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3-16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3-16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 16 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期清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必修③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时间 18 至 19 世 纪中 叶
欧洲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时间 中国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必修③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3.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一度辉煌领先世界的原 因。 (1)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 以及后期商品经济的发 展, 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 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4)科学家对古代科技的总结。 (5)教育和科举的发展。
必修③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3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④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
⑤教育的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
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 在教育上采取的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 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

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1

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1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探讨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出现科学技术革命和没有产生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这些原因在生活中的表现。

3.对比西方科学技术重分析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重综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培养自己在国家富强与发展中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近代西方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结合明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3.教学疑点: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教材解读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1.中国古代科技生存环境及其发展的特点:(1)生存环境:第一,半封闭的温带大陆性社会地理环境。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比较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

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世界的主体,形成了中国人富于尊严感的“自我意识”,铸造了中国人独具风格的世界观念和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农业型自然经济。

汉人居信地区是湿润半湿润的大河大陆型,为我国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由此派生出中国文化的一系列特征,形成了大陆性农业民族平实、求安定的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对外政策和观念。

第三,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

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一体的宗法派生出社会心理,对血缘高度重视,对祖先顶礼膜拜,对传统极为尊重,“言必称三代”“法古”成为阻碍改革的巨大障碍。

正是这些因素培育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束缚了中国科技出现突破性的变革。

(2)特点:第一是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是服务于生产并为统治所用。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16C-18C中国与西方重大科技成就比较表
时探探间 究究中时二一-代大::事西中中方西国文方古艺代科科复技技兴发成之就展后上科的西时事技差–代迅异大速西成发方就展近的代科原技因? 1中6探C究资萌西三本芽学主东:义渐晚123明---李徐宋科时光应珍启星技的的的一《《《度本农天草政工辉纲全开煌目书物的》》》文兴宗革原艺教因复改?1心2望--哥伽说远白利镜” 尼略的-天“文日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练一练:
2.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 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中国 占 58%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 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 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 占总数的58%以上。
探究四: “李约瑟难题”
对“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
1、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传统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 4、其他解释:多重因素互相关联的结果~~ 古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幅员辽阔,大块陆地的安逸感; 贵华夏、贱夷狄的民族排外心理; 没有成熟的自由市场,漠视私有财产; 没有专利权观,等等
我们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
青年有思想创新有前途
等 着 你
17C --
李自成起 义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回答
资产阶
牛顿力学
18C 下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 修己安人,缺乏研究自然的难题”
解释四: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僵化,对内实行文化专 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 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 识世界的新方法。
“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1、科教兴国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3、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
西方近代科技成就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 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
牛顿,1687年出版力学经典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 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西方近现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是什么?
近代科技:实验性和理论性
牛顿
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
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 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用试验和逻辑 推理的方法,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 系统的科学理论。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伴随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工业化的发展,近代科学开始萌芽, 并在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而中国明清, 特别是清朝政府固守农耕经济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
综合探究:
破解“李约瑟难题”
岳麓版必修三第16课
谁是“李约瑟”
• 李约瑟

最新岳麓版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3《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李约瑟难题”》教案“李约瑟难题”教案(岳麓版必修3)【从容说课】新课标突出探究式和实践性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教材增设了“综合探究”课,力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本课便属于第三单元的一节综合探究课。

导语部分突出了“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情况,以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正文部分则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含义、西方近代科学与传统科技的比较以及对“李约瑟难题”的种种解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李约瑟难题”是学术界的一大难题,众说纷纭,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解释清楚,得出唯一的结论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多样,启发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思路,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先阐释其中的一个解释,师生可以互动,共同讨论,在思辨中加深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感受古代科技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2、理解并例举比较西方近代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异同。

3、引导学生探究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历史思维能力。

4、补充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思路,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围绕主题提出各自有价值的观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搜索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西科学技术成就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传统科技影响巨大,尤其是对欧洲,由此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激励青年学生奋起直追,勇于探索,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如何理解它?【教学难点】对“李约瑟难题”较为正确的阐释【教具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

2、有关李约瑟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史料和图片资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介绍。我会重点讲解农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的科技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如实用性、创新性等。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几个与李约瑟难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例如:“你们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像在欧洲那样自发地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课堂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和观点。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五)作业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和特点,理解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内涵。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李约瑟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论证。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共31张PPT)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共31张PPT)

“中国开启了一个 时代,而不再是跟 随一个时代!”
新“四大发明”!
回眸古代史:千年辉煌,独领风骚,后劲不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9:23:3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02021/9/102021/9/10Sep-2110-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0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民意测验: 给你喜欢的人投上一票!
内忧
日前公布的中国名人收入榜中,榜首范冰冰2.4亿,黄晓明第六名1.7亿,而院士、 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涵盖隆平高科1.64%的股份及23项奖励,合计不足一亿元。
外患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4.马克思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其中“变成新教的工具”是指 印刷术 ?
5.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唐末 ? 6.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东汉?
7.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最先是发明的是 雕版 印刷? 8.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使用的材料是 胶泥 ?
1000多年
9.东汉张衡量关于地球是圆的见解比欧洲人早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37张)(共37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37张)(共37张PPT)

晶片植入手掌取代智能手环
科幻电影常有把身 体植入晶片的桥段,现 在瑞典Epicenter公司 就开始提供将米粒大的 晶片植入人体的服务, 这样就能使人体与电子 产品相结合,以后只要 靠手掌就能通过需要门 卡的门禁或是解锁手机 ,甚至升级成信用卡到 商店买东西。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 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 ,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 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 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 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 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通过探讨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
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2、国家要发展经济,保持领先,就必须要 重视科技。 3、科教兴国
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 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祖冲之
四、农学成就
1、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农书》 以生产工具的改革为重点 3、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水转大纺车(王祯《农书》)
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农书》插图)
记载月食的甲骨文 这块牛骨属商朝晚期,长24.5厘 米,上宽5厘米。牛骨上刻的文字 大意,是有关一次月食的记录。据 推算,此次月全食时间为公元前 1173年7月2日。
《春秋》 (公元前 613年), 有最早关 于哈雷彗 星的记录 。
郭守敬(1231— 1316)元朝天文学 家、数学家和水 利学家。
简仪 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 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 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 的天文仪器。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的品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科技发展概况,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李约瑟难题的深度探讨,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在知识层面上,学生能够描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但可能难以将其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因素相结合进行深入剖析。此外,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情感态度上,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抱有好奇和敬意,但可能缺乏将其与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相联系的意识。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历史思维和科学精神。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拟一个与李约瑟难题相关的讨论话题,组织一次课堂辩论。要求:
-双方辩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辩论过程中,双方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对方意见。
-教师点评辩论过程,给予评价和建议。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
-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李约瑟难题的内涵及其在科技史研究中的价值,把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评价其历史地位。
3.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引入问题驱动法,以李约瑟难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奥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学设计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故乡中国,未能将其“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通过探究“李约瑟难题”,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生探究学习探究1: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探究成果: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传统的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引发了个新工艺技术的需要;西学东渐趋势的出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明朝中后期科技的发展;同时明朝中后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治环境。

探究2: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探究成果: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对近代科技发展需求较小,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文化专制的大肆横虐,直接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又人为地阻断了中外科技的交流。

探究3: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探究成果: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推动了西欧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探究4:西方的一些平民,甚至小修道士十几年如一日探求自然的奥秘,成为大科学家。

试想,中国如有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士人以“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精神与毅力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中国的科学技术会呈现出一种什么状况?探究成果: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极大地控制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如果明清时期有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士人以“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精神与毅力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中国的科技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科技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经济、民主制度、思想观念的开放程度。

因此仅有奖励机制而缺少相应得配套措施,中国近代的科技也不会发展太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探讨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出现科学技术革命和没有产生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这些原因在生活中的表现。

3.对比西方科学技术重分析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重综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培养自己在国家富强与发展中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近代西方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结合明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3.教学疑点: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教材解读一、什么是“李约瑟难题”1.中国古代科技生存环境及其发展的特点:(1)生存环境:第一,半封闭的温带大陆性社会地理环境。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了比较完备的“隔绝机制”,而“隔绝机制”正是一个独立的古文化系统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

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世界的主体,形成了中国人富于尊严感的“自我意识”,铸造了中国人独具风格的世界观念和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农业型自然经济。

汉人居信地区是湿润半湿润的大河大陆型,为我国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由此派生出中国文化的一系列特征,形成了大陆性农业民族平实、求安定的文化心理,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对外政策和观念。

第三,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

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国一体的宗法派生出社会心理,对血缘高度重视,对祖先顶礼膜拜,对传统极为尊重,“言必称三代”“法古”成为阻碍改革的巨大障碍。

正是这些因素培育了中国人特定的社会心理,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束缚了中国科技出现突破性的变革。

(2)特点:第一是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是服务于生产并为统治所用。

第二是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是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2.近代科学的形成及其特点: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始,牛顿力学体系形成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西方近代科学二大特点:实验性和数学表达方式。

实验性就是可以用实验的方式反复再现科学发现的成果,数学表达就是可以用代数式来说明成果的内容。

这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形成绝然不同的特征。

3.西方近代科学与我国传统科学的本质差异。

在内容上,传统科学是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事和规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为抽象的理论性。

在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从表现形态上来,三个层次上都有差别: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的应用。

4.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准确的表述是: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二、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中国科技落后的“两因论”刘里远在《中西自然科学思想——中国古典自然科学思想与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思想》(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版)中认为,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即“两因论”)。

中国近两千年来越来越缺乏对纯科学的研究,许多处于领先的学科属于工匠文明,最终停止了。

明朝已经表现出自然科学兴盛的迹象,但随之而来是伴随三次内战的三次外敌入侵,将现代文明的火种彻底淹灭了,明、清、民国到共和国,环环脱节。

作者具体剖析了中国科技落后的八大原因:(一)以瓷器、纺织、造纸、火药、农业、建筑为例,阐述中国文明停止在工匠文明和经验文明;(二)缺乏持续性发展——中华文明之光淹没在战火硝烟中;(三)缺乏纯科学研究——中华文明终止于工匠文明;(四)缺乏专利与股份——技术发明的催化剂与保护神;(五)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六)缺乏交流与交通——科学是交流的产物;(七)缺乏让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优秀人才发挥潜力的机制——平等机会与天才的随机产生;(八)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技术发明的引擎。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而这些技术文明基本上都不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创造,而是普通民众的直接发明——工匠文明。

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最终不能登上世界文明高速发展的跑道。

总体来说,连续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机制、刺激优秀人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专利机制、让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制,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科学是否是普遍现象吴国盛在论及科学是否是普遍现象时(《世纪之交话转折》,《科学》1999年第3期)指出,科学究竟是特定历史时期占支配地位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还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由于秉承了现代主义设定的普遍主义的科学观,便会在研究非西方文化的科学时,出现极大的困惑。

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是一个例子。

在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的科学观的激励下,李约瑟穷毕生精力去发掘中国文明中的科学因素,以致他惊奇的发现,在17世纪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科学极为先进,远远超出西方世界的国度。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李约瑟终究不得不面对现代中国科学非常落后的现实,并且提出了所谓的李约瑟难题:既然古代中国科学那么发达,为何没有发生16、17世纪的欧洲科学革命,以致从那以后就日益沦于落后?这个难题本身是模糊不清的,正基于普遍主义的科学概念与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特定的科学概念之间的某种混同,也与把历史看成一个可普遍化的因果链条有关。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极度发达的科学,那么这里的“科学”就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科学”,因而很难说李约瑟难题是有意义的。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梨树结不出挑子,人们就很难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普遍主义科学观的种种困境,显示出人们对“科学”的理解陷入一个误区,即现代(近代)科学为自己设定的“普遍性”误区。

事实上,现代科学必须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特定现象,它在数百年的“现代”(modern age)中占据西方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位置,但它过去不是主流和核心,将来也不会永远是主流和核心。

经过20世纪的发展,科学从中心地位跌落的日子,如果不是遥遥在望也是可以想见了。

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姜铁军、李成刚在《军事历史》(1999年第3期)撰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时认为,第一,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第二,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第三,重文轻技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第四,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科技走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形式相传。

研究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是徒劳的美国的马绛(John S.Major)在《神话、宇宙观与中国科学的起源》(艾兰等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中认为,许多学者用了大量时间和文字去探讨(在本文作者看来是徒劳无功),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

只有当我们对中国科学及其所由生的社会有了相当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得出有效的答案,甚至到那时提问的方式也会改变。

尽管本文强调的是古代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用神话语言表达的大老宇宙观,但它有助于了解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西方学者如何大大改变了东西方曾经共同拥有的宇宙观,而使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科学永远分道扬镳。

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

但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两个文化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了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的有机世界有宇宙演化论而不是第一动因或造物主,而且唯一的原则在功能上又等同于变易。

所以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但不幸的是对中国科学的未来,人们完全陷入宇宙的有机论的泥潭。

因为一旦政治原则和道德价值开始被看作世界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道的观念就妥协了,宇宙观不再是科学探索的基础,而成为统治阶级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

文艺复兴在科学上的巨大突破,部分是由于机械论在西方思想中处于中心地位,而机械论在中国不可能处于这样的地位。

邹衍及其学派继承和改造的原则导致了中国有机论的科学和生态系统那样和谐有致的理想。

科学与技术、经验的关系钱兆华的《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大自然探索》1999年第2期)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争论不休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

他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

从以上三点出发,就不难对“李约瑟难题”进行分析。

首先,李约瑟说“中国大约在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这句话就站不住脚。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由于系统的实验方法还未出现,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都未形成,科学只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的。

而自然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辩知识,是一种自然观,根本不存在衡量谁是谁非,谁先进谁落后的客观标推。

但从功效性出发,可以说位世纪前中国的技术领先于西方,这是因为评判技术的先进或落后,化或劣的共同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为什么说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在西方面没有诞生在中国?这也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讨论。

西方近代科学在文艺复兴后一开始是以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复归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延续,它之所以中断了一千多年,完全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

这就意味着,经过思想解放运动的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

那么为什么近代技术设有诞生在中国,而且一向先进的中国技术为什么又突然落后了呢?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

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