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教学的利弊反思

【摘要】分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热门形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分组教学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风险。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理性地反思分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利弊,真正成为教师们组织教学的有利工具,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分组教学;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区的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大力倡导“兵教兵”、“兵练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已把分组教学作为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的最好的课堂组织形式。但分组教学,其作为一种算不得新鲜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教师们长期的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何理性地来全面看待其利弊,扬长避短,真正成为教师们组织教学的有利工具,我结合本人的实践工作经验,作一些反思总结。

1 “利”在合作

分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给了学生一个团队合作的机会。在课堂讨论以及课余的准备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地体会到完成任何一个课题都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只有集思广益,互通有无,本着共同进步的态度,才能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通常,尖子生是知识先掌握者,先知者为师,这些老师对同组的后进生情况最为了解,为了小组集体利益,他们往往很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时间,在小组内开展有针对性一对一帮扶。同时他们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综合评比,考察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总和,它需要每个人都去努力,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最终获胜。这样不仅特别能激发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从相互对照中切实领悟”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朴素的道理,懂得彼此欣赏,彼此尊重,团队协作,共同成功。

2 “利”在竞争

组内合作的动力来此于组间竞争。在以往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个人竞争中,中等成绩的学生要想超过尖子生,一般是不大可能的,而差等生要想赶超中等生也相当不容易。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小组的划分,就起到了均衡的效果。一般的分组采用的都是“同层异组法”,即把学生分为好、中、差几个层次,按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组中,使每一组中好、中、差生合理搭配,因此基本同质。

小组间既然比的是总体成绩,那么一个小组的尖子生就必须与其它小组的尖子生比,中等生与中等生比,差等生与差等生比,总之,每个组员都要去战胜其他组同等层次的对手,才能实现团体超越。这样,每个人的目标都锁定在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几个人上,这种目标变得更接近,更容易实现,因此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即使是全班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也在全小组同学的鼓励下,去争取倒数第二,倒数第三……使整个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3 “利”在多样

传统教学最大的特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虽然老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来促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免使课堂“预设”有余,而“生

成”不足。有时尽管环环相扣的非常紧密,也略显单调呆板。而以合作探究为重点的分组教学,使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去交流讨论,恰似“头脑风暴”,能产生各种思路、解法和体会。更可贵的是,他们有机会去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开始学会学习的标志。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孩子们最具有挑战性。在挑战中能体现他们的思维的独特性,不断地争论更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以讲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担心某些重点学生不能理解,难点不能突破,但分组教学的实践证实,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便能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外,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展示甚至还不局限于课堂。传统的班级教学,学生们只是被分配去执行各项任务,而班主任却不得不负责其几乎全部的班风班纪建设。这种工作不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负担,也往往收效欠佳。但分组教学在班级内又形成了各个亚团体,为了更好的组间竞争和组内合作,他们纷纷制定自己独特的组名、组训,以及目标和口号等,自律自强。配合教师的引导,许多小组还定期组织各种主题的课外活动,甚至形成自己的小组专刊,展示各种美妙和富有创意的成果。

正如这世界上没有完美,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不存在绝对的优点,也不存在绝对的缺点,在此,我仅从实践经验出发,也谈两点分组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分组教学并非使简化了管理工作,而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在新课改热情鼓舞下尝试分组教学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分好组,学生们就会自己管理自己。”实际情况,往往大不尽然。

初试分组学习的学生们比教师还摸不着头绪。他们可能会产生“老师放任课堂”的错觉,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开小差,在课堂讨论中说小话,或者在展示表达时随意跑题等。对此,教师们千万不要“因为学生不够自觉”而气馁,相反,要下更大的功夫,加强自身的主导作用。例如,给学生们每个课堂任务更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设立严格的奖惩评分机制,并采取树立优秀榜样和鼓励互相监督等手段来加强课堂的调控。另外,还需要在课外和小组负责人深入沟通,才能真正达到相互配合。

其次,学生的心理也会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样的变化。因此,教师也必须更加密切的留意和更深入地沟通,才能创建和谐的班级。

从细微处入手,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得更周详,除了性别和基础成绩外,还有政治面貌、身高、特长、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搭配,混编成组。

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很可能产生力量不均衡的情况,许多教师会简单地采取调整人员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这对于小组情感的凝聚是很不利的。更积极的做法是,一方面尽量鼓励相对弱势的小组迎头赶上,另一方面,根据先天资源的差异,宏观调控评分机制,或者分别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在加强小组建设的基础上来平衡差异。

对于一些过于内向的学生,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被迫”卷入了更多的人际交往,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除了提前进行个别沟通外,也可要求心理教师给予更专业的帮助。

总之,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分组教学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只要热爱教育的老师们在实践操作中大胆尝试、细心观察、善于改进,就能使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过程,使“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