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能力提升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合集下载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用类文本通常包括新闻报道、科技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这些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首先,阅读理解的第一步是快速浏览文本,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这通常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来实现。

标题往往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开头和结尾则常常包含作者的观点或总结。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学会跳读,即快速地浏览文章,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其次,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一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还要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做一些标记,如划线、做批注等,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接着,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估文章的观点和论据。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能够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此外,练习总结和归纳,提炼文章的要点。

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应该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结时,学生应该注意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避免冗余和偏离主题。

最后,进行实践应用,将阅读理解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理解技巧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如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各种信息。

总之,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评价,再到总结和应用,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实用类文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专题复习完美版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专题复习完美版

⑧李剑、周立、 朱峰登三人从不 同角度介绍了发 射前准备情形。
【发射成功】 虽已入秋,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酒泉发射场里仍 蚊虫众多,记者手上就趴着一只贪婪的蚊子。但 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航天发射的观看热情。晚间, 发射场外已聚集了不少观众,他们正在明月下静 待天宫二号的发射。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郭忠来对记者说, 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和检查评审确认,现在发射场 中心各系统技术状态正常,设施设备功能正 常,“完全具备执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 的条件”。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朱枞鹏说:“天宫 二号状态正常,与其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协同良 好。”一切已准备就绪。
一路前行,沿途会不时出现颇有历史感的 适的氛围。
建筑,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 ③这是背景描写,对新闻
史。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
—东风礼堂,建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国 托作用,有利于了解新闻
家经济十分困难,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筚路 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
蓝缕,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 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新闻内容的厚度。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家特产店,主要售卖大枣、 奶片等当地特产。老板娘的爱人也在航天战线上 工作,2011年她第一次看火箭发射。“给我冻得够 呛,”她说,“那时候才知道,老公真不容易。”④ 晚上19时左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尹洁, 收到了最新的气象预报:15日晚间,酒泉小风,有云, 温度适宜。她肯定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气象条件 可以满足发射要求。”她透露,气象室主要提供气 象预报,并进行危险天气监测和预警;气象室会梳 理近十年的复杂气象资料,设定出极端的天气条件 进行演练,然后倒逼式检查,以提高预报能力并完 善预案。
阅读示范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方略: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题思路] 第一步看清题目,通读全文,明确时间、 地点、人物,理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 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 向性。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 第二步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 围,仔细比对。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 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中的表述是协 助,“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 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并未提到

[答题建模] 看清题目,通读全文→明确范围,仔细比 对→综合信息,选择答案。 [规范解答] CE

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 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访


访谈——就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 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 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 章。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访谈的对象有 很强的限定,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 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阅读访谈关 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 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 巧、评价访谈的效果。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 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 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 头‛,竟能在13 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 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 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 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 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 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 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 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新闻(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 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 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 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 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 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 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 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 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 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 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 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 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4.读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 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 有: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 图表的主题。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 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 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 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3、什么是新闻访谈 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 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 行报道的文章。主要特点是: ①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 ②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③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④访谈的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 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 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 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⑤访谈的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 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 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 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 的专访。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1 新闻类文本课件.ppt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1 新闻类文本课件.pptx

提供―节―→目给
有线电视系 统运营商
拥有―并―→运营 有线电视系统
D. 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提供―片―→源给 国家地理频道
节目传―制―送→作给后 电视观众
13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 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中国纪录片 频道发展报告(下)》]
9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 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 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 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 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 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 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
5
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 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 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6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 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 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 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新闻(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②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③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④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⑤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名句: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迫不及待B.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刻不容缓D.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迫在眉睫解析:题目中涉及“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和“迫不及待”三个词语。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

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2023年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民以食为天

2023年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民以食为天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政府2021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

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摘编自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材料二: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是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关键时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ppt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ppt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1、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排材料的? (2)文中的“谈话”活灵活现地体现了邓
小平同志那些性格?
(3)你认为这篇报道的标题有哪些特点?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2、“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文略) 问题: (1)请找出这两篇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比较
第二部分 考试说明解析
总体要求 1、文体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手法。 3、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4、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6、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第二部分 考试说明解析
• 具体要求 • 1.分析综合 C •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2.鉴赏评价 D •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 3.探究 F •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 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 素质吗?
第三部分 备考方略
5、甘地被刺(文略) 问题: (1)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甘地说:“你 来晚了”这句话的含义? (2)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 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呢? (3)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这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二)消息 消息标题有主题、引题、副题三种。
主题:概括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考情分析] 1.在实用类文本考查上,全国卷多年来选择传记来命题,但2017年选择了新闻(非连续性文本);这并不意味着传记淡出了高考的考查,只是说明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更趋灵活。

传记文本、新闻文本进入了轮考阶段。

2.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题型上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四道题变为三道题,设置了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相当于降低了一些难度。

3.对新闻文本的考查往往以分析材料的异同、概括材料要点为考查重点,同时还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传记文本主要围绕传主来命题,一般以分析概括形象、事迹和概括分析传主作出贡献的原因为考查重点。

1.切片比对,巧解两道综合性选择题[技法点拨][典例剖析](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

实用类文本之新闻阅读一、粤考回眸广东考题分析: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实用类阅读选用了新闻评论《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该文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篇幅为1504字。

今年所选的实用类文本颇有特色,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新闻评论,论述“为什么要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虽然是议论写法,但体裁上则属新闻类,因此符合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新闻评论学生应该不算陌生,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写作》中设有专门的单元。

另外,本选文在内容上,带有科普文的特色,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阅读难度不大。

2010年的题目依然为3小题,共15分。

分别考查了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分别为C、C、D,没有考查探究能力。

二、粤题回放(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实用类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好用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

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

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忧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恳切的表明:“(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

但求能够用完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高校教化的经典名言:“所谓高校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假如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假如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

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

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

他在主见学术独立、自由教化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化。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高校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意社会、国家的须要为宗旨。

明显,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育,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需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考点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图表信息及任务传记类阅读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新闻类文章作为新教材的独立单元包括人物传记,人物通讯等体裁文章作为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新闻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新闻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考向一新闻类图标信息类【真题再现】(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

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

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1新闻类文本专题练(2021学年)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1新闻类文本专题练(2021学年)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1 新闻类文本专题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 1 新闻类文本专题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 1 新闻类文本专题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1 新闻类文本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2分)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七)(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45分钟,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25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科技日报》华盛顿2011年6月7日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6日表示,他们首次发现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的机理,为复杂的细胞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阐述。

相关内容将以“本周论文”的形式刊登在6月10日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上,该成果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疗法。

人体细胞控制系统能够引发一系列的细胞活动,而生物传感器是人体细胞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控制环”的传感器能够在细胞膜上打开特定的通道让钾离子流通过细胞膜,如同地铁入站口能够让人们进入站台的回转栏。

钾离子参与了人体内的关键活动,如血压、胰岛素分泌和大脑信号等的调整。

然而,控制环传感器的生物物理功能过去一直未被人们了解。

研究人员发现,如同能够监视周围环境并能发出声信号的烟雾报警器一样,细胞能够通过了解变化和产生反应的分子传感器来控制细胞内的环境。

当钙离子与控制环结合时,构成了被称为BK通道的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做出的反应是允许钾离子通过细胞膜。

BK通道存在于人体多数细胞中,它们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如血压、大脑和神经系统电信号、膀胱肌肉收缩和胰腺胰岛素分泌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首次证明控制环如何被激活,以及如何重新调整自己以便打开让钾离子穿过细胞膜的通道。

利用实验室中先进的电生理学、生化和光谱仪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钙离子与控制环的结合以及控制环结构的变化。

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化学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机械能。

研究负责人、洛杉矶分校麻醉学系分子医学部副教授里卡多·奥尔塞斯表示,在类似于活细胞的条件下,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物理变化。

他们相信细胞中的变化反映了人体中BK通道运行时分子的活动情况。

研究报告作者安诺希·贾沃荷瑞恩认为,人体分子生物传感器是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希望研究成果能够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复杂的生物传感器是如何运作的。

由于BK通道和其传感器与正常生理机能的许多方面相关,因此研究人员还相信,生物传感器工作过程也许与疾病的不少方面相关,例如,已证明BK传感器的失常与遗传性癫痫症有关。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了解BK控制环感应器以及通道是否涉及传感小分子(而不是钙离子),这些小分子在人体工作中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意义。

(有删改)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A.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的机理,为复杂的细胞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阐述,该发现能帮助人们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疗法。

B.钾离子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如血压、大脑和神经系统电信号、膀胱肌肉收缩和胰腺胰岛素分泌等。

C.研究人员表示,在类似于活细胞的条件下,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物理变化。

他们相信细胞中的变化反映了人体中BK通道运行时分子的活动情况。

D.利用实验室,研究人员观察到控制环结构的变化。

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机械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化学能。

E.控制环传感器的生物物理功能过去一直未被人们了解,而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者发现并揭开了它的分子机理。

解析:A项,“该发现能帮助人们……”的表述错误。

原文只是说“有望帮助人们……”。

B项,偷换概念,原文说“BK通道存在于人体多数细胞中,它们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

D项,“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机械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化学能”表述错误,原文是“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化学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机械能”。

答案:CE2.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有哪些新的发现?请具体作答。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一些提示性词语,比如“研究人员发现”、“首次证明”等,内容集中在第三、四段。

答案:①当钙离子与控制环结合时,构成了被称为BK通道的细胞内部结构,细胞会允许钾离子通过细胞膜。

②细胞能够通过了解变化和产生反应的分子传感器来控制细胞内的环境,这就如同能够监视周围环境并能发出声信号的烟雾报警器一样。

③利用实验室中先进的电生理学、生化和光谱仪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钙离子与控制环的结合以及控制环结构的变化。

3.指出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至少两种,要求列举原文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本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答题时先指出方法,再列举原文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①打比方,如“被称为‘控制环’的传感器能够在细胞膜上打开特定的通道让钾离子流通过细胞膜,如同地铁入站口能够让人们进入站台的回转栏”。

②举例子,如“例如,已证明BK传感器的失常与遗传性癫痫症有关”。

4.文本中分别引用了研究负责人奥尔塞斯和研究报告作者贾沃荷瑞恩两人的话,文本的引用意图是否一致?这些能否变成本文作者的表述?(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时,要求立足文本,读懂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可以有不同看法。

答案:不一致。

引用研究负责人奥尔塞斯的话是为了说明研究达到的水平,引用研究报告作者贾沃荷瑞恩的话则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不能变成本文作者的表述。

两个人物都是该项研究的参与者,引用是为了显示权威,来源有依据;如果变成作者的直接表述就缺乏了可信度。

(也可以有其他观点,但要言之有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六千多年前可以生产黄铜吗铜合金是人类最早认识并使用的金属合金材料,因成分不同可分为青铜、黄铜、白铜等。

其中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另外,黄铜敲起来声音独特,东方的锣、钹、铃、号等乐器,还有西方的铜管乐器都是用黄铜制作的。

因此,黄铜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铜合金。

根据文献记载,黄铜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代替了青铜,成为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这是我国铸币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也表明到明朝中叶铜锌合金技术才发展成熟。

为什么黄铜的优点这么多,但是这么晚才被广泛利用呢?原来,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的冶炼早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便被古人掌握,而金属锌的冶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氧化锌在950℃—1000℃的高温时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

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被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

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几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黄铜器,这些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

比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距今6700~6000年;陕西渭南北刘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现长条形铜笄,为黄铜热锻组织,含锌30%左右,距今5000年左右;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黄铜锥,距今4300~3800年;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铜镍锌三元合金铜片,距今4300~3800年。

这一系列的惊人发现使我们不禁要问,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就已经掌握黄铜生产技术了吗?有学者利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得到锌含量20%以上的黄铜产物,这项工作从技术上解释了早期黄铜的产生。

但是模拟实验使用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云南会泽者海菱锌矿,这种铜锌共生矿是否在黄河流域容易获取值得商榷。

还有学者提供另外一种方案,即先冶炼铜矿石得到红铜,然后再和菱锌矿混合冶炼得到黄铜。

然而这不仅在工艺上远比冶炼孔雀石与菱锌矿的混合矿复杂,而且难以解释,何以在发明冶炼红铜后,要选择外观普通的菱锌矿,而不是锡矿石或者具有金属光泽的方铅矿作为冶炼合金的矿料。

从孔雀石冶炼红铜,不仅要求保持还原气氛工艺条件,而且要求更高的炉温。

在仰韶文化陶器技术条件下,能否试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上述方案都建立在使用两种以上的矿物混合冶炼得到黄铜产物,冶炼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

在金属冶炼技术刚刚出现的时期,古人如果能掌握如此复杂的冶炼程序,为何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黄铜生产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一种矿物直接可以被冶炼成黄铜呢?有学者提出了早期黄铜很可能是采用锌孔雀石一类矿物冶炼而成,这种矿物颜色翠绿,具针状或纤维状结晶,十分有特色,易引起古人关注,它的铜锌比例在2∶3~1∶2的范围,理论上可以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

但这需要未来用实验证实。

早期黄铜器是我国人工冶炼金属最早的例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早期铜器极有可能是古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偶然得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没有充分掌握黄铜合金的冶炼方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由于黄铜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其在明朝中叶就开始代替了青铜,被人们广泛使用。

B.液态锌还原金属锌,必须在不能被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的特殊的冷凝装置中进行。

C.中国最早的黄铜器产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这一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D.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可冶炼出黄铜,但不能完全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已掌握了黄铜生产技术。

E.有学者提出,按2份或1份铜混合3份或2份锌,能够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

解析:A项,“在明朝中叶就开始代替了青铜,被人们广泛使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成为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

C项,偷换概念,原文指的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铜器,不是“中国最早的黄铜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