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重点
提升国际地位
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及时调整的经济政策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帮助我国平稳渡过这一危机。
在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敢于发出自己心声呼吁全世界共同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系列的事务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
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主要看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这两个因素。
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内外同时调节,同时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得到的很大的发展。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与频繁,各国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但是当今世界对于中国威胁论越演越激烈,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
因此,加强各国对中国的信心,改变世界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变得很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广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的理念,争取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当今,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呈现紧张趋势。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尤其是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以及与几个岛国的海洋主权争端都影响着我们。
究其原因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
并且,国际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时不时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以及扰乱我国内务问题。
我们明白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唯一能过做的就是有效的外交政策,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同时,国际体系正处于和平转型时迁,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国际纠纷,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我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也正处于上升时期,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合称为“金砖四国”。
所以,我国应该借助于这一有利时刻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和创造更多机会来不断发展、强大本国。
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进行一些密切接触与磋商,形成全面的战略协作关系。
这更加能够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事务的决断力。
但是,我们不能太过于依赖于“金砖四国”所带来的益处,毕竟这三国以后也有可能成为与中国抗衡的国家,毕竟国际环境风雨难测。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认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一形势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斗争,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应把国际形势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向大家讲清楚,使干部和群众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既要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主流及我国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增强信心,抓住时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同时也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及我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如何辩证看待多极化和全球化问题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不能自动促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201322035远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
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
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
再者,曾被公认的世界大国,也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存不轨。
这预示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中国面对危机,应当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趋利避害、把握机遇、苦练功。
一、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政治局势1.新兴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
自2011年至今,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
这次重大变化缘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美国此次返亚目的除了遏制俄罗斯,控制日本、印度,更主要的是防止中国和平崛起。
以确保美国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主导权,是明目胆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举动。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
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近来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美国“重返亚洲”所导致的中美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不无关联。
2.周边国家躁动,威胁中土安全。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很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美国声称要制裁并夸大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将稳定东亚的“责任”推给中国。
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南海争端未完待续,菲、越很清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与中国抗衡,于是紧拢美国。
越美军事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南海局势潜流暗涌;中印边界战争已经结束50年,但印度仍每每把矛头指向中国。
一方面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扩军备战,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另一方面与美国、东盟等加强防务合作,防中国的意图明显;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形势与政策)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中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政治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已成为具有地区性、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大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了多极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极。
具体表现在: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②中国是第三世界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了第三世界维持和平、促进发展的力量;③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维持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④中国作为代表第三世界的惟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⑤占世界人口1/5 以上的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本身就是对世界进步、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外交政策更加务实、灵活,积极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外交活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发展,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些新举措、新动向、新风貌,表现在:一是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
它是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要求。
二是与一些国家(如俄、美、法、日等)和区域组织(如东盟、欧盟、非洲)建立了新型伙伴关系,努力构建“面向 21 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模式,体现了冷战后中国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搞对抗、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为指导原则的新外交风格。
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风格,开拓了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旧中国的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这是 20 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前景不容乐观,充满变数。
同时,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小,率先实现经济复苏。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成为我国第四代、第五代领导集体的重要任务。
坚持韬光养晦,徐图大志的战略方针!我们要看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人口众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中国不是超级大国,不能担当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承担国际义务。
立足国内。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因素凸显,贫富差距拉大,阶层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地区发展不平衡,贪污腐败大案要案频发。
对此,首先中国应该加强经济改革,对内促进内需增长,摆脱外向型经济的现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其次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加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建立廉洁、高效、为民、服务政府,真正取信于民,为民谋利。
然后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早日实现两岸统一大业。
中国应顺应趋势,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真正实现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区域、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放眼全球。
推行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世界事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美国深陷金融危机短期无法改变,欧盟债务危机扩大,中国应以经贸发展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扩大国家的话语权。
恐怖主义成为笼罩世界和平的乌云。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人几十年不屑奋斗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与自身的实力成正比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军事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有现在的中国地位,因此,不能止步,为了国家更好的未来,我们需要抓住时机抓紧发展。
现在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住气,不骄不躁,在一定的范围内担起大国的责任。
如何让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以下几点是本人拙见:台湾问题的解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如果能够和平解决,那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是直线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航母的出世,军事实力的提升如果中国迟迟没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来保护这些海外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利益被别国吞并而无法阻止。
拥有航母就代表中国可以派海军到远离国土的地区去保卫本国的利益和国民的安全。
军事实力是不容质疑的,你有在强的经济实力,而缺乏相应的军事实力,那么你就是在吸引别过来抢你。
经济实力的提升三中全会以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必将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纵深进一步扩大,回旋余地得到拓展,大国经济优势将会更好地得到发挥;今后几年,将是我国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加速提高的时期;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仍将长期维持。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完全有能力克服国际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力量的提高近年我国科技力有很大提升,但并没有取得质的变化,没有产生突破性进展。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仅供个⼈参考⼀、当前国际形势: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主要特征,并处于复杂变化当中。
⼀是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
近年来,新兴⼤国的崛起、美国实⼒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传统⼤国、新兴⼤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调整,从⽽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
美国深受⼀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超”地位动摇,单边黩武⽓焰有所收敛。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着提⾼。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东移。
这⼀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
不过,专家们同时指出,随着西⽅发达国家开始⾛出危机,国际⼒量对⽐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抱团取暖”努⼒维持其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超多强,并出现多个⼒量中⼼。
美国仍将是世界第⼀强国,将在创新、⾦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发⽣根本改变需要更长时间。
在国际格局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的将是国际以及各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是经济全球化深⼊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经济全球化是⼀柄“双刃剑”,对⼀些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薄弱和科学技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主导变为西⽅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
⼋国集团⽇渐式微,北⽅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国际货币基⾦组织中的优势受到⼀定程度的削弱。
⾦砖国家、⼆⼗国集团地位在这⼀过程中凸显。
这⼀点仍在继续发展。
多名专家还指出了全球化同时有放缓的趋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梦孜从三个⽅⾯为记者做了分析,⾸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奥巴马政府实施再⼯业化战略、发起能源⾰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形势与政策2000字
2024形势与政策2000字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化,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塑。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第一大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形势和政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发展和变化备受瞩目。
因此,本文将从国际形势、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国际形势2024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益复杂和不确定性增强。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
一方面,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矛盾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深刻调整和重塑。
二、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经济的第一大国。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成为了全球贸易的重要引擎。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2024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将会更加积极主动,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和调整。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秉持和平发展、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各国的互利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多极化的国际体系。
中国将支持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将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扩大外部市场准入,促进互利共赢。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4月14日,中国作为东道国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通过了《三亚宣言》,对未来合作作出了规划,《宣言》广泛涉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经济贸易领域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监管、粮食安全、核能安全利用国际合作等各个领域的问题。
宣言提出:“各国应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在相互尊重、集体决策的基础上,加强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金砖国家已经是今天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指出:“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有利于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国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主张。
经济实力的增强与世界大国的责任在抵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以积极有效的应对战略既减轻了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也为整个世界作出了贡献,中国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从这场危机中,国际社会不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活力,而且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人们日益发现,这场危机将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形成中国国际地位继续提升的新主题,也开启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的新的历史阶段。
3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快速提升,是“和平与发展”这一关于时代的科学判断指导下坚持正确外交战略的成果,也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结果。
中国不仅在各种经济规模意义上不断走向世界前列,而且在各种功能意义上对世界经济产生着积极影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目标并不只限于自身的发展以解决本国民众脱贫致富和实现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繁荣昌盛。
中国要在世界与人类的共同事务中发挥作用,这是中国在发展新阶段上的主题,也是未来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主要表现:首先是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第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
讨论中国的当今国际形势与地位
讨论中国的当今国际形势与地位听了阎学通老师的讨论中国国际形势的讲座,觉得在当下,关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这里也想说一下我的感想。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中国那段屈辱的近现代史。
当时,由于闭关锁国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经济和政治主权,在国际上毫无地位。
经过了漫长的探索与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终于扳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中国得到了解放,开始蓬勃发展。
而此时,中国的国际形势和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形势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和分析国际形势的根本依据。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能力总合。
二是外部世界。
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
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其国际地位的高低。
两极格局或多极格局、战争或和平等不同的国际环境,都可以使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变化。
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所谓性质是指一国的基本国策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其对外政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所谓程度是指该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国际社会相互依赖的程度,以及对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乃至国际体系发挥影响的程度。
从我国的综合国力来看,这几年我国在经济、军事以及政治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进步。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政治与形势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09自动化2班许卓明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20XX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提升。
20XX年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举办奥运会条件方面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但是中华民族以空前的热情和创造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开幕式以文房四宝、巨大的画卷、印刷术以及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示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20XX年的奥运会金牌榜,中国以51枚的骄人成绩勇夺第一位,中国选手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世界纪录……通过筹办和举办20XX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中国蓬勃的生机,不断积极上进的热情,而且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会,让世界在奥运会上再一次认识中国。
20XX年上海世博会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上海世博会的巨大打破先以前世博会的记录。
一来上海世博园328公顷的占地面积创下历史之最,是20XX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约两倍。
二来在184天的会期内,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进场参观,超过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创下的6422万人次的记录,甚至有观点认为“参观人数最终将超过1亿人次”。
上海世博会主办方一直强调,不考虑地球的环境就无法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旨在举办一次“低碳世博会”。
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除了在世博会中国馆和主题馆安装巨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墙壁外侧种植植物。
“中国”和“环境”这两个时代性的关键词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为创造美好的世界正不断努力。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是当下全球瞩目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因此,中国需要明确自己的外交政策方向,准确把握国际局势,扩大影响力,推动世界发展。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步伐,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加。
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第一大钢材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国等等。
同时,中国也是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重要成员,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仅仅关乎国内利益,更关乎世界和平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一种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
技术、人才、资金的流动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频率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经济、文化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推向了新的高度。
同时,中国加强与欧盟、非洲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关系,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的建设需求,也对世界造成积极影响。
三、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积极成就,已经使其在国际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例如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海盗打击行动、公开发表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明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
此外,中国在国际卫生、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积极作为,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和尊重。
中国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将为其走向世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挑战与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需要更好地注重世界各地的国际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加强内外部的协同,匹配不同文明体系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中西方的相互配合和互利合作,确保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和掌控主动权。
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提升国际地位
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提升国际地位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是威据东方的一条巨龙。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呢,闭塞的、平静的封建社会起了波澜。
一场场战争过后,中国这条巨龙的威严不再,剩下的只有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无尽的屈辱弥漫在华夏大地上。
中国沦为了东亚病夫,何谈国际地位。
弱国无外交这一句话我们在战争年代就早已经懂得了,这是在无数志士仁人用鲜血换来的真理。
当今社会,强国林立,要想获得话语权,就得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国际地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纵观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次大的局部战争,哪一个不是倚强凌弱。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防力量,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者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前两年超过德国,2009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在IMF的话语权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
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
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
除了经济实力要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总是鼓吹中国威胁论,以此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国防实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时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
我们永远不称霸,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同时我们也尽了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论是印度洋海啸,还是海地大地震、巴基斯坦洪灾,哪里见不到五星红旗在飘扬?除了以上方面,我认为还要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
2008年是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如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要想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但还需要继续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关系和互利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2.加强外交与国际交往: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外交与国际交往,通过各种渠道展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发展理念。
中国可以举办世界级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国际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同时,中国还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3.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人员往来,中国可以提升自己在亚洲以及其他相关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4.加强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外交和公共外交来增进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这可以通过增加海外留学生数量、支持文化交流项目、提供援助和人道主义支持等方式实现。
此外,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积极传播中国的正面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5.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要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必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并通过和平外交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中国可以倡导并积极参与多边主义,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增加与其他国家的互信和友好合作。
6.加强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中国可以通过适度的军事现代化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
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备受关注。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已从过去的追赶者转变为现在的并跑者,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现代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
三、国际地位的体现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提升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增强现代化建设国际地位的策略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发展空间。
3.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4.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五、具体措施1.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
3.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六、结论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地位,是我国迈向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
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可以说是在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
1. 经济实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其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能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秉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中国倡导多边主义、坚持非干涉原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机构和组织,提出和推动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3. 安全与稳定:中国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打击恐怖主义等国际合作努力,为国际和地区安全做出贡献。
4.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高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5. 全球治理参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建
设性的方案和主张。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提倡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以使其更加公平、包容和有效。
总体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是在努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取得的。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国际秩序、全球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拥有近十三亿人口的超级潜在大市场,只有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才能抓住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一次良好机会,才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我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面对这种经济全球化浪潮,我们正在积极地参与,其中典型地表现在加入WTO和参与APEC活动上。
可以说,十五年的梦想一朝实现,确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尽管我们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付出代价的缘由仅仅在于我们自身竞争力不是很强,而是很弱。
“落后就要挨打”在经济领域是同样适用的。
反之,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紧跟时代潮流,加入WTO 机制可以使我们这个世界贸易总额第七位的经济大国获得平等的经济贸易待遇,从而在平等的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国竞争;其次,我们国内推行市场经济建设,正处于过渡转轨时期,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这往往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而加入WTO,参与国际化进程,就可以在WTO机制下,加速市场经济建设进程,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WTO时代的到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国内依靠自身力量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症结。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
要坚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要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所创造的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腐朽的东西和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放、创新结合起来,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要积极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不断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的优势,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
要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吸收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投资,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注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正确处理开放、发展与安全的辨证关系,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坚持走和平和发展道路是因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挑战就是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故意破坏。
“中国的崛起不仅给十几亿中国人民带来发展红利,还会给世界六十亿人民带来市场福利。
”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进口额累计将超过4万亿美元,可能为相关国家创造8千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和东亚,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特别是进口规模的扩大,中国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就业规模效应。
胡鞍钢说,2001-2005年中国累计进口额将逾2万亿美元,相当于为别国创造了4千万个就业岗位。
从2006年起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的年均进口额将达8千亿美元,5年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可能为他国创造8千万个就业岗位。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将突破1.4万亿美元,其中进口近7千亿美元。
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贸易总量可能达2.5-2.8万亿美元。
胡鞍钢指出,中国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
事实上,中美贸易不平衡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近3亿的消费者。
过去10年,中国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数千亿美元。
“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走内、外需并重的发展道路。
胡鞍钢认为,中国今后利用外需既要促进出口增长,更要注重进口增长,特别是鼓励各类企业等经济活动主体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购买和配置优势资源和紧缺资源,特别是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原材料、高技术产品、先进设备,帮助企业利用国际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资源。
胡鞍钢说,中国需要充分利用大国市场优势,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国也需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开放中国市场,就会发展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记者顾钱江高丽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
国的和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需要中国人民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前进的道路上,国的和平发展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风险,外部环境是复杂严峻的。
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看,国的和平发展是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即霸权主义的威胁,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一、霸权主义的威胁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
从力量对比看,它拥有其它各国无法比拟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一现实绝非短时期内所能改变。
力量对比的绝对优势决定了美国确定建立由其“领导”的国际秩序,或者说称霸全球并且“霸权永续”。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它凭借超强的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优势、科技领先和军力超强,极力阻止出现任何可能对其“独一无二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同时加紧抢占全球化资源和战略要地,这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回旋余地,又是为制约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
美国实施这一战略就把它自身摆在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各国人民相对立的地位。
换句话说,它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各国的主权、安全的主要威胁。
十几年来,美国的这一战略没有改变,今后只要它还在力量对比上占有绝对优势也不可能改变。
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
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它推行这一战略的策略手法和部署上的轻重缓急会有所调整而已。
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新兴国家,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是绝不会听任中国顺利地和平发展的,总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阻挠、干预、破坏。
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将会长期存在,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无法回避的。
在维护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争取两国关系平稳发展,这将是国和平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二、国际竞争的压力
国正积极谋求发展,而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必然现象。
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必然会受资本主义规律的影响和左右。
在资本主义的体系内,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现实的世界是资源、市场已被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瓜分完毕”,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起新兴国家而言,确保自己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就更加困难。
再加之,世界现有资源已被发达国家消耗很多,它们给世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事实,这些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构成更巨大的压力。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历过殖民地苦难的国家,国不会也不能采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靠“殖民手段”、使用武力拓展市场、掠夺资源。
既要满足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将是国和平发展必会遇到的一大挑战。
三、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是必然的结果。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经济、科技、政治各方面逐渐占有优势地位,现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国新自由主义或者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为主导,美国跨国公司是主要的载体。
实践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对维持社会公平却是不利的。
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导致致贫富差距拉大,在全球范围是这样的,在各个国家(包括美国本身在内)也是这样。
贫富差距
悬殊成了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这在各国的表现形式不一:政局动荡、经济起伏、社会紊乱等等,但都会影响和平发展。
从全球角度看,这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滋生与发展,与此也是密切相连的。
对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国际社会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全球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和壮大就是例证。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既能利用全球化给国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又要防范、遏制其负面效应,这是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⑴发展具有我国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的高技术产业来避免过度竞争
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谁占有高新技术优势,谁就在经济、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避免各国生产商品的同质性,减少垂直型分工,也避免了各国在为争夺发达国家产品的市场,最终能有效的避免过度竞争。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群的出现促使原有的产业和部门发生分化和重组。
在当今,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有高度渗透性和高度带动性。
即便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也在增加高新技术的含量。
计算机和通讯系统的发展和运用,它们在记忆和存储技术、显示和复制技术等方面的高要求和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促使相关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水平的相应提高,例如高精度的监视器与计算机组成的自动管理系统,可以发现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上薄弱环节,计算出最佳的生产路线从而改进生产工艺的不合理组织,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增强行业的竞争力,一些传统的纺织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吸纳了高新技术(包括计算机和自动化,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信息科技)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企业、市场、行业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本质变化。
⑵加速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改造
用高技术和先进的产业技术改造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短缺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过去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征是靠低廉价格走数量扩张型发展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我们不可能长期继续走数量扩张型发展道路,必须利用世界技术创新加快的机遇,加速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而我国面临的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则是传统部门的技术创新,通过传统部门的技术创新而促进传统部门升级换代。
因此,我国应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利用世界技术创新加快的机遇加快我国传统部门的技术创新,用高技术和当代先进的产业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技术发展重点还在改造传统工业上,不能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忽视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改造。
2、使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扩张的主渠道
产业结构变动遵循一般的规律,即劳动力和资本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也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最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将继续遵循这一规律,加快调整升级,且在更高发展层次上形成一、二、三次产业的合理格局。
为此,“十一五”时期我国必须以“三二一”为指针,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放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就业增长。
特别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