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衡量规章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范本(2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第三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并建立相关的档案。
第五条公司领导层应予以重视,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六条危险源辨识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可能发生事故和导致伤害的对象进行查找、识别和描述的过程。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是否存在危险;2. 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是否存在危险;3. 使用、储存和处置化学物品是否存在危险;4. 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否存在危险;5.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存在危险。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应通过调查研究、现场检查、分析评估等方式进行。
其中,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了解历史事故情况、询问从业人员等;现场检查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等进行实地查看和记录;分析评估主要包括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类和分级。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应定期进行,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重大改变、新增危险源或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应及时进行。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应将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建立相关的危险源数据库。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一条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应通过分析评估、风险矩阵和等级划分等方式进行。
其中,分析评估是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风险矩阵是以风险等级和可能性为坐标轴建立的矩阵,用于直观地表示和描述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等级划分是根据风险大小和等级进行分级划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是一种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是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确保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保护员工免受工作场所潜在危险源的伤害,并确保他们的健康与安全;3.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承包商和访客。
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
四、危险源辨识4.1 辨识方法4.1.1 工作任务分析针对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识别其中的潜在危险源。
对于新引入的工作任务,应在实施前进行辨识。
4.1.2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消除或减轻。
4.1.3 经验总结通过分析之前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行为,总结其中的危险源,并对类似的工作进行辨识。
4.2 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机械设备和工具的潜在危险源;2.化学物质的危险性;3.人为因素引起的潜在风险;4.电气设备和设施的潜在危险源;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6.各类作业现场的潜在危险源。
五、风险评估5.1 评估方法5.1.1 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损害程度,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一般采用风险矩阵法或风险熵法进行评估。
5.1.2 风险源控制措施评估对各项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5.2 评估要素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要素:1.危险源的可能性;2.潜在风险的严重性;3.已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风险的累积效应。
六、控制措施与监控6.1 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安装机械保护装置等;2.行政控制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
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部门、岗位和员工,包含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员工以及外包人员。
三、定义1.不安全源:指可能导致事故、损害人员健康或危及资产安全的物体、装置、物质、场合、工艺、作业活动等。
2.风险:指由不安全源引发的可能导致人员损害或资产损失的潜在程度。
四、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4.1 不安全源辨识1.依照流程分析法,对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不安全源辨识,并编制不安全源清单。
2.不安全源辨识包含对工艺、设备、环境、作业活动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发现存在的不安全源。
3.评估实在细节应包含不安全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可能带来的风险、掌控措施等内容。
4.2 风险评价1.针对不安全源,进行风险评价。
2.风险评价应考虑不安全源的概率、严重程度和暴露程度等因素。
3.评价结果应包含风险等级划分,采取的掌控措施以及风险掌控计划。
4.3 不安全源管理标准1.依据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订立不安全源管理标准。
2.不安全源管理标准应包含不安全源的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措施、责任分工、管理周期等。
3.严禁擅自修改、漏报或隐匿不安全源信息,应及时更新并告知相关人员。
4.部门和岗位负责人应负责实施不安全源管理标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掌控和培训。
4.4 考核标准1.订立不安全源和风险评价的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应涵盖不安全源的辨识和评价流程的正确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
3.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的依据。
五、责任与义务1.企业首席安全官负责监督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情况,对不合规的情况进行矫正和整改。
2.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相关程序的正确实施。
3.全体员工都有义务参加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报告有关不安全源和风险的情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收集涉及工作场所安全生产的相关数据和文件,包括设备手册、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
2.观察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查,观察工作过程、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通过目视和听觉感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访谈询问:与从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其对职工安全健康的影响程度。
5.记录整理:将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整理,并编制相应的危险源清单或目录。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综合评估其对职工安全健康的风险程度,以确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测和定性分析: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场所条件,对职工可能遭受的伤害预测和分析,以确定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2.风险程度评估:将可能性和严重性结合起来,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程度评估,确定其置信水平的等级。
3.风险比较与排序:对不同危险源进行比较,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排序,确定优先控制的危险源。
4.编制评价报告: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梳理和整理,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供管理层参考和决策使用。
风险控制制度是为了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源、降低职工遭受伤害的可能性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策略和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明确整体控制的方向和要求。
2.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需求,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控制等。
3.制定操作规程:针对具体的工作环节和岗位,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4.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5.设立监测与检查机制:建立监测和检查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所有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要求,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及其员工。
第四条国家有关行业部门应加强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的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
第五条本制度应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结合,按需更新。
第二章识别第六条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明确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分布情况。
第七条单位应制定危险源辨识方案,明确辨识的目标、方法和时间节点。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涵盖以下方面:(一)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二)环境因素对人员健康的影响;(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四)其他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
第九条单位应按照危险源辨识方案,开展辨识工作,并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三章评价第十条单位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确定风险的程度、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第十一条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工作应涵盖以下方面:(一)生产设备设施的风险状况;(二)环境因素对人员健康的风险;(三)作业活动的风险;(四)其他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
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应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第十四条单位应按照风险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并及时记录和归档。
第四章控制第十五条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第十六条单位应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明确措施的内容、实施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七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技术控制措施,如改进设备设施、采用新工艺、加强维护;(二)管理控制措施,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建立安全考核制度;(三)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发防护装备、提供预防接种、排除或隔离危险物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1、目的通过对危险源的正确辨识,系统地诊断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以及有关操作、管理与安排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约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发展,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过到安全生产。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
对于本安排的某项工作要主动与有经验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相关的记录。
查阅安排以往的安全事故的相关的记录,从中吸取经验,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似安排、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识本安排存在的危险源。
(5)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安排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3、风险评价的内容(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如作业现场照明、楼梯护栏、手栏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与装配、操作、维持、修理与拆卸有关的设备、装置、机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危险物料。
如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可伤害眼睛的物质试济、可通过皮肤接触与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等。
(3)交通运输。
有关交通运输机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火灾与爆炸。
油库、库房(尤其是炸药库)有关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为性。
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6)工程地质。
对有关工程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险源。
4、风险评价的程序(风险评价计划)(1)全面细致地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工艺条件等有关信息,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与后果。
(2)收集与工艺系统有关的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下面将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该管理制度的目的包括:1.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通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促使企业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制度内容和要求1.危险源辨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设备、材料、工艺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询问、检查、测量、测试等。
2.风险评估:根据辨识结果,对各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3.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各个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重点整改的危险源,并优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措施的制定应考虑成本、可行性和效果等因素。
5.风险监测和改进:建立风险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制度和措施。
三、制度执行和监管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包括:1.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意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第三条公司应当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确保矿山生产安全。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组织第四条公司应当设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组织应当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矿山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会代表组成。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和修订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二)组织制定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计划;(三)组织、协调和监督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四)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和宣传;(五)组织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评审和决策;(六)组织制定和实施危险源控制措施;(七)组织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定期回顾和改进。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第七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分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和风险控制措施监督等五个阶段。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应当在矿山生产运行、建设和改造等各个阶段进行,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设备、设施、物料、作业过程、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识别。
第九条风险评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型、等级和可能性,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第十条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第十一条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应当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辨识与评估
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 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正 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二、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就是要将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与企 业确定的安全风险准则比较,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 等级,以便做出安全风险应对的决策。安全风险等级 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 风险。
合理 ,在爆破震动影响 下造成井巷工程或位于岩移范围内的地面建筑设施坍塌 ; 地面建筑设施强度低 , 稳固性差 , 在暴雪、 强风等极 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坍塌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及设备设施 破坏。
(15)其它伤害 (1)雨天、冰冻天作业场地不平,道路潮湿、废石
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 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安全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 井下爆破作业时 , 由于警戒不严格 ,致使人员误入爆破区 , 或爆破人员违章作业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转载点、装载及卸载点。
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 D——风险值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辨识与评估
提纲
➢ 一、风险辨识 ➢ 二、风险评估
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 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 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 采空区、 硐室中 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 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一、风险辨识 主要为爆破后产生的炮烟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 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 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 采空区、 硐室中
(12) 淹溺
在井下水仓或地表高位水池上部检修、 检查 时 , 由于安全设施和管理上的缺陷 , 导致作业人 员坠落水仓淹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
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非煤矿山是指采用非煤矿物为主要开采对象的矿山,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
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源和风险,如爆炸、火灾、坍塌、毒性气体、物品落下等。
因此,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一、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矿山事故、伤害和健康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能源等对象或条件,是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源和源头。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是工作安全分析、现场检查、分析统计和专家研究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矿山进行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危险源、了解危险源特点和可能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以便进行危险源管控。
3.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物理特征、进入途径、危害类型以及暴露途径等不同指标,危险源可分为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源等。
4.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内容包括:危险源名称、来源、特征、位置、数量、频率、严重性等。
二、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通过概率论和统计学等方法评估可能造成的事故和危害,以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大小的过程。
2.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等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是最严谨的风险评价方法之一。
3. 风险评价的内容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风险的定义、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等级划分、风险的预测等。
4. 风险评价结果风险评价的结果是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的综合评价,通过对风险的等级划分,识别出主要的危险源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加载措施和管理建议。
三、制度要求1. 制度的适用范围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全国的非煤矿山生产,包括采矿企业、采石厂、洗矿厂、矿业机械厂等。
2. 制度的重要性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的建立,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非煤矿山安全问题的根本保障。
3. 制度的要求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度应当包括以下要求:(1)危险源辨识和管理要求;(2)风险评价和管理要求;(3)风险防范和控制要求;(4)事故应急和管理要求。
矿山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 目的辨识本矿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山范围内活动中的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活动。
3 术语和定义3.1危害因素危险源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3危险源识别指识别危险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险源识别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3.4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3.5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4职责4.1矿长负责组织矿山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并提供重大危险源控制所需的资源。
4.2安全环保部4.2.1审定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4.2.2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2.3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4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4.2.5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4.3矿山4.3.1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
4.3.2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4.3.3实施本部门评价出的危险源的控制计划。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2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我公司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危货运输专职安全员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安全员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车队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三、危险源识别范围:1、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五、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六、车队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七、重大危险源管理:1、公司、各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各部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4、公司、各部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各部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公司上报一份台帐。
5、各部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安全经理审批。
6、各部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各部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
车队由车队队长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各部门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生产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危险源识别的原则第一条:合法性原则第二条:实效性原则第三条:有限范围原则第四条:方法的科学性原则第五条:适宜性原则第六条:预防性原则第七条:输出性原则第八条:真实性原则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的使用范围第九条: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一)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
(二)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
(三)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
(四)退役、报废的系统或有害废弃物质的危害因素识别。
(五)化学危险品危害因素的识别。
(六)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
(七)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危害因素的识别。
第三章危险源的分类第十条: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
第十一条: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第十二条:按照危害类型分类:a机械危害、b物理危害、c生物性危害、d人机工程危害、e化学危害、f行为危害。
第四章危险源识别方法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一)安全检查表法(二)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三)现场观察法(四)座谈法(五)安全调查表法第五章危险源识别的步骤第十四条: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一)调查确定危险源。
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二)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三)进行危险分级。
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四级: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
C级、可能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断一个班以上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正确开展xxx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涉及生产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岗位风险评价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桦甸矿业公司所属各单位及相关部室。
第二章概念
第四条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中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第五条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活对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直观经验法可分为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
第七条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震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第八条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第九条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十条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
第四章风险评价
第十二条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几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第十三条危险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按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
(2)半定量评价是一种或几种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
(3)定量评价是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系统严重程度来评价。
第十四条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美国化学公司蒙德法、日本危险度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第十五条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是一种简单易懂的、人们在只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评价法,是与系统风险评价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作业风险大小的。
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
以D=L0E0C的乘积值来定。
70以下的环境为低危险的;70—160之间为显著危险的,需及时整改;160—320之间是高度危险环境;320以上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改善为止。
第五章管理与要求
第十六条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采取动态管理,基层单位对本单位的危险源每月至少四次进行辨识及风险评价并且每当内部
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风险评价,实施动态管理;安环部对各单位的日常监察次数进行检查及考核,主要采用档案式管理。
第十七条矿业公司安环部及各有关单位须建立文件化得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档案,妥善保管及时修订。
第十八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范围要涵盖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
第十九条明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过程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逐一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建立行之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连。
第二十一条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震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心里因素等。
第二十二条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等。
第二十三条在冒顶片帮、坍塌、岩矿突出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至因因素,包括地压活动、结构面、岩石破坏、支护、爆破影响等。
第二十四条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至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
第二十五条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下月1日起执行。
附表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 内容简介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二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
先确定三个因素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 ×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直至达到容许范围。
2 各因素的取值标准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值表见表1。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表见表2。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值表见表3。
d)危险性分值(D)与危险等级的对照见表4。
表4 危险等级划分
附表2:“危险源(点)”调查表
文案大全
附表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估表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