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合集下载

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来源脱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其组成部分主要由儒释道三家构成。

其中,儒家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意识,亦是茶文化的主体。

细观儒家思想之精义,在中国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

一、儒家之"仁"与茶人精神儒家极其看重人格,而且要求从自身做起。

儒家的人格思想奠定于孔子的"仁","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在《论语•颜渊》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109次之多。

以礼达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

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注意,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

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

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

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

其次,茶的"君子性"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

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

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

"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

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

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茶文化,传承儒家精神

中国茶文化,传承儒家精神

中国茶道文化,传承儒家精神茶道文化发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汉朝,到唐宋时期逐渐达到兴盛。

各国的茶文化也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国古文化中佛、儒、道诸派思想,可谓洋洋大观。

茶文化中主要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

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

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也是与佛教禅宗的重要区别。

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

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特别明显。

茶道文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

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4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茶文化之茶道的文化活动,为外国学员和感兴趣的国人展示中国人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的过程和讲究。

茶艺老师Joyce身着中国旗袍,坐在茶桌中心,意大利、波兰等国学生围坐四周。

Joyce老师介绍到,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茶勺、茶针等,泡茶时,先用沸水洗涤和温热茶杯,为的是给茶更好的口感,洗涤后的水倒入茶池里。

再用茶勺将茶叶倒入茶盒中,供观赏用和之后取茶之便。

翻译老师Nicola为外国朋友详细解说,首先取出的是西湖龙井茶,干茶叶形状扁平光滑,颜色翠绿,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绿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绿茶比较细嫩,所以泡茶时水温不需要太高,可用70~80°C的水。

茶叶浸泡五分钟左右,就可以把茶叶滤开,把茶水导入杯中品尝,只到七分满就行,所谓“三分茶,七分情”。

龙井茶入口香气浓郁,甘醇爽口,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龙井茶营养丰富,含有的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

散装茶叶一般可以泡三次左右,汤的浓度第一次最高,口味慢慢变淡。

茶与哲学思想:儒释道三家哲学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茶与哲学思想:儒释道三家哲学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茶与哲学思想:儒释道三家哲学在茶文化中的体现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早在古代就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与哲学思想相互融合,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

儒家、释家、道家三家哲学思想在茶文化中分别有着不同的体现,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儒家哲学与茶文化儒家文化注重礼仪、仁爱和人伦关系,这些观念在茶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茶道中的“礼”与“敬”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喝茶的方式讲究仪式感,如煮茶、品茶、斟茶等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

在茶道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仁爱和礼貌,也体现了师生关系和长幼尊卑的儒家伦理观念。

释家哲学与茶文化释家哲学强调解脱、慈悲与平等,这些理念在茶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茶的制作过程,如亲手采摘、炒制、品尝,都需要专注、细致和耐心,这与禅宗强调的“修行”和“当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茶道中,主人和客人平等相待、共同品味茶香,展现了释家所倡导的慈悲与平等的态度。

道家哲学与茶文化道家哲学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一理念与茶文化中的“静谧”、“自然”息息相关。

在品茶过程中,常常需要静心聆听水声、观察茶香,体味茶叶与水的融合,这种体会恰恰符合了道家追求心境的虚静、超然与自然的理念。

茶亭、茶室等区域的布局和装饰也体现了“自然”、“淡泊”与“宁静”等道家哲学中的重要元素。

结语茶文化与儒释道三家哲学相互渗透、共生共存,使得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哲学思考的载体。

通过茶道,人们在品味茶香的过程中,也在感悟儒释道三家哲学的智慧。

茶与哲学思想的结合,让中国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令人骄傲的一朵美丽的文化花朵。

中国茶道文化儒家主要思想

中国茶道文化儒家主要思想

中国茶道文化儒家主要思想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儒家主要思想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文化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与促进。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文化与儒家主要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阐述其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儒家主要思想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包括仁、义、诚、孝、礼等。

这些思想的贯彻运用,旨在构建和谐的家庭、社会和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

茶道文化则是通过茶的烹饪、品饮和茶具的制作与使用,传递人们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追求。

首先,茶道文化体现了儒家主要思想中的仁爱精神。

茶道强调以人为本,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茶道过程中,主人待客的态度端正、热情而平和,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体现了仁的思想,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茶道文化中,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仁爱的关怀,无论是沏茶的细致与专注,还是与他人共享茶香的喜悦。

其次,茶道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化相呼应。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通过道德教化塑造道德人格。

茶道则是利用茶的品味、茶具的观赏以及茶艺表演等方式,引导人们培养美好品格。

在茶道文化中,主人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和正直,通过茶道的修行,使人们更加注重品德的塑造和修养。

第三,茶道文化中的礼仪行为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对应。

儒家思想认为,礼仪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与稳定。

茶道文化注重礼仪,从主人对客人的迎接、招待,到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无不体现了尊重、谦和和礼节。

茶道中的茶席布置、茶具使用等细节,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使人们在参与茶道活动中感受到儒家思想中的礼所传达的秩序和美感。

最后,茶道文化传承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在茶道文化中,尤其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在茶道过程中,对于长辈的服务和关爱是必不可少的。

茶道文化通过茶会等形式,让家庭成员团聚,加深家人之间的感情,培养家庭的和睦与亲密。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文化与儒家主要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儒家思想具有密切关系,虽然中国茶道精神体系中有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精神,但其受儒家的影响最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一、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P6)冯友兰先生如此理解这段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达到最后完成的道路和手段。

儒家的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在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深厚内涵,这或许是文人爱茶的重要原因。

(一)“修身”在茶文化中的体现《大学》中说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而茶的诸多功效都是有益于个人修身的,一方面饮茶有益于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饮茶有益于静心、激发思维等。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将茶有益于修身的功能总结得十分到位,全文如下:“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儒家提倡“身心兼修”。

当身体的健康得以保证后,“修身”成为对一个人礼仪道德修养的要求。

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国茶道中也处处体现出对礼仪的要求和规范,如在茶艺表演前后表演者要向客人行礼,表演过程中茶具的摆放和手法等也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给客人敬奉茶时要恭敬地双手奉上。

“仁”是对修身中的内心道德要求,“仁”的本质是“爱人”,在茶道中,只有持有一颗“爱茶、爱器、爱人”之心才能泡好每道茶,茶人在冲泡茶和品饮茶时也是对自己的修行。

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认为:茶性中“仁”之所在亦由饮茶之人一一道出,“天下茶人是一家”,“仁”的精神经由种茶、饮茶、品茶之人由日常生活点滴中契入到了茶外柔内刚之体性中,亦是“仁”使“世界茶人,同饮一杯茶”成为文化美谈。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中国的茶文化中含有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庸”与茶不可分割。

中国“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一、儒家的“中和”哲学“中和”是儒家的一个极重要的思想,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庸》第一章解释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揭示了“中”与“和”的内在本质及其关系。

“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朱熹《中庸章句》注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此中之“庸”言之平常,却难以真正落实。

但它是中国人的人生大道。

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

《中庸》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把这种作为君子修身立命的宗旨。

所谓中庸之道其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三大基本理论中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来说就是“适度原则”。

稳中求进,不急不躁。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指的都是对中庸之度的把握。

可见,从“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到“发而皆中节”的“和”,此中的情与理,代表着中国精神的一种处事为人之道。

“和”字一“禾”一“口”代表一种自然规律。

据郭沫若考证,“和”之本义为乐器,系一种古乐器的形象,后引申为和声之义,和古“乐”字的演化相似。

这无疑使“和”字之义由标示具体之物变成一种具有精神意义的审美认识。

“中和”作为美学观念,它也是阴阳五行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孔子及其后儒,把“中和”思想推及到社会各个领域。

儒家提出的礼序人伦,乐移风俗,也就是音和—心和—政和的逻辑。

二、中华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1]我们在这里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儒家思想在中华茶文化中体现浅谈

儒家思想在中华茶文化中体现浅谈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儒家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位置,在距今两千多年来的今天,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和生活方式。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茶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茶叶之乡,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最初的时期,人们对茶的需求仅仅是止渴、解毒治病等方面。

到了汉晋时期,有人开始将茶与精神文化联系起来,发展至唐代,茶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在以陆羽、白居易、皎然等为代表的多位茶人努力下,茶文化正是形成了,其标志就是世界第一本茶书《茶经》的问世[1]。

陆羽自身是比较倾向儒家思想的,也正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向上的观念促使他走遍全国各地,精心钻研,并将自己多年对茶的积累记录下来,编写成册,从而促使了茶的发展,对后世也有重大贡献。

可见,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又使中国茶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思想。

一、儒家之“和”在茶文化中的体现儒家中的和,和是度,和是当,和是宜,和是一切恰到好处。

中华民族从古代开始就是以“和为贵”,“和谐”“和美”“祥和”更是为人们所欣赏和追求。

论语中提到:“礼之于用,贵为尊者,先王道斯美”。

这句话表达了礼的基本意义,这一基本意义决定了“礼”的社会功能,一个社会是由各个阶层组成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也是一个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和”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

“和”是万物之源,在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得到体现。

“和”是春秋时代儒家思想中拯救社会的良方。

儒家思想讲究人性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这一儒学思想在秦汉、宋明时期不断加强,已深入人民脑海并在其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茶道中的“和”,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和敬,人与环境、人与器具的和谐,物与物之间的协调。

茶作为一种饮品,一种客观物质,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并由生活方式,上升为精神层次,在演变为文化,深深扎根于“和”的传统文化的记忆中,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2]。

中国茶道结合儒道

中国茶道结合儒道

中国茶道结合儒道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与儒道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茶道以其独特的礼仪和哲学思想吸引着众多人士,并在实践中与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与儒道的结合,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第一部分:茶道与儒家思想的交融茶道作为一种重视品茗过程的仪式,强调和谐、平等以及尊重。

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道不谋而合。

儒家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礼义”等概念。

而茶道中的沏茶、敬茶等环节则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古代,士人和学子常常以茶道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

茶道提倡清静心境,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者皆主张培养内在的道德品质。

茶道中的仪式和礼节能够恢复人的内心平静,有助于修身养性。

茶道的修行过程中注重自我约束,类似于儒家思想中的自我规范和道德准则。

茶道中的敬茶礼仪、与人共享茶品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中的尊敬他人、团结合作的价值观相契合。

茶道的邀请、赠茶等行为都与儒家思想中的礼仪相统一,体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和谐与智慧。

第二部分:茶道与道家思想的交融茶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教思想。

道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地生活。

茶道注重清净、平静的环境,通过沏茶、品茗来欣赏自然之美。

这与道家的追求相契合。

茶道追求茶与水、器皿、品茗者的和谐共鸣。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也可以与茶道的“无为而化”相对应。

茶道强调品茗者不必过多努力,只需将茶与自然、人与他人融合在一起。

在道家的思想中,茶被视为一种药物,可以养生强身。

茶道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道家的保健理念。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对人体有益,这与道家“道可道,非常道”、养生保健的理念相契合。

茶道中的静坐品茗过程,与道家修炼内丹的实践相通。

茶道注重心静,有助于思考人生意义与自我修养,与道家追求“内观清静”、“照心顾命”的境界相通。

第三部分:茶道结合儒道思想的影响茶道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传播者,通过结合儒道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茶道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道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道的儒家精神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儒家精神。

茶道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茶道中的体现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茶道所蕴含的儒家精神。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潮之一,强调仁爱、礼仪、孝道、忠诚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茶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成为茶道实践的重要指导。

首先,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茶道注重互相尊重和关爱他人,凡事以和谐为本。

在茶道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互相尊重,主人以热情款待客人,客人则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接受主人的款待。

通过互动中的细致关怀和真诚交流,茶道传递出了仁爱之情。

其次,礼仪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仪式,强调诚意和敬意。

从准备茶具、泡茶的动作到倒茶、品茶,茶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规范。

茶道师徒传承,秉持着严肃而充满庄重的态度,传承和遵守着各种礼仪规范,体现出了儒家思想中所崇尚的礼仪之道。

再次,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茶道讲究以孝敬长辈为出发点。

在茶道中,主人会为长辈泡茶,并亲自送上。

这种孝敬的举动既展现了子女对长辈的尊重,也传达出家庭中的和谐和睦。

茶道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父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的体现。

最后,忠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品质。

茶道强调对茶叶的真诚与执着。

茶叶被视为茶道的核心,对茶叶的致敬和对茶艺的专注都体现了茶道人的忠诚之心。

茶道师傅们更是将茶道视为一生的事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以即使面对困难也坚持将茶道传承下去。

二、茶道中的儒家精神体现茶道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更展现了儒家精神的方方面面。

茶道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儒家精神的指导下,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首先,茶道注重自律和克己。

茶道要求从准备茶具、烧水、泡茶到品茶等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严格遵守每个步骤的要求。

这要求茶道人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求茶道人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和反省。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分析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分析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分析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把握、汲取并弘扬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无论对于解决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还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更是从这里发源。

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随后便开始与一些哲学思想或宗教理论进行融合,如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等。

这其中茶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深。

儒家思想赋予茶文化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内涵,既注重茶礼、茶事活动等方面的和谐之美,又注重人们行为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念的中庸之美。

1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理念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修齐治平”理念是儒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展开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齐治平”,讲究人们要想有所作为,为天下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则要先把家治好,所谓“齐其家”也。

而要把家治理好,就要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修其身”.茶文化在形成初期,恰好赶上统治者推崇儒家的历史时期。

而茶文化的自然特质和精神内涵,与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喜欢饮茶的文人墨客和哲学家,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

1.1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修身,其实是“身心兼修”,一方面要提高个人外在的修养,如礼仪、文明,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

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如道德水准、理想抱负、价值理念、审美取向等,使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而在这一点上,茶文化与之十分契合。

茶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质朴清净、超脱深远的自然特性,以及静心提神、醒脑祛毒的物理功效。

因此,两者在“修身”方面的结合可谓是“一拍即合”.自古至今,中国饮茶者无论是自己独酌,还是与友人共饮,都试图通过茶这一载体,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而明亮,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清醒而开阔。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有何联系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有何联系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有何联系1、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家主张通过饮茶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通过饮茶可以自省、省人,以此来加强彼此理解,促进和谐,增强友谊。

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反观我们的茶文化,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

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茶事活动中,无不体现和的思想。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现代的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也把茶德归纳为廉、美、和、静,均赋予茶“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寄托思想人格精神。

中和是儒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

孺家经典着作之一《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心不为各种感情所冲动而偏激,处于自然状态,就是中。

感情发泄出来时又能不偏不倚,有理有节,就是和。

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能达到这种状态,自然会天地有序,万物欣欣向荣。

2、儒学独创茶道以“清”为美意识,升华了中国茶道的美学意境。

清于俗尘,清于高洁,清于香馨,清于明哲,两袖清风,清心寡欲。

方可脱逸超然,感情自然,寄情山水。

茶叶的平和、冲淡、闲洁的特性很早就被儒家文人们所注意,并将之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

如北宋文人晃补之在《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古塔寺烹茶》诗中就说:“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

”比喻苏轼具有中和的品格和气节,如同珍贵的名茶,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节操。

3、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与“适度”。

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

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

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古代,延续至今。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经典文化之一,对茶道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的关系,展示其相辅相成的特点。

一、茶道的儒家价值观茶道强调内外修身的道德价值观,正是儒家文化的体现。

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而茶道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通过茶的烹制、品饮和礼仪等环节,塑造了人们的品行和性格。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道也强调了人与茶的关系,以茶会友,以茶聚集情感,提倡和谐、友善、尊重和团结。

二、茶道与儒家的修身要求茶道主张精神上的和谐与修身养性,与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

茶道有着独特的礼仪和规范,如泡茶时需细品慢饮、注重仪态端庄,这都是培养人们自律、自省的修身要求。

茶道注重和谐共处,与儒家所倡导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平相契合,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

三、茶道与儒家的道德追求茶道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如互敬、和让、尊重和勤勉,都与儒家的道德追求紧密相连。

茶道追求自然和谐,尊重茶叶的成长过程和自然规律,展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茶道注重和让,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儒家伦理观;茶道强调尊重茶叶和制茶师傅,传承着“君子不器”的儒家观念;茶道崇尚勤劳,强调茶艺的细致与坚持,传承了儒家“敬业乐群”的价值。

四、茶道与儒家文化的传承儒家文化对中国茶道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学者和茶道家将儒家经典与茶文化相结合,如将儒家经典融入茶道礼仪中,用经典文化的智慧指导茶道实践,使茶道更富有教育意义。

茶道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实践,将儒家思想代代相传,使茶道成为儒家文化的一个载体。

五、茶道与儒家文化的互补发展茶道与儒家文化的互补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茶道以儒家的价值观和思想为基础,通过茶的烹制、品饮和礼仪实践来体现。

儒家文化为茶道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指导,茶道则以其独特的仪式与礼仪,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使之得以发展和传承。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思想一、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P6)冯友兰先生如此理解这段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达到最后完成的道路和手段。

儒家的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在中国茶文化中体现出深厚内涵,这或许是文人爱茶的重要原因。

(一)“修身”在茶文化中的体现《大学》中说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而茶的诸多功效都是有益于个人修身的,一方面饮茶有益于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饮茶有益于静心、激发思维等。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将茶有益于修身的功能总结得十分到位,全文如下:“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儒家提倡“身心兼修”。

当身体的健康得以保证后,“修身”成为对一个人礼仪道德修养的要求。

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国茶道中也处处体现出对礼仪的要求和规范,如在茶艺表演前后表演者要向客人行礼,表演过程中茶具的摆放和手法等也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给客人敬奉茶时要恭敬地双手奉上。

“仁”是对修身中的内心道德要求,“仁”的本质是“爱人”,在茶道中,只有持有一颗“爱茶、爱器、爱人”之心才能泡好每道茶,茶人在冲泡茶和品饮茶时也是对自己的修行。

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认为:茶性中“仁”之所在亦由饮茶之人一一道出,“天下茶人是一家”,“仁”的精神经由种茶、饮茶、品茶之人由日常生活点滴中契入到了茶外柔内刚之体性中,亦是“仁”使“世界茶人,同饮一杯茶”成为文化美谈。

(二)“齐家”在茶文化中的体现“齐家”是指能够使家族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什么
添加文档副标题
茶文化与儒家 思想的关系
汇报人:
目 录





茶文化的起 源与儒家思 想
茶道礼仪与 儒家思想
茶文化中的 儒家道德观 念
茶文化与儒 家思想的融 合发展
茶文化与儒 家思想的关 系总结
第一章
茶文化的起源与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形成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茶文化中的礼仪和礼节深受其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茶文化中的“以茶会友”、“以茶待客”等理念深受其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中庸”,茶文化中的“中和”、“平衡”等理念深受其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茶文化中的“品茶静心”、“茶道修行”等理念深受其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茶文化中的礼仪和礼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茶文化中的“以茶会友”、“以茶待客”等理念体现了儒家的仁 爱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中庸”,茶文化中的“中和”、“中正”等理念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以茶修身”等理 念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思想。
第三章
茶文化中的儒家 道德观念
儒家道德观念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诚信:茶文化中强调诚信经 营,体现了儒家的诚信观念。
谦逊:茶文化中强调谦虚和低 调,体现了儒家的谦逊观念。
礼节:茶文化中注重礼仪和规 矩,体现了儒家的礼节观念。
节俭:茶文化中强调节俭和环 保,体现了儒家的节俭观念。
仁爱:茶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关爱和尊重,体现了儒家 的仁爱思想。
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儒家思想强调“仁”,茶文化中 的“以茶会友”体现了儒家思想 的仁爱精神。
儒家思想强调“义”,茶文化中 的“茶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义

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

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

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烹饪和品味茶叶的方式,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哲学和生活方式。

在茶道中,融合了儒家、佛教和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

茶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对茶叶的传承和品味,更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烙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思想。

第一部分:儒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也深刻地融入了茶道的精髓之中。

首先,茶道注重仪式感和礼节,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以礼治国、以礼待人的理念。

在茶道中,制茶、品茶都有着一定的仪仗程序,人们必须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才能够共同享受茶的品味乐趣。

其次,茶道的实践过程中也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茶道讲究的是平衡和谐,既注重茶叶的细腻和醇厚,也强调茶品中的苦、甘、醇、香的平衡。

这种追求平衡的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体现了儒家学说对于人生追求平衡和谐的态度。

第二部分:释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佛教对于茶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茶道的精神层面。

茶道强调的是内省、冥想和思考,这与佛教修行中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内心的宁静息息相关。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往往将自己置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专心地泡茶、品味茶。

“闻香、观色、品味、顾形”是茶道中常说的几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人们可以舒缓心情,澄清思绪,达到一种静心、宁神的境界。

此外,佛教强调无我无心、舍离世俗的感悟,这一理念也融入了茶道的追求。

在茶道中,人们需要对功利和浮躁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将心从繁忙的外在世界转入内心的宁静,体会茶的醇厚和天然之美。

茶道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心智慧和静心感悟,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无我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第三部分:道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茶道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精神体现在茶道的制茶和品茶过程中。

中国茶道以儒道佛讲究和字

中国茶道以儒道佛讲究和字

中国茶道以儒道佛讲究和字中国茶道以儒道佛讲究和谐与字意中国茶道是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它融合了儒道佛三种思想,注重和谐、尊重以及内心的修养。

茶道通过独特的仪式和精心的准备过程,以及对字意的追求,向人们传递关于和谐与内心的深思。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茶道以儒道佛讲究和字意的内容。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在中国茶道中,儒家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与茶道追求的和谐与尊重是充分相符的。

茶道准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借鉴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仁”的原则。

通过以礼待客,我们向对方传递尊重和善意,而通过对待茶叶的精心准备,我们体现了仁爱之心。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并注重内心的修养。

在中国茶道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的宁静都是至关重要的。

茶道师傅在准备茶叶和泡茶的过程中,注重身心的安宁与平衡。

茶道仪式的每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旨在唤起参与者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体验。

三、佛教思想与中国茶道佛教思想与中国茶道的连接可以追溯到古代。

佛教强调洗净心灵和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茶道仪式中,冲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洗涤心灵,清理烦恼和杂念。

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专注的态度,参与者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四、字意在中国茶道中的重要性除了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外,字意也是中国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一款茶具的名称都包含着特定的字意,这些字意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都与茶道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茶具的命名以及在茶道仪式中的运用,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智慧的体现。

在中国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造型都能够唤起对美好意境和情感的联想。

例如,茶叶盖(盖碗)的名称“宝钗”意味着宝贵之物,而茶盖的形状将其与古代女性所戴的头饰相类比。

这样的字意和形象融入到茶道仪式中,使整个过程更加仪式化和充满诗意。

总结:通过儒道佛三种思想的结合与字意的注重,中国茶道成为了一门传递和谐与内心修养的艺术。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精神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精神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精神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中国茶道与儒家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精神,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的茶道融汇了儒家的精神神农氏炎帝是儒家认同的古天子,被认作茶饮的发明人。

据传说,神农尝百草,一天遇到七十毒,靠吃茶解毒。

今人依据唐代陆羽《茶经》的说法,尊神农氏炎帝为茶祖。

当然,也有人尊蚩尤为茶祖,因为文献上说蚩尤也是神农氏炎帝。

传说终归是传说,一切已不可考,谁也拿不出确凿证据。

按照后现代主义,我们可以尊重传说,认同是信史,至少在一些人心目中确实是信史,相信它真实就是真实的。

据一些文献,如《茶经》,古人相信,儒家的祖师周公为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原始儒家典籍中,《诗经》《尔雅》有茶的记载。

自汉至隋唐,茶饮勃然大兴,从儒家影响到佛教和道教。

大量文人雅士写下了无数的关于茶的诗文歌赋,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也普遍流行吃茶。

因为多种遮蔽,受日本茶道的影响,今人偏重于“禅茶一味”而不知中华茶道的多样性。

按照多元文化价值体系分类,大致可分为儒茶、道茶、禅茶(佛茶)、俗茶四种类别。

就日常生活而言,儒茶、俗茶相对普及于民,这里并没有贬低或褒奖某一种茶道的意思,乃是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毕竟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价值观念。

儒茶依儒学的核心思想呈现,以茶乐为超凡入圣之机,《诗经》上有“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道即在伦常日用、工商稼耕之中,所谓以茶行道。

茶,这种食物的特性在于内含茶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能提神、有力、解渴、愉悦、去烦恼,使人与外物消除隔阂而成为一个整体,所谓三一同中(天人合一)。

最近有外国人研究发现,饮食的时候人体会分泌多巴胺、正肾上腺素,使人产生愉悦感,所以在餐桌上容易达成协议。

这是烟、酒、茶、槟榔能在交际场合中被广泛运用的一大原因。

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一边饮食一边进行教育活动,这种快乐教化的效果良好。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八《仁义法》中说:“《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中国茶道体现儒家思想

中国茶道体现儒家思想

中国茶道体现儒家思想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独特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茶道是一种重要的茶文化传承方式,通过茶的品饮与制作来传输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注重仁爱、和谐、中庸,茶道正是通过茶的仪式、礼节等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中国茶道强调仁爱。

儒家思想推崇“仁者爱人”,即通过仁慈、亲爱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而茶道中,主人待客的过程正是践行仁爱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的茶道流派中,主人在品茗时要以礼待客,亲手泡茶,将热水优雅地倒入茶碗中等等,这些举动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关怀和友爱之意。

同时,主人还会聆听来访者的心声,表达关切和倾听。

这种礼貌而周到的待客之道,映射了儒家思想中注重人际关系和相互尊重的核心概念。

其次,在茶道中,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主张“和而不同”,即在尊重他人差异性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的和谐目标。

在中国茶道中,每一款茶具、茶碗、茶盘的设计都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

茶道讲究“以器宣德”,器具的完美设计与茶席摆放的平衡布置,使整个茶道环境散发着和谐、平静的氛围。

同时,茶道中进行独特的沏茶仪式,通过主人的专注和动作的优美,与来宾共同营造的空间氛围,达到和睦相处、和谐相融的境界。

这种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稳定、平衡与和谐的核心思想。

最后,茶道强调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一种努力追求平衡、避免极端的理念。

在茶道中,主人与来宾的互动十分注重的平衡状态。

主人泡茶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泡得过深、过浅,也不能过分注重茶的苦甜口感。

茶道中的“中庸之道”,体现了对折中、调和的追求,旨在让茶客体验到最完美的茶的味道和茶道的美感。

中国茶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中庸。

通过茶道的仪式、礼节以及品茗过程,人们可以感受并理解儒家思想的智慧。

茶道以其独特的方式,通过茶的制作、沏茶以及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传递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只是对于佛教,道教有影响,其实中国的茶文化也是包含着儒家的思想的,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中国茶道,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

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

而中国茶道,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与浩翰宇宙和神奇的太空相比,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实在太小,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工业技术进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便不断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寻求解决人类之间矛盾冲突的办法时,东方人多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指导,清醒、理智、平和、互相沟通、相互理解;在解决人与自然冲突时则强调“天人合一”、“五行协调”。

儒家这些思想在中国茶俗中有充分体现。

历史上,四川茶馆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纠纷。

某某之间产生分歧,有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的旧中国,往往通过当地有威望族长、士绅及德高望重文化人进行调解,这在四川收“吃茶”。

调解的地点就在茶楼之中。

有越的是,通过各自陈述、争辩、最后输理者付茶钱,如果不分输赢,则各付一半茶钱。

这种“吃茶评理”之俗延续到全国解决。

机械唯物论认为,水火不相容。

但被儒家推为五经之首的《周易》认为,水火完全背离是“未济”卦,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水火交融才是成功的条件,叫“既济”卦。

茶圣陆羽根据这个理论创制的八卦煮茶风炉就运用了《易经》中三个卦象:坎、离、巽来说明煮茶中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来源脱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其组成部分主要由儒释道三家构成。

其中,儒家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意识,亦是茶文化的主体。

细观儒家思想之精义,在中国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

一、儒家之“仁”与茶人精神
儒家极其看重人格,而且要求从自身做起。

儒家的人格思想奠定于孔子的“仁”,“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在《论语•颜渊》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109次之多。

以礼达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

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注意,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

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

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

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
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

其次,茶的“君子性”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

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

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

”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

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

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清茶一杯”寓意深长,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首先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

可以说,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

唐人斐汶在《茶述》中也表述得非常明确:“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

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在唐代刘贞亮所总结的茶的“十德”中,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进一步综合
了前人的说法,总结概括了儒家的茶人精神:“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

”林语堂先生也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


总体而言,孔子与后儒的道德修养理论,一般都坚持首先克己修身,然后推己及人,而及于社会政治的修养路线。

品茶一旦上升到了与人格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是对茶的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的统一起来了。

儒家将道德摆在首位,必须保持高洁的情操,才能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

二、儒家之“和”与茶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和谐统一的民族,处在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和”的作用。

“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范畴,同时也是美学境界。

“和”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显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

“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是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理想中拯救社会的一剂良方。

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是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讲究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
质。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可见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

如果说“和”可以代表茶性的核心,那么这个“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对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追求。

儒家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饮茶营造了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正是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

茶在民间作为习俗出现,首先是相互交往、互敬互重、增进友谊的象征。

饮茶风俗作为睦邻之道,可以从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找到相关的记录:“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

”通过清茶一杯,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

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

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绝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恰恰又正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宇宙伦理、社群伦理和人道原则。

三、儒家之“中庸”与行茶之道
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

“中庸之为德”这句话出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应该说,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
第二章》中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