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1-3章第一章导论(教材)▲产业的含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二节产业分类(只限教材中的,在PPT中有);▲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第三节产业发展(PPT)产业发展的含义: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周期(内容比较多,见PPT中的蓝色字体部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第三章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含义:指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次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雁行发展模式:技术和资金限制(工业后发国家)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教材或PPT):▲全球化的含义: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离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制约。
▲全球化的动因: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PPT或教材P43):(1)带来新机遇:第一,提供了更多引进技术及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加速推进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二,广泛参加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到一些规则上的优惠待遇,为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

培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创造与创新”知识的思想,具备良好 的自学能力。
产业组织案例:小灵通即将退市
小灵通“大事记” ●1998年 01月,浙江余杭区正 式开通小灵通。 ●2003年 03月,小灵通在北京 怀柔放号。 ● 2006 年 8 月底,中国小灵通 用户达到 9300 万,小灵通达到 巅峰。 ●2007年 11月,信息产业部数 据显示小灵通用户 10 个月减少 250万户。 ● 2009 年 2 月,工信部发文要 求小灵通在 2011 年底前彻底退 网。
考核方式
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 70%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并分析一个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 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等)、理解整 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
总 课 时:经济学专业54 管理类专业36
学
分:经济学专业3
管理类专业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讲教师:孙智君
E-mail: zhangsunzhijun@
课件存放:pptofszj@
密码:
pptszj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导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关联 产业结构优化
4 6 6 4
第五章
课堂讨论 第六章 (一) 第六章(二) 第六章(三)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合 计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
韩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组织之理论流派 产业组织之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之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中国近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

28
3.3.5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 化,由单个产业充当主导产业角色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和 产业结构演进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而越来越多的是由一 组产业形成一个“主导产业群”来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 构向高级演进。
经济发展阶段 起飞阶段
主导产业 棉纺工业
成熟阶段
钢铁工业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汽车工业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信息产业
主导产业群
棉纺织业、早期机器制造业、炼铁业、铁路 业
钢铁工业、采煤工业、造船工业、机器制造 业、铁路运输业、轮船运输业
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 机械制造业
信息产业、计算机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
共生度 ηab=ηba=1 ηab>1>ηba ηba>1>ηab ηab=0,ηba>0 ηab>0,ηba=0
共生模式 对称互利共生模式 非对称互利共生模式,a获利比b获利多 非对称互利共生模式,b获利比a获利多 偏利共生,b获利,a不获利 偏利共生,a获利,b不获利
34
3.4.3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35
3.5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3.5.1 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3.5.2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3.5.3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3.5.4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指标
36
3.5.1 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 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 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源工业、宇航工业
29
3.4 产业结构生态化
3.4.1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含义及特征 3.4.2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评价方法 3.4.3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产业发展理论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发展理论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指在其中一地区或社会经济系统内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程度。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章将探讨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专门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劳务,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利用国内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独特优势,形成特定的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强调通过创新和升级来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要依靠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不断提高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调整。
(三)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同一行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形成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益。
通过产业集聚,企业可以共享技术、人才和市场等资源,形成正反馈的效应,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产业集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和方法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转型升级、产业培育和区域协调发展。
(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指将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的产业转变。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密集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
转型升级也包括推动传统工业向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实现资源的再配置和效益的提升。
(二)产业培育产业培育是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优先发展具有竞争优势和创新潜力的产业,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指通过调整区域间的产业布局、产业配套和产业结构,实现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开发方案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开发方案第一章总体规划 (2)1.1 园区发展定位 (2)1.1.1 项目背景 (2)1.1.2 发展定位 (2)1.2 规划目标与原则 (3)1.2.1 规划目标 (3)1.2.2 规划原则 (3)1.3 规划范围与布局 (3)1.3.1 规划范围 (3)1.3.2 布局规划 (3)第二章科技创新体系 (3)2.1 创新平台建设 (3)2.2 技术研发与转化 (4)2.3 人才引进与培养 (4)第三章产业链构建 (5)3.1 产业结构优化 (5)3.2 产业链延伸 (5)3.3 产业融合发展 (5)第四章设施建设 (6)4.1 农业基础设施 (6)4.2 科技研发设施 (6)4.3 公共服务设施 (7)第五章生态保护与建设 (7)5.1 生态环境规划 (7)5.2 农业废弃物处理 (7)5.3 生态农业技术 (8)第六章市场开发与营销 (8)6.1 市场分析 (8)6.1.1 市场环境分析 (8)6.1.2 市场需求分析 (9)6.2 品牌建设 (9)6.2.1 品牌定位 (9)6.2.2 品牌核心价值 (9)6.2.3 品牌形象塑造 (9)6.3 营销策略 (9)6.3.1 产品策略 (9)6.3.2 价格策略 (9)6.3.3 渠道策略 (10)6.3.4 推广策略 (10)第七章投融资与运营管理 (10)7.1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0)7.1.1 投资估算 (10)7.1.2 融资方案 (11)7.2 园区运营模式 (11)7.2.1 运营主体 (11)7.2.2 运营模式 (11)7.3 风险评估与管理 (11)7.3.1 风险识别 (11)7.3.2 风险评估 (12)7.3.3 风险管理 (12)第八章政策与法规 (12)8.1 政策支持 (12)8.1.1 国家层面政策 (12)8.1.2 地方层面政策 (12)8.2 法规保障 (12)8.2.1 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相关法规体系 (12)8.2.2 强化法规执行力度 (13)8.3 政策宣传与落实 (13)8.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13)8.3.2 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13)第九章人才培养与交流 (13)9.1 人才培养计划 (13)9.2 人才引进政策 (14)9.3 交流与合作 (14)第十章监测与评估 (15)10.1 监测体系建立 (15)10.2 评估指标体系 (15)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5)第一章总体规划1.1 园区发展定位1.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任。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第二节产业结构的变化 课时2产业结构升级

以第二产业为主,国家实施重工业化
轻重工业协调发 的战略决策,原有
展
产业基础、原有基
础设施、技术和劳
动力优势明显
四、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
十个第一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生产龙头地位
上世纪80年 代的上海
城市病
五个倒数 第一
黄浦江两岸的 差距不断拉大
1990年,政府提出开发开放浦东政策。
北村位于广州城区北郊,距中心城区约18千米,下图表示其 不同发展 阶段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随着时间发展,北村①产业( A ) A.粮食比重下降 B.从业人口增加 C.占地面积增加 D.产值降低
4.第二个阶段初期,北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A )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第一Fra bibliotek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 比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成渝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回乡创业、就业等人口比例上升(答生活成本上升等方面原因也可)。
(3)比较说明上海城镇化水平状况,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城镇化水平状况:上海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成渝地区(或上海城镇化 水平较高)。 积极作用:
第二课时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结合资料,认识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
上海市位置示意
水陆交通便利 经济腹地广阔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 长江入海口处,是长江流域的门户, 具有辐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地 缘优势;背靠富庶的苏南和浙北地 区;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 江穿境而过,是得天独厚的水陆枢 纽。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 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 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 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 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 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产业结构优化

(1)经济全球化把各国产业纳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球范围 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特点对我国经济产生压力和机遇。特点:一 是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化为重点,发展网络经 济,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造新模式;二是在新科技创新推 动下,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掘起,成为新的增长点 和动力;三是对传统产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转移和淘汰。美 国在这一轮经济持续增长已连续10年,得益于以信息化为重点的 结构调整。以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为目标,推进信息产业大发展, 形成美国“新经济”,并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浪潮(第四次, 蒸汽、电力、电子、信息),美信息产业产值已占GDP增长部分 的1/3以上。各国的调整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全球的,世界性的制 造业、能源业、运输、现代服务出现跨国重组趋势,使经济全球 化深化。
高度化的内容:从结构比看,一是三次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二是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三是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的产业重点依次转移。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1)产业高附 加值化,具有较高的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2)产业高技术 化;(3)产业高集约化;(4)产业高加工度化;(5)产业开 放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外资内资相结合的全方 向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到国外,全球化不要过多强调独立的 工业体系和国产化率;(6)结构竞争高级化。市场成熟,集中 度提高,协调为主要,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内部化,博弈更多采用 合作式,避免两败俱伤。
(2)促进高度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出现经济服务化;产品 从单一转向多样,从低档转向高档;技术结构从资源技术转向 再生产技术,再转向信息技术,或从硬技术转向软技术;消耗 结构从耗能、耗材、耗资高转向节能、节材、节资;布局结构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高度综合的复合布局;投入要素从 劳→资→知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转内函。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述论述第一章产业: 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第三章1.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作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 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突破口;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第四章*市场结构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本上说是指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集中度: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进入壁垒(判断,简述):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续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所遇到的阻碍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雇用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较强;反之,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很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定价行为:1.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P116 2.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主要有三个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是暂时性的;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是指目的是缩减供给量,因为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后才能提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3.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短期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市场主导企业通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而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因素---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兼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的一中基本形式. 特点: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通过兼并,原有企业的业务讲集中到合并后的新企业中去;多家企业的财产将变成一个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三种类型横向兼并:是指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统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以荆州市为例第一章: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及其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
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条件制约性。
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
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多样性。
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开放性。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
第二章:产业的划分一、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前言一、课程定位和性质个量分析——微观:研究单个经济主体(企业、家庭)在市场上的行为规律。
总量分析——宏观:以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研究国民收支平衡规律及问题解决。
产业分析的经济对象: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子系统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发展。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有效化、产业管理科学化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导论掌握产业的内涵及分类方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产业的概念、克拉克大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产业分类。
一、产业的内涵1.产业属于中观经济的范畴。
2.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3.产业伴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4.产业具有多层次性——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二、产业的分类方法产业分类是人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根据产业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将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分成不同的集合。
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等。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定义——克拉克大分类法是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产业分类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三类: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分类: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上的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从第一和第二产业三场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产业结构理论

(五)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式 钱纳里与塞尔昆合著的《发展的模式, 1950~1970》,对产业标准结构模式的 研究作了重要贡献。 钱纳里与塞尔昆对101个国家 1950~1970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构 造出世界发展模型,由发展模型整理出经济 发展结构模型,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 构的标准数值。
特殊分工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一般分工主要发 生在两个阶段,一是当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独立的 物质生产部门,即社会生产形成工农业两大 物质生产部门。这是第一次发生的一般分工; 二是发生在生产力快速发展时期,为生产和 生活提供的服务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部 门,如咨询服务业、旅游业等。这是现代经 济发生的第二次一般分工现象。
二、形成机理
实践经验证明,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结 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也离 不开政府的合理干预,尤其在市场机制影响力较弱 的时期或领域,通过政府安排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要比等到市场机制充分确立后通过市场安排 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更为有利,其总成本可能较低。 同样在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也存在着支配其 运动的内在、外在机制,亦即“无形的手”——市 场机制和“有形的手”——政府干预。
第三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当代研究
一、欧美学者研究 (一)配第和魁奈的发现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 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 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 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 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 析》。 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 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包括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不同类型。
区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区域,即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特定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
2.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方面。
3.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地理专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学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行动和地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着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借鉴了地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空间差异性、集聚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梳理)-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点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的作用: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
2.城市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单一,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4.城市体系与关联网络考点2. 纽约的发展及辐射功能1.区位: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伊利运河开通,大量的商品通过伊利运河很便捷地运往纽约港,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3.辐射功能纽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带动了周边城市不断发展。
以沿海发达的陆海空交通干线为轴,在大西洋沿岸中部出现五个大都市。
形成“波士华城市带”,纽约是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4.影响:考点3. 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4. 产业结构的升级1.趋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体现: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1)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而具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度不断提 高,通过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技术引 进等国际交流方 式,实现与产业系 统外的物质能量的 交换,在更高层次 上实现结构均衡协 调发展,建立国际 协调型的产业结构。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效率、产业 结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使得产业结构 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 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 高级化发展的过程, 是实现产业结构与供 给结构、技术结构、 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 态。
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 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
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 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结构包括 不同产业间的进口 结构和出口结构, 也包括同一产业间 的进出口结构(即 进口和出口的比 例)。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 资本的流出,即本 国企业在外国的投 资(对外投资), 以及外国资本的流 入,即外国企业在 本国的投资(利用 外资或外来投资)。
2012秋 汪芳
3.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四、政府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作用
政府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作用, 政府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正确应用各种经济手段,如价格手段、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正确应用各种经济手段,如价格手段、 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以保证企业 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以保证企业 的投资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价格的优化。 的投资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价格的优化。
结构 发展方向
产业 组织发展
产业与 国际市场联系
整个产业结构由 第一次产业占优势 顺次向第二次产业、 第三次产业占优势 的方向发展; 在资源结构上, 由劳动密集型占优 势顺次向资金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占 优势的方向发展;
竞争从分散的、 小规模的竞争转向 集中大规模竟争的 方向发展,规模经 济的利用程度大大 提高; 产业间关系趋向 复杂化,大中小型 企业联系越来越密 切,专业化协作越 来越细
高加工度化 高附加值化 技术集约化 知识化 经济服务化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四、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定标准 1 标准结构法
该方法是将一国 的产业结构的平 均高度进行比 较,以确定一国 产业结构的高级 化程度。
2 相似系数法
这是以某一参照物 的产业结构为标 准,通过相似性系 数法的计算,将本 国的产业结构与参 照国产业结构进行 比较,以确定本国 产业结构高级比程 度的一种方法。
进行直接投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应当为产业结构合 进行直接投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应当为产业结构合 理化创造条件,为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投资环境。 理化创造条件,为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投资环境。
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制定经济发展的各种方针、政策、规章制 国家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制定经济发展的各种方针、政策、规章制 度和计划干预经济生活,还可通过其所掌握的较为完备的信息引导 度和计划干预经济生活,还可通过其所掌握的较为完备的信息引导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演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演化。
2、
产业结构高级化强调技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主导产业 和支柱产业尽快成长更替,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低水平的均 衡,实现少数高科技、高效率产业的超前发展,然后带动相关 产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012秋 汪芳
3.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内容
产业 素质
新技术在各产业广 泛运用;产业的劳 动者素质和企业家 的管理水平不断上 升;各产业的产出 能力、产出效率不 断提高;产业能够 适合经济发展阶段 的升级换代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1、
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软化或产 业结构升级。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创新, 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 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Industr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Rationalization)
产业结构合理化还要促进 产业与产业之间关联水平 的提高,充分发挥产业结构效应
2、
前向 关联
后向 关联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 产业结构合理 化的判断标准
“标准结构” 进行比较 (国际基 准)
是否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 化(需求结 构基准)
产业间的比例 关系是否比较 协调(产业间 比例平衡基准)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Outline:
3.1 3.2 3.3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2012秋 汪芳
3.1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通过
3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 同年代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销售收 入等在全部工业中 的比重,可以衡量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 程度。以发达国家 作为参照,发现差 距。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四、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定标准 11.标准结构法 、 库兹涅茨在研究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时,不仅通过时间 序列的数据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分析,而且还通过 横截面的数据对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 研究。这种从截面研究产业结构的方法,为我们了解一国 产业结构发展到何种高度提供了比较的依据,利用这种方 法,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标准结构。 根据“标准结构”就能了解一国经济发展到哪一阶段以及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行政府宏观调控 实行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及产业政策为依 据,对产业结构的变 动进行经常监督和调 控,对不符合产业结 构优化要求的经济行 为,采取经济的、法 律的和行政手段及时 加以调整。 实施产业政策 实施产业政策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 产业结构合理 化的判断标准 3 产业间的比例平衡基准 ---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应不存在瓶颈产业
---用“比例平衡度”(周振华)来测量产业系统的协调程度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企业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体
企业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四、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定标准 2. 2 、 相似系数法 设A是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XAi、XBi分别 是产业I在A和的比重,则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 间的结构相似系数SAB为:
⎛n ⎞ ⎛n 2 ⎞ SAB = ⎜ ∑XAi XBi ⎟ / ⎜ ∑XAi2 XBi ⎟ ⎝ i=1 ⎠ ⎝ i=1 ⎠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 促进产业与产业之间 协调发展,即提高产业间 的协调能力 供给结构 与需求结构 的协调
1、
产业素质 之间的协调
产业之间相对 地位的协调
产业之间联系 方式的协调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Industr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Rationalization)
能否合理和 有效地利用 资源
2012秋 汪芳
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 产业结构合理 化的判断标准 1 国际基准(与标准产业结构比较) 即以钱纳里、赛尔奎因等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依 据,来判断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合理 化。 ---标准产业结构式在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通过关联分析 得到的,它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一半规律,是大多数国家产 业结构高级演进的综合描述。 ---标准产业结构被称为“产业结构的发展范式”,钱纳里、 库茨涅茨等在统计回归中做了巨大贡献
2012秋 汪芳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五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原因 根本动因是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本质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 产品、工艺以及其 他商业用途上,以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 式,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
技术创新的内容
包括产品创新、工 艺创新、市场创新 。创新导致技术进 步和新兴产业的产 生。
四、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定标准 3、 3.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 在工业内部,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可以用高新 技术产业比重法。因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工程也是传统 产业比重不断下降,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可以发达国家为参照对象,通过比较高新 技术产业比重,来发现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 对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 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变 化的情况,自主地安排 自己的产、供、销活动。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企业都根据 市场的变化加以安排。 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 有品牌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新 的产业不断产生和发展, 过时的产业势必萎缩、停 滞和被淘汰。 与这种要求相适应,企 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总要考虑把资源投入到那 些应当优先发展的产业, 或从过剩、过时的产业中 及时地转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