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安全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确保其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IT安全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IT安全管理规范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IT部门、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四、安全策略1. 确定安全目标和策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和策略,确保安全管理与业务目标相一致。

2. 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环节,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安全培训和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信息系统并遵守安全规范。

五、组织与责任1. 安全组织架构:建立明确的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2.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员工和供应商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六、安全访问控制1. 身份认证和授权: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和数据。

2. 访问控制策略: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限制其访问范围,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七、安全运维管理1. 安全设备管理:对安全设备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检测和防御安全威胁。

2. 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安全事件管理流程,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追踪和分析安全事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八、安全审计与监控1. 安全审计: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包括对系统配置、访问日志和安全策略的审计,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

2. 安全监控: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机制,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标题: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系统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策略制定1.1 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包括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措施的执行要求等。

1.2 制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IT系统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风险。

1.3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对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通知机制等,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二、访问控制管理2.1 完善的权限管理:对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行细致管理,确保每个员工只能访问其需要的信息,避免权限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2.2 强化身份验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身份被盗用或伪造。

2.3 审计访问日志:定期审计系统的访问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访问行为,确保系统安全。

三、数据保护措施3.1 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3.2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及时备份数据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3.3 数据分类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四、网络安全管理4.1 防火墙设置:建立网络防火墙,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2 更新补丁管理: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3 网络入侵检测: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网络入侵行为,防止黑客攻击。

五、员工安全意识培训5.1 定期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2 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模拟各类安全事件,让员工熟悉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本文档旨在确保企业的IT系统和数据得到充分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安全风险。

同时,本规范也旨在提高员工对IT安全的意识,加强对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IT系统和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

所有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都应遵守本规范。

三、安全策略1. 信息安全政策- 确立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包括对敏感数据的保护、访问控制、密码策略等方面的规定。

- 定期审查和更新信息安全政策,确保其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2. 资产管理- 对企业的IT资产进行分类和标识,确保对重要资产的特殊保护措施。

- 建立资产清单,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授权、网络设备等,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3. 访问控制- 建立用户账户管理制度,包括账户申请、授权、注销等流程,并限制员工使用特权账户的权限。

- 确保所有用户账户都有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定期要求员工更改密码。

- 实施多层次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网络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等,限制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4. 安全漏洞管理- 建立定期漏洞扫描和修复机制,确保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 及时安装安全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 监测和分析安全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安全漏洞被利用。

5. 数据备份与恢复- 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机制,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等重要数据。

- 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定期的恢复测试。

-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

6. 安全培训与意识- 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威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定期组织模拟安全事件演练,检验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 发布安全通知和警示,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风险和最新的安全威胁。

7. 安全审计与合规-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和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2023版)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2023版)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⒈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IT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以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保护IT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和破坏。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IT系统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和用户。

⒉术语和定义⑴ IT系统:指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等在内的信息技术系统。

⑵安全管理:指对IT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的活动。

⑶保密性: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的级别。

⑷完整性:指确保信息保持完整和准确的级别。

⑸可用性:指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能够及时正常地被授权用户使用的级别。

⒊安全政策和目标⑴安全政策制定⒊⑴确定公司的安全政策,包括对安全问题的立场和目标。

⒊⑵将安全政策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⒊⑶定期审查和更新安全政策,以适应变化的安全威胁和技术环境。

⑵安全目标设定⒊⑴设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包括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⒊⑵将安全目标与组织和业务目标相一致。

⒊⑶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以实现安全目标。

⒋组织安全管理⑴安全组织架构⒋⑴指定安全责任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政策和规定。

⒋⑵设立安全委员会,定期审查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⒋⑶制定和发布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图和职责分工。

⑵人员安全管理⒋⑴建立员工安全意识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测试。

⒋⑵确立离职人员的安全处理程序,包括收回权限和访问凭证。

⒋⑶定期评估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合规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⑶供应商管理⒋⑴建立供应商安全评估和选择程序,只选择合规的供应商。

⒋⑵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安全协议和合同,约定安全要求和责任。

⒋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安全审核和监督,确保其合规性。

⒌安全控制措施⑴访问控制⒌⑴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和权限管理。

⒌⑵实施强密码策略,包括复杂度要求和定期更换密码。

⒌⑶限制对敏感数据和系统的访问,根据权限进行授权。

⑵数据保护⒌⑴制定数据分类和保护策略,根据数据敏感性分级管理。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IT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一、制定安全策略1.1 确定安全目标:明确IT系统的安全目标,例如保护数据完整性、保障系统可用性等。

1.2 制定安全政策:根据安全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包括密码管理、权限控制、网络安全等方面。

1.3 安全培训与意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建立安全组织与责任制度2.1 设立安全团队:成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IT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2.2 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每一个人都对IT系统的安全负责。

2.3 定期审核与评估:定期对安全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三、加强访问控制3.1 强化身份验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加指纹、刷脸等,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2 控制权限分配: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要,合理分配权限,确保员工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系统和数据。

3.3 监控和审计:建立监控和审计机制,对系统的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四、加强网络安全保护4.1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如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加密重要数据传输等。

4.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护,阻挠未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

4.3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测试数据恢复的可行性,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

五、建立安全应急响应机制5.1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IT系统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流程。

5.2 建立安全事件响应团队:成立安全事件响应团队,负责处理安全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它涵盖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监控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安全策略制定1.1 确定安全目标:明确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包括保护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1.2 制定安全政策:制定适合组织的安全政策,包括密码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备份策略等,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1.3 安全意识教育:开展定期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二、风险评估与管理2.1 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系统漏洞、恶意代码、网络攻击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2.2 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漏洞修复、应急响应、安全事件处理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2.3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并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三、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3.1 用户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制度,包括用户账号管理、权限分配和撤销等,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

3.2 强化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加指纹、密码加令牌等,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3.3 审计访问日志:记录用户的访问日志,包括登录时间、访问行为等,以便追溯和分析安全事件。

四、数据保护与备份4.1 数据分类与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4.2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以应对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

4.3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恢复时间目标等,以应对灾难事件对系统的影响。

五、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5.1 安全事件监控:建立安全事件监控系统,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5.2 安全漏洞修复:及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包括安全补丁的安装和系统配置的优化等。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是指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建立安全意识1.1 培训员工意识: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敏感性。

1.2 制定安全政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包括密码规范、访问控制规则、数据备份策略等,明确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的行为准则。

1.3 安全意识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考核,评估员工对安全规范的理解和遵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二、加强访问控制2.1 强化身份认证:采用多重身份认证方式,如密码、指纹、刷卡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和数据。

2.2 控制权限分配: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要,合理分配访问权限,避免权限过大或过小带来的安全隐患。

2.3 监控访问日志:建立访问日志记录机制,及时发现异常访问行为,如未授权访问、频繁登录失败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加强系统保护3.1 更新安全补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知的漏洞,防止黑客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3.2 配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限制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3.3 定期备份数据: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四、加强安全监控4.1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减少安全事件对系统和数据的影响。

4.2 安全漏洞扫描: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现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4.3 安全审计与监控:实施安全审计,对系统和网络进行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防范。

总结: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是企业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和损害。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IT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目标和范围1. 目标: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软件、数据泄露和其他安全威胁的影响。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使用的所有IT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设施和数据存储等。

三、安全策略1. 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和推广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计划,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安全政策和规范。

2.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限制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权限。

3. 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禁止共享密码和使用默认密码。

4. 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测试数据恢复过程,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6. 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和反间谍软件,保护系统免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7. 物理安全:确保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限制物理访问权限,防止设备被盗或损坏。

8. 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定期检查系统日志,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和漏洞。

四、安全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2. 安全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3. 安全培训与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意识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应对安全事件,减少损失和恢复系统功能。

5. 安全审计与检查: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6. 变更管理:对系统的任何变更都要进行严格的变更管理,确保变更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的安全性,确保组织的信息资产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和泄露。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涉及信息技术的组织,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环境。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得到适当的保护,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并能及时应对和处理已发生的安全事件。

三、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

所有涉及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的人员都应遵守本规范。

四、安全管理原则1. 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降低风险。

2. 安全意识培训: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访问控制:组织应实施合理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惟独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和使用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

4. 安全策略和规程:组织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和规程,明确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

5. 安全监控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及时检测和响应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

6. 安全审计和评估: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和漏洞。

7. 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组织应及时安装和更新安全补丁,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8. 信息备份和恢复:组织应定期进行信息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9. 物理安全措施:组织应采取适当的物理安全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物理访问。

10. 供应商管理:组织应对供应商进行安全管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安全要求。

五、安全控制措施1.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用户应使用惟一的身份标识进行认证,并采取强密码策略。

- 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 对不同的用户和角色进行权限管理,实施最小权限原则。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引言1.1 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司IT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流程,确保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的IT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以及网络设备等。

第二章安全策略2.1 安全目标明确IT系统安全的目标,包括保护机密信息、确保系统可用性、预防未授权访问以及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等。

2.2 安全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IT安全团队,明确安全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监督和审查机制。

2.3 风险评估和漏洞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系统漏洞并及时修复,确保系统安全性。

2.4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第三章用户管理3.1 用户注册和认证建立用户注册和认证流程,确保用户身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划分不同的权限等级,确保用户访问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3 密码策略规定密码长度和复杂性要求,并定期更新密码。

第四章系统硬件安全4.1 系统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物理访问和逻辑访问控制。

4.2 服务器安全加强服务器的安全配置,及时修补漏洞,提供必要的安全审计日志。

4.3 网络设备安全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及时升级固件,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攻击。

第五章软件安全5.1 软件开发安全建立安全的软件开发流程,包括安全需求分析、安全设计和安全测试。

5.2 应用程序安全提供有效的安全访问控制,防止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安全漏洞。

5.3 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六章安全事件管理6.1 安全事件监测建立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的安全状态。

6.2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减少损失。

6.3 安全事件审计定期进行安全事件审计,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6.4 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IT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IT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IT安全管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者泄露。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流程,有效管理和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三、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企业的所有信息系统和相关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挪移设备等。

所有使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员工、供应商和合作火伴都必须遵守本规范。

四、安全政策1. 公司应制定并定期更新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和责任分工。

2. 信息安全政策应得到高层管理层的支持和批准,并向所有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五、组织与责任1. 公司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 每一个部门应指定信息安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3.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漏洞。

六、安全访问控制1. 公司应制定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惟独经过授权的用户才干访问系统和数据。

2. 用户应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3. 系统应实施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七、数据保护1. 公司应制定数据备份策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2. 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3. 定期进行数据清理,删除再也不需要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八、网络安全1. 公司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2. 网络设备和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补丁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3. 网络流量监测和日志审计应实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活动。

九、应急响应1. 公司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

2. 任何安全事件和漏洞都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确保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规范的标准,以确保组织的IT系统安全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IT系统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

三、安全策略1. 确立安全目标:明确IT系统安全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保护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IT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 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安全合规性:确保IT系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安全要求。

四、安全组织与责任1. 安全管理组织: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2. 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五、安全控制措施1. 访问控制:建立合理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措施。

2. 数据保护:采取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手段,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与谨防、安全监控等措施。

4. 应用安全:对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安全评估和测试,及时修复漏洞和弱点。

5. 物理安全:加强对服务器房间、机房设备和存储介质的物理保护。

6. 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

六、应急响应与恢复1.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员。

2. 安全事件处理:建立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置安全事件,并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

3. 系统恢复与备份: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并建立系统恢复机制,以应对可能的系统故障或者数据丢失。

七、安全审计与评估1.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 安全评估:对IT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了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在合理的安全措施下正常运行,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丢失。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技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用户,都应遵守本规范。

三、安全要求1. 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1.1 所有用户账号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后方可访问系统,且应使用强密码。

1.2 管理员账号应分配给经过授权的人员,并定期更换密码。

1.3 禁止共享账号和口令。

1.4 禁止使用默认密码或弱密码,密码应定期更换。

1.5 系统应实施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1.6 禁止未经授权的远程访问。

2. 系统配置与更新2.1 所有系统应按照安全配置要求进行配置,并定期进行审计和修复。

2.2 系统应及时安装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2.3 系统应实施合理的网络分割,将关键系统与公共网络隔离。

3. 网络安全3.1 网络边界应设立防火墙,限制对外访问。

3.2 网络流量应进行监控和日志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活动。

3.3 禁止未经授权的无线网络接入。

3.4 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

4. 数据安全4.1 数据备份应定期进行,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4.2 数据传输应使用加密通信协议。

4.3 数据存储应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4.4 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复制和传播。

5. 安全培训与意识5.1 所有用户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安全政策和操作规范。

5.2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5.3 安全事件应及时报告和处理,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

6. 安全审计与监控6.1 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6.2 实施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旨在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和数据泄露。

本规范适合于企业内部的所有IT系统,并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规范中的安全要求。

二、安全策略和目标1. 安全策略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策略,明确IT系统安全的目标和原则,并将其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业务目标相一致。

2. 安全目标企业的安全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敏感数据和信息资产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者损坏。

- 保证IT系统的可用性,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

三、安全组织和责任1. 安全组织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组织,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IT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安全组织应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等职位。

2. 安全责任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对IT系统的安全负有最终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和推动安全策略的实施。

- 分配和管理安全资源,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 监督和评估IT系统的安全状况。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安全控制和措施1. 访问控制企业应采取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惟独经过授权的用户才干访问IT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强制要求用户使用安全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根据需要进行分级授权。

- 实施双因素认证,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2. 数据保护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 设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

- 实施数据分类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惟独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数据。

3. 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企业应建立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旨在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安全可靠,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干扰。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人员,包括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二、安全策略和目标1. 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全面的安全策略,确保信息技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安全目标:确保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管理符合法规要求,并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

三、安全组织和责任1. 安全组织:建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策略和措施。

2. 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四、安全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安全控制:建立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和审计等,以减轻安全风险。

五、安全访问控制1. 用户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户管理流程,包括用户注册、权限分配和注销等,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2. 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弱口令和共享密码。

3. 多因素身份验证:对于重要系统和敏感数据,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六、安全漏洞管理1. 漏洞扫描:定期对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并及时修复发现的漏洞。

2. 漏洞修复:建立漏洞修复流程,确保及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防止被黑客利用。

七、事件响应与恢复1. 事件响应计划:制定完善的事件响应计划,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和行动步骤,以应对安全事件的发生。

2. 安全事件监测:建立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系统的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3. 恢复策略:制定系统恢复策略,包括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以保证系统在遭受安全事件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八、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1.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旨在确保组织的信息技术系统及其相关资源的安全性,保护组织的机密信息、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和管理IT系统的人员,包括员工、合作火伴和供应商。

二、安全策略和目标1. 安全策略- 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安全策略,确保IT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遵守适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GDPR、ISO 27001等。

- 定期评估和改进安全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2. 安全目标- 保护IT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和滥用。

- 确保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及时检测和应对安全事件,最小化潜在损失。

三、组织安全管理1. 安全责任- 指定专门的安全团队或者负责人,负责IT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 确保安全团队具备必要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的认识。

2. 安全政策和程序- 制定并发布适合的安全政策和程序,明确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 定期审查和更新安全政策和程序,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

3. 风险评估和管理-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四、物理安全措施1. 机房和设备安全- 控制机房的访问权限,确保惟独授权人员才干进入。

- 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 定期检查和维护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数据中心安全- 采用合适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阻挠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

- 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点。

- 确保数据中心的供电和网络设备具备冗余和备份,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网络安全措施1. 网络访问控制- 配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访问权限。

-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

- 定期检查和更新网络设备的安全补丁和固件。

2.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实施强密码策略,要求员工定期更换密码。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IT安全管理规范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丢失的风险,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IT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IT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网络安全管理1.1 网络设备安全: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包括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设置强密码等。

1.2 网络访问控制:采用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等技术,限制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并对外部网络进行合理的访问控制。

1.3 网络监控和日志管理: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异常行为,并定期审查和备份网络日志,以便追踪和分析安全事件。

二、数据安全管理2.1 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2 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3 数据安全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安全协议和加密技术,防止数据被窃听、篡改或伪造。

三、系统安全管理3.1 强化操作系统安全:对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及时的安全补丁更新,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账户,限制远程访问等。

3.2 软件安全管理:选择安全可靠的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防止已知漏洞的利用。

3.3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户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和执行特权操作。

四、物理安全管理4.1 机房安全:确保机房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监控设备、门禁系统、防火系统等的安装和运行。

4.2 设备安全:对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进行物理锁定,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移动。

4.3 数据存储介质安全:对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等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加密、备份和销毁等措施。

五、员工安全意识培训5.1 安全政策宣传:向员工宣传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规定,让员工了解安全风险和责任,增强安全意识。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

IT安全管理规范一、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系统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给企业的信息资产和业务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确保IT系统的稳定运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IT安全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二、适用范围本IT安全管理规范适用于我公司的所有IT系统和相关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

所有使用和管理IT系统的人员都应遵守本规范。

三、安全策略1. 信息资产分类与保护:根据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对其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确保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访问控制:建立合理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访问审计等,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IT系统。

3. 网络安全: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加密敏感数据的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4. 应用系统安全:对所有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系统漏洞,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恢复测试,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的情况。

6. 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IT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IT系统,防范安全威胁。

四、责任与义务1.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审查IT安全管理规范,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IT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监控和管理IT系统的安全运行。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IT安全管理规范,正确使用和管理IT系统,及时报告安全事件和漏洞。

4.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IT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期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风险管理1. 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对IT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查,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引言概述:IT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系统安全管理则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五个关键部份,包括组织安全策略、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安全培训。

一、组织安全策略:1.1 制定安全政策:组织应制定适合于其业务需求的安全政策,明确系统安全目标和要求。

1.2 安全责任分工:明确安全责任的分工,确保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系统安全方面的职责。

1.3 定期评估和更新:定期评估和更新安全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

二、网络安全:2.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2.2 网络监控和日志记录:实施网络监控和日志记录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事件。

2.3 加密通信和数据传输: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三、访问控制:3.1 强密码策略:制定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3.2 多因素身份验证:引入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3 访问权限管理:实施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确保惟独授权人员可以访问系统和敏感数据。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4.1 定期备份:制定定期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4.2 离线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线介质上,以防止恶意软件或者攻击者对备份数据的破坏。

4.3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的可靠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五、安全培训:5.1 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为员工提供系统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和应对安全威胁。

5.2 紧急响应培训:组织紧急响应培训,确保员工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正确地应对。

5.3 定期培训更新: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

结论: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对于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一、引言IT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旨在确保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使用和管理IT系统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开辟人员和用户。

二、安全策略和目标1. 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适合企业需求的安全策略,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

2. 安全目标: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访问、数据泄露和系统中断。

三、安全访问控制1. 用户身份验证:使用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定期更换密码,并限制登录尝试次数。

2. 用户权限管理:分配适当的权限给用户,根据其工作职责和需求进行限制。

3. 访问控制列表: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对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的访问。

4. 多因素身份验证:推荐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措施,如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四、数据保护1.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并进行测试以确保可恢复性。

2.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包括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加密。

3. 数据分类和标记: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和标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五、网络安全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配置和维护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网络流量和检测潜在的攻击。

2. 网络隔离:将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进行隔离,防止攻击者通过内部网络扩散。

3. 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及时安装和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

4. 网络流量监控:实施网络流量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和攻击行为。

六、物理安全1. 机房安全:确保机房设备和服务器的物理安全,限制机房访问权限。

2. 设备管理:对所有设备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3. 硬件安全:定期检查和维护硬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防止硬件故障。

七、安全培训和意识1. 安全培训计划: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安全意识培训。

2. 安全政策宣传:定期宣传企业的安全政策和规范,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团队,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安全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IT设备设施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转,为公司业务提供可持续服务支持,同时为了规避公司重要的电子信息数据由于系统或硬件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的风险,特制定本文件以规范IT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内容和标准。

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可用来指导信息管理部工作人员开展IT安全管理工作,对公司级信息系统运行期间电子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管理予以了明确规范。

3 术语
3.1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意为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3.2 IT设备:泛指由信息管理部IT组管理的用于办公及信息技术服务支持相关的电子设备,包含:个人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打印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多媒体、一卡通终端、摄像机等电子设备。

3.3 公司级信息系统: 应用于多个部门,或直接影响公司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

包含:ERP 系统、MES系统、一卡通等信息系统。

3.4 IT安全:IT安全是指IT相关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服务不中断,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防范于未然。

4 职责
4.1 本文件由信息管理部IT组归口管理与组织实施,并负责编拟、修改和完善;
4.2 制定集团整体的IT安全策略,并具体负责防火墙管理、网络流量监视与控制、以及域策略实施;
4.2信息管理部负责依据集团的IT安全策略,按照要求进行具体的相关实施及运维。

5 具体内容与工作程序
5.1网络安全管理
5.1.1 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和控制;
5.1.2 信息管理部应绘制公司信息网络之网络拓扑结构,并及时更新维护;
5.1.3 信息网络接入internet网之出/入口应配置硬件防火墙,并制定适合安全规则;(当前为香港IT负责此工作)
5.1.4 公司信息网络划分VLAN管理,各交换机之VLAN配置应保有文档,如有变化应及时更
新。

5.1.5 应对网络流量进行监视与控制,此工作由中国区IT协助香港IT施行。

5.1.6 定期检查网络硬件设备状态,若巡检中发现问题需在OA中保存检查记录
5.1.7公司网络内应安装正版网络版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应由IT运维人员操作。

5.2 域安全管理
5.2.1 公司对PC/LAPTOP的入网施行域控管理,实施域控服务后,可进行访问人员的身份认证并可有效控制病毒扩散产生的影响。

域控服务器的相关配置由香港IT实施,域策略的制定亦由香港IT实施。

5.2.2 信息管理部/IT负责中国端域控服务器之硬件状态及软件状态监视,如有问题应及时通知香港IT;
5.2.3 信息管理部/IT根据相关策略及时将中国端PC/LAPTOP入域,并对域帐户进行管理5.3 密码安全管理
5.3.1 应根据信息安全需求,准确确定密码管理之对象。

应根据安全需求级别,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

高机密密码应限制知晓人数,并有专人进行定期密码更改并存档;
5.3.2 密码设置策略应符合信息安全通用规范,由不低于6位的大小写字符及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

5.3.3 用户需按照附录A《用户密码设置及使用标准》设置及使用密码;
5.3.4系统管理人员不允许在密码没有通过身份验证的情况下覆盖或重置密码。

5.3.5系统管理人员不允许将密码存放在公开可读的文件中。

5.3.6系统管理人员不允许将密码发送给用户,特别是通过未加密的电子邮件。

5.3.7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信息安全需求,密码应定期进行强制更新。

5.4数据安全管理
5.4.1数据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备份转储到永久性介质上。

5.4.2应定时检查备份文件中是否存在备份失败的记录,如发现有备份任务失败的记录,需要检查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5.4.3备份人员必须认真、如实检查服务器的数据记录项,以备后查。

5.4.4备份周期:各信息系统每个工作日进行数据本地备份,所有系统至少每月在异地留有数据备份。

5.4.5备份介质
a)备份介质要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备份介质要严格管理、妥善保存。

b)备份介质应在指定的数据保险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保存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

c)备份介质应按照各系统规定的最短保存期限存放。

d)不再使用的备份介质应在要销毁时,超过规定存放周期的可直接进行销毁或删除,未达存放期限的应先经过部门领导审批,然后消磁、销毁。

5.4.6数据恢复
a)一旦发生系统故障或数据破坏等情况,要由信息管理部相关的管理员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迅速恢复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b)每年进行备份数据恢复测试演练,测试应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严禁在正式使用的系统中进行恢复测试。

c)恢复测试内容包括备份数据恢复、系统恢复、故障排除等内容。

如果发现不能恢复的数据,则需要及时进行检查,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d)数据恢复测试结束后,应记录测试的真实步骤、结果及改进措施等。

e)恢复确认不存在问题后,要及时清理测试环境数据。

5.5 机房安全管理
5.5.1机房建筑符合GBJ45-1987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防火,并配置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按面积和设备数量配备适合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灭火器(严禁使用干粉、泡沫灭火器)。

5.5.2独立机房必须有避雷针等避雷设备,非独立机房应当具有符合要求的接地条件,确保接地体良好的接地。

严格独立设置信号地与直流电源地和避雷地。

5.5.3应有较完备的空调系统,保证机房温度/湿度的变化在计算机运行所允许的范围。

防止空调冷凝水漏水、加湿器漏水等事故造成网络系统、供电系统和服务器设备损坏。

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充分了解机房各水管开关阀门的准确位置,会处理应急事件。

5.5.4应采用接地的方法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采用屏蔽方法,对信号线、电源线进行电屏蔽,减少外部电器设备和机房内部强电干扰源对计算机系统的瞬间干扰
5.5.5机房供电必须保障双回路供电并安装保障机房最大负荷断电后不小于60分钟正常供电的不间断电源。

供电系统应照明用电与网络系统供电线路分开,并配备应急照明装置.
5.5.6所有的人员必须在信息管理部IT人员的带领下进入机房。

短期工作人员、维修人员、参观人员必须有专人陪同进入机房。

没有管理人员的明确准许,磁铁、私人电子计算机或电子设备、食品及饮料等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均不准带入机房。

任何记录介质、文件材料均不准带出机房。

5.5.7 设备的电源和通信线路应该铺设在机房地板下,或者采取足够的保护设施保护网络电缆以防未经授权的窃听或损坏,并保护电力电缆不受损坏。

电力电缆应该与通信电缆隔离,以防干扰。

除维修设备外,不得在机房内接插与设备运行无关的电器。

用户密码设置及使用标准
1.用户密码设置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次登录系统时的初始密码/默认密码必须第一时间更改;
●密码设置策略应符合信息安全通用规范,由不低于6位的大小写字符及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
●定期更改密码(每六个月);
●如果发觉系统密码已泄露需立即更改密码并通知系统管理员;
●不能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将密码记录在任何地方(例,贴在桌面);
●不能将密码存储在任何设备上(例,便携硬盘、U盘);
●不能在网络或浏览器设置“记住密码”的功能;
●域用户密码在连续登陆5次失败后则会立即锁定账号;
●每一位用户应有保护账号密码的责任。

严禁将个人账号及密码告知他人代使用!
2. 系统密码及账号注意事项
●系统预先设置了无效登陆密码次数,如果超过登陆次数则自动锁定该用户,如要再开通账户需联系IT系统管理员进行处理。

●用户设定的密码长度短于系统设定长度或重复使用密码超过三次,系统账号将禁止登录使用。

●所有系统账号每三个月进行账号检查,如无部门负责人特殊解释说明,将统一锁定/删除账号。

每一位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不得滥用、挪用、复制、侵犯、出售、转移、销毁、篡改或泄露信息给第三方知晓,如有任何违反将按照员工奖惩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