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大惯性船舶航向保持的改进简捷鲁棒控制

大惯性船舶航向保持的改进简捷鲁棒控制

调 节时 问 , 控制算 法需 要进 一步繁 化 , 对算 法 的推 将 广造 成理解 上 的信息不 对称 。 闭环 增益成形 算 法利用 H。鲁棒 控制 理 论 混合 。
灵 敏度算 法 的结 果 ( 即灵 敏 度 函数 S和补 灵敏 度 函 数 丁 的形 状 ) 用构造 方法 设计 出鲁棒 控 制 器 , 用 , 所
关 键 词 : 舶 、 船 工 程 ; 环增 益成 形 ; 向 保 持 ; 棒 控 制 船 舰 闭 航 鲁
中 图 分 类 号 : 6 . 3; U6 1 3 TP2 4 2 1 . 文献标志码 : A
M o ii d S m pl b s n r lo u s e n o r e I e ta S p d fe i e Ro u tCo t o fCo r e Ke pi g f r La g n r i hi s
t hepr ori alpa to i pl ob tc t o . Thr gh t or tc la l i t a n yn m i t t so he O t op ton r fa sm e r us on r 1 ou he e ia nayssofse dy a d d a c s a e ft s tm ,i i ov d t tt t ys e t s pr e ha he me hod c n r d et e ti g tm e wih tc n ng is s e d t t . Si uato x— a e uc he s tln i t ou ha gi t t a y s a e m l in e
第 3 3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中 国 航

Vo . 3 NO 3 13 .

惯性导航文献综述报告

惯性导航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惯性技术是惯性制导、惯性导航与惯性测量等技术的统称。

惯性技术已应用于军用与民用的众多技术领域中,应用于宇宙飞船、火箭、导弹、飞机、舰船等各种运载器上。

在各类导航系统(例如无线电导航、天文导航等)中,惯性导航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依照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载体本身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经一系列运算后得到载体的导航参数,从而达到对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

惯性导航是一种自主式的导航方法,它既不需要向外界发送信号,也不需要从外界接收信号,所以,它具有隐蔽性好,工作不受气象条件制约和外界干扰等优点,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众多领域中。

随着现代数学、现代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平台惯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捷联惯导系统。

捷联系统是将惯性元件(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载体上,直接承受载体角运动,不再需要稳定平台和常平架系统的惯性导航系统。

捷联管道系统使用数学平台而非物理平台,简化了平台框架和相连的伺服装置,因而消除了平台稳定过程中的误差,简化了硬件,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成本,体积小、重量轻。

在捷联惯导系统中,用加速度计代替陀螺仪测量运动载体的角速度,称为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The Gyroscope Fre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GFSINS)。

GFSINS舍弃了陀螺,所以能够避开由于陀螺的抗震性差、恢复时间长、动态范围小等缺陷所引起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给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成本低,可靠性高,功率低,寿命长,反应速度快,适用于角加速度大、角速度动态范围大、冲击大的载体的惯性导航,也适合一些较短程飞行器的惯性制导,还可以与其它导航装置组成组合导航系统。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虽然具有多种突出的优点,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pid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pid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调节器控制算法并使用于工业温度控制系统中。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PID自适应算法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温度控制曲线在不同的阶段平滑过渡,使系统控制过程达到最优。

由于PID调节器规律简单、运行可靠、易于实现等特点,PID控制器仍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控制器。

然而,随着工业过程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PID算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为此不少学者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新的控制算法[1,2]及PID参数的自动整定方法[3],但许多算法在工程使用过程中比较复杂,特别对于多段温度控制系统,在升降温过程中会出现振荡等现象。

为此,将常规PID控制器和自校正算法相结合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使其在系统状态变化的每一时刻自动调节PID参数,让控制过程时刻处于最优状态是每个编程人员都力争实现的。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笔者利用改进的Z-N算法和人工智能结合,完成PID参数的初始值设定,利用测量误差改变调节器步长的方法实现PID参数的自动整定,在大型加热炉的多段温度曲线控制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利用Z-N算法获得PID参数的初始值Ziegler Nichols方法(简称Z-N算法)是基于简单的被控过程的Niquist曲线的临界点计算PID参数初值的方法。

它采用的整定准则是要求系统的暂态过程衰减率为0.75,其最大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但实际过程中,许多工业对象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生产过程的暂态衰减率不同于0 75。

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Z-N整定方法,即利用4∶1的衰减比性能准则获得PID参数的初始值。

给系统施加一阶跃输入U(可取U为40%功率),由于温度控制系统有一S 形响应曲线,可以利用一阶延时系统进行近似:U(s)/T(s)=Ke-τs/(1+Ts)假如温度达到50%和75%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如图1—1。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①优点:完全自主、无源性、实时|生强、输出参数全

作者简介:雷宏杰,研究员,主要从事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技术研究,先后多次获得国防与集团科技进步奖。
・_7・
万方数据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惯导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惯性传感器——陀螺和加
速度计的精度,因此提高惯导系统精度的主要技术途径 一是提高惯性器件的精度或研制新型的惯性器件,如 航空惯导所采用的陀螺已经历了机电陀螺(液浮陀螺、 挠性陀螺)、光学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振动陀螺 (MEMS陀螺),目前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基于物质波理论 和量子物理学理论的原子陀螺,理论精度可达5m/h。 二是采用组合导航手段,利用导航误差不随时间 积累的外部信息源对惯导进行校正,目前比较典型的 组合方式主要包括惯性/无线电组合、惯性/卫星组合、 惯性/天文组合、惯性/地形辅助导航等。 1.3使用需求 ①基本导航需求 机载惯导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导航,即提供飞机的 在航空领域,随着航空电子综合化水平的提高,惯 导与用于侦察、控制、火力打击等设备之间的信息耦合 程度进一步加深,惯性信息已成为现代侦察一控制一
~_

[关键词】惯性技术;惯性导航;组合导航 [中图分类号】V249.32+3
0007-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51(2016)01_
惯性原理基础上的惯性导航系统,除了地球引力场和
简介
自转角速度这两类先验导航环境外,不再需要其他任
何外来信息,也不会向外辐射任何信息,依靠自身就
1.1惯性导航系统概述 基于惯性元件(陀螺和加速度计)测量飞行器相对 惯性空间的线运动和角运动参数进行载体运动信息计 算的惯性导航技术,是各种复杂电磁对抗环境下自主 能在全天候条件下,在全球范围和任何介质环境里自 主、隐蔽地进行定位与导航,连续地提供角速度、加速 度、姿态、速度和位置等多种导航信息。这种同时具 备自主性、隐蔽性和能获取飞机完备运动信息的独特 优点是诸如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和天文导航等其他 导航系统无法比拟的,这些独特的优点使其成为机上 的中心信息源,具有其他任何导航系统无法代替的地 位。 ②缺点:误差随时间发散、成本高、初始对准时问 长 惯导本质上是一种航位推算系统,误差随时间积 累,长时间工作误差会超出允许范围,甚至失去导航能 力;惯性传感器的精度指标是决定产品价格的根本因 素,一般来讲机载惯导的价格比较昂贵;另外一点是初 始对准时间较长,也会对载机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 力有一定影响。 由于惯性是所有质量体的基本属性,所以建立在 ③提高性能的途径

一种大惯量高摩擦重载运动平台的控制实现

一种大惯量高摩擦重载运动平台的控制实现

种大惯量高 摩擦重载运动平台的控制实现
魏东 ,李 维嘉 ,孙在 军
( 1 .华 中科 技 大 学船舶 与 海 洋工程 学 院 ,湖北武 汉 4 3 0 0 7 4;
2 . 武汉穆特科技有 限公 司,湖北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针 对一种具有大惯 量 、高 摩擦 、重 载特 性 的三 自由度 运动 平 台,分 析其工 作特 性 ,并设计 了液 压驱 动控 制系 统 。基于计算 机数字控制 的控制 方法 ,通过采用变参数 比例积分控制 的方法 ,解决 了大惯 量 、高摩 擦、重载平 台的高精度 同步控制 问题 ,实现 了平 台的运 动控制 。 关键词 :大惯 量 ;高摩擦 ;重载 ;平 台 ;控 制
性能试验 。例如通 过 自行 火炮模拟炮弹发射 的受 力过 程时 ,就需 要 在整 车 组装 完 成 的情 况 下试 验 。试 验
根据设计要求 ,所研制 的平 台放置于钢板制成 的 地基 内,通过驱动侧面 的液压缸 ,使其克服平 台与地 基之 间的摩擦 力 ,推动平 台在 地基 内移 动。平 台的质 量约为 1 0 t ,满载 时总质 量近 5 0 t 。因此 ,平 台的运
度的位置控制系统 。结合液压系统驱动力大 、可控精 度高 的特点 ,选用液压伺服驱动系统作为该平 台的 驱动控制系统 。
Hi g h Fr i c t i o n
WE I D o n g ,L I We i n
( 1 . S c h o o l o f S h i p a n d O c e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共5篇)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共5篇)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共5篇)第一篇: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综述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输带来时间延迟的问题,即被控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

此外,测量信号到达控制器,即使执行机构接受信号后立即动作,也需要经过一个滞后时间才能影响到被控制量实现控制。

该种类型过程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较长的调节时间,使过渡过程变坏,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设τ为纯滞后时间, T为对象的容量滞后时间,当τ/T增加时,过程中的相位滞后增加而使超调增大,甚至会因为严重超调而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通常将纯滞后时间与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3的过程认为是具有大滞后的过程。

即:TP=T传统的PID控制一般不能解决过程控制上的大滞后问题,具有大滞后的过程控制被公认为是较难的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过程控制研究的热点。

加热装置的炉温控制具有典型的时间滞后特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对适用于大惯性过程中的典型控制算法进行总结,并适当的列举当下较为突出的相关控制策略,做出相应的说明和阐述。

一、传统控制的改进1.串级控制由于系统纯延迟时间较长,而且扰动的因素多,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品质的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质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运用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有效地提高控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若选择锅炉为大延迟对象,则串级控制方框图可以设计成如图1-1所示。

x ―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调节阀炉膛管壁物料y副测量变送器主测量变送器图1-1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基于大小惯性对象的过程控制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大小惯性对象的过程控制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大小惯性对象的过程控制研究Research of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Size of Inertial Object总计:毕业设计(论文)36页表格: 3 个插图:38 幅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大小惯性对象的过程控制研究Research of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Size of Inertial Object学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基于大小惯性对象的过程控制研究自动化专业[摘要]本设计以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上的压力、流量、液位和温度环节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惯性大小的被控对象的控制特点。

用AI智能仪表分别实现了四个对象的开环控制,采集了响应曲线并求出了各个对象的数学模型。

接着,用AI智能仪表分别对四个模型进行了闭环控制,反复调试后得到了最佳的控制参数。

然后通过MATLAB Simulink分别对四个模型进行了比例-积分-微分算法的仿真。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对压力、流量、液位和温度这四个对象的惯性大小特点进行了总结,得出了面对大小惯性对象时分别用AI智能仪表和常规比例-积分-微分算法的控制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AI智能仪表;数学模型;仿真;比例-积分-微分算法Research of Process Control Based on Size of Inertial ObjectAutomation Specialty LIU Qing-weiAbstract:The design has studied different inertia of object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pressure, flow, liquid level and temperature links of the process control experimental device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Firstly, it has achieved four objects of the open-loop control ,acquisition of response curve and calculat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object by using AI intelligent instrument .Secondly, it has also achieved the four model of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 repeated testing after getting the optimal control parameters by using AI Intelligent instrument. Then it simulates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algorithm of the four models through the MATLAB Simulink.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has summarized contrast, pressure, flow, liquid level and temperature of the four object's inertia characteristics, reaching a conclusion that we should use AI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conventional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control algorithm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facing size inertial object .Key words: AI intelligent instrument; mathematical model; simulation; 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 algorithm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1)2 实验软硬件及算法介绍 (2)2.1 主要软硬件介绍 (2)2.1.1 力控组态软件介绍 (2)2.1.2 MATLAB软件介绍 (2)2.1.3 智能仪表介绍 (2)2.2 算法简介 (2)2.2.1 PID算法原理 (3)2.2.2 AI人工智能调节算法原理 (3)3 实验项目设计 (5)3.1 开环控制系统 (5)3.1.1 液位开环控制 (5)3.1.2 流量开环控制 (7)3.1.3 压力开环控制 (9)3.1.4 温度开环控制 (11)3.2 大小惯性对象的数学模型 (13)3.2.1 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 (13)3.2.2 流量对象的数学模型 (14)3.2.3 压力对象的数学模型 (15)3.2.4 一阶惯性环节放大系数K含量纲和无量纲的分析 (15)3.2.5 温度对象的数学模型 (16)3.3 单回路控制系统 (16)3.3.1 液位单回路控制 (17)3.3.2 流量单回路控制 (18)3.3.3 压力单回路控制 (18)3.3.4 温度单回路控制 (19)3.4 PID算法仿真设计 (20)3.4.1 液位对象的PID算法仿真 (20)3.4.2 流量对象的PID算法仿真 (22)3.4.3 压力对象的PID算法仿真 (22)3.4.4 温度对象的PID算法仿真 (23)4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24)4.1 PID算法各个参数总结 (24)4.1.1 比例参数P (24)4.1.2 积分参数I (25)4.1.3 微分参数D (25)4.2 AI人工智能调节算法参数总结 (25)4.2.1 保持参数M5 (25)4.2.2 速率参数P (26)4.2.3 滞后时间t (26)4.2.4 Cti参数 (26)4.3 大小惯性对象数学模型求取的总结 (27)4.4 大小惯性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规律的总结 (28)4.4.1 温度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规律的总结 (28)4.4.2 液位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规律的总结 (28)4.4.3 流量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规律的总结 (29)4.4.4 压力对象的特点和控制规律的总结 (29)5 设计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9)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附录 (3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织惯性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惯性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惯性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组织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组织在面对变化时的固有惰性或抵抗力。

组织惯性研究着眼于揭示组织对变革的反应和适应过程,对于理解组织行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组织惯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背景、主要发现和未来研究方向。

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组织面临着各种内外部的挑战和变革。

然而,组织在面对变革时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固有惰性或抵抗力,这种固有惰性即为组织惯性。

组织惯性不仅影响着组织的改变速度和效果,还影响着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组织惯性对于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发现组织惯性的内部原因组织惯性的形成和存在源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

一方面,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积累的经验是组织惯性的重要来源,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并且对于改变新的模式和规律抱有一定的抵触态度。

另一方面,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是组织惯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组织成员对于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将决定他们对于变革的态度和行为。

组织惯性的外部原因组织惯性的形成和存在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组织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竞争状况将决定组织的变革需求和竞争压力,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惯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组织所处的政治和法律环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市场等因素也将对组织的惯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组织惯性的影响效果组织惯性对组织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效果。

首先,组织惯性会导致组织的变革速度变慢,组织对于新事物和新思维的接受和应用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组织惯性还会导致组织的创新能力下降,组织难以主动适应和把握变化,限制了组织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此外,组织惯性还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不和谐,组织成员之间可能因为对于变革的态度产生分歧。

未来研究方向虽然组织惯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组织惯性的理论探讨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而较少涉及组织惯性应对变革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惯性电机综述

惯性电机综述

惯性电机综述引言在电子信息不断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之中,高精密自动化控制的时代已走向了世界的前端。

随着控制论、精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学等先进学科的不断渗透,,传统电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时代需求。

就这样,惯性电机应运而生。

就如上文所说,传统电机由于自身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很难微小化,即使能够微小化,但是它的性能例如扭矩,负载等将大大降低,并且精密度不高,这就对一些精密机器的工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惯性电机由于可以直接驱动,省去了齿轮、减速器等传动装置以及减速装置,使得其可以很方便地做成轻小型电机,并且效率很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作所需的要求和精度。

并且相对于传统电机,更具有低速大扭转、无电磁噪声、控制性能好、断电自锁等特点,使得在这些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压电效应以及压电材料由于现在惯性电机的主流方向是通过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作为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所以我们在弄清楚惯性电机是什么之前,先来了解下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

早在年的时候,居里兄弟在研究晶体热电现象与结晶对称关系的时候,发现晶体在加热状态下表面会产生微小电荷,他们怀疑应该是加热使得晶体体积变大的影响下才会产生这种现象。

根据这个想法经过多次的实验,他们发现电气石和石英这类天然矿石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在晶体表面果然产生了电荷,而当晶体处于电场之中时,又会产生微小的体积变化,由此可得此现象是可逆的。

因为压电效应是可逆的,所以把材料因体积变化而产生电压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材料因加入电压而产生体积变化的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而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统称为压电材料。

如图一所示。

压电材料在大的方向来分,可分为三种:无机压电材料、有机压电材料、复合压电材料。

无机压电材料最多的,它可以分为压电单晶体和压电陶瓷(压电多晶体)。

而压电陶瓷由于它的制造容易、可塑性高、且其特性可随组成做多样性的变化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压电元件的主流。

一般而言,压电陶瓷材料具有体积小、响应快、位移量小、消耗功率低等特色。

焦炉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综述_王学武

焦炉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综述_王学武

焦炉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综述Com 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I ntelligent Control for Coking Furn ace H eatin g Process王学武 顾幸生(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上海 200237)摘 要 论述了智能控制技术在炉温控制模型、焦炉火道温度设定、焦饼温度软测量模型、回炉煤气主管压力控制、集气管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提出了在焦炉加热控制系统中,应采用反馈和前馈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并在传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焦炉计算机控制的水平。

关键词 智能控制 模糊逻辑 专家系统 神经网络A 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in control model of furnace temperature,temperature setting of firing tunnel in cok-ing furnace,soft measurement model of coking pie,pressure control of main returning gas pipeline,and pressure control of gas header is ex-pound ed.The author states that in heating control system of coking furnace it is better to combine both feedback and feed forwarded control strategies,and adopting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to enhance computerized control level of coking fur-nace.Keyw 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Fuzzy logic Expert system N eural network0 引言焦炉是钢铁企业中的重要一环,其高效、优质生产尤为重要。

如何纠正速度大惯性大的错误认识-word

如何纠正速度大惯性大的错误认识-word

如何纠正速度大惯性大的错误认识写在前面:虽然学生认可质量大惯性大,但在学习中自觉不自觉的还认为速度大惯性大,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有哪些方法来进行纠正呢?纠正措施一:建立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意识向学生提高通过初中学习,在初中教材中提到有哪些因素对惯性有影响?学生都会说到:初中提到质量大惯性大,也还会有学生说好像还有速度大惯性大。

其实,在初中教材中只提到的是质量大惯性大,可而知若还有其它影响因素,教材还是要指明的。

既然教材没有指出还有其它因素影响惯性,那就可以理解为影响惯性大的因素就是一个——质量,因此,也就存在了决定惯性大小的惟一因素就是质量。

纠正措施二:建立比较惯性大小的标准程序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显然若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强惯性就大,又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因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难对变速度变化慢,即加速度小)时必须施加相同的力。

比如,在运动会上抛铅球,同一名同学改成抛石子,显然石子抛的远表明石子离开手时的速度比较大,而在手中初始加速时的速度都为0,相同的人施加相同的力且作用时间相差不大,可想而知石子在手中的加速度比较大,惯性小,其根本区别在于石子的质量小。

纠正措施三:反例论证速度大惯性大的错误结论大家都说速度大停下来不容易,不容易停下比较的是到速度为0过程的时间长,位移大。

而我们比较的是相同力作用的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即加速度大小。

因此,速度大惯性大的标准是错误的,再加上一个反例就足以否定访错误观点。

因为还没有学习习牛顿第二定律,无法举一些定量的例子,比如,让子弹飞(强调速度大),用一固定钢板去挡,让火车跑(强调速度比子弹小),用相同钢板去挡,很明确火车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虽然火车速度小但惯性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火车的质量大。

虽然子弹的速度大,但其惯性还是小,因为其质量小。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pid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pid

针对大惯性工业对象,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调节器控制算法并应用于工业温度控制系统中。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与PID自适应算法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温度控制曲线在不同的阶段平滑过渡,使系统控制过程达到最优。

由于PID调节器规律简单、运行可靠、易于实现等特点,PID控制器仍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控制器。

然而,随着工业过程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PID算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为此不少学者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新的控制算法[1,2]及PID参数的自动整定方法[3],但许多算法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比较复杂,特别对于多段温度控制系统,在升降温过程中会出现振荡等现象。

为此,将常规PID控制器与自校正算法相结合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使其在系统状态变化的每一时刻自动调节PID参数,让控制过程时刻处于最优状态是每个编程人员都力争实现的。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笔者利用改进的Z-N算法与人工智能结合,完成PID参数的初始值设定,利用测量误差改变调节器步长的方法实现PID参数的自动整定,在大型加热炉的多段温度曲线控制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利用Z-N算法获得PID参数的初始值Ziegler Nichols方法(简称Z-N算法)是基于简单的被控过程的Niquist曲线的临界点计算PID参数初值的方法。

它采用的整定准则是要求系统的暂态过程衰减率为0.75,其最大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但实际过程中,许多工业对象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生产过程的暂态衰减率不同于0 75。

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Z-N整定方法,即利用4∶1的衰减比性能准则获得PID参数的初始值。

给系统施加一阶跃输入U(可取U为40%功率),由于温度控制系统有一S 形响应曲线,可以利用一阶延时系统进行近似:U(s)/T(s)=Ke-τs/(1+Ts)假如温度达到50%和75%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如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大惯性过程的控制方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输带来时间延迟的问题,即被控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

此外,测量信号到达控制器,即使执行机构接受信号后立即动作,也需要经过一个滞后时间才能影响到被控制量实现控制。

该种类型过程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较长的调节时间,使过渡过程变坏,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设τ为纯滞后时间, T 为对象的容量滞后时间,当τ/T 增加时,过程中的相位滞后增加而使超调增大,甚至会因为严重超调而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通常将纯滞后时间与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大于0. 3的过程认为是具有大滞后的过程。

即:P T =T传统的PID 控制一般不能解决过程控制上的大滞后问题,具有大滞后的过程控制被公认为是较难的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过程控制研究的热点。

加热装置的炉温控制具有典型的时间滞后特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对适用于大惯性过程中的典型控制算法进行总结,并适当的列举当下较为突出的相关控制策略,做出相应的说明和阐述。

一、传统控制的改进1. 串级控制由于系统纯延迟时间较长,而且扰动的因素多,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品质的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质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运用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有效地提高控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若选择锅炉为大延迟对象,则串级控制方框图可以设计成如图1-1所示。

y图1-1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分析可以看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

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Smith预估控制为了解决纯延迟对象的大滞后控制问题,Smith提出了一种纯滞后补偿方法,被称为Smith预估器。

该方法结构简单、概念明确,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滞过程控制方案。

传统的Smith预估控制方框图如图1-2所示。

+r -)(s G C se s G τ-)(0)((0s G s e τ-+-在控制系统中实现图1-2最终使得等效对象0()()e G s G s =。

但是因为0(1)()s e G s τ--很难在控制系统中实现,是模型。

可以计算实现 ,一旦实现后是固定不变的。

而过程和实际特性是不断变化的。

这样就使得系统等效对象0()()e G s G s ≠,这样控制系统的品质就会严重恶化,而且纯延迟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品质的影响尤其突出。

于是提出了很多关于Smith 预估的改进方案,例如:增益自适应Smith 控制、动态参数自适应Smith 控制等等。

本文介绍一种串级-Smith 预估控制策略,即采用串级控制结构结合Smith 预估控制器的控制方案。

内环采用Smith 预估器,大幅度降低滞后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外环采用PI 控制实现系统无静差[1]。

Smith 预估加串级控制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由于系统过程纯滞后时间较长,传统的PID控制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采用串级结合Smith预估补偿的控制方案。

考虑到实际装置及串级结构的特点,选择了纯滞后较大的部分作为副回路。

在副回路中采用Smith预估补偿控制, Smith预估控制是针对大时延过程的预估补偿,其原理是按照过程的特性预估出一种模型加入到反馈控制系统中,使被延时了τ时间的被控量超前反映到调节器的输入端,使调节器提前动作,从而明显地减小超调量和加速调节过程,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案。

串级-Smith预估控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模型失配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再运用动态参数自适应Smith控制效果会明显改善。

3.内模控制内模控制(简称IMC)是一种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

由于其设计简单、控制性能好和在系统分析方面的优越性,因而内模控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先进控制算法,而且是研究预测控制等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及提高常规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有力工具。

内模控制是在传统Smith预估器的基础上导出的,其方框图如图1-4所示。

图1-4当估计模型精确时,使()IG s用于调节扰动()d s,()IG s相当于一个扰动补偿器或前馈控制器,所以对它的设计就很简单。

当估计模型不精确时,()Md s包含模型失配信息,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因此它无需精确的对象模型,当在反馈回路中引入滤波器后,系统可以获得较好的鲁棒性,且内模控制器的设计简单,控制器参数调节方便。

是研究预测控制等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及提高常规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工具。

二、先进控制算法1.最优控制所谓最优控制理论,是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性能指标值为最优。

为了解决最优控制问题,必须建立描述受控运动过程的运动方程,给出控制变量的允许取值范围,指定运动过程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并且规定一个评价运动过程品质优劣的性能指标。

通常,性能指标的好坏取决于所选择的控制函数和相应的运动状态。

系统的运动状态受到运动方程的约束,而控制函数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选取。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Smith预估器的最优控制策略[2]。

该方案基于Smith预估器,调节器按最优控制设计,引入自适应控制,使最优调节器以及预估器能不断地跟踪过程特性参数的变化,确保系统在对象参数变化时仍保持优良的控制性能。

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被控对象、预估器、参数在线估计器、自适应控制器和监控器组成。

图2-1在线参数估计器不断地估计出被控对象的参数, 并实时地修改预估器和最优控制器的参数, 使它们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能不断地跟踪对象模型的参数, 从而达到预估器与对象模型保持匹配以及具有自校正控制的能力; 监控器的作用是, 根据被控对象参数的变化快慢, 调整参数估计算法中的遗忘因子的值, 以提高参数估值的精度, 而当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很慢时, 暂停参数估计器的算法,控制器和预估模型的参数不更新, 从而减少计算量, 加速系统的控制过程。

经仿真实验表明,系统的输出响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品质。

2.人工神经网络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

其简单结构如图2-2所示。

a1a2an1t图2-2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和之间相互联接构成。

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

每两个节点间的连接都代表一个对于通过该连接信号的加权值,称之为权重,这相当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

网络的输出则依网络的连接方式,权重值和激励函数的不同而不同。

神经网络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学习规则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

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但是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能力来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和推理依据, 而且当数据不充分的时候,神经网络就无法进行工作。

其理论和学习算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本文针对大滞后过程,介绍一种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做控制机构[3],用参考模型输出作理想训练目标及以此为基础而建立的广义BP 算法做自适应机构的参考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其基本结构如图2-3所示,图2-3图中FANNC 为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器,r(t)表示参考输入,P y 表示被控制对象的输出,()m y t 表示参考模型的输出,()y e t 和()y c t 分别表示参考模型输出与被控对象输出之间的误差和误差变化量。

()e t 和()c t 则表示被控对象翰出与参考输人之间的误差和误差变化量。

自适应机构采用广义BP 算法结构,它给出FANNC 中权值的修正值。

仿真结果表明,用FANNC 代替了传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中的PID 调节器,利用参考模型输出作为网络学习的期望目标,并以此形成广义BP 算法解决了以往网络学习算法中缺乏理想动态特征的不足及选取理想训练目标的困难。

同时,在性能指标中引入误差的化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稳态精度。

从根本上为一类缺乏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大滞后大惯性对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3. 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测量得到的被控对象的状态经过模糊化接口转换为用人类自然语言描述的模糊量,而后根据人类的语言控制规则,经过模糊推理得到输出控制量的模糊取值,控制量的模糊取值再经过清晰化接口转换为执行机构能够接收的精确量。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模糊化接口、规则库、模糊推理、清晰化接口。

图2-4分析可知模糊控制具有如下优点:设计时不需要建立被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只要求掌握人类的控制经验;系统的鲁棒性强,尤其适用于非线性时变、滞后系统的控制。

主要存在的不足是:确立模糊化的方法主要靠试凑,缺少理论方法;总结模糊控制规则较为困难;稳态精度不是很高。

针对大惯性过程,在前面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在介绍一种模糊PID控制策略[4]。

Fuzzy-PID 复合控制策略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系统偏差大小,响应调整控制方式,使系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当偏差较大时,利用模糊控制器动态响应性能好的优点,使系统响应输出快速跟踪系统输入;当被调量逼近设定值时,此时系统偏差已大大减小,此时采用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积分作用消除系统的余差,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因此,Fuzzy-PID复合控制器兼具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两者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调节品质。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一阶时滞过程对象,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如图2-5所示。

图2-5仿真结果表明,Fuzzy-PID复合控制算法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品质,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4.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是七十年代末期提出的既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又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的控制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不仅利用过程当前及过去的偏差,还要利用模型预测过程输出在未来时刻的变化,根据未来输出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进行计算当前的控制作用,能使控制系统提前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