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陆地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陆地资源知识点
高一地理陆地资源知识点地理学中,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没有被海洋覆盖的一切陆地区域。
陆地资源是指位于陆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涵盖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常见的陆地资源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1. 水资源水资源是陆地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湿地、冰川和地下水等地方。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正逐渐凸显。
解决水资源问题关乎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深层地壳中蕴藏的各种宝贵物质,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多种类型。
矿产资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活动发生的地质环境,并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土地资源包括农田、建筑用地、矿区、城镇等各种类型。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成为了现代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人文地理1. 人口资源人口资源是指人类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财富。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结构和素质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合理利用和培养人口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民族、城市和历史遗址等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可以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增强国家形象。
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是城市所拥有的各种发展潜力,包括经济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等。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清单一、大地构造理论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岩石圈、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4. 阴阳构造学说与板块构造理论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与构造运动1. 地球大气圈的结构与成分2. 大气循环系统:热带气旋、西风带、信风带3. 水圈与水循环:海洋、湖泊、河流、水蒸发和降水4. 地球的磁场与地磁活动三、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过程1.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气候、植被和土壤等2. 风化侵蚀与地貌发育:风力、水力和冰雪侵蚀、河流冲刷和沉积3.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4. 生物地理:生态系统和动植物分布与演化四、全球自然地理格局与国情1. 全球气候的分布与变化: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2. 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与方法:大洲、国家和地域划分3.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长江、黄河、西南喀斯特地貌、南方红壤等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措施:地震、洪涝、旱灾等五、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2. 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目标3. 环境问题与生态恢复:水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修复4. 地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政策措施六、地理技术与信息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2. 地图与地理信息的解读与分析3. 地理信息网络与地理数据的使用4. 空间分析与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七、地理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与城市地理:人口分布、人手关系、城市化过程2.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3. 人居环境与城市规划:住房、交通、环境质量与规划改善4. 地理与旅游发展:景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八、地理教育与地理思维1. 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习方法2. 地理思维与地理问题的解决3. 地理教育与地理素质的培养4.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对你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地理笔记高中
地理笔记高中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则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高温岩石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 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的内部具有两种主要形式的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地壳的垂直运动。
地壳的水平运动表现为板块构造运动,即地壳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壳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地壳隆起和地壳下沉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和地质断裂。
3.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要素。
气象则关注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拔的不同,气候也呈现多样性。
4. 水资源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咸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资源。
淡水主要包括地下水、湖泊和河流等。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地理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生态系统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人口地理主要关注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变化等问题。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对于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地理还涉及人口迁移、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2. 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区划、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理的研究意义日益凸显。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地域经济联系和地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产业地理、交通运输和资源开发等内容。
经济地理的研究对于合理规划和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地理的必考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介绍新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并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简洁美观的排版。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掌握地球的基本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被划分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
为了确定位置,人们采用了经纬度坐标系统,其中纬度表示地点距离赤道的远近,经度表示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位置。
2. 大地形地貌与水系: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水域组成,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可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地形。
水系包括海洋和内陆水系,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水最广的部分,而内陆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球大气长期变化的统计结果。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气压、湿度等。
气象研究具体天气现象,如暴雨、台风、龙卷风等。
4.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
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要,包括科学预测、预防、应急救援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人口流动等是重要的人口指标。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 经济与农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3. 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等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4.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GIS 能够整合遥感数据,进行地理分析和决策支持;而遥感技术则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大范围信息。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难点总结重点重点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发生相应变化,甚至导致环境整体的变化。
3.实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下面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重点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是指陆地不同地区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
2.不同空间范围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及其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原因:以水分条件为基础,加上热量条件的影响。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表现: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自然景观的依次变化。
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4)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难点难点一: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大部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都以其植被的名称命名。
难点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由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造成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差异,叫非地带性。
其表现为: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高考地理主要知识点
高考地理主要知识点一、地球及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第一步。
地球主要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使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二、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其表面的气体包层,在地理学习中主要学习大气层的构成和气候变化。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地球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大地板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板块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地球板块快速位移时释放的能量,是造成地球表面震动的现象。
四、地理环境与资源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
地理资源是指地球上所蕴藏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地理环境与资源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五、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事件。
地理学习中要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防治措施。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旱灾、地震、台风等。
六、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主要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区域的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面积扩大的过程,城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区域规划则考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平衡。
七、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研究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迁移等问题。
地理学习中要了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解读,掌握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化也涉及到城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八、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研究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地理学习中要掌握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等。
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高一年级陆地环境地理知识点
高一年级陆地环境地理知识点陆地环境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其基础知识点是考生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地球、地理信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介绍一些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首要内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到外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大约为35公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下面介绍一些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信息的收集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理定位系统和地理调查等方式进行收集。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作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等。
2. 地理信息的展示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制作地图、制作数据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地图是一种常见的地理信息展示方式,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
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要素,如城市、交通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与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聚集较多、以非农业为主的居住地区。
人口和城市的发展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对于地理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各种交通方式和通讯技术有助于理解地理发展和地域联系的变化。
地理高考知识点_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_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1.自然地理知识点:-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式,自转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旋转一周。
-大气和天气:大气包括多层结构,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组成。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变化。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统计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要素。
气象是研究天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流动的过程。
2.人文地理知识点:-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其中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社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全球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生产活动,农村是指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和经济组织形式。
-工业与城乡发展:工业是一种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城乡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技术知识点:-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是以比例尺的形式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现象和要素显示出来的图形,GIS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信息系统。
-遥感与卫星技术:遥感是利用卫星等遥测手段获取地球和大气的信息,卫星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地球观测和通信等活动。
以上是地理高考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汇总,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考试要求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陆地环境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陆地环境大气环境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球环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球环境知识点总结
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 地球的三层结构: 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的运动方式: 自转和公转
- 自转引起的现象: 昼夜交替、地球的偏心率、地球自转的趋势减缓
- 公转引起的现象: 四季交替、日照时间的变化
2. 大气圈的组成和空气的运动
- 大气圈的组成: 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
- 大气圈的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成层圈
- 空气的运动方式: 对流、平流、辐射
- 气压和风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3. 水圈的组成和运动
- 水圈的组成: 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和水蒸气
- 水圈的运动方式: 蒸发、降水、地下水循环、江河湖泊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
4. 生物圈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 生物圈的组成: 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总称
- 生物圈的功能和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资源过度开发等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等
以上是高中地理地球环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其中地表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表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特征的总和,它包括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表知识点常常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从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一、陆地地表知识点1.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地壳构造单元,通常指的是大陆地壳及其下面的地壳和最外部的上地幔岩石部分。
大陆板块的移动会导致地壳变动,形成山脉、高原、丘陵等地貌。
2. 山脉山脉是地表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是由构造力和侵蚀力作用下被抬升的地表岩石形成的高大隆起。
山脉常常由多个山岭组成,形成山脉带。
3. 高原高原是地表的另一种重要地貌类型,是由于地壳抬升而形成的平坦或轻微倾斜的地貌。
高原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海拔较高。
4. 平原平原是地表上广阔而平坦的区域,通常由沉积物构成。
平原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盆地平原等。
平原地区常常适宜农业发展。
二、水域地表知识点1.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包括五大洋和海峡、海湾、海海峡等。
海洋对地球气候和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2. 湖泊湖泊是地表上蓄水较为集中的区域,通常由河流沉积物、断层构造或火山活动形成。
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有的湖泊还有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3.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降水和地下水带回海洋。
河流对区域的水资源、交通和农田灌溉等起着重要作用。
4. 冰川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水体,是积雪在高山地区长时间积累、压实形成的。
冰川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融化和退缩,对全球海平面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三、人类活动区域地表知识点1. 都市地表都市地表是人类活动区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城市建筑、道路、公园、广场等。
都市地表也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2. 农田和农业活动农田是农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包括耕地、田地、农作物等。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陆地资源
2015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人类直接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的,并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分类:矿产资源(非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
特点:(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①总量巨大,但可利用部分有限 ②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③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 (2)陆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扩大资源的利用的领域和范围。
(3)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①土地、水、生物资源受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有地带性 ②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类对资源利用必须预先就对其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平衡,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 2.能源资源:陆地资源中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
分类:按开发利用状况分常规能源:在现阶段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
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
新能源: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技巧1:雨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 (1)大量直接降雨使淋溶作用增加 (2)加速的径流导致土壤侵蚀 技巧2:植被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 (1)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烈日曝晒 (2)不断形成的枯枝落叶调节进入土壤的水分和供给养分。
技巧3:我国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①我国国土资源总量大、类型多 ②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均 ③各地资源的结构不一 ④选择优势资源和资源的优势地区,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2)摸清各类资源的储量。
①加强地质勘探 ②加强深部找矿③加强非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特别要重视那些销路好,销量大、产值高的非金属矿的开发 (3)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附加值。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地理地形地势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地势知识点及其解释。
一、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主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1. 大陆:指面积较大、较高的陆地区域,由各种岩石构成。
大陆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地壳部分,包括世界上七大洲。
2. 海洋: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地区,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主要由盐水组成。
3. 山脉: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连续的山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4.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陆或海洋边缘。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亚马逊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
5. 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位于山脉之间。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高原地区。
6. 丘陵:是指地势较为平缓、起伏不平的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
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丘陵地区之一。
二、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1. 地壳运动:地球地壳不断运动,形成了各种地形特征。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使得地表发生抬升或下沉,形成了山脉、高原等地貌特征。
2. 风蚀:风力可以吹走地表的细粒物质,形成沙漠和沙丘。
风蚀还可以造成岩石表面的风化和侵蚀,形成石林和风成沟等地貌特征。
3. 水蚀:水力可以冲刷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形成河流和峡谷。
水蚀还可以在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洞等地貌特征。
4. 冰蚀:冰川的运动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冰川谷、冰碛和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冰川蚀削带来的冰碛物质还可以形成冰碛平原。
三、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适宜发展不同的经济活动。
1. 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因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理新课改高中课标知识点
2019高中地理课标考点高中地理课标考点(陆地环境)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
陆地是地球表面陆域的总称,由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组成。
本文档将介绍陆地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陆地的定义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海水覆盖的陆域部分,包括大陆和
岛屿。
它是地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地球表面的较大比例。
陆地的特点
1. 陆地面积广阔:陆地是地球表面上占据较大面积的部分,包
括七大洲和各大小岛屿。
2. 地形多样:陆地的地形多样化,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和平
原等不同地貌特征。
3. 环境资源丰富:陆地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4. 适宜人类居住:陆地提供了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使人类能够进行农业、工业和居住等活动。
陆地的重要性
陆地对人类和生物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 提供粮食和水资源:农业在陆地上进行,为人类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 提供生存空间:陆地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 促进经济发展:陆地上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促进了人类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
总的来说,陆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域类型,不仅提供了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条件,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将深入介绍陆地的相关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以上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陆地环境知识
点
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陆地环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
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陆地环境知识点》,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