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 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相关推荐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1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酚酞试液、[教学程序][提问]成红色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
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材延伸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板块:指示剂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药品:NaOH 固体、20%NaOH 溶液、CaO 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
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 (2)
常有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化性,认识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并概括碱相像化学性质及其原由。
【教课重难点】1.要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2.难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准备】1.药品: NaOH固体、 20%NaOH溶液、 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2.器械: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课时安排】1 课时【教课方案】程序教师教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演示:1.实验 ( 如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图) 察看甲乙中引入新发生的现象。
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何会掉课2.清水变“牛奶”:吹入 CO使下去呢?2澄清石灰水变污浊2.“牛奶”能喝吗?问题:大家想想,这些奇特的它的主要成份是什么?现象存在的反响原理是什么?评论:经过奇特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讲堂。
实验引演示实验:取固体 NaOH察看,放1.NaOH白色固体导 NaOH 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 NaOH 2.表面吸水、溶解的性质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3.试管外壁发热及用途问题:我从书籍上找到了答1. 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由?案2.如何保留 NaOH固体?1.潮解3.它能做干燥剂吗?2.密封3.能程序教师教课中提出的问题演示实验:察看用 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由。
2.使用 NaOH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哇!真厉害看看书籍上怎么说使用它应当心,注意安全。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作用还真多:化工原用?料、洁净剂评论:设计问题牢牢环绕实验,简洁简要,激发学生踊跃研究思想的兴趣,奇妙点拨,在学生获取悉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资料引入:1.冬季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粉刷久后为何会底部刷白。
变白变硬呢?2.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很坚固。
波及到 Ca(OH) 与实验指引 2CO 发生了反响,生成了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Ca(OH) 2坚硬的 CaCO。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 难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等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呀?
生:醋是酸吧,还有那个石灰水好像是碱。
师:对啦,非常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大家看,我把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什么变化呀?
生:盐酸里变红了,氢氧化钠里变蓝了。
师:很好,那酚酞试液呢?(继续实验)
生:氢氧化钠里变红了,盐酸里没变化。
师:这就是酸和碱的一个重要性质哦。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不太清楚。
师:这是因为酸和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一些性质。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操作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能够辨认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3.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及其作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酸和碱的示范实验物质及实验装置;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示范实验,引起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实例,介绍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质是否为酸或碱。
4. 实验讨论(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扩展学生对酸和碱的理解。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内实验记录表;2.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总结;3.根据课堂所学,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酸和碱的例子,并写出其化学反应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实验结果记录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调和训练。
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缺乏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酸和碱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明确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如酸的腐蚀性、碱的腐蚀性和碱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从导入到讲授新知,再到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酸和碱的知识。
4.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入,如胃酸过多、土壤酸碱度等,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重要性。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酸和碱的特性。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自我反思:让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食醋、纯碱等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酸和碱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深化他们对酸和碱理解的教学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强调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厨房、实验室等,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例子,如醋、柠檬、苏打等,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1.书面作业:
a.请学生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酸碱的定义、性质、制备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
b.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尝试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c.请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实践作业:
a.学生在家中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观察其性质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的现象,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实验:指导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4)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介绍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3.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酸碱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究酸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的性质和反应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具体方法包括:
(1)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化学初三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实验技能和化学用语,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酸碱性质和反应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和应用仍存在困惑。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存在差异。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调查当地土壤酸碱度,分析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
(2)了解酸碱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调查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3.创新实践题:
结合所学知识,发挥创意,设计一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实验或项目,旨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如下:
2.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酸碱性质实验,如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碱性质。
3.知识拓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验观察和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3.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对酸碱理论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碱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如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酸碱的化学式、组成和分类。
2.通过实验演示酸碱的通性,如酸与金属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2.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酸碱中和反应如何影响环境?”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小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如胃药中的碱性物质如何中和胃酸等,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如盐酸的溶解性、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些性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鉴别不同的酸和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寻找鉴别酸和碱的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鉴别酸和碱的规律,如使用指示剂、滴定实验等方法,并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如“我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等,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碱优秀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对比分析,将物质间的变化拟人化地活动展示,培养学生
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师实验: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教材延伸】
1.[实验]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2.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前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3.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指示剂
一、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它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二、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点评: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展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
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它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
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
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
点评: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三、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
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点评: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模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第二块:几种常见的酸
一、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桔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二、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呈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⑴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⑵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
如“色、态、味、气、沸、密等”;
②第一块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③第二个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
识结合。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库存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
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呈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第三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沾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
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它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
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
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
教师先演示实验,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师中的黑体字所述文字)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
“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
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们开玩笑。
点评: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的感受。
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具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第四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来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不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确了不少道理。
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
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点评: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
游戏:认识酸
旅游 路线 知识
变色龙: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酸的 用途
浓硫酸酸的腐蚀性
画图 小结
知识:认识常见
酸的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方法:对比、推理、概括、归纳、探究等方法 道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收获
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小结时的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