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接触网作业指导书(很实用)
![铁路接触网作业指导书(很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f70bfa5f0e7cd1852536d6.png)
铁路接触网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一、基坑开挖施工2、工机具3、施工步骤xy站路基为软土路基填方段,距离软土层大于1.8米,地基土壤承载力≥280kpa,填料内聚力:10kpa,填料内摩擦角35°。
基础施工采用软土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①、施工准备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岔区外正线侧支柱限界为3。
1米,开挖基础限界为2.870米,岔区内股道间支柱限界为2。
5米,开挖限界为2。
270米,清理工作面;将需要开挖的路肩面整理平整,去除杂物,安设防道碴挡板;如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禁止开挖基坑,已开挖未成形的基坑除加强支护、回填外,还应加强巡视、监测力度,确保路基稳定性。
基础与既有水沟位置重叠堵塞水沟时,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水沟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过水断面与既有保持一致。
②、基础坑开挖临线基坑开挖时,利用晚上无动车组时段开挖,为保证行车安全,(KN·m)防止基坑塌陷,确保人身安全,基坑开挖时每一股道间基坑开挖采用跳挖方式,隔一个基础开挖浇筑一个,禁止基坑连续开挖(地面以下0.2m~1。
2m范围内禁止使用镐);基坑开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基坑开口尺寸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用编织袋装土将已开挖部分回填;第二步,第二天进行基坑放大角开挖、基础浇筑。
限界3.1米H型独立钢支柱基础开挖限界2。
870米,基坑开挖,基础坑开挖尺寸0。
7*0.7米,安装防护板。
下挖约200mm~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200mm 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基坑开挖深度为1.5米(见下图)③、开挖放大角:基础开挖尺寸达到要求后(深1.5米)坑底用支护木板于坑四周支护,拆除坑底防护挡板,开挖放大角,中间柱放大角为开挖0.75米,下锚柱放大角为开挖0。
95米。
每开挖一个放大角后用编织袋装土将放大角回填。
当四个放大角全挖好后,取出装土编织袋立即浇筑基础。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a47e6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7.png)
南钦铁路NQ1标段路基工程编号:010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1年2月28日发布2011年3月1日执行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明确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钦铁路NQ1标工程指挥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和拉线基础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施工。
2。
编制依据2.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
2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
3 五象南至大塘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2.4 大塘至小董西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
5 接触网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广西沿海施网507—Ⅵ)。
3。
适用范围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NQ1标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桩位测设旋挖钻机就位干法钻孔(人工挖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预埋件安装质量检验安装串筒、立模灌注砼养生4.2施工程序1、场地清理在路基基床施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清理平整出施工场地,并尽量减少对路基基床的破坏。
2、测量放样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线距离为Cx+175+50mm(Cx为支柱侧面界限,具体数值见相关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并设置护桩。
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
3、钻孔(人工挖孔)成孔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成孔,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轴线位置、桩径和垂直度。
在钻至桩顶以下3。
5m处时,检测基底承载力,以确定桩长.基底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须及时将情况反馈。
钻孔(人工挖孔)时在桩孔四周铺设彩条布,用于钻孔渣土的临时堆放,避免渣土污染路基基床顶面级配碎石,堆放的渣土及时清理,采用自卸车运出施工场地,堆放至合适的位置。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31ba582763231126fdb115a.png)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安装技术标准 (4)4.3. 安装作业流程 (12)4.4. 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处理方法 (19)4.5. 安装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2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4.1.1.1 采用接触网作业车作业人员不少于7人。
4.1.1.2 不使用车辆,以人工方式作业的,除具体登高作业人员外,应按《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设置高空作业监护人员。
4.1.2 工具: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台 1 选用2 水平尺1m 把 13 丁字尺把 14 激光参数测量仪套 1 选用5 测斜仪套 16 皮尺50m 把 17 绝缘滑轮1T 个 18 绝缘绳20m 根 19 钢丝套根 110 钢丝刷把 1 钢柱除锈防腐用11 除锈刀把 2 钢柱除锈防腐用12 油漆刷把 2 钢柱除锈防腐用13 油桶个 1 钢柱除锈防腐用14 支柱整正器套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5 铁锹把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6 钢钎根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7 十字镐把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8 箩筐个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9 手扳葫芦 1.5T 套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0 地锚棒根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1 捣固锤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2 活动扳手450mm 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3 二锤8P 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4 水桶个 1 混凝土支柱整正及修补用25 接触网作业车辆 14.1.3 材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镀锌铁线 ∮4mm Kg 52 防锈漆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3 黄油 包 14 水泥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5 细砂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6 绑扎线 ∮1.6不锈钢Kg 0.17 UT 线夹 套 1 视具体情况定量 8横卧板个视具体情况定量4.1.4 资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接触网平面布图置图。
接触网工程 第二章 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 第二章 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8d44eb20740be1e640e9a80.png)
第二章 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支柱安装技术数据的收集。
检查工机具是否到达现场;检查坑深、限界和横卧板;复测基础数据;能否满足支柱安装需要。
3. 技术要求3.1 根据下部施工表,支柱一次吊立到位,支柱合格,类型要正确。
3.2 按照技术下达的施工表和支柱整正的技术交底,使支柱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斜率满足验标和设计要求。
3.3 混凝土支柱的坑深和限界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夯实。
3.4 钢支柱的螺帽要配齐,上紧。
3.5 文明施工,确保安全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4.1.1 钢柱安装整正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清理基础面→起吊→整正→结束 4.1.2 混凝土支柱安装整正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起吊→整正→回填→结束 4.1.3 钢柱安装整正工艺流程 4.1.4 混凝土支柱安装整正工艺流程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5.1.1 根据施工现场及任务安排,提前将支柱装在安列平板上,并用插木杆和大绳将支柱加固牢固,支柱不超过3层。
加强支柱外观检查,不合格严禁使用。
施工准备 清理基础面 起吊安装结束施工准备检查坑深、限界起吊安装整正回填清理现场 结束5.1.2 未铺轨采用汽车安装时,提前将支柱运至坑位。
汽车运输大绳将支柱加固牢固加强支柱外观检查,不合格严禁使用。
5.1.3 检查安装整正的工具、材料是否齐全,支柱类型和施工表要对照。
5.2 施工工艺5.2.1 钢柱施工工艺5.2.1.1 清理基础面。
接触网基础浇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浇筑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eeae55abe1e650e53ea9906.png)
1.适用范围接触网支柱基础、下锚拉线基础。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
为倒运基础浇制材料做好准备。
3.技术要求3.1 由当地质检部门测试出合格有效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各种配料须按试验比例用磅秤或其它手段进行计量,不应随意估算。
3.2 浇制C15级基础,允许填入片石,但应遵守下列原则;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锻烧过的片石,不得使用卵石;片石的尺寸,最大直径不得超过600mm;片石填充前,应用水冲冼干净;片石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并不得与螺栓钢筋接触;片石间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上、下两层片石间距不应小于150mm,在最上层片石的表面上,必须有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覆盖层。
浇制C20级基础则不允许填入片石。
3.3混凝土浇注完毕12小时后,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浇注后3小时内应进行覆盖并浇水。
4.工艺流程4.1安装模型板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平整;②安装模型板;③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下部施工表。
4.2清理基坑坑底、坑壁清理干净和平整。
4.3安置基础螺栓框架①根据基础型号选择基础框架类型;②将基础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口;③按设计要求选择基础螺栓型号、数量等;④将基础螺栓由框架孔中穿入。
4.4搭置搅拌台用钢板、木板、方木等搭置混凝土搅拌作业台。
4.5浇制基础①坑底铺一层石碴,在其上注入一层混凝土砂浆,使砂浆渗入到石碴空隙中。
②将一袋水泥和砂子按配合比试验比例,在作业台的钢板上进行拌合,六个人“站板”,每两个人一组,用方锹相互进行拌合,拌合三遍,至砂子、水泥拌合均匀为止。
③按水灰比加入水,并按前述“3”的方法继续拌合三遍。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资料16页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资料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4376681941ea76e59fa0442.png)
目录1.编制依据 (1)2.适用范围 (1)3.工程概况 (1)4.技术要求 (1)5.材料要求 (2)5.1钢筋 (2)5.2混凝土 (2)5.3模板 (6)5.4钢板、螺栓、螺母及垫圈 (6)6.作业准备 (6)6.1内业技术准备 (6)6.2外业技术准备 (7)7.劳动力组织 (7)8.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7)8.1施工程序 (7)8.2施工工艺流程 (8)9.施工要求 (8)9.1施工准备 (8)9.2测量放样 (9)9.3混凝土凿毛、调整预埋钢筋 (9)9.4调整螺栓及安装预埋钢板 (9)9.5模板制作及安装 (9)9.6浇筑混凝土 (10)9.7混凝土养护 (10)9.8模板拆除 (11)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1)10.1质量控制 (11)10.2质量检验 (11)11.安全要求 (13)12.环水保要求 (13)大西客运专线站前13标段大荔特大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23.5m(直曲线)》(通桥(2019)2322A-V)(2)《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5m(直曲线)》(通桥(2019)2322A-Ⅱ)(3)《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运城至西安段接触网施工图—永济北至大荔区间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9)(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9]241号)(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9)(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9]241号)(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9)(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9]241号)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交二公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13标大荔特大桥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7608db804d2b160b4ec0e6.png)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7e4bdcaeaad1f346933fda.png)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作业准备根据审核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及站前提供的交桩资料为依据,由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现场定测放样(分纵向、横向、高程)标记控制桩(编号),制作施工表、制定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施工前作详尽的单项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组织2.1.劳力组织2.2.工机具组织2.2.1.基坑开挖工机具2.2.2.基础浇制工机具2.3.基础材料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的应符合验标要求,水宜采用饮用水,砂采用干净河砂,石子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法定计量单位检测。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并通过检测。
根据设计混凝土标号(强度)委托有试验资质的混凝土试验单位选定配合比,出具有效的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已选定,根据施工表及基础类型,准备基础螺栓、钢筋笼、砂子、石碴、水泥等。
3.工艺流程4.基坑开挖对照技术交底进行开挖,并对照施工表的地质情况,若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合,立即与技术联系;遇到沙、土质松软等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向工班长汇报并采用挡板、支撑进行防护,作业时,一人在坑下作业,一人在坑上防护。
注意文明施工,不得污染道床和堵塞水沟。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基础类型,对于挖孔桩、钻孔桩的基坑,按设计要求,做好护壁桩。
5.基础浇制基坑开挖完毕后,检查坑深和限界,按照施工表复查基础类型,检查螺栓型号和数量,并按照基础框架、基础螺栓固定模具、按标准按装钢筋笼、固定基础螺栓,复核完毕,进行基础浇制。
所用材料提前检查,根据水灰比和配合比,材料要用磅秤计量。
6.施工工艺6.1.复测基坑(1)清理基坑位置。
(2)复核基坑人员根据测量资料复核基坑位置。
6.2.开挖施工作业人员根据施工表内容确定坑位及大小,复核人员确认后开始挖坑。
6.3.测量坑深当坑深度目测差不多时,复核人员测量坑深,并与施工人员沟通,直至达到设计深度。
6.4.清坑(1)清理平整坑底、坑壁。
(2)复核坑深。
6.5.安钢筋笼(1)将先予制好的钢筋网,放置设计位置。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c082366dd88d0d232d46ad0.png)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
1编制依据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1.2编制原则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
3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二、工程概况2。
1工程概况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
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
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
2主要工程数量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
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
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各型号接触网基础数量见表2.1、2。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a85ac55af1ffc4ffe47acf9.png)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JHSI标路基工程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吉图珲客专JHSI标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⑴《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⑵《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⑶《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⑷《路基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基础图》(图号:吉珲施网-12)2012.12版本;⑸《吉林至蛟河西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图号:吉珲施变网0600)。
2012.12版本;⑹长大路基H型钢柱改为钢筋混凝土等径圆支柱I类变更设计文件;⑺设计下发联系单《接触网施2013-01》、《接触网施2013-09》;⑻工管部下发通知《2011工管部[092]号》和《长吉工字[2012]62号》2、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工程JHSI标段四电接口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3、作业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设计联系单,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3.2.1测量组根据《吉林至蛟河西接触网平面图》做好现场放线的里程位置计算和复核,并现场放出桩位,测出标高。
3.2.2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人员劳力、材料、施工机械准备齐全。
3.2.3外露部分模型加工完成。
4、技术要求4.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4.2混凝土必须由搅拌站集中拌制。
拌制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
支柱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拉线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
4.3钢筋必须集中加工,半成品运至现场安装。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85b5f2dcaaedd3382c4d328.png)
接触网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节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4)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 (5)第三节基坑开挖 (11)第四节支柱组立及整正 (22)第五节供电线基础浇筑 (30)第六节硬横梁架设 (37)第七节硬横梁吊柱安装 (42)第八节隧道内化学锚栓预埋 (46)第九节化学锚栓拉拔试验 (52)第十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56)第十一节附加线架设—肩架安装 (61)第十二节附加线架设—底座安装(隧道内) (65)第十三节附加线架设—拉线安装 (69)第十四节支柱装配—测量计算 (81)第十五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102)第十六节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108)第十七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111)第十八节补偿下锚—滑轮安装 (116)第十九节补偿下锚—棘轮安装 (122)第二十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30)第二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38)第二十三节接触线架设 (149)第二十四节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156)第二十五节吊弦预配 (158)第二十六节接触网吊弦安装 (167)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171)第二十八节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176)第二十九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183)第三十节隔离开关安装 (187)第三十一节避雷器安装 (196)第三十二节 27.5kV电缆敷设 (199)第三十三节电缆头制作安装 (204)第一节 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腕臂结构预配预留基础检查和整改支柱安装整正腕臂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附加线架设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隧道测量、锚栓安装拉拨实验、吊柱安装腕臂计算参数测量腕臂结构计算、数据提供预配车间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倒鞍子整体吊弦安装 定位装置初安装接触线架设、检测 接触悬挂精调电连接安装、AB 值调整 设备、接地、回流安装标识牌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承力索悬挂点测量整体吊弦计算、数据提供给预配车间整体吊弦预配基坑开挖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7608db804d2b160b4ec0e6.png)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f59aad6b52acfc788ebc971.png)
目录1.编制依据 (1)2.适用范围 (1)3.工程概况 (1)4.技术要求 (2)5.材料要求 (3)5.1钢筋 (3)5.2混凝土 (3)5.3模板 (6)5.4钢板、螺栓、螺母及垫圈 (6)6.作业准备 (7)6.1内业技术准备 (7)6.2外业技术准备 (7)7.劳动力组织 (8)8.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8)8.1施工程序 (8)8.2施工工艺流程 (8)9.施工要求 (9)9.1施工准备 (9)9.2测量放样 (10)9.3混凝土凿毛、调整预埋钢筋 (10)9.4调整螺栓及安装预埋钢板 (10)9.5模板制作及安装 (11)9.6浇筑混凝土 (11)9.7混凝土养护 (12)9.8模板拆除 (13)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3)10.1质量控制 (13)10.2质量检验 (13)11.安全要求 (15)12.环水保要求 (15)大西客运专线站前13标段大荔特大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23.5m(直曲线)》(通桥(2008)2322A-V)(2)《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5m(直曲线)》(通桥(2008)2322A-Ⅱ)(3)《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运城至西安段接触网施工图—永济北至大荔区间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交二公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13标大荔特大桥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e70c087e21af45b207a805.png)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桥梁工程桥面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2 作业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防护墙已经浇注完成,并且遮盖板安装已经完成。
2.1.2 线路中心线和螺栓组红心间距复测复测架设完成的预制箱梁以及连续梁和现浇梁的线路中心线,并复测螺栓组中心到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2.1.3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混凝土采用与梁体相同的C50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和钢筋已经进场,并且经过试验和报验合格。
2.2 机械设备基本配备主要机械设备:8m3混凝土运输车1台,混凝土输送泵1台,混凝土布料机1台、200KW 发电机 1 台。
辅助设备:混凝土插入式振捣棒3个、3t叉车1台、水准仪1台、电焊机1台、空压机1 台。
2.3 人员基本配备现场调度1名、司机3名、起重信号指挥1名、电工1名、技术员2名、质检员1名、试验员2名、专职安全员1名、电焊工1名、施工作业人员30〜50名。
3 技术要求3.1 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为C50 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前混凝土配合比经过审批,并根据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3.2 混凝土必须全部在搅拌站几种搅拌,适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施工现场。
3.3 螺栓组中心距与线路中心的距离符合不小于3.15m。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为与梁体相同的C50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为模板工序和混凝土工序。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
图4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4.1模板工序安装模板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平整度是否合格、有无弯曲变形,检查合格后,进行打磨和刷油处理。
每段模板两端底部的混凝土应为标准标高(否则应进行切割打磨或打砂浆垫层),保证模板顶面即为混凝土标高面,易于混凝土顶面压实、收光、抹平。
模板中间部位空缺处用干沙子或木板条填塞严实,保证混凝土浆不流出。
两侧模板用上拉条和穿墙丝(①20伽塑料管包裹)连接,通过调整上拉条和穿墙丝保证模板上下宽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66d415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9.png)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1.2编制原则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3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
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2主要工程数量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
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
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
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
5.2.1、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测量人员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记录辅助定位点的里程、距离、标高,书面交底技术人员。
所有定位点必须用铁钉、红漆作出显著标示,同时技术人员应对测量放样的定位点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5.2.2、成孔
成孔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
钻孔深度必须保证进入基床表层以下3400mm。
人工挖孔时应注意保持挖孔的垂直度,需使用铅垂线吊线检验。
同时要控制孔径,避免超挖。
5.2.3、成孔检查
钻孔深度到位后,应对孔深、垂直度、孔位进行检验。
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用测绳(锤)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
孔位检验由测量人员进行检查。
5.2.4、钢筋笼安放
①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②钢筋笼就位。
钢筋笼检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好混凝土垫块,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定。
5.2.5、下锚螺栓组固定
①定位装置制作。
定位装置采用定位板+可调式脚架组成。
定位板采用厚度8mm的钢板加工而成。
定位板上的螺栓定位孔由数控机床钻孔,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
可调式脚架采用钢管焊接作为主架,加焊钢筋进行加固,四个支撑脚使用可调节的底托(用来调节架子的整体高度),同时主架上安放两根工字钢作为定位板固定装置,工字钢两侧焊接调节装置(用来精调螺栓组的平面位置)。
②螺栓组预埋。
将每根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
使每组六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定位板放置在可调式脚架上。
③粗调。
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脚架上的底托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
④精调。
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脚架上的调整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
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脚架与钢筋笼,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5.2.6、接地端子焊接
每个接触网基础预埋一个接地端子,电缆槽侧预留接地端子在电缆槽顶面以上100mm处,接地端子与桩基础内的主筋进行焊接。
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
采用单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200mm。
5.2.7、地上部分立模
①为保证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应专门制作模板进行地上部分的浇筑。
模板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检验合格的模板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断面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固定模板。
②模板固定后应对预埋螺栓组再次进行位置复核,确保预埋螺栓的位置、外露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5.2.8、浇筑地上部分的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严禁由罐车直接倾倒至模板内,防止因冲力过大导致模板变形或移位。
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或由人工转运至模板内。
混凝土应保证振捣密实,尤其是边角等位置应加强振捣。
5.2.9、养护
混凝土暴露面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袜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
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7、设备机具配置
机械设备配置主要为:混凝土罐车2台,空压机4台(配8台风镐)。
8、质量控制与检验
8.1、质量控制
8.1.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三个方面:
①预埋螺栓组的定位。
②接地端子的焊接质量。
③基础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
8.1.2、对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应周密考虑,要具备高程调节、位置调节以及精调功能,同时还应便于固定。
8.1.3、接触网基础外露部分的模板应注意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后再行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以保证外露部分的外观质量。
8.2、质量检验
8.2.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按照《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相关标准执行。
8.2.2、接触网支柱基础的预埋件允许偏差按照《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设计图》(JHGS-SS-S-514-13)标准执行,具体如下:基础施工误差要求见下表“基础施工误差要求”
8.2.3、基础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相关标准。
检验数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100盘且不大于100m3为一批。
每批制作2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查试件。
9、安全及环保要求
9.1、安全要求
9.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9.1.2、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制度教育,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及安全交底
9.1.3、对现场危险源进行醒目标识,并定期组织检查。
9.2、环保要求
9.2.1、对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9.2.2、施工时间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如需进行夜间施工,应提前对周边住户进行协调,以免施工噪音过大影响周边住户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