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和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ppt课件
2023
REPORTING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传染病报告概述 •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 常见传染病识别与诊断 • 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报告中的作用 • 现场调查与处置策略 •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传染病报告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对传染病报告 进行自动分析、预警和 预测,提高防控效果。
标准化
制定更加完善的传染病 报告管理规范和技术标 准,推动全国范围内报 告管理的标准化、规范 化。
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的建议
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人员的培 训,提高其传染病报告意识和能力。
完善制度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 高公众防控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等。
开展公众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2023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报告不及时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REPORTING
信息沟通渠道建设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
通过电子网络直报、电话报告等方式,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沟通
建立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
强化与疾控机构的信息沟通
医疗机构应定期向疾控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疾控机构应及时反馈疫情分析结果。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流行病 学史等。
REPORTING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传染病报告概述 • 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 • 常见传染病识别与诊断 • 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报告中的作用 • 现场调查与处置策略 •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传染病报告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对传染病报告 进行自动分析、预警和 预测,提高防控效果。
标准化
制定更加完善的传染病 报告管理规范和技术标 准,推动全国范围内报 告管理的标准化、规范 化。
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的建议
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人员的培 训,提高其传染病报告意识和能力。
完善制度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 高公众防控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等。
开展公众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2023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报告不及时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REPORTING
信息沟通渠道建设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
通过电子网络直报、电话报告等方式,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沟通
建立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
强化与疾控机构的信息沟通
医疗机构应定期向疾控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疾控机构应及时反馈疫情分析结果。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流行病 学史等。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训PPT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培训效 果。
06
传染病疫情应对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流感疫情应对
总结词
及时响应、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某地流感疫情爆发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实施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同时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 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 传染病医疗救治 • 传染病管理培训 • 传染病疫情应对案例分析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 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疾病。
。
疫情报告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疫情报告信息系统
实现疫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上 报和共享。
数据分析和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疫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 挖掘,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质量控制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定期对数据进行 核查和校验。
系统安全与保密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疫情信息的 安全和保密。
案例二:某地登革热疫情应对
总结词
全民参与、联防联控
详细描述
面对登革热疫情的威胁,某地采取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策略。政府加强与社 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广泛开展灭蚊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防 控信息,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案例三:某地疟疾疫情防控
总结词
国际合作、强化边境管控
详细描述
某地疟疾疫情的防控工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强化边境管控,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同时在国内加强病例监 测和救治,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有效遏制了疟疾的传播。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培训效 果。
06
传染病疫情应对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流感疫情应对
总结词
及时响应、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某地流感疫情爆发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实施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同时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 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 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 传染病医疗救治 • 传染病管理培训 • 传染病疫情应对案例分析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 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疾病。
。
疫情报告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疫情报告信息系统
实现疫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上 报和共享。
数据分析和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疫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 挖掘,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质量控制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定期对数据进行 核查和校验。
系统安全与保密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疫情信息的 安全和保密。
案例二:某地登革热疫情应对
总结词
全民参与、联防联控
详细描述
面对登革热疫情的威胁,某地采取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策略。政府加强与社 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广泛开展灭蚊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防 控信息,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案例三:某地疟疾疫情防控
总结词
国际合作、强化边境管控
详细描述
某地疟疾疫情的防控工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强化边境管控,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同时在国内加强病例监 测和救治,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有效遏制了疟疾的传播。
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控工作ppt课件
落实报告责任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报告责任,确保传染病信息的及时 传递。
报告流程与要求
01
规范报告流程
制定详细的报告流程图,明确各 级医疗机构和部门的报告路径和 责任。
02
严格报告时限
03
准确报告信息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和防控要 求,设定合理的报告时限,确保 信息及时传递。
要求报告人准确填写传染病相关 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 、就诊情况等。
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高疫情信息收 集、分析和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 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 水平,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 展救治工作。
推进科研创新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传染病防控科研创新,探索新的防控 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01
科学决策
基于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数据,政府和卫生部 门可作出科学决策,制定防控策略。
040302 传来自病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报告制度
明确报告范围、责任主体、报告流程和时限,确保传染病信息的 及时上报。
强化报告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的传染 病报告意识。
03
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社会恐慌。
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
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 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公众健康
准确、及时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有助于保护公 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规范化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 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改进。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报告责任,确保传染病信息的及时 传递。
报告流程与要求
01
规范报告流程
制定详细的报告流程图,明确各 级医疗机构和部门的报告路径和 责任。
02
严格报告时限
03
准确报告信息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和防控要 求,设定合理的报告时限,确保 信息及时传递。
要求报告人准确填写传染病相关 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 、就诊情况等。
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高疫情信息收 集、分析和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 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 水平,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 展救治工作。
推进科研创新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传染病防控科研创新,探索新的防控 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01
科学决策
基于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数据,政府和卫生部 门可作出科学决策,制定防控策略。
040302 传来自病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制度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报告制度
明确报告范围、责任主体、报告流程和时限,确保传染病信息的 及时上报。
强化报告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广大群众的传染 病报告意识。
03
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社会恐慌。
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
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 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公众健康
准确、及时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有助于保护公 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规范化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 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改进。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
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审核流程
02
建立审核流程,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防止虚报
、误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
信息反馈
03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反馈,督促整改落实,确
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报告的存储与备份
存储方式
建立电子和纸质两种存储方式,确保报告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备份
定期对报告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同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效能。
与医疗救治体系相互支撑
02
报告管理系统应与医疗救治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为患者诊
断、治疗及疫情研判提供支持。
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03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推动传染病报告
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06
总结
主要工作和成果回顾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 报告管理制度
规范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保 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报告的范围和应用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传染病报告应遵循属地化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 。
02
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
报告的收集与整理
1 2
收集范围
及时收集各科室、社区、学校等单位的传染病 报告,对报告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和管理。
报告登记
建立报告登记表,记录报告的基本信息,如报 告人、报告单位、报告时间、地点、症状等。
3
整理归档
对已登记的报告进行整理归档,定期对报告进 行汇总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报告的分析与审核
传染病的报告与管理PPT课件
传染病报告防控与管 理
编辑版ppt
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修订《实中施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
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据2013年6
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
编辑版ppt
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
编辑版ppt
5
五、传染病防治法为什么要进
行传修订染病防治形势发生巨大变
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需
要新的传染病防治法。2003年
前后发生的 “非典”, 一方
面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防治体制、
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
也显现了传染病防治法中某些
编辑版ppt
6
六、鄂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领 导小组
编辑版ppt
7
七、鄂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 导小组
编辑版ppt
8
八、传染病的首诊负责 制一、首诊医生对接诊的所有病人严格执行诊
断治疗常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病人。
二、首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 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 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详细 诊治,并详细登记病人信息。
首诊负责制。
编辑版ppt
13
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
六、每瞒报或缓报、谎报、漏报一例传 染病,扣责任疫情报告人200元,如上级检查 发现加倍处罚,督促提醒后仍不及时上报者 罚款300元/例,并进行通报批评。对瞒报或 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引起传染病流行暴发 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配合市卫生计生委依法追究相关科室和 个人责任。
编辑版ppt
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修订《实中施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
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据2013年6
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
编辑版ppt
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
编辑版ppt
5
五、传染病防治法为什么要进
行传修订染病防治形势发生巨大变
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发展需
要新的传染病防治法。2003年
前后发生的 “非典”, 一方
面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防治体制、
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
也显现了传染病防治法中某些
编辑版ppt
6
六、鄂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领 导小组
编辑版ppt
7
七、鄂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领 导小组
编辑版ppt
8
八、传染病的首诊负责 制一、首诊医生对接诊的所有病人严格执行诊
断治疗常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病人。
二、首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 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 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详细 诊治,并详细登记病人信息。
首诊负责制。
编辑版ppt
13
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
六、每瞒报或缓报、谎报、漏报一例传 染病,扣责任疫情报告人200元,如上级检查 发现加倍处罚,督促提醒后仍不及时上报者 罚款300元/例,并进行通报批评。对瞒报或 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引起传染病流行暴发 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配合市卫生计生委依法追究相关科室和 个人责任。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ppt课件
疾病监测
19.1.57
符合突发
&
预案条件
19.1.46
19.1.44
发现爆发疫 情或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19.1.45
社会举报
19.1.58
确认
19.1.59 X
其它
19.1.60
预警系统
19.1.48
突发公共卫生
& 事件管理
O
19.1.53
建立突发事 件 ID 生成初 次报告
19.1.47
谎报
19.1.61 X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警示信息流程图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预警
X
49.1.64
特大
49.1.65
重大
49.1.66
较大
49.1.67
一般
49.1.68
县级
49.1.69
县级
49.1.73
县级
49.1.77
县级
49.1.80
• 报告内容是指:上述事件的名称、发生地 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 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生原因、采取措施、 现状和趋势等(详见有关报告要求与说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示意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各级审核上报单位内部流程
• 审阅修改(仅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县级及以 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并可修改某一事件报告的 主要信息。修改完成后重新触发一次本级的预警状态, 此预警状态信息只通知到本单位内部的人。(逐层预 警)
19.1.57
符合突发
&
预案条件
19.1.46
19.1.44
发现爆发疫 情或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19.1.45
社会举报
19.1.58
确认
19.1.59 X
其它
19.1.60
预警系统
19.1.48
突发公共卫生
& 事件管理
O
19.1.53
建立突发事 件 ID 生成初 次报告
19.1.47
谎报
19.1.61 X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警示信息流程图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预警
X
49.1.64
特大
49.1.65
重大
49.1.66
较大
49.1.67
一般
49.1.68
县级
49.1.69
县级
49.1.73
县级
49.1.77
县级
49.1.80
• 报告内容是指:上述事件的名称、发生地 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 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生原因、采取措施、 现状和趋势等(详见有关报告要求与说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示意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 EMERGENCY RESPONSE,CHINA CDC
各级审核上报单位内部流程
• 审阅修改(仅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县级及以 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并可修改某一事件报告的 主要信息。修改完成后重新触发一次本级的预警状态, 此预警状态信息只通知到本单位内部的人。(逐层预 警)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课件-PPT
❖ 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 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 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
1.1 传染病相关登记
❖ 门诊日志 ❖ 出入院登记 ❖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传染病疫情登记
1.1.1 门诊日志
❖ 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 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 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 病的病人记录。
❖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
甲、乙、丙三类共40种传染病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 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 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
1.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 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 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至 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 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
▪ 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 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
1.1 传染病相关登记
❖ 门诊日志 ❖ 出入院登记 ❖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传染病疫情登记
1.1.1 门诊日志
❖ 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 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 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 病的病人记录。
❖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
甲、乙、丙三类共40种传染病
▪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 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 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
1.1.3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
❖ 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 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 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至 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 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 、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
▪ 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 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PPT课件
要点一
要点二
责任追究
对未履行职责或违反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5
CHAPTER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提高传染病防控效率
改进和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疾病的传播。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健全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3
02
01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修订方案,包括修订目标、原则、内容等。
调研和分析
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现行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为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征求意见和修改
将修订方案向有关专家和公众征求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监督和评估
对修订后的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
负责传染病报告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等工作,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执行机构
职责
监督方式
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
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网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奖惩措施
对执行情况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理。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准确及时的传染病报告为医疗救治机构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效率。
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要点二
责任追究
对未履行职责或违反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5
CHAPTER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提高传染病防控效率
改进和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疾病的传播。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健全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3
02
01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修订方案,包括修订目标、原则、内容等。
调研和分析
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现行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为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征求意见和修改
将修订方案向有关专家和公众征求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监督和评估
对修订后的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
负责传染病报告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等工作,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执行机构
职责
监督方式
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
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网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奖惩措施
对执行情况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理。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准确及时的传染病报告为医疗救治机构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和效率。
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种:儿童乙肝、菌痢、麻疹。 访视记录:调查表,访视表,麻疹的应急接种表。
四、传染病防制、疫情处理
疫情处理及消毒记录
五、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1、指导社区居民、机团单位开展消灭病媒的爱国卫生工作,有指导工作记录 和相片。
2、配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 3、配合布雷图监测。
六、卫生应急
1、建立卫生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和流程。 2、制定演练计划。 3、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应急演练。 4、应急物资储备,需有清单。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种以上 6、及时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感谢下 载
三、传染病防制项目健康教育
1、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2、技能培训
四、传染病防制项目信息管理
1、各类卡、表、登记本保管三年 2、每年统计分析社区传染病疫情
防疫工作检查
一、疫情报告
1、成立传染病防治小组和明确疫情报告责任人。 2、开展漏报自查。
二、传染病监测
1、按要求开展传染病监测 2、设立预检分诊台 3、设立腹泻门诊或专桌 4、完善腹泻病人的专册登记
一、传染病报告
2、登记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 本、化验室登记;栏目设置齐全;登记规范。
3、迟报、漏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 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网络报告共四项内容须 一致。
二、传染病病例管理和现场疫点处理
1、疫情管理达标率 2、传染病访视率 3、对学校(托幼机构)指导覆盖率 4、传染病疫情参与处理与覆盖率
一、传染病报告 二、病例管理 三、技能培训 四、信息管理
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
1、制度:
①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②传染病报告自查制度; ③对本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和传染病报告技 术培训制度; ④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领导汇报疫情管理 工作制度; ⑤各类登记(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 记簿和化验登记)制度; ⑥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四、传染病防制、疫情处理
疫情处理及消毒记录
五、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1、指导社区居民、机团单位开展消灭病媒的爱国卫生工作,有指导工作记录 和相片。
2、配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 3、配合布雷图监测。
六、卫生应急
1、建立卫生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和流程。 2、制定演练计划。 3、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应急演练。 4、应急物资储备,需有清单。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种以上 6、及时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感谢下 载
三、传染病防制项目健康教育
1、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2、技能培训
四、传染病防制项目信息管理
1、各类卡、表、登记本保管三年 2、每年统计分析社区传染病疫情
防疫工作检查
一、疫情报告
1、成立传染病防治小组和明确疫情报告责任人。 2、开展漏报自查。
二、传染病监测
1、按要求开展传染病监测 2、设立预检分诊台 3、设立腹泻门诊或专桌 4、完善腹泻病人的专册登记
一、传染病报告
2、登记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 本、化验室登记;栏目设置齐全;登记规范。
3、迟报、漏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 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网络报告共四项内容须 一致。
二、传染病病例管理和现场疫点处理
1、疫情管理达标率 2、传染病访视率 3、对学校(托幼机构)指导覆盖率 4、传染病疫情参与处理与覆盖率
一、传染病报告 二、病例管理 三、技能培训 四、信息管理
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
1、制度:
①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②传染病报告自查制度; ③对本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和传染病报告技 术培训制度; ④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领导汇报疫情管理 工作制度; ⑤各类登记(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 记簿和化验登记)制度; ⑥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