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伤的防护与救治
![化学武器伤的防护与救治](https://img.taocdn.com/s3/m/79aee3da767f5acfa0c7cd48.png)
防毒碳层
• 物理吸附 蒸气或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凝聚或增
稠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毒剂分子只是被固定在碳表面上
• 化学吸着 防毒碳层上的金属氧化物与蒸气或气体
分子起化学作用
2HCN+Cu2O == 2CuCN+H2O
2HCN+CuO == Cu(CN)2+H2O
• 催化作用 对某些难被活性碳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着的
毒剂,使其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反应,生成无毒产 物留在防毒碳上
CICN+H2O === HCI+HOCN
HOCN+H2O === NH3+CO2
• 透过系数
指透过滤烟层后气溶胶浓度与透过前的 浓度比值的百分数,系数越小滤烟层防毒 性能越好
防毒面具对人体的影响
• 呼吸阻力 • 有害空间 • 面罩的局部作用
生物分析法
动物 鸡、麻雀、鸽
小鱼 蚂蝗 青蛙
几种动物沙林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 眨眼、流口水,瞳孔缩小、站立不稳, 呼吸困难、两腿无力、展翅,抽筋、约 5 分钟死亡
浓度 10 μg/L
游动加快、活蹦乱跳、鳍尾震颤、腹 部朝天,约 10 分钟死亡
2 μg/ml
先活动增加、活跃、分泌粘液,后蠕 动减慢、爬行困难、死亡
(3)洗消器材
• 消毒剂、喷洒车、淋浴车及背囊式洗消器。
(4)急救药品及器械
• 包括一定数量的神经毒急救针、预防片和 抗氰急救针、预防片、阿托品、氯磷定、 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醇软膏、解毕 灵、亚硝酸异戊酯、抗烟剂、呼吸兴奋剂、 止痛剂、皮肤消毒剂等。急救器械应有人 工呼吸器、小氧气瓶、个人皮肤洗消的装 备等。
毒剂侦检
1.化学比色法
化学武器袭击时的防护措施
![化学武器袭击时的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bec5cec9b89680203d82585.png)
第五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武器袭击时的防护措施
化学毒剂的分类
(1)神经性毒剂 (2)糜烂性毒剂 (3)全身中毒性毒剂 (4)失能性毒剂 (5)窒息性毒剂 (6)刺激性毒剂
火箭弹
1000公斤重型航弹
在中国,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 (据日本政府估计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有 70万枚),却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产 生着实实在在的危害。 迄今为止,仍没有治疗这些毒剂受害 的有效的方法和药剂。一旦受害,或者死 亡,或者承受相当的痛苦和漫长的治疗。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迄今我国仅遭 受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
化学武器防护-PPT文档资料
![化学武器防护-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1e8e5e01f69e314332944c.png)
什么是毒剂?
战争中以毒害 作用杀伤人员、 牲畜,或毁坏 植物的有毒物 质叫做毒剂。
各类毒剂杀伤途径:
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素有 “无声杀手”之 称,它是主要以 化学毒剂侵入人 体,引发一系列 中毒症状,从而 杀伤、疲惫敌有 生力量及迟滞敌 军事行动的各种 武器器材的总称。
化 学 武 器 标 识
突发性强 扩散速度快 受害面广 持续时间长 后果复杂等特点
回顾历史 警示今天
1984年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 部博帕尔市北郊的农药厂,突 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 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 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 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 来。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 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 故。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 多拉的魔盒。有30吨毒气化作 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 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 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 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 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这 就是震惊世界的博帕尔化学泄 漏事件,它直接致使3150人死 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 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 15万人接受治疗。
回顾历史,警示今天
1993年8月5日,深圳 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 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 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 事故。爆炸引起大火, 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 生第二次强烈爆炸, 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 和火灾。到8月6日5 时,终于扑灭了这场 大火。这起事故造成 15人死亡,200多人 受伤,其中重伤25人,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 亿元。
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给许多中国人带来伤害, 我国遭受化学武器直接伤害者已达2000余人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
第三课化学武器
![第三课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172f439cdaef5ef7ba0d3cee.png)
第三课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毒剂种类及化学武器杀伤特点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图3-1几种化学武器一、化学武器的特点1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
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
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1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无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2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
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
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
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
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
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
亚当气无色无味。
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
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图3-2化学毒剂的中毒症状6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战和二战中有哪些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2、了解现代化学武器诞生的历史,并与同伴交流。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四章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人民防空教育教案第四章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1e2c94dc76a20029bd642dbe.png)
第四章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化学武器及其防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武器概念及其区别于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2、了解毒剂的种类、性能及中毒症状;(二)能力目标1、了解化学武器袭击征候;2、学会对化学武器防护的基本方法;掌握消毒要领;3、了解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4、学会用简易器材进行防护。
(三)德育目标1、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正确价值观,积极与恐怖、主战势力做斗争。
2、树立防范意识,通过学习.增强对化学武器防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化学武器防护的基本方法教学建议:通过对某些毒剂性能及中毒症状的了解,与同学们一起分析防护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由于化学武器的危险性很强,不能进行现场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防御常识、防护方法及急救措施成了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用时:8分钟)(二)化学武器概念:(用时:2分钟)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做军用毒剂(简称毒剂),装有毒剂并能施放毒剂的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
(三)认识化学武器及化学毒剂(用时:8分钟)1、化学武器的特点:通过对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例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侵略者之所以选择化学武器就是因为它有了区别于其他武器的优点,这也就是它的特点:(1)剧毒性——化学武器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人员,它对在毒袭区内的无防护集群目标的杀伤率可达50%ˉ90‰。
(2)中毒途径多——毒气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3)杀伤范围广———般情况,化学弹与同等口径的普通弹比较,其伤害范围可大十几倍。
它能伤害袭击地域内和下风方向一定范围内未加防护的人员,还能透入不密闭的工事内,伤害隐蔽的有生力量。
(4)作用时间长——毒剂污染的地面、水源、物体表面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持续的时间更长。
(5)影响因素多——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的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和地形地物影响较大,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国防教育第四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国防教育第四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5c4c22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2.png)
国防教育第四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
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
教学重点: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
教学难点: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多,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为避免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应学会及时地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
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一)、观察投放迹象敌机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
落在地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
若使用毒气弹,炸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
(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动物对毒剂较敏感,症状出现快。
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
鸟、鸡、鼠、兔、羊、狗等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
植物染毒时,叶子会出现有色斑痕,茎叶会卷缩甚至枯萎,毒剂落在花上,花朵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大部分毒剂都有一定的气味,并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
空气中突然出现某种气味,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口舌发麻、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烧灼、发痒、刺痛等感觉,说明可能中毒。
二、防护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
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
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用兔子实验的录象)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体防护。
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03d2dc06cc7931b765ce15c7.png)
对化学事故的个人防护
•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周围的地 形、地貌、工厂和单位,注意附近可能存在的 毒物和危险品的种类,了解他们泄漏、爆炸、 污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有针对性的准备好防 护器材、药物 了解和学会毒物和危险品泄漏、污染的判定方 法。随时根据“听、嗅、看、侦”做出判断 一旦发现毒物和危险品泄漏和污染,先自救, 采取对呼吸道、眼和皮肤的全面防护措施,尽 快撤离危险区,并进行消毒
化学事故的形成原因
• 1、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的工厂与居 民区混杂,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工厂、运输单位设 立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 2、有些化工厂生产条件差、设施陈旧,为化学 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3、随着化学工业自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化工产 品数量猛增,有70%是是有毒有害的。因此在储 存和运输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燃烧、泄漏 等化学事故
★ 持续时间长
★ 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化学武器的局限性
★ 气象因素
风向:顺风利于使用毒剂;逆风/不定等使用不利。 风速:小于1m/s 或 大于6m/s时,不宜使用。 气温:温度高加速蒸发,严冬时某些毒剂凝结。 湿度:湿度大,稀释作用,毒剂浓度降低。 雨雪:冲刷、水解、覆盖等。
★ 建筑、地形、地貌
现代化学战之父
化学家弗里茨•哈伯 发明了合成氨技术,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合成氨技术生产出了化肥,解决了德国的饥荒问 题 利用氨的氧化,生产了硝氨和黄色炸药,解决了 德国的军火问题; 利用化工原料氯气和光气,进行一次次化学战。 战后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德国如果失去哈伯, 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哈伯成了制造这场人类血腥 大屠杀的罪恶元凶之一。
二战以来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美国军队违犯战争法规,多次对中国人民志 愿军和朝鲜军民实施毒气袭击。 1952年2月~1953年6月,美军采取炮击和空 投的方法,对志愿军防御地区进行毒气袭击101起, 施放化学毒剂有17种(其中糜烂性6种,窒息性2种, 血液与神经中毒性 3 种,喷嚏性 3 种,催泪性 3 种 ) , 志愿军部队1095人中毒,其中死亡145人。
日遗化武安全防范知识点教育
![日遗化武安全防范知识点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43908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f.png)
日遗化武安全防范知识点教育
日遗化武安全防范知识点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 化学武器的种类:教育人们了解化学武器的种类,如神经毒剂、生物毒剂、化合剂等。
让人们了解不同种类化学武器的特点和危害。
2. 急救知识:教育人们化学武器暴露后的急救知识,包括如何
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及时撤离受污染区域、及时进行洗浴等去污净化
措施,以减少化学武器对人体的伤害。
3. 防护装备的使用:教育人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等,掌握正确的穿戴方法和保养方法,以提高自身的防护
能力。
4. 安全逃生演练:组织实施化学武器暴露情景下的逃生演练,
让人们了解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和逃生路线,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5. 污染后的环境净化:教育人们了解化学武器暴露后的环境净
化方法,包括如何清除和处理污染物、如何进行空气净化等,以减少
化学武器对环境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系统:介绍监测和预警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让人们了解如何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化学武器的信息,以及
如何正确应对。
7.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
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武器的危害和防范方法,从而提高整个社
会的化学武器安全防范能力。
以上是日遗化武安全防范知识点教育的一些内容,通过这些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化学武器对人体和环境的
伤害。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384ea97c1cfad6185fa735.png)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一、核武器与核事故(一)核武器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
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
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
化学武器的损伤与救护
![化学武器的损伤与救护](https://img.taocdn.com/s3/m/91bed7e5770bf78a652954bd.png)
化学武器的损伤与救护定义与分类定义:化学武器是指用于战争目的,具有剧烈毒性、能大规模地毒害、杀伤敌方人畜、植物的各种化学物质,又称化学战剂。
化学战剂按毒理和临床症状来分为6类:1、神经性毒剂: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类毒剂。
在现有毒剂中它们的毒性最高,主要有沙林、棱曼和维埃克斯。
毒理作用:神经性毒剂进人人体后,迅速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胸闷、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涎、多汗、肌肉颤动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惊厥抽搐而死。
分类2、糜烂性毒剂: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和路易氏剂。
作用:吸人芥子气及路易氏剂后,在短时间内立即出现支气管炎、流涕、咳嗽,严重时呕吐、便血,甚至死亡。
眼睛接触到芥子气及路易氏剂后,会引起眼睛感染,严重时会失明。
3、窒息性毒剂:损伤肺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窒息而死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光气。
作用:光气中毒时,人首先感到强烈刺激,然后产生肺水肿窒息而死。
光气中毒有4~12小时的潜伏期。
分类4、全身中毒性毒剂:破坏人体细胞的功能,引起窒息死亡的一类毒剂叫做全身中毒性毒剂。
这类毒剂包括氢氰酸和氯化氰。
作用:这类毒剂极易使空气染毒,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中毒。
中毒后,舌尖麻木、严重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5、刺激性毒剂: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强烈刺激的一类毒剂。
这类毒剂包括苯氯乙酮和希埃斯等,中毒后立即流泪、打喷嚏、皮肤发痒。
6、失能性毒剂:使人精神失常、四肢瘫痪的一类毒剂。
主要有华兹。
华兹中毒后,人产生幻觉,判断力和注意力减退,出现狂躁、激动、口干、皮肤潮红等症状。
分类按使用效果分类1,致死性毒剂:速杀性毒剂,指人员中毒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引起死亡的毒剂,如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非速杀性毒剂:指人员中毒后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引起死亡的毒剂,如窒息性毒剂,糜烂性毒剂;2,非致死性毒剂:指中毒后造成人员神经迟滞,使战斗力丧失的毒剂,如失能性毒剂,小剂量的糜烂性毒剂。
化学武器及化工事故的防护
![化学武器及化工事故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6b602d0ce87101f69e319534.png)
化学事故的形成原因
• 1、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的工厂与居 民区混杂,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工厂、运输单位设 立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 2、有些化工厂生产条件差、设施陈旧,为化学 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3、随着化学工业自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化工产 品数量猛增,有70%是是有毒有害的。因此在储 存和运输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燃烧、泄漏 等化学事故
化学毒剂种类和主要中毒症状
• (3)全身中毒性毒剂 • 它是一类能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 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口舌麻木、 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 • (4)失能性毒剂 • 它是一类能造成思维和运动功能障碍使人员 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主要有BZ等。人员可 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较迅速,主要中毒 症状是神经错乱、幻觉、嗜睡、身体瘫痪、体温 或血压失调等。
在齐齐哈尔发现 的日军毒剂桶
一、化学武器危害及防护
化学武器
• 炮弹 • 航弹 • 导弹 • 地雷 • 布洒
化学武器的施放方式及外观景象
• ①、化学武器使用时,爆炸声音小而低沉,飞机 经过的地面和植物上可以看见油状液体 • ②、战时如果发现突然出现大量气雾、烟尘、空 气中有持续浓重异味。眼睛、呼吸道感到受刺激 • ③、动物出现异常,如:鸟类飞行困难;鸡、羊 等出现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 稳,抽搐等症状,并相继死去。 • ④、植物发生变化,花卉、树叶、草丛发生大面 积变色或枯萎
化学毒剂种类和主要中毒症状
• (1)神经性毒剂 • 它是一类能破坏神经系统的毒剂,主要有 沙林、梭曼、维埃克斯(VX)等。人员可通 过吸入或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 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多汗、全身 痉挛等。 • (2)糜烂性毒剂 • 它是一类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人员通过吸入或皮 肤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主 要中毒症状是炎症、溃疡。
化学武器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武器的危害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ca31d0dcc7931b765ce15f3.png)
第三课化学武器及其防护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武器的种类及杀伤特点2、了解化学事故形成的原因及特点3、掌握对化学武器、化学事故的防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二、授新课(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精品文档]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fcd3652a45177232e60a224.png)
化学武器及其防护化学武器也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
它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灭绝人寰的杀伤效应,立即遭到世人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上虽早就签订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公约和协议,但未被真正完全履行。
化学武器的扩散局面日益加剧,且有愈来愈常规化的趋势。
一、化学武器概述(一)军用毒剂及化学武器的概念军用毒剂是指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化学物质,简称毒剂。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牵制和困扰敌人的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如装填有毒剂的手榴弹、地雷、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
(二)化学武器的发展概况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位于比利时的伊泊尔地区。
1915年4月22日下午6点零5分,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180吨储存在约6300只吹气钢瓶中的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多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俘,使德军一举突破联军阵地。
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伊泊尔毒气战”。
自伊泊尔毒气战之后,许多交战国,如英、法、美等国为了在战场上制胜对方,都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各种化学武器。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总量达125万吨,毒剂品种除氯气外,还有芥子气、光气、路易氏气、亚当氏气、氢氰酸等多达数十种,因毒剂中毒伤亡130多万人,占整个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4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美军侵朝和侵越战争、两伊战争等战争中都曾多次大量使用或策划使用过化学武器。
70年代以来,化学武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局部地区化学武器使用频繁;二是化学武器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
目前掌握化学武器生产技术的国家已有20多个,拥有化学战能力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
从发展方向看,一些化学武器大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制:一是发现新型毒剂,增强其杀伤作用;二是不断改进化学武器的使用手段,提高其实用性能;三是逐步将化学武器纳入常规武器系统;四是解决化学武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实现二元化、弹药子母化、集束化,做到一弹多药或多弹一药等。
第九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第九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3b3b3612f78a6529647d53dc.png)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深入阐述:
一、发现 二、防护 三、消毒 四、急救
一、发现:(P35)
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 作的前提。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 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1、观察投放迹象:
敌机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 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落在地 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若使用毒气弹,炸 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 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
急救药物
适用毒剂
使用方法
解磷针、阿托品、 神经性毒剂、 在肌肉发达部位注射1~ 氯磷定 含磷农药中 2支解磷针,无解磷针时 毒 注射阿托品、氯磷定。 硫代硫酸钠、抗 芥子气中毒 烟剂 亚硝酸异戊酯、 氢氰酸、氯 亚硝酸钠、硫代 化氰 中毒 硫酸钠 抗烟剂 乌咯托品 依色林 刺激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 毕兹中毒 中毒早期静脉注射,呼 吸道损伤时吸入。 放在中毒人员面罩内吸 入,可用5~6支静脉注 射。 吸入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5、失能性毒剂中毒后:一般不要用药, 立即离开染毒区到上风处休息。严重时用 胆碱能药物对抗,还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 10—20毫升,或口服尤色林1—3毫克,也 可以针灸。 6、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应吸入抗烟混合剂 解除刺激症状;对眼睛用2%小苏打水和净 水冲洗;对粘在皮肤上的粉末用布擦净后, 再用0.2%高锰酸钾和氨胺水冲洗。误食应 催吐。
3、窒息性毒剂中毒时:中毒人员保持安 静,注意保温,多喝热茶,减少氧气消耗, 有条件时可输氧,注射50%葡萄糖、氨茶 碱等。严重时送医院治疗,禁止做压胸人 工呼吸。
4、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时:吸入亚硝酸 异戊酯,同时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溶液10 毫升。也可以静脉注射40—50毫升亚甲兰 葡萄糖溶液或注射50毫升25%硫代硫酸钠。 对症治疗:可作人工呼吸、输氧、打强心 针等。
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及防护
![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15ae574e941ea76e59fa040b.png)
二、室内人员防护方法 防护的原则是:利用坚固的建筑部位 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
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利用墙角应利用墙角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
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片使人员击伤或造成其 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立即抖落身上的尘土,迅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若没有人防工程,也可以进入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防止 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一、个人防护的原则和方法 从毒剂侵入人体的染毒途径可以推测,对化学武器的防护的最根本的原则,应
是阻隔毒剂侵入人体的多种途径,并紧急撤离染毒区救治。 此时正确的行动,应该是在及时保护自己的同时,采取各种方法向有关人员报
警。个人防护主要包括: (一)呼吸道防护 配有面具的人员应立即闭眼、停止呼吸,将面具迅速准确地戴好,在睁眼前要
物来源,阻断外溢,组织群众进行疏散。尽快将中毒者救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 鲜处,解开衣襟,脱去污染衣帽,使毒物不再进入体内。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 难应立即供氧;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心跳骤然停,则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进行消毒。毒物污染皮肤,要有温水或清水彻底冲洗,有条件可用弱酸性或
弱碱性水冲洗,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毒物进入消化道,若中毒者神志清醒,可有 压舌板刺激咽部及舌根引吐,反复进行。误服强酸或强碱中毒不宜引吐,应先洗胃, 绝不能用强酸或强碱中和,可服牛奶和蛋清。中毒者昏迷时,舌应向前方,如装有 假牙应移去,一边急救,一边送医院。解毒药的使用,应在医院或医务人员指导下 进行。抢救过程中对中毒者应注意保暖。
核、化、生武器的 杀伤破坏因素及防护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沈涛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化学事故的防护与急救(word版)
![化学事故的防护与急救(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ced429910ef12d2bf9e721.png)
化学事故的防护与急救(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事故的防护与急救对化学事故的防护、紧急救援应立足于“预则立、不预则废”。
企业或地方有一套务实的组织系统, 有一批精干而又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 一旦发生事故, 能做到召之即来、战之能胜。
不仅能“救民于水火”, 而且能把事故及其灾害的后果降到最低限度, 甚至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企业化学事故的防护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规、规范、规定, 采取必要的防护设施以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劳动安全防护设施:(1)防火、防爆安全设施;(2)防静电设施;(3)防雷设施;(4)触电防护设施。
2.卫生安全设施:(1)防毒防尘安全设施;(2)噪声及振动控制的安全防护设施;(3)防辐射安全防护设施;(4)采光照明安全防护设施;(5)防化学灼伤安全设施。
(二)个人防护用品:1.防护帽:用于防止意外重物坠落或飞击损伤头部和防止有毒物质污染等。
2.防护服:有防静电、防止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肤进入体内的作用。
3.防护眼镜和面罩: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受电磁波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砂石碎屑、化学溶液溅射等损伤。
4.呼吸防护器: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器等。
可将空气中有害物质过滤净化或另行供给气源, 供其呼吸。
5.耳塞:防噪声用具, 应根据环境噪声的强度和性质选用不同的耳塞、耳罩或帽盔。
6.简易防护器具:可按对化学武器所采取防护方法选用各种简易防护器材。
(三)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要求高, 难度大、组织复杂。
救援中还要有侦察、洗消、灭火、抢救、人员防护撤离、通信联络、器材保障等多项内容。
因此救援方案必须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周密细致地制定出应急救援预案, 这是搞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前提和基础。
化学武器袭击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武器袭击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bd9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8.png)
化学武器袭击事故应急预案一、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在面临化学武器袭击事故的应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一份全面、可操作和高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该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化学武器袭击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合理有效的行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遏制事故蔓延,并协调各方资源进行紧急救援和处置措施。
该应急预案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武器袭击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分工、资源调配、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危险区域的封锁与疏散、伤员的救治和撤离、应急物资的储备与分配、媒体沟通与舆情处置、事故后续调查与分析等。
二、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
因此,我们应当成立一支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由相关机构的专家组成,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编写团队应由各相关领域(包括政府、医疗、消防、安全等)的专业人员组成,核心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救援和处置经验。
该团队应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评估风险状况,进行预案编写、修订和完善。
同时,还应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宣传培训、演练指导和技术支持等。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制定应急预案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和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些风险评估和分析应基于可靠的科学数据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确保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风险评估和分析内容包括:潜在的袭击目标、武器种类和特点、爆炸威力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
四、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明确化学武器袭击事故发生后的各项应急行动和措施,确保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迅速、有序地响应和处置。
应急响应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事故报告和调度、危险区域的扩散控制、人员疏散和撤离、伤员的救治和转移、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现场协调与统一指挥等。
五、制定资源调配计划资源调配是应对化学武器袭击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化学防护程度
良好的防护可以减弱化学武器的杀伤和牵制作用。
军用毒剂的分类
★ 按毒性作用分类 1、神经性毒剂:塔崩、沙林、梭曼 。 2、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和氮 芥气。 3、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和氯化氰。 4、失能性毒剂:毕兹 5、窒息性毒剂:光气、双光气、氯化苦、 氯气。 6、刺激性毒剂:西埃斯、西阿尔 7、植物杀伤剂:
军用毒剂的分类
★ 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类
1、暂时性毒剂:是指主要造成空气染毒的毒剂, 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短,只有几分钟至十几 分钟。如沙林、氢氰酸、光气、BZ等。 2、持久性毒剂:是指主要以毒剂液滴造成人员、 地面、物体、水源等染毒的毒剂,其杀伤作用可 长达数小时、数天或数十天。如芥子气、路易氏 气、VX。
二战后局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持续事件最 长、影响最大的化学战; 1980年 9月 22日开始的战争初期,伊拉克就 零星使用了化学武器;共使用化学武器达 240 次 之多,造成伊朗 10 万人中毒 5 万人死亡;伊朗在 后期建立了化学战反击能力, 1988 年 4 月第一次 使用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进行报复。
对化学事故的集体防护 -----进行消毒
• ①、毒物污染皮肤:有条件要用弱碱性水或弱酸 性水冲洗,或者用温水或清水彻底的冲洗。特别 是皮肤皱褶处。 • ②、毒物进入消化道,如中毒者神志清醒,用压 舌板刺激咽部和舌根引吐,反复进行。 • ③、误服强碱或强酸中毒不宜引吐,应先洗胃, 不能用强酸或强碱中和,可服牛奶和蛋清。 • ④、中毒者昏迷时舌应向前方,如装有假牙应先 除去,一边急救一边送医院。 • 抢救过程中对中毒者应注意保暖。
★ 持续时间长
★ 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化学武器的局限性
★ 气象因素
风向:顺风利于使用毒剂;逆风/不定等使用不利。 风速:小于1m/s 或 大于6m/s时,不宜使用。 气温:温度高加速蒸发,严冬时某些毒剂凝结。 湿度:湿度大,稀释作用,毒剂浓度降低。 雨雪:冲刷、水解、覆盖等。
★ 建筑、地形、地貌
演示有害气体伤害机理
1 如果发生意外,出现化学物品 外泄现象,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与 化学物品接触的部位,特别是眼 睛、皮肤等容易受伤的部分。 2 如果现场有人中毒,出现昏迷 甚至休克,目击者应立即拨打电话 报警,寻求帮助。当有人发生窒息 时,应采取心肺复苏术。 4 在紧急疏散时特别应该注 意统一有序听从指挥,并迎 风而逃。切不可顺风求生, 真正安全点在上风向。 3 出现气体泄漏时,可用毛 巾或其他针织品浸湿后捂住 口鼻,最大限度地保护呼吸 系统不被刺激受伤。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清河中学高三19班韩万忠
联合国于1993年在巴黎签署了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 用化学武器及销毁公约》。
一、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 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和破坏 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的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 武器。
化学武器的特点
★以毒性杀伤人畜,不损坏设备器材 ★ 中毒途径多 ★ 杀伤范围广
• •
对化学事故的集体防护 -----组织撤离
• ①、救护人员须穿着防护器材进入现场,控制毒 物来源,阻断外泄,组织群众进行疏散 • ②、将中毒者救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 衣襟,脱去污染衣帽,使毒物不再进入体内。 • ③、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应立即供氧;如 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骤停,进行 胸外心脏按摩。
杀伤性化学袭击、扰乱性化学袭击和迟滞性化学袭击三种。
防
★集体防护
护
利用人防工程进行的防护。
★个人护
★呼吸道防护
★眼睛防护
★皮肤防护
★服药预防
化学战史
◆现代化学武器的诞生
◆一战中的化学战
◆二战中的化学战 ◆二战以来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 ◆化学事故及恐怖事件
现代化学武器的诞生
化学武器的威胁
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巨 大的杀伤作用,引起了各主要交战国的高度重视。 他们纷纷效仿哈伯,积极研制并使用化学武器, 化学炮弹和皮肤糜烂性毒剂相继问世,出现“二 元化学武器”。化学战也愈演愈烈。在整个战争 期间,将近有130万人中毒,其中9万人死亡;另 外,化学战后的幸存者中,约有60%的人因伤残 不得不离开军队。
二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
◆欧洲战场——1939年波军少量布洒芥子气、1942年 德军在克里木半岛对苏联使用化学武器、1943年盟 军在意大利安齐奥滩头化学弹药堆积处被击中、 1943年巴里港美军化学弹药运输船被击中(2000多 人死亡); ◆德军在集中营内使用毒气屠杀战俘和平民; ◆太平洋战场——日军在海岛战役中少量用毒、在缅 甸作战中使用化学武器; ◆中国战场——日军多次使用。
一战中的化学战
◆伊珀尔毒气战——毒气钢瓶攻击成功
德军于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珀尔战线前 沿 6 公里正面上,预先布设约 6000 具装有氯气的 吹放钢瓶,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向英法联军阵 地吹放。由于对方毫无戒备,约 15000 人中毒, 其中近5000人死亡,阵地被突破8~9公里,开了 化学战的先例。
军用毒剂的分类
★按杀伤作用后果分类
致死性毒剂:此类毒剂毒性强,主要用于杀伤对方 有生力量,削弱战斗力。如沙林、梭曼、氢氰酸。 非致死性毒剂:此类毒剂使用后,一般不会造成死 亡,但能使对方迅速出现暂时降低战斗力的现象。 如BZ、CS。
化学武器的战斗使用
★ 使用兵器 按战斗使用,化学武器一般有毒剂炮弹、炸弹、导弹、火 箭弹、航空布洒器、地雷、手榴弹和毒烟罐等,毒剂弹又可分 为暂时性毒剂弹和持久性毒剂弹。 ★施放方法:即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和布洒法。 ★ 化学武器的袭击方式 化学武器的袭击,可根据不同作战目的采用不同方式,一般有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
◆齐会战斗——120师在冀中平原消灭日军最多 的一次战斗(700多人),1939年4月23日日军对河 北河间县齐会村发动攻击,久攻不下,遂释放毒 气,主要是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亚当氏剂), 造成500余人中毒。 ◆北坦惨案 ——1942年5月27日,日军101师团 2000人包围河北定县北坦村,在地道口施放毒剂, 使躲藏的群众共800余人被杀害。
对化学事故的个人防护
•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周围的地 形、地貌、工厂和单位,注意附近可能存在的 毒物和危险品的种类,了解他们泄漏、爆炸、 污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有针对性的准备好防 护器材、药物 了解和学会毒物和危险品泄漏、污染的判定方 法。随时根据“听、嗅、看、侦”做出判断 一旦发现毒物和危险品泄漏和污染,先自救, 采取对呼吸道、眼和皮肤的全面防护措施,尽 快撤离危险区,并进行消毒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
八年侵华战争,日军化学战贯穿全过 程,遍及我国18个省区; 在正面战场, 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达1668余次,国民党军 队中毒4.7万多人,死亡6000人以上; 在 敌后战场,日军用毒达423次以上,八路 军及华北地区中毒3.3万多人。使用其毒 气种类有芥子气、二苯氯砷和光气等糜烂 性、刺激性、窒息性毒剂。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毒 气罐毒气泄漏伤人事故,截至 2003年8月8日,已有29人中毒 住院治疗,其中3人伤势严重。 经专家进行现场勘察,初步认 定5只金属罐为日本侵华战争期 间遗弃的化学毒剂,。 伤 者 腿 部 现 现 糜 烂
在齐齐哈尔发现 的日军毒剂桶
二、化工事故及防护
惨痛教训
1984年12月2日子夜,印度博帕尔市郊联 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死 亡2892人,致伤残者20多万人. 1993年8月5日下午,深圳清水河仓库发生重 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2.5亿元。
化学事故的形成原因
• 1、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的工厂与居 民区混杂,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工厂、运输单位设 立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 2、有些化工厂生产条件差、设施陈旧,为化学 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3、随着化学工业自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化工产 品数量猛增,有70%是是有毒有害的。因此在储 存和运输时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燃烧、泄漏 等化学事故
二战以来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
越南战争(1961-1975)
美军使用以橙色剂为主的植物杀伤剂造成 153.6万人中毒,3000余人死亡; 大量使用(刺激剂)催泪剂苯氯乙酮、亚 当氏剂、CS等; 首次使用失能剂BZ,对神经性毒剂VX进行 野外试验。
二战以来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
两伊战争(1980-1988)
军用毒剂的分类
★ 按杀伤作用的速度分类
速效性毒剂:这类毒剂能使人很快出现中毒症状, 战斗中能使对方人员迅速致死或暂时失能而丧失 战斗力。如沙林、氢氰酸、CS。 非速效性(延缓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症状通 常在1至数小时后才能出现,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才能影响对方人员的战斗力。如芥子气、路易氏 气。
化学武器的威胁
化学武器俗称“毒魔”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 三大家族中,化学武器最先横空出世,有着百年的 罪恶史。与核武器、生物武器相比,它的研制、装 备费用和所需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几乎所有具备 化工工业的国家都能生产,因此,倍受一些无力研 制和生产核武器、生物武器的不发达国家的青睐, 被世人称作“穷国的原子弹”。
人类应用有毒的化学物质由来已久, 包括生产斗争和从事战争。远古时期, 人们为了生存,燃烧未干的木材或湿草 产生刺鼻的浓烟,将藏匿在深穴岩洞中 的野兽熏出,然后猎取而食。后来,人 们将这种方法用于战争,以对付敌人。
现代化学武器的诞生
我国古代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战例。《左传》中 曾记载公元前5-6世纪:“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 秦时,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公元1000年, 有个叫唐福的,把他所制的毒药烟毬献给宋朝廷。 毒药烟毯有点象雏型的毒气弹,毬内装有砒霜、 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 削弱战斗力。宋初《武经总要》里,不仅描述了 这种武器,而且还记下了当时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