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

6月21日,本报刊发了江苏徐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很多幼儿教师提出疑问: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再谈教育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再谈教育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虞永平教育游戏化是指将游戏的设计和机制应用于教育领域,以增加研究的乐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研究成效。
虞永平教授提出了一种教育游戏化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学术成绩。
虞永平教授的教育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如下:1. 游戏化课堂设计: 虞永平教授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元素,如积分、排名、等级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设定游戏目标和奖励机制,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研究,并增强自我研究的意愿。
2. 情节化研究任务: 虞永平教授强调将研究任务转化为情节化的游戏任务,给予学生特定的角色和挑战,让研究过程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通过设定故事情节和任务,学生能够在游戏化环境中体验研究的乐趣,提高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3. 协作与竞争机制:虞永平教授认为在游戏化的研究环境中,协作与竞争应该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促进个人能力提升。
4. 实时反馈与评估: 根据虞永平教授的方案,游戏化研究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学生通过游戏中的表现和成绩,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实时反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及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和辅导。
虞永平教授的教育游戏化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游戏的激励和干预作用,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成绩。
该方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情感投入,通过创造有趣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这些是虞永平教授提出的教育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有吸引力和有效果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术成绩。
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虞永平)

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容
课程游戏化建设应当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 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 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项目建设幼儿 园要以项目为突破,总结、提炼、明晰教育 理念,增强课程意识;项目共建幼儿园也要 结合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理念,并体现在日 常保教、队伍建设和幼儿园管理中。项目双 方都要通过理念提升,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 平和办园品位。
儿童会邀请教师观看他们的游戏、批准 他们的做法和提供反馈意见,然后儿童 会继续自己的游戏。这种游戏很少需要 教师持续介入
儿童使用材料的方式有创意,游戏时, 儿童不一定需要真实物体做道具,因为 他们可以将一小块积木当作手机或用拼 插在一起的方块当做灭火用的水管。
经验是游戏化课程的核心追求
经验是由实践而获得的认识、体验及能 力。直接经验是由学习者自己在实践中 获得的,间接经验是别人在实践中获得 的,并以一定的方式告诉学习者的。告 诉的方式包括文字、口头语言、照片集 影像资料。其中,最抽象的是文字,其 次是口头语言,然后是照片及影像资料 。因此,间接经验是有层次的。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什么?
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 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 游戏,而是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 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 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
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 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 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园本课程是发展方向
园本课程建设是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观察 分析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专业能力发展 的重要途径;
园本课程不是有和无两个极端,而是一个 过程,不同的幼儿园都在为此而努力,不 同的幼儿园处在不同的水平上;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与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1.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课程游戏化的意图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的学与用—教育论文【教学研究】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的学与用【摘要】:著名教育家虞永平说:“课程游戏化”有三个关键词—“课程”、“游戏”和“化”。
课程,是课程就意味着有相对完整的体系。
游戏,“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化,“化”在这里作为动词,解释为进化和内化。
因此,“课程游戏化”作为一个系统的质量过程,是对已有课程提升、改造和完善的过程,是对游戏精神的彰显和渗透的过程。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正文】:我有幸参加了淮安市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学习期间,我收获颇丰,在一次次的观摩、研讨、学习中,我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还领会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途径,从而提高了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能力。
还不断调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开展幼儿的一日活动。
一、了解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改变教育观念课程,是课程就意味着有相对完整的体系。
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当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方案、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定评价的立场,都必须整体考虑。
所以,“课程游戏化”绝不是改改活动教案、强行增加一些游戏环节和游戏时间,它应是一个课程全面建设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游戏,“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我们认为“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所有的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在保证幼儿基本游戏活动时间的基本前提下,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包括一日活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等环节。
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与需要。
化,“化”在这里作为动词,解释为进化和内化。
进化表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最终要化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认识、体验、态度和情感。
在理念化现、化物、化新的过程中,有的化为可见的物化成果,有的化为可行的实践行动。
“课程游戏化”作为一个系统的质量过程,是对已有课程提升、改造和完善的过程,是对游戏精神的彰显和渗透的过程。
二、以“六个支架”为切入点,实施课程游戏化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效性,作为方向性的引领,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提出了“六个支架”作为抓手,帮助幼儿园通过行为的改变体会正确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理念引发幼儿园课程实质的改变。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及教师专业能力

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 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主要依据。 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观察; 使用购买的课程,长期以来导致忽视观察; 大量的时间付出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
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 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 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 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 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
课程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有别于小学教师的重要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指活动设计能力、主题或单元设计能力、年级整体课程设计能力、
环境设计的能力、计划能力。 课程设计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买来的教材,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的完善性
设计。甚至是幼儿园教师自己根据幼儿实际的需要进行的创造性设计。
艺术能力与专业能力
艺术能力是人生的基本素养 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 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 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
观察能力 作品分析能力 谈话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评价能力
观察能力
观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 程设计的依据。
教师的专业性与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 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需专业化。
再谈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再谈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教育游戏化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展开讨论,以虞永平的观点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探究。
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游戏设计与教育目标的融合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在于将游戏设计与教育目标相融合。
游戏设计需要考虑研究内容和目标,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虞永平认为,好的教育游戏化项目应是有意义的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娱乐需求,又能达到教育目标。
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还体现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上。
虞永平指出,教育游戏化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解谜、竞赛等,以满足不同研究风格和需求的学生。
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研究体验和互动。
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创造力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创造力。
虞永平认为,教育游戏化项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动机和研究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创造力。
通过游戏化的研究环境和任务设计,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才能。
研究评估和反馈机制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还包括研究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虞永平指出,教育游戏化项目应该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激励机制。
通过研究评估和反馈,可以不断调整游戏设计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包括游戏设计与教育目标的融合、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创造力,以及研究评估和反馈机制。
这些核心内容将为教育游戏化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 注意:本文内容参考了虞永平的观点,但并未引用具体内容。
因此,以上文中所提到的观点为笔者整理总结后的结果,仅供参考。
再谈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再谈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和质量工程,旨在推进《3-6岁儿童研究和发展指南》的实施。
该项目不是要另搞一套课程体系,而是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指南》的理念和要求。
项目鼓励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要让所有幼儿园都规范在一条线上。
实施以来,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不断深入,各项工作逐步到位,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变,课程游戏化项目稳步推进。
在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园对《指南》研究不够深入,对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够明晰,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
因此,需要重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围绕这些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首先,明晰课程游戏化的理念。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研究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与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一致的,也是XXX等老一辈教育先驱倡导的。
因此,项目幼儿园要深入研究相关法规和政策,以及教育先驱的思想,根据自身实际,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身体力行。
在实践中,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明晰教育理念,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需要明晰其理念和基本要求,以满足《指南》的要求和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核心,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并不要求一致,只要符合《规程》、《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就是值得提倡的。
这种理念包括如何看待儿童、教育、课程、教师、教和学、环境和资源等问题。
不同的幼儿园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理念体系,但总体上来说,这些理念都是为了回答以上问题。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演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
其中,课程游戏化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课程游戏化的意义以及实施路径,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1. 激发学生兴趣课程游戏化能够利用游戏的元素和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单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而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 提升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而非任务。
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挑战、竞争等方式来获取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思考策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游戏化教学往往涉及到合作和团队竞争,学生需要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学生会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配任务、协调冲突等,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4. 提高学习效果课程游戏化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还可以提供实践和模拟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路径1. 设计教学目标和游戏规则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游戏规则。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衡量,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行为。
游戏规则要符合教学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欲望。
2. 制定游戏任务和挑战根据教学目标和游戏规则,设计相应的游戏任务和挑战。
游戏任务要与课程内容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挑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再谈学习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再谈学习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虞永平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游戏化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
通过利用游戏设计的原则和机制,将研究过程转化为游戏化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研究游戏化方案深受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虞永平研究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
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在虞永平研究游戏化方案中,教育理念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他强调,研究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通过将研究设置为游戏的形式,学生可以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其中,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虞永平教授提倡的游戏化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设计的原则和机制研究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游戏设计的原则和机制。
虞永平教授认为,好的游戏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在游戏中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机制。
他提出了“挑战——反馈——进步”的游戏化循环,即通过设定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
这种循环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并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
个性化研究与游戏化虞永平研究游戏化方案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个性化研究。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风格和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游戏化研究方案。
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化任务和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结论虞永平学习游戏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游戏设计的原则和机制,以及个性化学习与游戏化的结合。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学习游戏化框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于推动教育创新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虞永平:学习游戏化

虞永平:学习游戏化虞永平是一位教育创新家和研究游戏化专家。
他以其对游戏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而闻名,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趣而有效的研究方式。
游戏化教育的定义虞永平将游戏化教育定义为将游戏元素和原则应用于教育环境中的过程。
通过将教学与游戏结合,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研究目标。
游戏化教育的优势虞永平认为,游戏化教育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游戏化教育提供了一个积极和有趣的研究环境。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和激励的方式,因此通过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游戏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沉浸感。
通过与游戏互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游戏化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许多游戏都包含竞技和合作的要素,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竞争、协作,培养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虞永平还指出,游戏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并通过思考、实践和尝试来找到解决方案,这种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法虞永平提出了一些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目标的游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计。
其次,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教学中引入竞争和合作要素。
通过竞争,学生可以互相鼓励,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虞永平提倡在游戏化教学中使用即时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游戏之外进行延伸研究,例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讨论和分享游戏经验等。
游戏化教育的前景虞永平对游戏化教育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他相信,游戏化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虞永平在推广游戏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
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
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怎么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
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
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
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
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
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相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
这跟小学很不一样。
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再谈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核心内容——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虞永平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课程改革项目,更是一个质量工程,也是推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落实的重要举措。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另搞一套课程体系,不是倡导课程的一统化,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是倡导《指南》理念指导下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化。
项目不是要把所有项目幼儿园规范在一条线上来,而是鼓励不同的幼儿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朝着《指南》指引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扇面。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的精神理解不断深入,各项工作落实逐步到位,大部分项目园呈现了积极向上的面貌,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尤其是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过于强调集体教学、过于在意教师用书、过于在意一致化行动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课程游戏化项目稳步推进。
更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园对《指南》学习不够深入,对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够明晰,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
在此我想重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仅仅围绕这些基本要求,结合自己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尤其是结合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与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一致的,也是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先驱倡导的。
项目建设幼儿园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学习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学习世界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根据自己的实际,切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身体力行。
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

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四点建议近期,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答辩现场,对于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言论和实践做法,以及一些冠名“课程游戏化”的会议和活动提出的观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接受专访时表示,课程游戏化是践行科学理念的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多幼儿园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不少县区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
但在实践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课程改革不能跑偏了。
问题一:创设环境到底为了什么?记者: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虽然不是项目园,也在学习一些改革做法,如改造室内外环境,重视资源的利用,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是否适宜,却说不清楚,这种现象您怎么看?虞永平: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是课程游戏化绕不开的坎。
课程游戏化不只是关注班上有没有区域,场地有没有活动,课程资源有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
这些只是课程游戏化的外在条件,没有理念支撑的外在条件很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产生持续的和有效的活动,更不能转化为儿童的经验和发展。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要有目标意识,项目的目标不只是环境改造,更核心的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落实和儿童的发展。
站在这个高度上,我们才能去检验和衡量自己的课程改革是否到位,环境创设是否到位,活动组织是否到位。
不能为了环境而去创设环境,考虑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就不会百园一面,就能融入当地的条件和资源,就能落实《指南》的理念和目标。
观念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有些幼儿园跟着别的幼儿园改造了环境,虽然观念上没有完全转化,但从孩子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上看到了课程游戏化带来的改变,我们期待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问题二:老师没讲就是儿童没学?记者:一些幼儿园虽然在倡导课程游戏化,但是教师却仍然放不下讲解和说理,经常不恰当地介入干扰孩子的游戏,唯恐孩子不会,原因何在?虞永平:儿童的发展是衡量课程游戏化的根本,儿童的发展源于儿童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1.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
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
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
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
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
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
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
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
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
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
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
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这是相通的,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
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
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
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
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2.课程游戏化的实质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
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
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
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
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
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
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
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
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
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
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
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
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
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需要的。
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
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3.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游戏化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实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应该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具有游戏特征。
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
幼儿园更应关注。
对幼儿园来讲,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
没有游戏的生活就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幼儿园要形成何种课程文化?第一,幼儿园要鼓励游戏。
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欣赏。
游戏不是幼稚的,游戏中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素。
第二,要服务游戏。
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
第三,学会观察游戏。
第四,合理指导游戏。
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
而做到这一条,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去研究幼儿。
要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
教学活动可游戏化、趣味化,区域活动也可以做到,生活活动亦如此。
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积极、投入和专注,才能使幼儿面对新挑战,获得新经验。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
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
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
但是,幼儿玩一会就走了。
所以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会玩。
幼儿之所以不会持久玩下去,其根源在于教师,因为活动区里的材料教师不曾更新,有些活动一名幼儿是玩不起来的。
需要两三名幼儿一起玩,有些需要特定的材料,有些需要适宜的指导,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
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尤其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
这在《指南》中多次强调,而且“活动”一词在其中提到80多次,这并非偶然。
教师需要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
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不等于不说话,教师说话是有意义的。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是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
有些活动,教师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幼儿就能得到提高。
因此,有些时候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很重要。
但是,我们不主张教师在一节活动中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
我再次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写的不是讲稿,是行动方案。
教师写的是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幼儿发展得越好。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
教师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无需多讲就可以把幼儿调动起来,幼儿就可以有效获得经验。
有些教师既讲解又演示,非常忙乱,最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这个活动就有效了。
恰恰相反,这个活动中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表达的机会。
4.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
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
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
找出差距和缺陷,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
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
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轻易扔掉自己现实成果的幼儿园不会有大的进步。
成为经典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核心的东西,但不可固步自封,要找到差距及自身的问题。
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找差距、找不足、找缺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也意味此项目的推进要从对自身的诊断开始。
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
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
大家的课程理念已在更新,但只是改变理念是不够的,要从内容、资源、活动形式等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