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夏本纪(6)全文
史记全书篇目
史记全书篇目---------------------------------------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虽非皇帝,司马迁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不列名义上的天子汉惠帝本纪,理由与项羽同)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原篇己阙,从《汉书》补)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原篇己阙,从《汉书》补)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原篇名为‘今上本纪’,原文己阙,褚少孙据《封禅书》补并改篇名)三皇本纪(司马贞补,有些版本收录此篇)表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记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史记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书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
取荀子的《礼论》及《议兵》来代替正文)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已残,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
取《礼记》《乐记》来代替正文)史记卷二十五律书第三(原“兵书”篇散佚,后人把原“律历书”拆分成“律书”和“历书”两篇)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世家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史记卷五十一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列传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叔齐列传第一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史记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史记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史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史记卷一百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史记卷一百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史记卷一百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史记卷一百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史记卷一百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史记卷一百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史记卷一百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史记卷一百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史记卷一百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史记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未阐述诸侯国之俗,仅记司马季主之事。
夏本纪
阅读课文三、四节,解释下列字词句
有能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然!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稽首 女其往视尔事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穆穆,为纲为纪
阅读剩下部分,解释下列字词句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大水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 大型雁类的泛称 鸿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想念 怀 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胸怀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违背 鲧为人负命毁族 背 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包围
等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同样 等死,死国可乎
惩罚
比较, 衡量
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文章如何刻画禹的人物性格? 概括大禹的主要事业,并简述他的 高尚品质。
通假字
• • • • • • • • • 女其往视尔事矣 女—汝:你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傅—敷:分布 致费于沟淢 淢—洫:田间水道 四奥既居奥 奥—墺:可定居之地 九川涤原 原—源 众土交正正—征:征收 不距朕行距—拒:违抗,违背 于是帝锡禹玄圭锡—赐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避
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是《史记》的第 二篇“本纪”。它是据先秦遗留下来的典籍编缀而 成,主要依据是《尚书》(古代帝王的文诰汇编)。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是 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 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学习目标
• 通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 词。 • 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读史笔记之夏禹本纪
读史笔记之夏禹本纪(1)——转载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译文:夏禹,名叫文命。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
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为此都非常忧愁。
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
"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
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
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
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于是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
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1. 夏禹,名曰文命夏禹,此处记载禹为夏代第一位君主,故称之为夏禹。
按古代神话中说禹是上帝派到下界来铺设土地的神,故称神禹。
说土地上的山川都是他奠定的,故被奉为土地之神--社神。
古代又有洪水的传说,神话结合到传说里,禹就成了治理洪水、疏导山川、划分九州的大圣人,故称大禹。
而禹在古代的部族里,被西边的羌戎族奉为宗神(祖宗神),故称戎禹。
夏本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 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 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 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 乘檋。
禹于是与益、后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发动 民夫平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 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 感到难过,就劳身苦思,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经过自己 家门也不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向鬼神表达敬意却很丰厚。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田间沟渠上。他在地上乘车, 在水中乘船,在泥沼中乘木橇,在山路上就穿上带铁齿的 鞋。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 鸿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大型雁类的泛称
大水
包围 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想念 怀 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胸怀 鲧为人负命毁族 违背 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等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同样 等死,死国可乎
比较, 衡量
•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 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 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 当尧帝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 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 忧愁之中。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四 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 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群臣都说:“比 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 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群臣的建议, 任用鲧治理洪水。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 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 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 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 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 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 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 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夏本纪
• 文中写出夏禹具有哪些高尚品质? 采用了什么手法?
• 仁孝诚信,勤勉肃敬;遵纪守法,德才兼备; • 公而忘私,乐于奉献; 身体力行,吃苦在前; • 公平正直,体察下情;审时度势,为民造福; • 谦逊礼让,淡泊名利;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 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 秦汉,上计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 既科条之矣。——《太史公自序》
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 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 事件的。
初读课文
禹的家世:
帝——昌意——颛顼——鲧——禹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 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三字经》
嶓冢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
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 • 注:嶓(bō)冢 ,山名,是汉水与嘉陵
江的分水岭。胼胝:pián zhī,老茧
•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这 一生,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不怕吃 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艰难困苦就是 人生成功的摇篮。让理想的翅膀带你过尽 千帆,让理想的呼唤伴你闯过生活的难关, 永葆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才会永驻青 春。只有直面痛苦,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 辉。
夏本纪
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
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 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 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夏本纪》 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
►本文节录的是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
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 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第一段重点字词句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 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问题探究:读第一段,列一列禹的谱系。
►黄帝----昌意----颛顼----鲧----禹(文命)
研习第二段
当帝尧的时候,洪水滔天,浩 水滔天,浩浩怀 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漫上了 山襄陵,下民其 丘陵,老百姓深陷在愁苦中。 忧。 尧寻求能治水的人才,群臣、 ► 尧求能治水者, 群臣四岳皆曰鲧 四岳都说鲧行。尧说:“鲧是 可。尧曰:“鲧 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 为人负命毁族, 不可用他。”四岳说:“比较 不可。”四岳曰: 起来,与他同辈的人中没有谁 “等之未有贤于 比他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让 鲧者,愿帝试 之。”于是尧听 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 四岳,用鲧治水。的建议,用鲧治水。九年过去 九年而水不息, 了,洪水依然泛滥不息,治水 功用不成。 没有成效。
► 《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关于“夏” 】
►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 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 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
读书笔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
读书笔记史记-译文|白话文-卷一·五帝本纪史记-译文|白话文-卷一·五帝本纪1.干戈: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
女:古亦称“你”。
苦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kǔ yǔ,释义为粗糙质劣。
2."治五气,艺五种":五气,指的是五行之气。
春为甲乙属于木气,夏为丙丁属于火气,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戊己属于土气,秋为庚辛属于金气,冬为壬癸属于水气。
“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艺,种植。
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艺五种”即种植各种作物。
"治五气,艺五种"的意思为研究四时节气的变化,来种植各种作物。
3.五帝之一: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习用干戈,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五帝之二:黄帝崩,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zhuān xū)也。
五帝之三: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kù)。
五帝之四: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娶娵訾氏女,生挚。
帝喾崩,而挚代立。
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五帝之五: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
女登帝位。
”舜让於德不怿。
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
文祖者,尧大祖也。
(禅让制由来)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虞舜者,名曰重华。
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夏 本 纪
大陆首次公祭大禹陵祭文
巍巍大禹,轩辕裔孙。克绳祖武,继烈扬芬。劳身焦思, 民始安宅。八年于外,夙夜在公。车橇驱驰,沐雨栉风。 精勤敏给,寸阴是惜。心系苍生,过门不入。平成底定, 茅山计功。万方执帛,九州牧同。一沐三握,一饭三起。 虚怀从善,谨严律己。卑宫菲食,克俭克勤。 举贤授能, 区宇以宁。东巡吾浙,崩葬会稽。千秋俎豆,赡拜灵仪。 良田沃土,鱼米之乡。东南竹箭,挺生英裔。志士仁人, 前赴后继。百年中土,历尽沧桑。鸡鸣风雨,多难兴邦。 改革开放,擘划万端。图强大业,尚多艰难。 励精图治, 惩腐清埃。汲古鉴今,继往开来。民族团结,侨旅同心。 河山一统,大旗共擎。凡我同胞,血浓于水。 国运昌隆, 举世称美。 缅怀祖德,豪气如虹。艰苦奋斗,再创神功。 值此阳春,风和日丽。赫赫我祖,鉴临天地。稽山苍苍, 浙水泱泱。 神州大同,再荐馨香。
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将采取古代最高 礼祭“禘礼”形式,分肃立雅静、鸣铳、 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 敬酒、恭读祭文、行礼、唱颂歌献祭舞、 礼成等13项议程。其中鸣铳九响,寓禹定 九州;击鼓34响,代表全国34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撞钟13 响,代表13亿炎黄子孙对大禹的缅怀之情。
思考:
1 、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赞赏禹: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 德流苗裔”;“维禹浚川,九州攸宁。 爰及宣防,决渎通沟”(《太史公自 序》);“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 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河渠 书》)。阅读了本文,了解禹的事迹, 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2、第二段文字写鲧作用何在?
四 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课外翻译
1、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①以堙②洪水, 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 生禹,帝乃命禹卒布⑥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 海内经》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2 夏本纪 Word版含解析
夏本纪嶓冢[注][唐]胡曾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内容赏析】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功绩的赞美。
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是他的治水之举泽被后世,百姓至今仍享用其利。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鲧.(ɡǔn)殛.(jí)祗.台(zhī)陂.(bēi) 橇.(qiāo) 稽.首(qǐ)皋陶.(yáo) 沟淢.(xù) 为嗣.(sì)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ò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视(2)度(3)是(4)道(5)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5)可种卑湿..(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6)行山表.木(名词作动词)表记(7)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名词作状语)在陆上;在水中;在泥沼;在山路上(8)南面朝.天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扬光大(10)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国..赐土姓古义:指九州之中。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夏本纪原文与解析夏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一篇,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和传说。
本文将对《史记》夏本纪的原文进行解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
《史记》夏本纪的原文如下:“夏,有天下十有二君,以一合诸侯,以二合群臣,以三合宗庙,以四合百姓,以五合天下。
”这句话是《史记》夏本纪的开篇,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夏朝建立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首先,“夏,有天下十有二君”,表明夏朝是由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共同组成的联盟政权。
这种政权形式被称为“多主政体”,即君主通过和领袖们的互相制衡和合作来维持统治。
其次,“以一合诸侯,以二合群臣,以三合宗庙,以四合百姓,以五合天下”。
这是夏朝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仪式,借助于这些制度和仪式,夏朝实现了统一和稳定。
通过“一合诸侯”,夏桀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威望,将分散的诸侯势力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下。
通过“二合群臣”,夏桀巩固了统治者与臣下的关系,确保了政权的稳定性。
通过“三合宗庙”,夏桀使夏朝的祭祀制度成为宪法法律制度的核心,使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系相互连接起来。
通过“四合百姓”,夏桀使百姓们在和谐的社会制度下安居乐业,实现了对庶民的有效统治。
最后,“以五合天下”,夏桀通过和各种族的合作,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实现了对整个天下的统治。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起始,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性的意义。
夏本纪中的原文所表达的夏朝建立过程和原则,既是当时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也是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基石。
它对后世政治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为后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结起来,《史记》夏本纪的原文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揭示了夏朝建立的过程和原则,展示了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的特点。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夏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价值。
《夏本纪》(正式)
课文记述了大禹的哪些事迹? 课文记述了大禹的哪些事迹?从中体现 了他的哪些高尚品质? 了他的哪些高尚品质?
事迹——(家族世系),继承父业,美尧之事,行山表木,导 (家族世系),继承父业,美尧之事,行山表木, 事迹 ),继承父业 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 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 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 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使得全国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 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 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最后即天子位。 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最后即天子位。 品质——谦逊仁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 谦逊仁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 品质 谦逊仁孝 挠、恪尽职守、为民造福等高尚品质。 恪尽职守、为民造福等高尚品质。
新妻难挡离人路,娇子门啼过耳声。 新妻难挡离人路,娇子门啼过耳声。 洪水有治人无治,不处小情怎大情? 洪水有治人无治,不处小情怎大情? 圣德永垂史册中,万年传唱真英雄。 圣德永垂史册中,万年传唱真英雄。 披星戴月除涝患,缩食节衣住帐栊。 披星戴月除涝患,缩食节衣住帐栊。 引水开渠得妙法,宽民疏政树廉风。 引水开渠得妙法,宽民疏政树廉风。 与天奋斗九州治,海晏河清大禹功。 与天奋斗九州治,海晏河清大禹功。
练习及作业
• 1、理解翻译:
洪水滔天。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 洪水, 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 洪水 不待帝命。 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 命禹卒 禹。帝乃 命禹卒布土以定九 州。 -《山海经·海内经》
文言知识积累
⑴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浩浩怀山襄 冲上, 鲧为人负命毁 不可: 浩浩怀山襄陵:冲上,漫上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败坏 行天子之政: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治理 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敏给克勤 克勤: 同义。身为度, 以出:称量, 敏给克勤:敏捷 给”与“敏”同义。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 衡 高山大川: 作表记; 行山表 作表记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给……作表记;测定 薄衣食, 孝于鬼神: 送达,表达。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送达,表达。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人徒以傅土 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 鲧于羽山以死:流放,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 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女其往视尔事矣。 女其往视尔事矣。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wěi) i)亹 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亹(w 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 庄重严肃的样子。 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九泽, 九山: 陂(bēi)九泽,度(duó)九山: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泽 九山 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刊旅 九川涤原: 刊旅, 砍削; 治理。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刊,砍削;旅,治理。 于海, 流入; 覆盖。 东渐(jiān)于海,西被于流沙: 渐,流入;被,覆盖。 于海 西被于流沙: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于公元前109年至前91年间创作,共计130余万字,分为十四篇。
《史记》篇目如下:1.纪传(十二篇)2.太史公自序3.封禅书4.五帝本纪5.夏本纪6.商本纪7.周本纪8.秦始皇本纪9.项羽本纪10.汉高祖本纪11.食货志12.律历志13.五行志14.天文志《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记录了从上古至汉朝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06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巅峰之作,其语言简练、生动易懂、思维精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以文化名世”。
以下是《史记》中几篇篇目的翻译及解释:1.五帝本纪:①黄帝(公元前2698年-公元前2598年):古代中国的“神话时期”人物,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②颛顼(公元前2598年-公元前2514年):黄帝之孙,颛顼在位时期,社会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被尊为“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③帝喾(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6年):相传他倡导了优生思想,坚持婚姻制度,因此被称为“德慈之君”。
④尧(公元前2436年-公元前2366年):尧召开“治水会议”,恢复了较好的社会秩序,深受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圣王”。
⑤舜(公元前2366年-公元前2255年):舜在位时期,创制了多项制度,如举贤任能制度、博士制度、礼乐制度等,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新时代。
2.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一度使得中国境内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但他也有许多建树,如规定文字、法律和货币,统一度量衡等,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3.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楚汉战争中对抗汉军,最终失败而自杀。
他的战争和政治手段多样,善于运用兵法,深得军民拥戴。
他的失败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夏本纪
7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声 东渐于海 西 于流沙,朔 东渐于海 讫于四海。于是帝赐禹玄圭, 教讫于四海。于是帝赐禹玄圭,以告成功 于天下。天下于是 于是太平治 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平治水土”的过程与意义。) (禹“平治水土”的过程与意义。)
8.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 帝舜荐禹于天 为 帝舜荐禹于天 三年丧 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 子位,南面朝天下 国号曰夏后, 天下, 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 交代禹取得天子之位的原因与过程。) 交代禹取得天子之位的原因与过程
九道, 九泽, 九山。令益予众庶稻 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 众庶 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 众庶难得之食 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 有余相 诸侯。禹乃行相 行相地 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 及山川之便宜 便宜。 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宜。 6.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 于是九州攸同 既居,九山刊旅 刊旅, 于是九州攸同, 九川涤原 九泽既陂 四海会同 六府甚 涤原, 会同。 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 众土交正 致慎财赋, 交正, 三壤成赋。 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中国赐土姓: 祗台德先 朕行。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夏本纪
课 文 与 内 容
翻 简
译 析
1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 夏禹, 禹之父曰鲧, 夏禹 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 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 曾大父昌意 者,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 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及禹之父 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列出禹 的族谱世系 ) 2.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 山襄陵, 当帝尧之时, 水滔天,浩浩怀 当帝尧之时 下民其 尧求能治水者, 四岳皆曰鲧可。 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 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 鲧为人负命毁族 不可。 四岳曰: 负命毁族,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 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 贤于鲧者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听四 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 功用不 岳, 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 是帝尧乃求人, 得舜。 登用, 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3课 夏本纪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夏本纪《夏本纪》是记叙夏朝从夏禹到夏桀各代君主兴亡事迹的史篇,本文节录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一部分,描绘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学习此文:一方面要积累“被”“诛”“相”等实词,翻译重点语句等;另一方面要理解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认识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言”“文”两条线索,细心阅读,认真思考。
一、背景资料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
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本文仅节录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当政者的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
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使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二、文化常识本纪“本纪”之意是法则、纲纪。
以天子、国君的事迹作为纲领,采用编年、记正朔的形式,反映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大势。
实际上,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事件的。
本纪作为纪传体史书的编年部分,其实是贯通全书的纲要部分。
《史记》十二本纪中,《五帝本纪》是记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是记叙夏、商、周三代的史事。
这四篇是上古史部分。
《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是表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的历史,可以说是当时的近古史。
《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集中叙述了汉代的历史,是《史记》的当代史部分。
史记全文及译文
史记全文及译文《史记》全文及译文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一部被誉为“撰史之宗”的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涵盖了从黄帝时代到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史记》的部分内容,并附有相应的译文。
1. 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他们统治时期的事迹,展示出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2. 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分别记述了夏朝、商朝、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状况。
3. 三代世表:包含了传说中的三代君主及其后人的世系,重点记载了各时代的政治兴衰和一系列的政治事件。
4. 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述了秦始皇嬴政的生平事迹、改革措施以及统一六国、建立奴隶社会的过程。
5. 秦始皇世家:记载了秦朝的盛衰兴亡,介绍了秦始皇嬴政和他的后代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和错误。
6. 五帝本纪: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汉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7. 五行志:通过对五行的阐释和讲解,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识。
8. 高祖本纪:就是刘邦的故事。
9. 高后、文帝本纪:记载刘邦妻子吕雉和刘恒在政治上的作为和对汉朝的贡献。
10. 孝景本纪:记述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状况的发展。
11. 孝武本纪:讲述刘彻(汉宣帝)治理天下的经历。
12. 昭宣、哀王传:昭宣王刘备和刘禅的事迹。
13. 高帝本纪:重新总结了汉高祖的生平事迹。
译文:1. Five Emperors' Annals: Huangdi, Zhuangxu, Emperor Ku, Emperor Yao, Emperor Shu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these emperors showcase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ociety.2. Annals of Xia, Shang, and Zhou: Record the social, political, military,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3. Table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Includes the genealogy of legendary rul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focusing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political power and a series of political events.4. Annals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life and achievements of Qin Shi Huang, his reforms, unification of the six stat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lave society.5. Imperial Clan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Chronicl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Qin Dynasty, highlighting the contributions and mistakes of Emperor Qin Shi Huang and his descendants in politics, military, and other aspects.6. Annals of Han Sovereigns: The life stori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like Liu Bang and Xiang Yu,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military,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during the Han Dynasty.7. Records on the Five Elements: Expounding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univers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wood, fire, earth, metal, and water.8. Annals of Emperor Gaozu: The story of Liu Bang.9. Annals of Empress Dowager Lü and Emperor Wen: Chronicles the political actions and contributions of Liu Bang's wife, Empress Dowager Lü, and Liu Heng to the Han Dynasty.10. Annals of Emperor Xiaojing: Describes the political reform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Han.11. Annals of Emperor Xiaowu: Depicts the experiences of Liu Che (Emperor Xuan of Han)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12. Biographies of Emperor Zhaoxuan and Prince A'i: Narrates the deeds of Emperor Liu Bei (Zhaoxuan) and Liu Shan (A'i).13. Annals of Emperor Gao: A revised account of the life of Emperor Gaozu of Han.《史记》作为一部杰出的史书,奠定了中国史书编撰的基础,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史记·夏本纪》。
这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哟!
原文里说,夏朝的君主们做了好多事情。
比如说,他们要管理国家,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译文呢,就是把那些难懂的古文变成我们能懂的话。
就好像把一个大秘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
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夏朝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啦。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期待?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史记·夏本纪》。
原文里的字可能有点难,但是别担心。
译文会来帮忙的。
比如说,原文里提到夏朝的人怎么种地,怎么建造房子。
译文就会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辛苦劳动,怎么一点点把生活变好的。
就像我们做游戏,一开始觉得难,但是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变得简单啦。
小朋友们,想不想多了解一些?
《史记·夏本纪原文及译文》
小朋友们,再一起来看看《史记·夏本纪》。
原文就像是一个古老的谜语。
译文就是解开谜语的钥匙。
比如说,原文说夏朝有个很厉害的君主做了一件大事。
译文就会告诉我们,这个君主是谁,做了什么大事,为什么很厉害。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夏本纪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诸侯百姓兴人徒以 百姓 行山表 薄衣食,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 九州 九泽, 九山. 九泽,度九山. 便利.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九州攸同 四奥既居,九山刊旅 攸同, 刊旅,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 九泽既陂 四海会同.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中国赐土姓 土姓: 祗台德 不距朕行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读读三、 读读三、四、五节,从文中找几个词概括一下夏 五节, 禹的高尚品质。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 禹的高尚品质。司马迁刻画夏禹采用了什么手法? • 高尚品质: 高尚品质: 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 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旁注之中:仁孝、精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旁注之中:仁孝、精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为民造福】 为民造福】 •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 侧面:通过四岳“皆曰”推荐,帝舜的肯定。 侧面:通过四岳“皆曰”推荐,帝舜的肯定。第 四段是正面描写。 四段是正面描写。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恪 尽职守、无私奉献、 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 福的典型, 福的典型,他身上体现了公 而忘私、乐于奉献、 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 百折不挠的高尚品质. 前、百折不挠的高尚品质.
• 大禹治水为什么能获得帝位继 承人?
仁孝精诚,恪尽职守, 仁孝精诚,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为民造福, 无私奉献,为民造福, 品德杰出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 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是《史记》的第二篇 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 史记》的第二 本纪” 夏朝约存在于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 21世纪到前16世纪 “本纪”.夏朝约存在于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 当时还是无文字记载时期, 当时还是无文字记载时期,它是据先秦遗留下来的 典籍编缀而成,主要依据是《尚书》 典籍编缀而成,主要依据是《尚书》(古代帝王的 文诰汇编). 文诰汇编).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是大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本文节录的是大 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 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 的部分 夏禹 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 帝王的形象 远古部落首领和 的形象. 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及译文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及译文史记·五帝本纪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著作,由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到公元前86年间撰写而成。
它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五帝的历史文学作品,记载了自夏至汉,共计五个朝代的史实,以及关于古代帝王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事件。
原文篇《史记·五帝本纪》的原文是:“夏有五帝,共计六十四世,相传:帝尧、帝舜、帝禹、帝湯、帝文,每一个帝君都拥有伟大的能力,每一个帝君都有自己的政治改革,每一个帝君都有自己的天下。
他们的政治改革,如尧的“治水”、舜的“均田”、禹的“分行”、湯的“刑法”、文的“文统”等,都对建立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篇《史记·五帝本纪》的译文是:“五帝曾经统治过中国,持续六十四个世纪,据传,每一位帝王都有着极其强大的能力,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的政治变革,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的统治。
他们的政治变革,如尧的“治水”、舜的“均田”、禹的“分行”、湯的“刑法”、文的“文统”等,都对后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五帝本纪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五帝的历史,以及关于古代帝王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事件,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的政治变革,比如尧的“治水”、舜的“均田”、禹的“分行”、湯的“刑法”、文的“文统”等,都对后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夏代为开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五帝依次为帝尧、帝舜、帝禹、帝湯、帝文,共计六十四世。
史记·五帝本纪把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叙述出来,介绍了五帝的年代、政治改革、天下统一、天下分裂等情况,对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记·五帝本纪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记载了自夏至汉,共计五个朝代的史实,以及关于古代帝王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事件。
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到公元前86年间撰写而成的史记·五帝本纪,记录了五帝的政治改革,如尧的“治水”、舜的“均田”、禹的“分行”、湯的“刑法”、文的“文统”等,都对建立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
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
襄:上漫,淹没。
陵:大土山。
③负命:违背天命。
毁族:毁败同族的人。
④等:相同,一样。
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
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
⑨殛:通极,流放远方。
以:而。
⑩诛:惩罚。
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
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
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
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
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
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
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
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
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
克,能。
勤,勤苦,劳苦。
②律:音律。
③度:尺度。
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
(上,正。
土,事。
)译文参照王说。
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
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
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
陂九泽(17),度九山(18)。
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①百姓:即百guān。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书摘天下)而平民没有姓。
兴:发动。
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
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
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
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
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
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
《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剔)行泥上。
(11)檋(j,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
《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
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
矩:划方的工具。
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
(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
(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
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
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
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
又《正
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
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
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