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别 两样离愁

合集下载

关于想念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形容想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

关于想念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形容想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

关于想念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形容想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1.形容“想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1. 宋·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

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

2. 宋·石孝友·《蝶恋花》别后相思无限忆。

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

拟写相思持送似。

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

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

多少相思都做泪。

一齐泪损相思字。

3.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唐代: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5.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2.求以很想念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形容“思念对方,却无法在一起”的诗句有哪些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释义》: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2.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唐《三五七言》《释义》: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小编带来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五首(选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五首(选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 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武陵春 李清照
只闻物风 恐说是住 双双人尘 溪溪非香 舴春事花 艋尚事已 舟好休尽 ,,,, 载也欲日 不拟语晚 动泛泪倦 许轻先梳 多舟流头 愁,。。 。
作者的愁绪缘何而来?又是如何在 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此时李清照的愁绪缘自“物是人非事事休”,既 为国家破裂衰败个人漂泊流离而忧,又为丈夫离世 自己孤苦伶仃面对晚年生活而悲,复杂而深沉。
1、日晚倦梳头——愁见于细节,无心梳洗打 扮,失去生活乐趣,倦怠失落。
2、欲语泪先流——愁见于情态,满腹愁情不 知从何说起,唯有泪水如雨而下。
春》、《水调歌头》、《望江南》等。词按风格
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 梦 江 南 ” 。
又 名 “ 忆 江 南 ” ,
望 江 南 ” , 词 牌 名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花 柔美的女子

凄美的情愫

美 优美的意境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见 于抒情,舟轻而愁重,难以负载和排遣。
古人写愁绪的名句
1、以水喻愁,赋予愁质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2、赋予愁重量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什么意思出自李清照之《剪梅》有人说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样下面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句含有两意思:花自飘零说青春象花样空自凋残;水自流说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空自或自意思体现了李清照感叹语气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难发觉李清照既自己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丈夫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白白地消逝而伤怀种复杂而微妙感情正从两自字表现出来之所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关键所也俩真挚爱情具体表现唯其此所底下两句:种相思两处闲愁自地引出来了说上面没有任何句提李清照和丈夫两相恩爱;两句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种独特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开朗性格善于对方着想与般妇女狭隘心胸同古典诗词写思夫之作少大多过尽千帆皆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红豆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类文字象李清照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极鲜见李清照闲愁究竟达了程度呢下面三句作了回答:此情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种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绉着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句时刻相思着里作者对愁描写极其形象人愁苦时总绉着眉头愁眉苦脸作者正抓住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样子从而领会内心绵绵痛苦才下、却上两词用得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关系所能把相思之苦种感情短暂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几句和李煜《乌夜啼》剪断理还乱离愁别般滋味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士祯《花草蒙拾》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李作比之范作已胜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情景怪得成千古绝唱由上看来李清照首词主要抒写思夫之情种题材宋词数少若处理好必落俗套而李清照首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失篇杰作其特点:、词所表现爱情旖旎、纯洁、心心相印;和般单纯思夫或怨其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爱情毫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样甜也象水样清磊落大方和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首词也例外又有自己特点通俗多用偶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加了注音,请欣赏。

雨霖铃yǔ lín líng柳永liǔ yǒng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hán chán qī qiè,duì cháng tíng wǎn ,zhòu yǔ chū xiē。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 ,liú liàn chù ,lán zhōu cuī fà。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zhí shǒu xiā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ú yǔ níng 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niàn qù qù qiān lǐ yān bō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 ,gèng nǎ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ǐ qù jīng nián ,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国文学史上写爱情的诗词很多,但写悼念亡妻的诗作首推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感情最重,而写思夫的诗歌却当数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感情最深。

悼亡妻的是第一个用词表情,念离夫的是第一个借词达意。

两人同生宋代,一个北宋,一个南宋,一个是豪放派创始人,一个是婉约派正宗词人,都是一代词作的代表,同是写爱情,一者生思,一者死念,一借景而思,一因梦而念。

《江城子・记梦》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一剪梅》则通过秋景表达对丈夫的情爱笃深以及别后的痛苦思念。

二人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文人思偶的词作奇葩。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二人词作的妙处,特别是两首词的相似之处。

一同是爱情词,皆有恩爱史苏轼在青神县中岩求学时,因为给鱼塘题名与王弗不期而遇,两人开始交往并多次私下约会。

热恋时,苏轼甚至一日不见王弗便会心烦意乱。

从中岩到王家之间的一片松树林,是俩人经常约会的地方,苏轼回到中岩翻看书页,浮现的却全部是王弗甜甜的笑容。

苏轼辗转反侧,想着心上人竟一夜无眠。

天亮后,便偷偷跑到王家楼下,静静地、偷偷地、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在窗边梳妆打扮。

苏轼十九岁就娶了十六岁的王弗。

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勤俭持家,为人处事极尽周到,侍亲甚孝,深得苏家上下称赞,尤其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更是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

受父亲的感染,聪明的王弗自己在闺中看了许多书,学了不少的知识。

恋爱时,王弗并没有显露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学问。

直到婚后初期,苏轼仍不知道这事。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王弗许多文章和知识,王弗基本上都能应对回答。

至此,苏轼方知自己娶到的不仅是个贤妇,还是个才女,于是对她的爱又加深了一层。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除了生活外,王弗也极其关心苏轼的人际交往。

苏轼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总以为天下人人都是善良的,没有坏人。

2023年《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2023年《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2023年《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2023年《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1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

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赏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赏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中学语文复习专题:春江花月夜拼音版及全文翻译

中学语文复习专题:春江花月夜拼音版及全文翻译

中学语文复习专题:春江花月夜拼音版及全文翻译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chūn jiāng cháo shuǐlián hǎi píng ,hǎi shàng míng yuègòng ch áo shēng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yàn yàn suíbōqiān wàn lǐ,héchùchūn jiāng wúyuèmíng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jiāng liúwǎn zhuǎn rào fāng diàn ,yuèzhào huālín jiēsìxiàn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kōng lǐliúshuāng bùjuéfēi ,tīng shàng bái shākàn bùjiàn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jiāng tiān yīsèwúxiān chén ,jiǎo jiǎo kōng zhōng gūyuèlún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jiāng pàn hérén chūjiàn yuè?jiāng yuèhénián chūzhào rén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rén shēng dài dài wúqióng yǐ,jiāng yuènián nián zhǐxiāng s ì。

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戍、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规律总结][链接高考]7.(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选BD 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

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思“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飘零:指落花随风自空中降落2、两处:两个相思的人【解说】(我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名句诗词18首一定要记得!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名句诗词18首一定要记得!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名句诗词18首一定要记得!展开全文喜欢李清照的诗词,最爱欣赏易安居士的名句。

李清照的诗词善于抒情造境。

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鉴赏】舴艋,读作则猛,是指小船。

这两句词意思是:原想在江上泛舟寄情,却怕双溪中的舴艋小舟,载不动我内心许多的深愁。

这两句词描写情愁的深重,竟连舴艋舟都负荷不住,那么人的心灵又怎能承受如此深的愁呢?原词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写词名家,她的作品无论写情写景,多半细腻、生动,感人至深。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便是李清照描写情愁的名句,后人常用这两句词,来形容内心无限的愁苦。

【原诗】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宋·李清照《绝句》【鉴赏】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随着宋王朝逃难到南方,痛感朝廷的和谈政策太不争气。

她写此绝句,以楚霸王失败不肯过江东的故事,讽刺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的行为。

【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多少事,欲说还休。

【出处】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鉴赏】原词中金猊:金属做的,状似狮子的的香炉。

“香冷金猊”:是说香炉里的香早已烧完,炉子冷了。

被翻红浪:指被子散乱在床上没有叠起来。

宝奁:镜匣。

生怕:最怕。

此词写临别,先是写因离愁别绪,懒得叠被梳头;再则写千言万语,却是欲说还休。

为什么不说呢?因为这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原诗】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出自南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清秋时节。

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

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

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

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随后五句交代词人一天的行动。

“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人心事满怀,于是泛舟河上。

“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独自一人。

“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

可随后词人并没有任情感随意抒发,而是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两句又落于景语。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

这两句景物描写生动、优美,颇能惹人愁怀,令人读之黯然。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

一样分别两样情──王维与高适两首送别诗的比较赏析王维与高适这两位巨匠,在送别诗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他们无论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结构和诗学思想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对比性,结果又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一、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一)王维:语言诗情细腻,充满含蓄隐喻。

《送元二使安西》中取材于道家的自然观,用精细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的伟大神奇之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在山川的物景中融入人情淡约的诗意,写出深沉情怀。

(二)高适:语言简洁生动,抒发情怀满满。

“挽歌”中客观的描绘内容体现出思旧的爱乡情怀;而《赠别》则勇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通过象征手法将一份深深的不舍和一份宁静而温柔的情绪传达给读者。

二、在情感表达上有本质不同(一)王维:思想蕴含深刻,情感凝思沉痛。

《送元二使安西》中清新的山林诗意传达的是对君子友谊的珍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把歌者今生而失却了的离别之情发散开来,但又在淡然中蕴含着一份深厚而深刻的情谊。

(二)高适:情感蜻蜓暖,思绪舒极缓。

“挽歌”用极具诗意的笔调,把郁结的思念转化为一种不舍而暖心的情怀;《赠别》则用明朗而具体的形象,将一份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温柔而坚定的离别之情放射出来。

三、在结构表达上呈现不同(一)王维:山溪虽短隐篇,流长不踰谬句。

《送元二使安西》中,视角宏大博翔,句式清秀奇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仿似谣调行辞,结构层次严谨,把故人的离去和水云的蓬荜相结合,形成一个饱满而完整的送别物语。

(二)高适:古风昭怼恩爱,戏叙言犹若真。

《挽歌》结构简洁而有节奏感,有如一股纯正的文学乐曲;《赠别》则行文节离,语言气势宏大,一句接一句,虚实相融,如铡刀切钢般写出了不舍的别离之情。

四、在诗学思想上有着大义的差异(一)王维:关怀代代庇荫,生活真操大学。

《送元二使安西》彰显着道家禅意舒缓的境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强调着实现戒嚣,堂堂正正的仁义之道。

(二)高适:装置昏暗犹传,理想幽明入灵机。

“挽歌”借古乐极致的抒情表达出宪法的理想精神;而《赠别》从老祖宗的留歌出发,通过离别之情提及知性与理想的永恒崇高。

一样相思,两处离愁

一样相思,两处离愁

链接中考:
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 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 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李煜《相见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 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 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 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 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 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 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 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 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 州、越州、金华一带,境 遇孤苦,卒年不详。
我们学习的两首词,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其 次,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最后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 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 思念。《武陵春》还包括国家之恨、故国之 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 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 《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 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 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大家一 定要多体会。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 背景简介 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 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 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 (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 (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 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 沦的正是她真 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雨霖铃丶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范本1份

《雨霖铃丶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范本1份

《雨霖铃丶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范本1份《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 1《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朝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P《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__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__性的一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 马秋 风 里 , 人 调 护 , 鞍 无 自去 扶 持 。
夫人 夜 来 逼我 上朝 取 应 , 官 回 来 , 得 方把 小姐 配
我; 没奈 何 , 得 走 一 道 ! 个 先住 十 里 长 亭 , 只 我 等候 小
姐与她作别呵 !
这 表 明 张 生 此 行 完 全 是 被 迫 的 . 曲求 全 , 不 委 身
厢记》 的第 五 本 , 原 剧 从 夫 荣 妻 贵 大 团 圆 的 庸 俗 喜 使
用笔 者 , 笔作 百 十 来 笔 用 。” 西 厢 一 笔是 一 人 , 一 王 金 西厢 一 笔 兼 写 两 人 。张 生 哭 , 张生 之情 笃 ; 莺 眼 见 莺 中 张生 哭 , 又显 莺 莺 之 体 贴 。一 笔 而尽 写 张 生 、 莺 。 莺
刻厮 守 。 们 知 道 遥遥 无期 的分 离 又 横 亘在 眼 前 . 他
咫尺 将 成 天 涯 。揆 情 度 理 , 莺 莺 和 张生 心 中都 郁结 崔 着浓 得 化 不 开 的相 思 愁 别 离 恨 , 么 会 “ 吟吟 一 处 怎 笑 来 ” 毫 无 疑 问 , 西 厢 贴 近 人 物 细 微 心 地 , 加 真 ? 金 更 实 , 加细腻。 更
团 圆路 上 的 一 个 小 小 波 折 。 然 而 在 金 西 厢 里 却 是 崔 张永远诀别 , 是这 一 悲 剧 的高 潮 , 最 为 感 人 肺 腑 的 是

金 : 恋你 别 无 意 , 个 据 鞍 上 马 ,二 王 笑吟 吟 一 处 来 , 哭啼 啼 独 自归 。 金 : 才还 是 一 处 来 , 今 却 是 独 自归 。 方 如
格 着 一 对 被 不 幸 笼 罩 的 悲 情 恋人 。 不 仅 有 一 情 泪 涟
涟 的崔 莺 莺 , 又兼 写 了她 眼 中一 个 涕 泪 滂 沱 、 衫 湿 青
透 的张 生 。
中学语 吏 园地 2 0。 0q q
金 圣 叹批 评 创 作 时 “ 高 横 阔 , 计 道 里 , 浩 竖 不 浩
谓 的 “ 细 微 者 ” “ 不 可 以 不察 也 ” 极 ,是 。平 心 静 气 与 人 物 “ 呼 吸 。 命 运 ” 能 塑 造 出形 神 兼 备 光 彩 照 人 同 共 才 的艺 术 形 象 。 盛 赞 《 浒 》 他 水 作者 施 耐 庵 “ 身 处地 而 设
后 成 文 ” 实 乃 自况 。 , 又如 : 王 : 马秋 风 里 , 难调 护 , 鞍 最 最要 扶 持 。
荡荡 . 不辨 牛 马 ” 是 思 想 的 懒 汉 。 他 认 为 世 界 有 所 者
白 ,读 者 或 许 会 得 到这 样 的 信 息 :张 生 并 无 丝 毫 怨 言 . 离 开 崔 莺 莺 去求 取 功 名 是 心 甘 情愿 的 。金 西厢 他
为张 生 添 了如 下 一 段宾 白 :
由 己 。“ 奈 何 , 没 只得 走一 遭 ”挑 明他 并 非 禄 蠹 , 有 , 没
让半 点 心 灵 空 间 给 科 举 功 名 。 而是 完 完 全 全 预 留给 崔莺 莺 。
( ) 改 二
“ 人调护 ” 无 自有 长 长 的 牵 挂 。 “ 自去 扶 持 ” 有 更 拳 拳 的 嘱 托 :见 了 些 异 乡 花 草 ,切 不 可 再 似 此处 栖 迟 ! 代 女 子 , 论 贵 贱 , 像 一 只 纸 鸢 , 运 的线 掌 古 无 都 命
一 种分别

两样离愁
余 锦 彬
金 圣 叹 是 明末 清初 著 名 的 文学 理论 家 。 他 列 王
金 圣 叹 自云 :不 会 用 笔 者 。 笔 只 作 一 笔用 。 “ 一 会
实甫 的《 厢记 》下称 王西厢 ) “ 才子书 ” 一 , 西 ( 为 六 之 并 以奇 特 独 到 的 见识 , 点 文 章 的 妙 秘 。他 删 去 《 批 西
笔 力雄 大 . 善用 笔 者 ! 是 类 似 的修 改还 有 :
王 : 恋 你 别 无 意 , 据 鞍 上 马 , 不 住 泪 眼 愁 留 见 阁
眉。
剧 提 升 为 崔 张 在 门 阀 制 度 压 迫 下 有 情 人 未 能 终 成 眷 属 的 古 典悲 剧 。 还 增 删 改 定 了 王西 厢 的 宾 白 唱词 . 他 使 语 言 表 达 更 加 准 确 , 感 抒 发 更 加 浓 郁 。 物 形 象 情 人 更 加 鲜 明 。金 圣 叹 把 自己 所批 《 厢记 》 下 称 金 西 西 ( 厢 ) 字 视 为 具 有 独 立 价 值 的再 创 作 , 在 《 第 六 文 他 读 才子书 ( 西厢 记 > 》 法 中旗 帜 鲜 明地 写 道 :圣 叹 批 《 “ 西 厢 记 》 圣 叹 文 字 , 是 《 厢 记 》 字 。” 是 不 西 文 《 亭送别》 长 一折 戏按 王 西 厢 的 构 思 只 是 崔 张 大
的几 处 改 动 , 作 比较赏 析 。 试

时 的怅 恨 : 处何 其 短 暂 , 去 何 其 迅疾 。 同 别 显 而 易 见 , 西 厢 写 两 人 同来 时 “ 吟 吟 ” 出 王 笑 是 离本 折 情感 基 调 , 悖 人 物 性 格 特 征 的 。 前 日拷 红 , 有 私情 公 开 。长 夜 隔 绝 , 讯 不通 。今 日因为 饯 别 才有 音


唱 词部 分
( ) : 漓 襟 袖 啼 红 泪 , 司 马青 衫 更 湿 。 一 王 淋 比
金 : 漓襟袖淹情泪, 淋 知你 的青 衫 更 湿 。 王 西 厢 运 用 对 比 衬 托 的 手 法 ,刻 画 了崔 莺 莺 的
形 象 。 内心 摧 伤 , 她 泪落 如 豆 , 不 能 已。 西厢 则 定 情 金

笑 一 哭 , 西 厢 记借 崔莺 莺 神 态 的 变 化 , 出 王 写
方才 和如 今 , 西 厢通 过 时 间 的 对 比 , 出惜 别 金 写
情感 的逆 转 : 同来 时 何 欢 , 别 后 甚 苦 。 分
幕 。本 文 略 举这 一 折 中金 西 厢 对王 西厢 唱 词 、 自 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