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2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1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作者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2)、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选材的能力。
3、分层提高教师提出探究要求:(1)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何关系?(2)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否有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3)鲁迅先生一面对潦草书信深恶痛绝,一面仍展读每一封来信,说明他对青年什么样的态度?(4)文中的鲁迅是生活化人性化的鲁迅,与我们通常所了解的“民族魂”是否背离?说说理由。
(5)吃鱼丸事件反映了鲁迅什么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鲁迅先生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品味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回忆自己亲人或朋友的文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同时也学习了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1.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一课时一、导入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用我毕生的精力报效我的祖国。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资料助读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生字注音揩.桌子(kāi)阖.眼睛(hé)嘱咐..(tiáo..(zhǔ fù)调羹ɡēnɡ)竭.力(jié) 当.选(dānɡ) 忧郁.(yù) 草率.(shuài)2.生词注解安顿:安详,安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设计教案_4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性格的写作方法。
2.感受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的心灵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说“我好像就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从这句话中我们很容易看出鲁迅是一位乐于奉献的人。
那么日常生活中他又是怎样一位先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萧红,原名张迺莹。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三检查预习:揩捆校对深恶痛绝绞肉四课文理解:1本文中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四件小事。
(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在鲁迅家做客人;(4)鲁迅先生开玩笑;(5)梅雨季的一个晴天;(6)鲁迅先生协助青年;(7)鲁迅先生的原稿;(8)许先生的笑;(9)看电影的路上;(10)鲁迅先生的休息;(11)鲁迅先生待客;(12)吃鱼丸;(13)鲁迅先生包书;(14)鲁迅先生坚持工作。
2通过这十四件小事讨论一下,自己理解的鲁迅是怎样的人?鲁迅是一个:爽朗乐观,平易近人;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幽默风趣;坚定乐观;严谨认真的人。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更真实。
就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
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处事,以及他的思想、性格。
(3)更真挚。
基本上都是白描,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4)更有表现力。
也就是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妙处。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五布置作业:使用细节描写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六板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会见朋友:简单随和,体恤他人日常琐事:严谨认真。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设计教案5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课方案第一单元课题 3.回想鲁迅先生目标知识与技术领会伟人鲁迅平时生活中平和平和的一面。
学习本文擅长撷取生活杂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指引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只的精神。
要点难点模式器具课时安排教课过程课前预习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领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要点)作者浅白朴素、清爽隽永的写作风格。
(难点)PPT课件、教育云平台一课时教课内容教课方案平台交融1、朗诵课文,标清段落序号,查准生字词的读音。
平台公布2、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3、达成预习教案。
新课导入自主学习1、导入语:“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
”两句激趣导是写的?能它的意思?(生自由言)入:出示两句是迅先生写的,人把它看作是先生鲁迅的自己品的写照。
第一句是从他待人的斗争精神诗句并来的,横眉冷,决不当,是一个骁勇的斗士的解读形象;第二句是从他步青年方面来的,表推送教师出一个慈爱睿智的者范。
屏幕今日,我就来学写的《回迅先生》,通她的文字,来感觉一个真的、富裕人情味出示目的、生活化的迅形象(出示、板)标,生齐2、出示学习目标。
读明确1、作者介(1911—1942),中国代女作家,原名迺,还有笔名悄吟,黑江呼人。
1933年与自第一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迅的助和支持下,1935年表了成名作《存亡》(开始用笔名),蜚声文。
1936年,脱精神上的苦渡日本,在京写下了散文《孤单的生活》、篇《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表了中篇小《伯》和有名篇小《呼河》。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争爆,日占了香出示课屏幕分享港。
大病的塌陷在九,在一所医院里逝世。
件,学生位自型的、抒怀型的女作家,向来沿着反封自读了建的思想道路前, 她用自己那些拥有独到格的解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丰富了我国代文的花苑。
成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格的优秀的女作家。
2、文本接创作背景: 迅,“想看好花,必定要有好 土”;又曾表示,“只需能培一花,就不如做做会朽的腐草”。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七下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重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重点)导语设计1:(激发兴趣)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
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设计2:(文学角度)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
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5
品析作者语言细腻白描和诗化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学习文章细节描写的生动真实和逼真传神。通过对词句的揣摩体会文章文随笔动,笔随情至的美感和情意。
【教学策略】
1.圈点批注2.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由一副有趣的漫画引入本课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3.合作探究、
研究文本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旁批)
研读片段6、片段11、片段14。
问题1:概况片段内容,拟小标题。
问题2:体会重点词句及细节,你读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精神品格。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实行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探究,在课文旁边坐批注。实行汇报、交流。
1.实践使用“圈点批注”读书法
2.引导学生在较宽的排列片段中体会鲁迅性格的多个侧面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排版梳理各个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通过“圈点批注”,品析文章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
2.指导学生自读梳理结构、讨论体会感情,“圈点批注”品味语言。3.感受作者对鲁迅的尊敬源自爱戴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排版梳理各个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并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
2.作文练笔《-----的二三事》
学生通过本单元写人物精神的方法如:《邓稼先》中对比的手法,及本课抓住细节写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实行习作。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习与水平巧妙结合
四、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
1.课堂教学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理顺作者情感,总结课堂教授的读书方法,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设计教案6
教课目的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参照说明,理解文章粗心。
朗诵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推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从而剖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色。
可以懂得学无止境,学有利于人的完美和发展。
教课重难点:1.品尝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色。
2.联系实质,让学生真实意会念书有利于人的发展和完美的道理。
教课方法:朗诵法、圈点勾勒法、合作沟通法教课过程及内容:一、讲话导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峙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他的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这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
可他就不爱念书,孙权多次劝告,他老是推三阻四,不愿就学。
今日,孙权又来劝告了,结果怎样呢?我们一同来看《孙权劝学》。
二、读文知事认识作者、作品学生读说明(1),勾划要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基于旧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供给政治借鉴。
二读,读准字音、读出停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重申要点字的读音卿(q 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再指名学生读,最后学生齐读。
以多样读的方式来搜寻语感。
三、读懂文意(1)学生联合说明,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议论(2)学生推选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正确的地方。
(3)师重申要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即更刮目相待:从头。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心义..古时称呼: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孤常念书,自认为大有所益。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初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思维发展与提升:精读文本,学习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品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质朴、真诚的个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结构布局的妙处。
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享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能够清晰的读出鲁迅为国献身的誓言,矢志不渝的决心和因“同胞未醒"的忧虑,一个深邃、沉重、严肃、果敢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但这些并不是他的全部形象,在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通读全文,结合文旁批注理解内容,将对问题的思考简要写在书上,小组进行交流。
三.二读课文,概括事件学习方法:快速浏览,圈点勾画(动词),简要概括,分享交流问题一: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明确:鲁迅的笑、走路轻捷、夜谈沉思、饮食待客、开玩笑、读青年人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品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等生活琐事。
小结:从这些生活场景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是一位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自学提示二:学习方法:从人物描写手法、词语、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语句,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问题二: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最能看出鲁迅先生的什么性格特征?明确:例如“笑声明朗”第1段: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细节描写——爽朗、率真)第11段:一上楼,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
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忘我工作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比导入引入新课1、介绍作者肖红以及鲁迅先生。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通过作者和鲁迅先生作品的对比,明确二者关系,同时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了解肖红和鲁迅先生。
整体感知深入探究1、浏览课文,品味关键段落。
1、提问:鲁迅以哪些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2、本文如何通生通过浏览课文找出:父亲、导师、朋友、父亲等。
学生思考,交流。
2、跳读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过细小的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先生的这些身份特点的呢?3、与学生分享做批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4、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身份进行品读。
选择一处生活场景,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单元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感隔阂,对于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人物:课件擦拭显露人物部分五官,直到学生猜出答案。
师:在学习本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猜一个人物。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出了鲁迅的名字,看来鲁迅的形象已经深入你们内心了。
2.学生描述外貌:师: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正像他顽强倔强的性格,目光炯炯有神,面目严肃冷峻。
3.简单介绍鲁迅:指名回答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鲁迅先生文笔犀利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横眉冷对,拒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而爱护进步青年,则表现出慈祥智慧的长者风范。
因此,他的身边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位。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工作、生活和为人方面的特点,体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念和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精神。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欣赏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用于拓展学生知识。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先生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跟读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问题:a.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有哪些?b.鲁迅先生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c.鲁迅先生对待工作和朋友的态度是怎样的?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二、设计理念《回忆鲁迅先生》是本单元的一篇细腻生动、深情动人的记人散文。
课文展示了鲁迅先生平凡日子中那些真实、细微的寻常小事,还原出鲁迅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一面。
本文以文本解读为原点,以文本为载体,通过给学生做“圈点批注”的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话语、形象、内涵等方面实行解读,从而逐渐养成动笔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1、学生预习自读感知内容,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2、通过学习“圈点批注”,品析本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精神。
四、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完了《朝花夕拾》,课堂上又深入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停留在严肃刚直却令人望而生畏的印象上。
本文的学习会让学生对鲁迅有更全面的认知。
文章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貌似轻描淡写却饱含对鲁迅炽烈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培养学生自读水平的同时,发挥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
“圈点批注”是学习和鉴赏文本的重要形式和读书方法,是教师阅读教学行为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阅读水平养成的重要内容。
五、重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难点品析作者语言的妙处,学习细节描写的生动真实和逼真传神,感受作者的深情。
关键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并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因为时代距学生较远,他们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实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
另外让学生预习熟读课文内容,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7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生活中细节、真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会运用旁批、学写阅读批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生活中细节、真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鲁迅的散文,文章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段,根据这些片段,你来说一说,在你眼中童年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
(顽皮,事例:挖何首乌,把泥墙头弄断。
天真,热爱自然,喜爱在大自然里玩耍,事例:摘覆盆子,冬天在百草园的雪地里捕鸟)我们通过文中的一些事例便可以认识鲁迅这个人,鲁迅先生非常善于在事件中些人,这样的写法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现代女作家——萧红。
萧红曾跟随鲁迅先生学习了一年半,鲁迅先生去世以后,许多作家撰文纪念鲁迅先生。
萧红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回忆鲁迅先生》一文。
她呈现的鲁迅先生被公认为“最真实”的鲁迅先生。
那么,真实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跟随萧红一起走近鲁迅先生。
(板书:回忆鲁迅先生)二、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很长的自读课文,我们有三个学习要点:1.读一读,概括事件;2.品一品,分析人物;3.练一练,学写旁批。
关注的3个关键词:事件、人物、旁批三、具体研习(一)概括事件1、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篇文章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结构不太一样,有些段落之间有一个空行,把它们分成两个片段,全文一共有13处空行,所以文章分成了几个片段?(生:14个片段。
)师:这样的文章在散文中越来越常见,拿到这样的文章,不要慌,我们应首先快速的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概括方法:人物+事件。
示例:片段一:(读)鲁迅先生+笑声明朗片段十一: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工作(前略后详)2、其他片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相应位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萧红的笔触,回忆了她和鲁迅先生相处的日子,展现了鲁迅先生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品质,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伟大作家的敬仰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鲁迅先生生平事迹资料:为学生准备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79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协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
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三、文本链接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13
课题回想鲁迅先生课型新课课时1讲课时间6月25日教课目的1、经过对课文的研读,感觉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怀和可亲可敬的个性质量;2、学习本文经过捕获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表露出对鲁迅先生的之情。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步骤一、设置情境明确目标(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分钟)学习本文经过捕获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二次备课1、出示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1、说说你熟习的鲁迅。
(学生同学说说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可能由于阅读鲁迅的文章多数比较深刻,委婉,因此感觉鲁实质上,鲁迅先生是特别平和近迅是深沉的、深重的、严苛的。
)人的。
2、由《自题小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明确鲁迅的伟大人品“无情未必真好汉,怜子如何不丈夫”等句明确鲁迅的爱国、爱民、爱子形象。
出示学习目标:1、领会伟人鲁迅平时生活中平易平和的一面。
联合目标有效学习2、学习本文擅长撷取的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1、复习检测:学生板前展现累积的词语。
报告累积的字词教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2、知识回首:复述上节课归纳的对于鲁迅先生平时生活的几件小事。
学生复述事件3、整体感知:思虑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思虑、报告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衷心的尊敬、敬爱和之情。
三、精讲点拨释疑解惑(分钟)4、小组合作:深入研读、掌握鲁迅形象:剖析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分小组合作、研究并报告别表现了鲁迅先生如何的性格特点?教师板书和蔼可亲、开朗百折不回大方大方、热忱对老婆恭敬与依靠体贴小辈风趣、平和严于律己、热诚之心淡泊名利教师小结珍惜时间、勤劳、忘我工作尊敬孩子。
做事仔细5、本文有多处细节描绘,说出你印象最深的语句,并谈谈感觉。
言报告学生找出感兴趣的细节描绘并组织语教师评论教课步骤四、应用迁徙稳固深入(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6、深入研究:为何作者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绘了其余人物的状况?联合所学思虑、组织语言报告明确:侧面描绘及利处7、思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有没有新的理解?说说你的领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速度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旁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的语言和通过细节
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待客、关爱家人、生命不息、战斗不
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
难点:思考旁批,学习文章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提示、导入课题。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PPT展示阅读提示,生齐读,就阅读提示提一个问题?有人说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请留下你们思考的痕迹。
师板书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忆萧红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40年,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补充: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1934年,萧红在内山书店与鲁迅第一次见面。
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做春泥,在她的作品中倾注大量心血。
他为萧红《生死场》写序言时,对萧红文学创作的特点予以充分肯定。
萧红从鲁迅那里,不仅得到了慈父一样的关怀和爱护,也得到导师般的鼓励与教诲。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扶持和影响,萧红很难创作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传世之作,更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
2、聊鲁迅
是谁,弃医从文,只为唤醒国人那沉睡的灵魂;是谁,挥洒良知的药水,只为愈合国人心中的创伤;又是谁,用尽一生的时间,渗透这人生百态。
说说你眼中的鲁迅先生。
通过上学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大家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
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思想、执着坚定《呐喊》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1、速度课文,解决预习中的困惑。
日常起居的鲁迅?第一部分(1~13)
会见朋友的鲁迅?第二部分(14~34)
与家人相处的鲁迅?第三部分(35~67)
活动一:爱的留言板
自由跳读最能表现鲁迅先生某个身份的片段,选择一处进行批注,可以是一句精妙的话,也可以是一个精准的字词。
师:凡人鲁迅。
师:萧红采用平等视角,原生态展示鲁迅作为“人”的那一面。
不是仰视,是平视。
不是慈爱,是喜爱。
没有拘束,自由随意。
2、思考旁批,分析人物性格。
(1)细节描写
旁批: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扔展读每封来信,这反
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么态度?
文段: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事,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的时光。
分析:细节描写,看出鲁迅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学法指导:
细节描写的作用:对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思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具体细腻的描写。
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塑造神韵兼备的鲁迅形象。
)
(2)白描手法
师:文章的细节描写几乎都用白描手法,简短凝练。
旁批:着重写鲁迅先生“坐着”,给人一种像雕塑的感觉。
文段:全楼都寂静下来,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语言中体现自然朴素而又深情隽永。
)
(3)写法借鉴
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
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善于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四、总结自读方法
1、重视预习,快速浏览。
2、读题目,读作者。
3、从内容、写法、人物等方面读文章,做批注。
五、课文小结
时代造就鲁迅,鲁迅造就萧红。
感谢萧红让我们在写作中得到启迪: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依旧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对你的写作有帮助。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孙伏园《忆鲁迅先生》和鲁迅《死》
2、结合本单元的人物描写方法,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