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 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下语文5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统编版七下语文5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己亥杂诗(其五)》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离别情绪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抱负。它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等句子,理解诗人如何运用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离别之情。
2.教学难点
(1)生僻字词的理解:如“吟鞭”、“天涯”等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学生可能不易掌握。
的含义。
(2)诗歌意境的领悟:对诗中的意境、情感的理解,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办法: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a.了解作者龚自珍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b.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吟鞭”、“东指”、“天涯”等;
c.领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境;
d.分析诗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
e.探讨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己亥杂诗(其五)》的意境、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对于教学流程的安排,我觉得时间的分配上基本合理,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教学难点的处理,是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此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提到希望能在课堂上更多地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动机。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更加全面。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是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的?”

己亥杂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文学家黄景仁所撰写的一首诗歌,该诗歌是一首七律古体诗,以咏史、悼念逝者、抒发思乡情怀为主要内容。

在教学分析中,本课程重点让学生通过分析掌握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表达方式,同时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感受古人的生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及古诗文的常规结构;•理解黄景仁在诗歌中抒发的思乡情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的意义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结构和韵律;•把握诗歌中抒发的思乡情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分析古诗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及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交流分享法2.教学过程第一步. 导入新课老师展示图片或视频,以激发学生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关注; 或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一些和诗歌相关的历史事件。

第二步. 阅读课文1.教师分句解释生僻字或短语,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意思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将重点和难点部分展示给学生;3.分配学生逐行、逐句阅读课文,思考每行的意义,回答问题;4.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讨论诗词的意义、结构等问题。

第三步. 分析诗歌技巧和艺术特点1.教师讲解韵律和押韵规律,使学生了解诗歌技巧;2.分析《庐山谣·其十三》中隐喻、对仗、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学生了解艺术特点。

第四步. 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1.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思乡情感和诗人的抒发方式;2.谈论宋代普及读书教育、以及文化转向方向,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第五步. 总结归纳1.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解黄景仁思想和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本中包含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信息。

统编版七下语文 20.5己亥杂诗(其五) 教案设计

统编版七下语文 20.5己亥杂诗(其五) 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教学目标:1.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方法,多读多练。

2.先读后解,以读带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自主探究,理解诗歌的感情,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以本诗体现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为支点,联系旧课相关诗歌,温故知新,加深对本诗感情的理解。

4.拓展积累相关课外名句,引导学生养成多读诗文多积累的阅读习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歌主旨,把握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暮春时节,眼见花谢飘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或感受?对于落花归向何处,你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落花曾勾起古代多少文人伤春之叹,而偏偏有一位诗人,却对落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寄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一起品读诗歌,赏析诗中别样的落花!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一)知人论世——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仕途不顺。

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幼年时,他就在京入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

任官期间,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关于这次辞官南归,原因或是“才高动触时忌”,或是“忤其长官”,又或是“为粤鸦片案主战,故为穆彰阿所恶”。

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进入了“衰世”,呈现出“忽忽中原暮霭生”的景象,诗人深感忧虑。

(三)关于作品——《己亥杂诗》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己亥杂诗(其五)》是人教版2016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首,本单元的课文多写景状物,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诗人借景抒情,抒写离愁别绪,同时移情落花,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短短二十八字,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一些诗歌,能够联系背景去解读诗歌,对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习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单元目标要求: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比较阅读,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根据新课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情分析,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1、朗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主要意象,拓展积累,并通过课堂练笔,学习诗人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己亥杂诗(其五)》为七言绝句,理解诗意是第一步的,故而将重点确定为: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将学习难点定为:学习诗人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五、教法学法:(一)预习法:诗歌虽短,但很好的理解诗意,离不开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区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区一等奖】

己亥杂诗《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写作背景:《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

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组诗。

(三)导入新课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四)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184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184

板书设计: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教学反思: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我请学生读诗题,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引出此诗的独特之处,这首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战争的前一年,当时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朝廷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生活困苦,龚自珍在这个年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随想写下来,共有315首诗,其中今天学习的是第220首。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答:诗人以落花自喻,花瓣虽然谢落,但它绝不是无情的随风飘落,而是立志将自身化成肥料,用来滋养鲜花。表明自己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七、课堂小结
《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十一、教学反思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课题名称
《己亥杂诗(其五)》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学校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情感。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合作赏析,明确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甘心奉献的精神。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 (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仕途不顺。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幼年时,他就在京入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他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任官期间,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因遭到权贵排挤和打击,48岁辞官回乡。回乡后在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后来又到江苏丹阳书院执教。因病逝世于丹阳书院,年仅49岁。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知识,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古诗文内容的把握和诗句的赏析都有了一定的能力,但要求完全理解与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可从写作背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一等奖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深入诗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板书:己亥杂诗)二、说作者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

《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

著有《龚自珍全集》。

三、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wǔ)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欣赏龚自珍纪念馆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读诗文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全班齐读。

五、看注释1、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一人读原文,一人译原文,一人说重点字词,最后一人译重点字词,结束后请回答“完毕”。

2、本诗的一二句和三四句的情感有何不同?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重点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用了拟人的写法,巧妙的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它既是对新生命的赞歌,又是献身精神的象征,为后人广为引用。

七、课内练一练: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10)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10)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未知结构”的由来及特征;2.学习运用未知结构鉴赏法赏读古诗;3.学习龚自珍的担当精神与爱国情怀;4.感受古典诗歌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学习方法未知结构鉴赏法、行动学习法三、学习辅助工具“希沃白板5”软件(互动教学功能)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释题——《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干支纪年法。

教师简单介绍十天干、十二地支,指出干支纪年法以六十年作为一个轮回的特点。

今年是2019年,又是农历己亥年,也是龚自珍《己亥杂诗》成书180周年。

学习《己亥杂诗》很有纪念意义。

引出《己亥杂诗》的成书背景。

2.创作背景介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道光九年,他第六次参加会试才中进士,时年38岁。

任内阁中书,后迁宗人府主事,改礼部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龚自珍虽沉沦闲曹,仍多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朝廷采纳,反为同僚所恨。

于是他在48岁时辞官南归,同年开始创作《己亥杂诗》315首。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敏感性。

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侵略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感觉,而且也积极建议挽救;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己亥杂诗》反映了这一心路历程。

学生自由朗读创作背景,领会龚自珍的担当精神与爱国情怀。

读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运用未知结构鉴赏法来鉴赏《己亥杂诗》。

3. 初识“未知结构”鉴赏法教师通过PPT展示未知结构的由来及其特征:未知结构这一概念的首创人是著名作家郁达夫。

郁达夫在其名著《论诗》中说:“我觉得有一种法子,最为巧妙。

其一是辞断意连,其二是粗细对称。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5)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5)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体会诗歌的声韵:通过自读、齐读、诵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探究诗歌的旨意: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辞官南归的离愁以及心系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3. 体味诗歌的意境:通过群文阅读,抓住“落日”“落花”的意象,掌握“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二、自读全诗—释诗题预设:这首诗选自《龚自珍全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己亥年,所以称为己亥杂诗。

师:学生能够借助书下注释扫清诗题障碍,看来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掌握了鉴赏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常识延伸:己亥就是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预设: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师: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三、个读赛读——读诗韵朗读要求:1. 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3.读出韵律4.读出情感师:《孟子﹒万章》中记载:“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我们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可以吗?我们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前预习,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这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板书:《己亥杂诗(其五)》)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一)请同学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PPT)(二)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与诗人及作品相关的内容进行交流。

(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出示PPT)找同学读出并阐释咏怀诗和讽喻诗。

)(三)听范读。

(录音)注意字音、停顿及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四)生自由读。

再指名读。

(五)翻译(方法: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一人读原文,一人译原文,一人说重点字词,最后一人译重点字词。

)(出示PPT)(六)反馈。

结束后再次看PPT理解诗意。

三、赏析古诗重点探究(一)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通过记事写景抒发情感,三四句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寓情于物,联想抒情。

接下来我们先来赏析诗的前两句。

赏析角度:诗的一二句你喜欢哪个用词作者藉以抒发的情感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生发言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呢我们要结合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相关资料来理解,这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论世”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己亥杂诗其五优秀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优秀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己亥杂诗》其五,教材位于《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

2. 时代背景:介绍作者龚自珍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3. 作者生平:简介作者龚自珍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己亥杂诗》其五的内容、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解析,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己亥杂诗》其五课文抄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近代史上的一些爱国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解析: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b. 讲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3. 例题讲解:分析《己亥杂诗》其五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方法与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深层含义,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诗句内容:以板书形式呈现《己亥杂诗》其五的诗句,标注重点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其五。

b. 分析《己亥杂诗》其五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推荐学生阅读龚自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

b. 布置一次关于爱国主题的诗歌创作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情感的理解。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省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省一等奖)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中卫五中秦元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联系作者写作背景,通过两个环节(读诗、品诗)和三个板块的学习,把握作者的离愁别绪;了解古诗中的“落花”现象;体会作者虽然辞官仍不忘报国的护花情怀。

3.掌握本诗中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结合作者经历及创作背景深入研讨诗歌内涵,领悟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虽处人生逆境,仍然不忘报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 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把握诗人的离愁别绪;了解古诗中的“落花”现象。

难点:1 体会作者虽然辞官仍不忘报国的护花情怀。

2 掌握本诗中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同学们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一首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吗出示诗歌。

让学生诵读。

题解:己亥:古代干支纪年法,道光19年,即1839年。

杂诗:学生交流后,教师幻灯片出示诗歌由来。

总结起来就是内容多杂因而被称作杂诗。

由第一百二十五首引入第五首。

二、读诗。

1.读准字音。

(1)请一位同学读诗,其他同学聆听。

之后纠错。

(2)斜的古音读(iá),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读音(ié),但为了古诗的音韵美,斜作韵脚时多读(iá)。

出示几首斜作韵脚的古诗为例。

(3)正音后齐读古诗。

2.把握节奏。

(1)请一位同学读诗,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出示正确的节奏,齐读。

3.读出感情。

(1)分析诵读本诗应怀有的情感,请两位同学朗读,试着把握诗歌情感。

(2)示范朗读(音频文件)二、品诗(一)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别绪1作者为何辞官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总结,多媒体显示。

2他的愁绪都包括哪些结合两处资料,学生分析,交流。

教师明确:离别亲朋好友、为民而忧、为国而愁。

3作者借助什么来写他的离愁别绪(1)白日斜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己亥杂诗》(其五)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48岁的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其中包括对往事的回忆,与亲朋的交往;对政治的评论,对改革的渴望等,题材极为广泛,本文堪称“定盦诗”的压卷之作。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停顿,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贯穿学习始终——(1)读准字音停顿,注意押韵。

(2)读准诗句意思,把握情境。

(3)读准写法情感,感悟主题。

【教学媒介】PPT课件,一体化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七年级下学期,对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的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有一定诗歌学习的基础,但是基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距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教学时将“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重要位置,力求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年代,更好的把握诗歌情感。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时空连线”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析写法与情感,力求新颖,引导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PPT展示问题:在我国,曾经有这样一位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呼吁统治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他是谁?这首诗你还记得吗?2.学生回答小学时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3.PPT展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在这首诗中,龚自珍向统治阶级发出了心底最殷切的呼唤,希望改变现状,希望人才辈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邯郸市复兴区先锋学校曹文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唐宋时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距今一百多年,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一首诗歌《己亥杂诗》。

二、走进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

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所作诗文,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

他擅长诗、文、词,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洋溢着激情,在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很大,著有《龚自珍全集》。

三、解题己亥是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获赠答友朋,等等。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四、朗读诗歌1、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2、学生自由朗诵诗歌,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在改进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3、播放音频朗诵,学生跟读揣摩感情。

4、女生朗读,男生朗读,齐读。

五、读诗意1、自主学习,讨论诗歌中字词的主要意思,翻译诗句。

2、字词意思浩荡:本是形容广阔或者壮大,具体生动地表明此时此刻离别京城的无限愁绪。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

借落花自喻,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归乡,故自比落花。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案_3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案_3
四、质疑探究,明确作者情怀
1.诗人为何辞官?不再关心国家命运?小组研讨,交流,明确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知诗意,体会意境
了解写法,体会情感
感知作者
心境
2.诗人是怎样把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五、练习拓展,巩固延伸
1、读《己亥杂诗九州》朗读诗文,体会情感
2、挑战中考口头回答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归纳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默写诗文
明确要求
2、积累忧国忧民诗句
体会爱国情怀
爱国情感教育
激发兴趣
培养:归纳
总结水平
巩固积累
板书设计
离愁别绪:叙事——爱国
己亥杂诗
化泥护花:抒情——奉献
2.介绍作者龚自珍
3.分析题目,了解背景了解积累
激发兴趣
引入情景
文学积累
二、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1、范读,明确字音听范读,正音
2、自读,体会诗意自读,会意
3、个别朗读,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4、齐读,体会意境体会意境
三、思考品析,体会作者情感
1、解析诗句,体会诗意情感说诗句,说情感
2、重点赏析,体会写法特点了解移情于物的写法
课题
己亥杂诗
类型
诗歌赏析
教师
年级
七年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诵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3、培养学生树立准确人生观。
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
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话题导入:
1.你知道哪些相关花的诗句?自由回答
2.交代目标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2)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第五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基于此理论,在教学“己亥杂诗”这首诗时,我采用了活动学习法,设计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如“多媒体展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三朵不同形态的花,导入新课,让学生抓住本节课花的意象,进行飞花令。

师:花是多情的种子,杜甫曾赞过花溅泪的场景,李白曾歌颂过花间一壶酒的生活,杜秋娘曾感叹过莫待无花空者枝。

陶渊明曾倾诉过采菊东篱下的闲适生活。

在中小学的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花”的诗歌,其中,有一些描写含苞待放的花朵,有一些描写花盛开时茂盛的样子,还有一种呢,那边描写的是落花。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让我们看看你们的实力。

2.总结飞花令游戏,进入新课。

师:看到同学们玩的意犹未尽这正是证实了古诗的魅力呀!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

今天就请同学们与路老师一起再次走进源远流长的诗词世界。

教学过程一、读题目1.师:“己亥”是什么意思?明确,己亥它是一个年号。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己亥杂诗(其五)【市一等奖】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涡阳雪枫中学王李红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用比较诵读法,感悟诗情;注重同类诗歌的积累,学以致用。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用比较诵读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积累名句并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年份,晓背景
你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
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己亥杂诗
二、读流畅,明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2、学生个读,读准字音
3、学生个读,读清节奏
4、参照资料,疏通诗句
5、借助诗意,读出情感
三、重比较,悟诗情
1、小组交流,品读诗句:
你觉得诗中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结合所学诗句,谈体会。

2、视频赏读,读出情感。

四、背古诗,重积累
背诵古诗、自由展示
五、引古诗,显文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上一段话用上此诗。

(50字左右)
作业
任意引用下面的名句,写上一段话(50字左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物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愁辞官还乡
落红
(献身精神)护心系报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
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
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