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模拟卷(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四)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正,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期艾艾.(ài) 祈祷..(qídǎo) 抑扬顿挫.(cuî)旸.谷(yáng)B. 执拗.(niù) 虐.待(nuâ)枸杞.(qí)磬.音(xīn)C. 迁徙.(xí) 一绺绺(lǚ ) 花团锦簇.(cù) 炽.热(zhì)D. 无垠.(yín)侏儒..(zhū rǔ)锃.亮(câng) 酷肖.(kù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诚皇诚恐暗然失色意测星临万户B. 倒坍不可明状引颈受戳粗制烂造C. 浩瀚无银弄巧成绌正襟威坐藏污纳垢D. 油光可鉴拖泥带水峥嵘遮天蔽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怀怒未发,休.(吉祥)祲降于天。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彼竭我盈,故克.(克服)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苏轼《密州出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很害羞,一见陌生人两腮就红起来,嘴里也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B.这对小姐妹海誓山盟....,要做永远的好朋友。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9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眼眶.(kuàng) 殉.职(xún)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ùn)B.确凿.(záo)伛.偻(yǔ)沆砀.(dàng)忧心忡.忡(zhōng)C.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D.自矜.(jīn)谒.见(yè)佝.偻(gōu)瞠.目结舌(ch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荧光帐蓬络绎不绝沥尽心血B. 秀颀遏制吹毛求疵名副其实C. 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D. 荫蔽料峭大相径廷正襟危坐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B.中国男子足球队厉兵秣马,计划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结果却以大比分惨败于国际三流球队,再次让人感到差强人意。
C.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拱到根上。
B.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D.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202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B.在南山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养成了探究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
C.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
D.《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增城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B.现在,他已经回国了,就职于广州大学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足球事业。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成长发展。
D.“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乡愁》《故乡》《春》《威尼斯商人》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2024武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摆脱对于阅读的“误读”①近日,一则《水许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
该举报者认为,《水浒传》中有滥杀无幸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
②《水许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
“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
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与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
假如一个人读的书里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么书本中对不道德行为的描述,必定会将读者变得不道德在这种机械的阅读观下,阅读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毕竟哪怕是道德训诚的书本,若要教人向善,首先也要讲一讲什么是恶,可一旦描述了恶,在这个机械的阅读观下,也难保这些描述不会毒害阅读者。
按照这个逻辑,想要打造一个绝不毒害人的水晶世界,恐怕只禁掉一部《水浒传》也还是不够的。
③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
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
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
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④阅读并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
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
这一变动,可能是为了借此引起初中生对我国经典的兴趣,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
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某地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文学社将开展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三秦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在沃野千里的关中八百里秦川、沟壑纵横的陕北黄土高原、水草丰茂的陕南鱼米之乡,谱写了底蕴深厚、根深叶茂的三秦文化。
下面是小秦准备给校文学社投递的一篇文稿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其中的错误。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多个朝代在此相继建都。
中华文明顶盛时期的周、秦、汉、唐都是在三秦大地拉开序幕并书写了辉煌的历史。
巍峨的大秦岭、奔腾的黄河水、静穆的黄帝陵、雄伟的兵马俑、厚重的古城墙、悠远的古丝路……一山一水一陵一俑一城一路,章显了陕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厚重历史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禀赋。
独特地道的风味、匠心独运的技艺、悠远亲切的乡音、怎么称道都不为过的文化古迹,一字一词皆有故事,一砖一瓦饱蘸深情——它们是三秦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乡愁与记忆。
1.有两个词语的读音小秦没有读准确,请你帮他指出正确的读音。
(2分)(1)“巍峨”应读为______ (2)“静穆”应读为______2.这篇文稿中有两个词语书写错误,请你帮小秦改正。
(2分)(1)“顶盛”应写为______ (2)“章显”应写为______【传统文化绵延不息】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济南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济南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百岁爱国科学家杨振宁,“互为手足、相濡.以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残疾夫妇张顺东、李国秀,“心无旁①、志在冲天”开创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先河的歼-8总设计师顾诵芬,不惧万难、长途②涉真实记录我国扶贫攻坚“无穷之路”的香港媒体人陈贝儿,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浩③苍穹的中国航天人群体……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更是奋进的力量!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宁拙.毋巧(zhuó)相濡.以沫(rǔ)核潜.艇(qián)B.宁拙.毋巧(zhuó)相濡.以沫(rú)核潜.艇(qiǎn)C.宁拙.毋巧(zhuō)相濡.以沫(rú)核潜.艇(qián)D.宁拙.毋巧(zhuō)相濡.以沫(rǔ)核潜.艇(qiǎn)【答案】C【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宁拙毋巧:宁可装成愚蠢的样子,也不要投机取巧。
“拙”读作zhuō;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濡”读作r ú;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是以核反应炉为动力来源的潜艇。
“潜”读作qián;故选C。
2.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骛②拔③翰 B.①鹜②拔③瀚C.①鹜②跋③翰 D.①骛②跋③瀚【答案】D【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辨析书写。
2024初中语文中考强化模拟卷 (57)

一、基础知识综合二、字词书写三、现代文阅读1.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
嫩绿的麦苗,轻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
微风拂面,心旷神怡,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前仆后继奔向田野。
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蓬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
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
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明(mèi ) 发(méng ) 面(fú) 天海角(yá)B .绿(nèn ) 潺(chán ) 河(dī) 心神怡(guǎng )C .喧(xiāo ) 发(huàn ) (lín ) 勃生机(bó)D .姗(shān ) 呢(ní) 亮(liáo ) 俯生姿(yǎng )2.词语有别字的一项是( )A .和煦 轻捷 露营 驻足B .轻拂 踏青 幽寂 卖弄C .帐蓬 喉咙 山涧 热衷D .拍摄 清脆 沉醉 奔赴3.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
B .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田野。
C .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奔赴天涯海角。
D .鸟儿总是唱着嘹亮的歌,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媚萌拂涯嫩潺堤旷嚣焕粼粼勃姗喃嘹仰草长莺飞前仆后继长途跋涉呼朋引伴2.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困难的时候,它是kuī_______甲;nì_______水的时候,它是小舟。
从爱中走来,我们总是xù_______满力量。
我们能迎着风笑,对着水笑,含着泪笑。
在爱中,我们用笑声pǔ______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卷(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考模拟试卷一、(20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敕勒川》中以动态的画面表现草原美丽富饶充满生机景象的一句是-----------------------------。
(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3)《梅岭三章》的第一章中表现陈毅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是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5)《春》一文中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
2、连词成句,字数约100字。
(5分)苏醒翩然销声匿迹衰草连天------------------------------------------------------------------------------------------------------------------------------------------------------------------------------------------------------------------------------------------------------------------------------------------------------------------------------------------------------------------------------------------------------------------------------------------------------------------------------------------------------------------------------------------------------------------------------------------------------------------------------------------------------------------------------------3、读下面地一封介绍信,按要求作答。
(5 分)(1)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2)有一处不得体请修改---------------------------------------。
(3)格式有误的两处,请修改---------------------------------------------------,---------------------------------------------。
二、60分(一)(10分)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子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上面文字选自《》。
其作者是。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扶苏以数谏故“以”的意思是。
楚人怜之“之”的意思是。
(3)解释下面句子:天下苦秦久矣(4)本选文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答:①②(二)、(15分)北京汉白玉石雕腐蚀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速度变快现象。
这种异常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空气的污染。
北京工业的生产和生产的能源近80%是烧煤,废气又缺乏处理,致使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据估计,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达30万吨。
这些气体被降水所溶解变成硫酸、硝酸和碳酸,使降水酸化。
北京本应降偏碱性雨水,现已改为部分降偏酸性雨水,这势必要加速汉白玉石雕的腐蚀。
北京化工区在市区东南,夏季是雨季,恰好又刮东南风,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随风进入市区。
故宫一带明显的腐蚀加速,正是受此影响;而远郊区离污染源较远,受影响则减弱。
此外,空气中二氧化硫能转化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附着在石雕表面,也加速其腐蚀。
1、本说明文段目的在于;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和作推理;说明的顺序为先说再讲。
2、文中的80%和30万吨都是数。
3、文中加点的“这些气体”是指()A、每年排放的30万吨二氧化硫B、北京上空的大气C、烧煤时所排放出来的废气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废气4、造成北京汉白玉石雕腐蚀的主要原因一是二是。
5、请你也说说身边有关污染环境的现象,并说说如何治理整顿。
字数100字。
(三)(24分)(甲)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
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sōu sōu,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biàn 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shūshū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甲文节选自课文《》,这篇课文又是从的小说《》中节选的。
乙文节选自的散文《春》。
2、根据甲乙两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ōu()biàn()yùn()shū()3、“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是一个单句,也是一个主谓句。
句子的主干是。
4、甲文和乙文题材相同,都写雨,但甲文描写的是,乙文描写的则是。
5、甲文和乙文都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将雨比喻成箭头、瀑布、从而突出了雨的特点,乙文将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从而突出了雨的特点。
6、甲乙两文描写雨的意图是不相同,甲文写雨是为了,乙文写雨是为了。
7、甲文对雨的描写,层次非常分明,先是雨点,然后是,最后是。
描写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到,由点到片。
8、甲乙两文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9、甲文用“砸”这个动词,写出了雨的和;乙文用“织”这个动词,写出了雨的和。
它们分别与文中的“”和“”两句话相照应。
10、我国唐朝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与甲乙二文题材基本相同的五言律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和乙抒发的感情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对春雨的之情,如乙文中的“”一句,就是这种感情的表露,杜诗开头就说“”,赞美之中饱含深情。
11、乙文和杜诗在描写内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者都写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内容,如乙文中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和杜诗中的“润物细无声”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B、两者都写到了春雨迷迷蒙蒙、笼罩万物的景象,如乙文“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和杜诗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一联。
C、两者都写到了春雨中乡村一片和平安宁,万物清新亮丽的景象,如乙文写的行人、农民、房屋等景物和杜诗的第三联。
D、两者不仅都写到了春雨,而且还写到了春风,如杜诗中的“随风潜入夜”一句。
乙文中的“密密地斜织着”,虽未直接写春风,可春风已寓含在“斜织”二字之中。
12、甲文、乙文和杜诗描写对象相同,但描写方法却有同有异,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者都从视觉角度写雨,但甲文和杜诗还从听觉角度写。
B、三者都是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不同的是乙文由静到动后,又落脚于静景。
C、甲乙两文写景都是写实,杜诗写景则虚实结合,如诗的尾联就是诗人想象的美景。
D、三者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并且都共同运用了“拟人”这个手法。
(四)(11分)①生活就是99个回合!因为——②生活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
当你甲势如破竹的时候,切勿得意,切勿大意,几个回合的胜利并不可靠,生活还有90多场考验。
③生活,就要面对失败和挫折。
当你乙悲观丧气的时候,切勿自暴自弃,几个回合的碰壁又算得了什么,后边还有90多个机会。
④生活,就要正视错误与过失。
当你后悔莫及、情绪低落之时,切勿钻牛角尖,切勿背包袱,一失足又何必成千古恨,前路还有90多个山峰!⑤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在他26岁那年就耳聋了,“耳朵日夜作响,内脏也受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
在这肉体的痛苦之上,又加上失恋的摧残,他几乎已到了颠蹶的关头。
然而,贝多芬还是顽强地活了31年,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耳聋后写成的。
这靠他的坚强的意志与信念。
请看他当时的内心独白:“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⑥贝多芬没有在头几个回合就心身崩溃,他坚持要把“人生活上千百次”,他赢了那90多个重大回合。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甲、乙处。
一败涂地一步登天一蹶不振一筹莫展一帆风顺一鸣惊人2、对本文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3、“生活就是99个回合”的含义是什么?答:4、第②③④三个自然段,运用了论证的方法,从和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活就是99个回合”这个中心论点。
三、作文(70分)水,生命之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也可以发电;滴水能够穿石;水患无穷;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自己或别人的故事,也可介绍有关的经验方法,也可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