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通用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通用版(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 )
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
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
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和CaCO3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3.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7.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8.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5.3 B.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
C.Z 为化合物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9.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
与时间t的关系
10.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2.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13.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14.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g B.50g C.100g D.150g
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相同质量的C 、CH 4、CO 和C 2H 5OH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2H 5OH 生成的CO 2质量最少
B .
C 消耗O 2质量最多 C .CH 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
D .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18.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 .2:1
B .1:2
C .3:4
D .3:8
19.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
化锰
20.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
MnO Δ
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
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B.
C.
D.
21.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
22.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2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 .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 .向两份相等质量
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 .A
B .B
C .C
D .D
26.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 、b 、c 、d 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 2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2
x
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等于1.6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c 一定是催化剂
D .反应过程中a 与d 的质量比为7:11
27.从石油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 3H 8)、丁烷(C 4H 10)、丙烯(C 3H 6)、丁烯(C 4H 8)等。

某液化石油气可能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4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测其成分,取一定量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45g ,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 ,无剩余气体排出(每步完全吸收)。

下列对该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液化石油气中一定含有丁烷 B .该液化石油气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

C .该液化石油气一定是纯净物
D .该液化石油气不可能同时含有4种气体 28.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3
2CaCO CaO+CO 高温
)。

现有100g
CaCO 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 .生成物中CaO 的质量是42g
C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 .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29.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二种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水与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 .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
D .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了二种氧化物
30.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
Al O +3H 一定条件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 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 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

(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

其原因是_____。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

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

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

(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

32.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这说明了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具有挥发性。

33.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O2实验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3)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___(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判断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_________
(5)已知:氨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选填序号)收集方法是_______。

3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装置C 收集氧气,证明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F是小亮制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字母序号)。

已知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某同学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生成的
NH3,试纸变蓝,原因是________。

3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

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在乙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乙装置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乙装置实验中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l%(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④加入铜丝量太少
(5)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任答一点)。

36.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A 、B 、C 、D 四个实验,他们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 OH CuSO +N +2NaO =a H SO ↓,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 。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 、D 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 、D 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 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__ 。

(4)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启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A 、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可能有气泡产生,错误;
B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56×100%≈71%,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70
×100% ≈5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00
×100%=40%,由题意可知,测得其中Ca 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该混合物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错误;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
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10g×50%÷
40111
×100%=13.875g ,错误;D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CaO 样品的成分可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正确。

故选D 。

2.D
解析:D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CO 2中的少量CO 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D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水中氢元素质量2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4.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 则
2KClO 3 二氧化锰、加热 2KCl+3O 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 ,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选C
5.A
解析: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其中的一氧化碳点燃,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B、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C、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易溶的硫酸锌及氢气,铜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将铜与硫酸锌溶液分离,然后洗涤除掉铜表面的溶液,干燥后得纯的铜;D、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掉铜的硫酸亚铁溶液;选A
6.C
解析:C
【解析】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高温条件下杂质不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固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零;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大于零;C. 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锌先反应完,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金属反应完,金属的质量决定氢气的质量,同质量的铁比锌生成氢气多,所以最终铁的平线更高; D.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加;选C
7.D
解析:D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8.B
解析:B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10+2.2+16.2+0.9=a+4.4+8.1+1.8,故
a=15.3,正确; B、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错误;
C. 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Z 为化合物,正确;
D、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9,正确。

故选B。

点睛: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9.D
解析:D
【解析】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错误;
B、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
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C、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错误;D、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正确;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D、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B。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表现在图像上应是一横线,故不符合题意;
B、由于高锰酸钾受热生成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锰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恒定,锰元素质量分素也就不变了,图像应该是从大于零的某位置开始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逐渐增多直至反应结束,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图像题是考查的难点。

图像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两个:一是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二是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

关注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又生成D的质量
是30g ,则反应中A 、B 、C 、D 的质量比为5:3:2:10,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克。

A 、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错误;B 、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故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是50g ,正确;C 、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为5:3,错误;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5:2。

错误。

故选B 。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ZnFe 2O 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代入可求出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 、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 2O 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 2O 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 、Mg 2Cu 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 2和MgCu 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 、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如下两个化学反应,据此结合碳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分析计算: ①2CuO+CO
Cu+CO 高温;②Ca(OH)2+CO 2=CaCO 3↓+H 2O 。

【详解】
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40g×30%=12g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由于一氧化碳能够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接下来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整个过程中,碳元素质量守恒,则得到的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2g ,又因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00%=12%40+12+163
⨯⨯,所以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12g÷12%=100g ,即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00g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明确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从而可得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具体是哪种物质,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均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