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措施
不⽂明旅游⾏为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措施 不⽂明的旅游⾏为是很多旅游景点经常出现的问题,那么不⽂明⾏为是如何产⽣的呢?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不⽂明⾏为产⽣的原因,⼀起来看看。
不⽂明旅游⾏为产⽣的原因 ⼀是从我国⽂化的⾓度来看,我国⼀直奉⾏的是以“仁、义、礼、智、孝”为主体的传统⽂化,对于公民的公德⼼和⽂明修养⽅⾯的培养还较为薄弱,这就导致了公德⽂化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定的氛围,长期处于这种私德⽂化下的旅游者,往往只顾及⾃⼰或者家⼈的感受,⽽不会将精⼒放置在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等⽅⾯,⼤部分景⾊优美的旅游胜地都会在长假过后变成遍地垃圾,这种“中国式”丢垃圾的现象,不仅表明了我国国民在公德⼼和⽂明修养还亟待提⾼,也暴露出我国教育传统中有关公民教育的缺失之处。
⼆是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也是引发不⽂明旅游⾏为的⼀⼤因素。
⼈们进⾏旅游消费时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种休闲、放松的感受,这种⼼境之下的旅游者往往会放松对⾃⼰⾏为的约束,道德的约束⼒也容易被⼤幅度减弱。
从这个⾓度来看,⼀些⽂化层次和个⼈修养都较好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发⽣的不⽂明旅游⾏为往往是受到这⼀因素的影响。
三是我国社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随意性决定了⼈们并不重视由不⽂明旅游⾏为引发的后果,常常在⽆意当中就会造成旅游环境的⼈为伤害。
除此以外,我国旅游⾏业的兴起时间不长,短短⼏⼗年内,⼈们所积累的旅游经验尚浅,⼈们还不能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个⼈私⼼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很多景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物品丢失情况,⽐如在深圳⼀个景点中,⼀些极具特⾊的泥塑被市民拿⾛或损坏,给景区造成了巨⼤的经济损失。
应对不⽂明旅游⾏为的措施 为了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形象,降低游客不⽂明⾏为的发⽣,则必须从多个⽅⾯对不⽂明旅游⾏为进⾏控制,这才能让“⽂明旅游”真正融⼊⼤众的⽣活当中。
通过⽂化和教育来根治不⽂明旅游⾏为 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明现象如同⼀⾯镜⼦,映射出我国的⽂化和教育中应该加强⼈⽂精神渗透,培养民众的公德⼼是杜绝不⽂明旅游⾏为的根本所在。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会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甚至给民族和国家形象蒙羞。
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1.文化传统因素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缺少公德意识。
2.道德感弱化因素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
3.教育传统因素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
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
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4、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
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
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公德素质和秩序意识。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问题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
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
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 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 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从赴泰旅游不文明行为来谈出境文明旅游的改进对策
从赴泰旅游不文明行为来谈出境文明旅游的改进对策姚懿菲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条件的提升,我国出境旅游增长快速,而对于旅游途中的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道德挑战。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而随着出境游旅客有悖于公民文明行为的道德缺失问题,不仅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媒介聚焦的热议话题。
基于此,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规章,提升公民素质、维护国家形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完成。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市场。
据国家旅游局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一亿人次,年增速达到19.49%。
出境游本身是愉快的,而随着出境游人数的剧增,随之而来的在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则频频受到媒体的曝光,随地吐痰、排队加塞、乱写乱画、公共场所高声打电话,以及在公共洗手台洗脚等不文明行为更成为扣在中国人头上的一顶“不文明帽子”。
2015年4月,旅游局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首次从制度上来规范游客的旅游出行行为,也是从法制及道德准则上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直接约束和规范。
一、从赴泰旅游不文明行为来审视旅游基本道德的缺失泰国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自然景观,成为我国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赴泰旅游热潮的不断升温,我国公民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受到媒体关注。
规范出境游行为,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群体的小话题,更是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难题。
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马尔代夫,曾对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提出建议,不要乱扔矿泉水瓶,不要去破坏珊瑚礁,不要乱丢垃圾,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信仰等等。
反观赴泰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其心理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无知型、二是知而未做型,三是知而不做型。
有学者从人的心理需求分析出发,提出在旅游行为中的许多倒逆现象,多与旅游者的心理变化有关。
如从最初的工作到出游玩耍,似乎是对自我现实生活的一种释放,可以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可以随心所欲的任意行为,以致于责任感缺失、自我放纵。
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分析
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分析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闲暇时间外出观光、度假的游客日渐增多。
中国出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部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也屡屡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披露和报道。
有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当众脱鞋、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声说话、坦胸露背、爱占小便宜等不雅行为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
虽然这只是少数部分出境旅游者的行为,但是却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居民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上升到用来代替全体中国人,进而会影响到国家形象、国际交流活动以及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
加强国民出行文明行为,也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字:旅游不文明形象发展一、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1、美国:骑在华尔街金牛上大肆拍照纽约华尔街的那只金色铜牛,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到纽约的游客常常要到牛前合个影,希望带来点好运气。
然而,有一群中国游客则是翻身骑牛,大肆拍照留念。
旅游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项休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
但一桩桩、一件件境外“丢人事件”发生后,我们需要静心反思,中国游客怎么了?2013年07月30日09:36来源:大河网2、埃及千年神庙浮雕被刻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晚报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
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
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2013年05月25日13:06来源:新闻晚报3、黄渤发微博称帕劳潜水时捞到“中华”烟盒原标题:“中华”的脸丢不起本报讯(记者李俐)昨天,正在国外度假的黄渤在微博中晒出了中国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照片,并感慨说:“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中华)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这条微博得到了过万网友的热议和支持。
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与建议
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与建议本文就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旅游者自身、旅游机构或旅游区的引导和相 关奖惩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对症药,并总结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当前旅游业的管理具有景区现拍马屁涂鸦” “多名中国游客在颐和园外墙小便 宫文物铜缸被刻字‘到此一游' ”及“长城青砖变签到簿等事件的报道,同时还公布了很多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旅游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 一)旅游教育力度不够我国旅游消费教育工作长期滞后,造成国人旅游素质普遍较低。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其最明显的特 征在于异地性和暂时性,它主要体现在旅游中游人道德感较 低,责任约束力不够,占有意识外显等特点。
而由于中国在最近看到一个网站上发布了一则“ 中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大盘点”的新闻,有“杭州西湖成了‘洗脚池'”“青岛浮山 ” “故 如“ 中国游客在卢浮宫前泡脚到此一游”现身埃及 3000 年前文物”“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 嚳嚳 ” ,等等。
旅游者消费教育工作的长期滞后,致使我国公民在旅游消费理念、旅游文化素养、旅游技能及习惯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成为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根源。
旅游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旅游者要明白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并不属于个人,更加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公众,任何个人没有权利也不应该去破坏或占有,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每一位旅游者都应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养成这种意识,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到公众东西的重要性,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据为已有,随意丢弃废物,“到此一游” “西湖洗脚”等现象多源于此。
二)缺少正确的引导游客对景区的认识肯定是比较模糊的,一般是通过网络或别人的建议了解到景区的相关情况,如果对景区的情况知道得比较详细就没有必要去旅游了。
所以,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导游的引导。
导游不仅要向游客介绍景区的景色、亮点,更要对景区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进行详细引导。
浅谈中国游客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国游客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中国游客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1. 文化差异:中国游客往往缺乏文化素养和对当地文化差异的了解,因此可能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
2. 旅游热潮: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产阶层的增长,中国游客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 缺乏规范: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尚不成熟,缺乏有效规范和管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对策:
1. 提高游客文化素养: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旅游意识,以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2.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制度和规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执法。
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惩戒。
3. 加强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游客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最终实现互相尊重和和谐共处。
总之,提高旅游文化素养和合理管理旅游产业,是减少和预防不文明行为的重要途径。
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及形象改善分析研究
2018年3月下半月刊
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及形象改善分析研究
黄 露
本文重点探讨在出境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总会有报道中国游客各种不文明行为的新闻,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如 何引导和改善国人出游的形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规 性消费,出境旅游也日益普及。在中国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 下,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家。仅 2016年,出境人次就达到了1.37亿,花费达1 098亿美元,约合7 600亿人民币。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66
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成因
大部分人将中国出境旅游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概括为:中国 游客素质差。但笔者认为,这样说过于片面。相对于国内旅游的 游客,出境游客往往具有更丰富的旅游经验,对文明规范也更注 意,相对在国内也更收敛自己的行为。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各种 问题呢?究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化差异 很多所谓的不文明行为,并不是出于有意为之,而是由于游 客出发前没有做好功课,对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礼仪习俗等缺 乏了解,既没有“入乡问俗”,更没有“入乡随俗”。比如大声 喧哗,在国内吃饭,人们认为要说说笑笑够热闹才尽兴,但在国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oc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底蕴,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友好、好客,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称赞。
然而,21世纪的今天,我W部分出境旅游的公民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
而文明,也是目前的热点问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民在出境旅游屮的不文明行为现状与口益强调国家软实力的国际竞争趋势,使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变得更为紧迫。
因此,解决我国出境游客不文明现象刻不容缓。
木文首先对目前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举例,进而与他国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原因,进行了讨论,最终提出儿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礼仪之邦,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行为改变,文明素质,软实力,素质提升。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俗话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民的追求己经不仅仅局限与六、七十年付的吃的饱,穿的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
人民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过程中,旅游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人们通过旅游,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而出境旅游,更是受到部分条件优越的人的青睐。
从一组数据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出国旅游的需求之大。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212. 31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694. 54万人次。
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的总人数上升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的人数为2298万人次,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7. 98%和230. 87%。
2001年,因私出境的人数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为57. 29%, 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9. 65%,增长了22. 36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3100 万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出国游付表了国家的“国格”。
关于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思考
关于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思考1、我国出境旅游者的不文明现象据国家旅游局统计,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人数在2006年达3400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
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出境旅游热的兴起使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新兴旅游客源大国的形象更加突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出境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却越来越频繁。
2002年5月19日香港《亚洲周刊》有一篇题为《中国游客的“七宗罪”》的报道,历数了一些中国游客的的七大“罪状”。
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丑闻”事件引发了内地和香港网民激烈的争论,最后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
针对内地游客种种“不文明”行为引起香港居民抵触情绪的事实,北京《新京报》曾发表社论,题目是:某些大陆游客“丢脸丢到迪斯尼”。
在法国巴黎圣母院竖起了“请勿喧哗”、在泰国皇宫竖起了“请随手冲水”等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中文告示牌;有些国家甚至采用了让华人旅行团隔离用餐等非常措施。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让人又好笑、又可气。
但同时,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行为总是受意识所支配的,所以我认为,旅游者自身应该为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负有最大的责任。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农业文化为基础文化,中国人民创造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是农业文明史,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使现在国人身上仍然保留着难以完全祛除的“小农”意识。
一些中国游客将家乡习以为常的。
但难与国际接轨的行为举止带出国门,如在豪华酒楼赴宴时脱鞋盘腿而坐以及在国外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等,这些都是目的地居民难以接受的不良习惯。
其次,中国文化属于群体文化,处于群体文化当中的人们喜欢热闹,主张团结协作,因此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大多随团行动,目的是希望相互照应。
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一些游客在飞机、车船上、餐厅里大声喧哗,甚至在酒店大开着房门,穿着睡衣互相串门等在外人眼里的“不文明”行为。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雅举止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第二、非意识状态的信息加工作用。意识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对自身的身心状态及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人们在清醒意识中进行的心理活动只是冰山的一角,绝大多数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在意识层次上完成的。非意识加工的范围要比意识加工广得多,加工的对象也比意识加工要多得多。如我们会不加思考地走路、骑自行车等。有时人们下决心要改掉一些不雅的举止习惯(如坐着时不停的抖腿),可又不知不觉,情不自禁的“重操旧业”。同样少数旅游者的不文明举止,有些是由于非意识状态的信息加工导致的。
正文:随着中国公民个人收入的不断上涨,假期和空余时间的增加,外汇瓶颈的逐步开放,中国除了正在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场之外,出境游业务也发展迅速。
然而,近年来中国大陆出境游的文明状况不容乐观。国内出境旅游者在领略神奇峻美的异域风光,品味多姿多彩异域文化的同时,也把一些生活陋习带往世界各地,使中国的文明形象一度受损。
(二) 职业意识
①服务意识
领队在整个团队旅游过程中,代表组团社对团队的旅游质量负责,必须有时时刻刻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
②证件意识
领队要帮助或提醒旅游者保管好证件,特别是护照。
③安全意识
领队要经常提醒旅游者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险的地方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不能丢失客人,更要谨防发生滞留不归现象。
(2)领队教育职能的实施方法
第一、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使出境旅游者自律自尊。作为领队平时应注意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时时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向旅游者传递积极的信息,让他们感觉到在别人眼中他们是有身份、有教养、有文明的贵宾,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应是高雅的,这样他们就会在满足自尊的同时自律其身。
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
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概述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境外旅游作为休闲和度假的方式。
然而,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旅游环境的秩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并探讨如何提高旅游者的文明素质,改善境外旅游环境。
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1. 涂鸦和破坏公共财物境外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或公共场所时,经常会出现涂鸦和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
他们将自己的名字、情侣形象或其他标记刻画在墙壁、树木、石头上,严重损坏了公共财物的外观和价值。
2. 垃圾乱扔和不注意环境卫生在境外旅游过程中,许多旅游者没有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他们随地乱扔垃圾,不顾环境的美观和公共卫生。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也给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清理负担。
3. 不遵守当地规章制度一些境外旅游者往往对当地的规章制度不遵守,包括交通纪律、购物行为、参观礼仪等方面。
他们可能会随意闯红灯、乱穿马路,甚至对当地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尊重,给当地民众和旅游业者带来不适。
4. 不关心当地文化和习俗境外旅游者往往对当地文化和习俗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尊重,表现出对当地传统和风俗的无知和漠视。
例如,他们可能会在敏感场合穿着不恰当的服装,不尊重当地的宗教习俗,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和不开心。
改善境外旅游环境的措施1. 加强教育和宣传政府和旅游机构应加强对境外旅游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可以通过旅游手册、官方网站、导游讲解等方式向游客传达当地的文化和习俗知识,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境外旅游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旅游法规和罚则。
通过严格执法、重罚违规行为,有效遏制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提高旅游环境的秩序和品质。
3. 倡导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旅游倡导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旅游意味着在旅游过程中,兼顾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境外旅游者应遵守当地的环保政策和规定,尽量减少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关心当地社区的发展和福利,努力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人旅游中存在的陋习原因及对策
国人旅游中存在的陋习原因及对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旅游探索。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发现国人旅游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拥挤拍照、跳过队伍等,这些行为已成为一种无形的旅游“陋习”,影响了旅游的氛围和形象。
这些“陋习”行为的存在,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素质教育第一方面,缺乏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在各个阶段进行的多方面教育和熏陶密不可分的。
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然而,对于旅游素质方面的教育却几乎没有。
这导致了很多国人的旅游素质比较低,缺乏对旅游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了解。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倡导国家加大旅游素质教育力度,针对旅游市场中的缺失和陋习,提高国人对旅游行业的素养。
要从小孩开始,从学校开始,我们要加强与旅游公司的合作,将旅游素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
二、旅游行业利益驱动第二方面,旅游行业利益驱动。
目前,旅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令人艳羡的市场,所以很多旅游公司往往急于求成,为了吸引顾客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和规范。
不少旅游公司长期以来陷入了“以经为本”的误区,忘记了自己对旅游市场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因此,建议国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制定出相关的法规和规范,对于违规现象进行处罚,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对旅游公司的监管力度,鼓励旅游公司培育高素质有责任感的旅游人才,从而打破自身利益的驱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游客心态问题第三方面,游客心态问题。
由于个人心态的差异,也是造成国人旅游中存在“陋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游客可能会表现出不尊重他人、自私的行为,对周围的环境、游客、门票等等不予关注,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可取的,往往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和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大家树立良好的旅游心态,提高个人素质,自觉遵守旅游规范,尊重周围的环境和人群,维护旅游秩序,同时也要拥有针对问题的冷静处理和合理的对待方式。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会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甚至给民族和国家形象蒙羞。
纠正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1.文化传统因素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缺少公德意识。
2.道德感弱化因素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
3.教育传统因素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
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
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4、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低下是传统教育缺失的结果之一。
环保意识差,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影响,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不文明行为.改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对策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公德素质和秩序意识。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问题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
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
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旅游者行为失范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一些旅游者为了自己的兴趣或目的,会对景区环境、文物古迹、当地居民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影响。
那么,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一)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导致旅游者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旅游者在外国旅游时,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不适应、不理解并因此采取不良的行为。
比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能随便摄影,不能在街上随便吃东西等,但是因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许多旅游者都无法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文化礼仪。
(二)盲目跟从在旅游过程中,某些旅游者可能会盲目跟从旅行团,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影响。
此外,有些旅游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偏见和目的,而违背旅游界面的道德规范。
(三)资源损耗旅游者带来的生活垃圾、废水排放、自然资源损耗等行为也会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失。
这些不良行为,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也会为景区和当地政府带来沉重负担。
二、对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对策研究(一)加强旅游教育旅游教育应成为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需引入以道德规范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帮助旅游者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惯等,提供一些旅游手册和指南,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遗产和法律法规等,从而降低了不良行为的产生。
(二)加强目的地建设政府和当地旅游企业应该在保护和维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和措施,改善目的地的环境、做好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推广当地特色旅游和文化,吸引“绿色旅游”等高质量的旅游。
(三)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并加强旅游监管,针对旅游业中的各种不良行为,适当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旅游纠纷处理机制,保证当旅游者的权益受到保障。
(四)加强旅游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督促旅游者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推动旅游生产和服务的调整升级。
我国出境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
11下 2016年 第33期(总第551期)【探索带】 Exploration Area1997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形成。
1998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843万人次;2012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8 318.27万人次,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2015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
我国连续多年出境旅游人数、境外旅游消费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人出境旅游人数快速增加,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突然发现中国旅游者多了起来,开始特别留意我们的一言一行。
每逢节假日,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集中曝光,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游客不遵守礼仪、不讲卫生、大声喧哗、乱涂乱画、过度维权等不文明行为较多,严重损害了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也损害了中国旅游的形象。
一、出境游客主要不文明行为分析(一)出境游客不文明行为表现2015年,新华社联合腾讯网以“出国旅行,让人心塞的行为你碰到过哪些”为主题,展开了网络调查,调查样本为53 090人,选取了出境游客最为集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统计。
20年前,出境旅游是很多国人的梦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境旅游已经成为普通国人休闲度假的一种选择。
出境旅游既是国人走世界、看世界,也是世界在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双向互动。
出境游客在境外景点看到用中文标识的“不许随地吐痰”“请勿乱丢果皮纸屑”“请勿浪费食物”等提示牌时,常常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在埃及神庙刻画,导致文物被永久性破坏;在亚洲航空飞机上泼面以及强开飞机机舱安全门事件,甚至危害到公共安全。
这些行为都在境外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影响,也引起了旅游目的地人们对中国游客的反感。
每位出境游客都是“中国的名片”,如果做出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引发他人的不满和反感,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底蕴,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友好、好客,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称赞。
然而,21世纪的今天,我国部分出境旅游的公民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
而文明,也是目前的热点问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现状与日益强调国家软实力的国际竞争趋势,使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变得更为紧迫。
因此,解决我国出境游客不文明现象刻不容缓。
本文首先对目前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举例,进而与他国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原因,进行了讨论,最终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礼仪之邦,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行为改变,文明素质,软实力,素质提升。
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俗话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民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与六、七十年代的吃的饱,穿的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
人民在追求生活品质的过程中,旅游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人们通过旅游,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而出境旅游,更是受到部分条件优越的人的青睐。
从一组数据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出国旅游的需求之大。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212.31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694.54万人次。
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的总人数上升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的人数为2298万人次,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7.98%和230.87%。
2001年,因私出境的人数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为57.29%,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9.65%,增长了22.36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3100万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出国游代表了国家的“国格”。
为了不落下“丑陋中国人”的名声,标本兼治和重点突破,需多管齐下。
1、目前出境不文明现象然而,日益增长的出境旅游人数,同样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不少人一昧的追求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屡屡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给国外对中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不文明行为的例子。
近日,中国少年游客丁某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事件,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以及网民的关注和痛批,“每次见到国人不文明行为倍感耻辱”。
总结起来,出境不文明行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不修边幅:无论是在国内景区还是在国(境)外旅游景点,都能看到衣冠不整、形象不佳的游客。
夏季随处可见"膀爷"(裸露上身)招摇过市。
有的游客穿上新买的T恤,再打上领带。
有的勾肩搭背、呼啸而过。
酒足饭饱后剔牙的动作毫不掩饰,还咬着牙签东张西望;把裤脚撸到膝盖上,翘起"二郎腿"等等。
2、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随处扔泡泡糖;有的中国游客就餐时喜欢用筷子夹菜给客人。
3、不懂礼仪:不听导游讲解,不尊重服务人员,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谦让老人妇女,在禁烟区和公共场所吸烟,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礼貌地讨价还价。
4、不守秩序:在机场办手续和安检,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抢行李箱空位,在餐厅、商店,一哄而上"抢吃、抢购"。
在等电梯时,喜欢大包小包地围在电梯口等。
5、不遵法规:"乱刻乱画、损坏文物"一直是国内旅游难治的"顽症"。
中国游客喜欢赌博;公费旅游的游客常常坦率地要求"不看古迹,去赌博或红灯区";还有些游客在自助式餐厅吃饱了还"兜"着走等等。
6、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一些游客随意破坏景区环境,损毁公共设施。
如掀翻景区内的石凳和长椅,砸烂路灯围栏;撕毁路标和警示牌;一些游客肆意采摘景区鲜花和枫叶,有些自驾游客把车乱停乱靠碾压草坪等等。
7、喧哗吵闹:一些导游说,"喧哗吵闹"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团队的"标志"。
一些游客把国内敬酒的习俗搬出了国门,大声轮番敬酒,划拳行令,把餐厅里的顾客都吓跑了。
这样屡屡不文明的现象很快就在国外引起反应。
例如很多去日本归来的国人表示,不论在大阪还是东京,不少公共卫生间里都用中文写着类似“卫生间是给大家用的,请您保持卫生间的干净”等字样,而且这种提示只有中文的,并不像日本机场里所有的标识会有日、英、韩、中四种文字。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国民境外的不文明现象已经日趋严重,我们有必要进行自我的反省和分析,提高我们国民的旅游素质。
2、不文明行为的原由。
为什么国人的旅行文明素质会如此令人汗颜,乃至一时间令素以礼仪之邦自诩的“中国人”竟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从历史、传统、文化等宏大层面做了不少分析———“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等等。
下面,我就我国国民出境的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提出几点我的看法。
2.1出境者一昧追求生活品质,不注重个人修养。
部分出境旅游的人,也许是属于这样的一类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暴发户”。
我先解释下这个词语的正确定义,快速致富的人,但是文化没有跟上,不能安于守财,常常搬弄是非,横行街里。
多指本身欠缺文化的致富人群。
我们都知道,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各种的优惠政策,使部分人迅速的富裕起来。
但是,这一类人,经济能力是提高了,但是其自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却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
迅速的致富,让这些人急于去提升生活品质。
往往这样的人,在国外,往往会仗着自己有钱,总是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着干嘛就去干嘛,而不顾他人的看法和自身的形象,从而制造了屡屡的不文明事件。
因此,一昧追求生活品质,不注重自身修养是出境旅游丑闻的一个重要因素。
2.2中国旧时代长期的贫穷和资源短缺。
客观上造成了国人“挣抢”的行为方式。
挤公交车,看起来固然“不文明”,但你如果要做谦谦君子,上了车十有八九是没有座位的。
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期,就不是没有座位的问题了,而是5趟车过去,还没能上去。
同样,在夏季城市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车厢里散发着让人不快气味的农民工,显得那么不“文明”。
可又有谁关注过农民工的洗澡难问题?如果让捂住鼻子的文明人过上几天农民工的生活,谁能保证身上的气味还是那么“文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计划生育,为资源的相对丰富提供了筹码。
如果有些地方具备了相应的硬件环境,就有了改善“资源紧缺类不文明”的经济基础,否则,单纯的提倡或惩罚,效果肯定不好。
2.3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是中国较长时间的“左”的社会政治环境,特别是“文革”斗争文化的影响。
在当时,“讲卫生”是资产阶级情调;“守秩序”是缺少革命精神;“说实话”就可能进牛棚甚至监牢。
教训惨痛!真话都不敢说,更谈不上礼仪。
礼仪是从容的表现,是内心和谐的外在延伸。
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双赢和共赢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于生态保护的提倡、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以及和谐社会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描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善。
在这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提倡、做法和媒体的导向非常重要。
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2.4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部分在国内看似文明的行为,在国外看来就是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中国人酒席就将就个热闹,而这种行为也被国外人视为不行名的行为。
譬如还有“小费”问题,我们和西方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看到别人指责中国人在国外接受服务不付小费的“不文明”行为,有些时候是一种误解,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传统,相反,给别人尤其是熟人“帮忙费”,会认为是看不起对方,是侮辱别人的纯洁动机。
中国人是含蓄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浓,不会在陌生人面前主动介绍自己。
这是中西方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应当是“入乡随俗”。
另外,我们的文化不仅是含蓄文化,也是集体利益之上的文化。
个人的尊严和需求常常被忽略,不仅忽略别人,也忽略自己。
改革开放后,公民意识和个性张扬得到初步认可,但依然任重道远,假道学仍有很厚的根基,而真人性被无知者诬蔑为“真小人”。
3、如何提过出境国民的素质说了这么多各个方面的原因,下面我想就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关于这些问题解决的我的观点。
3.1从教育层面,提高出境公民的素质。
国民素质是评价一个国家好与坏,最直接可行的方法。
提高国民素质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 强化新闻媒体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一是导向。
就是要引导和告诉人们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2从文化方面,加强社会基础文化设施。
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以国家公共文化木屋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主要阵地。
具体而言,就是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首先要有场地,场地是基础。
其次还要有群众参与,有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更富于实效性。
群众艺术馆无疑是这样两者兼具的好地方,是能让群众“看得见、听得着、能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
在群众艺术馆里,不管春夏秋冬,不论刮风下雨,都能够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能够实现文化活动不论从内容、形式和手段,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真正适应人民群众健康的文化需要。
3.3从宣传层面,加强出境人文明素质倡导。
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让公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国家融入观和个人荣辱观,从而让国民在出境的时候渐渐注重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代表着自己,更是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
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宣传我们党和国家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宣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宣传在提高国民素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典型和重大成果,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抓素质教育,比素质提高,学文明先进,创文明一流的强大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