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944fa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失业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去年失业率为xx,较上年度增加了x。
此外,城乡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2. 失业人口特征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
大多数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
另外,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也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空缺。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技能过时的困境。
某些行业和职位逐渐自动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失业。
3. 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就业市场上的匹配程度下降,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4. 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紧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使得求职难度增加。
三、应对措施1.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增加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帮助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应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资源,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与匹配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对方的需求和信息。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_对策研究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_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bac6fb7375a417876f8f67.png)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对策研究论文导读::木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主要从理论上回顾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论述,着重分析了我国失业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决建议。
论文关键词:失业问题,理论分析, 对策研究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
然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4年的2.8%上升到2004年的4.2%, 2005年、2006 年、2007年分别为4.2%、4.2%、4.0%。
如何处理经济高增长与失业高增长并存问题对策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木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失业人口问题,未涉及结构性失业人口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失业人口的根源或形成机理不够。
(2)西方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不但从总量上考察了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注意到了结构性问题;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人口现象;既有失业人口一般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对策建议;而且,菲利普斯曲线、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对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等。
但其缺陷在于: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明显。
每一个学派的理论,都只适合于当时的特定背景。
二是失业理论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角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西方各学派失业人口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学家,未能多学科、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失业问题。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cd30214b35eefdc8d33325.png)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根据近些年我过城镇失业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城镇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高学历的人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的。
与我国的人口,体制,结构,素质等方面也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对我过城镇失业人口问题所要采用的办法,我们应该结合我过的经济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制定适合国情的就业政策,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失业问题也必然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压力成为我国未来时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价值规律这个无形的手一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随着停产和破产的企业的出现,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经济活动人口增长国快,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得需要就业的水平低,另一方面我国的分工水平不高,使得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显得不足。
我国的国情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因为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即便出生率降低,却还是会产生大量的人口,人口的净生长率还是会上升。
而且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率更是越来越大。
这会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我国城镇的失业率。
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失衡也是造成失业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的比例比较打,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比较低。
如果以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动已农业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那么生产效率必定有所提高,就会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向。
然而由于我过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化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安排。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9742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7.png)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6046f4a0116c175e0e4831.png)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
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
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使再就业难度加大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二)我国城镇失业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1)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d14aa3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2.png)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失业问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
本文将围绕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1. 就业人口规模与结构我国就业人口规模庞大,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就业人口超过8亿人,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 失业率及群体特征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2,失业人口接近3000万人。
失业率在特定群体中相对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农民工和受过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部分行业遭受冲击,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
二、应对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企业提供税收和金融支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扩大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服务中心和公共职业介绍所的建设,提供职业培训、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2. 优化教育培训(1)调整教育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2)提供职业培训: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大再就业支持:对失业人员提供再培训和再就业的支持,提供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指导,鼓励他们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3. 扩大就业渠道(1)促进农村就业:加大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力度,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城市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1dd6c34b35eefdc9d333b7.png)
城市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失业问题日益凸现。
城市居民失业问题分布极广,同时,我国城市居民失业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城镇化水平高的省区失业问题相对严重些。
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正在下降。
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向老龄化趋势发展,导致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期,最终导致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
总之,解决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势在必行。
本文从总结我国的城市居民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城市居民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失业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进入新一轮的失业高峰期,成为现阶段社会经济最为突出的问题。
劳动力供给过剩和就业需求相对不足使城镇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正在下降。
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向老龄化趋势发展,导致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期,最终导致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
这种矛盾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同时,我国的就业存在着严重的地区间和行业间的不平衡。
劳动力不断从供给压力大的地方流向供给压力小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劳动力不断加速向城镇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
城市居民失业问题将来带更多城市社会问题,所以解决城市居民就业势在必行。
本文从总结我国城市居民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城市居民失业将来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居民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居民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失业人口的涵义及技术指标的选取国际上通常将失业人口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64461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一、引言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4. 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外移和人口流动5. 政策变化和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三、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2. 鼓励创业和发展新兴产业3.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劳动力流动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四、案例分析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失业现状和应对措施2. 吉林省长春市多元化就业的成功经验3. 长沙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做法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案例5. 湖南省打造产业平台促进就业的实践意义五、结论与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城镇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经济专家,深入挖掘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由于城镇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或者处于调整期的地区,往往出现了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
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随着各类互联网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压力,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例如,快递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店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
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城市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技能的不匹配。
有些城市工人的技能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babc48e45c3b3567ec8bd2.png)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
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
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一、关于失业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1、自愿性失业;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
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5498cc9ec3d5bbfd0a745e.png)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89b5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d.png)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引言失业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更是一个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失业人员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失业问题的现状、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
二、失业问题的现状1. 失业人数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失业人数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口一度上升至5400万人左右,失业率超出预期。
尽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失业率出现了暂时的下降,但整体来看,失业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 失业人员的结构多元化失业人员的群体结构越来越多元化,包括因企业倒闭、技术更新、产能过剩等经济原因失业的人员,也有因病、因年龄或其他原因失业的人员。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对失业人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社会保障措施。
三、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1. 失业保险制度建立有一定成果我国自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失业保险制度,20年来,失业保险制度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大提高了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
2. 失业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有待提高尽管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但失业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仍然有待提高。
一方面是待遇标准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3. 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不足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在给予失业人员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的对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对于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不足。
四、存在的问题1. 失业保险制度严重缺乏可持续性由于失业保险基金缺口日益扩大,很多地方基金已经出现了断档的情况,许多失业保险基金难以为失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帮助。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1f0cc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a.png)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我国政府调控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失业者从新就业,提升就业率,不仅关系着失业者自身的利益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不断涌现,解决失业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意识,发展中小型企业,完善就业培训以及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或者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失业,解决,制度ABSTRACT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socialist road face a dilemma. How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reduce 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goal and responsibility. The unemployed from new obtain employment, promote employ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unemployed '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y whether develop healthily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long with China's unemployment is ceaseles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guarantee system, enhance the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unemployed self-employed or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blem.Keywords:Unemployment; Soive; system目录一.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5)(一)失业的定义 (5)(二)失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5)(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思路 (7)二.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5)(一)我国就业人口比例庞大 (5)(二)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的失业不断加剧 (5)(三)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就业的程度 (5)(四)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及失业保险立法不足 (5)三.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一)人力资源的浪费 (5)(二)高失业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5)(三)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5)四.我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及制度的完善 (5)(一)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5)(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控制人口增长 (5)(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5)(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五)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5)五.结论 (14)六.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一)失业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做的定义是: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71851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4.png)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六)、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天成平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86af601eb91a37f1115cd5.png)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城镇失业形式目前比较严峻,导致失业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劳动力总供求失衡、就业结构的失调、经济全球化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等,大量的失业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安置势必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政府宏观政策、劳动力总供给、结构性失业的克服、教育事业的贡献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期望对缓解失业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镇失业就业结构劳动力供给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
然而,全国城镇登一记失业率却呈现出攀升之势,从2003年到2009年登记失业率从2.8%上升到4.3%,2007年与2008年上半年保持了4.2%的水平。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所面临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进而强调了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两个“突出”表明党中央对我国就业矛盾的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之问的协调发展,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
1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除了经济的因素外,还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各种制度安排、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1本文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重新认识,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的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由于水平原因,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失业问题认识和探讨可能比较粗浅,聊表自己对就业问题的一份关注和一份期盼的心情。
希望能够为我国失业问题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在研究城镇失业问题时,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在1995年以前我们使用“待业人员”这一独特的概念界定城镇失业人员,到了199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将“待业人员”这一概念转变成了“失业人员”,从而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失业率的统计指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并逐渐与国际上通用的失业人员概念相接近。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ecac9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9.png)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面对这一形势,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缓解失业压力,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一、失业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其次是劳动力转移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转移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再者,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导致了大量的失业现象,例如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
二、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 促进创业就业。
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开展创业,提供创业培训、贷款支持等政策。
此外,政府还组织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器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2. 扩大就业领域。
政府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就业领域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招聘力度,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
3. 加强职业培训。
政府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失业者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4. 支持农村就业。
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培训等支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5. 拓宽就业渠道。
政府鼓励和支持失业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创业券、创业指导等支持。
同时,加大对就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和透明。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面对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失业压力。
这些措施包括促进创业就业、扩大就业领域、加强职业培训、支持农村就业和拓宽就业渠道等。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e6ff1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c.png)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f613c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0.png)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与之相伴的却是失业现象的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0%以上。
长期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深度研究失业的成因,探索解决失业问题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当全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滑时,失业率会上升。
例如,2020年COVID-19疫情导致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了一定的失业问题。
此外,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影响失业率。
2.社会结构变迁在中国,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减少,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而传统产业对于国民经济仍有着重要的作用,减少就业机会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但是城市就业机会并不足以满足这股人口涌入的就业需求。
因此,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问题。
3.教育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失业人群大部分为年轻人和低技能工人,这是由于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不足所导致的。
一些传统岗位的求职者还停留在手工时代,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此外,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也会导致地区失业率的差异。
二、解决策略1.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扶持并鼓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为目的,从而助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2.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长期之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推广学徒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应该发展全球性的在线教育,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满足更多人群学习的需求。
3.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辅导服务,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784a555acfa1c7aa00cc64.png)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
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特点原因解决对策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
即具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并在积极寻找,而且在劳动部进行登记了的公开失业者;二是下岗职工中的失业者。
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三是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失业者;四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者,指那些由于工作岗位有限或就业愿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学生。
①20XX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95万人。
而20XX年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
然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持续下滑。
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
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表2。
其次,失业人群的年轻化。
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
这些人年龄偏大,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所以,为了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下岗,也可以理解。
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
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
数据显示,20XX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失业现象是各国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减少失业、达到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和人们追求的共同和长远的目标。
在中国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城镇人员下岗分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进一步加强,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首要社会经济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减少失业人口和解决其生活困难的程度,诸如: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开辟就业门路;就业咨询与转岗培训;救济与扶助特困职工……等等方面的政策实施,虽取得一定成效,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但有些对策和措施仍值得深化和改革。
[关键词]城镇;失业率;失业问题;政策建议;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我国目前城镇居民的失业状况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数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即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
显性失业主要是指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绝对数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476万人激增到2001年的862万人,规模上翻了近一翻;相对数上逐年递增,从1994年的2.8%上升到了2001年的3.6%。
但这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因为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失业率,它将我国城镇企业下岗未就业人员和城镇隐性失业人数排除在外,人为地降低了我国的城镇实际失业率,因此,这个数据是不完整的,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考虑到我国城镇企业下岗未就业职工和城镇隐形失业人数(包括政府机关富余人员、产业结构调整的下岗人员、定编定员定岗的冗员和停产、半停产厂矿企业的职工),那么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人数就不再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而应该再加上我国城镇企业下岗未就业职工人数和隐形失业人数,即:城镇实际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我国城镇企业下岗未就业职工人数+城镇隐形失业人数,城镇实际失业率也应相应调整为:城镇实际失业率=城镇实际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员人数×100%。
通过对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调整,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失业率严重偏高,就业相对不足。
(一)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的基本特征1.分布面广。
我国各省、区,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都有失业人口及其贫困人口的存在。
2.区域差异明显。
城镇化水平高的省区,这一问题就相对严重些,而且受东西部城镇化水平和流动人口流向的影响,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征。
另外,发展较早的省区和城市,工业结构往往落后,新兴产业部门较少,失业人口明显多于发展较晚的省区和城市。
3.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
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了一些企业破产、减员,使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多,成为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的主要来源。
4.增加速度快。
随着城镇经济体制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城镇失业和贫困人口继续呈增长趋势。
5.文化技术素质较低。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文化技术素质低的人口与较高素质的人口相比,失业和下岗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6.中高年龄者居多。
在失业人口中,中高年龄人口由于年龄偏大,再就业困难也大得多,往往也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对象。
(二)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分布状全国各地区登记失业率分布差异甚大,西部地区和重工业地区登记失业率过高。
1996年全国这一失业率最高的地区是青海为7.2%,其次是贵州为6.2%,甘肃为5 .5%,宁夏和陕西5.2%,海南4.3%。
失业青年构成登记失业人员的主体。
从年龄分布看,15岁─25岁登记失业人员占登记失业人员总数的62.8%。
3/5的登记失业人员失业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属于长期性为主失业类型。
1996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时间6个月以下人员占总数的40.1%,6个月以上人员占总数的59.9%。
我国不少地区属于长期性为主失业类型,失业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比重过高。
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时间在6个月及以上比重最高地区是天津市,为71 .9%,其次是上海,为70.1%,内蒙古为69.7%,浙江为68.7%,甘肃为68.2%,北京为65.6%,辽宁为64.0%,四川为63.8%,安徽为63.6%。
每个失业者领取失业救济金太低。
据统计, 1996年全国城镇发放失业救济金为13.87亿元,发放失业救济人数为330.8万人,平均每人每月领取失业救济金费用 35元。
其中黑龙江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最多,为62.1万人,人均每月领取失业救济金费最低,只有6.5元。
这反映了中国搞了近50年的社会主义,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失业保险制度是“有名无实”,无法承担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职工一旦失业就等于失去一切。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
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
在城镇登记失业率中,作为分子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非农业户口;(2)在一定年龄内(男性为16~50岁,女性为16~45岁);(3)有劳动能力;(4)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作为分母的城镇劳动人口包括:(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2)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3)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4)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5)城镇失业人员。
(二)失业可能导致的问题1.低估了真实失业程度(1)虽然名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但在统计口径上其并非属地统计而是身份统计,仅包括城镇本地非农户口的失业人员,未包括下岗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中失业人口、城镇外来人口中的失业人员;(2)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把那些到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统计之外(通过媒体、熟人、亲身去企业求职以及网络等方式的也都不计算在内),由于劳动部门登记的只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显然它低估了真实的失业程度。
2.党的阶级基础将会动摇如果目前大批的城镇下岗职工得不到工作和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向非农领域转移的状况得不到缓解,将导致相当数量的工人、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从而将使越来越多的为共和国作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
这不仅会影响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巩固,影响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同时将使党失去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等基本群众,使党的“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大打折扣,最终将导致党的阶级基础的动摇。
3.国家的长治久安将受到影响如果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员陷入生活困境,必然导致劳资矛盾和干群关系的激化,导致国家和社会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大。
据公安部门的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堵截交通、围攻办公大楼、集体上访等职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增长速度惊人,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是老工人、老教师和老干部,每年涉及的人数多达近千万人。
这些人的生活困难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极易被国内外不法分子利用,演变成党和国家的敌对势力。
4.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特困群体的形成,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形象,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还将影响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三、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由国家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1999 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已形成完整体系,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抵御失业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尽快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一)失业保险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失业保险能为失业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
(二)实现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对于保障失业和下岗人员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欧美国家曾经建立过非常慷慨和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比较高的福利待遇。
但过分慷慨的失业保险福利支出也带来了很多弊端,诸如抑制了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影响了经济效率以及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等。
因此,近些年来,即使高福利的欧美发达国家也在探索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和改变,从高福利支出逐渐转向强调实现包括失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主张实行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的积极的福利政策,在失业保险方面就是主张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政府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完全依靠政府财政为失业和下岗人员提供福利支出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更应该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包括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资金的统筹层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调整基金支出结构,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等等。
(三)失业保险能对促进再就业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我国目前的“三条保障线”中,失业保险仅仅是保障失业人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不能满足其他的需要,所以要想生活质量提高,就必须通过再就业,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来实现。
我国失业保险从建立起就把发放失业救济金与促进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和生产自救密切结合起来,避免了失业保险与就业脱节的弊端。
1994年以后,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更加突出了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作用,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四)鼓励非国有企业发展,拓展各种就业机会从中国经济近些年的发展轨迹看,国有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降低,私营和外资企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随着我国政府与市场职能划分越来越清晰,多数产品的生产将通过市场和私营部门解决,政府对市场竞争和生产领域的干预会越来越少,而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会蒸蒸日上,私营和民营企业吸引的劳动力数量也会逐年增加,能为社会提供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
因此政府应为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同时应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新毕业的学生更多地选择到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
同时,还应创造条件鼓励个人自我创业和拓宽就业渠道,除了正规就业方式,即全日制、月工资、固定工等以外,应鼓励个人从事各种非正规就业,即非全日、非固定作息时间、短期的阶段性就业、非固定工作场所等的就业。
此外,根据中国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政府投资的重要方面,可以结合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政府支出扩大与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城镇失业状况对策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着手治理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