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如测量体温、更换敷料等;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如窒息、骨折、烧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幼儿日常护理的基本技能。
2. 学习并熟悉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重点: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和急救术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幼儿卫生学教材、急救模拟人、体温计、敷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
(2)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体温测量、更换敷料等日常护理操作练习。
(2)利用急救模拟人,分组进行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练习。
4. 例题讲解:讲解并示范如何处理幼儿骨折的急救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练习骨折急救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1)测量体温(2)更换敷料2. 常见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处理方法:(1)窒息(2)骨折(3)烧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日常护理的基本技能。
(2)举例说明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2. 答案:(1)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包括测量体温、更换敷料等。
(2)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如窒息、骨折、烧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和急救术的学习较为积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幼儿护理和急救知识。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幼儿常用保健护理技术

(一)腋温测量方法
婴幼儿取卧位或坐位,操作者先拭去腋窝的汗液, 将水银温度计水平读数调低于35℃ ,将温度计的水银 球一端放在婴幼儿腋窝正中, 5~10分钟后,取出温度 计读数。
注意:测量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温度计最终读 数的准确性;测量婴幼儿体温不能选在吃奶、吃饭、哭 闹时,可待婴幼儿安静 15~20 分钟后进行。
一、生命体征测量法——测量血压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 ,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动脉血压幼儿血压无固定参考值,需要 计算。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为收缩压的2/3 物品准备:汞柱血压计,听诊器。测量前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 幼儿情绪准备:让幼儿在测量前体息,避免情绪紧张。测量时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幼儿卷袖露臂,肘部伸 直,手掌向上。将血压计与上臂、心脏具体操作放在同一水平位置
注意:当幼儿发生闭合性创伤时,可将冰袋或毛巾 敷在受伤处。若冷敷时小儿发生寒战、面色发灰,应 停止冷敷。
(二)酒精擦拭的操作方法
酒精容易挥发,能使热量较快的散发出去。可用75%的酒精或高度白酒兑等 量温水,把毛巾浸泡在里面,拧至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胳膊等部位。
注意: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风,如果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时,应注意 药物的作用机理,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药效甚至对机体造成伤害;高热初起 时,皮肤血管收缩,这时候要保暖,不要降温,热退后,要及时把汗擦干。
(二)其他测量方法
3.耳温测量法(耳温枪) 由于耳膜位于头骨内接近体温控制中枢“下视丘”的位置,充分得到颈动脉血流供应,所以当人体的 中心温度有变动,便可实时地由耳膜的温度反应出来。将新生儿一侧耳道轻轻拉直插入测温头,在耳道内 停留1秒,当听到“哔”一声时放开,完成测温,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捷方便的操作,正常值为 36.5℃~37.5℃。 4.额温测量法(额温枪) 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量人体体温。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温度在36℃~37℃放射的红外波长为9~13微米,依据此原理,通过准确测定人 体额头的表面温度,修正额头与实际体温的温差便能显示准确的体温。测量时对准前额中央,距离5厘米 ,按下测量开关,保持1秒,温度立刻显示,测量温度前需确保移开头发、擦掉汗水或灰尘,正常值为 36.5℃~37.5℃。额温枪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准确性稍差。
婴幼儿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婴幼儿常用急救护理技术说到婴幼儿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真的是家长们必须时刻掌握的“生死时速”技能!你看,宝宝们一天天长大,动作越来越灵活,偶尔“摸摸索索”就有可能闹出点儿小麻烦,别看他们那么小,出点儿状况可真把家长急得是心惊胆战的。
不过,别怕!只要掌握了几项急救技术,不仅能让你自己稳得住,宝宝也能恢复得快!好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必学的急救护理技巧。
首先嘛,最常见的要属宝宝的呛奶啦!这事儿经常发生,尤其是小宝宝奶嘴还没掌握好,喝着喝着就突然卡住了,可能就呛到了。
这个时候,你别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
首先要把宝宝的头稍微低下,别让他横着躺着,要让奶水或异物顺着重力流出去。
你得把宝宝翻过来,扶住他的胸口,用力拍几下背部,像拍个小小鼓点一样,拍得稍微用点儿力,但是记住不要太重!这时候宝宝很有可能就能咳出呛住的奶水了。
只要他开始哭了,那就说明通气了,放心吧!但要是你发现宝宝一直不哭,脸色变得有点蓝,马上就要拨打急救电话了,专业的救援比什么都重要!说完呛奶,再说说另一个“常见病”——宝宝误食异物。
宝宝天生好奇,看到什么都想往嘴巴里塞,搞不好就会误吞一些小东西。
这时得冷静判断,不能像电影里那样慌得一塌糊涂。
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能咳出来?如果他能咳,就让他咳,给他空间发泄一下异物。
这是最自然的排除方法了。
如果他不哭不咳,脸色变得苍白,那就立刻给他做海姆立克急救法。
你要把宝宝俯身,手掌按住宝宝胸部稍微加力,然后就用力拍背。
记住,力度不够可能效果不好,太猛了也容易伤到宝宝,要找到个合适的力度,真是一个“力道活”!如果这些措施不管用,那就得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了。
要说到孩子们最怕的事儿,可能就是跌倒了,尤其是小步子还不稳的时候。
小宝宝走路有时候像小企鹅一样,手脚不协调,总是摔得东倒西歪,摔个小膝盖磕个小肘子简直是家常便饭。
但如果摔得有点儿重,摔后不能动弹,或者有流血不止的情况,那可得马上行动起来。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检查宝宝有没有大出血,伤口是否深。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优质课件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教材为《幼儿护理与急救技术》的第3章和第4章。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能、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肺复苏术、出血的止血与包扎、骨折的临时固定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幼儿日常生活护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对幼儿的关爱和照顾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救技能。
3. 培养学生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急救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领、止血包扎的技巧、骨折固定的方法。
重点: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能、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急救操作的正确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心肺复苏模拟人、止血带、三角巾、夹板。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和意外伤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安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3章和第4章内容,讲解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能、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心肺复苏术为例,讲解操作步骤和要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日常生活护理技能常见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2. 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日常生活护理的基本技能。
(2)列举三种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3)描述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能和急救术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心肺复苏术操作不熟练、止血包扎技巧欠佳等。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保持幼儿服装的清洁和卫生
介绍正确的幼儿服装清洁和卫生方法,以保障他们的舒适和健康。
常见皮肤问题的预防与护理
讨论常见皮肤问题(如湿疹、尿布疹等)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以保护幼儿的皮肤健康。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和处理方法
详细讲解如何预防传染病在幼儿群体中传播,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消化系统问题的处理方法
介绍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如腹泻、呕吐等)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幼儿获得舒适和温暖。
安全用药的责任和方法
强调正确用药的重要性,讨论幼儿安全用药的责任和方法,以确保他们的健 康和安全。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 术
为了确保幼儿健康和安全,掌握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至关重要。
了解幼儿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探讨幼儿日常护理对其健康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心理关怀。
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详细介绍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以及何时应该进行洗手,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保持幼儿房间的清洁和整洁
探讨清洁和整洁环境对幼儿健康和促进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清洁建 议。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的第六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
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护理技巧(如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如烧伤、骨折、窒息等),以及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会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基本护理技巧,能够正确处理常见意外伤害。
3.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以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护理技巧的掌握,急救术的正确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温计、血压计、止血带、三角巾、模拟人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护理包(含体温计、止血带、三角巾等),每组一个模拟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救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基本护理技巧:讲解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方法。
b.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以烧伤、骨折、窒息为例,讲解急救处理方法。
c. 心肺复苏: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基本护理技巧的练习。
b.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给出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基本护理技巧:a. 测量体温b. 止血包扎2.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a. 烧伤b. 骨折c. 窒息3. 心肺复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脚本。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但在心肺复苏操作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建议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课件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围绕幼儿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展开,内容涉及多方面知识。
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的生理特点,了解了他们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力等方面与成人的不同,并学习了在护理幼儿时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详细讲解了日常护理技术,包括喂养、沐浴、换尿布、睡眠护理及幼儿口腔护理,每一步都注重操作的细节和温馨的互动。
同时,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幼儿常见病症,并提供了相应的家庭护理方法,以减少幼儿生病的机会。
我们重点讲解了幼儿急救术,例如心肺复苏、止血、烧伤处理和骨折固定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基本原则,提升护理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2. 学会幼儿日常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3. 学会识别幼儿常见病症及家庭护理方法,降低幼儿生病率。
4. 掌握幼儿急救术,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急救术的正确操作方法,例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2. 教学重点:幼儿日常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常见病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幼儿意外伤害案例,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幼儿护理和急救术的关注。
2. 接着,我们详细讲解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和护理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护理幼儿的重要性。
3.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幼儿日常护理技术的演示,包括喂养、沐浴、换尿布、睡眠护理等,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我们进一步讲解了幼儿常见病症的识别及家庭护理方法,让学生学会预防和处理幼儿疾病。
5. 重点来了,我们演示了幼儿急救术,如心肺复苏、止血、烧伤处理等,让学生现场模拟练习,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6. 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让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7. 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相关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原则2. 幼儿日常护理技术3. 幼儿常见病症识别及家庭护理4. 幼儿急救术作业设计1. 简述幼儿生理特点及护理原则。
幼儿急救常识

幼儿急救常识引言概述:幼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理结构不完善,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往往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
因此,了解幼儿急救常识是每位家长和看护人员的责任。
一、窒息急救1.1 快速判断:窒息是幼儿急救中常见的情况,家长和看护人员应该迅速判断幼儿是否窒息。
1.2 手法救助:如果发现幼儿窒息,应立即采取背部拍击或胸部挤压等救助手法。
1.3 寻求帮助: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确保幼儿得到及时治疗。
二、溺水急救2.1 迅速救助:溺水是幼儿急救中的紧急情况,家长和看护人员应该迅速将溺水的幼儿救起。
2.2 倒置抽吸:将溺水的幼儿倒置抽吸,帮助排出呼吸道内的水。
2.3 CPR急救:如果幼儿失去意识或呼吸,应立即进行CPR急救,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三、烧伤急救3.1 冷却烧伤部位:如果幼儿被热水或火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3.2 覆盖保护: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
3.3 尽快就医:及时将幼儿送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四、意外摔伤急救4.1 安抚幼儿情绪:一旦幼儿摔伤,家长和看护人员首先要安抚幼儿的情绪。
4.2 冰敷处理:用冰袋或冷敷物冰敷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4.3 观察变化:密切观察幼儿的受伤部位,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五、突发疾病急救5.1 快速反应:如果幼儿出现突发疾病,家长和看护人员应该迅速反应。
5.2 紧急就医:在急救措施之后,应立即将幼儿送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5.3 保持冷静:在处理突发疾病的过程中,家长和看护人员要保持冷静,以便有效地帮助幼儿度过危险期。
总结:了解幼儿急救常识是每位家长和看护人员的责任,只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进行急救,才能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每位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够重视幼儿急救常识,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标题: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引言概述:幼儿是家庭的希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
因此,了解常见幼儿急救知识是每位家长和看护人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急救知识,匡助家长和看护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窒息1.1 如果幼儿窒息无法呼吸,即将采取急救措施。
1.2 将幼儿放在大腿上,用手掌拍打其背部,匡助排出阻塞物。
1.3 如果拍背无效,可以进行胸部挤压,直至阻塞物排出。
二、烫伤2.1 烫伤时,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冷水中降温。
2.2 用干净的冷湿毛巾覆盖受伤部位,避免感染。
2.3 将受伤部位抬高,减少疼痛和水肿。
三、溺水3.1 如果幼儿溺水,立即将其从水中救出。
3.2 倒置幼儿,轻拍其背部,匡助排出水。
3.3 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呼吸恢复。
四、意外摔伤4.1 在幼儿摔伤时,首先要镇静下来,不要惊慌。
4.2 检查受伤部位,如果有明显变形或者出血,应即将就医。
4.3 用冰袋或者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五、突发疾病5.1 如果幼儿浮现突发疾病,如高烧、呼吸难点等,应及时就医。
5.2 在等待救护车或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保持幼儿肃静,避免剧烈运动。
5.3 根据医生指导,及时赋予幼儿药物治疗或者其他必要的护理。
结论:了解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对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看护人应该定期学习急救知识,做好应急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希翼本文介绍的幼儿急救知识能够匡助更多的家长和看护人,保护幼儿的安全。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的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详细内容包括:基本护理技巧(如体温测量、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常见急救术(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护理技巧,提高对幼儿日常护理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急救术,增强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卫生保健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术的操作技巧。
重点: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温计、血压计、纱布、绷带、人工呼吸模型、心肺复苏模型等。
学具:每组一套护理和急救模拟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意外事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护理和急救的重要性。
2. 基本护理技巧学习(15分钟)(1)体温测量:讲解体温测量的正确方法,演示操作步骤。
(2)口腔护理:介绍口腔护理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皮肤护理:讲解皮肤护理的要点,演示操作技巧。
3. 常见急救术学习(20分钟)(1)人工呼吸:讲解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2)心肺复苏:介绍心肺复苏的步骤,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3)止血包扎:讲解止血包扎的方法,演示不同类型的止血包扎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的实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基本护理技巧:体温测量口腔护理皮肤护理2. 常见急救术: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体温测量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描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止血包扎方法。
2. 答案:(1)体温测量的正确方法:将体温计放置在幼儿腋下,紧贴皮肤,等待35分钟。
注意事项:避免在幼儿进食、洗澡后立即测量;体温计需定期消毒。
(2)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确认安全,评估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持续按压和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幼儿园急救处理知识

幼儿园急救处理知识引言概述: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和保育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处理知识,以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幼儿的安全健康。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急救处理知识,匡助幼儿园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一、窒息急救处理1.1 窒息的症状:呼吸难点、喉咙发紧、无法言语等。
1.2 急救措施:即将让孩子坐下,用力拍打其背部,如果无效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按压。
1.3 预防措施:避免幼儿吃过大的食物,保持幼儿进食时坐直。
二、溺水急救处理2.1 溺水症状: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等。
2.2 急救措施:将幼儿放在平整地面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3 预防措施:加强幼儿游泳安全教育,保证有专人监督幼儿游泳。
三、烫伤急救处理3.1 烫伤症状:皮肤红肿、起水泡、疼痛等。
3.2 急救措施: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避免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3.3 预防措施:幼儿园应保证烫伤部位有足够的冷水可用,避免幼儿接触热水器等热源。
四、鼻子出血急救处理4.1 鼻子出血症状:鼻孔流血、可能有鼻塞感。
4.2 急救措施:让幼儿坐下,头部稍微前倾,用纸巾或者干净的布覆盖鼻子,用手指轻轻按压鼻翼。
4.3 预防措施:避免幼儿用力擤鼻子,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五、意外伤害急救处理5.1 意外伤害症状:流血、疼痛、肿胀等。
5.2 急救措施: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纸巾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5.3 预防措施: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教导幼儿远离危(wei)险物品,保持安全环境。
结论:幼儿园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急救处理知识对保障幼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幼儿园工作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镇静应对,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保障幼儿的安全健康。
希翼本文所介绍的幼儿园急救处理知识能够匡助更多的幼儿园工作人员提升急救技能,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十六周学前儿童护理与急救PPT

四、滴鼻药
1、滴鼻药前先让幼儿平卧,肩下垫 枕头,使头后仰,鼻孔向上。或让幼 儿坐在椅上,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 这样可避免药液流到口腔或仅滴到鼻 孔外口 2、教师右手持药瓶,在距鼻孔2~ 3cm处将药液滴入。轻轻按压鼻翼, 使药液分布均匀。 3、滴药后保持原姿势3~5分钟。
五、滴耳药
让幼儿侧卧,使患耳向上。如外耳道有脓液,可先用干净 的棉签将脓液擦净,再滴药。
4、因水银含量较少,可以使用盆栽泥土或者面粉清 除破碎的残渣简便处理方法。
皮肤接触处理方法: 快速用纸擦拭干净。用大量水冲洗即可。有伤口 接触水银就近就医。 误食处理方法: 重金属水银可以通过饮用大量的牛奶或者豆浆、 蛋清(含有大量蛋白质)液体。处理后临近就医。
二、测脉搏
测量方法: 测脉搏应在安静休息20分钟后, 将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手腕 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 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1分钟。
第二节 常用急救技术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 二、急性中毒的急救 三、出血的急救 四、骨折的急救 五、触电的急救 六、烫烧伤的急救 七、惊厥的急救 八、中暑的急救 九、咬伤、蜇伤的处理 十、溺水的急救
幼儿园若发生以下意外事故教师该如何急救?应如何预防?
1、幼儿园午睡起床后,小轩突然出现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2、户外活动时调皮的果果跑着跑着摔倒了,哭着爬起来,刘老师赶紧跑过 去察看,发现头上起了小包有点青紫,膝盖上磨破了皮渗出了血。 3、 中午吃过午饭后,豆豆在活动室玩玩具,由于用力过猛,被推出去又 荡回来的荡椅撞伤,疼得哇哇大哭,李老师跑过来,看到他左小腿上有一 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赶紧用手揉了揉,安抚豆豆坐着休息。 4、下午户外活动时,中班的明明从大型玩具上掉了下来,大哭起来,张老 师跑过去赶紧抓着他手臂拉他起来,明明痛得大叫起来。 5、福建有一两岁女童将金属筷插入插座中,导致双手触电深度烧伤;有3 个孩子在家长带领下,跑到喷泉池里玩耍,结果走进喷泉池的一瞬间被夺 去了生命。 6、2016年4月2岁的心心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将一桶盛满滚烫菜汤的铁水桶放 置在教室一边,之后就走开了。心心在教室内走动,到铁水桶边上时坐了 下去,导致身体多处烫伤。2018年9月安阳一幼儿园幼儿就餐时跟老师发生 了碰撞,不幸被老师端着的热汤给烫伤。
cpr操作流程幼儿

cpr操作流程幼儿CPR(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突发情况下帮助人们恢复呼吸和心跳。
在幼儿中,CPR的操作流程与成人有所不同,因为幼儿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
以下是幼儿CPR的操作流程:1. 确认幼儿是否需要CPR:如果幼儿昏迷、无呼吸或无心跳,立即确认是否需要进行CPR。
可以轻轻摇晃幼儿并大声呼唤他们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呼吸或心跳。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幼儿需要CPR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接线员幼儿的情况和位置。
3. 将幼儿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将幼儿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确保他们的头部处于正常位置,颈部伸直。
4. 检查呼吸:用手指捏住幼儿的鼻孔,用耳朵贴近他们的嘴巴,观察是否有胸部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音。
5.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幼儿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将一只手放在幼儿的胸骨下方,另一只手叠在上面,用身体重量施加均匀的压力,每分钟100-120次。
6.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将口对口或口对鼻,用适当的力量吹气进入幼儿的肺部,使胸部起伏。
7. 持续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幼儿恢复呼吸和心跳。
8. 注意事项:在进行CPR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头部和颈部,避免过度施压导致伤害。
同时,要保持冷静和专注,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急救。
总之,幼儿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幼儿的生命。
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的几率,保护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幼儿CPR,为幼儿的安全做出贡献。
幼儿园常用急救操作手册

幼儿园常用急救操作手册一、心肺复苏(CPR)1. 确认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 拨打急救电话:1203. 检查意识:轻轻摇晃孩子并大声呼喊他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4. 开放气道:将孩子的头部向后仰,用一只手托住下巴,另一只手托住额头,使头部保持后仰状态。
5. 检查呼吸:将耳朵靠近孩子的鼻子和嘴巴,观察胸部是否有上下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感受是否有呼气。
观察约10秒钟。
6. 进行胸外按压:在孩子的胸骨中部,双手掌根部交叉放在胸骨上,手指翘起。
用体重向下压,使胸骨下陷约1-2厘米。
按压速度为每分钟100-120次。
7. 人工呼吸:在完成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孩子的头向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
每次呼气时间约为1秒。
8. 持续进行CPR:继续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孩子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二、止血1. 直接压迫法: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手帕等直接压迫伤口,使出血减少或停止。
2. 抬高伤口: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有助于减少血流。
3. 冰敷:用冰袋或冰块包裹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中,敷在伤口周围,有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
4. 包扎:在伤口周围用干净的纱布、绷带等包扎,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如出血严重或无法止住,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三、烫伤处理1. 迅速冷却:将烫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冲洗,或将冰块包裹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中敷在烫伤部位,持续15-20分钟。
2. 清洁伤口: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洁烫伤部位,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物质。
3. 包扎:用干净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烫伤部位,避免过紧。
如有水泡,不要刺破。
4. 缓解疼痛:可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等,但遵循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5. 如烫伤面积较大或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精品课件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教育专业教材·健康与保健》第5章“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及第6章“幼儿急救术”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涵盖:幼儿日常护理的基本原则、常用护理技术(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皮肤护理,简单包扎等),以及突发状况下的急救处理(如窒息、骨折、中暑、中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幼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护理技术。
2.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处理幼儿常见的突发健康状况。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急救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常用护理技术的掌握及急救术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护理模型、急救模拟人、体温计、血压计、纱布、三角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模拟护理包、急救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突发状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护理与急救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幼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的基本操作。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PPT课件形式展示具体案例,讲解护理与急救的操作步骤。
4. 随堂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护理和急救操作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基本原则常用护理技术(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皮肤护理,简单包扎等)2. 幼儿急救术突发状况处理(窒息、骨折、中暑、中毒等)急救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护理的基本原则。
(2)列举并简要说明三种幼儿常用护理技术。
(3)针对幼儿突发状况,设计一份急救操作流程。
2. 答案:(1)幼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保持清洁、保持舒适、保持安全、保持规律的生活。
(2)幼儿常用护理技术: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腋下测量时间为3分钟。
脉搏测量:轻按幼儿脉搏,计数1分钟。
幼儿急救常识

幼儿急救常识引言:幼儿是家庭的宝贝,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
掌握幼儿急救常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有效救助幼儿,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一、窒息急救1.1 窒息的表现:幼儿突然无法呼吸,面部发紫,手脚冰凉。
1.2 急救措施:立即将幼儿放平,用手掌拍击其背部,直至排出异物。
1.3 预防措施:避免幼儿吃过大的食物,保持幼儿用餐时坐姿端正。
二、溺水急救2.1 溺水的表现:幼儿突然被水淹没,无法呼吸,面色苍白。
2.2 急救措施:立即将幼儿取出水中,清除口腔内的异物,进行心肺复苏术。
2.3 预防措施:教育幼儿不要独自接近水域,选择专业救生设施进行游泳。
三、高热惊厥急救3.1 高热惊厥的表现:幼儿发热严重,突然抽搐,意识丧失。
3.2 急救措施:将幼儿放置在安全地方,松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及时就医。
3.3 预防措施:及时测量幼儿体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
四、烫伤急救4.1 烫伤的表现:幼儿皮肤红肿、疼痛,有水泡出现。
4.2 急救措施: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覆盖干净纱布,不要挤压水泡。
4.3 预防措施:将热水壶等高温物品放置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教育幼儿远离热源。
五、意外摔伤急救5.1 摔伤的表现:幼儿摔倒后出现疼痛、红肿、肿胀等症状。
5.2 急救措施:用冰袋或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保持伤处固定,观察是否需要就医。
5.3 预防措施:确保幼儿活动时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在地面上有滑倾的物品。
结语:掌握幼儿急救常识,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有效救助幼儿,更能够提高家长和看护者的安全意识,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重视幼儿急救常识的学习和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园卫生保健急救措施

幼儿园卫生保健急救措施
一、急救知识培训
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
危重病人护理等内容,并定期进行急救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措施。
二、急救设备准备
幼儿园应设置急救箱,内含常用的急救药品、器械等,确保在发生
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
急救箱内的药品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检
查和更新,保证有效性。
三、常见意外处理
1. 意外摔伤:当幼儿受伤时,应第一时间进行冷敷或止血处理,并
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避免搬动伤者,以免加重伤势。
2. 窒息:若发生窒息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3. 中暑/中毒:幼儿园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暑热天气下长时间户外活动;对于中毒事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中毒物质及
时进行处理。
四、传染病预防
幼儿园应保持卫生清洁,定期消毒场所和玩具,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发现有幼儿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就医。
五、情绪抚慰
在幼儿受伤或发生意外时,园方应及时安抚其他幼儿的情绪,避免造成其他幼儿的恐慌和焦虑,保持场所的秩序及安全。
综上所述,幼儿园卫生保健急救措施是确保幼儿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园方和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和流程,确保一切可能的危险状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希望每一位参与幼儿园工作的人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这份工作,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2、数脉搏 测量方法:
多少次/分为正常?
数脉搏应在安静休息20分钟后,将食指、中指、无 名指的指端按在手腕内侧桡动脉(前臂靠近大拇指一 侧)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1 分钟。
75-140次/分
3、观察呼吸
• 新生儿每分钟44—40次; • 6个月—1岁每分钟35—30次; • 1—3岁每分钟30—25次; • 4—7岁每分钟25—20次; • 8—14岁每分钟20—16次,接近成
• 滴药后保持原姿势 5~10 分钟。若刚从冰箱 内取出滴耳液,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再用, 否则会引起不适,甚至发生眩晕。
鼻出血
• 幼儿鼻部受到外伤、挖鼻孔损伤了鼻黏 膜、鼻腔异物等均会引起鼻出血。帮助
幼儿止血时要注意:
• ①安慰幼儿不要紧张,让幼儿坐着,张 口呼吸,头略低;
• ②一般捏住鼻翼10分钟即可止血 • ③出血后,2~3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 ④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3.教师右手拿滴药瓶,将药液滴在幼儿下眼皮内, 每次1~2滴。再用拇指食指轻提上眼皮,嘱幼儿 转动眼球,使药液均匀布满眼内。
• 注意不要点在幼儿眼珠上,否则会引起眨眼,把 药全挤了出来。
• 涂眼药膏,最好在睡前涂药。可直接挤在幼儿下 眼皮内,闭上眼睛轻轻揉匀即可。
(三)滴鼻药
• 滴鼻药前先让幼儿平卧,肩下垫个枕头,使 头后仰,鼻孔向上。或让幼儿坐在椅上,背靠 椅背,头尽量后仰。这样可避免药液流到口腔 或仅滴到鼻孔外口。
2019/6/1
电子体温计
4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常用护理技术
2、数脉搏
多少次/分为正常?
75-140次/分
新生儿:140次/分 1-12个月:120次/分 1-2岁:110次/分 3-4岁:105次/分 5-6岁:95次/分 7-8岁:85次/分 9-15岁:75次/分 成年人:60-90次/分 平均75次/分
• 教师右手持药瓶,在距鼻孔2~3cm处将药液 滴入。轻轻按压鼻翼,使药液分布均匀。
• 滴药后保持原姿势3~5分钟。
(四)滴耳药
• 点耳药时,让幼儿侧卧,使患耳向上。如外 耳道有脓液,可先用干净的棉签将脓液擦净, 再滴药。
• 向下、向后轻拉幼儿耳垂,使外耳道伸直。 右手持药瓶将药水滴入外耳道后壁,轻轻压 揉耳屏,使药液充分进入外耳道深处。
一般的腋下36.5℃;口腔37℃;肛门37.5℃ 如何给宝宝测体温?
正常小儿的体温为摄氏36度至37度之间 。
不论哪一种测量体温法,测量前都要将水银甩到35 度以下。并注意消毒,一般可用75%的酒精擦拭。
①肛门测量法:三分钟后取出,把所测得的体温减去 0.5℃即得小儿体温数。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2岁以下的小儿量体温。
人
2019/6/1
7
测量方法
家长可观察小儿的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数, 一呼一吸为一次,其呼吸次数,以一分钟 为计算单位。 除计算呼吸次数外,还应观察其深浅及节 律是否规则。若呼吸浅,不易计数时,可 用棉絮贴于病人鼻孔处;以棉絮的摆动来 计数呼吸次数。
2019/6/1
8
假如发现小明的体温(肛门)在38.3 ℃时,你 又该怎办?
提问
小明平时十分的顽皮、好动,对周围事
物有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可是今天他却不和其他
小朋友玩,且整个人看似没精神,反应能力差,且
变得爱哭、烦躁不安。假如是你带班,你会有怎样
的处理。
首先考虑:
小明是否生病了。
那你有哪些措施可以知道小明是否生病了?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常用护理技术
1、测体温
多少℃为正常?
一人吃东西时,突然哭喊或大笑,未嚼烂 的食物呛入气管,憋的面色青紫、呼吸困难。
怎么办?
举例
乐清虹桥男青年吃 虾被咽死 山东百天女婴被奶 呛死
喉、气管异物
• 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 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 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 为什么儿童容易发生异物吸入气管的意外 呢?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 “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当小儿口中含 着食物说话、哭闹或剧烈运动时,容易将 口内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阻塞以致窒息。
4、物理降温法 体温降到38℃即可
(1)头部冷敷
5-10分钟换1次
冷毛巾敷在前额;或敷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 处;冰袋作冰枕
(2)酒精擦拭
将70%酒精或白酒加水1倍后擦拭腋下、肘部、颈 部等处
注意:物理降温时小儿发生寒战、面色发灰,应停止冷敷
当小朋友的手臂出现右 图所示情况时,你会采取 什么措施?
• 对二三岁以上的幼儿就不宜采用此法,应鼓励他们自 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这样 会影响药效。
(二)滴涂眼药
1.滴眼药前,一定要先核对药名,防止用 错药。
2.教师先把手洗干净,然后用左手食指、 拇指轻轻分开幼儿的上下眼皮,让幼儿 的头向后仰,向上看。
2019/6/1
15
(二)滴涂眼药
②腋下测量法
• 把体温表的头部约1/3的 部分紧挟在孩子的腋窝里, 五分钟后取出,当小孩刚刚 出过汗或在晒太阳后,应先 擦干汗液,稍停一会儿再量, 否则量出来的体温就不一定 准确。这种方法一般用于2 岁以上的儿童测量体温。这 种方法最为常用;体温测量
还有③口腔测量法。
2019/6/1
3
水银体温计
• 逐个进行。 • 妥善保管药物。
2019/6/1
12
给药方法
• (一)口服药 • (二)滴涂眼药 • (三)滴鼻药 • (四)滴耳药
2019/6/1
13
(一)喂药(口服药)
• 新生儿、婴儿或不懂事的幼儿生病后需要喂药 • 如果是药片,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在水中,或
用奶瓶像喂奶那样喂进去。
• 如果幼儿哭闹拒绝吃药,就需要固定幼儿头部,使头 歪向一侧,左手捏住幼儿下巴,右手将勺尖紧贴孩子 的嘴角将药灌入,等孩子将药咽下去以后,放开下巴, 再让孩子喝几口糖水,以免药物刺激胃黏膜,引起呕 吐。
疖肿
5、热敷法
具有消炎、消肿作用
可以治疗关节炎、消除疲劳等
5、热敷法
想一想
二位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一位小朋 友撞到了墙上,头上肿起来,并起了个包敷消肿适于伤后24小时之内
2019/6/1
11
6、给药
• 拿药时、倒药时、放药时仔细核对姓名、 药名、剂量、服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