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2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2

简答题40道(考其中5道)1.简述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政治性。

因其研究对象的政治性,且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2、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

宪法学的知识体系对于各个法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许多学科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都根源于宪法;许多部门法问题的研究同样以宪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各个部门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违宪问题通过宪法监督制度予以纠正。

3、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宪法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与事例。

2.简述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简述宪法的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4、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5、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4.简述宪法解释的原则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宪法解释机关在解释宪法时,应当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这是宪法解释是具有正当性和法律效力的前提。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宪法解释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宪法规定一系列根本原则,需要综合认识不同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分析宪法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宪法的实际内涵。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宪法解释机关通过解释宪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5.简述宪法的效力1、纵向效力:宪法在多层级的法律体系中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2、横向效力(适用范围):宪法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具有法律约束力。

(1)、空间效力:宪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家行使主权的全部空间,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驻外使馆、驶离本土的船舶和航空器),我国宪法的效力包括港澳台地区。

宪法简要论述题答案(精简).doc

宪法简要论述题答案(精简).doc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哪些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条:(-)民主集小制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精简、效率、廉政的原则。

(四)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简要回答我国宪法确立的平等权内容。

公民的平等权,是指所有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我国宪法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平等权,在法律上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2、所有公民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的公民都平等的。

保护和惩罚对所有的公民都应一视同仁。

4、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我国宪法第5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是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杯法律面询人人平等”。

宗教信仰门由包括哪些内容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属于人们的精神自由领域,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信念,现代各国宪法普遍地规定公民的宗教信仰口由,并规定和应的保障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如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H由,即有权选择宗教;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概括地讲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包括信仰的口由、宗教活动口由、宗教仪式口由。

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普遍性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具体表现为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绝大多数都享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的普遍性反映了一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程度,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参与是否有限制,限制到什么程度。

许多国家的宪法和选举法都确立了普选制,但普选制并不是指公民毫无条件、毫无限制地参加选举,而是指公民在一定条件下不受特别限制地参加选举,因而普选制是就一定程度而言的选举制度。

宪法简答题

宪法简答题

1.简答: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规定了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其内容一律无效。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而其他法律的通过只需要二分之一即可。

2、简答: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1)我国宪法关于宪法效力的规定。

(2)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3)宪法与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关系。

3、简答: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各国宪法不论长短都是两大部分,即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

(2)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组织原则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国家权力存在和运行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4)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显然在于保障的意义。

可见,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4、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规定变化的意义(1)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补充地位变化为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平等地位,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必须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1982年宪法只规定了个体经济,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私营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4)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成分。

(5)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国家的指导、帮助而予以克服。

5、分析:我国宪法是如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1)建国以来,我国历部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

(3)我国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

(4)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

(5)我国宪法关于选举制度的规定。

宪法知识简答

宪法知识简答

宪法知识简答概述宪法是一部国家最高法律文件,具有正式的法定地位,对政府机构的职权和责任进行规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的立法法定程序通常较为严格,在宪法范围内所制订的法律均应符合宪法规定。

一、宪法含义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规定国家的组织结构及政治权力的行使范围、原则和方式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面性和约束性的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级别的法律地位,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根据。

宪法责成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遵从和执行宪法,是国家政权和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形成1. 宪法法定程序宪法的制定、修改或废止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法定程序,包括成文宪法和习惯宪法两种形式。

成文宪法是通过正式立法程序制定的宪法,如国会法定程序、公民投票等;习惯宪法则是由国家政权的实践、司法案例、历史传统等共同形成的宪法。

宪法的形成程序一般相对严格,以确保宪法的稳定性和全面性。

2. 宪法内容宪法内容涉及国家机构的组织、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领土、宪法的效力、宪法修正程序、法律的地位等内容。

三、宪法的功能1. 限制政府权力宪法规定了政府机构的职权和责任,并对政府权力施加了一定的限制,以避免权力的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民主选举权等,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维护社会秩序宪法对社会秩序、公民责任、国家安全等问题作出规定,以保障国家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秩序。

4. 确定国家基本制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制度原则,以确保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政治稳定。

四、宪法的变革1. 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一般需要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机构,如国会的特定多数通过、全民公民投票等程序。

宪法的修改需要考虑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等因素,既要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适时更新宪法内容,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1.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宪法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授权和支持,才能行使国家权力。

2. 依法治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依法治国的原则,法律是统治的基础,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

3. 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政权属于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制度,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 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法定责任。

5. 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确认,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 依靠全体劳动者发展国家:宪法规定,我国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依靠全体劳动者发展国家。

7. 基本人权和自由: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保护劳动权、教育权、居住权、环境权等基本权利。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宪法规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宪法知识问答选择

宪法知识问答选择

宪法知识问答选择一、简答题1. 什么是宪法?a) 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b) 政府的行政指南c) 国家元首的权利法案d) 政治宣言2. 为什么宪法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a)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系和制度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宪法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权力d) 以上所有选项3. 宪法的修正程序包括:a) 由国家元首单独决定b) 经国家议会通过并得到总统签署c) 通过全民公投d) 以上所有选项4. 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于哪些人?a) 仅适用于公民b) 适用于所有在国家境内的个人c) 仅适用于政府官员d) 只适用于国家元首5. 宪法体现的原则包括:a) 人民主权b) 法治c) 个人自由d) 以上所有选项6. 宪法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a) 国家的组织架构b)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c) 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力d) 以上所有选项7. 一个好的宪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a) 稳定性b) 灵活性c) 公正性d) 可理解性e) 以上所有选项8. 宪法的内容可以由谁来解释和解释?a) 司法机构b) 行政机构c) 立法机构d) 国家元首9. 宪法对国家元首的权力进行了怎样的规定?a) 限制了国家元首的权力b) 赋予国家元首广泛的权力c) 完全取消了国家元首的权力d) 留待国家元首自行决定10. 宪法权威的来源是:a) 法律b) 社会习俗c) 国家元首的意志d) 法治的精神二、论述题1. 请简要解释宪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请描述一下你对宪法修正程序的理解。

3. 你认为一个好的宪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为什么这些特点是必要的?4. 简要说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及其意义。

5. 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元首权力合法性的?6. 宪法如何体现法治原则?7. 请简要描述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8. 你认为宪法对司法机构有何作用?给出理由支持你的观点。

9. 你认为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0. 你认为宪法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吗?为什么?。

2023秋宪法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2023秋宪法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2023秋宪法学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宪法的定义和作用。

答: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法律基础和根本大法,还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并规范了政府的行为,确保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

2.解释一下宪法的修宪程序。

答:宪法的修宪程序通常包括起草、讨论、表决和生效。

通常由立法机关或指定的机构组织专门委员会起草修宪草案,并进行公开讨论和征求民意。

修宪草案经过立法机构的表决,通常要求特定比例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修宪生效后,通常需要经过国家元首的签署,并公布以确保所有公民得知修宪内容。

3.这段时间内,你认为国家元首是否有权利对宪法修宪提出建议?答:在某些国家中,国家元首可能具有提出宪法修宪建议的权利。

然而,是否接受该提议以及如何进行修宪还需要符合宪法规定的程序,以确保修宪的合法性和合法性。

4.法院是否可以审查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答:一旦宪法修正案通过并生效,它将成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包括法院也需在其范围内行使职权。

因此,法院有责任审查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确保修宪符合宪法规定的程序和原则。

论述题:1.宪法的权利保障和限制权利之间的平衡。

答:宪法既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也对这些权利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确保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权利的保护。

例如,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但也限制言论不得煽动暴力或侮辱他人。

这种权利与限制的平衡是为了保证公共安全和秩序,同时尊重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原则。

2.司法独立和权力分立的重要性。

答:司法独立和权力分立是宪法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司法独立确保了司法机关不受其他政府机构的干预和操纵,以便能够正常行使审判职能。

权力分立则是为了避免任何一种权力过度集中,以防止滥用权力和侵犯公民权利。

通过司法独立和权力分立,确保了政府的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障了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

3.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请讨论宪法如何实现平等原则。

宪法简答题论述题

宪法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国宪法对公民财产的保障制度: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二、论述题(一)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1.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权利;2.提出人事罢免案的权利;3.提出质询案和进行询问的权利;4.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5.在大会开会或闭会期间,非经许可,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6.对围绕人大审议议题及有关内容,有视察的权利;7.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和执行其他属于代表职务的时候,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实际需要为代表提供保障。

(二)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1.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行使职权,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人大代表的基本职责人大代表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3.人大代表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4.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自觉遵守大会纪律,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并发表意见,积极提出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努力做好大会期间的工作;5.人大代表应当积极参加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会议、视察、执法检查、调研、评议等活动,参加代表小组组织的活动,提出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协助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闭会期间代表参加活动的时间,省、市两级人大代表每年20天,县(市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每年15天;6.人大代表应当参加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小组组织的学习培训、法制讲座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7.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经常走访联系选民,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8.人大代表要密切与选举单位的联系,积极参加原选举单位组织的各项代表活动,经常回原选举单位听取意见、报告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自觉接受监督;9.人大代表应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40道(考其中5道)1.简述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政治性。

因其研究对象的政治性,且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2、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

宪法学的知识体系对于各个法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许多学科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都根源于宪法;许多部门法问题的研究同样以宪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各个部门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违宪问题通过宪法监督制度予以纠正。

3、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宪法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与事例。

2.简述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简述宪法的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4、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5、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4.简述宪法解释的原则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宪法解释机关在解释宪法时,应当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这是宪法解释是具有正当性和法律效力的前提。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宪法解释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宪法规定一系列根本原则,需要综合认识不同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分析宪法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宪法的实际内涵。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宪法解释机关通过解释宪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5.简述宪法的效力1、纵向效力:宪法在多层级的法律体系中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2、横向效力(适用范围):宪法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具有法律约束力。

(1)、空间效力:宪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家行使主权的全部空间,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驻外使馆、驶离本土的船舶和航空器),我国宪法的效力包括港澳台地区。

宪法的本质简答题

宪法的本质简答题

宪法的本质简答题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它约束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行为。

宪法的规定是其他法律必须遵循的,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如果任何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该法律将被视为无效。

三、宪法是民主的体现宪法是民主的体现,它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选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等民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四、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宪法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如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福利等。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宪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宪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它是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制度,明确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

六、宪法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宪法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的产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宪法也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求。

宪法简答论述题

宪法简答论述题

宪法简答论述题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权分配,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在宪法中,通常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法律制度、修改宪法的程序等内容。

宪法的简单概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它规范了国家机关的行为,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宪法的存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第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国家的基本原则,如国家的民主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基石,确保了政权不会滥用权力,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

第三,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宪法通常会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利益等。

第四,宪法对于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分配的规定。

宪法会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如国家主席、国务院等机关的设置和职能。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和权限,确保各级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合理。

第五,宪法的修改程序。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有时需要进行修改。

宪法一般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和条件,通常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多数人的同意才能实施修改。

总结起来,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权分配,并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

宪法的存在和实施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法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司考、自考大全)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司考、自考大全)

33)结社自由 就是宪法规定公民为一定宗旨组成某种社会组织的自由。
34)集会自由和游行、示威自由 都是公民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的自由,集
会、游行、示威是特定的表达方式。
35)宗教信仰自由 即每一个公民对宗教信仰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既可以信仰
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
36)人身自由 又叫人身不受侵犯权,它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享受其他自由
简称,即统治阶级为便于进行管理,按照政治、经济、人口、民族分布等情
况,把国家的领土,划分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区域,并分级设立相应的国家
机关,以实现国家的任务。
23)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
24)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是社
1.基本权利范围的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魏玛宪法》的制
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自由权已扩大到了社会权领域。
2.人权保障方式的转变。传统宪法强调通过限制政府权力来保障人权。
在现代,人民对政府的要求逐渐由消极地防范其干涉公民的基本权利,转
变成积极地要求其致力于调和社会的贫富不均,谋求人民的社会福利,
3)国家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方面的根本制度,支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生
活,是国家制定其他各项制度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4)爱国统一战线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
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
取得精神生活和精神生产的成果。
27)公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凡具有某一国家的国念,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宪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第一章1宪法学: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以及宪法的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2宪法: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政:宪政就是以民主事实为政治内容的宪法的实施。

4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度并通过立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5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6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7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第四章8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国体,即国家阶级本质,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中的低位的国家基本制度。

9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第五章10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政权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具体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11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国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统治和管理职能的政权机关的组织与活动体制。

12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处理国家内部的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国家标志: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指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第六章1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

第七章15选举制度: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制定。

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独立自主原则:即确立我国的独立自主的方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反对外来干涉。

2. 人民民主原则:即人民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行使权力应当代表和服务于人民,实现民主政治。

3. 社会主义原则:即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贯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 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5. 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6. 基本人权保障原则:即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言论、出版、信仰、教育、聚会等自由权利。

7.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原则:即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促进各民主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8. 统一战线原则: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当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不同社会群体的联系和合作。

宪法简答论述题试题库完整

宪法简答论述题试题库完整

简答题题库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2分)内容包括:(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分)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分)(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分)(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2分)系,使之规范化、条文化;(2分)再次,还要求宪法必须概念清晰、含意严谨、明确界限分明、做到解释的排他性,避免使用时产生歧义。

(2分)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分)(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分)(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1分)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参考答案: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3分)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3分)(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2分)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

(3分)(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宪法简答题

宪法简答题

宪法简答题第一章/同步练习/简答题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

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

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答: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

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

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简答题

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简答题

2023年学宪法讲宪法简答题1.问题:宪法是一个国家的什么法律?答案: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

2.问题:宪法具有哪些特点?答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问题: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宪法通过列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规定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护这些权利,同时设立相应的法律机制来确保这些权利的实现。

4.问题: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答案: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

5.问题:宪法对于国家权力是如何分配的?答案:宪法通过规定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关的设置和职权划分来实现国家权力的分配,通常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与制衡。

6.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答案: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它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7.问题:宪法如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答案:宪法通过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和途径,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8.问题: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答案: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根本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9.问题: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答案: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10.问题:宪法如何保障法治原则的实现?答案:宪法通过确立法律的权威地位、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审判等原则来保障法治原则的实现,同时要求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统一。

宪法学练习题简答、论述1++

宪法学练习题简答、论述1++

一、简答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1、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根本性。

○2、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最高性。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具有严格性。

2、简述我国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提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通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2、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法治原则4、宪法规范表现出哪些特点?①. 宪法规范的根本性②.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③. 宪法规范的原则性④. 宪法规范的政治性⑤. 宪法规范的适应性5、如何监督我国宪法的实施?①. 宪法自身保障②. 明确宪法监督机关。

③. 严格修宪程序。

④. 加强专门委员会职能。

⑤. 发挥地方权力机关的作用。

⑥. 建立宪法监督体制。

6、简述我国1982年宪法的伟大意义。

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标志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2年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法,也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而且它是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最好的宪法。

7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构成○1、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工农联盟是我国的阶级基础。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4、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1)它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2)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9、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10、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①.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②.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主要是指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法律。由于这些法律涉及整个国家生活,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
(3)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的人选。对于以上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3个以上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他们的罢免案。罢免案由主席团审议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审议,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即获通过。
(4)决定国家重大问题。包括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5)监督权。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也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6)宪法实施的保障性。所谓宪法实施的保障性,是指宪法的实施客观上需要专门监督制度来保障;离开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的有效运作,宪法实施则往往成为一句空话。
(7)宪法实施方式的具体多样性。由宪法的原则性和广泛性特点所决定,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宪法规范要求不同的实施方式。而所有宪法规范实施的方式,则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色。
(3)合法原则。这是指宪法实施主体的身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宪法实施主体的权限范围、行使权限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宪法实施的具体程序等都应有宪法和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宪法实施主体本身和实施主体的行为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
(4)程序原则。宪法实施的程序原则,是指宪法本身必须有实施程序方面的规定,以及宪法实施主体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宪法。具体有两个要求:一是程序法定,即宪法在设定具体的实体规范时,要设立实施该实体规范的程序性规范,并且这种程序性规范应该是科学、必要而充分的。其二是依照程序,即有关主体在实施宪法时,既要遵守宪法的实体性规范,又要遵守宪法的程序性规范,即严格按照宪法的程序性规范来贯彻落实宪法的实体性规范。
(1)最高权威性原则。这是由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决定的。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决定了在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始终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这种维护既表现为宪法规范得到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一体遵行,也体现为一切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不能有效实施宪法。
(2)民主原则。这是由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的。在历史上,如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没有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形成,没有民主主体至少在形式上的普遍化,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所谓宪法。宪法的精髓在于民主,在宪法实施过程中,民主应始终贯穿于宪法实施活动中。
2.试论宪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答:宪法实施是宪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宪法关系)的具体形式,是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人的行为。为此,宪法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③提请审查。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领导人依法将有异议的法律性文件或行为,提请该国宪法实施保障机关进行的合宪性审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只有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进行修改。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5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的实施有利于保证宪法的权威性,确保宪法的施行。
1.简述违宪审查的特征。
答:违宪审查具有以下特征:(1)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一般都由宪法对此进行规定。(2)违宪审查有特定的范围,一般包括:法律、法规及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的合宪性问题;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各政党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问题等等。(3)违宪审查程序具有多样性。违宪审查范围既涉及立法与行政行为是否合宪等对国家生活可能发生重大影响的根本问题,也涉及公民个人行为是否合宪等只对社会局部产生一定影响的具体问题。性质不同的审查范围决定了审查程序的差异。(4)违宪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行使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3.简述我国人民法院实行的审级制度。
答:我国人民法院实行的审级制度是四级两审终审制,即凡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的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如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按法定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错误,应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审判的案件都是终审案件。
(2)宪法实施的综合性。宪法实施的综合性,是指宪法的实施不可能单纯地是宪法本身或者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在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素。
(3)宪法实施的原则性。宪法实施的原则性是由宪法的内容和地位决定的。宪法的实施过程,表现为宪法规范从宏观上、总体上对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进行原则指导的过程。这种原则指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宪法确定的是社会关系主体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原则标准,一般不涉及人们行为的具体模式;二是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对人们的行为后果往往只从总体上作出肯定或者否定评价,从而为普通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具体评价和追究法律责任提供基础和依据。
2.简述违宪责任的归结。
答:违宪责任的归结是指对违宪责任的有无以及由谁来承担的认定。认定违宪责任主要依据以下因素:(1)违宪事实,即违反宪法规定的客观情况。违宪事实的存在是确定违宪责任的首要条件。(2)损害,即受到的损失和不利影响。(3)因果关系,它是指违宪事实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的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损害是违宪事实所造成或将要造成的。(4)过错。即责任主体对造成的损害是出于故意或过失 论述题
(5)稳定性原则。这是指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决定了在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不得朝令夕改。宪法以及宪法实施的相对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以及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6)发展原则。实施宪法的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宪法的过程。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各种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对宪法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解释,以推动宪法本身的发展。
(4)宪法实施的多层级性。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根本性,决定了宪法实施的多层级性。所谓宪法实施的多层级性,是指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逐级落实以达到立宪目的的最终实现。
(5)宪法实施的持续性。宪法实施的持续性,是指宪法一经制定颁布,其实施便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日常事项,不可须臾中断。宪法调整着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维系着国家和社会正常的基本秩序。对立宪国家来说,宪法实施是一项持久的日常工作。因此,要维持现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宪法实施便一日不可中断。
(1)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包括宪法实施范围的广泛性和宪法实施主体的广泛性。宪法调整的范围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实施宪法的问题。同时,宪法的实施需要通过社会关系中一切主体的行为来实现。宪法实施的主体也因此而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②事后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之后,或者在特定行为产生实际影响之后,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的审查。事后审查往往根据特定主体提出的合宪性审查请求而发生;有些国家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关有时也会进行主动审查;个别国家的普通法院在具体诉讼中,也会对涉及的法律及法律性文件进行事后审查;有的国家,特定主体的行为也可能成为事后审查的对象。
①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它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如果发现违宪,即予立即修改、纠正。实行这种审查方式的国家,都把法律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作为审查的唯一内容。事先审查制的优点是,宪法实施保障机关工作积极主动,把关严密,可以防止违宪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出台。其缺点是有时会延误时间,影响立法工作效率。
2. 立法机关审查模式。是指宪法或宪法惯例所规定的有立法机关负责审查、裁决违宪的一种违宪审查模式。其优点在于立法审查具有权威性和权力行使的同一性以及监督的直接性和快捷性,但是也有时效性、经常性和公正性不够理想的缺陷。
1.试论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
答: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内容和规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决定了宪法实施具有不同于普通法律实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必须明确的是,宪法实施除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上六项主要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和贯彻宪法实施的公开原则、效益原则和监督原则。
3.试论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答: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尽管各国宪法实施保障的工作方式、方法互有差异,但其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被审查的对象是否已经生效为根据,可以分为事先审查、事后审查及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三种方式。
(2)以审查的起因为根据,可以分为附带审查、起诉审查和提请审查三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