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共89页共89页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外科疾病的辨证第一节阴阳辨证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第二节经络辨证1) 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①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②多血少气之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③多气少血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第三节局部辨证一、辩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l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热疼痛,肿势急剧。

常见于阳证疮疡,如(丹毒、初期、疖疔大腿痈)l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

如(冻疮、脱疽等)l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二、辨肿块、结节Ø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Ø 结节较小触之可及,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

(1)肿块1.大小2.形态3.质地4.活动度5.位置6.界限7.疼痛8.内容物(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三、辨痛l 痛与肿结合辨①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②先痛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③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为流注。

④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而无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鸱张。

四、辨痒l 以原因辨痒①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如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②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③热胜: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中医外科学》课件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气味: 略带腥味,质稠-顺证 腥晦恶臭,质薄-逆证 脓如蟹漠-内膜已透
七、辨溃疡
■色泽: ☆阳证:红活鲜润,脓液稠厚黄白,腐肉易
脱,新肉易生,疮口易敛,知觉正常
☆阴证: 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或流血水, 腐肉不脱,或新肉不生,疮口经久难 敛,疮面不知痛痒
☆疔疮走黄: 疮顶突然陷黑无脓,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疼痛性质: 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 灼痛- 痛而烧灼,病变多在肌肤 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 钝痛- 疼痛滞缓,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
酸痛- 痛而酸楚,病变多在关节间 胀痛- 痛而紧张,胀满不适 绞痛- 痛如刀割,发病急骤,多在脏腑 啄痛- 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多在肌肉 抽掣痛- 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
中医外科学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
李先强
细目一 辨病
一、概念
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辨病的重要条件
■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的诊察 ■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
三、辨病程序
■详询病史 ■全面体检 ■注重局部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
细目二 阴阳辨证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形态 各异,不红不热。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或随喜怒消长。不红不热。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 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 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 邪实之疮疡。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 不能托毒之疮疡。
■肿痛结合 先肿后痛-浅在肌肤 先痛后肿-深在筋骨 痛发数处,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流注 肿势蔓延,痛在一处-毒已渐聚 肿势散漫,无处不痛-毒邪四散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课件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课件
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保留中医精髓
在现代医学中,保留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和疗效。
中医外科学之辨证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索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辨证论治在中医外 科学中的重要性,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
辨证方法和步骤
四诊合参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 法,综合患者症状细节,分析 疾病。
辨证施治
根据辨证结果,针对性地选择 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针 灸等。
术后辨证
术后进行辨证论治,防止并发 症和疾病复发。
体征与神志
观察患者的面色、体型、舌苔等,分析病情和病 程。
病史与病因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确定疾病的诱因和病因。
中医外科学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医外科学提出了挑战,但也为其发展带来新机遇和前景。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医外科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
结论和启示
1 多学习多实践
不断学习新的诊疗技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辨证在外科应用举例
手术前针灸
通过针灸预处理,减轻手术后疼 痛和恢复时间。
草药治疗
运用中草药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 和身体康复。
瘢痕修复
采用中医外科药膏和针灸方法, 有效减少瘢痕的大小和红肿症状。
常见的辨证要点
疼痛程度和性质
根据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判断疾病的位置和 病因。
腹部触诊
通过腹部触诊找出腹痛原因,进一步诊断。

最新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1)ppt课件

最新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1)ppt课件

医学课件
8
2.辨阴证阳证
阴证阳证对照 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医学课件
9
阴证阳证对照
10
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⑵辨别真假: ⑶消长转化
医学课件
11
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 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 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 了解、分析、判断。以乳疽为 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 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疗的要表 在联组 于络织
功能盛衰。
更渠与
好道脏
医学课件
17
病因特点:
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 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 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医学课件
18
发病特点:
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 猛。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 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 患则较少。
医学课件
19
常见症状:
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 目赤,口干咽痛,舌尖红而 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 肿宜浮,忽起忽消,根脚收 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 溃疡则脓稠而黄。
医学课件
20
常见疾病:
头面部疖、痈、疔诸疮; 皮肤病如油风、黄水疮等; 颈项多见痈、有头疽等; 上肢多见外伤染毒,如疖、 疔等。
医学课件
21
2.中部辨证
人体中部包括胸、腹、 腰、背,是五脏六腑所 居之处,也是十二经所 过部位,是人体气机升 降出人的枢纽,也是气 血化生、运行、转化的 部位。发于中部的外科 疾病,绝大多数与脏腑 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病因特点: 发病特点: 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医学课件
22
病因特点:
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 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 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 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 郁。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一)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疔疮、颜面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二)辨病的方法要准确地进行辨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同时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详询病史;②全面体检;③注重局部:重点诊察局部特征是辨病的关键;④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査;⑤综合分析。

全面分析、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最终提高辨病水平。

细目二阴阳辨证(一)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二)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了解、分析、判断。

以乳疽为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2.辨别真假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住病的实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误作阴证。

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红热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性热病的全身症状。

3.消长与转化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由于阴阳与病位之深浅、邪毒之盛衰有关,或是疾病的自身转化,或是治疗后的转化。

如本属阳证,若临床上给服大量苦寒泄火之剂,外敷清凉消肿解毒之药(或者使用大量抗菌药物后),红热疼痛等急性症状消失,炎症局限,逐渐形成一个稍红微热隐痛的木硬肿块,消之不散,亦不作脓,这是阳转为半阴半阳证的表现。

细目三部位辨证(一)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多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一般来势迅猛。

常见症状有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耳鸣,鼻燥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

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二)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多为气郁、火郁。

中医培训课件-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培训课件-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辨病辨病的概念辨病的方法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阴阳辩证应注意的问题部位辨证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经络辨证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引经药局部辨证辨肿辨肿块结节辨痛辨痒辨脓辨溃疡辨出血辨病考点辨病的概念考点辨病的方法望、闻、问、切阴阳辨证考点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续表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阳证阴证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部位辨证考点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考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考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经络辨证考点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少阴、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考点引经药手太阳经: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羌活;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手阳明大肠,止泻)足阳明经:升麻、石膏、白芷;(足阳明胃,消肿排脓)手少阳经:柴胡、青皮(中)、连翘、地骨皮(上)、附子(下);足少阳经:柴胡、青皮;手太阴经:升麻、桂枝、白芷、葱白;足太阴经: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柴胡、丹皮;足厥阴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独活、细辛、知母。

局部辨证※考点辨肿考点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肿块结节时应注意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有无疼痛及其内容物。

考点辨痛热痛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见于阳证疮疡。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见于脱疽、寒痹等。

4-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4-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肿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引起局部的 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所导致。 现代医学认为肿是由于细菌人体 后,释放毒素,使受损细胞及血清蛋 白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组织胺、五羟 色胺、多肽等)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松弛,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血流 缓慢,通透性增强,血管内白细胞、 血浆等渗入组织间隙肿胀。
辨肿--以其外因来辨
化脓性溃疡 梅毒性溃疡
【辨脓】—辨脓的有无
有脓—按之灼热痛甚,指端重按一处其痛 最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即应指) ,脉数者,为脓已成。 无脓—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硬, 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脓 未成。
【辨脓】—确认成脓的方法
接触法—应指为有脓,不应指为无脓。 透光法—脓成,可见深黑色阴影或遮暗 ;未成脓,见局部清晰潮红。此法仅适 用于指、趾部甲下的辨脓。 点压法—测有局限性剧痛点,显示已成 脓 穿刺法—为穿刺抽脓的方法。 B超
辨溃疡形态
种类 岩性溃疡 疮痨性溃疡 压迫性溃疡 色泽特点 疮面多呈翻花如岩穴,有的底部见有珍珠样 结节,内有紫黑坏死组织,渗流血水。 疮口有空腔或伴漏管,疮面肉色不鲜,脓液 清稀,夹有败絮状物。 初期皮肤紫暗,很快变黑并坏死,滋水、液 化、腐烂,脓液有臭味,可深及筋膜、肌肉 、骨膜。多见于褥疮。 创面边沿整齐,周围皮肤微有红肿,一般口 大底小,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其边缘削直而如凿成或略微内凹,基底面高 低不平
脓的色泽
“宜明净,不宜污浊 ”
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足佳象; 如黄浊质稠,色泽不洁,为气火有余,属顺证 ; 如黄白质稀,色泽洁净,气血虽虚,未为败象 ; 如脓色绿黑稀薄,为蓄毒日久,有损筋伤骨的 可能。 如脓中夹有瘀血色紫成块者,为血络损伤。 如脓色如姜汁,则每多兼黄疸,病势较重。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一、辨病(一)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部疔疮、颜面部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二)辨病的方法辨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取得临床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完整、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辨病的准确性。

二、阴阳辨证阴阳变证续表:三、部位辨证四、经络辨证》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

引经药:五、局部辨证(一)辨肿(二)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

(三)辨痛1.以疼痛病因辨证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见于阳证疮疡等。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见于脱疽、寒痹等。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可凹性水肿或糜烂流滋。

见于臁疮、股肿等。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化脓痛:痛势急胀,如同鸡啄,按之应指。

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四)辨痒:》肿疡作痒:》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之际。

》溃疡作痒:1.脓区不洁,护理不善所致(感染)。

2.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而发。

3.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五)辨脓》成脓的特点1.疼痛:阳证疮疡: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

阴证疮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浅部脓肿: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共89p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共89p
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是辨病的
关键。 还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也是准
确辨病的重要条件
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详询病史 2.全面体检 3.注重局部 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5.综合分析 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是受医学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 臀部:外侧属手三阳经;内侧属手三阴经。 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因腹为阴,中行为任脉之所主)。 其他:如生于目部为肝经所主;生于耳内为肾经所主;生
于鼻内为肺经所主;生于舌部为心经所主;生于口唇为脾 经所主。
2.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二是依据所患疾病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 从局部症状所循经络了解脏腑的病变,在经络循行 的部位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存有明显压痛或局 部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脏腑的病变,亦有助于 诊断。如胆囊炎在右肩脚处压痛,肠痈在阑尾穴处 压痛。
三是经络气血的多少与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气血 盛衰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依据疾病所属经络 ,结合疾病发展特点、性质等情况,可以明确地指 导用药原则。如《灵枢·官能》篇谓:“察其所痛, 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有头疽好发于 项部,此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
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 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疤, 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 股肿、湿疮等。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 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 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常见于痄腮、脂瘤等。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阴阳辨证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相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共91页

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共91页
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