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技术条件方案
施工图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条件

施工图设计结构统一条件合同号:设计阶段:专业负责人:审核人:编制日期 2011 年 12月11日为保证本工程的设计质量,特制定本“统一技术条件”,与“结构设计总说明(一)、结构设计总说明(二)”等图纸配合,作为专业负责人、设计人、制图人的设计依据。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做到经济合理。
不得随意加大材料用量!一、设计依据:1.主要设计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规定: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其他国家、地方现行设计和施工标准、规范和规程。
2.主要技术参数1)一般技术参数2)自然条件3)各子项工程技术参数所有栋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局部转换的框架支框架二级或一级(按规范);注:高规4.8.4条,本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需提高一级。
3.屋面、楼面恒荷载标准值(kN/m²)注:地下室顶板覆土厚依据建筑按恒载附加4.墙体恒荷载标准值(每平方米墙面):墙体材料:墙体用加气砼砌块,分户墙、外墙200厚、内墙100厚,砌筑砂浆Mb5.0专用砂浆,砌块干容重7.0kN/m3。
(1)玻璃幕墙:双层5厚玻璃: 0.30金属框: 0.50(2) 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分户墙:50厚面层(双侧): 1.00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0(3)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卫生间、厨房单面有面砖):10厚面砖: 0.3050厚面层(双侧): 1.00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40(4)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卫生间、厨房双面有面砖):10厚面砖(双侧): 0.6050厚面层(双侧): 1.00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0(5)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50厚面层(双侧): 1.00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0.70(6)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卫生间、厨房单面有面砖):10厚面砖: 0.3050厚面层(双侧): 1.00(7)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卫生间、厨房双面有面砖):10厚面砖(双侧): 0.6050厚面层(双侧): 1.00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0.702.30×(层高-梁高)(8)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10厚面砖: 0.3050厚面层(双侧): 1.002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0塔楼以外考虑10kN/㎡的施工堆载(活荷载),塔楼以内考虑5.0kN/㎡的施工堆载(活荷载)。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工程名称:兴建单位: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广州江东花园住宅小区(第一期),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圃镇北面,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东临东环高速公路,西至河道及广州氮肥厂中学,北达黄洲路,总用地面积为230000m2,区内为多栋6~18层住宅楼及会所,商场等多层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79300m2,其中中心庭园内有一层地下室,为停车库及设备房,兼战时六级人防。
地下室露出建筑物轮廓线部分覆土深2米。
地下一层层高3.7m,A型住宅首层架空并设梁式转换,层高4.5m,其余住宅楼层标准层层高均为2.9m。
住宅楼层最高为A型,共18层,平面尺寸为16.85m×27.0m,高宽比为53.8/16.85=3.19,长宽比为27.0/16.85=1.60,其余均为较规则建筑。
2.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993年及1996年局部修订)GBJ10-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93年局部修订)GBJ11-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广东省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18-99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91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局部修改)GB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由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提供3.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及防火要求1)本工程住宅楼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公建及会所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住宅项目结构设计技术要求

住宅项目结构设计技术要求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是保障住宅安全和稳定的关键部分,其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为大家介绍住宅项目结构设计的主要技术要求。
1.承重能力: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保证住宅的结构稳定性和坚固性。
根据建筑的高度、跨度、形状等参数来确定其承重能力。
2.抗震性能: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承受地震力的作用,保证住宅的稳定和安全。
抗震设计涉及到土壤的工程地震性质、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等。
3.防火性能: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保证住宅的结构安全,降低火灾对住宅结构造成的损失。
结构设计要考虑燃烧产物对结构的伤害、增加结构的耐火性等。
4.耐久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抵御自然环境的侵蚀,保持长久的使用寿命。
结构设计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导热性能等因素。
5.舒适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噪音和震动对住宅的影响。
结构设计要考虑噪音和震动的传递路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
6.施工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在施工阶段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结构设计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要求、材料供应等因素,确保结构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
7.经济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使用和施工成本。
结构设计要合理选用建筑材料、优化结构形式,提高结构的经济效益。
8.可持续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构设计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能源消耗等因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9.安全性: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要求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防止结构发生安全事故。
结构设计要考虑防护设施、疏散通道等安全要素,确保住宅的使用安全性。
总之,住宅项目的结构设计技术要求非常重要,不仅涉及到住宅自身的安全和稳定,还关系到居民的舒适度和居住环境的质量。
结构专业设计技术要求

结构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1.人性化设计结构专业切入点1.1住宅工程1.1.1结构构件的布置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使交通更通畅;3)公共空间尽量不设置明梁、柱,使空间更宽敞明亮;4)构件设置应保证建筑的外观要求,力求使空间更加简洁顺畅;●要求客厅、主人房、走道必须隐梁隐柱。
●户内结构梁隐藏的严格度(从高到低):客厅、主人房、玄关走道→内走道→次房→厨、厕5)尽量考虑空间的分隔及合并,为业主日后的DIY改造留有余地;6)大堂以及其他墙面装饰采用干挂石材时,门洞预留考虑做法的尺寸,保证门洞的最终尺寸,便于业主搬运大件家具物什;1.1.2外装饰构件的做法1)选用常用的、经济的材料及做法;2)选择施工简单、方便的方案;3)配合外装饰要求选择构件的尺寸;1.1.3使用新技术新材料1)采用成熟的、操作简单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利于施工;2)采用环保、质量好、经济的新材料;1.2商业及配套1.2.1结构构件的布置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3)公共空间空旷宽敞,梁、柱布置应与建筑及室内装饰专业协商确定;4)构件高度尽量小,尽量做到较高的净高;5)不影响人的视线、不造成外观明显的凹凸;6)尽量考虑空间的分隔及合并,为业主日后的DIY改造留有余地;1.2.2外装饰构件的做法1)选用常用的、经济的材料及做法;2)选择施工简单、方便的方案;3)配合外装饰要求选择构件的尺寸;1.3车库1.3.1结构构件的布置1)应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2)在建筑交通流线位置力求不设置结构构件;3)构件高度尽量小,尽量做到较高的净高;4)不影响人的视线、不造成外观明显的凹凸;5)在车道两侧选用较小的结构构件,方便使用;2限额设计要求:地下室综合用钢量:145kg/m2地上结构综合用钢量:14-18层:48 kg/m2;18-24层:50 kg/m2;24-30层:53 kg/m2 3荷载取值要求:3.1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容重近似取11 KN/m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试行)目录一、总则二、荷载三、材料四、结构计算五、结构构造六、制图规定七、结构设计人员提交施工图时资料八、结构计算书的要求九、结构专业校审提纲十、其它一、总则1、为达到结构设计技术统一、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设计工作须遵照国家、省、市及本公司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本规定是在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并结合深圳地区具体情况而作的具体规定,在设计中须同时遵照执行。
3、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工程需要,提倡采用新技术并注意总结经验。
对某些超出规范要求的环节,如建筑物超高等要慎重对待,必须时要坚持做诸如动力模型试验及风洞测试等,力求稳妥、可靠。
对于大的悬挑及缺乏实践经验的构件,设计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对重大结构方案,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4、结构设计总说明或钢结构设计总说明等,设计中应选用。
设计中还应尽量利用附录所列图表,以尽量减少设计工作量和设计图纸数量。
5、地质勘探报告是结构设计的依据之一。
任何工程施工图均应有详勘报告。
根据深圳市建设局的要求,高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要有初步工程勘探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则必须有详勘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对勘察报告应进行评审以满足设计深度要求。
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的工程,应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估的要求。
6、每个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前,专业负责人应分别提出具体工程的统一技术条件。
该技术条件若与本统一技术规定不一致时,应在方案评审时进行讨论。
二、荷载1、风荷载深圳基本风压W o=0.75kN/m2(50年一遇),0.90kN/m2(100年一遇),高层建筑高度在60m以上时位移计算时取0.75kN/m2,强度计算时取其0.90kN/m2。
它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风压值时,应在方案评审时进行讨论。
当高层建筑体型复杂或建筑物高度超规范要求时,宜作风洞试验,并按试验结果取值计算。
2、竖向荷载除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外,另作如下补充。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介绍

3.2梁支座条件
3.2.1计算原则及支座条件设定: ①不应盲目设铰,也不应盲目服从计算结果; ②框架梁与剪力墙垂直墙肢方向相连时,如按刚接 考虑需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2梁支座条件
③当不采取任何措施或配筋较大无法满足锚固要求 时,结构整体计算时梁端支座可按铰接考虑,但支 座面筋应按不小于梁底配筋量的1/4设置,梁的水平 钢筋应伸入剪力墙应符合钢筋锚固要求; ④带斜屋面的结构,宜按照实际布置输入斜屋面, 斜梁根据不同组合内力分别按照受弯、拉弯或压弯 构件计算,支撑斜屋面的柱应考虑斜梁水平推力产 生的附加弯矩; ⑤梁实际存在高差但在模型中未体现时,应根据实 际受力情况设置铰接或半铰接。
4.2梁设计
4.2.3 梁的腰筋 ①梁两侧板高差>梁宽及边梁支承飘板位置,且计 算模型中未考虑时,应设置抗扭腰筋; ②连梁截面高度>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 不应小于8mm(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广 东省高规)。 注:连梁腰筋应全部原位标注。超出表格范围应原 位标注。
4.2梁设计
边界条件
20
3.1楼板支座条件
3.1.1计算原则及支座条件设定: ①楼板宜按弹性板计算,板与剪力墙支座按嵌固端 计算;板与边梁按简支边计算;支座两侧板面标高 相差大于梁宽时按简支边计算;当连续支座、支座 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两侧较小板厚值及确认边梁 可作为嵌固时可按嵌固计算配筋; ②地下室范围侧壁与楼板厚度之比≥1.5时,支座按 嵌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边计算; ③大小板交界位置按嵌固端计算,为保证弯矩平衡, 小板厚度与大板厚度的比值不应小于2/3 ; ④悬臂板应保证板面筋能够通入内跨板,锚固长度 为支承梁内侧边往内跨延伸相应的悬挑板长度,同 时应满足锚固长度; ⑤充分利用人防墙(不另外设梁)作为结构板的支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筑面积:平面尺寸总建筑面积标准层建筑高度:总高度最高部高度层高:标准层层高底层层高顶层层高层数:周围建筑:本建筑四周距本建筑分别为:北边南边西边东边二、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6)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7)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2.地质勘察报告三、荷载取值3.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等系数取值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四、结构总体布置1.平面、立面布置2.柱网布置、剪力墙布置3.变形缝设置五、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1.柱2.梁3.楼盖、屋盖4.剪力墙5.墙体围护墙、楼梯间墙、电梯间墙、地下部分墙体、隔墙、女儿墙六、基础1.基础形式2.基础埋深3.地基处理方式七、材料八、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1.手算: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即沿结构纵横两主轴方向,按平面抗侧力结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2.电算:(1) 软件名称:(2) 版本:(3) 编制单位:。
桥梁结构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

为保证桥面排水需要,桥面应设置 横坡。横坡 坡度一般为1.5%~2%。
六、桥梁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 桥梁横断面
七、桥梁纵断面设计
结构尺寸 施工方案
技术指标 经济指标
环境影响
景观效果
编制方案
总体设计的原则
一、设计的一般要求
(1)适用方面要求:必须保证桥上车辆和行人的通畅, 满足交通量增长需求,桥下要满足泄洪、通车、通航等的 要求。确定桥上安全设施的设置、桥下最不利净空,进行 合理的总体布置。 (2)经济上的要求:应体现经济上综合效益的合理性。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选用适当桥型。满足快速施工 要求,尽可能减少中断交通的施工。同时考虑养护、维修 等方面的问题。 (3)结构和构造要求:桥梁结构及其各部分构件,在制 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 (4)施工要求:桥梁结构应便于制造和架设,尽量采用 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5)美观上的要求:特别是城市立交和城市桥梁,应给 人以美感,与周围环境协调,关键是结构的合理布局,受 力明确、各部尺寸比例协调、简洁、通透。 (6)环保上的要求:应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营时期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间的施工噪音、弃碴、降尘、废水 等的处理。以及运营时期的车辆噪音、路面排水等的综合 防治。对于重点地段对环境的影响应进行专题研究。
断面。设计流量洪水通过时,桥下 过水断面所产生的冲刷。
——控制过水断面,满足设计 洪水流量要求。
局部冲刷: 桥梁墩台阻水引起的墩台处的
结构统一技术条件

总则为规范项目的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特制订本项目工程设计结构专业统一技术规定。
(一)设计原则:本工程结构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力争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图纸设计深度满足施工图审查要求。
(本工程是我公司总包,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地区,设计图纸须进行审查。
)(二)制图规范要求:1. 图纸:一般采用0.5#(A2)和1.0#(A1)图,长度不够时,可采用分段出图,或采用标准加长图框出图;同一子项的图纸要尽量采用相同规格的图幅,以便装订。
2. 制图比例:基础平面图、结构平面图的比例一般为1:100、1:150,特别时可采用1:50、1:125、1:200详图:独基为1:40、梁柱截面1:20或1:25钢结构节点1:10或1:5、1:20规定制图比例主要是保证我专业的图纸较规范、美观,在绘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一要表达清晰,二要尽量减少图纸规格,不要由于比例不合适造成图纸规格增多及有用大比例变相扩充图纸量的嫌疑。
(三)设计依据:1.本工程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地区:基本风压:0.65KN/m2(50年期),地面粗造度为B类。
基本雪压:0.45KN/m2(50年期),准永久值系数0.5冬季最低温度近-40℃,年采暖天数200多天,标准冻深2.8米。
2. 抗震设防烈度: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为0.45s。
按抗震规范3.1.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规范要求的抗震构造设计既可。
3.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由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场区地貌:本场区为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南高北低,标高在616.0-621.0m之间。
○A地层构造:○1腐植土:厚度0.3m~0.9m,场地平整时基本剥除。
结构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条件

1 基本信息(1)建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监狱(2)项目(子项)名称:广西平南监狱迁建贵港市项目(3)项目编号:10085(4)项目规模:(5)项目级别:□大型□中型□小型2 管理级别□公司管□专业院管□所管3 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4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合同(协议)□顾客要求评审纪要□任务通知单□项目批文□批复的方案和文件□批复的初步设计和文件□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项目用地范围□建设场地地形图□抗震批复文件□人防批复文件□消防批复文件□环保批复文件□投资批复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它。
(2)主要规范和标准(填写规范、标准、图集、软件等的名称、版本)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0《平南监狱迁建贵港市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设计统一技术条件及专业技术方案(确定各项技术指标、计算参数、技术方案、措施和要求等,可另附页。
)1、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贵港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多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按照6度的要求;其中监区大门、岗楼、围墙、罪犯医院设防烈度提高一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多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其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按照7度的要求。
毕业设计1 技术条件

(适用于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阶段)一、结构概况1.建筑物使用性质:办公。
建造地点:常州。
2.结构体系:框架。
层数与高度:详各单体。
平面尺寸:见平面图。
3.自然条件: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抗震等级:框架三级。
框架三级;剪力墙级(框剪结构的框架抗震等级应符合抗震规范第6 .1.3条)。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本风压:0.40;KN/m2。
建筑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土类别:Ⅲ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详各单体。
4.材料:混凝土:C30。
钢筋:板、梁、柱、剪力墙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400,HPB235。
墙体:填充墙外墙采用KM1空心砖、内墙采用加气砼块。
二、荷载取值三、结构计算分析程序1.PM、SATWE软件版本:2012年07新规范版2.PM系数取值:(1)楼层定义:板砼保护层厚度:15mm梁柱钢筋强度等级:HRB400(2)设计参数:1)总信息:结构体系:详各单体结构主材:钢筋砼结构结构重要性系数: 1.0地下室层数:详各单体与基础相连的下部楼层数: 1梁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25柱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25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902)材料信息:砼容重:25.0KN/M3钢材容重:78KN/M3墙主筋类别:HRB400墙水平分布筋类别:HRB400墙竖向分布筋类别:HRB40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200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0梁箍筋类别:HRB400柱箍筋类别:HRB4003.SATWE系数取值:1)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0(看计算结果)砼容重:25.0 KN/M3钢材容重:78KN/M3裙房层数:0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0/1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m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结构材料:钢筋砼结构结构体系:框架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1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结构温度应力计算信息:2)风荷载信息:地面粗糙度类别: C修正后的基本风压:0.40 KN/M2结构基本周期:详各单体体型系数: 1.33)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详各单体扭转耦联信息:耦联CQC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烈度:7度(0.10g)场地土类别: 3框架抗震等级: 3剪力墙抗震等级: 2是否考虑偶然偏心:否(高层需要考虑)是否考虑双向地震力作用:是计算振型个数:3的倍数(有效质量不小于90%)活荷质量折减系数:0.5周期折减系数:0.7(需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考虑)结构的阻尼力:0.05特征周期:0.4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4)活荷信息:墙、柱设计时活荷载: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梁活载不利布置计算最高层号:详见结构5)调整信息:梁端负弯矩调幅:0.90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 1.0梁扭距折减系数:0.4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以填写规范默认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10.2Q0调整起始层号:00.2Q0调整终止层号:详各单体顶塔楼地震力放大起算层号:0 放大系数: 1 6)设计信息:是否考虑P-△效应:否是否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否是否按高规或高钢进行构件设计:否是否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否是否砼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砼规范7.3.11-3条:是结构重要性系数: 1.0梁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25柱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25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9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角柱双偏压复核)7)配筋信息:梁主筋强度:360柱主筋强度:360墙主筋强度:360梁箍筋强度:360柱箍筋强度:360墙分布筋强度:360梁箍筋间距:100柱箍筋间距:10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200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8)荷载组合:恒载分项系数: 1.2活荷载分项系数: 1.4风荷载分项系数: 1.4风荷载组合系数:0.6活荷载组合系数:0.7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0.5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1.3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0.5温度荷载分项系数:特殊荷载分项系数:9)地下室信息: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回填土容重:室外地坪标高:回填土侧压力系数:地下水位标高: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楼梯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条件

楼梯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条件( 试 行 )楼梯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条件1. 荷载1.1 梯板1.1.1 永久荷载(标准值)面层(折算50厚) 20.105.020m KN =⨯ 三角台阶(折87厚) 12.2087.025=⨯斜板:当h=100 0.383.01.025=⨯ (式中0.83=cos33.8o ) 板底灰20厚 48.083.002.020=⨯ 合计:6.62m KN(当h ≠100时,每增加10厚自重增加0.302m KN ) 1.1.2 活荷载(标准值)1级:2.02KNm2级:2.52mKN3级:3.52KNm2.人防楼梯设计2.1入口平面上方应有一层人防顶板(人防梯板及平台板)2.2梯板、平台板板厚不小于200(根据受力情况调整)2.3活荷载:向下602KNmKN,向上302m2.4计算原则:当两端简支时,M中=2qL1,支座按构造;当两端固接时,跨中及支座弯矩均取:M中=21。
12qL2.5强度计算时,砼等级C25是1.5倍后,可按C35先求出钢筋面积As1,然后再除以1.35后作为最终As进行配筋,即:As=As1/1.35;当采用HRB400钢时:As=As1/1.203.绘图3.1 比例:平剖面图1∶50;构件详图1∶253.2 平剖面图设计深度:平面图应表示构件布置、编号、关系尺寸(分尺寸、总尺寸)、轴线号、各平面标高,梯板走向(上、下)、板配筋等;剖面图应表示构件布置、编号、关系尺寸(分尺寸、总尺寸)轴线、板厚、可见梯柱等;被切断面应填充。
图纸说明中应注明:楼梯应配合结施01(结构设计总说明)及03G101-2(XT钢筋构造)进行施工;吊挂柱纵筋上端(在楼层梁内)保护层厚度为50mm;楼梯节点详图见建施。
3.3 构件详图:梯板以03G101-2的平面注写方式表示。
平台板表示方法同楼层板;注明平台板编号、板厚、配筋规格。
梯梁以截面或平面注写方式表示:注明梁模板尺寸及底筋、面筋、箍筋规格(梯梁与柱、混凝土墙相接时按框架梁构造)。
某项目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8、楼板设计8.1楼板厚度楼板厚度由挠度确定,控制挠度时大板可以扣减起拱值。
但各层楼板板厚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独立裙房二~四层板厚h=120mm,悬挑部分板及厕所小板厚h=100mm,加强部分板厚h= 150mm;天面板厚h=120~150mm,悬挑部分板板厚h=100mm●塔楼局部转换部位楼板厚h=180mm;其余楼层,楼板厚取h=110mm;核心筒范围、平面内各单元之间连接部分及大开洞附近均为加强部分。
●首层局部转换部位楼板厚h=180mm;8.2 钢筋间距分离式配筋,板筋间距可取200、180、160、150、140、130、120、110及100。
双层双向拉通式配筋,板筋间距一般为200;可取240、220、180及160;与附加短筋交错配置后,实际间距一般取100,可取120、110、90及80。
间距代号:Kd=φd@200、Gd=φd@180、Nd=φd@150、Pd=φd@120、Sd=φd@100。
当板厚h≤150时,板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
8.3 楼板计算规定:●边梁及梁面有高差处的板支座条件为简支。
梁两边的板面平齐、相邻板的固端弯距相差小于20%的板支座条件为固端;板的支座为t≥200厚的混凝土墙的支座条件也为固端。
无梁(或墙)支承的板支座条件为自由端。
当相邻板大小悬殊、相邻处固端弯矩相差大于20%时,大板的板边按简支计算,小板板边按固端计算,该支座按小板的支座弯矩配筋。
●板的设计跨度起算点:有支承的为梁中或混凝土墙内100,无支承的为板边。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如板式楼梯)。
●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应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8.4 配筋方式●裙房普通楼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技术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技术要求一、建筑功能和需求方面的技术要求1. 建筑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要求,明确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求。
2. 建筑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形式,确保空间的舒适性和流畅性。
3. 空间分区和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和功能分区,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便利性。
4. 空间设计与人流动线:考虑到人的活动路径和行为习惯,合理设置空间设计和人流动线,确保空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5. 建筑设备设施: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设备设施和配套设施,确保建筑的正常运作和服务功能。
6. 建筑环境设计: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设计建筑的环境布局和外部环境处理,确保建筑的适应性和生态性。
二、建筑构造和结构方面的技术要求1. 建筑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结构布局与承重分担:根据建筑的荷载要求,合理布置结构的承重分担,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结构材料选用: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结构材料,确保材料的耐久性和防火性。
4. 结构施工工艺:考虑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要求,合理设计结构的施工工艺,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5. 结构加固与防护:对于建筑的结构加固和防护,需要合理设计加固方案和防护措施,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6. 结构调整和修缮:对于老建筑的结构调整和修缮,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状况和修缮要求,合理设计修缮方案,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三、建筑装饰和美观方面的技术要求1. 建筑外观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合理设计建筑的外观形式和立面风格,确保建筑的美观性和独特性。
2. 建筑内部装修: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要求,合理设计建筑的内部装饰和装修,确保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3. 装饰材料选用:根据装饰的功能和要求,合理选择装饰材料,确保材料的环保性和耐久性。
4. 装饰施工工艺:考虑装饰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要求,合理设计装饰的施工工艺,确保装饰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PKPM V 软件说明书 钢结构设计软件 STS技术条件

TS技术条件
3.3.3 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36 3.3.4 构件的强度计算.............................................................................. 37 3.3.5 变截面刚架构件的稳定计算.......................................................... 38 3.3.6 斜梁计算.......................................................................................... 46 3.3.7 局部稳定验算.................................................................................. 47 3.3.8 结构变形控制.................................................................................. 48 3.4 其他截面类型的构件................................................................................ 48 3.4.1 钢管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截面的计算.............................. 48 3.4.2 玻璃幕墙铝合金型材的验算.......................................................... 48 3.4.3 混凝土双肢柱的计算...................................................................... 48 3.4.4 波形腹板截面设计.......................................................................... 49 第四章 节点设计技术条件 ................................................................................... 51 4.1 连接计算基本规定 ..................................................................................... 51 4.1.1 抗震设计调整.................................................................................. 51 4.1.2 基本连接设计假定.......................................................................... 51 4.1.3 基本连接验算.................................................................................. 52 4.1.3.1 焊接连接....................................................................................... 52 4.1.3.2 螺栓连接....................................................................................... 53 4.1.3.3 锚栓连接....................................................................................... 55 4.1.3.4 连接板强度................................................................................... 55 4.1.3.5 柱脚底板厚度............................................................................... 55 4.2 连接节点设计 ................................................................................................ 57 4.2.1 梁柱交接节点域.............................................................................. 58 4.2.2 梁柱连接.......................................................................................... 59 4.2.3 主次梁连接...................................................................................... 69 4.2.4 梁梁拼接连接.................................................................................. 71 4.2.5 柱拼接连接...................................................................................... 76 4.2.6 柱脚连接.......................................................................................... 76 4.2.7 支撑连接.......................................................................................... 90 4.2.8 门式刚架连接.................................................................................. 91 4.2.9 桁架、支架节点连接...................................................................... 95 4.2.10 管桁架节点连接.............................................................................. 97 第五章 三维建模二维计算技术条件 ................................................................. 102 5.1 概述 ......................................................................................................... 102 5.2 技术条件说明 ......................................................................................... 102 5.2.1 导荷节点........................................................................................ 102 5.2.2 横向立面的荷载............................................................................ 103 5.2.3 纵向立面的受荷范围.................................................................... 104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摘要:本文介绍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限于篇幅,主要介绍零件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和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零件结构设计要求措施正文:一、功能使用要求设计机械或零件必须首先满足其功能和使用要求。
机械的功能要求,如运动范围和形式要求、速度大小和载荷传递都是由具体的零件来实现的。
除传动要求外,机械零件还需要有承载、固定、链接等功能;零件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精度、耐磨性及防腐等使用要求。
1、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为了使机械零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要求。
对于重要的零件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静强度的计算指危险截面拉压、剪切、弯曲和扭剪应力的计算;静刚度的计算指相对载荷或应力下的变形计算。
两者均与零件的材料、受力和结构尺寸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的总体方案使零件的受力合理,特别是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使它所受的应力和产生的变形较小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其工作能力的要求。
合理的计算有助于选择最佳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零件在加工、装拆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1)通过结构设计提高静强度和刚度的措施1)改变受力a)改变受力情况,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b)载荷分担将一个零件所受的载荷分给几个零件承受,以减少每个零件的受力。
c)载荷均布: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改善零件的受力;采用挠性均载元件;提高加工精度。
d)其他的载荷抵消或转化措施,采取措施使外载荷全部或部分地相互抵消,有化外力为内力、用拉伸代替弯曲等。
2)改变截面a)采用合理的断面形状,在零件材料和受力一定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结构设计,如增大截面积,增大抗弯、抗扭截面系数来提高其强度。
b)用肋或隔板,采用加强肋或隔板科提高零件、特别是机架零件的刚度3)利用附加结构措施改变材料内应力状态,通过加强附加结构措施使受力零件产生弹性强化或塑性强化来提高强度。
塑性强化又称过载强化,采用塑性强化的结构都是受不均匀应力的零件。
钢结构设计软件3D3S技术条件-新老抗震规范构件设计校核结果对比

变截面梁的强柱 弱梁暂为考虑。 增加抗震等级系 数以确定η 。
4
8.3.1
框架柱的长细比: 一级不应大于 60 235 / f ay , 二级不应大于 80 235 / f ay , 8.3.1 三级不应大于100 235 / f ay , 四级时不应大于 120 235 / f ay 。
1.不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 比,6~8度时不应大于 120 235 / f ay , 100 235 / f ay 。 9度时不应大于 增加抗震等级系 2.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 应符合表8.3.1的规定。具体限值为: 数以确定框架柱 的长细比。 ; 9度: 235 / f ay ;8度: 235 / f ay 60 60
8.4.2
中心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和板件 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 表8.4.2-1的限值(表略)。 支撑杆件的板件宽厚比,不应 大于表8.4.2-2规定的限值。 (表8.4.2-1、表8.4.2-2的注: 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 采用其他牌号钢材应乘 以 235 / f ay )
【算例1】分别对此结构按照8度设防(抗震等级三级)和7度设防(抗震等 级四级)两种情况进行比较。
设计结果对比 序号 构件号 GB50011-2010 设计结果 条文 分为8度设防(抗震等级三级) 1 2 3 4 柱4 柱4 柱4 支撑74 支撑74 2轴稳定0.692 3轴稳定0.704 长细比限值82.53 腹板宽厚比限值31.36 腹板宽厚比限值27.00 支撑长细比限值120 5.4.2 8.3.1 8.3.2 8.4.1 2轴稳定0.649 3轴稳定0.661 长细比限值99.04 腹板宽厚比限值33.01 腹板宽厚比限值57.20 支撑长细比限值150 2001抗 规5.4.2 5.4.3-2 5.4.2-2 5.4.2-2 GB50017-2003 设计结果 条文
最新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内部参考资料)一、结构选型及竖向要求:1、经济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六度区)含钢量经济指标由少到大排列顺序为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筒中筒及采用两种以上复杂结构。
2、功能及层数:(针对六度区)1)八层以下(八层必须采用页岩实心砖,其它可以采用页岩多孔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等节能材料)。
住宅、宿舍宜首先考虑砌体结构(部分地区不允许用砌体结构,如烟台地区),以下几种情况要改变结构形式。
A、如果平面上、下墙体不对齐、上部楼层推台较多、单元墙体较少需要加部分柱子、别墅、花园洋房等,一般情况下就要考虑改为异型柱框架结构或普通框架结构。
B、如果下部一至二层为大空间(如下部为商业网点、幼儿园、会所、办公、车库等),要考虑采用底框或框架结构(含异型柱框架结)。
当采用底框时,柱子布置就较多、较密(上部砌体结构要求少于1/3墙体落在转换次梁上),有可能影响建筑功能,一般要求尽量不采用底框结构。
如果甲方要求底部大空间柱网尺寸较大不满足底框的一些要求,则需要考虑改变上部结构形式,上部结构宜采用160厚的剪力墙结构即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如果上部结构采用短肢墙,则墙厚为200,且配筋率较多;如果上部结构采用异型柱,则异型柱肢厚为200,且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框架结构层数不应超过6层及21米左右,框剪结构层数不应超过10层,层数包含转换层,带转换层的异型柱抗震更加不利)。
C、如果砌体层高超过3.6米或底框层高超过4.5米,要考虑采用框架结构(含异型柱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缺点是室内凸柱露梁,不利于户型布置。
D、如果一层为独立小车库(可能去掉部分外纵墙,横墙基本落地,属于砌体结构),外纵墙保留墙垛至少为1000(有的说法为800)且要大致保证有三道纵墙上下贯通,因此,一部分大房间可以做小车库,其它小房间不宜做车库,此方案要慎用;2)九层及九层以上住宅宜首先考虑剪力墙结构而不是短肢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如果下部几层(大空间层数≤规范要求)为大空间(如下部为商业网点、幼儿园、会所、办公、车库等),要考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筑面积:平面尺寸总建筑面积标准层建筑高度:总高度最高部高度层高:标准层层高底层层高顶层层高层数:周围建筑:本建筑四周距本建筑分别为:北边南边西边东边二、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6)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7)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2.地质勘察报告三、荷载取值3.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等系数取值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四、结构总体布置1.平面、立面布置2.柱网布置、剪力墙布置3.变形缝设置五、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1.柱2.梁3.楼盖、屋盖4.剪力墙5.墙体围护墙、楼梯间墙、电梯间墙、地下部分墙体、隔墙、女儿墙六、基础1.基础形式2.基础埋深3.地基处理方式七、材料八、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1.手算: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即沿结构纵横两主轴方向,按平面抗侧力结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2.电算:(1) 软件名称:(2) 版本:(3) 编制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筑面积:平面尺寸总建筑面积标准层
建筑高度:总高度最高部高度
层高:标准层层高底层层高顶层层高
层数:
周围建筑:本建筑四周距本建筑分别为:北边南边西边东边
二、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
(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2006
(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
(3)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23-2004)
(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6)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7)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79-2002 J 220-2002)
2.地质勘察报告
三、荷载取值
3.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等系数取值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四、结构总体布置
1.平面、立面布置
2.柱网布置、剪力墙布置
3.变形缝设置
五、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选择及截面尺寸
1.柱
2.梁
3.楼盖、屋盖
4.剪力墙
5.墙体
围护墙、楼梯间墙、电梯间墙、地下部分墙体、隔墙、女儿墙六、基础
1.基础形式
2.基础埋深
3.地基处理方式
七、材料
八、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
1.手算:
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即沿结构纵横两主轴方向,按平面抗侧力结构计算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2.电算:
(1) 软件名称:
(2) 版本:
(3) 编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