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欢迎。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 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 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审 二读 三写
评价标准
分值 扣分原因
①是否做到字字落实?
评 ②实词是否推断出来? 价 ③虚词是否落实? 要 ④特殊句式是否从特殊落实一般? 点 ⑤句意是否文从字顺?
一审 二读 三写
评价标准
分值
①是否做到字字落实?
评 ②实词是否推断出来? 价 ③虚词是否落实? 要 ④特殊句式是否从特殊落实一般? 点 ⑤句意是否文从字顺?
古清 风韵
二
实词应考指导
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题型
①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考察点
一词多义
②数遣中使候问
一词多义
①死,以属我
属:
通假字、一词多义
②又下负万民
负: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捐成皋以东 捐:放弃 B.屯巩、洛以拒楚 以:来 C.乃引而东 东:东方 D.据敖仓之粟 粟:泛指粮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方法2:标名词,定主宾
探索规律
请“/”划三处。/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方法3:辨句式,巧判断
探索规律
固定词组(句式): 何…之有 ,唯…是… ,不亦… 乎, 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 乎,等等。
不胜其烦 喜不自 胜
方法2:联想——成语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方法3:推敲——语境
太宗对之流涕,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方法4:对位——上下文
方法4:对位——上下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断为小步,半步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常见副词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课程名称
章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通论五:副词
学习目标
1.掌握副词在文言句子中的性质和语法作用。
2.能够区分句子中具体的副词属于什么类别。
3.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内容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句子的状语;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译文: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徒:仅仅,只是。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
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他(对各种事物的界限)都有所区别。特:只是,仅仅。例句:特与小儿戏耳。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
11.齐悉复得其故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
译文:齐国全部重新得到他所丢失的旧城。悉:悉数、全部。
12.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尽:副词作动词,全部用到。
1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毕、咸:全、都。
1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岛同。(陆游《示儿》)
16.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17.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18.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题
中考文言文第二轮复习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余尝.寓居惠州尝:③盖.竹柏影也盖:④思欲就.亭止息就: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 周纪》
文言文专题训练----《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呜呼!幽、厉失德,下陵上替,诸侯专征,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
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
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
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
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
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B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C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D .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绵绵相属”的“属”,与《三峡》中的“属引凄异”的“属”意思不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鸟说清·戴名世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①有声啁啾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④,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⑤不深山之适⑥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桐城派文选·南山集》【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啁啾:鸟叫声。
③掬:捧。
④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⑤奚:为什么。
⑥适: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二鸟巢.于枝干之间( ) (2)人手能及.之( ) (3)小不能盈.掬( ) (4)见辱.于小僮以死(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旁有桂一株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即而视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D .见巢坠于.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巢 大 如 盏 精 密 完 固 细 草 盘 结 而 成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
5.文中二鸟最终“见辱于小僮以死”,是因为“”;结尾的反问句提醒 世人要 。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注释】①骥:古代良马名,后指代良马。
②斛(hú):古代量器名,十斗为一斛。
③介胄(zhòu):这里指披上铠甲,带上头盔。
④午:午时,相当于现在的11点到13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一起来温习一下吧!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简答题》专题复习一、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
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皇考:特指已故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当时的少数民族。
1.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
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元嘉七年,萧承之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薛谭学讴于秦青(向)
• 贤于材人远矣(比)
• 受于人(从)
• 于我如浮云(对于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4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谢谢!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5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0
一字多义
• 之:1、助词,的(例:日之状如铜盘;其反激之
力;于厅事之东北角)
• 2、代词,它(例:沿河求之)
•
代词,这(例:一老河兵闻之)
• 3、补足音节,可不译(例:但微颔之)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1
一字多义
• 而:1、表转折,但是(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学而不思则罔)
• 以为: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以为妙绝
•
以为顺流下矣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3
一字多义
• 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
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
等。2、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 例:
• 于舅家见之(在)
• 果得于数里之外(在)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环谒于邑人(到)
以:介词,凭借。
• 矜(jīn):夸。
尝:曾经。
• 于:介词,在。
去:离开。
• 但:只。
之:凑足音节,不译。
• 【举一反三】“待君久不至,已去。”“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3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8
日喻(节选)
•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
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
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
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
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 【重点掌握】
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 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 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 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 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 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 了。”康肃公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5
全文翻译
•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
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 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 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 点点头。
•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
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 【重点掌握】
•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 但:只。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
• 尔:你。
安:怎么。
• 乃:于是,就。
置:放置。
• 以:介词,用。
• 或:有的人。
之:助词,的。
• 而:表转折,但是。 以:因为。
• 以为:以之为,把……当做……/认为……是……,
这里取后者。
• 【举一反三】或以钱币乞之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9
全文翻译
•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
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说着 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 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 :“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 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 ,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 ,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 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 故。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 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 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
覆:覆盖。
• 徐:缓缓地。 自:从。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4
• 【举一反三】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尔辈不能究物理” • 尔虞我诈: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
虞,防备;诈,欺骗。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 “还自扬州。”王安石《伤仲永》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
•
2、表并列(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3、表承接(例: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结友而别)
•
4、表修饰(例:怒而触不周之山;笑而遣
之)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2
一字多义
• 以:1、凭借(例:公亦以此自矜) • 2、用、拿(例: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
乞之)
• 3、因为(例: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1
教师赠言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
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2
卖油翁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重点掌握】
• 善:擅长,善于。
并:一起。
• 皆:都。
乃:于是,就。
• 使:派。
于:介词,到/在。
• 【举一反三】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文翻译
•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
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 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 、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到南 方泽地荒野去诛杀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 ,在东方的大泽青邱射杀大风,射十个太阳(射 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 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民众都非常开心 ,(便)拥立尧做天子。
文言文复习专题(精选)
6
后羿射日
•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
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
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
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
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
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 【重点掌握】
• 逮: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