析的结果。
通过数据解释,我们可以揭示出数据中隐藏的规律与趋势,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定量资料分析在社会科学、商业管理、市场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
例如,社会学家可以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不同群体在教育、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与需求,从而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研究咨询人员手头必备——技术专有名词解释
研究咨询人员手头必备——技术专有名词解释技术专有名词是指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使用的特殊术语和术语组合,这些术语和术语组合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研究和咨询领域,技术专有名词起到了解释和沟通的作用,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概念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在研究咨询人员手头必备的技术专有名词的解释。
1. 研究方法学(Research Methodology):一种系统和科学的方法,用于研究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
2. 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用于收集研究所需数据的过程,包括采用调查问卷、观察或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
3. 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计算和解释的过程,以确定任何模式、关联或趋势。
4.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于了解受访者的看法、态度和行为。
5. 个案研究(Case Study):用于深入研究特定个体、组织、事件或现象的方法,通过收集详细的信息和数据,以便于了解和解释特定情境。
6. 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便于得出可靠的结论和推论。
7. 问卷设计(Questionnaire Design):设计有效和可靠的问卷,确保收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受访者的观点和态度。
8. 访谈技巧(Interview Techniques):用于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的技巧和方法,以获取有关受访者观点、经验和意见的详细信息。
9.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评估特定项目或计划的可行性和可行性的过程,以确定其潜在利益和风险。
10. 政策制定(Policy Making):制定和实施特定政策或规定的过程,以促进目标的实现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11.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对组织、个人或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衡量的过程,以便于监测和改进。
资料分析基本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基本统计术语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和统计资料的能力。
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
我们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关键词后很多问题就会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掌握一些关键词语,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时出现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错的关键词。
(一)增长量、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1.(绝对)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2.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例1:某产品2009年产量为A(基期量),2010年产量为B(末期量)则:2010年增长量为:B—A,增长率为:(B-A)/A=B/A-1例2:某产品2009年产量为A(基期量),2010年产量比2009年增长p%(增长率)则该产品2010年产量为:B=A(1+p%),增长量为:B-A=A*P%例3:某产品2010年产量为B(基期量),2010年产量比2009年增长p%(增长率)则该产品2009年产量为:A=B/(1+p%),增长量为:B-A= B*P%/(1+p%)(二)百分数、百分点、成数和折数1.百分数(百分比)是形容比重增长率或比重(比例)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
例1:现在比过去增长20%(正增长率),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120。
例2:现在比过去降低20%(负增长率),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1-20%)=80。
例3:降低到原来的20%(比重),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例4:2010年某产品总量为A,其中一个分量为B则分量占总量的比重(比例)为B/A*100%例5:2010年某产品总量为A,其中一个分量为B,则分量占总量的比重(比例)为:p%=B/A*100%,若已知分量B及比重p%,则总量A=B/(p%),若已知总量A及比重p%,则分量B=A*p%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当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比较时,一般用百分点来表示,直接相减即可。
行政能力测试之资料分析
参与实际项目锻炼
参与实际项目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践 中,提升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不断反思和总结
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表现 和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与同行交流和学习
与同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资料 分析能力。
总结与展望
06
资料分析的未来发展
结果解释和报告
将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并 以适当的方式报告给相关人员或 机构。
数据分析技巧
02
图表解读
柱状图
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 ,通过柱子的高度或宽度来表
达数值。
折线图
用于表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 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连接各数 据点形成折线。
饼图
用于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 的百分比,将圆分为若干等份 ,每一份代表一个部分。
图表误读
总结词
图表误读也是资料分析中常见的问题之 一,它可能导致对数据的误解或误判。
VS
详细描述
在进行资料分析时,要正确理解图表所表 达的信息,包括图表的标题、坐标轴、数 据单位、数据点等。如果对图表的理解有 误,或者对数据的解读不准确,那么分析 结果就可能不准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
统计量计算错误
实际应用案例
03
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总结词
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是行政能力测试中 常见的资料分析类型,主要考察考生 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 读能力。
详细描述
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要求考生根据人口 普查数据,分析人口数量、结构、分 布等方面的变化,预测未来人口发展 趋势,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 依据。
培养对数据的敏感
度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意识 地关注和积累数据,培养对数据 的敏感度和直觉。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百分数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百分点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倍数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
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增幅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1. 定义资料分析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取有关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过程。
资料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实践。
2. 资料分析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资料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的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定性分析常常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意调查、社会调查等。
定性分析的方法包括文字分析、内容分析等。
定量分析则是指对资料进行数量化的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
定量分析常常运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学分析等。
3. 资料分析的步骤资料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首先需要收集和获取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
(2)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需要经过整理和分类,包括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等。
(3)资料分析: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4)资料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对资料进行解释,从中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5)资料报告:最后,将分析和解释的结果整理成报告或论文形式,向他人展示和交流。
4. 资料分析的方法资料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文字分析:对书面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和梳理,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2)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事物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
(3)内容分析:对多媒体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4)专家访谈: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获取有关事物的经验和见解,从中获取有用的资料。
(5)实证研究:通过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揭示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5. 资料分析的应用资料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市场调研:对市场情况和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文件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文件一、引言资料分析是指对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推断。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和资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资料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资料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数据收集1. 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是资料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了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分发给受访者来获取信息。
访谈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访谈者的回答来获取信息。
观察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环境等来获取信息。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2. 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收集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首先,要确保问卷设计的问题清晰、明确,能够准确地反映调查目的。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受访者,确保他们能够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
另外,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隐私性,保护受访者的权益。
最后,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处理,以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混乱。
三、数据整理1. 数据整理的方法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使得数据更加清晰和有序。
数据整理的方法包括了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存储等。
数据录入是将纸质问卷的信息数字化,存储在电子设备中。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清除不合格的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数据存储是指将整理好的数据保存在合适的地方,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 数据整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整理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避免因录入错误导致的数据失真。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避免因错误或异常数据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另外,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收集、整理、解读和分析各类数据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揭示事物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和过程。
在各个领域,资料分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常见的分析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资料是指通过定性或定量方式获得的各类信息,可以是文字、数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数据。
资料分析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旨在从中获得有关事物、现象或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二、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各类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阅读、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
2. 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整理,建立清晰的数据库或文档,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3. 分析资料: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4. 解读资料:根据分析结果,提取有用信息,推断、归纳、总结出事物规律和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三、常见的资料分析技巧1.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有助于更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
2.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以揭示数据的规律和特征。
3. 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比较分析:将不同组别或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四、注意事项1. 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资料分析前,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是准确、完整、可靠的,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失真。
2. 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
3. 结果的解释:在向他人传达分析结果时,要清晰、准确地解释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和结论,并提供相应的依据和证据。
资料分析各个图的概念
资料分析各个图的概念资料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类、加工和分析,以揭示出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和规律性。
图是资料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图表的方式将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分析。
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每种类型的图都有其特定的概念和用途,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图进行概念解析。
1. 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图表,用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
它的横轴通常表示不同的类别,纵轴表示数量或比例。
条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适用于展示离散数据。
2. 折线图:折线图是用直线将各个数据点连接起来的图表,适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它的横轴通常表示时间或其他连续的变量,纵轴表示数量或比例。
折线图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增长、下降、波动等。
3. 饼图:饼图是一种圆形的图表,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小表示该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饼图适用于展示不同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适合呈现百分比数据。
通常,饼图的每个部分会标注其所占比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部分的重要性。
4. 散点图:散点图用两个变量的数值作为坐标,每个数据点表示一个观察结果,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散点图适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模式。
对于大量数据集,散点图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出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异常值。
除了上述常见的图表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图表,如柱状图、雷达图、箱线图等。
每种图表都有其独特的概念和用途,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总之,资料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图表的方式将数据展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中的信息和规律。
不同类型的图表具有不同的概念和用途,合理选择和使用图表类型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关键。
1资料分析常识(扫盲)
2011年,分产业看,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 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 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471546)
一、常用概念和术语
(一)、常用概念
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 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 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通货膨胀率
国家统计局:2011年三季度我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3.4,四 季度为128.2,比三季度回落5.2点。
一、常用概念和术语
(一)、常用概念
五年计划
一、常用概念和术语
(二)、常用统计术语
基期与现期(末期、报告期)
在资料分析中,涉及某个统计指标发生变化时,经常是一个时期 的量相对于另一个时期的量发生变化。此时,作为对比基础的时 期称为基础时期(简称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时期为现在时期 (简称现期)。
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 环比上涨0.3%。
一、常用概念和术语
(二)、常用统计术语
百分数与百分点、千分数
1、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增长率等常用数值形式,其实 质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例】某国去年粮食产量为 150 万吨,今年粮食增产了 30 万吨,则今年粮食增产 20%。(30÷150×100%)
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等于各产业增 加值之和。
地区生产总值
一、常用概念和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质剂: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包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4.《法经》: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
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6.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隐匿。
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7.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措施。
《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
明、清律无此规定。
8.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中华法系的代表。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
9.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
10.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由中央国家机关集体审判地方上报的死刑监候案件的制度,复审后根据案情从四种处理意见:包括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中选择并报皇帝批准。
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为妾。
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
嫡长子继承,可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
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
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在先秦时期,刑是处罚违法犯罪(甚至道德礼仪)的措施的规定,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周朝,有所谓周公制礼,礼是行为规范,违反礼的规定要受刑的制裁。
在《周礼》中,刑只是法律当中的制裁手段。
法,是明辨是非,实现公正公平的规范。
用法代替刑和礼,体现了古人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
“律”。
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
主要是强调法律的统一实施,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
3.缇萦上书救父。
(1)奴隶制五刑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
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
(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
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矛盾缓和,是刑罚改重为轻的社会原因。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
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
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
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
文景时期尤为显著。
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
(4)秦汉的徒刑种类。
答:秦朝的徒刑:A .城旦、舂。
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
舂,适用于女犯。
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
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
B.鬼薪、白粲。
鬼薪,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犯。
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二者刑期皆为三年。
C.司寇、作如司寇。
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
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为二年。
D.罚作、复作。
“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复作,适用于女犯。
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
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A .髡钳城旦舂(5岁刑)。
B. 完为城旦舂(4岁刑)。
C. 鬼薪白粲(3岁刑)。
D. 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
E.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
F.“女徒顾山”。
(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
)4.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八议”的内容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
“八议”是由《周礼"秋官"司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
所谓“八议”,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
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
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2)“十恶”的内容答: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至隋唐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
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与“十恶”的关系。
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是封建贵族的特权,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十种罪行的严重性质。
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
“八议”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5.胡蓝之狱(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答:行政方面: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大权统归中央。
在军事上建立卫所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在法律上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在科举上以八股取士,加强文化思想的控制。
(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答: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
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是重典治乱世。
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
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
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礼刑并用。
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
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
(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
一是制定明《大诰》。
是朱元璋洪武18-20年间亲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
《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
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
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
《大明律》规定: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明《大诰》也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实草”等。
(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
答: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