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临床外科学知识:脑疝知识点梳理
临床外科学知识: 脑疝知识点梳理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临床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今天帮助大家整理临床外科学知识-脑疝知识点梳理。
(一)病因和分类1.病因(※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颅内肿瘤, 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颅内寄生虫医源性因素2.分类(※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海马钩回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大脑镰下疝(拐带回疝)(二)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1.解剖学基础(※常以单选题形式考察)压力增大, 会使颞叶沟回向小脑幕突出,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当向下突出的疝压迫到动眼神经时, 引起患侧瞳孔散大;当疝压迫中脑时, 引起对侧肢体偏瘫。
2.临床表现(※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颅内压增高:剧然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昏迷。
典型体征:患侧瞳孔散大(压迫到动眼神经), 因为早期是动眼神经受刺激, 所以瞳孔反射性的缩小, 晚期受动眼神经而麻痹, 所以散大。
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肢体偏瘫(压迫到中脑)。
(三)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1.解剖学基础(※常以单选题形式考察)当腰穿或后颅窝肿瘤时, 小脑扁桃体受挤压进入枕骨大孔, 形成枕骨大孔疝。
由于枕骨大孔内延髓, 当疝形成时会压迫延髓, 引起生命体征紊乱, 甚至死亡。
2.临床表现(※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1)病人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颈项强直;(2)体征紊乱出现较早, 意识障碍出现较晚;(3)病人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4)典型体征:瞳孔大小多变(小脑幕切迹疝是患侧散大)(5)后颅窝肿瘤易引起枕骨大孔疝。
(四)脑疝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常出现于病例分析题中)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 以缓解病情。
确诊后,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
1.脱水剂降颅内压:更好的选择甘露醇2.侧脑室体外引流术(最有效的措施):引流过快会引起小脑切迹上疝。
脑疝的诊疗常规
急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1、剧裂头痛、频繁呕吐、矂动不安,可呈阵 发性加重;
2、有强迫头位,四肢肌张力减低高。
4、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发生相对较晚,但一 旦出现,则隨之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很快 出现潮式呼吸、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继之 呼吸停止。
临床上单纯大脑镰疝时多无意识障碍, 但多数与其他部位的脑疝并存。
救治措施:
1、加强脱水、利尿以尽快降低 颅内压。如不缓解行减压术。
2、针对颅内原发病灶的处理。 如手术大脑镰疝未能还纳,则可 行大脑镰切开术。
四 小脑幕切迹上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为颅后窝占位性病变使 小脑蚓部和小脑前叶的一部分,经小脑 幕切迹向上移位疝出,故又称小脑蚓部 疝。常见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致脑积水, 行幕上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此类脑疝同 样压迫中脑及后部的四叠体、被盖部、 大脑大静脉、导致严重后果。
慢性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呈渐近性,以强迫头 位、颈部疼痛、慢性颅内压增高 症状和阻塞性脑积水为主要临床 表现,可因某种体位或颈部按摩 时突然出现呼吸骤停。
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 区别在于:
1、枕骨大孔疝以呼吸、循环等生命 中枢功能障碍出现早,瞳孔变化和 意识障碍发生相对较晚。
2、小脑幕切迹疝瞳孔变化和意识障 碍出现较早,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出现较晚。
临床表现与小脑幕切迹疝相类似。
治疗措施:
1、对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行脑室外引流术 时,应尽量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和引 流量,应尽早行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切除 术。
2、一旦出小脑幕切迹上疝,脱水、利尿 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同时行手术治疗。
3、枕肌下减压术:对因小脑广泛水肿或 非占位性病变所致小脑幕切迹上疝者应 尽早行枕肌下减压术,必要时可行小脑 半球外1/3切除,以充分减压,挽救病人 生命。
小脑扁桃体疝的名词解释
小脑扁桃体疝的名词解释
小脑扁桃体疝(cerebellar tonsillar herniation),也称为小脑幕下疝,是指小脑的一部分(小脑扁桃体)通过脑幕的裂孔(枕骨大孔)向颅腔内突出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小脑位于颅腔的后下方,但当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时,小脑的一部分会向下移位,压迫脑干和颅内结构,导致颅内压力增加。
小脑扁桃体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上行性疝、下行性疝和混合性疝。
上行性疝是指小脑扁桃体向上移位,压迫脑干上部;下行性疝是指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压迫脑干下部;混合性疝是指小脑扁桃体同时向上和向下移位,压迫脑干的多个部分。
小脑扁桃体疝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力增加引起的,如脑肿瘤、脑出血、颅内感染等。
疝的压迫会导致脑干功能受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昏迷、脑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小脑扁桃体疝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尽早就医,进行紧急处理,以减轻颅内压力,防止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疝病人的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当颅腔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结构受压或移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脑疝。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和孔道,可将脑疝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是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二是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是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三是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是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治疗脑疝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处理。
处理原则包括快速降低颅内压和手术去除病因。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有脑组织灌注无效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脑疝有关。
2.潜在并发症:呼吸、心搏骤停。
【护理措施】脑疝确诊后应立即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为紧急手术争取时间。
1.快速降低颅内压一旦出现脑疝,应立即给予脱水治疗,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遵医嘱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地塞米松等药物,并观察脱水治疗的效果。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功能障碍者,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和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变化。
4.紧急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尽快完善有关术前检查,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尽快手术去除原发病。
(1)若难以确诊或虽确诊但病变无法切除,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术、侧脑室外引流术或病变侧颞肌下、枕肌下减压术等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
(2)对于呼吸骤停的枕骨大孔疝,应立即做好钻颅术准备,进行脑室穿刺,缓慢放出脑脊液,使颅内压慢慢降低,然后行脑室引流,同时静脉滴注高渗脱水剂,以达到迅速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5.心搏骤停的急救若病情恶化并出现心搏骤停时,应即刻心肺复苏。
其他护理措施见本章第一节颅内压增高的相关内容。
【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剧烈波动、便秘、剧烈咳嗽、发热、呼吸道梗阻及癫痫发作。
脑疝病人的观察护理
脑疝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脑疝: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由于颅内压的极度增高,脑组织被挤压到压力较小的硬脑膜间隙或颅骨的生理孔道,引起嵌顿时就叫做脑疝。
最常见两种类型,一种叫天幕裂孔疝,又叫颞叶疝、海马沟回疝;另一种叫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
1
颅内2
3
4
二、护理要点
1、急救护理
⑴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
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⑵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消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2h
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
⑻呼吸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
②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③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反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④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
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视,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⑽高热护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轻中度低温(30~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损害程度)。
用亚低温治疗,应注
1
2
3
4
5
6
7。
【2017年整理】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2017年整理】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小脑幕切迹疝脑疝的形成是由于颅内压力的持续增高使一部分脑组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位~并被挤进一些狭窄的裂隙~造成该处脑组织、神经、血管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即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
、发病原因常见病因有:,1,外伤所致颅内幕上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2,感染~如颅内脓肿,,3,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4,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当幕上一侧的占位病变增长不断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侧大脑半球内压力高于其他部位~可使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和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中脑急性受压~发生变形、水肿、缺血~甚至出血~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侧大脑脚,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受压~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体征,大脑后动脉受压狭窄~其供血区域发生梗死~加重脑水肿~且疝出的脑组织如不能及早获得还纳~可因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充血、水肿以致引起嵌顿、出血、水肿和坏死~更严重压迫脑干,中脑导水管部分或完全受压~产生急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脑疝演变更加严重。
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状如下: 早期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患者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表现,2,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失代偿以后~病人意识进行性加重~安静转为烦躁不安~进而转为嗜睡、意识朦胧或浅昏迷,3,瞳孔变化~瞳孔两侧不等大~患侧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4,锥体束征~一般表现为轻度的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等,5,生命体征改变~轻微的脉搏、呼吸减慢。
脑疝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
脑疝是什么,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因某种原因导致人体正常位置的组织或者脏器位置发生改变,而移动到人体自然存在的“空隙”里面,医学上将这种病理现象称为“疝”,如日常人们常见的疝气,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因此不能发现先兆症状,导致治疗不及时。
下面带大家来一起了解脑疝。
一、脑疝是什么?脑疝是因颅内压差异引起的,部分脑组织由于颅内压而造成位置移动,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它是一种需要立即治疗的致命疾病。
脑疝按照发病位置通常被分为:颅内脑疝、颅外脑疝。
颅内脑疝又根据发病部位分为3种: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
1、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是小脑和大脑半球的隔离,当颅内压较大时,大脑半球的脑组织通过小脑幕的孔洞或裂隙被挤到压力较低的部位,称之为小脑幕裂孔疝;2、枕骨大孔疝:当颅内高压将小脑扁桃体或小脑组织通过枕骨大孔挤压到颈椎管上端,称之为枕骨大孔疝。
常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以及严重脑水肿的颅内弥漫性病变;3、大脑镰下疝:是指将一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
二、脑疝的病因有哪些引起脑疝的先决条件是“颅内压增高”,所有的颅内体积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脑疝发生。
1、颅脑损伤:例如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2、急性脑血管病:例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而引发的脑组织水肿;3、颅内肿瘤:例如大脑半球侧的肿瘤、后颅窝肿瘤等;4、其他原因:颅内脓肿、颅内寄生虫病、其他各类慢性肉芽肿。
脑疝的发生除了与颅内压增高有关以外,还和颅内压增高速度、颅内病变性质、颅内病变部位、颅内解剖结构、颅内代偿能力等因素相关。
三、脑疝的先兆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并伴随烦躁不安,症状程度相比脑疝前更为严重;2、瞳孔改变:两侧的瞳孔大小不一,刚开始时病侧的瞳孔会略微缩小,光反应略微迟钝,随着病情发展,病侧的瞳孔会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的光反应消失,此时对侧的瞳孔依旧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脑扁桃体下疝的介绍
导语: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轻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是无症状的,但是最好还是要多做一些检查,了解身体状况,对于
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轻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是无症状的,但是最好还是要多做一些检查,了解身体状况,对于此种病可以做一下详细的了解,如此做一些缓解的措施才比较明白,饮食上日常生活都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的详解吧。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名阿诺德-奇阿(Arnold–Chiari)畸形,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严重者部分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下蚓部也下疝入椎管内。
常合并有脊髓空洞,也可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常伴其他颅颈区畸形如脊髓脊膜膨出颈椎裂和小脑发育不全等。
可表现为头痛、头面部上肢力弱、肩臂部痛温觉减退、吞咽困难、眩晕、恶心、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等症状。
疾病分类
本病首先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 在19世纪末提出,后由其他学者补充,共分为四型,多数为1型或2型。
Ⅰ型是临床表现最轻的一型。
又称原发性小脑异位,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水平以下,进入入椎管内,延髓轻度向前下移位,第四脑室位置正常。
常伴颈段脊髓空洞症、颅颈部骨畸形。
Ⅱ型不仅有小脑扁桃体(伴或不伴蚓部)疝入椎管内,桥脑、延髓、第四脑室下移,正常的延颈交界处呈“扭结样屈曲变形”,某些结构如颅骨、硬膜中脑、小脑等发育不全,90%有脑积水,常合并脊髓空洞症、神经元移行异常、脊髓脊膜膨出等。
A神经外科题库
神经外科题库一、名词解释:1、颅内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小脑幕切迹疝:是因一侧幕上压力增高,使位于该侧小脑幕切迹缘的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疝如小脑幕裂孔下方,故又称颞叶钩回疝。
4、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中,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病人常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生命体征紊乱,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病人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5、Cushing综合症: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既Cushing (库欣)综合症,表现为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6、中间清醒期:硬脑膜外血肿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常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7、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8、“熊猫眼”症: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眼眶周围及球结膜下可出现淤斑,称“熊猫眼”征。
9、脑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称为脑卒中。
10、应激性溃疡:机体在受到有害刺激的情况下,应激性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导致出血。
病人呕吐血性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出现黑便,出血量多可发生休克。
二、填空题:1、成人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1400~1500ml)。
小脑扁桃体疝
小脑扁桃体疝【概述】小脑扁桃体疝又称Arnold-Chiari畸形,这是一种常与颅底凹陷畸形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诊断】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可作磁共振成像,CT扫描,椎动脉造影,对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检查时要注意突然呼吸停止,故应谨慎从事并有应急措施。
【治疗措施】本病并非一经诊断都需手术治疗,因为有相当多的病例,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对于年龄较小或较长者,应密切观察。
仅对症状和体征严重者,方可施行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对神经组织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并对不稳定的枕颈关节加以固定。
手术适应证(1)延髓、上颈脊髓受压;(2)小脑和脑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3)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增高;(4)寰枢椎脱位或不稳。
手术方法主要为枕骨部分切除以扩大枕大孔,以及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术。
硬脑脊膜应广泛切开,分离粘连,探查第四脑室正中孔,如粘连闭塞,应小心分离扩张,使之通畅。
不能解除梗阻者则应考虑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分流手术。
对不稳定的寰枢椎脱位,则行枕骨和颈椎融合术。
现将本手术介绍如下:手术步骤术前准备,麻醉和体位同颈椎后路手术。
1.切口和显露:切口包括枕部和颈椎两部分,自枕骨粗隆正中向下至颈6~7作纵行切开,显露枕骨、枕骨大孔后缘、寰椎后弓及第二至第六或第七颈椎棘突(图1)。
显露方法同前。
图1 枕颈部手术显露2.枕骨大孔扩大和寰椎后弓切除:显露和切除方法同前。
枕骨大孔切开范围应足够大。
通常自枕骨大孔向上咬除2.5cm~3.0cm,其宽度为3.0cm~4.0cm,使枕颈区获得充分减压。
3.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根据磁共振图像,选择脊髓空洞明显节段。
注意保护颈2和颈3。
最首选部位在颈4~5或颈5~6,或颈4、5~6节段。
切除椎板显露硬膜,切开硬膜,将硬膜切开边缘贯穿以细丝线向两侧分开以作牵引,即显露膨胀的脊髓。
观察脊髓表面血管分布状况,选其无血管区,先用细针头刺入脊髓内并轻加吸引可见黄色液体抽出,即表示脊髓空洞所在部位。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的体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值为70"200mmH20 (0. 7-2. OkPa),儿童为50~100mmH20(0.5-1. OkPa) o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局部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病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原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失衡所致脑积水: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时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血流量持续增加。
2、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导致颅内压增高。
3、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使颅腔空间缩小。
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侧。
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顺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
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者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2)生命体征改变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称为CUShing 反应。
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外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等。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囱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扩张等。
名词解释枕骨大孔疝
名词解释枕骨大孔疝
嘿,你知道啥是枕骨大孔疝不?这可不是一般的名词哦!枕骨大孔
疝啊,就好像是脑袋里的一场紧急风暴!比如说,咱的脑袋就像一个
精密的大房子,里面各种器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而枕骨大孔呢,就是这个房子里的一个重要通道。
当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就好比房子里突然闯进了一群捣乱的家伙,脑内的压力一下子变得不正常啦!这时候,一些脑组织啊,就被挤向
了枕骨大孔这个通道,就像水流被挤向一个狭窄的出口一样,这就是
枕骨大孔疝啦!
你想想看,如果这个通道被堵住了,那会咋样?哎呀,后果可能很
严重啊!就好像家里的水管被堵住了,水就流不出去了呀!病人可能
会出现头痛得要命,脖子硬邦邦的,甚至呼吸都不顺畅了呢!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病人,他那难受的样子,真让人揪心啊!医生们赶紧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如同消防员要赶紧去扑灭大火
一样。
他们努力地想办法降低脑内的压力,把那些被挤出来的脑组织
尽量归位。
枕骨大孔疝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它真的就像脑袋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呢!所以啊,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一旦发现有相关的
症状,就得赶紧去医院,不能拖拖拉拉的呀!总之,枕骨大孔疝是个
很危险的情况,我们可不能小瞧它!。
神经外科护理_考试题
神经外科护理题库一、名词解释:1、颅内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2、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小脑幕切迹疝:是因一侧幕上压力增高,使位于该侧小脑幕切迹缘的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疝如小脑幕裂孔下方,故又称颞叶钩回疝。
4、枕骨大孔疝:是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中,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病人常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生命体征紊乱,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病人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5、 Cushing综合症: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既Cushing(库欣)综合症,表现为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6、中间清醒期:硬脑膜外血肿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常有一段意识清楚时间,多为数小时或稍长,超过24小时者甚少,称为"中间清醒期"。
7、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病人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8、 "熊猫眼"症: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眼眶周围及球结膜下可出现淤斑,称"熊猫眼"征。
9、脑卒中: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造成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称为脑卒中。
10、应激性溃疡:机体在受到有害刺激的情况下,应激性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导致出血。
病人呕吐血性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出现黑便,出血量多可发生休克。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也称Chiari畸形(Arnold-Chiarimalformation),为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平面以下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改变,临床上可分为四型,Ⅰ型: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Ⅱ型:小脑蚓部、第四脑室、下脑干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通常伴有脊髓发育不良;Ⅲ型:小脑和脑干疝入高颈部脊膜膨出内;Ⅳ型:小脑发育不良(无小脑下疝)。
二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发生于胎儿的第3个月,也可能与神经组织过度生长或脑干发育不良及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之间脑脊液动力学紊乱有关。
三临床表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有如下特点:1.女性较男性多见,Ⅰ型多见于成人,Ⅱ型多见于婴儿,Ⅲ型多见于新生儿,Ⅳ型多见于婴儿。
2.ChiariⅠ型畸形:①以成人多见,常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常延误诊断,临床表现受患者年龄、病程、有无脊髓空洞和有无寰枕畸形等因素影响。
②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枕大孔综合征、头痛、脊髓上段和小脑功能障碍,可合并脊柱侧凸、强直状态和球麻痹等。
③30%~50%可合并骨畸形,如颅底陷入、寰枕融合、寰枢椎同化、Klippel-Feil畸形和隐性颈椎裂,以脊柱侧凸为最常见,以胸椎左凸常见,常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多年后出现运动或感觉障碍的症状或体征。
④枕大孔综合征与脑干功能障碍可因脑畸形和延髓空洞压迫所致,包括因姿势和咳嗽引起跌倒发作、头痛、感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
⑤枕或上颈部钝痛多为颅后窝硬脑膜受到慢性刺激所致;咳嗽等情况下出现的、严重的阵发性枕部疼痛、头痛和上颈部疼痛多因小脑扁桃体在枕骨大孔处楔塞加重颅内压增高所致。
⑥儿童可有无症状的Chiari畸形,但在颈部过伸或过屈时易于出现脊髓损伤。
3.ChairⅡ型畸形常见于合并脊膜膨出的患儿,在出生或生后2周内即出现喘鸣和缺氧者代表脑干受累,继之吞咽困难、进食从鼻反流、有四肢瘫,应快速减压手术;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隐匿,可出现晕厥、眼球震颤、振动幻觉、后组脑神经麻痹,并常有脊髓积水、肢体力弱和强直。
脑疝
枕骨大孔疝
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 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大脑镰下疝
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 排尿障碍等症状 。
治疗方案
处理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作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 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 输注离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 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 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 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
护理措施
( 5) 加强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开始做简单的上下肢功能 锻炼,如掌指伸展,病情允许后再做大幅度运动,如肢体伸展, 内外展逐渐到坐立、 行走。虽然脑疝患者病情危重。但如能尽快 解除脑受压,脑疝复位,患者也能恢复良好。因此我们应竭尽全 力进行抢救,而不应轻易放弃。脑疝患者即使生命得救,也有可 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必须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争取在脑疝未形成或脑疝早期做出判断和处理。同时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时间对患者的重要性,以争取 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从而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病临床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 报,及时处理,才能做好脑疝的护理工作。
常见病因
引起脑疝的常见病变有:①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 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②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 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③颅内脓肿;④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 肉芽肿。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如再附加一些人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 释放过多的脑脊液,使颅腔与椎管之间、幕上分腔与幕下分腔之间的压力 差增大,可促使脑疝的形成。这种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脑疝,临床医师 应予避免。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头痛:常见症状,可 表现为持续性、阵发
性或搏动性头痛
视觉障碍:可表现为 视野缺损、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等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 肢体无力、共济失调、
步态不稳等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 肢体麻木、感觉减退
等
吞咽困难:可表现为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等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等
2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可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
谢谢
汇报人姓名
心理辅导等
预后与康复
预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预后与疝的大 小、位置、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关。
康复: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 职业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预防:预防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关键在于 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长期管理:患者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 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形态和程度
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视 力障碍等,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依据
脑脊液检查:如脑脊液蛋白含 量、细胞数等,可辅助诊断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 诱发电位等,可评估小脑扁桃
体下疝畸形对脑功能的影响
基因检测:如基因突变检测, 可帮助诊断遗传性小脑扁桃体
下疝畸形
手术探查:如脑室造影、内镜 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
3
预防措施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增 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神 经系统检查
脑疝的症状1
脑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脑疝的症状*二、脑疝如何治疗*三、如何预防脑疝脑疝的症状1、脑疝的症状1.1、小脑幕切迹疝又称濒叶钩回疝,常为幕上病变引起。
1.1.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
1.1.2、意识障碍,随着脑疥进展,病人可出现浅昏迷至深昏迷。
1.2、瞳孔变化: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随孔缩小,这一过程时间较短,以后患侧瞳孔逐渐开始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可有双侧瞳孔散大。
1.3、锥体柬征:表现为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病理征阳性,严重时可呈去脑强直状态。
⑤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cushing 反应。
1.4、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洒,多为幕下病变引起。
常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颈强直或强迫头位,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没有瞳孔改变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与小脑德切迹疵的不同点为:呼吸和循环障碍出现较早,而瞳孔变化与意识障碍在晚期才出现。
2、引起脑疝的病因2.1、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2.2、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
2.3、颅内脓肿。
2.4、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
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如再附加一些人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释放过多的脑脊液,使颅腔与椎管之间、幕上分腔与幕下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促使脑疝的形成。
这种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脑疝,临床医师应予避免。
3、脑疝的诊断3.1、病人是否应用过散瞳或缩瞳剂,是否有白内障等疾病。
3.2、脑疝病人如两侧瞳孔均已散大,不仅检查瞳孔,尚可检查两眼提睑肌肌张力是否有差异,肌张力降低的一侧,往往提示为动眼神经首先受累的一侧,常为病变侧。
3.3、脑疝病人两侧瞳孔散大,如经脱水剂治疗和改善脑缺氧后,瞳孔改变为一侧缩小,一侧仍散大,则散大侧常为动眼神经受损侧,可提示为病变侧。
3.4、脑疝病人,如瞳孔不等大,假使瞳孔较大侧光反应灵敏,眼外肌无麻痹现象,而瞳孔较小侧提睑肌张力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瞳孔较小侧为病侧。
枕骨大孔疝名词解释
枕骨大孔疝名词解释枕骨大孔疝是指位于骨盆底的一个疝气囊通过枕骨大孔向下突出,形成的一种疾病。
枕骨大孔是骨盆底的一个解剖结构,位于耻骨联合与尾骨之间。
正常情况下,枕骨大孔可以通过近枕骨大孔韧带和后枕骨大孔韧带与骨盆底的其他结构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骨盆底。
然而,当骨盆底的结构发生损害或者枕骨大孔被撕裂时,就会导致枕骨大孔疝的发生。
枕骨大孔疝主要是由于骨盆底肌肉的松弛或损伤引起的。
骨盆底肌肉是支撑膀胱、子宫和肠道等器官的重要肌肉群。
如果骨盆底肌肉过度松弛或者损伤,就会导致骨盆腔内器官的下垂和脱垂,形成疝气囊。
枕骨大孔疝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感觉到骨盆腔内有压力感或者异物感。
2.可能伴有腹痛、便秘、尿频、尿急等尿道和肠道功能异常。
3.可能会出现腹股沟疼痛或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4.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子宫下垂和子宫脱垂的症状。
对于枕骨大孔疝的诊断,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确认:1.通过盆腔检查和触诊来检查骨盆腔内的异常情况。
2.通过超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变化。
3.可以使用导管和造影剂注入膀胱或直肠,来观察枕骨大孔和疝囊的情况。
对于枕骨大孔疝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加强骨盆底肌肉的锻炼和提高肌力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的方式修复或重建骨盆底肌肉和枕骨大孔,以恢复骨盆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综上所述,枕骨大孔疝是一种由骨盆底肌肉松弛或损伤所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骨盆腔内器官下垂和脱垂的症状。
通过盆腔检查、超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可以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脑疝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市即告知医师,同 时予脱水药物(20%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 颅内压力。 3.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4.呼吸停止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以呼吸机 进行人工吸氧。 5.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的病 人,情况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 内压。 6.对颅内压增高病人一般禁忌腰穿和高压灌 肠。
二、枕骨大孔疝
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堵塞,颅内压增高, 病人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颈项强直,强迫 头位。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 较晚。因脑干缺氧,瞳孔可忽大忽小。由于位 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损严重.病人早期可突发 呼吸骤停而死亡,处理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 压增高造成的,在作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 内压增高 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 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分类:
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 和孔道,可将脑疝分为以下常见的三类 1.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为颞叶的 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2.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小 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3.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一侧半球 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如图:
治疗原则
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 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 除脑肿瘤等。如难以 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 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 高压和抢救脑疝。 1.侧脑室体外引流术经额、眶、枕部快速钻 颅或锥颅,穿刺侧脑室并安置硅胶引 流管行脑 脊液体外引流,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特别适于严重脑积水患者,这是 临床上常用的 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幕切迹疝
脑疝的形成是由于颅内压力的持续增高使一部分脑组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位,并被挤进一些狭窄的裂隙,造成该处脑组织、神经、血管受压,产生相应症状。
小脑幕切迹疝是由于幕上一侧的病变,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即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
、
发病原因
常见病因有:(1)外伤所致颅内幕上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2)感染,如颅内脓肿;(3)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后窝、中线部位及大脑半球的肿瘤;(4)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的占位病变增长不断引起颅内压增高时,患侧大脑半球内压力高于其他部位,可使颞叶内侧的海马回和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小脑幕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水管,中脑急性受压,发生变形、水肿、缺血,甚至出血,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侧大脑脚(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受压,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体征;大脑后动脉受压狭窄,其供血区域发生梗死,加重脑水肿,且疝出的脑组织如不能及早获得还纳,可因血液回流障碍发生充血、水肿以致引起嵌顿、出血、水肿和坏死,更严重压迫脑干;中脑导水管部分或完全受压,产生急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脑疝演变更加严重。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症状如下:
早期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患者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等表现;2)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失代偿以后,病人意识进行性加重,安静转为烦躁不安,进而转为嗜睡、意识朦胧或浅昏迷;3)瞳孔变化,瞳孔两侧不等大,患侧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出现一过性的瞳孔缩小,进而逐渐开始散大,对光反应迟钝;4)锥体束征,一般表现为轻度的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等;5)生命体征改变,轻微的脉搏、呼吸减慢。
中期出现颞叶钩回疝的典型症状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嗜睡转入半昏迷状态,眼球内斜,对呼唤已无反应,但强刺激尚有反应;2)瞳孔改变,脑疝同侧的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此时对侧瞳孔大小仍可正常,但对光反射多已减弱,眼球尚能左右摆动;3)生命体征出现Cushing反应,呼吸深而慢,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体温稍上升;4)锥体束征,由于同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包括中枢性面瘫、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有时由于脑干背推挤向对侧移位,致使对侧大脑脚与对侧小脑幕游离缘相挤,造成脑疝同侧的偏瘫。
晚期临床表现
晚期又称中枢衰竭期:1)意识呈深昏迷,对一切刺激尚有均无;2)双侧瞳孔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多呈去脑强直状态;3)生命中枢开始衰竭,出现潮式或叹息样呼吸,脉搏频而微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先停止。
此时进行心脏按压使之复跳,辅助呼吸和给予升压药物,则心跳血压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急救措施及治疗
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一旦有脑疝表现,应求早期诊断,由于脑疝晚期脑干受损严重,即使积极抢救,预后仍不良,因此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液降低颅内压,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着重去除病因,如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性脑室穿刺外引流等。
脑疝患者在病灶被切除后,疝出的脑组织大多可以自行还纳,表现为散大的瞳孔已缩小,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
侧脑室体外引流术
经额、眶或枕部快速钻颅或锥颅,穿刺侧脑室并安置引流管行脑脊液体外引流,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特别适用于严重脑积水患者,这是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脑脊液分流术
脑积水的患者可施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现已较少应用。
导水管梗阻或狭窄者可行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可选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
减压术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采用枕肌下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致严重脑水肿而颅内压增高时,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但目前已较少应用;以上方法称为外减压术。
在开颅手术中可能会遇到脑组织肿胀膨出,此时可将部分非功能区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称为内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