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危机的原因和教训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英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总结:
1. 1944年至1971年:英镑的国际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到巩固,英国的货币政策依赖于黄金外汇储备。
然而,在1960年代末期,由于英国的经济困境和持续的贸易逆差,英镑开始面临压力。
2. 1971年至1990年:由于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率,英镑在这一时期大幅贬值。
1976年,英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贷款,以应对金融危机。
在1980年代初,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以控制通胀并稳定英镑汇率。
3. 1990年至2007年:英镑在这一时期趋于稳定,并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四事件中表现出色。
英国政府的财政纪律和通货紧缩政策有助于提振英镑的价值。
4. 2008年至今:英镑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严重冲击,并迅速贬值。
此后,英镑经历了一系列波动,其中最著名的是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英镑的大幅贬值。
英国脱欧对英镑汇率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目前,英镑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地位相对较弱,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表现、政治不确定性和货币政策等。
未来英镑的发展趋势仍然不确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英国政府的脱欧协议和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将成为决定英镑汇率的重要因素。
此外,全球经济的发
展、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可能对英镑造成影响。
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案例
本案例是由案例中心研究助理沈梅华在杨思群教授指导下开发完成的。
本案例仅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不表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判。
本案例版权归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所有,如订阅或申请使用本案例请致电8610—62789786,或访问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主页: 。
未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方式复制、传播、使用本案例或者案例正文中的任何部分。
杨思群 沈梅华 案例编号:2014-10-16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1992年8月26日上午,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 Lamont )出现在财政大楼前的阶梯上,他身着深色西服面对电视摄像镜头,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不会使英镑贬值,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
我们绝对地支持欧洲货币体系。
”话音刚落,成群的记者高举话筒蜂拥而上,面对记者的提问,拉蒙特一概置之不理,只补充了一句“我们正在采取行动。
”便匆匆离开……拉蒙特此举无疑是为了稳定人心,而记者与心理专家却从他的肢体语言中捕捉与解读出了深藏在他内心的不安。
为《每日邮报》做录像分析的一位专家说:“这个人内心十分不安,大部分人一分钟眨眼六到八次,但拉蒙特在45秒里眨了64次。
”①……这一幕发生在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前夕,为什么拉蒙特要强调英国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这与接下来的欧洲货币危机有何联系?欧洲货币危机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这还要从欧洲一体化说起。
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
早在中世纪,就曾有思想家憧憬通过基督教统一欧洲。
然而,一直到近代欧洲史上,除了交替出现列强逐鹿,战胜国试图统治战败国和弱小国的局部短暂“统一”之外,欧洲长期处于因民族利益冲突而导致的不断的纷争之中。
争夺霸权以及利益的直接对立,使得欧洲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在经历了两次大战炮火的洗礼之后,欧洲各国终于认识到,通过武力谋求民族与国家利益、通过武力“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
战争期间出现的欧洲联邦主义思潮和战后欧洲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促使西欧国家开始认真思考用和平手段统一欧洲的途径。
英镑汇率趋势
英镑汇率趋势英镑汇率是国际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它直接影响到英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贸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镑汇率经历了许多波动,其趋势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英国经济相对较强劲,英镑的汇率相对较高。
然而,由于石油危机和经济不稳定,英国经济陷入了困境,导致英镑开始下跌。
在1976年,英镑汇率大幅下跌,英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援助。
到了198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其中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和推进自由市场经济等。
这些改革措施重振了英国经济,提高了英镑汇率。
在1980年代中期,英镑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点。
然而,1990年代初,英国经济再次陷入了困境。
这一次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金融机构的破产。
为了维持经济稳定,英国政府被迫将利率提高到历史高点,这导致了英镑汇率的进一步下跌。
到了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英镑汇率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波动。
由于英国政府无法维持英镑的汇率,英国央行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ERM),导致英镑大幅贬值。
这一事件对英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进入21世纪,英镑汇率随着英国脱欧投票的举行而再次受到影响。
在2016年的公投前后,英镑汇率出现了大幅下跌。
投资者担心脱欧可能会对英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他们纷纷抛售英镑。
尽管投票结果是英国脱欧,但英镑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英镑汇率波动的原因往往与经济和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英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等因素都会对英镑汇率产生影响。
此外,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英镑汇率。
总之,英镑汇率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波动和变化,其趋势也是不断变化的。
通过了解英镑汇率的过去趋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经济的表现和国际贸易的变化。
回顾1931年英镑贬值
回顾历史,总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现在,我们从今日起推出世界货币史启示录系列报道。
回顾世界货币史上曾经发生的重要故事,无疑将给我们诸多启发。
尽管当下的现状和货币史上的具体格局远非类似,也未必有一定的可比性。
但这一段段历史于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果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储备币种大幅度贬值,会给该储备国带来什么影响?一战后有众多国家将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然而1929年爆发的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以及将货币贬值的办法,英镑在1931年也未能幸免,这给储备英镑的国家带来了巨额损失,时任荷兰央行行长终因此自杀。
再度回味这一史实,对我们看清当前的货币格局具有些许意义,尤其是中国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已经近在咫尺。
1918年一战结束之后,英国一直追求保持英镑的金平价,以寻求摆脱财政危机的出路。
1925年时任英财政部部长的丘吉尔恢复了英镑与黄金的金平价。
20世纪20年代,世界经济也正是围绕着固定汇率机制重建,正因此很多国家改变了一战以前的惯例,将国家储备的储备形式从黄金转变为外汇,而英镑则是重要的储备货币。
然而1929年始自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经济危机在1930年初蔓延到英国,工农商业的萎缩直接导致英国1932年失业率上升到25.5%。
经济危机还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也就是说1931年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猛烈震荡。
1931年初开始,黄金从英国滚滚外流,前3个月净外流黄金达700万英镑,7到9月更达到3400万英镑,英国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远远难抵在伦敦的外国资产。
英镑与黄金的挂钩关系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储备英镑的外国央行询问英格兰银行,是否在考虑改变其英镑汇率挂钩黄金的立场,而英国的回答当然是无意放弃英镑与黄金的联系。
英镑危机的原因和教训
一.背景欧洲货币体系于1978年12月5日由欧洲理事会决定创建,1979年3月13日正式成立,其实质是一个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
它的运行机制有二个基本要素:一是货币蓝子——欧洲货币单位(ECU);二是格子体系——汇率制度。
欧洲货币单位是当时欧共体12个成员国货币共同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各成员国货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是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确定双边固定汇率。
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之为格子体系,或平价网。
1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ERM),然而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强势货币联结在了一起。
二.原因简而言之,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英国经济衰退,但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货币被高估,再加之德国为抑制通胀而加息,英国更加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汇率,从而给了索罗斯等投机的机会。
具体如下。
1992年2月17日,欧洲共同体十二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个条约至今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公民福利等多方面内容,但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规定是其中的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
条约规定,欧共体(不久改称欧洲联盟)各国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强化当时已经存在的“欧洲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个阶段是建立“欧洲货币机构”,负责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欧洲中央银行”,为欧盟各国制订统一的货币政策。
如果以上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欧元将成为能够与美元相提并论的超级货币,欧盟十二国的资本市场将实现无缝接轨,资本流通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这非常有利于欧洲金融业的发展。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简介及五大原因分析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年9月开始,欧洲货币体系出现风险,汇率机制出现严重动荡,最后爆发了一场重大的货币危机。
这场严重的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以及最后的平息都有其历史背景,但作为生动的货币风险案例,欧洲货币体系风险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一、危机概述1992年,德国马克超常坚挺,而英镑和意大利里拉等其它货币对马克汇率则一路下滑,跌入低谷。
1992年9月8日,欧洲货币市场出现爆发动荡的最初信号,在强大的货币投机压力下,芬兰马克宣布与欧洲货币单位脱钩。
之后里拉跌破1马克兑765.40里拉的汇率机制规定的浮动下限,不得不于该月13日宣布对马克贬值7%。
14日,德国央行在其它欧共体国家的强烈要求下,将官方贴现率从8.75%降到8.25%,抵押贷款利率从9.75%降至9.5%,但“抢救”无效,该月16日伦敦市场开始后,英镑兑马克汇率又跌破欧洲汇率机制规定的底线1:2.778。
,为扭转英镑颓势,英格兰银行当天两度提高基础贷款利率,从10%提至15%,在未能奏效后,英国财相拉蒙特又于当晚收回提高利率的成命,并宣布英镑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任由英镑贬值,改天后被称为黑色星期三。
9月17日,意大利步其后尘,宣布里拉退出汇率机制,而西班牙也宣布比塞塔贬值5%。
但这一连串举措并未阻止英镑、里拉下跌的势头,此外,法国法朗、丹麦克朗和爱尔兰镑也相继跌至汇率机制规定的浮动下限。
由此,欧洲货币体系和经货联盟进程都到了紧要关头,幸而9月20日法国公民投票以微弱优势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欧共体各国稍稍松了一口气,否则,不仅仅是欧洲货币体系,就是整个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进程都可能有“流产”的危险。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欧洲货币体系出现如此剧烈动荡,其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内外部因素来看,造成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有:1.刺激经济复苏的目标与欧洲联合建设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西欧大多数国家经济自1990年下半年始增长速度明显下跌,1991年进入低谷。
国际金融——92年欧洲货币危机
93年欧洲货币危机
一、危机概述
1992年下半年,芬兰经济困难加重,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 已不足以支持芬兰马克的汇率,处于十分疲软的地位。芬兰政府 于9月8日被迫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实行自由浮动,实 际是芬兰马克贬值。 9月11至12 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抛售意大利里拉、抢购德 国马克的风潮,成为这次货币危机的第一次高峰。里拉汇价直线 下泻,很快冲破欧洲货币体系所规定的浮动下限。同时,英磅汇 率也不断下跌,接近了浮动下限。为了挽救里拉,意大利中央银 行大规模干预市场,抛出了上百亿德国马克来收购里拉。德国中 央银行也大力协助。但是,投机势头已成,仍然难以抵制投机风 潮的进一步蔓延。15日,抛售风席英伦,成为这次危机的第二次 高峰。英磅汇价一路狂跌,仅略高于规定的浮动下限1:2.778。已 经贬值的里拉则再次跌到规定的下限以下,同时,法国法郎、西 班牙比塞塔等也开始下跌。 16日晨,英国政府两次宣布提高利率。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 率,在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各国中央银行也联合行动,注入大 量资金支持英磅,但仍未能制止住英磅的跌风。一天之内,英磅 再度剧烈贬值。 17日,英磅、里拉等疲软货币才趋向平稳,刮了一周之久的 抛售风潮才逐步平缓下来。20日,货币危机由此才告一段落。
三、危机教训
很大程度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 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再其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 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的本国 经济发展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 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
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 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转机制的迫切性, 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 场风暴骤起,才宣布降低贴现率,但这只能给外 汇市场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 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 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
欧洲货币形成及发展状况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原因1、英镑危机是欧洲美元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1957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导致英镑危机,于是英国的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转向经营美元业务,吸引美元存款并向海外发放贷款。
从而造就了一个在伦敦大规模经营美元存款和放款业务的境外美元资金市场。
2、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和相应的国内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的国际收支开始出现持续性赤字,促使美元大量外流,为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大量的美元外流,迫使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国内资本外流。
3、西欧国家取消外汇管制扩大了欧洲市场20世纪6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先后放弃了外汇管制。
资金自由流动使欧洲货币交易不断繁荣。
4、跨国公司的迅速兴起,要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融资5、石油美元为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注入了资金两次石油危机是石油输出国获得巨额石油美元。
这些石油美元成为欧洲美元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
6、冷战的结果目前发展状况:1.管制较松这个市场的货币当局,对银行及金融机构从事境外货币的吸存贷放,一般管制都很松。
2.调拨方便欧洲货币市场,特别是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境外货币市场,银行机构林立,业务经验丰富,融资类型多样,电讯联系发达,银行网遍布世界各地,资金调拨非常方便。
由这个市场取得资金融通后,极容易调成各种所需货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资金调拨世界各地。
3.税费负担少市场税赋较轻,银行机构各种服务费平均较低,从而降低了融资者的成本负担。
4.可选货币多样欧洲货币市场所提供的资金不仅限于市场所在国货币,而几乎包括所有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从而为借款人选择借取的货币提供了方便条件。
5.资金来源广泛欧洲货币市场打破了资金供应者仅限于市场所在国的传统界限,从而使非市场所在国的资金拥有者也能在该市场上进行资金贷放。
与此同时,借款人也不受国籍限制。
1992年英镑危机
低点。
民调显示,英国保守党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伦的“脱欧公投” 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 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意图 在欧盟内分得更大一杯羹。。
英国脱欧的影响
对英国:
英国退出欧盟,英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主席拉加德5月13日表示,英国脱欧对英国经济将会是一个 “糟糕到极点”的选择。该组织6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如果英国选择离开欧盟,对于英国经济前景的影响将会是负面且巨 大的。极端情况下,英国2019年的经济增速相对于留在欧盟而言的, 可能会放缓1.5%-5.5%的水平。
债务积累的速度,而不是从根本上阻止它。
目前,受英国脱欧公投的负面影响,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历史性的低谷,甚至 一度跌为负值;德国主要股指达克斯指数也在近期一路下跌。
对欧盟以外国家及地区有何影响? 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英国脱欧公投产生外溢效应,给全球政治经济增添了不
确定因素。在政治方面,加大民粹主义担忧,加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市场担心英国之后, 还有德国退欧公投和苏格兰独立公投,以致最后欧洲彻底解体。在经济方面,令其他国家 在制定本国经济和货币政策时多了一分顾忌和疑虑。俄罗斯、韩国央行先后降息,这既是 刺激国内经济之举,也是防范英国公投等外部风险之策。
自2013年开始启动TTIP谈判,为了在奥巴马任期内达成一致,美欧将在夏休之前增加两轮 额外的谈判。
脱欧公投
脱欧公投与英国民众日益浓厚的疑欧、退欧情绪相对应,欧盟其他 国家民众对英国的“不可靠”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 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
英镑汇率的规律
英镑汇率的规律
英镑汇率的波动一直是全球投资者和交易者关注的焦点。
虽然无法精确预测英
镑的走势,但可以通过一些趋势和因素来了解其规律。
首先,英镑汇率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国家经济数据、利率变动和政府政策
都会对英镑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如果英国经济表现强劲,投资者可能会购买英镑,从而使其走强;相反,如果经济数据不佳,英镑可能会贬值。
其次,政治因素也对英镑汇率产生影响。
例如,脱欧谈判期间,英镑经历了剧
烈波动。
政治不确定性往往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导致投资者对英镑的信心下降。
此外,全球市场动态和风险偏好也会影响英镑的走势。
如果全球市场风险情绪
增强,投资者可能会寻求避险资产,从而推动英镑升值。
另一方面,如果全球经济放缓或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者可能会转向较安全的货币,导致英镑贬值。
技术指标和市场预期也对英镑汇率产生影响。
投资者和交易者会参考图表模式、移动平均线和其他技术指标来预测趋势和买卖点。
此外,市场预期也会对英镑汇率造成影响,因为任何与预期偏离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剧烈反应。
总而言之,英镑汇率的规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经济基本面、政
治动态、全球市场情绪、技术指标和市场预期都在英镑汇率的波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投资者来说,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并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英镑汇率的波动。
英镑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英镑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英镑危机启示录:在大国综合博弈中,金融领域也是重要的战场,虽然你看不硝烟,但其惨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其他类型的掰手腕。
任何一个故事都讲究背景,就像每一个主角都应该有一个曲折离奇的身世一样,每一出危机的背后,如果你去仔细翻翻,都能找到深刻的原因。
而当我们谈及英镑危机的时候,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先从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落笔,更为恰当的做法是从永恒的命题入手:任何有抱负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野望:将地球村最漂亮的皇冠---储备货币---纳入囊中。
话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一句话概括布雷顿森体系:美元是唯一的核心货币。
其他所有国家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只和上帝才能发行的黄金挂钩)。
这是自1945年以来,美元地位第一次遭受冲击。
如日中天的德国、日本等后起之秀凑在一块儿嘀咕: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
既然美国相对实力衰退,旧货币体系已经彻底垮塌,新体系里最好我们每人都能分一杯羹。
考虑到美元的强大,后起之秀们很明智地选择了两大策略:国际上亚欧联手,猛推国际货币篮子来取代美元。
地区上各自提出一体化设想,通过区域货币和经济一体化来增强自身实力。
于是乎,SPDR应运而生。
这东西的本质其实就一句话,别搞美元一家独大,国际货币最好用货币篮子,我们几个比较牛的国家都在里面,当然,考虑到各国相对实力会有变化,篮子权重可以调整。
咱们争取以后不用单一货币,尽量用货币篮子SPDR好不好?结果大家都知道的,SPDR在和石油美元的竞争中,败北。
于是乎,欧洲货币体系(EMS)诞生。
这东西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将小舢板们用铁索链接,增强抗风浪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主要欧洲国家的货币都盯住ECU,ECU 是什么东西呢?又是一个货币篮子。
1979年诞生的时候包括8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1989年西班牙加入,1990年英国宣布加入从而扩大至10个国家。
92英镑危机和欧洲货币体系发展与去向
92英镑危机和欧洲货币体系发展与去向1992年英镑危机迫使英国完全推出欧洲汇率机制,后来的欧债危机也显得欧元区岌岌可危,我们组便试着探寻这些危机背后的联系与基本原因,再根据这些原因结合现状推论出欧洲货币体系的去向。
英镑危机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欧债危机的原因。
欧债危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
就外部原因而言,首先为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其次是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内部原因则可分为四点: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二是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三是刚性的福利社会制度。
四是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
但无论英镑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表面原因是什么,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
在这样的根本原因的作用下,欧洲货币体系的去向要么在不断拉大的国家经济体系中走向解体,要么走向深度财政联合,刺激欧元区边缘国家经济发展,进而巩固欧洲整体竞争力。
为了探求欧洲货币体系的去向,我们准备从下列基本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欧元区的构成。
欧元区由12个国家组成,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芬兰,葡萄牙,爱尔兰,卢森堡和希腊。
纵观这些成员国,其经济状况成参差不齐,外围成员国的经济滞后情况目前仍然没有任何改善。
在这种分崩离析的经济基础下,上层建筑欧元区要想走得长远不会太乐观。
二,欧洲中央银行。
其负责欧元区的金融及货币政策。
但欧洲中央银行有自主性不足及目标不均衡的两方面缺陷。
欧洲中央银行民主程度不高,其决策过程如黑箱作业,而因为缺乏应有的监管,所以其最终政策有侵犯人权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可能性。
欧洲中央银行所定下的目标并不合理,欧洲中央银行以利率机制来控制通胀率,但却不为失业率及货币汇率设定调控政策,这使得部份人感到这样的经济政策并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各项经济及民生的问题。
英国破产的历史背景和教训是什么
英国破产的历史背景和教训是什么在探讨英国破产的历史背景和教训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破产”这个概念。
破产,简单来说,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无法偿还债务,导致其资产被清算或重组以偿还债权人。
而当我们将这个概念应用到一个国家时,情况则变得更为复杂和深远。
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其经济发展历程中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和危机,导致了部分时期的“破产”状况或者濒临破产的边缘。
从历史背景来看,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逐渐开始工业化进程,英国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和美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方面逐渐超越了英国。
这使得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期间,英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债务急剧增加。
战后,英国面临着重建经济的艰巨任务,但同时又受到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经济衰退的影响。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更是给英国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英国的出口市场大幅萎缩,失业率飙升,国内消费不足,许多企业倒闭,银行系统也面临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让英国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
战争期间的巨额军费开支、物资消耗以及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得英国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战后,英国不仅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还面临着重建国家的巨大压力。
在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导致英国破产或面临破产危机的教训。
首先,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依靠纺织、煤炭等传统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未能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导致传统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优势产业,而必须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发展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其次,忽视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也是一个问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92年英镑危机
Thanks For Watching
1992年英镑危机的起因
92年英镑危机
ABOUT
1992年9月中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生的一场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其 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当时德国经济实力因 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尽管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用马克表示的份额不变, 但由于马克对美元汇率升高,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也不断提高。因为 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成员国商品劳务交往和资本流动的记帐单位,马克价值的变 化或者说德国货币政策不仅能左右德国的宏观经济,而且对欧共体其它成员的宏观 经济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 加,他们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让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就业, 增加产量,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作经济。但当时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财政上出现 了巨额赤字,政府担心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引起习惯于低通膨胀的德国人不满,爆 发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通货膨胀率仅为3.5%的德国非但拒绝上次七国首脑会议 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这样,过高的德国利息 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 跌,这是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
世界正在朝着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现在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所谓政策协调就是要对某些宏观经济政 策进行共同的调整,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的干 预,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 应,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由此, 各国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就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行其是, 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直到1990年代初,金融监管者都没有充 分意识到对冲基金的能量;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 晚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将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 领下,与英国政府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决斗,对英镑造成了重大的 打击。
1992年英国货币危机与固定汇率制度
• 英国宣布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 索罗斯明察1992年9月危机爆发前的各项事
件,并时刻注意英镑的崩溃。
• 索罗斯预见英镑也是脆弱的,在抛空意大
利里拉后赚到的钱让他在英镑方面冒风险 有了一点资金和耐亏的保障。
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弊端
•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无自主性,
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常常需要以牺牲国内经济 为代价。
• 二、固定汇率制下,本国容易受外国经济变化
的影响,国外的通货膨胀容易传递到本国。
• 三、容易引起外汇投机。在固定汇率制下,由
于汇率波动的幅度很小,贬值的幅度一般大于 波动幅度,这导致在一定情况(如国际收支逆 差)下,投机者会沿着一个方向投机,最终可 能迫使本国货币沿着该方向贬值。
1992年 英国货币危机与固 定汇率制度
小组成员:00025036 温静 00025043 • 1992年,世界金融大鳄乔治索罗
斯集中力量狙击英镑,使英格兰银 行——世界第一家银行终于抵挡不 住,尽管耗费了800亿美圆的外汇 储备,也没能支撑住处于跌势的英 镑,造成英镑贬值,退出欧洲货币 体系。
英国货币危机发生的背景
• 一、关于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诞生。 欧洲货币体系是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埃居 (ECU)为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ECU是由各成 员国货币按一定比重构成篮子货币;比重构成 的确定方法是按各成员国连续五年国民生产总 值平均值,欧共体内部贸易中的平均比重等计 算出各自的加权数,使得ECU明显倾向于较强 的货币。每个成员国对ECU都有一个法定中心 汇率。 从本质上讲,欧洲货币体系一直是一种不对称的 制度。
如何看待英国破产的历史教训
如何看待英国破产的历史教训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曾经历过破产的困境,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值得深思的教训。
英国的破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英国过度依赖少数几个产业,如传统制造业和金融业。
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受到冲击时,英国的经济就显得十分脆弱。
例如,在工业革命后期,其他国家迅速发展新兴制造业,而英国未能及时跟上这一趋势,导致其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贸易政策的失误也对英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某些时期,英国采取了过于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限制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这不仅导致了贸易伙伴的反感和报复,也使得本国企业失去了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和合作的机会。
相反,那些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国家则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拉大了与英国的经济差距。
财政政策的不当也是导致英国破产的一个因素。
政府的过度开支、高额的债务以及不合理的税收政策,都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例如,在战争时期,英国为了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不断举债,导致债务规模失控。
而在和平时期,又未能有效地调整财政政策,进行债务的削减和财政的整顿,最终陷入了财政困境。
金融监管的缺失同样不容忽视。
英国的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了监管不足的情况,导致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风险的积聚。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利润,进行了过度的投机和冒险行为,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社会福利制度的过度负担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但如果过于慷慨和缺乏可持续性,就会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包袱。
英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英国破产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启示。
首先,经济发展要注重多元化。
不能过度依赖某几个产业,而应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二战后英镑危机与科伦坡计划的缘起
二战后英镑危机与科伦坡计划的缘起
武乐曼
【期刊名称】《经济社会史评论》
【年(卷),期】2024()1
【摘要】战后初期,英帝国内部自成体系的经济结构与美国的经济战略不合,而英国经济又陷入国际收支逆差的困境,英镑危机频发。
在寻求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英国从英联邦内部展开一系列解决英镑危机的行动。
通过开发殖民地资源以及实行“非美元计划”,将殖民地收入与平衡国际收支挂钩,严格控制英联邦从美元区的进口。
英国连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英联邦国家实施长期的经济技术援助,之后美国和该地区的非英联邦国家也陆续加入进来。
此即科伦坡计划。
各国对英镑的信心开始恢复,英联邦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总页数】16页(P83-97)
【作者】武乐曼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赫鲁晓夫与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缘起
2.科伦坡计划及其对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援助
3.二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共政策的缘起与形成
4.从科伦坡计划到东盟——美国
对战后亚洲经济组织之政策的历史考察5.二战后典型国家政府债务危机特征、治理措施及借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2年狙击英镑事件
1992年狙击英镑事件
事件起因是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EMS)的固定汇率机制(ERM)。
英国于1990年以2.9马克兑换1英镑加入ERM的时候就发生了关于这一水平是否合理的广发争论。
到1992年,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经显示出汇率被高估的负面影响,贸易账户恶化,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
但是,当时正当东、西德统一,德国中央银行看到了通过大幅增长预算赤字为东德进行的融资有可能导致通胀率提高。
为了防止通胀风险,德国中央银行挺高了利率,这使马克变成坚挺的货币。
为了维持盯住马克,其他一些EMS成员国被迫提高利率。
这使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在现行汇率已被高估的情况下,利率也出现了偏高。
由于汇率和经济基本面不一致,英镑过度升值伤害了出口,压抑了消费和投资,而同时利率由处于不可接受的高水平;于是英国的失业率快速增加,经济增长乏力,高利率和汇率高估成了政治上的炸弹。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投机资本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开始对高估的货币群起攻之,英镑与意大利里拉首当其冲。
为了维护政治承若,英国政府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干预汇市。
不料原准备用一周的70亿美元在干预英镑汇率的当天中午就用完了。
一周之后,孤立无援的英格兰银行用尽储备后被迫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放弃盯住马克,回到浮动汇率制。
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
对州
英镑 的兴衰 与现实选择
薛 艳
辽 宁 营 口职 业技 术 学 院
摘 要 :一种货 币的价值通 常与其 国家的命运 息息相 关 ,
英 国曾经称霸全球 , 英镑 为世界 的 中心 货 币, 等 同黄金 , 雄 霸 百年。 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后 , 英国经济实力下降, 美国崛起 。 英
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金本位制度 的崩溃 ,也导致英镑走 向衰 英 国在 它最 强盛 的时期 , 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和贸易 , 决 落。 定全球 的政 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军事版 图 , 作为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 , 英 1 9 1 4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 , 参 战各 国军 费开支猛烈增
货 币的兴衰通 常是一个 国家政 治经济 实力 的集 中体现 ,
镑 的地 位 逐 渐被 美 元 取 代 。 1 9 9 9年 欧元 正 式 流 通 , 作 为 欧 盟
殖 民地 遍及全球 , 成 为“ 日不落帝 国” , 英 国经 济处于最 鼎盛 时期。 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及军事优势影响 , 英 国让德国 、 丹麦 、 瑞典 、 法 国、 意大利 、 荷 兰、 西班牙 、 葡萄牙等 国也先后采 用金 本位制 , 1 9世纪 7 0年代 , 国际金本位 体系基本形成 。英镑成
镑 曾经是世界 的中心货 币, 等同黄金 , 雄霸百年 。 一 战之后 , 随 加 , 纷纷停止 了金币铸造及纸币与黄金 之间的兑换 , 禁止黄金 着英 国经济实力 的下降 , 英镑 逐渐 被美元 取代 , 欧元 的流通又 输 出和输入 , 这就从 根本 上破 环了金本位制赖 以存在 的基础 。 让英镑面临新 的选择 。 1 9 1 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 作为世界金融 中心 及世界霸 英镑 的起源 主的英 国, 在战争中士兵 阵亡 7 5万 , 军 费开支约 1 0 0亿英镑 , 大约公元 7 7 5年左右,英 国的盎格鲁一 萨克逊王朝仿 效 国民财 富损 失三分之 一 , 黄金储备 仅剩 1 . 1 7亿英镑 ( 约 6亿 德 国的 e a s t e r l i n g银币 , 铸造一种 p o u n d s t e r l i n g ( 斯特林 ) 银 币, 美元 ,占全球 9 %) ,只能通过 向美 国举债来 解决财政 困难 。 又称萨克逊镑. 后来称塔镑 。当时把一磅纯银 分铸 成二百四十 1 9 1 9 年3 月英 国正式放弃金本位制 ,后又力 图恢复 , 1 9 2 5年 块银币 , 英镑成为英 国基本货 币单位 。1 英镑等 于 2 O 先令 , l 宣布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即只有达到一定 数量才可用英镑兑 先令等于 2 0便 士。 在流通中主要使用 的是银便 士, 镑和先令通 换黄金 , 但 这时的英 国已无力维持金本位制 , 加 之随后爆 发的 常作为一种计量单位 , 只有在大额交易 时才 使用 。1 4 1 5 年, 英 经济危机 的破 坏性 影响 , 1 9 3 2 年 9月不得不宣布脱离金 汇兑 国商人从法 国引进金衡镑, 开始按照金衡镑 的重 量和成色铸 本位制 。 造银币 。 1 5 2 7 年. 英 国废除塔镑 代之以金衡镑作为金银 的法定 为 了能维 护英镑 的国际地位 , 1 9 3 1 年英 国同英联邦 国家 标准。 ( 加 拿大 除外 ) 组成 了“ 英 镑 集 团” , 后在 1 9 3 9年 改为 “ 英镑 1 6世纪 以后. 英 国从银本位逐渐过渡到金银 复本位 , 日常 区” , 规定 英镑为这些 国家的基本货 币单位 , 各成 员 国货 币须 零 星交易用银计量。 大额的交易用金计量 。1 6 6 3年。 国王查理 与英镑保持固定的汇率 , 对其他货 币的汇率则按英镑对美元 二世批 准制 造“ 基尼 ” 金 币, 一枚 新金 币与 2 0先令银镑 等值。 由 的汇率确定。 英镑 区的国家要把大部分外汇储存在伦敦 , 以供 于市场金银 比价 时高时低 , 一些 商人 以此进 行投机 牟利 。 货 国际清算之用 , 希望能巩 固英 国最后的地位 。二战后 , 英镑开 币流通受到不利的影响。 始逐 步贬值 , 1 9 4 9年 9月 , 英镑贬值 3 0 . 5 %, 英镑兑 美元 汇率 二、 英镑霸权 贬到 2 . 8 0 美元 。1 9 6 7 年1 1 月, 英镑再度贬值 , 兑美元 汇率 降 1 6 9 4年 , 英格 兰银行 开始发行 纸 币英镑 , 但 当时 只是 一 至 2 . 4 0美元 , 英镑 含金量 降为 2 . 1 3 2 8 1克 , 爆 发英镑危 机 , 英 种银行券 , 作为记录黄金 的单位 , 本身没有价值 。 镑区名存实亡 , 1 9 6 8 年“ 巴塞尔协议” 宣 布对英 镑区 国家持有 l 8世纪初 期 , 英 国本 土与欧洲 大陆相 比金 贵银贱 , 英 国 的英 镑储 备给予美元价值担保 , 英镑 区又发展成名存实亡。 白银大量流失 , 无法保证 银币的铸造 流通 , 英 国政府重铸货 币 1 9 7 1年 , 英 国宣布 实行币制 改革 , 改用 1 O进 位制 , 1 英 均 未成功 。 1 7 1 7年 时任皇家 铸币局局 长 的牛顿决 定铸造 金 镑等于 1 0 0便士 ,结束 了使用 近千年的 旧币制 , 7 0年代 以后 币, 将 黄金 价格定为每金衡盎 司 3 英镑 1 7 先令 1 0又 1 / 2 便 英镑进入有管理 的浮动 汇率时代 。 士, 从此英镑按黄金 固定 了价格。 1 8 1 6年 , 英 国通过 “ 金本 位 第一 次世界大 战给美 国带来 了绝佳 的机遇 ,大规模 的战 制度法 案” , 以法律 的形式正式确认 金本位 , 英镑成 为英 国的 争物 质采 购促进 了美 国各行业 的生产 和服务 , 1 9 2 9年 ,美 国 标准货币单位 , 每1 英镑含 7 . 3 2 2 3 8克纯金。 的工业产 量已 占到全球工业总产量 的 4 2 . 2 %,国民收入 较战 工业革命 使英国成为全球工业生产 大国 , 利用工业优 势 。 前增加—倍 , 黄金储备 占全球 4 4 %。 经 济危机虽然令美国经济 英国开始积极推行 自由贸易的政 策 ,建立起 自由主义 的经济 受到重创 , 历 经十年才得 以恢复 , 第二次世 界大战带来 了美元 体系。1 9 世 纪末期 , 英 国的商船与战舰 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 东 山再起 的 良机 , 美 国借助 《 租借法 案》 , 打垮 了英 国的“ 帝 国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
追忆1931年英镑贬值据英国《金融时报》动静称,第一次世界年夜战之后,英国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恢复金本位制。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汇率不变,促进商业和金融的成长,并且是为了找回年夜英帝国旧日的荣光。
早在1918年,一个由Cunliffe爵士牵头的委员会就已经建议,要尽早恢复金本位制。
无奈一场恶战之后,百废待兴,直到1925年,英国才正式回归金本位制。
在确定英镑和黄金之比价的时辰,英国当局几乎想都没想,就把黄金的平价定在了战前的程度。
一最先,看似海不扬波。
到1924年,英国经济已经最先苏醒,制造业的产出跨越了1920年的程度。
尽管棉花、造船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仍在苦苦挣扎,但化学、汽车、电器产物等新兴行业的扩张速度很快。
1925到1929年,英国年均现实增加速度跨越2%,算是交出了一份还算合格的考卷。
1925到1929年间,英国的国际出入总体是经常账户顺差、本钱账户逆差。
假如说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可能要算本钱账户中的“借短贷长”现象。
英国的金融机构年夜量在海外持久贷款,但首要靠短期本钱的流入融资,这意味着,英国存在着“刻日错配”的问题。
遗憾的是,自从回归金本位制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向暗流涌动。
英镑不竭履历着冲击和挑战:先是心脏呈现杂音,然后是心律不齐,最终,到了1931年,忽然呈现了心肌梗死,英镑不得不年夜幅度贬值、退出金本位制。
1926年方才开局的时辰,英国面对的问题是本钱流入。
那时,英国的利率相对较高。
同时,法国几乎处在财务破产的边缘,法国当局不得不乞助于美国摩根集团,法郎急剧贬值、年夜量资金外逃。
但到了1927年,英国就不得不回身面临本钱外流的压力。
1926年5月,英国爆发了年夜罢工,来自煤炭、钢铁、铁路、建筑等行业的600万工人加入了罢工。
此次年夜罢工对英国的制造业带来庞大的冲击,也影响到投资者对伦敦城的决定信念。
就在这时辰,法国还要乘隙拆台。
法国的场面地步在1926年下半年渐趋安静。
到了1927年,法兰西银行突然决议,要把其持有的其它国度的货泉卖失落,增添黄金贮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
欧洲货币体系于1978年12月5日由欧洲理事会决定创建,1979年3月13日正式成立,其实质是一个固定的可调整的汇率制度。
它的运行机制有二个基本要素:一是货币蓝子——欧洲货币单位(ECU);二是格子体系——汇率制度。
欧洲货币单位是当时欧共体12个成员国货币共同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各成员国货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是由他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确定双边固定汇率。
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之为格子体系,或平价网。
1990年英国加人欧洲汇率机制(ERM),然而当时英国的经济并不强劲,加人ERM,就等于把自己和强势货币联结在了一起。
二.原因
简而言之,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英国经济衰退,但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货币被高估,再加之德国为抑制通胀而加息,英国更加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汇率,从而给了索罗斯等投机的机会。
具体如下。
1992年2月17日,欧洲共同体十二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个条约至今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公民福利等多方面内容,但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规定是其中的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
条约规定,欧共体(不久改称欧洲联盟)各国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强化当时已经存在的“欧洲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个阶段是建立“欧洲货币机构”,负责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欧洲中央银行”,为欧盟各国制订统一的货币政策。
如果以上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欧元将成为能够与美元相提并论的超级货币,欧盟十二国的资本市场将实现无缝接轨,资本流通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这非常有利于欧洲金融业的发展。
但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无法改变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所以只能是一个先天不足、命运多舛的条约。
处于经济繁荣顶峰的德国主宰着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保守党执政的英国则陷于衰退的泥潭;南
欧的意大利的经济形势甚至还不如英国。
如上文所述,1990年英国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它的货币必须与马克等欧洲其他国家货币挂钩,在一定范围之内浮动。
如果英镑出现异常的贬值或升值,欧洲各国中央银行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英镑汇率的义务。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自由浮动的回旋余地更加狭小;所以,英国政府已经不可能通过英镑的主动贬值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解救萧条中的英国工业。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后,英镑与马克的汇率是1比2.95,这个数字无疑太高了。
在两德统一之后,由于东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德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趋势,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这又给英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面对德国中央银行的加息,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随德国的步伐,增加英镑利率,以维持英镑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要么筹集足够的资金,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英镑,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
两条路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加息,无疑将给英国低迷的经济加上最后一块无法承受的巨石;如果筹集资金稳定市场,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能向其他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借贷。
一旦稳定市场的努力失败,英国政府必将巨额亏损,负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英国最好的出路是说服德国降低马克利率,减轻英镑的升值压力,或者说服欧洲其他国家,暂时容忍英镑的贬值,等到英国经济复苏之后再让英镑回到正常的汇率浮动区间,可惜这两条路都得不到相关国家的支持。
三.结果
索罗斯无疑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在这次英镑狙击战中,索罗斯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其中的1/3。
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他个人也因为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
四.教训和启示
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
当时德国在其经济
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
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
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
当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德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
世界正在朝着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现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所谓政策协调就是要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共同的调整,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进行联合的干预,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
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
由此,各国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就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各行其是,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
直到1990年代初,金融监管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冲基金的能量;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将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领下,与英国政府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决斗,对英镑造成了重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