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安全形势严峻,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报告将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目标1.调查分析当前灾害形势和人口迁移趋势,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选择提供依据;2.细化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需求,确保其满足灾害应对的需要;3.研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决策提供支撑。
三、方法与步骤1.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相关地理灾害数据、人口迁移数据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灾害形势分析: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分析,研究灾害频发地区和受灾人口规模,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位置选择提供依据。
3.人口迁移趋势分析: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人口迁移趋势及其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需求。
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设施需求研究:调研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验,制定合适的建设标准和设施需求,确保其满足灾害应对的需要。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1.灾害形势与人口迁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地震和洪水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重点考虑这两类灾害的影响区域。
3.通过对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的研究,得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需考虑的设施包括食品、水源、卫生等基础设施,以及应急通信、医疗救助等辅助设施。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表明,适当增加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投入能够显著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2.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考虑人口密集区域和易受灾地区。
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需具备食品、水源、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应急通信、医疗救助等辅助设施。
4.适当增加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投入能够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1. 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 3 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某某民政局法人代表:地址:某某某地镇1. 4 编制依据1.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2. 《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08〕22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4. 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 2008] 2952 号);5.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6. 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的通知〉》(川发改投资[ 2009] 280 号);7. 四川省民政厅等 5 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 2009] 220 号);8. 某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9.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办投资[ 2002] 15 号;10.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 4 研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需求和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等进行可行性研究。
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定额估算项目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 5 项目背景及由来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 5. 12 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名列全国 51 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 14 位。
最新版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业主单位:武警**消防支队四、业主单位概况**公安消防支队位于都匀市观澜轩路,成立于1982年,为正团职单位。
支队现有人员431人,支队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四个部门,12个县(市)公安消防大队。
2011年部队执行新编制后,又增设了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大队,并随着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拟增设都匀经济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含消防站)。
主要担负**范围内的火灾扑救、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支队成立以来,先后成功扑救了1996年的都匀市民贸公司大楼“7.26”火灾、2000年的都匀市“6.8”特大洪灾,2008年初的抗凝冻灾害, 2010年的都匀市匀中大厦“3.12”等火灾事故, 2010年四氯化钛罐车泄漏等灾害事故,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编制依据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145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2530万元,占总投资的86.4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70万元,占总投资的8.76%;预备费用7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3%。
2、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500万元。
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州级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本报告提出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1)项目建设投资的48.62%,总投资扣除征地费用外的50% (705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解决;(2)项目建设投资的52.38%(7450万元)由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筹措。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研究结论1、**消防训练基地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提升我州消防部队的实战能力和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平安黔南、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将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专业文档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项目业主项目名称: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项目业主:某县规划和建设局建设性质:新建1.2项目业主简介某县建设局始建于1980 面 4 月 26 日,上隶 ** 地区建委。
1984年2 月 28 日,某县建设局、县沼气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县土地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某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上隶 **地区建环局。
1986 年 1 月 1 号,某县划归广元市,县建环局上隶广元市建环局。
1998 年 7 月 13 日,根据苍编发(1998) 10 号文,县建环局更名为“某县建设委员会”。
2001 年 11 月 15 日根据苍委发(2001) 59号,苍建委重新更名为“某县建设局”。
2006年7 月 19 日,根据苍府办( 2006)37 号文规定,县建设局更名为“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下设7 个职能股室。
1.3编制依据1.3.1《某地灾后恢复重建条例》;1.3.2《国家关于支持某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1.3.3《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某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1.3.4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1.3.5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 号);1.3.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1.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3.8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3.9 《某县城市总体规划》;1.3.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97 版 ) ;1.3.1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4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重点对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证。
应急避难场所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油天然气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编辑)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应急避难场所投资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应急避难场所投资建设业务。
(三)项目占地及用地指标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6667.10平方米(折合约130.00亩),该项目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62482.86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96135.36平方米,绿化面积5711.49平方米,场区停车场和道路及场地硬化占地面积17692.74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85887.09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
(四)项目建设地点该“应急避难场所投资建设项目”计划选址位于齐齐哈尔(位置待定)。
(五)项目建设单位齐齐哈尔某某有限公司二、应急避难场所项目提出的背景0.00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
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机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机构具有丰富报告编制案例的团队撰写,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该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泓域咨询规划编制。
在充分考虑产业政策以及市场前景的条件下,泓域咨询规划设计了此方案,仅供读者参考。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该项目主要从事应急避难场所项目,预计达刚年产值为71834.04万元。
预计项目总投资33354.94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86667.10平方米(折合约130.00亩),净用地面积85887.09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128.83亩)。
地震紧急避难所规划与建设可行性报告
地震紧急避难所规划与建设可行性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地震紧急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旨在提供有效地震灾害应对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
我们对地震紧急避难所的选址、设计和建设进行了全面考虑,并评估了其可行性。
第一部分: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难所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
本报告旨在研究地震紧急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 地震紧急避难所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建设地震紧急避难所的首要任务。
我们考虑了地震频率、地震烈度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了各个潜在地点的优劣。
根据我们的评估,我们建议在地震频繁且烈度较高的地区建设地震紧急避难所。
第三部分: 地震紧急避难所设计地震紧急避难所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稳固性和功能实用性。
我们建议采用抗震设计标准,并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承受力能力和人员安全。
此外,地震紧急避难所还应具备通风、供水、通讯等基本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四部分: 地震紧急避难所建设与管理建设地震紧急避难所需要充分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我们建议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并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此外,在地震紧急避难所的运营和管理方面,应建立科学的机制,定期检查设施状况,提供培训和教育等。
第五部分: 地震紧急避难所可行性评估为了评估地震紧急避难所的可行性,我们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地震紧急避难所的建设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它能够有效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提升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地震紧急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合理的选址、稳固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将确保地震紧急避难所的功能和效益。
我们强烈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地震紧急避难所的建设,并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
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根据《福建省地震局关于印发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的函》(闽震函[20**]287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通知》(泉政办〔20**〕48号)等文件精神,在上级地震部门关心指导下,我县认真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已完成4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
现将我县防震减灾基本情况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防震减灾基本情况我县地处东西向郊尾—漳平断裂带上,位于全国重点危险防御区内,全县抗震设防烈度均为6度。
1990年11月9日在蓬壶发生级地震,2007年8月29日在一都发生级地震。
我县现有桃东温泉地下流体观测点、铜埔山gps基准站、石鼓东安遥测台、玉斗地震烈度速报台等地震台站及张埔宏观前兆观测点。
完成了“三网一员”建设,建设了“数字地震信息服务终端”和“视频会商系统”。
在地震监测方面,我县认真按上级要求做好监测及数据报送工作,桃东地下流体曾连续24年参加全省台站观测资料评比获得优秀,现在由于房子及仪器老化,常出现数据突跳及故障,将争取在今年对房子及仪器进行改造。
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建立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建立了永春侨中、五里街中心小学地震科学教育基地,创建了五里街中心小学“省防震减灾示范校”,开通了XX县防震减灾网,组建了由13名教师组成的XX县“防震减灾知识讲师团”,全县各中小学做到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场大型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和一次紧急避险演练。
在地震应急方面,根据上级要求制订县、有关县直单位、乡镇、村居、学校、医院、重点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共323个并录入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按上级要求依托消防大队组建了由25人组成的XX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按上级要求投入42万元配备了专业救援设备。
成立了XX县地震志愿者服务大队,组建了桃城地震志愿者服务中队和五里街地震志愿者中队,购买了服装及简易设备。
项目可研报告(城县人防疏散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县人防疏散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8)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8)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1.3 编制范围 (9)1.4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9)1.5主要建设条件 (12)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4)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3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9)3.1项目区概况 (19)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4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方案 (23)4.1项目建设内容 (23)4.2 应急疏散基地建设要求 (24)4.3工程方案 (37)4.3.1隧道工程 (37)4.3.2人防应急疏散基地配套业务用房 (41)5节能措施 (42)5.1编制依据 (42)5.2编制范围 (42)5.3节能措施 (42)6环境保护 (44)6.1编制依据 (44)6.2环境现状 (45)6.3施工期环境保护 (45)6.4运营期环境保护 (46)7劳动安全和卫生消防 (48)7.1管理目标 (48)7.2组织管理 (48)7.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49)8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0)8.1管理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50)8.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50)8.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50)9建设方式和实施进度 (51)9.1建设方式 (51)9.2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51)10工程管理 (52)10.1招投标管理 (52)10.2施工管理 (52)10.3施工监理 (54)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6)11.1编制内容 (56)11.2投资估算概况 (56)11.3资金筹措 (57)12效益分析 (58)12.1经济、社会、战备效益 (58)12.2互适性分析 (58)13风险分析 (60)13.1工程成本风险分析 (60)13.2工程成本风险管理 (61)13.3结论 (64)14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4.1结论 (1)14.2建议 (3)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件:附件1 项目立项的批复附件2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3 建设项目选址红线图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县人防疏散基地项目。
区政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区政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区政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区政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和社会应对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时紧急疏散及临时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增强城镇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我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必要性我区地处广佛交通枢纽,城镇人口密度较大,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大量群众需要疏散和安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区尚无一处配套完善、标志清晰的应急避难场所,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因此,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区客观现实的需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任务 201X年各镇(街道)要建成1个以上、场址有效面积不少于201X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做为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力争在201X年全区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基本满足城镇人口应急避险需要。
三、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原则(一)均衡布局,就近安排。
体现应急、分散、集中、有序的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距居民区直线距离5000米内,步行1小时内即可到达。
应急避难场所要与疏散通道相连接,疏散通道应设置2条以上,其宽度应符合消防要求,保证快速通畅,使群众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二)安全可靠,因地制宜。
应急避难场所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地下断层等危险场地,选择地势略高且平坦、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建设。
结合公园、广场、体育场空旷场地等,按人群分布和疏散的需求,建设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
(三)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应急避难场所平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
压滤机滤布建设时要考虑多种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涝等情况下的应急避难,尽量做到一场多用。
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二、项目建设单位:1、法人代表人:2、联系电话:3、联系地址:4、邮政编码: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景宁县民政局是县人民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局机关内设8个股室,分别是:秘书股、优抚安置股、救灾救济股、社会救助股、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划地名股、社会事务股、殡葬管理股、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辖景宁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景宁县殡仪馆两个事业单位及景宁县印支难民综合贸易公司一个企业单位。
全局共有在职干部职工36人,其中:局机关工作人员24人,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人。
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经常性的扶贫帮困活动;组织协调全县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贯彻国家优抚政策和法规,负责全县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管理、殡葬管理、收养登记管理、福利企业管理、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管理等工作;负责行政区域勘界和划分;负责全县老龄委的日常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近几年来,全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州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认真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职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补强弱点,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实效,在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上出实招,在社会事务管理上创实绩,民政工作取得全面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景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的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新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全县民政工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景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牵引,坚持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民政管理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和工作手段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解放思想,严格依法行政,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打造阳光民政、满意民政。
应急避难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避难所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应急避难所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急救援措施备受关注。
应急避难所是指在发生灾害事故后,提供给灾民短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为灾民提供食物、水源、安全住所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
研究应急避难所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研究内容1. 应急避难所的定义和作用2. 国内外应急避难所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应急避难所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挑战4. 应急避难所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5. 如何提高应急避难所的救援效率三、应急避难所的定义和作用应急避难所是指在发生灾害事故后,为灾民提供短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为其提供食物、水源、安全住所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
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四、国内外应急避难所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应急避难所建设的现状各不相同,发展趋势也有所区别。
在发达国家,应急避难所建设已经相对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
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施简陋,管理混乱等。
未来,国内外应急避难所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规划,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二是提高应急避难所的保障水平,包括设施设备、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等;三是强化应急避难所的管理体系,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救援服务。
五、应急避难所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我国,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目前各地建设的应急避难所规划和标准不统一,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2. 设施设备不足:部分应急避难所设施设备简陋,无法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管理不到位:部分应急避难所管理混乱,无法有效地协调救援行动。
4. 人员培训不足:部分应急避难所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无法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以上问题和挑战制约了我国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
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二0XX年X月X日第一章总论 (3)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4)第三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6)第四章建设方案 (8)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8)第六章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第七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10)第一章总论1 .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XX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1.2项目概述:XX县地处XX关中平原与XX黄土高原结合部,是铜川的北大门,与XX、XX、XX、XX等县区毗邻,县域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 178个行政村,人口 10万。
有森林面积68万亩,覆盖率达41.6%,煤炭矿产资源储量4500吨。
XX国道、XX高速纵贯南北,XX、XX铁路穿(切)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XX的天桥”。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致灾因素的日益增加,尤其是XX高速和XX国道XX段因车辆事故造成人员被困和火灾以及原油、硝酸、甲醇等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频发,全国森林防火和煤矿安全也经常保持在高压势态,我县现有的人员和车辆装备器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救援工作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设“一体化”专业性救援力量和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1.3项目性质:新建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550万元,财政拨款。
1.5项目地点:XX县XX北街消防中队院内建设期限:10个月建设内容:建设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依托XX县公安消防部队,组建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救援所需装备,修建指挥中心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1.6项目申请人:XX(XX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XX县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L7投资规模:550万元资金构成:基建投资200万元,设备投资30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其他20万元。
1.8资金筹措:自筹50万元,申请上级专项经费补助 500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2.1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
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申请理由(一)项目背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为了应对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央出台了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增长长的十大措施。
在此特殊背景下我县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根据十大措施的要求,着眼于长远突出重点,体现民生,抓住机遇,促进我县经济平稳增长,扎实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的决策部署,以此提出岗巴县级救灾物质储备库项目。
岗巴县位于西藏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属藏南谷地。
地理位置在东经88°8'至88°56',北纬27°56'至28°45'之间,总面积41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
其东与亚东县、白朗县交界;北与萨迦县为邻;西与定结县毗连;南与锡金国接壤,边境线长达97公里。
县城位于岗巴镇岗巴雪村,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580公里,距离日喀则市307公里。
xx年全县现辖4乡1镇(岗巴镇、昌龙乡、龙中乡、孔玛乡、直克乡)、29个村委会。
属于一个半农半牧县。
据xx年国民经济统计,全县共有9912人,其中农牧区人口1824户、9137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085.83万元。
气候类型为高原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280-32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2539.9毫米,为降水量的10.4倍;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0.3℃,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9.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8.1℃,年≥0℃的积温为1055℃,年无霜期65左右。
气候条件较为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可谓“十年九灾”。
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霜灾、干旱、洪涝、风沙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岗巴县属于边境贫困县,地处4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日照时间长雪灾、霜灾、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是多灾易灾严重地区,有“十年九灾”的俗称。
应急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灾害和突发事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建立应急场所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用于避难、救援和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应急场所的可行性,为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应急场所的现状,是否满足应急救援和避难的需求。
2. 确定应急场所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建议,以提升其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
3. 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应急场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国内外应急场所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趋势。
2. 调查研究应急场所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通风设施等基础设施和条件。
3. 统计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分析对应的避难需求和资源保障。
4. 了解应急场所的人口密度、人员流动性、行动半径等特征,分析应急场所的容纳能力和管理难点。
5. 系统评价应急场所的可行性,并提出规划建议和应对措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应急场所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科研成果等资料。
2. 实地调查法:选择一定数量和代表性的应急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基础设施和管理情况。
3. 专家访谈法:邀请应急管理、建筑设计、救援救援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应急场所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 统计分析法:根据调查取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现有应急场所的可行性和成效。
五、研究结果1. 应急场所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国内外应急场所建设普遍存在规划不足、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难以满足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避难和救援需求。
2. 应急场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应急场所地理位置选择合理,建筑结构坚固,通风设施完备,但仍存在部分设施老化和维护不到位的情况。
3. 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场所的功能发挥,人们对于避难需求和资源保障方面的关注度较高。
4. 应急场所的人口特征和管理难点:人员流动性大,人口密度较大,管理难度大。
关于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快我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乡综合防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根据市县防震减灾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我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平安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
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绳,充分考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的实际条件,建设安全、宜居厚田。
(二)科学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按时序报批建设。
在进行民用建筑、公园、绿地、广场等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应急避难的需要,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并将人防工程合理的列入其中,做到统筹考虑综合利用。
(三)安全可靠。
选择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开敞空间,尽可能远离高大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核等放射物品存放处;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选择室内公共场馆作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的用房,应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因地制宜。
根据人口分布、人口和建筑密度等实际情况,按规定标准和要求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并结合公园、绿地等空旷场地的分布与人群疏散需求,赋予公园、绿地、防空地下室等公共场地避难、避险功能。
(五)快速通畅。
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2条以上与之连接的疏散通道,其宽度、纵坡及转弯半径应符合城市道路次干道的要求,以保障避灾群众快速、无阻到达避难场所。
(六)平灾结合。
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场地,应尽可能多修建防空地下室,做到地上与地下兼顾建设,平时完全服务于自身原有的功能,在遇突发事件时,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功能。
(七)一所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项目业主项目名称: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项目业主:某县规划和建设局建设性质:新建1.2 项目业主简介某县建设局始建于1980面4月26日,上隶**地区建委。
1984年2月28日,某县建设局、县沼气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县土地管理办公室合并成立“某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上隶**地区建环局。
1986年1月1号,某县划归广元市,县建环局上隶广元市建环局。
1998年7月13日,根据苍编发(1998)10号文,县建环局更名为“某县建设委员会”。
2001年11月15日根据苍委发(2001)59号,苍建委重新更名为“某县建设局”。
2006年7月19日,根据苍府办(2006)37号文规定,县建设局更名为“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下设7个职能股室。
1.3 编制依据1.3.1《某地灾后恢复重建条例》;1.3.2《国家关于支持某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1.3.3《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某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1.3.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1.3.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1.3.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3.8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3.9《某县城市总体规划》;1.3.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97版);1.3.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4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重点对某县防灾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证。
1.5 项目概况1.5.1项目场址本项目拟建于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及北门大道。
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1.5.2建设规模及内容(1)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占地约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2)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占地约453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43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费、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1.5.3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2个月。
即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
1.5.4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80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由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地震在某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5.12特大地震给某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因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某县受损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亿多元。
全县死亡8人,受伤225人,其中重伤83人,垮塌房屋1.67万户6.14万间,5.55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30头(只),受损水库98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3万余处,毁损公路2922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3260余万元,119所学校和255所医院受损严重,损毁校舍16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1.42万平方米。
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某县县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
国家应尽快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县已在县城中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广场、体育场、绿地公园等,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某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些显然不够。
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县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某县老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常住与流动人口平均保有量大约在13万人,人口密度太大,现有同心广场、北门沟体育场、滨江路公园三个主要应急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迫切需要建设新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且项目资金业已到位。
2.3.2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县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
2.3.3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3.4 县城应急避难广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1 场址选择3.1.1 选址地点本项目拟建于某县城滨江路东段及北门大道。
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3.1.2 场址选择的原因(1)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主要为东城部分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及缓解解放路下段、滨江路下段停车难的矛盾。
(2)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主要为北门沟部分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和解决县城货车车辆无序停放矛盾。
3.2 场址条件3.2.1 自然条件某县气候温和,某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6℃,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4.6℃,最高气温39.3℃,昼夜温差3-7℃,全年无霜期28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
3.2.2 地质状况某县域受米仓山、大巴山构造控制,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长棱状。
东西相距8.33公里公里,南北宽3.51公里,面积29.1平方公里,北部横亘着千米以上的黑猫梁、九龙山、王风山、龙亭山和龙千山,北岭呈北、北东弧形走向,最高处九龙山主峰1377.5米。
境内江河纵横,切害剧烈,地形破碎,岭陡谷深,平坝、台地、丘陵、低山、低中山及山源地貌皆有,其中以低山为主。
某县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和新生界第四系,在大地构建上属杨子准地台之某中台坳。
从地质力学观点看,属我国东部巨型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某盆地的川西褶带和川中褶带。
以某县向斜为界,其西北为川西褶带,其东南为川中褶带。
总的看来,构造较为简单,由宽缓的褶带北背斜和向斜构成。
3.2.3 抗震设防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g设防。
3.3 建设条件3.3.1 供电本项目拟从周边市政电力管网引入两路10KV供电电源。
电源进线室外采用电缆直埋引入方式。
供电管网及供电量均可满足项目需求。
本项目动力用电接自市政10KV高压电网,项目总需求容量411kW,安装3台200KVA变压器。
3.3.2 给排水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05.3m3/d,最大时用水量14.2m3/d。
目前项目附近已有市政供排水管网,能满足项目用水的需要。
3.3.3 供暖目前场址尚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
本项目近期采用分体空调解决冬天采暖的需要。
待条件具备后,采用集中供热。
项目采暖热负荷867kW。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4.1 工程设计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2 设计原则4.2.1符合城市规划和公交发展规划;4.2.2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4.2.3体现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4.2.4把握公交的特点,满足公交的特殊要求,做到人性化设计。
4.3 建设规模江岸御园东侧城市应急避难广场,规划面积7378平方米,设计停车位157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场内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北门大道南段城市应急避难广场,规划面积453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43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绿化、照明、供排水、辅助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
4.4 总平面布置4.4.1总平面图布置原则1.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2.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又便于管理调度。
3.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
4.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及公交路线的设置相结合。
5.公用工程深入负荷中心。
4.4.2停车场设置场址位于城市周边地带,考虑到减少投资,方便发展,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
根据运营期间情况的发展,立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
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腹部,占用场地也最大,是项目的主要功能区。
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采用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0.35,斜排式为0.30)。
小车停车位5.3M X2.4M,大车停车位10.8M X3.5M,车位之间留10米的停车通道。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
停车坪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
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
4.4.3交通结构停车场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结合,沿场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各一个,与现有道路相接。
出入口宽度设置在8M以上。
场区内道路形成环状,方便车辆通行和改变方向。
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
4.4.4绿化系统场址空旷地较多,尽量较多的布置绿化系统达到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外景的干扰,减少空气的粉尘的作用。
沿场地四周种植5米以上高大的乔木,减少项目产生的噪音、尾气对周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