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导体的电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一.电阻定律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 R=ρ L/s (决定式 )注意 : 对于某一导体而言 ,L 变化时 S也要变化 ,但 L 和 S 的乘积 V 体积不变 .3.适用条件 : ①粗细均匀的导线 . 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二.电阻率 .1.物理意义 : 上式中的ρ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在常温下( 20℃)用该种材料制成的长度为 1m, 横截面积为 1m2的导体的阻值 .50ρ越大 ,导电性能越差; ρ越小 ,导电性能越好 .(超导体ρ为 0)2.电阻率的计算式: ρ = Rs/L (量度式 ) 注意: ρ与 R、s、L 等都无关 .3.单位 : 欧姆 ?米( Ω?m)4.影响 (同种 )材料电阻率的因素 : 温度金属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大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小 .(低温制造超导体 )半导体和绝缘体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小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大 .合金 : 温度变化, ρ几乎不变 .5.应用①热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得非常迅速,这就是半导体的热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热敏电阻,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成电信号。

②光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这就是半导体的光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光敏电阻,它能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

③掺杂特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

利用掺杂特性再加上特殊工艺,可以制作成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进而制成集成电路。

开辟了微电子时代。

三.超导现象1.定义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 ,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这就是超导现象 .2.转变温度: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状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

3.高温超导。

①高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称为高温超导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教学课件《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教学课件《导体的电阻》

1986年----柏诺兹(j.g.bednorz)和缪勒(k.a.müller)----铜的氧化物材 料可在44K(-229.150C)
1987年--华裔美籍朱经武以及中国科学家赵忠贤---忆一钡一铜一氧系材料 ---温度提高到90K(-183.150C)
2019年--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团队的科学家---镧超级氢化物的材料---高压 下-230C
11.2 导体的电阻
一、电阻 1.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比值
3.定义式: R U I
4.单位: 欧姆(Ω) 1 MΩ=103 KΩ=106 Ω
【例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由 I U 知,U一定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
R 电阻成反比 B.由 I U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 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R l
s
【例2】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电阻为R,现将 其均匀拉伸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拉伸后该金属 的电阻为
A.
R 2
B.2RC√.4RD.
R 4
【例3】有一个长方体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
分别为a、b、c,且a>b>c.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
升高而增大,故A、D正确.
小结
一、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2、定义式:R
U I
R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 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R l (是比例系数,叫作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2节导体的电阻

总结反思
1.公式 R=UI 和公式 R=ρSl 的比较 (1)R=ρSl ,电阻的决定式,说明了电阻由导体的电阻率 ρ、 长度 l、横截面积 S 决定。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 匀的电解液等电阻的计算。 (2)R=UI ,电阻的定义式,在常温下,某电阻阻值确定,电 压 U 和 I 成正比。
①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②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制作电阻温度计。 ③当温度降低到特别低时导体电阻可以降到 0,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
四、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用横坐标表示电压 U,用纵坐标表示电流 I,这样 画出的 I-U 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示,可知两电阻 R1∶R2 等于( )
A.1∶3 B.3∶1 C.1∶ 3 D. 3∶1
答案:A

[变式训练 3-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 AB 段(曲线) 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
A.5 Ω B.10 Ω C.1 Ω D.6 Ω
答案:B
谢谢观看!
答案:B
[变式训练 1-1]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 ab=
2bc。当将 A 与 B 接入电压为 U 的电路中时,电流为 I;若将 C 与
D 接入电压为 U 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4I
B.2I
C.12I
D.14I
答案:A
总结反思
1.长方体导体电阻的理解 如图所示为一块长方体铁块,若通过电流为 I1,则 R1=ρbac; 若通过电流为 I2,则 R2=ρacb。
[例 1]如图所示,a、b、c 为同一种材料做成的电阻,b 与 a 的长 度相等,b 的横截面积是 a 的 2 倍;c 与 a 的横截面积相等,c 的长度 是 a 的 2 倍。当开关闭合后,三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关系是( )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

高三物理电阻值知识点电阻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电阻值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高三物理中电阻值的知识点。

1.电阻的定义和单位电阻是指导体中电流通过时产生的阻力。

它的定义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 R = V/I,其中 R 表示电阻,V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2.电阻的计算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电阻计算方法有两种: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计算。

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时,可以根据已知电压和电流来求解。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例如,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 6 伏特,电流为 2 安培,那么该电路中的电阻为 6/2 = 3 欧姆。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经过电阻器时会依次通过每个电阻器,总电流相等,而电压则依次降低。

因此,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分别为2 Ω、3 Ω 和4 Ω,那么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为2+3+4 = 9 Ω。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流通过每个电阻器,总电压相等,而电流则依次增大。

因此,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倒数法求解,即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分别为2 Ω、3 Ω 和4 Ω,那么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计算为1/(1/2 + 1/3 + 1/4) = 1.71 Ω。

3.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和电压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压越高;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低。

这是因为电阻可以看作是电流通过时的阻碍,当电阻增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增大,因此电压会相应增加。

4.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值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导体的材料和尺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值,例如,金属导体的电阻要小于非金属导体。

此外,导体的尺寸也会影响电阻值,一般来说,导体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次数
1 2 3 456
导体A 电压(V) 0.5 1 1.5 2 2.5 3
导体B 电流(A)
图同1一1.2个-1导是体根,据不某管次电实流验、结电果压作 出怎的样金变属化导,体电A压、跟B电的流U-之I图比像都。 均是为一过个原常点量的。直线。
二.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 值叫电阻。 2.定义式:R U
例5.(多选)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如 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加5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5Ω B.加12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9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 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
注意: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弯曲是由 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若温度不变仍是 直线,欧姆定律适用。 而非线性元件即使温度不变伏安特性 曲线也是弯曲的,不满足欧姆定律。
3.应用:
热敏特性热敏电阻温度增大电阻急剧减小
光敏特性光敏电阻光照电阻急剧减小
掺杂特性二级管、三级管。其中二级管具有单向导电
性。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 c
c
b
b
e
e
四.超导
1.超导现象: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 降到0,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1911年) 2.临界温度: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状态转变时 的温度叫转变温度,也叫临界温度。 3.超导体:铅7K、水银4.2K、铝1.2K、镉0.6K等。 能发生超导现象的导体叫超导体。 4.高温超导:氧化物超导体叫高温超导体(高温 是相对的) 1986年上半年:23.2K 1986年7月: 镧钡铜氧化物35K 1987年2月: 钇钡铜氧化物90K: (液氮77K) 1992年初: 125K

高中物理必修三 新教材 学习笔记 第11章 2 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必修三 新教材 学习笔记 第11章 2 导体的电阻

2 导体的电阻[学习目标] 1.知道电阻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电阻定律(重点)。

3.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重点)。

4.能根据伏安特性曲线求导体的电阻(难点)。

一、电阻如图所示的图像为金属导体A 、B 的U -I 图像,思考:(1)对导体A(或导体B)来说,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U 与I 的比值怎样? (2)对导体A 、B ,在电压U 相同时,谁的电流小?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________作用。

2.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U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 的比值。

3.定义式:R =UI (R 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及所加电压无关)。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1 kΩ=________ Ω;1 MΩ=________ Ω。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导体的阻值关系是怎样的?其大小分别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电路中有一段导体,给它加上3 V 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 mA ,可知这段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如果给它两端加6 V 的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 mA ;如果在它两端不加电压,它的电阻为________ Ω。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三精品资料难点突破 11-2 导体的电阻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三精品资料难点突破 11-2 导体的电阻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11.2导体的电阻一:知识精讲归纳一:导体的电阻1.公式:R=ρlS,公式中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ρ为导体的电阻率.2.电阻率①表征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②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③纯净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④与温度的关系:有些材料(如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材料(如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也有些合金材料(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种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导体叫超导体.技巧考点归纳导体的电阻1.电阻定律表达式R=ρlS中各符号的含义(1)ρ表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反映了导体的导电性能,ρ越大,说明导电性能越差;ρ越小,说明导电性能越好.(2)l表示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3)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如图所示,一长方体导体若通过电流I1,则长度为a,横截面积为b、c的乘积;若通过电流I2,则长度为c,横截面积为a、b的乘积.2.滑动变阻器(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结构简图如图2-6-3所示:图2-6-3①限流式连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是接在A与D或C(也可以接在B与C或D),即“一上一下”;当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化,从而引起电阻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电路中的电流相应发生变化.②分压式连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是将AB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与C或D(或者是B与C或D)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移动时,负载将与AP间或BP间的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二:电阻与电阻率的比较电阻R 电阻率ρ描述对象导体材料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大,阻碍作用大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大,导电性能差决定因素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单位欧姆(Ω)欧姆·米(Ω·m)联系R=ρlS,ρ大,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ρ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三:电阻定律公式R =ρl S的应用技巧1.应用电阻定律公式R =ρl S解题时,一般电阻率ρ不变,理解l 、S 的意义是关键:l 是沿电流方向的导体长度,S 是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2.对于某段导体,由于导体的体积不变,若将导体的长度拉伸为原来的n 倍,横截面积必减为原来的1n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知电阻变为原来的n 2倍.3.若将某段导线对折,则导线的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4.二:考点题型归纳一:电阻定理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B .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若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形状变化,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由R=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 .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为R. 若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的半径变为原来的1/2,则电阻丝的电阻变为4R2.有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两导体为上、下面为正方形的柱体,柱体高均为h ,大柱体柱截面边长为a ,小柱体柱截面边长为b ,现将大小柱体串联接在电压U 上,已知通过导体电流方向如图,大小为I ,则 A .导体电阻率为2hUI ρ=B .导体电阻率为()UhaI a b ρ=+C .大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小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D .大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小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3.如图所示,R 1和R 2是同种材料、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 1的尺寸比R 2的尺寸大.在两导体上加相同的电压,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R 1中的电流小于R 2中的电流B .R 1中的电流大于R 2中的电流C .R 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R 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D .R 1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小于R 2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二:影响电阻的因素4.将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的保险丝截成等长的两段,并把两段并起来作为一根使用,则它的电阻和电阻率分别为( ) A .4LSρ、2ρB .4LSρ、ρ C .8LSρ 、ρD .8LS ρ 、2ρ 5.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16cm 时,测得电阻为R ,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现将管中盐水柱均匀拉长至20cm (盐水体积不变,仍充满橡胶管).则盐水柱电阻为( ) A .45RB .54RC .1625R D .2516R 6.如图所示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电路.a 、b 、c 、d 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b 、c 、d 与a 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 与a 长度不同,c 与a 横截面积不同,d 与a 材料不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开关闭合前,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B .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a 、b 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C .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b 、c 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D .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需分别测量c 、d 两条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三:计算电阻率7.有些材料沿不同方向物理性质不同,我们称之为各向异性.如图所示,长方体材料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由于其电阻率各向异性,将其左右两侧接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与将其上下两侧接入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相同,则该材料左右方向的电阻率与上下方向的电阻率之比为A .2ac bB .2a bcC .22c aD .22a b8.如图甲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 、Q 为电极,设a =0.5 m , b =0.2 m , c =0.1 m ,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 、Q 加上电压后,其U-I 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 时,则电解液的电阻率ρ为( )A .40 Ω·mB .80 Ω·mC .0.04 Ω·mD .0.08 Ω·m9.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 1∶l 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 1∶S 2=2∶3,电阻之比为R 1∶R 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 1∶U 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 A .2∶3B .4∶3C .3∶4D .8∶3四:影响电阻率的因素10.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导电的性能越好B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超导体是指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一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突然变为零D .有些的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成标准的电阻 1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ρ的单位是ΩB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13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好12.对电阻率及其公式,SRLρ=的理解,正确的是()A.金属铂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电阻率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C.同一温度下,电阻率跟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乘积成正比,跟导体的长度成反比D.同一温度下,电阻率由所用导体材料的本身特性决定三:考点过关精练一、单选题13.已知某电阻的阻值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加在该电阻两端的电压用U表示,流过该电阻的电流用I表示。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导体的电阻》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了解电阻测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尊重实验数据,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及其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阻概念讲解、影响因素分析、实验演示等)。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温度计等)。

•教科书、教辅资料及学生预习材料。

•实验报告模板和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具体因素,验证理论预测。

•归纳总结法: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电阻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不同材质和粗细的电线,提问“为什么这些电线在传输电流时会有不同的热效应?”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导体中传输时遇到的阻碍——电阻。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为引入电阻做铺垫。

新课教学1.电阻的概念:•定义电阻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讲解电阻的定义式R=U/I,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2.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理论探讨:引导学生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方面思考可能影响电阻的因素。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讲解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讲解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要点一、电阻定义及意义 要点诠释:1.导体电阻的定义及单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与电压、电流均无关。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叫导体的电阻。

(2)公式:U R I=.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361Ω10k Ω10M Ω--==. 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说明: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由于自由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运动时,跟导体中的金属正离子或原子相碰撞发生的。

②电流流经导体时,导体两端出现电压降,同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③UR I=提供了测量电阻大小的方法,但导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均无关系,决不能错误地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 ④对U R I =,因U 与I 成正比,所以U R I∆=∆. 【典型例题】类型一、 电阻定律例1.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的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答案】161∶【解析】金属线原来的电阻为:l R S ρ=.拉长后:'2l l =,因为体积V lS =不变,所以'2S S =:'''44l l R R S S ρρ===,对折后"2l l =,''2S S =,所以''/2''''24l l R R S S ρρ==⋅=,则''':16:1R R =.【变式】(2014 兰州一中期中)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n,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n R)1(- B.nRC.)1(-n nRD.nR【答案】C 【解析】金属线原来的电阻为:L R S =ρ.截去后:体积变为(1)n L V S n -=,再拉长后,V 不变,所以(1)(1)n LSn S n V L L nS --'=== 则电阻变为(1)11L L L R ρρρn S S S nn nR n n '==='=-⋅-- 要点二、电阻定律 要点诠释1.电阻定律的内容及适用对象(1)内容: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导体的电阻说课稿

导体的电阻说课稿

导体的电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导体的电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重要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的概念和规律不仅在电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后续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定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定律以及电阻率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本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等基本电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电阻的微观本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阻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3)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材料的电阻率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电阻的微观本质。

(2)电阻率的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
4. 能够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重点:
1. 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2. 如何计算导体的电阻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实验材料:导体样品、电阻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示意图引出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导体的电阻(15分钟)
1. 讲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及其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20分钟)
1. 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自行组装实验仪器,并测量导体的电阻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计算导体的电阻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拓展性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主题: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3. 理解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2. 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3. 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4. 导体电阻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导体电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作用及重要性。

2. 讲解(15分钟):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导体电阻计算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及应用技巧。

4. 实验(20分钟):进行导体电阻实验,观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总结规律。

5. 总结(5分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导体电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
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课后作业:
1. 思考导体电阻与导线截面积的关系;
2. 计算一根铜导线的电阻,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导线长度为2m,截面积为0.5mm²。

拓展延伸:
1. 了解超导体的特性及应用;
2. 探究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例如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计算。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导体的电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导体的电阻》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导体的电阻》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意义高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涉及导体的电阻和它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导体的电阻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评课稿旨在对该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电阻与导线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导线的电阻;•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分析问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和导线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电阻与导线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复杂的电路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线的使用、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等,激发学生对导体电阻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电阻?电阻对电流有什么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理论学习(30分钟)在此部分,教师向学生介绍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并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电阻与导线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和应用。

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40分钟)为了深入学生对电阻和欧姆定律的理解,此部分将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提前准备好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和导线等实验器材。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一、导体的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说明:①对于给定的导体, 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1Ω=1V/A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1000000Ω4、伏安特性曲线:用纵轴表示电流I,用横轴表示电压U,画出I—U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①同一导体的I—U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线性元件(如常温下的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的叫非线性元件(二极管);②在I—U图线中,斜率,在U—I图线中,斜率。

在甲图中,在乙图中。

电阻恒定不变的导体,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

电阻随外界条件的变化的导体,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随电压的增大,斜率逐渐增大,说明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3、注意:①式子中的三个量R、U、I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②大量实验表明,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对于气体导电不适用。

三、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这就是电阻定律。

2、公式:R=ρ式中ρ是比例常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3、电阻率ρ:(1)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单位:欧·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

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应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应用:可制成热敏电阻);有些材料(如锰铜合金、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应用:可制成标准电阻)。

高中物理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电阻是什么,了解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阻相关知识,引出导体的电阻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1. 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

2.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计算导体电阻的公式:R = ρ * (L/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长度,A为横截面积。

第三步: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电路搭建实验,观察不同导体材料、长度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计算导体电阻的公式。

第四步: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通过给定的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来计算电阻。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导体电阻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业: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扩展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不同导体材料的碎片(如金属、木头、塑料等),并用万用表测量它们的电阻,观察不同导体的电阻有何异同。

评估:课堂上的参与和练习的完成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导体的电阻

A.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 ∶I =2∶1 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1∶I2=2∶1
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例1 (多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2
√B.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 ∶I =1∶2 1、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纵坐标表示电流I,这样画出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U R
得I1∶I2=R2∶R1=1∶2,B正确,A错误;
当电流相等时,由U=IR得,U1∶U2=R1∶R2=2∶1,C正确,D错误.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如图2所示,a、b、c、d是四条不同 的金属导体.导体b、c、d在长度、横 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分别只 有一个因素与导体a不同.
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故可知U=2
V时,R=
2 2
Ω=1
Ω,且导体电阻随电压
升高而增大,故A、D正确.
课堂小结
一、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2、定义式:
R
U I
R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 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例2 电阻率 110 8 • m,厚度为d=0.5m,表面为边长L=1m的正方形,电流方
向如图,求导体的电阻 ?
解:R l l 1
s ld d R 1108 1 2108
0.5
补充:电阻率 110 8 • m,厚度为d=0.5m,表面为边长L=0.01m的正方形,电流方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体的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说明: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二、欧姆定律(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一)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

适用于一切电路。

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

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1kW·h=3.6×106J(二)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

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4)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导体的电阻》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的内容,有哪些知识点要学生记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知识点一、电阻定律电阻定律:实验表明,均匀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1.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2. l表示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3. 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电阻率(一)电阻定律中比例常量ρ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ρ值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

(二)电阻率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

(三)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很小,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四)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1、电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2、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3、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1)公式(2)单位V/m 1V/m=1N/C (3)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场强的方向。

4、点电荷电场的场强5、电场的叠加原理: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就互相叠加,形成合电场。

这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这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

6、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定义式,而仅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电场强度由表达,但E与F和q 无关,E由场源和位置决定。

7、匀强电场(1)定义: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等间距)的平行直线.例如,两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omakorabea超导
思考:
电流方向
材料相同 两 个 导 体
厚度相同 上表面是正方形
R1 a h 电流方向 R2
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
么样的关系?
R1 = R 2
b h
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电阻率是由导 体的性质决定的,所以电阻率越大,则电阻越大,对 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
电阻率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优劣,电阻率大, 电阻
1 R S
三、实验参考电路
探究导体 电阻与长 度的关系
结论:
同种材料,S一定,电阻R与L成正比
RL
同种材料,L一定,电阻R与S成反比
1 R S
四、电阻定律
1.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
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
l R S
5.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 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和起来,然后给它 们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 的电量之比为( C )
A.1:4
B.1:8
C.1:16
D.16:1
6.如图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 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R12:R34是 ( D )
6
导体的电阻
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
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请仔细观察两只灯泡的照片,说出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长度 L L越大,R越大
2.横截面积 S
S越大,R越小
3.材料
二、理论探究和验证
电阻串联
RL
电阻并联
六、关于电阻率大小的讨论
1.电阻率较小的材料 —— 导体材料
电阻率:10-8Ω .m ——10-6Ω .m 家庭用的导线
远距离输电用的导线
2.电阻率较大的材料
—— 绝缘体
电阻率:108Ω .m ——1018Ω .m
玻璃
四氟乙烯
m

mm
Ω

3.电阻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 电阻率:10-5Ω .m ——106Ω .m
阻比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小,所以电阻小于484.
3.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下列
U-I图线中可能表示金属铂电阻的是( B )
4.同一半圆形金属片,如图所示,
从不同方向测量其电阻 (1)Ra、Rb是否相等? (2)如果不等,Ra、Rb谁大? Ra、Rb比值是多少? 提示:(1)不等,(a)又短又“胖”,(b)又长又“瘦”; (2)Ra<Rb.若1/4圆形金属片电阻为R0,则(a)为两R0并 联,Ra= R0/2;(b)为两电阻串联, Rb =2R0,所以Ra:Rb=1:4.
不一定大,由电阻定律知,电阻大小还与L和S有关.
2.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通过计算
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还 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不一样 100W是额定功率,是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所以
484是工作时的电阻;当灯泡不工作时,由于温度低,电

砷化镓

七、电阻率受温度影响的应用
1.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温度计
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标准电阻
电阻温度计
标准电阻
金属温度计
2.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3.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附近时,某些金属电阻率 突然减小到零——超导现象
A.L1:L2
B. L2:L1
a 1 d
C.1:1 3
b
D.L12:L22
2
c 4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定律的内容以及
表达式. 2.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和决定因素. 3.超导现象的简单介绍.
我们在上路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三件法宝:
健壮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
勇气.
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
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五、电阻率
1.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单位:欧姆·米 Ω ·m
3.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4.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极小, 利用它们的这种性质,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