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合集下载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_路径及趋势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_路径及趋势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马强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路径及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的两个以上地区或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和签定协议的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更为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的经济合作组织和国家经济集团。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类型或层级顺序,可分为特别优惠关税区、个别商品的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经济与政治联盟等8种类型。

二是按照组成国的性质来划分,因为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所以,习惯上往往把发达国家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称为北北(NN)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称为南北(SN)或北南(NS)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称为南南(SS)型。

当前,这三种组织模式中,以南南型和北北型较多,南北型较少。

三是按照是否具有相互之间的排斥性特点,可分为开放性模式和排他性模式。

所谓排他性,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对其成员国数量或区域的限定和优惠政策的限定。

四是按照法源的不同,可分为依照GATTXXIV(关贸总协定第24条)、GATSV(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授权条款以及混合条款设立等四种类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静态贸易福利最大化、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追求动态效应最大化和其他非传统经济收益等。

目标确定后,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参与一体化并达成预期目的就成为关键。

从现实中不同侧面来看,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呈现多样性,且在空间扩展和时间延续过程中,并不单纯选择一种路径来构建一体化,往往是在一定时空阶段以一种路径为主,其他为辅,各种路径之间并不排斥,反而相辅相成。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路径:路径一: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路径。

典型的如欧盟,其演进路径是:1952年,欧洲其中的6个国家设立欧洲煤炭钢铁联合体;1957年3月,6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包括12个西欧国家的统一市场;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成立欧盟;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同年3月1日,欧元成为该区域惟一的法定货币。

区域经济集团介绍

区域经济集团介绍

的谈判。
——维克多·雨果
⒈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 定名为欧元。 ⒉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⒊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流通 领域。
1999年1月1日,近万人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 外一个巨大的欧元符号旁,庆贺欧元正式启用。
1欧元=人民币9.80元
欧元的设计
欧元共分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 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 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 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 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各种门、窗、桥梁等图案分别体 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2006年10月27日)
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对华政策, 文件题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竞 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这两份文件划 定了欧盟处理对华关系的基调,简而言之,就是首先把中国当 作竞争对手,其次才是贸易伙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前景数据库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区域经济集团化
一、欧洲的联合 ⒈原因 欧共体→欧盟 ⒉过程 欧元诞生 对欧洲:符合利益,促进发展,提高地位 ⒊影响 对世界:示范作用,增强多极化趋势,促进新格局形成 对中国
2004年以来,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 欧盟是我累计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
在建立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生 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并且 协调成员之间的对外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 消除各成员之间在对外经贸政策方面的差异, 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

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解析

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解析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Static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2.关税同盟的净福利效应 • (Net Wealth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 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 • 对C国来说, 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 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 综上所述,关税同盟并不一定能增进福利。
总 结
• 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 区域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 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但不 存在低一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区域 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Customs Union Theory
本节内容
•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了解) •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了解)
• (可参阅:(美)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pp. 322-326.)
问 题
• 既如此,为何有些国家还是希望结成关税同盟呢?
• 例如:我国也同样积极地加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迅猛发展。 • 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EPA)、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巴基斯坦、中国 -新西兰自贸区。 •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冰 岛、中国-秘鲁、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中国-韩国、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 • 资料来源: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什么是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也就是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GATT规定,关税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经过一段期间逐步完成,则应在合理期限内完成,这个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建立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1、已建立的关税同盟或签订的临时协定的缔约方对非同盟或临时协定参加国所实施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建立同盟或签订协定前各组成领土所实施的相应措施的一般限制水平.2、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订立临时协定后,各组成领土对非贸易集团或协定参加国的贸易所实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规章,不得高于或严于组成共同关税领土前所实施的相应的限制措施。

3、上述临时协定应订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和进程表。

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各项:1、减低直至取消同盟内部的关税。

为达到这一目的,同盟往往规定成员国在同盟内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阶段、逐步地从各自现行的对外关税税率,过渡到同盟所规定的统一关税税率,直至最后取消成员国彼此间的关税2、制定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关税税率。

在对外方面,同盟国成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调高或调低各自原有的对外关税税率,最终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税率;并且逐步统一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歧视政策,进口数量限制等;3、对从同盟外进口的商品,根据商品的种类和提供国的不同,征收共同的差别待遇关税,如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普通优惠税率、普通税率;4、制定统一的保护性措施,如进口限额、卫生防疫标,等等.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的意义1、它避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动的问题。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11-06•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述•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与模式•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影响与挑战•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状况•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目•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机遇录01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述定义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化具有地域性、经济一体化的特点,通常以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形式出现。

定义与特点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启动,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奠定了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标志着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

目前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已经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区域经济集团,这些集团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现状未来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将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安排将成为主流趋势,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趋势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现状与趋势02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与模式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但非成员国之间仍保持原有关税和数量限制。

自由贸易区通常以某一区域内的国家为主导,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

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包括: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商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整合。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通过达成协议,共同对外征收关税,实现对外统一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10章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第10章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 日下午3 时57分 20.10.1 420.10. 1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14 日星期 三下午3 时57分 44秒15 :57:442 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 020年1 0月下 午3时57 分20.1 0.1415:57Octo ber 14, 2020
主要内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APEC。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1420 .10.14 Wednes day , Octo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5:57:44 15:57:4 415:57 10/14/2 020 3:57:44 PM
Pc d T%
D Q
D1 D2
b+d 净增福利 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与关税相反
3、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主要内容:贸易转移、贸易转移的关税 同盟说明。
3-1贸易转移效果
从非关税同盟的国家转移到同盟的高成 本国家。单从贸易转移来说,是减少福
贸易转移效果 利的,因为它把生产从高效益的国家转 向低效益的同盟国。因此,贸易转移促 使国际资源恶化。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14 日星期 三3时57 分44秒 15:57:4 41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3时57 分44秒 下午3 时57分1 5:57:44 20.10.1 4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1420.1 0.1415:5715:57 :4415:5 7:44Oc t-20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05
CATALOGUE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意义和价值
对成员国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消除贸易壁 垒、促进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有助 于提高成员国的经济效率和生产力, 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国际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整合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 助于提高成员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常由多个国家 或地区组成,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促进成员国或地区之间 的经济发展。
特点
地理相邻性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或地区通常地 理上相邻,具有相似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有利于经济合作的开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常建立自由贸易区 ,取消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 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与其他区域组织的合 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能会与其他区 域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 一体化进程。例如,组织可以与相邻 的区域组织共同制定一体化战略,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同时, 还可以与其他区域组织进行贸易和投 资协定的谈判,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新兴市场的崛起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区域经济一体 化组织可能会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 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强 与新兴市场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对世界政治的意义和价值
增强国际政治影响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可以增强成员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 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通过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平等合作、协商决策, 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四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四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复习思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3.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间彼此消除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实现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4.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

5.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某成员国在购买同盟内廉价的产品时可能导致某种转移性损失。

6.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间的自由移动。

7.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等领域。

8. 贸易条约与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各种书面协议。

9.最惠国待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必须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10. 国民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1. 贸易协定是缔约国为调整和发展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而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

12.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 (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及目标的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

(1)特惠关税区。

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

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

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

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组成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关税和限额,但各成员国仍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征收关税。

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是独立的,没有超国家的权力。

自由贸易区是一体化水平较低的一种类型。

它分为工业自由贸易区和完全自由贸易区。

所谓工业自由贸易区,是指只取消成员国之间工业品贸易的关税,而农产品贸易关税不包括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如欧洲自由贸易区;所谓完全自由贸易区,是指取消成员国之间工农产品贸易关税的自由贸易区,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3)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成员国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发展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限制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

关税同盟规定了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具有超国家调节的性质。

关税同盟是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形式,然而,与自由贸易区一样,它也只是商品贸易领域中的一体化。

(4)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的特点是,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

这种形式既包括了关税同盟的内容,即在成员国间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又要求劳动力、劳务和资本能在共同体内自由流动。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7)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7)

社会总福利效应:b+d-e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同盟国(A国)国内成本高
的产品被同盟内其他成员国(B国)成本低 的产品所替代。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把原来从同盟外非
成员国(C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 成从同盟内其他成员国(B国)高成本生产 的产品的进口。
贸易创造的条件
对一个成员国而言,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
自由贸易区
1、概念: 自由贸易区:它是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区内 逐渐减免甚至取消关税与进口数量限制,同时,保留成 员国各自的原有独立的对区外国家的关税结构和其他贸 易保护措施。
2、例子
自由贸易区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 葡萄牙、瑞典、瑞士等国于1960年形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 盟(EFTA,芬兰于1961年加入该组织)、及1993年由美 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NAFTA ) , 还 有 就 是 拉 丁 美 洲 自 由 贸 易 协 会 (LAFTA)。 将来的亚太自由贸易区(APEC)即为自由贸易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6次---1998年11月17日,马来西亚吉隆坡
•第7次----1999年9月13日,新西兰奥克兰
•第8次----2000年11月15日,文莱斯里巴加湾
•第9次----2001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上海浦东
•第10次---2002年10月27日,墨西哥洛斯卡沃斯
•第11次---2003年10月20日至21日,泰国曼谷
经济一体化与 关税同盟理论
经济一体化形式 关税同盟理论 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 A.欧洲联盟 • B.东南亚国家联盟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美洲共同市场
• 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建立关税同盟
• 到1968年,欧共体6个成员国已基本消除区域内关税壁垒, 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
• 其次,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 建立农产品共同市场,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农产 品自由流通,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本地农产品优先 销售;对外来产品征收差价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干预 收购和出口补贴;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促进农 业发展。
面的权力: • (1)立法权。 • (2)对财政预算的审议权。 • (3)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
• 欧盟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首脑和欧盟委员会 主席组成,是欧盟的决策机构。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1、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舒曼计划提出后得到欧洲六国积极响应。1951年4 月18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在六国间建 立起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技术性歧视措施的欧 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统一计划和协调各国的煤钢生产。 •1957年3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署,建 立洲原子能共同体,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
• 欧盟东扩给欧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 是在决策统一方面的挑战,更多的国家参 与将使欧盟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对外政 策上的协调难度加大,整体行动能力受限。 其次是贫富差距问题。新成员国都是低收 入国家,将有更多的资金从老成员国转移 到新成员国家中,支持其经济发展。再次 是移民问题。如果东欧技术工人大量向西 欧输出,或者大量就业机会和资金向中东 欧转移,都可能造成一些老成员国的失业 率上升,对西欧国家的福利体系造成过大 压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方式,实现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流动。

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可以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此外,共同市场的建立还可以实现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流动。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成员国的竞争力。

通过合作与协调,成员国可以共同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此外,共同市场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会对成员国的贸易流动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被降低,可能会导致一些成员国的产业受到冲击。

其次,由于共同市场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导致一些成员国面临人才和资本流失的风险。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的影响是双向的。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但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成员国面临贸易逆差的风险。

因此,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利益,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和贸易失衡等问题。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等方式,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然而,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利益,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和贸易失衡等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或实现成员国间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
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通过共同的权利机构进
行协调和统一。
21世纪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经济与货币联盟
相关阅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EMU)
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确定了二十世纪末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与步骤。最终目标是要在密
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实现 单一货币、统一货币兑换率、建立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上述目标分三步走:(1) 1990年 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实 现资本自由流动(此时有四个成员国未能实现);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建立相 应的监督机制。(2)1994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或最迟不超过1999年1月1日),这一时 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现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特别是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中央银 行的运作;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机构,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以协调和监督成员国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和外汇贮备,但该机构不能直接干预各国中央银行的运作。(3)1997年——1999年1 月1日或1999年1月1日后,主要任务是实现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 央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经济共同体对成员国进入第三阶提出以下前提条件:①其通货膨 胀率不能高于三个最低成员国水平的1.5%;②利率水平不得超过上述水平的2%;③政府财政赤字 不能超过GDP的3%;④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
政治联盟( Political Union ) 政治联盟目标:力争达到共同外交,共同防务,共同社会政策。
未来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政治联盟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什么是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也就是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GATT规定,关税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经过一段期间逐步完成,则应在合理期限内完成,这个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建立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1、已建立的关税同盟或签订的临时协定的缔约方对非同盟或临时协定参加国所实施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建立同盟或签订协定前各组成领土所实施的相应措施的一般限制水平。

2、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订立临时协定后,各组成领土对非贸易集团或协定参加国的贸易所实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规章,不得高于或严于组成共同关税领土前所实施的相应的限制措施。

3、上述临时协定应订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和进程表。

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各项:1、减低直至取消同盟内部的关税。

为达到这一目的,同盟往往规定成员国在同盟内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阶段、逐步地从各自现行的对外关税税率,过渡到同盟所规定的统一关税税率,直至最后取消成员国彼此间的关税2、制定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关税税率。

在对外方面,同盟国成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调高或调低各自原有的对外关税税率,最终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税率;并且逐步统一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歧视政策,进口数量限制等;3、对从同盟外进口的商品,根据商品的种类和提供国的不同,征收共同的差别待遇关税,如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普通优惠税率、普通税率;4、制定统一的保护性措施,如进口限额、卫生防疫标,等等。

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的意义1、它避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动的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⒊关税同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⒊关税同盟

⒊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欧洲货币体系”是由原联邦德国和法国倡议,为加强共 同体成员国经济、政治合作所采取的一种货币联合,目的 在于推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现货币联盟的目标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经济一 体化的成果。关税同盟和农业一体化的进程表明,各成员 国币值不稳定,汇率波动过大,货币政策不协调,必然要 影响内部工业品的自由流通,破坏农业共同蚁策的实施, 从而引起共同体的动荡和危机。因此,为了最终实现经济 一体化,必须建立经济与货币同盟。
简介:欧盟发展历程
1.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 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 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 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 《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 2.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 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EEC),该条约于1967年7月1 日生效。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实现了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 政策。70年代EEC发展缓慢,80年代致力于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
从经济一体化的展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构成的主体→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构成的机制→一个由参与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 共同协调机构; 采取的手段→通过逐步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 阶段要求→消除区域内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 现区域内共同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贸易发展 最终目标→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区别
主要 内容
组织形式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 体化
相互 给予 关税 优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自由 贸易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共同 对外 关税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生产 要素 自动 流动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共同的经 济政策
• 3、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猛发展并实现 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继 问世。
• 二、主要的区域经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 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 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 (4)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多个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 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等。
• 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机、能源危 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 高通货膨胀率,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 经济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活动或
• 2、自由贸易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及进 口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区域内完全自由流动,但各成 员国仍保持各自的关税结构,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 员国征收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 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松散的形式)
• 3、关税同盟: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关税和其他 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还取消了对外贸易政策 的差别,建立起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壁垒。关税同 盟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一体化程度比自由贸易区 更进了一步。

区域经济一体化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成员国之间在政策上进行协调,包括 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以消除贸易壁垒和促 进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组织多样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多种形式,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根据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程度和 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增长
东盟自由贸易区
01
成立时间:2002年
02
成员国: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
03
主要目标: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 资。
04
成果:加强了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
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 入,提高区域整体技术水平和人 才素质,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内生动力。
推进规则对接与统一 促进成员国之间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等方面的对接与统一,减少 贸易投资障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 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 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世界经济的发
展。
经济增长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为世界经济提 供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稳
定和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 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世界经济的 效率和生产力。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国 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促进 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要紧特征关税同盟的要紧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也确实是讲,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GATT规定,关税同盟假如不是立即成立,而是通过一段期间逐步完成,则应在合理期限内完成,那个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建立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1、已建立的关税同盟或签订的临时协定的缔约方对非同盟或临时协定参加国所实施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建立同盟或签订协定前各组成领土所实施的相应措施的一般限制水平。

2、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订立临时协定后,各组成领土对非贸易集团或协定参加国的贸易所实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规章,不得高于或严于组成共同关税领土前所实施的相应的限制措施。

3、上述临时协定应订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打算和进程表。

关税同盟的排他性爱护措施关税同盟的排他性爱护措施要紧有以下各项:1、减低直至取消同盟内部的关税。

为达到这一目的,同盟往往规定成员国在同盟内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时期、逐步地从各自现行的对外关税税率,过渡到同盟所规定的统一关税税率,直至最后取消成员国彼此间的关税2、制定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关税税率。

在对外方面,同盟国成员必须在规定时刻内,分不调高或调低各自原有的对外关税税率,最终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税率;同时逐步统一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卑视政策,进口数量限制等;3、对从同盟外进口的商品,依照商品的种类和提供国的不同,征收共同的差不待遇关税,如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一般优惠税率、一般税率;4、制定统一的爱护性措施,如进口限额、卫生防疫标,等等。

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的意义1、它幸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正常流淌的问题。

在那个地点,代替原产地原则的是筑起共同的“对外壁垒”,从那个意义上看,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的排他性更强一些。

2、它使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出让给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程度更多一些,以致一旦一个国家加入了某个关税同盟,它就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现实中比较典型的关税同盟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关税同盟的分类关税同盟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间建立的,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其目的在于确保西欧国家的市场,抵制美国产品的竞争,促进内部贸易的进展,积极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另一类是由进展中国家建立的关税同盟,其目的要紧是为了维护本地区各国的民族利益,促进区内的经济合作和共同进展。

如中非关税同盟与经济联盟,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

关税同盟的具体内容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

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淌;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有贸易制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制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

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

当贸易制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确实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动态效应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阻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阻碍。

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阻碍。

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确实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制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进展,使生产者能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同时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不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关税同盟所制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往常,许多部门差不多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猎取超额垄断利润。

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

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定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纳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阻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如此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假如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专门大,那么这种爱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峻障碍。

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进展水平的差距。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淌,假如没有促进地区平衡进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不将逐步拉大。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两种形式,也是战后世界经济进展的一种重要现象。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依照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甲)项规定:"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的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因此①对同盟的组成领土之间的贸易,或至少对这些领土产品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实质上已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②同盟的每个成员关于同盟以外领土的贸易,已实施实质上同样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

依照那个定义,关税同盟有两个差不多特征:①同盟内取消一切内部关税壁垒和关税措施;②同盟成员采取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依照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第8款(乙)项规定:"自由贸易区应理解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所组成的集团,对原产于这些组成领土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

自由贸易区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在该集团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另一方面,各个成员又各自独立地保留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因此,有人把自由贸易区称为半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同意生产要素在成员间能够完全自由移动。

要紧共同市场1、中美洲共同市场960年2月13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在尼加拉瓜首都有马那瓜签署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

1962年7月,哥斯达黎加签署加入了该条约,共同市场正式成立。

1963年8月,巴拿马以准成员国身份参加共同市场。

其宗旨是促进中美洲一体化和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障碍,建立统一的对外关税;最后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和关税同盟。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国家为促进欧洲经济联合而建立的经济组织。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其宗旨是促进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持久和解,进展各成员国的经济,使之形成一个大的共同市场,试图建立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盟,缓和它们彼此间发动战争的恐惧心理。

自50年代起欧洲共同体所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在促进西欧贸易和经济繁荣方面取得专门大的成功。

什么是自由贸易区1、界定于国际协议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能够吸引外资设厂,进展出口加工企业,同意和鼓舞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进展。

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假如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专门可能将物资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物资转运到实行高贸易壁垒的成员国。

为了幸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

理论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额占到产品价值总额的50%以上时,该产品应视为原产地产品。

一般而言,第三国进口品越是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相竞争,对成员国境内生产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

原产地原则的涵义表明了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某种排他性。

现实中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目前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物资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爱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要紧依据:张克宁(商务部国际司司长):我想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做一个澄清。

所谓自由贸易区,不是指在国内某个都市划出一块土地,建立起的类似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实行专门经贸政策的园区,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 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时期取消绝大部分物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

2、界定于对外贸易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物资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经济区域,区内同意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物资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物资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专门的功能区域。

自由贸易区的作用FTA对区域内经济的阻碍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进展所产生的阻碍;第二类是指缔结FTA之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存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