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讲座作业
护理前沿汇总作业
![护理前沿汇总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647012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3.png)
市场方面管理创新者可以从市场中学到什么第一、经营者要掌握市场内外环境。
经营者,往往也是企业的管理者的角色,因此经营者要掌握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其目的是更好地让本企业的产品适应用户,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并且能够让企业的发展得以提高。
1、经营者要良好的把握市场的环境,掌握市场未来发展及突如其来会遇到的情况,让自身所处的企业能够面对每一个问题。
往往一个企业的成功都十分坎坷,让企业的经营者不断经过磨炼,应对来自不同的压力,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调整业务,也能够在企业遇到经营的问题及时解决困难。
2、及时调整团队,保证在每一个阶段,团队的发展能够符合市场的主流环境,让团队适应企业的业务模式,同时也要让企业适应市场的环境变化。
3、经历不同的市场环境调整,也能够让企业的经营者,面对新的挑战,能够更为从容地做好市场未来的决断。
每一次市场出现突如其来的调整,往往会对业务出现严重的下滑,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出符合市场变化的调整,加强团队的抗压能力,遇见危机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团队的能力,也能不断加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可见管理者对于市场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重点要发现市场创新。
管理者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仅仅耽误在解决一些市场问题上,而应该充分利用看市场来挖掘市场一线人员的创新成果。
许多的创新成果往往在一线市场上,业务员没有认识到是创新,而在每月的总结上也基本得不到高层的认可,因为高层总是站在业绩上看问题,对达不成指标的有检讨原因,但极少关注到创新带来的成功。
然而,所有的创新成果都要老板来总结和推动,否则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这些创新却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有时候可能是改变企业的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贴近用户。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顾客价值,通过创造顾客价值来获取利润和其他目标。
无论是市场推广模式也好还是产品创新也好,抑或是管理模式也好,我想管理者绝对不可能坐在办公室内能凭空想得出来。
学科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61bd813cc175527072208ff.png)
机械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作业封面题目:关于煤矿机电一体化和液压支架的认识姓名:裴文晓班级:机械13-7学号:03131110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5 年 12月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在2014年夏天我有幸来到了鲁能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并有幸进入了井下实际工作面,进行了一次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体验。
在井下我看到了许多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机电设备与井下构造。
初步了解了一点大型综采设备和开采及其以及监控防护设备。
通过随行叔叔们的讲解使我对这个地下宫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然而前几周肖兴明肖教授讲解的关于煤矿机电设备尤其是大型综采设备以及监控检测仪器的内容让我又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顺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煤炭生产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因此需采用大量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机电一体化煤矿产品则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思考题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564ae1b8f67c1cfad6b8c2.png)
学科前沿讲座目录一、《浅谈常规油气资源与页岩气资源》——金强二、《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发展趋势》——蒋有录重点思考:断裂与油气运移聚集研究;1断裂与油气的生成盆地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单元。
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东部的拉张型断陷盆地和西部的挤压型叠合盆地,其形成演化都受盆地基底断裂活动的控制。
烃源岩是在长期继承发育的负向构造单元中形成的,而不同规模的断裂则是这些烃源岩赖以形成的负向构造单元的边界条件和控制因素。
2断裂活动与油气的运移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油气在二次运移中的通道主要有储集层的孔隙、裂缝、断裂和不整合面。
关于断裂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方面(1)断裂活动与油气运移的方式(2)断裂与油气运移的方向(3)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3断裂的封闭性Smith (1996 )系统地论述了封闭性断层与非封闭性断层的理论判别模式。
通常情况下,由于泥岩与砂岩相比,孔渗性差,排替压力高,当砂岩与泥岩对接时,泥岩便可对砂岩中的油气起到封闭作用,即所谓砂泥对接封闭机理。
4断裂与油气的聚集在断裂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与断裂有关的各种圈闭,从而控制了油气的聚集。
三、《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查明四、《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吴孔友五、《地质学科前沿讲座》——吴智平六、《碳酸盐岩分类讨论及碳酸盐岩滩坝岩心沉积特征解剖》——邱隆伟七、《多学科融合趋势——油藏描述协同工作小组(地物—岩物—开发地质—油藏)》——林承焰思考题:1.从测井资料能获得哪些主要的地质信息?(1)确定钻井剖面各地层的岩性同一沉积环境中不同岩性的地层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 ,因此可用测井资料来确定钻井剖面地层的岩性。
1. 1 测井曲线深度和环境影响校正1. 2 利用测井资料恢复地层岩性剖面1)测井曲线自动分层及特征参数计算2)划分测井相。
3)建立地区测井相2岩性数据库。
4)建立地区测井相判别模型5)自动解释单井岩性剖面(2)录井剖面颜色及含油级别自动归位2.1 储集层的划分2. 2 判断显示层和非显示层2. 3 录井颜色及含油性归位(3)解释结果与评价3.1岩性解释模型的建立3.2 处理结果及评价2.什么是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是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油气藏中多相流体渗流规律的技术,它应用数学模型重现实际的油藏动态,通过流体力学的方法重现油田开发的实际过程[1,2]。
教育行业前沿讲座稿
![教育行业前沿讲座稿](https://img.taocdn.com/s3/m/f676aa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4.png)
教育行业前沿讲座稿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是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教育行业前沿的讲座。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教育行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本次讲座中,我将为大家分享我对于教育行业前沿的观点和思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路。
一、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因此,教育行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
除了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3.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教育行业应该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合理应用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拓宽教育的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1.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互联网的普及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线上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地域、时间限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教育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智能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推荐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前沿讲座格式要求
![前沿讲座格式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66e1626cfc789eb172dc87e.png)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土木工程级班姓名学号开课系室储建学院土木工程系考核日期 2014-04-01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张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介绍了论文格式和书写,作者可以按此短文的格式排版。
关键词:论文;修改;格式1 引言土木工程学科前沿知识讲座结课作业,要求以此格式要求为准,手写的论文要求打印封面进行装订。
论文内容以土木工程学科前沿相关,字数不少于4000字,勿抄袭,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3月28日前班长收齐纸制版和电子版交到工科D座635。
2 稿件选用要求作者可以参照本模板进行修改、排版。
2.1论文清稿本刊版面为大16开(A4),单栏排版。
论文修改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按1 2 3 1.1 1.2 1.3 (1) (2) (3) ①②③分章节)、参考文献。
2.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
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并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注明参考文献序号。
文尾参考文献应按文献类型给出所有的信息,切勿缺项,如万一不能写全各项,请将该参考文献删去。
中文文献应列出或翻译出对应各项。
具体各类文献说明如下:对于所有的文献,作者、编者、译者3人以上的列出前3者,并加“等”或“et al”,3人或以下的列出所有作者;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如下:(1) 报告、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识]. 论文、报告单位所在地:所在单位,完成日期。
(2) 专著:[参考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可选)。
(3) 期刊文章:[参考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4) 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参考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C]//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 原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前沿讲座
![前沿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2cb9242e7375a417866f8f96.png)
这次的前沿专题课程一共上了四次课,分别由不同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的一些前沿的知识,使我了解了很多自己课题方向之外的内容。
首先讲课的是郭希娟老师,她的方向是计算机器人与计算机科学。
这是个集计算机,数学,机械,物理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而且实用性很强。
她给我们讲解了用最小分离距离来解决碰撞检测问题的原理,演示了研究课题的一些成果,包括:直升机飞行器的原理仿真、乒乓球运动员直线打球的原理演示、物体的碰撞检测演示等。
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总结出书《机构性能指标理论与仿真》。
郭老师告诉我们:任何的学术研究一定要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第二次上课的是焦移山老师,他以日线股票为例给我们讲了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与应用。
他讲的是一篇提出预测时间序列的最新方法的论文。
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时间序列的预测一般用的是相似度预测原理,而相似度预测的方法有:欧式距离、最长公共子序列、DTW(Dynamic time warpping)。
焦老师研究的是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而金融时间序列的特点:1.适合用分段线性表示方式。
这种方式容易去掉数据中的噪声,还原数据本质,而且易于计算。
2.必须是zig-zag 形式。
这篇论文所提出的算法使原来预测的准确率有65%提高到70%。
这个结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第三次上课的是唐勇老师。
他的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他以虚拟现实的必然与冲击为题开始了这次的课程。
唐老师讲到:我们生活在现实、抽象、数字这三个世界之中。
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影响深远,虚拟增强现实实践梦想体现在飞越时空、穿越极限、再现历史、颠覆传统、访问心灵、康复床上、虚实同进等。
数字(虚拟)世界牵引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场景的绘制与漫游,不规则物体建模的创新性探索。
唐老师强调技术人生,强调把学术与人生联系一起。
最后一次上课的是张付志老师,他讲的是个性化协同推荐系统中的安全与信任问题。
《学科前沿讲座》作业
![《学科前沿讲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b985e1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0.png)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学号:xxx 姓名:xxx本次总结主要针对老师们讲授的web3.0、SDN、GNN和隐私保护。
鉴于xxx对web3.0的讲授,可以对Web3.0时代做出如下的研判和思考。
其一,Web3.0时代,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区块链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
区块链仅仅只是局限于区块链本身,是无法激发它的潜能和作用的。
这与区块链的落地和应用仅仅只是数字货币本身,其实是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的。
欲要将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非但要拓展它的落地和应用场景,甚至还要强化它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
其二,Web3.0时代,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去中心化的产业生态的完善。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区块链的核心在于去中心化。
何为去中心化?如何才能让去中心化发挥出它的最大的功能和作用?我认为,缺少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的产业生态的形成与完备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
而这一点,恰恰只有在Web3.0时代才能够实现。
其三,Web3.0时代,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虚实结合的产业嬗变。
透过元宇宙,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有关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完美的体验。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改变,仅仅只是局限在体验上的,体验所建构的产业本身并未发生一场深度的虚实集合。
等到了Web3.0时代,我们将会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场虚实结合的产业嬗变。
鉴于xxx老师对软件定义网络(SDN)的讲授,可以对SDN做出如下的研判和思考。
OpenFlow是一种SDN控制层面的网络协议,其工作模型中,将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进行分离,Controller负责将流量控制策略以流表形式下发给受管理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设备只需要按照流表上制定的流表项进行逐一匹配和转发,如此一来,很容易实现对于每个网络节点设备的统一管理,SDN的发展使得其在我国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运营商给予的关注更高。
然而运营商在衡量一个产品和技术时,主要是针对其能不能减少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行考虑的,基于这一因素提出了对SDN进行路由器设备的更换。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942a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2.png)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一、讲座基本信息。
讲座主题:[具体主题]讲座嘉宾:[嘉宾姓名及简介]讲座时间:[时间]讲座地点:[地点]二、讲座内容概述。
# (一)开场的震撼。
讲座一开始,嘉宾就像扔出一颗知识炸弹一样,直接抛出了一个超级前沿的概念,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像是个在知识海洋里划着小破船的人,突然看到了一艘超级宇宙战舰。
他说的是关于[前沿概念名称],这个概念我之前只是在一些科幻小说里模糊地见过类似的影子,没想到在现实的学科领域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 (二)核心内容的趣味之旅。
1. 神奇的技术突破。
嘉宾详细介绍了在[学科名称]领域里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就好比是在一个大家都以为是死胡同的地方,突然有人凿出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
这个技术突破是关于[具体技术名称]的,它能[简单解释技术的作用]。
以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乱撞,现在可好了,有了这个技术,就像给这些苍蝇都装上了GPS导航系统,直接朝着目标飞去。
他还举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说如果把[学科相关的事物]比作一个巨大的拼图,以前我们只有几块拼图碎片,怎么拼都拼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现在这个技术就像是突然给了我们一大半的拼图,虽然还没完全拼好,但已经能大概看出这个拼图的样子了,那就是一个超级酷炫的未来图景。
2. 跨学科的梦幻联动。
最让我脑洞大开的是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部分。
嘉宾说现在[学科名称]就像一个社交达人,到处和其他学科交朋友,而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比如说和[其他学科名称]的结合,就像是巧克力和花生酱的搭配,本来各自就很美味,放在一起更是绝配。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以前我们看[学科相关的问题]可能就只能从一个很窄的角度去看,现在就像戴上了全景VR眼镜一样,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看到很多以前根本看不到的细节和可能性。
就像我们以前看一个魔术,只看到魔术师在台上挥挥手,东西就消失了,觉得特别神奇。
现在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就像是知道了魔术背后的所有秘密,不仅知道怎么变的,还能想出新的魔术花样。
《化工前沿讲座》作业要求
![《化工前沿讲座》作业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8a9a8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b.png)
《化工前沿讲座》作业要求
《化工前沿讲座》作业要求(能化)1.针对7次前沿讲座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向完成一篇
读书笔记或研究进展综述。
2.内容应包括题目,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结论,参考
文献的全部内容,字数不少于1万字。
3.封面打印,可手填,目录可打印,其余全部手写。
4.撰写要求:字迹清楚,工整。
5.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 Fahmi R, Bridgwater A.V., Darvell L., et al. The effect of alkali metals on combustion and pyrolysis of Lolium and Festuca grasses, switchgrass and willow [J]. Fuel, 2007,86: 1560-1569.
[2] 梁基照. 高分子复合材料传热学导论[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邱玉林.聚丙烯/Al(OH)3/Mg(OH)2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其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6.上交时间:截至2018年1月5日,由各班班长收集统一上交
7.指导教师:任秀彬(180********)
8. 如发现全篇照抄某资料文献,按不及格处理。
前沿学科讲座笔记简短范文推荐6篇
![前沿学科讲座笔记简短范文推荐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03a1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1.png)
前沿学科讲座笔记简短范文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前沿学科讲座笔记简短范文推荐6篇前沿学科讲座笔记简短范文第一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这些年一直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数据挖掘,简单地说,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
专业领域前沿讲座
![专业领域前沿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57a8a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1.png)
专业领域前沿讲座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感谢各位莅临今天的专业领域前沿讲座,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探讨学术进展和未来趋势的精彩演讲。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机器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在疾病诊断、图像分析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医生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和位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而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机器学习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可再生能源技术。
现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再生能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领域,太阳能和风能等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创新。
例如,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高效的风能转换器的出现,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并且降低了成本,使得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流能源之一。
此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也被认为是未来数十年的颠覆性技术之一。
物联网的概念是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使得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而人工智能的引入,则可以使得这些设备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
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场景是家庭智能化程度的大大提升,例如通过语音助手控制家电、智能门锁、自动驾驶汽车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物技术是一门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问世,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为基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进步。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专业领域前沿讲座。
通过讲座,我们可以了解到机器学习在医学、可再生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学科前沿讲座作业
![学科前沿讲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bbdba186edb6f1aff001f9c.png)
应对地震的滑模和PID控制结构体系Rahmi Guclu耶尔迪兹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贝西克塔斯,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收到2004 年11 月23 日;接受2005 年12 月26 日概要在这项研究中,非连接式不休强大的滑动模式控制器(SMC)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分别设计考虑多度的自由度结构体系对地震活跃地震控制装置。
因为PID控制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并是众所周知的,它在控制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这种方法对参数变化不敏感。
一个SMC的优点是它的坚固性和能力处理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的模拟系统具有四个自由度。
结构系统模拟对地面运动(MW= 7.4),1999年8月17日在土耳其马尔马拉地震。
地面运动的基础上行事。
PID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以抑制建筑物的振动。
由于地震发生在一楼的主要作用,控制器被划归。
在研究结束时,对第一层和顶层位移的时间历程,不受控制的控制结构和控制电压的频率响应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1. 简介最近,结构振动控制水平迅速提高,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
隔振橡胶支座是被动振动控制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在输入地震的情况下,如那些由橡胶和钢板的隔震装置已被用于[1,2]。
此外,半主动振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以前的一些工程。
吉田和不二雄施加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基础的振动控制[3],其中粘性阻尼系数改变。
以地震引起的振动隔离结构,研究人员已计划使用主动控制器。
Fukushima等人。
开发主动- 被动复合调谐质量阻尼器,它的目的是减少高楼大厦因风和地震引起的振动[4]。
由于建筑物的不确定性和系统参数不恒定,鲁棒控制方法提供主动式控制结构[5-8]。
滑模控制是由Emelyanov[9]在苏联首次提出的。
开创者Utkin的论文大部分与研究[10]有关。
电磁力源和传感器的改进使其更有可能。
曹丹介绍滑模控制中的应用,电磁感应悬挂系统稳定,与实验结果[11]。
除非阻止,连接式的机械部件造成损害。
Sabanovic连接式自由滑动模式的应用[12]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华师17春秋学期教育技术前沿讲座在线作业
![华师17春秋学期教育技术前沿讲座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aebd9c9915f804d2a16c10e.png)
华师《教育技术前沿讲座》在线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V1.加涅将每一个学习行动分解为八个时期,其中与习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心理加工进程是()。
A.编码B.注意C.提取D.迁移2.以下哪一项不是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的全然特点()。
A.综合性B.实践性C.研究性D.多样性3.以下属于人力资源类学习资源的是()。
A.教学媒体B.学习小组C.教育信息D.教学场所4.()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运算机来模拟教师和同级学习者的行为。
5.()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
A.素材B.教学活动C.教学环境D.课件6.社会实践学习的大体特点是(),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当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一员。
A.社会组织性B.社会沟通性C.社会和谐性D.社会参与性7.分类和分层的课程目标是对整体目标的()。
A.形象化B.分散化C.具体化D.简单化8.《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布鲁纳B.凯洛夫C.夸美纽斯D.瑞奇鲁斯9.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不是成功的评判条件()。
A.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B.教学方式是不是被学生同意C.教学打算的实施是不是简单易行D.是不是能够有效评判学生的学习10.从()可将教学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资源。
A.教学资源的表现形态B.教学资源的性质C.教学资源的来源D.教学资源的用途华师《教育技术前沿讲座》在线作业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V1.目标模式课程开发遵循()。
A.目标原那么B.策略原那么C.内容原那么D.评判原那么BCD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式,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打算的系统化进程。
A.教学目标B.教学条件C.教学方式D.教学评判BCD3.按信息的作用可将教育信息分为教育治理信息、()。
A.教育社会信息B.教育内容信息C.教育操纵信息D.教育政策法规信息BCD4.教育技术要充分发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必需遵循()。
学科前沿课作业
![学科前沿课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ff5b68227d3240c8547ef6d.png)
学科前沿课作业0 引言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控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的进步。
本文结合前沿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查阅制造业、相关数控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等相关文献,分别对先进制造、数控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进行讨论以及期望。
这个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
因此,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而这一切根本都需要人才,只有国家培养出先进性创新人才,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强国目标。
因此,于2020年12月14日的数控前沿讲座上,赵艳春老师从先进制造、数控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三个部分展开,以及从该三个部分的概念、应用、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讲述,让我对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了解到了现如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使我受益匪浅。
根据总结老师所讲述的知识,以及自己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本文我从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我所学所感。
1 先进制造(AMS)1.1 制造与制造业的概念1.1.1制造的内涵制造的英文为manufacture或manufacturing,该词起源于拉丁文词根manu(手)和facere (做),这说明几百年来人们把制造理解为用手来做。
随着社会进步和制造活动的发展制造的概念不断进化。
狭义上的制造是指产品的制作过程。
即,产品的机械工艺过程或机械加工过程;广义上的制造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制造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将原有资源(如物料、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按照社会需求转变为有更高实用价值的新资源(如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软件、服务)的过程。
1.1.2 制造、加工与生产辨析制造是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部活动和过程。
加工是指是把原材料变换成产品的直接物理过程。
它通过改变原材料(或毛坯,或半成品)的形状、性质或表面状态,来达到设计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生产现指把各种生产要素的输入转变为产品(包括软件和服务等)的输出过程。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作业模板+详细要求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作业模板+详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5e2e14a300a6c30c229f3b.png)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要求:(1)就目前国内外安全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讨论,字数不少于2000字(文字按模板要求4页以上);(2)阅读至少中英文文献10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引用严格标注;(3)格式按附件模板的要求,作业格式排版质量等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最后提交方式:打印稿,最晚于2013年1月5日,由各班级统一将作业按学号排好顺序后提交,给付建民老师。
题学生姓名:张 静 学 号:0901XX专业班级:安全工程09-12012年 11月 30 日第1章制造容易、可靠性高、工作持久、适应工况条件好等优点,在采油工业发展的初期被大量的应用;但游梁式抽油机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效率低下、用电成本高等缺点。
无游梁式抽油机有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等,它具有功率因数高、效率高等优点,所以抽油机的发展方向是无游梁式抽油机1.2 引起游梁式抽油机电机负载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游梁式抽油机的电机是带负载起动,因此起动时所需的起动电流很大,功率因数很低,对电动机的功率要求比较大。
(2(3)要准确地选取一台抽油机的驱动电动机容量,需要测量大量数据,往往很难做到,而且如何对抽油机电机容量的选择计算还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计算公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配套电机的功率,一般留有较大余量。
2.1 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机是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设备。
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机构、减速箱、动力设备和辅助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
工作时,动力机将高速旋转运动通过皮带和减速箱传给曲柄轴,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
曲柄通过连杆经横梁带动游梁作上下摆动。
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便带动抽油杆柱作往复运动(见图2-1)。
图2-1 抽油机结构简图 1—刹车装置 2 3—减速箱皮带轮 4—减速箱 5—输入轴6—中间轴 7 8—曲柄 9—连杆轴 10—支架11—曲柄平衡块 12—连杆 13—横梁轴 14—横梁 15—游梁平衡块16—游梁 17—支架 18—驴头 19—悬绳器 20—底座2.2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臂为三个活动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见图2-2)。
科技前沿讲座作业讲解
![科技前沿讲座作业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d146ea0e53a580216fcfe2e.png)
混沌及其应用柏发欣(青岛科技大学过控113柏发欣)摘要⑴揭示搅拌诱发混沌混合的机理⑵得到速度场和浓度场所引起的变化规律研究,为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⑶确定层流状态下搅拌槽的放大基准,为结构相似性的改进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⑷建立起适合于非牛顿流体固液悬浮的搅拌桨组合形式,提高搅拌效率,使流场分布均匀一致,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关键词:混沌混合;变速搅拌;偏心搅拌;往复搅拌;石油化工;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背景及意义搅拌槽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行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宏观上看,流体混合是由于某一流场的对流作用而形成的不同流体之间相对位置的重新分布,从而导致各种流体相互混杂的过程,即机械搅拌混合过程。
湍流状态:流体颗粒的运动复杂且无序。
两种流动状态层流状态:混沌混合区和混合隔离区。
在现有的搅拌槽内,混合隔离区普遍存在且难以消除,成为提高混合效率的主要障碍,当雷诺数较低时,情况更是如此。
在许多工业生产的搅拌过程中,搅拌介质为高粘性流体及聚合物等物料,当前的搅拌技术只能进行层流操作,采用较小的搅拌速度。
为了改善层流状态下的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单纯靠增加搅拌速度并不可行,必须从搅拌槽的结构、叶轮叶片的形式、搅动方式等方面来着手,改善搅拌槽内的流场,提高混合效率。
随着非线性理论与混沌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混沌现象来加强层流状态下流体的混合操作,混沌现象就是把表现的无序性与内在的规律性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运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混沌具有两个显著特征运动的无序性与内在的规律性混沌混合就是基于这种反复的拉伸与折叠,使流体运动的流线呈现一种特殊形貌。
自从提出混沌对流以后,人们就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实验等方法对层流混沌混合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一致认为混沌是层流条件下提高混合效率的主要方式,混沌混合被看作是提高低雷诺数下流动与混合效率的唯一途径,为流体混合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科技前沿讲座
![科技前沿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2ac05b095727a5e9856a61c7.png)
1.寻找宇宙中的“幽灵”------暗物质上海交大的季向东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一开始对暗物质的探索,起源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与观测事实的矛盾,科学家们需要去考证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出现了错误,还是存在一些我们尚未观测到的物质,于是科学家们得出如下结论:1.大量的暗物质形成了球状的晕,把可见的星系包围在其中2.我们所看见的是普通的原子和分子,它们只占银河系的一小部分接着就向我们介绍了暗物质是什么,暗物质的性质(没有电磁和强相互作用),最后向我们介绍了教授正在进行的暗物质探索研究------PandaX实验。
经过这次讲座,使我对暗物质有了进本的了解,虽然之前听说过Ligo探索到了暗物质,但还是不甚了解,现在感觉不在那么遥不可及,另外也觉得暗物质的探索还刚刚起步,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发现。
2.矢量光场调控及其应用南开大学的涂成厚教授为我们进行了矢量广场的介绍,对光场的空域调控,通常主要针对相位和振幅进行调控,然而,如果我们能将偏振这一光场的重要属性,也是偏振态这一调控自由度充分利用,对光场调控,进而对操纵光的传播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次讲座的出发点。
教授还从矢量光场如何高效生成,矢量广场生成器等为我们介绍了矢量广场的生成。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矢量光场这一本来十分陌生的名次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也对光学领域的前沿有所了解。
3.纳米材料匡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纳米材料的背景,纳米材料与器件力,纳米复合材料宏观力,热物性与微观结构多尺度关联性等。
接着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在研究的课题,其中需要研究的化学功能化碳纳米管的静力学稳定性,采用的是分子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此外还研究碳纳米管微观结构与其弯曲刚度的关联,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评估,石墨烯等三维纳米材料的热导率表征与调控等。
最后得出了如下三点结论:1.先进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活力推动了基于量子-分子-细观-连续的多尺度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的几点认识固液气再加上等离子态,构成了我们熟知的物质四态。
我们平常所见的物质世界,以固液气三态为多,而整个宇宙中存在的物质,等离子态又占据了绝大一部分(约占整个宇宙的90%以上)。
那么宇宙中的物质就只有这四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凝聚态-------这一全新的物质形态的问世,又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观。
当然,凝聚态的种类之多,也让人为之震惊,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面,就让学生来谈谈对它的认识,由于学识有限,其中不免会有诸多漏洞,因此不妥之处还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学生不胜感激!凝聚态是微观粒子的一种集体行为。
即“它是量子力学的规律支配着一个宏观的集体行为”。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就先从其发展历史具体了解之。
一.发展历史:20世纪头20年,物理学界正在萌发量子力学的新兴学科。
在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的研究中诞生了量子的概念,光的量子被称为光子。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找到了一个经验公式,很好地符合了黑体辐射观测得到的曲线,但是他当时不能解释这一经验公式的物理含义。
时光推到1924年,当时年仅30岁的玻色,接受了黑体辐射是光子理想气体的观点,他研究了“光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问题,采用计数光子系统所有可能的各种微观状态统计方法,以不同于普朗克的方式推导出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证明了普朗克公式可以从爱因斯坦气体模型导出。
兴奋之余,他写了一篇题为《普朗克准则和光量子假设》的文章投到英国的《哲学杂志》,但被拒绝了。
不得已,他把那篇只有六页的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期望爱因斯坦能理解他的发现。
爱因斯坦立即意识到玻色工作的重要性,他亲自将文章翻译成了德文,帮助在《德国物理学报》发表了。
之后,爱因斯坦把波色统计方法推广到静止质量不为零、粒子数不变的系统上,建立了量子统计学中波色—爱因斯坦统计。
爱因斯坦将玻色的理论用于原子气体中,于1924和1925年发表了两篇文章,他推测到,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
后来物理界将这种现象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在波色之前,传统理论认为一个体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别的,例如我们可以分辨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
然而,玻色却挑战了上面的假定,认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原子尺度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区分不同的原子——所有的原子似乎都变成了同一个原子。
原子会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
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再也分不出你我他了!这就是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然而,实现玻-爱凝聚态的条件极为苛刻和矛盾:一方面需要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原子体系处于气体状态。
后来物理学家创造出了稀薄的金属原子气体,这种金属原子气体有一个很好的特性:不会因制冷出现液态,更不会高度聚集形成常规的固体。
后来,又由于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与绝对零度仅仅相差十亿分之一度的低温,并且利用电磁操纵的磁阱技术可以对任意金属物体实行无触移动。
这样的实验系统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出71年之后的1995年6月,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铷原子蒸气中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玻爱凝聚态。
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荣膺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物质不断冷下去、冷下去……一直冷到不能再冷下去,比如说,接近绝对零度(-273.16℃)吧,在这样的极低温下,物质又会出现什么奇异的状态呢?这时,奇迹出现了——所有的原子似乎都变成了同一个原子,再也分不出你我他了!这就是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下简称“玻爱凝态”)。
这个新的第五态的发现还得从1924年说起,那一年,年轻的印度物理学家玻色寄给爱因斯坦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关于原子的新的理论,在传统理论中,人们假定一个体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别的,我们可以给一个原子取名张三,另一个取名李四……,并且不会将张三认成李四,也不会将李四认成张三。
然而玻色却挑战了上面的假定,认为在原子尺度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区分两个同类原子(如两个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玻色的论文引起了爱因斯坦的高度重视,他将玻色的理论用于原子气体中,进而推测,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能级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阶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
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
打个比方,练兵场上散乱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挥官的命令“向前齐步走”,于是他们迅速集合起来,像一个士兵一样整齐地向前走去。
后来物理界将物质的这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
这就是崭新的玻爱凝聚态。
然而,实现玻爱凝聚态的条件极为苛刻和矛盾:一方面需要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原子体系处于气态。
极低温下的物质如何能保持气态呢?这实在令无数科学家头疼不已。
后来物理学家使用稀薄的金属原子气体,金属原子气体有一个很好的特性:不会因制冷出现液态,更不会高度聚集形成常规的固体。
实验对象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创造出可以冷却到足够低温度的条件。
由于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与绝对零度仅仅相差十亿分之一度的低温。
并且利用电磁操纵的磁阱技术可以对任意金属物体实行无触移动。
这样的实验系统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出71年之后的1995年6月,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铷原子蒸气中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玻爱凝聚态。
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荣膺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这个领域经历着爆发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己有近30个研究组在稀薄原子气中实现了玻爱凝聚态。
玻爱凝聚态有很多奇特的性质,请看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原子组成的集体步调非常一致,因此内部没有任何阻力。
激光就是光子的玻爱凝聚,在一束细小的激光里拥挤着非常多的颜色和方向一致的光子流。
超导和超流也都是玻爱凝聚的结果。
玻爱凝聚态的凝聚效应可以形成一束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宏观电子对波,这种波带电,传播中形成一束宏观电流而无需电压。
原子凝聚体中的原子几乎不动,可以用来设计精确度更高的原子钟,以应用于太空航行和精确定位等。
玻爱凝聚态的原子物质表现出了光子一样的特性正是利用这种特性,前年哈佛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使光的速度降为零,将光储存了起来。
玻爱凝聚态的研究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利用磁场调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物质第五态中产生类似于超新星爆发的现象,甚至还可以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来模拟黑洞。
随着对玻爱凝聚态研究的深入,又一次彻底的技术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二.基本理论:Theory1.微粒的简并与简并度由量子力学理论我们知道,简并本质上是由系统的对称性决定的。
而微观粒子的简并与这个理论完全不一样。
微粒的简并可以说成其行为的“一致性”,而一致程度的大小,就定义为其简并度。
一致性也可以称之为“相干性”,这一点,可以由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来洞之。
激光正是处于一种光波模式的光子数多,即光子的相干性强,才表现出一系列的强度高,亮度大的特点。
而普通光之所以强度不够高,正是因为光子的行为不一致。
Theory2.波色子与费米子微观粒子可以分为两类(不包括经典粒子,经典粒子由于可完全区分,故其满足经典Boltsman 分布),波色子与费米子。
按照量子力学理论,波色子是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如光子,处于基态的He 原子等,他们服从Bose-Einstein 分布;而诸如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它们具有半整数的自旋量子数,称其为费米子,它们服从Fermi-Dirac 分布。
波色-按因斯坦凝聚正是研究的波色子的集体行为,因此所用理论当然是前者,即Bose-Einstein 统计理论。
Theory3.临界温度凝聚态是当温度下降到某一特定值时粒子的一种集体行为,因此临界温度的概念十分重要。
根据Bose-Einstein 统计理论,当系统温度达到一定值Tc 时,系统的压强,热力学熵等状态参量具有确定值,这种状态称为Bose-Einstein 凝聚。
临街温度的定义为:230()c N T T Vβ<= (1) 即当系统温度在临界温度之下时,系统才有可能发生Bose-Einstein 凝聚。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什么是Bose-Einstein 凝聚。
Theory4.实现条件(蒸发冷却):用激光冷却不可能得到温度低于μK 而又同时保持高密度的原子气体。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在高密度下,原子系统成为光密介质,共振光难以深入气体内部;二是高密度原子散射的光将被另外一些原子吸收,使原子之间产生排斥力,影响原子气体密度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光吸收使原子激发,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会导致加热效应,并使阱中的原子变为非俘获态而逸出阱外。
因此激光冷却无法进一步提高原子的相空间密度。
通过激光冷却可以把原子冷却到多普勒温度极限以下(但高于反冲极限)。
这些原子很容易装入磁阱中,蒸发冷却可以有效地进一步冷却原子。
蒸发冷却过程就像一杯热茶,蒸汽挥发带走茶水的热量,使茶水冷却下来。
同样的道理,囚禁在磁阱中的原子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一个动能分布,蒸发冷却是有选择地将动能比平均动能大很多的(较热的)原子抛出阱外,留下动能较小的原子。
如此,剩余原子的平均动能小于蒸发前的平均动能,原子系统经过热碰撞驰豫后温度降低。
对蒸发冷却过程做如下假设:1.气体原子是各态历经的,即在相空间(包括坐标与动量)中原子的分布只决定于它们的能量和阱的性质;2.气体性质可以用经典统计描述,原子的相空间密度离发生量子相变的要求还比较远;3.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为s 波散射过程,即弹性碰撞,碰撞截面8 2 el σ =π a ,其中a 为s 波散射长度,非弹性碰撞过程可以忽略;4.蒸发过程不破坏热平衡,即热驰豫速率远大于冷却速率;5.从阱中逸出的原子不再与阱中的原子发生能量交换,即“完全蒸发”。
蒸发冷却过程为,首先原子数随能量呈Boltzmann分布,T是特征温度,让所有高于cutE 能量的原子脱离磁阱的束缚,这里1EkTcutB =ηη典型值为3-6。
这个切掉的分布中每个原子的平均温度低于被切掉之前,因此经过碰撞原子重新建立新的热平衡,新的热平衡1T < T ;然后去掉2kTBη能量以上的原子,进行进一步的冷却。
蒸发冷却的速率依赖于势阱中原子的碰撞速率。
原子在蒸发冷却过程中,密度不断增加,温度降低,因此增加了相空间的密度,量子统计逐渐变的重要了。
在磁阱中通过降低磁场电流来降低磁阱高度进行蒸发冷却不太有效,因为势阱变的很浅,原子密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