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
文物字画拍摄方案
文物字画拍摄方案1. 引言文物字画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宝贵资产,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拍摄文物字画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文物字画拍摄方案,以确保高质量的拍摄结果。
2. 设备在拍摄文物字画时,以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相机:选择一台专业数码相机,具有高像素和色彩还原能力,并支持原始图像文件(如RAW格式)。
•镜头:使用具有优质光学性能的适当焦距镜头,如50mm标准镜头或宽视角镜头。
•三脚架:确保相机的稳定性,避免拍摄过程中的抖动。
•灯光:适当的照明是拍摄文物字画的关键,使用柔和的光线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阴影。
•背景:选择一块适当的背景布以突出文物字画的特色。
3. 拍摄环境为了保证文物字画的质量和保存,以下环境条件是必要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拍摄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对文物字画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放射线防护:避免使用含放射性物质的照明灯,以免损害文物字画的表面。
•防护措施:确保拍摄现场有适当的安防措施,以保护文物字画免受任何损害或盗窃。
4. 拍摄步骤下面是一种常用的拍摄文物字画的步骤:1.清洁:在拍摄前,使用相机的吹风功能小心地清洁文物字画的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2.布置场景:设置好相机、三脚架和灯光的位置,确保文物字画位于相机的画幅内。
3.准确对焦:通过放大视图,仔细对焦以确保文物字画清晰可见。
4.控制镜头畸变:使用适当的镜头校正方法来减少或消除镜头畸变。
5.色彩校正: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相机设置或后期处理来保证文物字画的色彩真实。
6.运用合适的光线:根据文物字画的材质和特点,采用合适的照明方式来突出其细节。
7.多角度拍摄: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以展示文物字画的全貌和特色。
8.拍摄原始图像:选择相机支持的原始图像格式(如RAW),以便后期调整和处理。
5. 后期处理拍摄后,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以提高文物字画的质量和展示效果:1.图像校正:根据需要进行图像的旋转、裁剪和矫正,确保文物字画的正常比例和对齐。
博物馆 文物摄影室 设备 要求
博物馆文物摄影室设备要求一、背景介绍1. 博物馆文物摄影是指博物馆对藏品进行摄影记录、保留和展示的活动,是宣传文物、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重要手段。
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文物摄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
二、设备要求1. 高像素相机博物馆文物摄影室的设备首先需要配备高像素的相机,以保证对文物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
常用的相机有尼康D850、佳能5DS等,像素要求在3600万以上。
2. 高分辨率镜头与高像素相机匹配的还需要高分辨率的镜头,能够捕捉细微的纹理和细节,同时保持画面清晰度。
通常选择福伦达、卡尔蔡司等品牌的镜头。
3. 灯光设备文物摄影室需要配备各种类型且色温可调的灯光设备,以保证在不同情况下拍摄效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灯光设备有连续光源LED灯、闪光灯、柔光箱等。
4. 拍摄台专业的文物摄影室需要配备稳固的拍摄台,方便对文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
拍摄台一般采用不锈钢材质,具备防腐蚀、稳定性好的特点。
5. 色彩校准设备为了保证拍摄出来的图片与原物的颜色一致,需要配备色彩校准设备,比如色彩卡、X-Rite色卡等。
6. 后期处理设备在拍摄完毕后,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后期处理设备,一般是配置高性能的电脑和大尺寸的显示屏,搭配Photoshop、Lightroom等图像处理软件。
三、其他要求1. 环境要求文物摄影室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需要得到控制,以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图片的质量。
2. 人员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文物摄影室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摄影师和助手,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摄影经验和文物保护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好拍摄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四、结语博物馆文物摄影室设备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摄影技术、物理环境、人员素质等多个因素。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摄影的设备要求也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和改进。
文物摄影有什么技巧文物摄影的要求
文物摄影有什么技巧文物摄影的要求一、运用好灯光是文物摄影的关键文物摄影大多数在灯光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所以首先要了解灯光照明的一些特点。
灯光照明主要有散光灯和聚光灯两种。
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减弱。
拍摄文物大多数用散射光,因为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物视觉习惯。
二、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前侧光是沿着拍摄方向并成45°~90°角方向照射来的光线。
用这种光线照明可以突出表现粗糙和有凹凸花纹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绳纹、铜器上的饕餮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
根据侧光角度大而阴影短,角度小而阴影长的特点,在拍摄凹凸起伏的器物时要采用高位置的侧光,反之要采用低位置的侧光。
如果凹凸变化很小,侧光的位置就要很低,甚至采用接近90°角的正侧光,才能把要表现的细部刻画出来。
另外,玉器、石器、骨器上的加工痕迹,古纸、丝织品的纤维组织,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
而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及铜镜、纸币、印章、封泥、瓦片、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和骨雕等,要用散光灯的侧光来照明。
运用侧光照明要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均匀的现象,通常采用加辅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
后侧光属于逆光的一种,它能有效地增加器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对于塑造物体的轮廓十分有效。
后侧光一般要高于器物,使器物至少有两个受光面(上面和侧面)这样有利于勾勒器物的大部分轮廓。
如果后侧光使器物的1/4~1/6处于高光下,3/4~5/6处于暗面。
这时就必须使用辅助光。
辅助光不但可以增加暗部的亮度,充分体现暗部的花纹,尚可减淡后侧光形成的器物投影,使器物的投影在画面上浓淡相宜,恰如其分。
用后侧光拍摄文物时,曝光值以暗部为标准,兼顾亮部,使各部分的光比不得超过底片的宽容度。
布光时同时考虑主体和背景,使之达到层次分明、对比适中的效果。
拍摄古董的技巧
拍摄古董的技巧
拍摄古董需要一些专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1. 使用合适的光线:选择柔和的自然光线或者适当的室内照明。
避免使用直射的阳光或者灯光,因为这样会造成过曝或者阴影。
2. 考虑背景:选择一个简洁而干净的背景,以避免干扰观者对古董的注意力。
3. 使用合适的角度:尝试不同的角度来拍摄,以突出古董的独特之处。
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拍摄,包括顶视角、侧视角和45度角。
4. 突出细节:古董通常有很多精美的细节,所以要确保拍摄清晰的细节。
可以使用微距镜头、放大镜或者放大功能来突出细节。
5. 使用合适的装饰:选择合适的配饰来增强古董的特色,比如使用精美的展台或者背景物品。
6. 控制相机设置:根据拍摄环境调整相机设置,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手动模式对于控制曝光和对焦是很有用的。
7. 调整白平衡:确保古董的颜色真实性,可以适当调整相机的白平衡设置。
8. 后期处理: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和清晰度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拍摄古董需要专业技巧和一些摄影经验,通过合适的光线、角度和装饰来突出古董的特色,并通过后期处理来进一步完善照片。
浅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浅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灯光的运用文物摄影照明用的灯具最好使用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是冷光源,一般不会对文物产生损害。
灯的数量最少是4只,即顶灯、主灯、辅灯和背景灯,各个灯的输出要根据具体拍摄的文物,产生一定的光比,完美表现文物。
拍摄文物主要依靠室内灯光,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排光线的投射方向及光的强弱。
不同的光线投射方向对塑造文物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来说,顺光平而无明暗,多作总体照明和辅助光用;侧光长于描绘器物各侧面的明暗反差,并可隔离器物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用于勾勒器物的轮廓线,有突出立体感的特殊作用;顶光作用于器物顶部和腰部造型复杂的器物;底光,具有渲染人物、动物类器型威严、凶狠和恐怖的感情色彩。
?神兽(河南博物馆)光的强弱应依不同文物的需要而异,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随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关系而分别安排。
??阴影会使被摄主体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
构图时强调利用影子这一特殊元素加以变化处理,可以使影子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所要表达的图形主题。
突出影子元素可以把同质投影或异质投影的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空间和不同事物巧妙地组接,赋予画面新的意境。
摄影附件背景:拍摄文物要利用背景纸来营造比较干净的氛围,背景的颜色不能太鲜艳,纷乱的颜色映衬在文物上,破坏文物的轮廓线,大片的颜色反光还容易使文物偏色。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背景纸是中灰色,因为灰色是中性色,可以和任何色彩的文物搭配,有利于突出文物。
?三脚架:文物摄影的清晰度是首要保证的,所以在拍摄时必须使用三脚架,有利于构图和调焦,避免因手持拍摄而引起的抖动。
测光表:文物摄影中常用的大画幅专业相机,大多没有内测光装置,需要用外置测光表,要选择可测闪光和持续光源的测光表。
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由于文物是静止不动的,可以反复拍摄,所以,可以通过多次测试,逐步获得准确的曝光。
另外,在文物摄影中,大量的辅助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反光板、粘胶、消除反光喷剂等等都是必备的。
博物馆文物拍摄技巧
博物馆文物拍摄技巧
拍摄博物馆文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使用合适的镜头:选择一支具备较好细节捕捉能力的镜头,
使得文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呈现。
2. 注意曝光和白平衡:博物馆常常采用低照明环境,所以要正
确设置曝光,避免过曝或者曝光不足的情况。
同时,根据光照的色温
设置正确白平衡,确保文物的颜色真实还原。
3. 使用三脚架:由于博物馆一般禁止使用闪光灯,所以使用三
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避免手持拍摄时的抖动。
4. 拍摄角度选择:选择适当的角度来拍摄文物,可以突出其特
点和美感。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比如俯拍、仰拍、侧拍等,以找到最佳角度。
5. 使用适当的背景:注意文物周围的背景,尽量避免杂乱的元
素干扰或者与文物产生冲突。
可以选择与文物相似的背景,营造更具
视觉吸引力的效果。
6. 充分利用环境光:博物馆内的灯光往往具有独特的氛围和效果,尝试利用环境光进行拍摄可以创造更加艺术的效果。
7. 注意保护文物: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文物,遵守博物馆的
规定并保持文物的安全。
避免接触文物表面,使用无反射镜片,以防
止反光和刮擦。
8. 拍摄细节:在拍摄中,要关注文物的细节,捕捉到纹理、色
彩和细微的装饰。
可以使用微距镜头或者适当放大镜头以便更好地捕
捉细节。
9. 后期处理:拍摄完成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还原度。
最重要的是,拍摄博物馆文物需要尊重文物和遵守博物馆的规定,避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
博物馆文物摄影要点
博物馆文物摄影要点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博物馆文物摄影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活动。
为了帮助您在博物馆中捕捉到令人难忘的文物照片,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重要的摄影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镜头与相机设置1. 镜头选择:为了充分展现文物的细节与色彩,建议使用中长焦镜头,如300mm 至600mm的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适合,因为它们通常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能。
2. 光线与环境光:博物馆内的光线通常较为柔和,但有些展品可能需要额外的光线来突出其特点。
请注意控制光线强度,避免过度曝光或产生阴影。
3. 相机设置:确保相机稳定,以防止模糊。
根据博物馆内的光线条件,调整适当的曝光参数(如光圈、快门速度与ISO)。
二、拍摄角度与构图1. 视角与平衡:在拍摄文物时,确保您的视角与文物的高度和距离适当,以获得最佳的透视效果和视觉平衡。
2. 前景与背景:选择适当的背景可以突出文物,同时弱化杂乱的元素。
尝试使用深色背景或利用自然元素(如树木、山脉等)作为背景。
3. 突出主题:利用线条、形状、纹理和颜色等元素,使文物成为画面的焦点。
尝试使用三分法构图或其他规则或创意构图方式。
三、拍摄文物细节1. 捕捉纹理:仔细观察文物的表面,捕捉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
通过调整镜头焦距和角度,以放大细节。
2. 色彩还原:确保相机能够准确还原文物的颜色。
在拍摄过程中,尝试调整白平衡以获得更自然的效果。
3. 特殊效果:尝试拍摄不同角度和光影下的文物细节,以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利用逆光或侧光照明,以强调文物的立体感。
四、拍摄环境照片1. 搭配展品:在拍摄文物的同时,尝试拍摄一些与其相关的环境照片,以展现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2. 保持平衡:在构图时,确保环境元素与文物之间的平衡,以使整体画面和谐统一。
3. 动态展示:利用镜头捕捉文物的动态展示过程,如擦拭、组装或展示等场景,以展示其文化价值。
五、后期处理与编辑1. 调整光线与色彩:在后期处理中,根据需要调整光线和色彩,以获得更理想的视觉效果。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独特的摄影艺术,它要求摄影师在保持文物原真性的展现出文物的美感和历史价值。
而光线的运用在文物摄影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以期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文物时更好地运用光线,提升拍摄效果。
一、光线对文物摄影的影响光线是摄影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明暗、明暗的过渡、几何形状和细节感。
对于文物摄影来说,不同的光线运用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1. 直射光线直射光线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文物表面的光线。
这种光线运用下,文物表面的纹理和细节会更加清晰,有利于展现出文物的真实质地和历史特征。
但直射光线也容易产生反光和阴影,需要摄影师灵活运用,避免影响照片质量。
3. 辅助光线辅助光线是指摄影师通过灯光、背光、取景灯等设备补充文物周围的光线。
这种光线运用下,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线的强度和方向,从而突出文物的重点区域,补充或减少周围的阴影,提升照片的层次感和质感。
但辅助光线也需要谨慎使用,避免照片过于刻意和失真。
以上所述只是光线在文物摄影中的基本影响,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拍摄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运用。
二、光线的运用技巧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技巧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光线的运用技巧,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文物时更好地运用光线。
1. 视角选择在文物摄影中,摄影师应根据文物的形状、大小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视角。
而光线的运用则需要随之调整,保证光线的方向和角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文物的特色。
在选择光线的角度时,摄影师需要多角度观察文物,找到最能展现出文物魅力的角度,然后再确定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2. 光线强度调节光线的强度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明暗和层次感。
在文物摄影中,摄影师需要根据文物的表面特点和拍摄的要求调节光线的强度。
一般来说,对于表面平整的文物,需要适当减弱光线的强度,防止出现过于刺眼的反光;而对于有纹理或立体感的文物,可以适当增强光线的强度,以突出细部和纹理。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光线不仅可以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明暗对比,还能展现文物的质感和细节。
掌握好光线的使用对于文物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以及如何利用光线拍摄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文物照片。
一、光线类型在文物摄影中,常用的光线类型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
自然光通常指的是室外的自然光线,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获得不同风格的光线。
人工光则是指由摄影灯或闪光灯等人工光源所产生的光线。
不同类型的光线在文物摄影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自然光适合用于拍摄较大的文物场景,它既可以展现文物的整体形态和布局,又可以反映出室外环境的自然气息。
在使用自然光拍摄时,需要考虑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角度进行拍摄。
在清晨和傍晚时分的柔和阳光下拍摄,能够营造出柔和的氛围和温暖的色调;在正午时分的阳光下拍摄,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和明暗效果。
充分利用自然光的特点,可以为文物照片增添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
人工光则适合用于拍摄较小的文物细节,它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定向和控制,以突出文物的细节和纹理。
使用摄影灯或闪光灯时,需要注意光线的色温和亮度,以及光源与文物之间的角度和距离。
合理运用人工光,可以使文物的表面产生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细微的光影效果,从而呈现出更加生动和立体的画面。
二、光线角度除了光线类型,光线的角度也是文物摄影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光线角度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以及展现文物不同的特性和氛围。
在使用自然光拍摄时,可以根据文物的形态和纹理选择不同的光线角度。
使用侧光可以突出文物的轮廓和纹理,增加立体感和质感;而使用背光则可以产生逆光效果,为文物创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和轮廓。
在使用人工光拍摄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光线的角度。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角度和位置,使光线投射到文物表面产生不同的影调和光影效果。
斜射的光线可以产生柔和的散射效果,为细节拍摄提供柔和的光线环境;而正对的光线则可以产生明亮的直射效果,突出文物的形态和色彩。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
文物摄影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文物的外观,更是要通过光线的运用,将文物的历史与氛围展现出来。
在文物摄影中,光线被视为极为重要的因素,能够通过有意识的运用,为文物赋予更深层的内涵和情感。
本文将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探讨光线对文物摄影的重要性,及其运用的技巧与方法。
一、光线对文物摄影的重要性光线在文物摄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光线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摄影作品的效果。
光线能够展现文物的质地和纹理。
对于古代文物来说,质地和纹理往往是其最具魅力之处,因为它能够反映出文物的历史痕迹和岁月的沉淀。
通过合理的光线照射,能够突出文物的细节和纹理,使得观者能够更清晰地感知文物的历史韵味。
光线能够烘托文物的历史氛围。
文物往往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与传奇的故事,而适当的光线照射能够将这些历史与故事呈现得更加丰富与深刻。
而如果光线使用不当,很容易破坏文物的历史氛围,使得文物看起来过于平淡与新颖。
光线的运用对于文物摄影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光线运用的技巧与方法1. 自然光线的利用自然光线是文物摄影中最为珍贵的资源。
合理地利用自然光线,能够为文物带来最自然、最真实的展现。
在室内拍摄时,可打开窗户,让光线透过玻璃照射到文物表面,这样的光线能够营造出温暖柔和的效果。
甚至在室外,也可以利用早晨或傍晚的斜射光,烘托文物的历史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光线的变化较大,所以在使用自然光线时,要特别留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并及时调整拍摄角度,以求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2. 人工光源的运用在室内或需要特殊效果时,人工光源是不可或缺的。
人工光源包括各种灯具、闪光灯等,通过这些人工光源可以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达到更加精准的照明效果。
在使用人工光源时,要注意光线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阴影或过度照明的情况。
还需留意光线的色温,以确保所拍摄的文物色彩真实。
对于镜面等反光的文物,适当地运用柔光箱或反射板可以帮助减弱反光,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效果。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文物摄影来说,光线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的。
文物摄影需要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展现出文物的美感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光线的方向对于文物摄影有着重要的影响。
逆光拍摄能够突出文物的轮廓和纹理,增强其立体感和质感。
在拍摄立体文物时,可以选择侧光或者斜光,使文物表面的起伏更加明显,增加质感。
而背光拍摄则能够产生柔和的光晕效果,使文物更加神秘和梦幻。
正面光照和全方位光照也是常用的光线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
文物摄影还需要考虑光线的强度和色温。
光线的强度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距离和功率来控制,强光可以使文物明亮鲜明,但也可能造成过曝的问题;弱光则可以产生柔和的效果,但也可能导致细节丢失。
在文物摄影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线强度。
而色温则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色彩效果,不同的光源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白炽灯会产生黄色调,日光灯会产生蓝色调。
为了保持文物本身的真实色彩,摄影师需要对光线的色温进行调整,或者使用专业的色温滤镜。
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也需要加以利用。
照射在文物上的光线会在文物的表面进行反射和折射,产生不同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反射板或者反光板来增加光线的反射,使文物表面更明亮;而透明文物则可以通过控制光线的折射来突出其特点。
要注意在文物摄影中避免使用过多的人工灯光和闪光灯。
过多的灯光可能会照到文物表面产生反光,影响观感和细节的观察。
而闪光灯会破坏文物表面的光线反射,导致反差太大,且会产生不自然的阴影。
摄影师需要尽量使用自然光进行拍摄,或者使用柔光灯等来模拟自然光环境。
光线是文物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使文物的美感和历史价值得以展现。
通过考虑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以及反射和折射等因素,摄影师可以拍摄出既真实又艺术的文物照片。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光线不仅直接影响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还可以影响到文物本身的形态和细节。
因此,对于摄影师而言,掌握光线的运用技巧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物摄影中常用的光线类型:1.自然光线:指自然环境下的日光、月光等。
自然光线可以使照片呈现出自然、真实的效果,但因受天气、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场所进行摄影。
2.人工光线:摄影师通过灯光等工具,模拟自然光线,使文物的形态及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人工光线可以被控制和调整,因此常用于博物馆或文物保护机构等室内环境中进行摄影。
了解了常见的光线类型,接下来就是如何运用光线来拍摄出优秀的文物照片。
1.角度与方向光线的角度和方向对于文物照片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光线从顶部照射下来,能够凸显出文物的形态和轮廓,而光线从侧面照射,可以更好地呈现细节和纹理。
因此,在光线运用中,摄影师需要根据文物的外形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光线角度和方向。
2.避免过曝与过暗在文物摄影中,过曝和过暗的问题是常见的,因为文物一般具有灰或暗褐色调,而且常常需要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环境下进行拍摄。
因此,摄影师需要灵活运用光圈、快门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光线情况,避免出现过曝或过暗的情况。
3.利用反射板和软光箱反射板和软光箱是文物摄影中常用的道具之一,能够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光线,使文物的细节和形态更加清晰可见。
反射板可以反射光线,使文物的光亮度均匀;软光箱则能够缓和光线,使光线柔和均匀,避免出现过曝和过暗的情况。
4.注意环境因素光线的运用除了需要考虑文物本身的形态和特点,还需要注意环境因素对光线的影响。
比如,室内光线可能会受到墙壁、天花板等的反射和吸收,导致光线变暗或不均匀;而室外光线则可能会受到阳光、云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拍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光线,以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探究文物摄影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光线的运用能够影响到摄影作品的效果,并且能够展现出文物的特殊之处。
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主要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
自然光是指室外光线,包括阳光、阴影、日出和日落等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光线。
人工光是指通过灯光等人工手段产生的光线。
这两种光线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摄影需求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自然光线的运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光线的方向能够影响到文物的表现形式,例如正面照明可以展现出文物的细节和纹理,侧面照明可以突出文物的形状和轮廓。
光线的强度可以通过光圈和快门的调节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合适的照明效果。
在室内文物摄影中,人工光线的运用非常重要。
人工光线可以通过灯光进行控制,可以调整灯光的位置和角度来改变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在人工光线的运用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过多的反光和阴影,同时需要保持照明的均匀性。
可以通过使用柔光箱、反光板和位置调整等手段来达到合适的光线效果。
除了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外,光线的颜色也是文物摄影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之一。
不同光线的颜色会影响到文物的色彩表现,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
暖色光线可以营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冷色光线可以突出文物的冷峻和庄重。
需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拍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光线颜色。
光线的运用还需要考虑到摄影设备的感光度和对比度等因素。
感光度的选择能够影响到光线的捕捉效果,高感光度可以在弱光环境下进行拍摄,但会增加噪点的产生;低感光度可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现,但需要充足的光线条件。
对比度的调整可以影响到照片的明暗效果,高对比度可以突出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低对比度则会带来柔和和平均的效果。
光线的运用是探究文物摄影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光线的方向、强度、颜色和对比度等因素,可以展现出文物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能够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摄影作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运用摄影技巧和设备,灵活调整光线参数,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拍摄效果。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摄影技术,它要求在保证文物真实还原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艺术感和审美效果。
而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其灵活运用可以为文物摄影增添很多的色彩和美感。
文物摄影需要保证文物真实还原,同时考虑到摄影器材的不足,文物摄影中需要光线的辅助,才能够得到完美的照片。
光线的运用在文物摄影中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光线可以为文物摄影带来鲜明的层次感。
在文物摄影中,利用灯光的强弱、亮暗的变化来体现文物的层次感,增加照片的纹理和透明度,使得文物的纹理更加清晰、细腻,写实性更强。
同时,光线的运用还可以为文物摄影描绘深邃、清晰的阴影,使得照片在视觉效果上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光线的运用可以为文物摄影带来鲜明的色彩。
不同文物所拥有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摄影师可以通过灯光的调节,让照片更真实的还原文物的原貌色彩,使照片更具鲜明的视觉效果,让文物彰显出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风采。
最后,光线的运用可以与摄影者的创意结合,呈现出更加艺术化的效果。
通过加强或去弱文物的光线,可以在艺术上呈现出线条等抽象概念,让文物摄影在还原文物原貌的同时,充满更多的艺术感和审美效果。
摄影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光线,表现出文物的神秘、优美和艺术性。
注意事项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保证拍摄出来的照片更贴近文物的真实魅力。
首先,光线的来源应该是合适的。
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来源非常重要,一些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对文物的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拍摄文物照片时,需要将光线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和角度,让光线涵盖到整个文物外形,尽可能的使得光线充分的覆盖到文物表面,达到较为真实的效果。
其次,拍摄文物照片时,应该确保光线均匀。
光线的均匀度对文物的效果和效果的重要性非常明显。
在拍摄文物时,需要将灯光适当放置在多个方向,让光线在物品的表面打出适当角度和均匀程度。
这样,照片展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更加真实和逼真。
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
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张桂芳朱起峰拍摄文物大都用灯光照明,灯光对于物体所起的作用和自然光完全相同。
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需要物体服从光线,用灯光拍摄则是光线服从物体,所以掌握和运用好灯光是拍摄文物的关键。
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质地。
有的表现粗糙,有的表现光滑,有的坚硬,有的松软,有的透明,有的半透明,有的反射出光斑等。
拍摄文物必须把它的质地表现出来,才能增加其真实感。
一、灯光的运用1、表面粗糙物体的用光如果拍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或有凹凸花纹,如陶器上的绳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为表现好它们的质感,应采用侧光照明,表现出明暗起伏的质感和立体感。
根据光源愈高、阴影愈短,光源愈底、阴影愈长的道理,凡器物的凹凸起伏变化较大时,侧光的位置就要高一点;如果变化不大甚至基本在一平面上,侧光的位置就要降低,甚至接近于90°的正侧光,才能把所要表现的细部刻划出来。
假若采用顺光照明,被摄体表面缺乏细微明暗层次变化,便表现不出应有的质感。
为了突出物体表面的花纹、特征,或表现它们的质地,侧光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至于用散光灯还是用聚光灯作侧光要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例如玉、石、骨器上的使用,古纸、丝织品纤维组织等需要聚光灯。
一般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以及铜镜、钱币、印章、瓦当、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骨雕等则用散射灯。
运用侧光时也需要一定的辅助光,否则会出现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匀的现象,即距光源近的一方亮,距光源远的一方暗,花纹浮雕的背光部分和投影部分更暗。
所以必须在与侧光相对称的位置加以辅助光线,但光线的强弱必须适度,不要影响主光的表现效果;否则都将导致被摄体失去表面的细部层次,影响到质感的表现。
另外角度的高低也要看器物的凹凸情况适当调整。
2、表面光滑物体的布光一些表面光滑的物体,如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其表面结构具有单向反射的特点。
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探究-摄影论文-艺术论文
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探究-摄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摄影是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
优秀的摄影师善于利用各种光线服务于自己的摄影作品。
文物摄影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揭示文物的科学、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一种摄影形式。
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尤为重要,正确成功的用光可以充分反映出文物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美感,反之失败的用光则难以有效表现文物的历史文化特征,破坏文物的美感。
相对于其他摄影形式,文物摄影大多数在人造连续光源的条件下拍摄,因为人造连续光源在刻画造型,表现器物质地上较自然光有很强的优势。
文物摄影通常采用5500K 色温的人造连续光源,其色温接近日光,可以更准确还原器物的色彩原貌。
文物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要素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
下面着重从文物摄影中常用的光位、光质、光型和光比三方面进行探讨。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等六种。
正面光,就是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
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照度明亮,但是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
因而适合平面文物布光采用,如字画古籍碑帖契约等文物;前侧光,指45 度方位的正面侧光。
前侧光照射的物体富有生气和立体感。
用前测光可以突出表现质地粗糙和有凹凸纹的器物,如铜器上的纹饰,陶器上的蕉叶纹、石器骨器上的刻字;侧光,又称90 度,侧光下被摄体呈现阴阳效果,它能突出明暗强烈对比。
侧光适合表现表面起伏凹凸变化很小的器物。
由于测光角度较高阴影相对较小,可以把器物暗部的细节刻画出来;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和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文物摄影中后侧光的使用较多,能够起到隔离光的效果,更好地勾勒出器物的轮廓,使器物与背景有效区分;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文物的特殊性质,摄影师需要精心选择光线来捕捉文物的细节,呈现文物的艺术魅力。
光线是文物摄影中的重要元素,运用光线可以改变影像的色彩、明暗、纹理等因素,同时还能影响影像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作用和运用技巧。
光线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元素之一,与颜色、明暗等同等重要。
光线可以帮助我们捕捉更多的细节和艺术魅力。
在文物摄影中,光线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1.体现文物的质感和立体感文物摄影中,透过光线的变化可以对文物的质感和立体感进行体现。
光线的角度和强度可以衬托出文物的不同形态、纹路、纹理等细节,从而增强文物的立体感,同时使观众更能感受到文物的质感与艺术特色。
2.构成影像的明暗和色彩的协调光线可以控制影像的明暗和色彩,让影像更具艺术感和美感。
在文物摄影中,选取合适的光源和角度,配合拍摄器材,可以控制影像的明暗变化,得到色彩协调和温暖的光影效果,从而呈现出文物以及其背景的细腻和柔和的色彩和明度。
3.突出文物的主体和重要部位光线可以帮助摄影师突出文物的主体和重要部位。
在拍摄中,光线量和角度可以帮助摄影师决定文物的主体和重要部位。
透过光线的光影变化,可以使文物的重要部位得到强调,从而使影像更加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1.室内摄影和外拍摄影文物摄影拍摄室内和外拍,光线变化有所不同。
在室内拍摄中,光线的光源和强度可以直接控制,光源多为室内光源,光线稳定性好,可以更好的控制文物的颜色和明暗。
在外拍摄影中,由于光源无法掌控,光线条件要求高,光线稳定性相对较差,逆光和侧光等灯光问题需要特别处理。
2.合适的灯光选择光源的选择是文物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室内拍摄中,可以使用LED灯、氙气灯、日光灯等进行灯光补光,让名物表现出最佳的光影效果。
而在外拍拍摄中,天然光线和人为灯光的融合则是拍摄成功的关键,比如利用自然光线和反射板进行光线引导。
3.光源的角度和强度问题光源的角度和强度对文物摄影的影响也相当大。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摄影艺术,在光线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光线不仅可以影响照片的明暗、色彩、质感等方面,还可以突出文物的细节和特色,提升文物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希望能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和文物保护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技巧。
一、光线对文物摄影的重要性1.1 光线与照片的明暗在文物摄影中,光线是调节照片明暗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光线可以使文物的细节清晰可见,同时在照片中呈现出更多的层次和质感,增加了照片的艺术感染力。
不恰当的光线则会使照片出现过暗或过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照片的质量和欣赏效果。
1.2 光线与文物的色彩光线的不同强度和色温会对文物的色彩产生影响。
在文物摄影中,适当的光线可以准确还原文物的原始色彩,使照片更加真实自然。
而不当的光线则可能使文物的色彩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文物的表现力和观赏效果。
1.3 光线与文物的细节光线对文物细节的表现同样至关重要。
合适的光线可以将文物表面的纹理、纹路、线条等细节清晰地呈现在照片中,使文物更加生动有趣。
而不合适的光线则会使文物细节模糊不清,影响了照片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二、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技巧2.1 利用自然光在文物摄影中,自然光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
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自然光可以使照片呈现出更加真实和自然的效果。
自然光的角度和强度也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角度进行拍摄。
2.2 使用补光灯在室内拍摄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影师可以使用补光灯来辅助拍摄。
通过合理地设置补光灯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使文物表面得到均匀的光线照射,从而使照片呈现出更多的层次和质感。
2.3 避免直射光在文物摄影中,要注意避免直射光。
直射光会使文物表面产生刺眼的反射,影响了照片的观赏效果。
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或者使用遮光板等方式来避免直射光的影响。
2.4 使用软光箱软光箱是一种常用的摄影辅助工具,在文物摄影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光线在文物摄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照片具有三维感和立体感,还能够突出文物的纹理和细节,增强艺术效果和表现力,使文物照片更加具有真实感和美感。
在文物摄影中,有多种光源可供选择,分别是自然光、闪光灯、人工光源等。
自然光是指摄影时所遇到的自然光源,它具有天然、柔和、自然的特点,能够真实地表现文物的颜色和纹理。
但是自然光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日光不充足的情况下拍摄结果会偏暗,而太阳光会使图像过曝。
因此,在自然光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工光源来补光。
闪光灯是一种强光源,能够提供瞬间高亮度强光,拍摄速度快。
但是闪光灯也有其缺点,比如会产生反光、眩光等影响拍摄效果。
选用闪光灯时要注意与其他光源的配合,掌握好灯光角度、距离和强度,使闪光灯的光线能够加强文物的纹理并尽可能避免影响拍摄效果。
人工光源是指借助人工灯光在拍摄区域内进行补光。
与一般的补光相比,人工光源更加精细,可以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和质地进行选择和调整。
例如,在拍摄金属、玉石等文物时可以选用吸顶式的灯光,并调整灯光的强度和颜色,使其最大程度地表现文物的纹理和颜色。
在进行文物摄影时,光线的运用不仅能够更好地表现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还能够使文物更加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因此,在进行文物摄影时,应根据文物的特性、摄影环境和摄影技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光源进行运用,以取得更加优秀的作品。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探究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文物摄影是一门讲究光影、构图、视角等多方面的技术性艺术。
其中,光线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在文物拍摄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光线,则显得愈发显得重要。
一、光线类型对文物摄影的影响在文物摄影领域中,光线分为两种,即自然光和人工光。
自然光就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光线,人工光则是由灯光、手电筒等设备产生的光源。
两种不同的光线类型对文物摄影有着不同的影响。
1. 自然光自然光在文物摄影领域中的应用很广泛。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自然、柔和、均匀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文物的真实色彩。
此外,自然光还能在适当的角度下产生阴影,利用阴影的变化来突出文物的重点。
但是,自然光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容易受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照片的质量不稳定。
尤其在室内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要考虑打光问题,光线亮度过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噪点、暗部失真的现象。
2. 人工光相对于自然光,人工光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因为它可以随意调整光源的亮度、方向、角度。
同时,在光的颜色温度、光的方向等多方面也能够进行调整,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光多用于室内拍摄,特别是在需要鉴定文物的情况下,人工光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文物的细节。
此外,人工光还可以调整光源的方向、角度,提高阴影的对比度,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文物的质感。
二、光线运用策略对于文物摄影,光线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
在光线的运用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元素来进行灵活运用。
1. 色彩还原文物摄影中,需要尽可能地还原文物的真实色彩,因此在自然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人工光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灯光使用不当也会对文物的色彩产生影响。
例如,在使用灯光进行拍摄时,如果用的是红(暖色系),会使文物呈现出暖色调;而如果用的是蓝(冷色系),则会呈现出冷色调。
因此,在使用灯光进行拍摄时,需要特别注意灯光的色彩温度。
2. 构图在文物摄影中,光线对构图的影响非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
张桂芳朱起峰
拍摄文物大都用灯光照明,灯光对于物体所起的作用和自然光完全相同。
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需要物体服从光线,用灯光拍摄则是光线服从物体,所以掌握和运用好灯光是拍摄文物的关键。
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质地。
有的表现粗糙,有的表现光滑,有的坚硬,有的松软,有的透明,有的半透明,有的反射出光斑等。
拍摄文物必须把它的质地表现出来,才能增加其真实感。
一、灯光的运用
1、表面粗糙物体的用光
如果拍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或有凹凸花纹,如陶器上的绳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为表现好它们的质感,应采用侧光照明,表现出明暗起伏的质感和立体感。
根据光源愈高、阴影愈短,光源愈底、阴影愈长的道理,凡器物的凹凸起伏变化较大时,侧光的位置就要高一点;如果变化不大甚至基本在一平面上,侧光的位置就要降低,甚至接近于90°的正侧光,才能把所要表现的细部刻划出来。
假若采用顺光照明,被摄体表面缺乏细微明暗层次变化,便表现不出应有的质感。
为了突出物体表面的花纹、特征,或表现它们的质地,侧光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至于用散光灯还是用聚光灯作侧光要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
例如玉、石、骨器上的使用,古纸、丝织品纤维组织等需要聚光灯。
一般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以及铜镜、钱币、印章、瓦当、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骨雕等则用散射灯。
运用侧光时也需要一定的辅助光,否则会出现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匀的现象,即距光源近的一方亮,距光源远的一方暗,花纹浮雕的背光部分和投影部分更暗。
所以必须在与侧光相对称的位置加以辅助光线,但光线的强弱必须适度,不要影响主光的表现效果;否则都将导致被摄体失去表面的细部层次,影响到质感的表现。
另外角度的高低也要看器物的凹凸情况适当调整。
2、表面光滑物体的布光
一些表面光滑的物体,如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其表面结构具有单
向反射的特点。
光线投射到上面,常常产生极强的亮斑。
拍摄这类文物应使光线尽量具有柔和的漫射性质(即散射光线)。
散射光的特点是均匀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一般不需要辅助光。
这种光线属于自然关光中薄云遮日类型,但在灯光下却很难产生同样的效果,故需在强光灯泡前加上一层磨砂玻璃或半透明硫酸纸,使光线散漫;或者用白纸屏和反光伞反射到物体上去,这种反射光往往能够得到较为满意发效果。
拍摄表面光滑的文物
如果用普通强光灯直接照射,则每一个灯光都在物面产生一个光斑,在底片上形成毫无层次的斑点,灯光愈多光斑愈多。
本来在光滑或镜面的我、物体上产生光斑是正常现象,而且有时需要光斑表现器物的质感,但光斑过多有损器物形象。
尤其金银器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在灯光照射下,形成散乱的反射,严重影响花纹线条的清晰。
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用自然光拍摄,在具有散射光条件的露天或室内,仿照前侧光的用光方法,以反光板辅助,效果要比灯光好的多。
3、透明物体的用光
拍摄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器皿、玉器、水晶等。
一般采用侧逆光或逆光进行照明,以表现出物体透明质感和精美的轮廓线条,投影显得简练而统一,影子本身也有透明感。
由于光线是从侧后方照明,其透明物体上的花纹也表现得较好。
比如拍摄小件器物中,以玉器最难表现。
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质地滑润,并且大都雕琢有精细的花纹,这种花纹只有在
一定的角度下观察才比较显著。
因此需要利用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一原理,使灯光照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恰好对称,这时玉器上的柔和反光便连同花纹一起射入镜头了。
二、背景的配置
在拍摄文物时,必然连同环境背景一起拍入镜头,不可能像绘画一样的自由取舍。
不注意背景,不仅破坏画面的完整和色调
的协调,而且影响主题的突出。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它,让它为主题服务。
文物的拍摄除有些小件器物或标本,像出土的谷物、炭渣等,由于它们都不是完整的器物,因此对背景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至于其他文物,除表现局部特写,要充满画面无需考虑背景外,其它器物的拍摄都存在背景的配置问题。
如拍摄透明的耳塞,如果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则器形和质感都很难表现出来;若放在一块深色并且质地比较粗糙的背景上,耳塞的光泽和透明度加强了,因而显得格外晶莹夺目。
如果拍摄的物体比较粗糙,也
可以选择细致一点的衬布作背景。
所以表现器物需要一定颜色和质地的背景来烘托。
选择背景色调的深浅,应以器物颜色为转移。
但完全黑暗不利于表现空间感,而且在画面上大部分是浓黑色,显得单调而沉闷。
纯白色的背景有如一张白纸也起不到衬托作用。
所以我们一般主张用深灰至浅灰的中间色调。
背景布的使用方法大体相同,但也小有区别。
一般来说以俯视角度拍摄,只要把背景布平铺在器物下面就行了。
如果以平视角度拍摄,则须把背景布的上端固定在墙上或特制的框架上,其下端自由倾斜地放置于平整的工作台上,从背景到台面中间形成弧状,使背景与台面无明显交界。
这种倾斜式的布置背景,不至于出现显眼的边痕,画面背景十分简洁干净,被摄物体分外鲜明突出。
有些器物由于造型特殊,局部光线很难处理,如陶钵的底部接近台面,因而底部轮廓不清,可在器物下面加一个小台座。
没有适当的台座,可利用书或纸盒垫在器物下,用衬布覆盖,使底部受光,轮廓就清楚了。
拍摄彩色照片,背景的配置尤为重要,因为拍摄的器物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颜色的背景。
一般为了使照片色彩鲜艳和具有民族特色,喜欢用大红大绿,这种颜色对于衬托较富丽的金银器、玉器、瓷器等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其他出土文物,尤其是需要如实地反映原物色泽,用对比过于强烈的背景是不适宜的。
拍摄彩色片比起黑白片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多,背景的颜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所以选择背景颜色时要非常慎重。
对于拍摄一般文物,以用浅灰色、浅米色、浅咖啡色为宜。
如需要深色,以深棕、深灰或黑色为宜。
也可以在拍摄一般文物用不同颜色的背景,以便比较和选择。
另外还须注意背景颜色对物体所起的干扰作用,如背景为红色则使器物偏红;背景为蓝色则使器物偏蓝。
特别是物体表面光滑容易直接反射出背景的颜色来,尤应引起注意。
故拍摄文物时,为了保留文物原有的真实色泽,最好不用或少用对比强烈和颜色鲜艳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