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蒹葭》有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好逑..()()窈窕寤寐..()()坻.()荇.菜()..()()溯洄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达标训练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 í xìng2、(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能力提高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蒹葭》
古诗词鉴赏《蒹葭》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
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
《蒹葭》属于《秦风》。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意境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20《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
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
三、原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注释《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从:跟随、追寻。
宛:好像、仿佛。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问题探究1.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
2.《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3.《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4.《蒹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5.《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之情。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经秦风《蒹葭》赏析诗经秦风《蒹葭》赏析4篇诗经秦风《蒹葭》赏析1《蒹葭》为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关雎、蒹葭经典练习题答案
关雎一、《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关雎》,看看那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1、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2、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二、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答案: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三、《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朗读本诗,感受本诗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关雎》首章,可划分节奏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全诗的序曲,要读得平静。
“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读,显出音韵的回环和谐之美。
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和“辗转反侧”。
答案:①“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明其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②“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表现青年男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安的情形。
五、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中的两个“悠”字?答案: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着重表现了青年男子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
六、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流”、“采”、“芼”字。
答案:“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写出了女子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的形象特点。
七、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乐而不淫”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爱快乐而不放纵。
“哀而不伤”说的是追求失败了,失恋了,即使有些失落的情绪,也不必过度伤感,更不至于悲痛欲绝。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复习第24首 蒹葭
艰险。
顺流而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赏析】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 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 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
蒹葭
返回目录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返回目录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 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 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 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蒹葭
【名句默写】 (1)_蒹__葭__苍__苍___,白露为霜。_在__水__一__方___,在水一方。 (2)溯洄从之,_道__阻__且__长___。__溯__游__从__之__,宛在水中央。 (3)_蒹__葭__萋__萋___,_白__露__未__晞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_溯__游__从__之___,宛__在___水_中__坻__。 (5)蒹葭采采,_白__露__未__已___。所谓伊人,_在__水__之__涘___。 (6)_溯__洄__从__之___,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宛__在__水__中__沚__。
蒹葭
返回目录
【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全诗 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 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蒹葭
【古诗词曲鉴赏】
茂盛的样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返回目录
逆流而上。
【解析】诗歌并没有表现主人公的“绝望”。D项“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表述 有误。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国风·秦风·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鉴赏】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
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三年级古诗文鉴赏《竹里馆》《蒹葭》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 自在)的心境。
蒹葭
【作者】无名氏 【朝代】先秦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竹里馆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 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 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 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 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 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蒹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蒹葭》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蒹葭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
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注释: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sù):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处。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追寻。
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宛然,好像。
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样子。
⑽晞(xī):干,晒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滩。
作品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青·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蒹葭选择带答案
蒹葭选择1.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中主人公在深秋露重霜浓之时,徘徊岸边,上下求索,寻找“伊人”而不得。
B.每一章开头写景起兴,表明时间推移,烘托清冷气氛,抒发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难以寻觅。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详解】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表现出时间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追求者的深情执着;“在水之湄”“在水之诶”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2.下面对《蒹葭》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
B.每章开头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C.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经过主人公一再追寻,几度求索,终于找到了“伊人”,心里无比欢悦。
【详解】D.“终于找到了‘伊人’,心里无比欢悦”有误,根据“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可知,伊人行踪飘忽不定,主人公尽管一再追寻,但并没有找到伊人,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怅惘与伤感。
3.选出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初秋凄凉景色,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两句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发了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地企慕伊人的心境。
【详解】A.赏析有误。
根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景物芦苇苍苍、寒霜浓重的特征,可知,应是“深秋”(或暮秋)景色,而非“初秋”。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诗经·蒹葭》赏析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注释】: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
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貌。
《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
”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
伊:是、这人、那个彼。
方:边。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
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
从:就。
阻:难。
4、游:水游。
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
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7、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迟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样子。
一说鲜明的样子。
10、涘(似sì):水边。
11、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沙洲。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重章叠句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20.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冷寂、凄凉的晚秋图。
21.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体现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分析】20.此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此诗,从秋景的特点入手,特别是“苍苍”“姜萋”“采采”等词,还有对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描写,给人以苍凉凄迷的感觉。
2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强化情感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渎”,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层层推进,强化情感,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蒹葭》有答案
诗歌鉴赏《蒹葭》有答案
蒹葭
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⑧。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éi,水边③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涘:sì,水边;
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
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5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6“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漫长。
8“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9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10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11写作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重章叠句、起
兴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