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
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棉花苗期病害
(一)症状
1 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在中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 solani Kh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2 炭疽病
棉苗炭疽病在中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与立枯病相反,炭疽病一般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棉苗生育延迟,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Colletotuichum gossypii Southw,主要为害幼茎和子叶,但在后期也是叶斑和棉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当棉籽开始萌发后,病菌即可入侵,常使棉籽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或幼苗出土后,先在幼茎的基部发生紫红色纵裂条痕,以后扩大成皱缩状红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皮层腐烂,幼苗枯萎。炭疽病常在子叶的边缘形成半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红褐色,干燥情况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叶缘常因病破裂。病原菌一般营无性繁殖,有性时代很少见到。病斑表面常产生红褐色粘物质,为病菌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有时稍弯曲,无色,两端略圆或一端稍尖。种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主要以粉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另外,病菌还可随染病的茎、叶及棉铃病害等落入土中,使田间土壤带菌,雨水飞溅,使病菌污染棉铃,从而使种子带菌;同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成为
第二年的侵染源。该病的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棉苗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最容易得病,致病适温25~30℃,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温度是影响该病发生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适宜时,湿度是左右该病流行蔓延的决定因子,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危害,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发病。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温度下降,不利于棉苗生长,容易诱发病害流行,如长江流域棉区,苗期正值低温多雨,该病发生严重,成为主要苗期病害。而秋季如遇连绵秋雨则棉铃炭疽病也重。
3 红腐病
致病菌为多种镰刀菌,主要是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病菌侵害棉苗根部,先在靠近主根或侧根尖端处形成黄色至褐色的伤痕,使根部腐烂,受害重时也会蔓延到幼茎。受病棉苗的子叶边缘常常出现较大的灰红色圆斑,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病斑表面会产生一层粉红色孢子。在黄河流域棉区,苗期根病以红腐病的出现率最高,但其致病力则较弱。感染红腐病的幼苗,一般生长迟缓,发病严重的也会造成子叶萎黄,叶缘干枯,以致死亡。病原菌只产生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孢子镰刀形,有3~5个隔膜;小孢子椭
圆形,两端稍尖,无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