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_张福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1期总第259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11,
2015Serial No.259
收稿日期:2015-09-24
作者简介:张福友,呼伦贝尔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
张福友
(呼伦贝尔学院学生处,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有关部门和管理者对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意义的认识,使从业人员能正确认识精准识别的难度,提高精准资助方式,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发力”,把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关键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精准识别;资助育人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5)11-0078-03
一、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与代表们商议扶贫大计,他指出:“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强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一个明确的结点,昭示我们国家领导人对脱贫工作的极大关注和担当的决
心。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其中对精准资助的要求尤其高屋建瓴:“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
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李克强总理在调结构、稳增长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也多次提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的施政理念。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办、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
残联等部委联合研究制定了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目标任务,为落实国家帮扶政策指明了方向,
划定了时间进度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整体资助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应该也必须走在前头,在完成国家基本资助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有一些创新,有一些不同于社会救助的新举措。我们面
临的“2020年脱贫”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高校面对的资助
对象也不同于普通的社会救助,高校资助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致贫原因不是本人,而是家庭,更明确地说是家长;资助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的希望。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不能也不应该停留在救助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经济困难,培养他们养成勤俭、
勤奋、自信、自立、自强品质,最终成为敢于担当也能担当的有为之人。
二、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关键是精准识别《方案》中就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了建设单位,确定了标准规范,整合了信息点位,划定了完成结点,规定了各层级的职责、任务和必备条件。为精准资助提供了基础手段,丰富了确定是否贫困的依据内容,为高校学生的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校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如何认定是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以来是困扰高校资助工作队伍的大难题。从资助对象看,我们称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就
明确了“家庭”这一看似副主体在认定过程中的重要位置。高校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介绍去揣测,通过学生的日常消费去观摩判断,至于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很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高校学生不像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家庭住址相对集中,距离也比较近。而高校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的来自海外,其家庭
居住地分散,
高校无法全部实地走访,根本无法全部取得申请资助学生家庭的直观认识。虽然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
要求高校对申请资助和获得资助的学生家庭进行实地核查,但是按照文件实际资助的人数,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全部进行走访核查。既然不能全部核查,那么必然导致部分原始
材料失真、失准。
学生从入校到毕业,要经历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变化,其家庭条件也要随之变化。有的家庭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可能经济状况比较窘迫,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改革逐步推进,临近毕业之际可能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反,有的学生入学的时候家庭可能比较富裕,其上学期间可能偶遇变故,家庭经济状况可能急转直下,变得“穷困潦倒”。所以用一成不变的材料来认定可变的动态家庭是不科学、不务实的。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困的标准也不一致。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其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可能是低保户,但是同样的条件拿到偏远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可能要算是中等户,甚至是富裕户。而不管是来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还是来自偏远落后“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他们都在同一地区生活(学校所在地),他们的消费水准是一样的。面对同样的材料也要根据其家庭的大背景不同而有所侧重。
《方案》中不但规划了应用软件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更重要的是规划了信息采集流程、采集内容、采集标准、任务分解等切合实际的运行要件。有了这样一个信息系统,高校就可以共享其中的信息内容,为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提供便捷的手段、可靠的素材,高校也省去了走访的舟车劳顿之苦。
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申请资助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遵章守纪情况、学业情况、其他综合表现,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体系,从而确定不同层级、不同程度的认定结果。
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省一级的学生资助动态管理系统,并根据资助对象接受其他资助的实际情况实行动态调整,不搞站桩和轮流坐庄。
高校需要整合这些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统筹分析,建立自身的资助标准,科学分类,合理布局,为精准资助打下可信、可靠的认定基础。
三、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资助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2007年开始,国家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资助项目和额度有了质的飞跃。目前,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国家资助项目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免费师范生、就业补助等诸多项目。这些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给”的层面。
不可否认,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是培养新时代的乞丐。我们不能“一给了之”,不能无意间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陋习,也不能让他们有制度疏漏而获得资助的窃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而要“精准滴灌”,“出实招,见真效”。
实际上,目前的国家资助项目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还有有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精神是激励那些家庭经济困难、表现良好、学业优秀的学生,每年逐级下达分配指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如何把握?是按照在校生的40%,还是更高或者更低?或者按照所有已经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如果是按照低标准给出这些资助资金能不能让学生有种“沾沾自喜”的心理。这时候就要考虑在完善制度上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比例,加入附加条件,对学习成绩或综合测评成绩有所限定,诸如要求申请者做一些公益服务等,使之在得到资助的同时既有荣誉也有责任。
再比如国家助学金。现在大都是按照指标分档评定,一般不做什么限定,按程序申请、评议、初审、公示、发放,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思考是不是缺少耐人品评的味道?可以考虑将国家助学金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必助资金,另一部分是可调资金。必助资金和可调资金的比例随高校的层级不同有所不同,对于“985”、“211”等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可调资金比例要高一些,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可调资金比例要低一些。必助资金的评定和发放基本按照现行的国家助学金评定发放办法执行,对于可调资金要通过申请申报课题、征集论文、公益服务、参与学校管理服务等多种“有偿”方式进行资助,基本把握“按劳取酬”的方式进行资助。对于必助资金获取人除非是残疾、疾病,可以自始至终“无偿”获助,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要在获得资助之前有所付出,使之养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习惯。
四、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实施的要件在于精干的队伍
机构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前提,高校资助机构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权利义务直接决定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同样也决定资助工作质量。虽然从2004年起,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成立由学校一位领导分管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但是实际情况离所要求的相去甚远,多数机构要么挂靠在学生处等部门下,要么只是一个科级建制,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也没有明确的定位。这样,从业人员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政策的掌握不够连贯,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学生研究不够,平日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无暇、无心顾及长远发展问题。
只有在健全稳定的资助机构基础上,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通过准入机制的遴选、实际工作的考核建立一支优秀的资助工作队伍。健全的资助机构,能稳定工作队伍,完善资助工作机制,使每个人能看到发展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有平日的工作积累和发现问题的主动性,才能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才会有人去研究问题,提升工作质量,把资助工作做得精益求精。
97
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